鄧艾只不過是一支孤軍深入的疲憊之兵,為何劉禪就急急忙忙投降?

6 個回答
鹏程日志
2019-03-08

首先還是鄧艾的兵太過出乎意料,前方姜維和鍾會還在大戰之時,鄧艾就帶兵過來了,如同天降神兵!這對成都的守軍和文臣是一個巨大的震懾!

其次,當時蜀漢政權的當權者一直是以荊州集團為主,劉備來之前劉璋就沒有重用益州本地士人!劉備來了之後就更讓益州士人接受不了,荊州集團拍老大,這沒啥,能理解,劉璋的故舊排老二,益州本土勢力要排在第三,地位更低了!

而且蜀漢政權連年征戰,之前有劉備的夷陵之戰失敗了,後來有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再後來就有姜維的多次北伐,本來益州就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政權,又連年征戰!

吳國的出使人員就預測說蜀漢是會最先滅亡,人民面有菜色!過的苦啊!

益州的本土士人也是,特別想讓曹魏來解放自己,實現蜀人治蜀的理想!以譙周為首的勸說劉禪投降!避免益州百姓受苦受難!多死傷大量百姓,救萬民於水火!結束連年兵災!

劉禪接納了意見,就投降了!

結果也是,劉禪投降後到了魏國被封為安樂公!

蜀人終於實現了蜀人治蜀的夢想!

李俊宣府
2019-03-09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劉禪最後的抉擇不應該稱為“投降”司馬氏,而應該稱為“歸順”司馬氏。

第一,投降在當代是貶義詞,是擁劉反曹、擁諸葛反司馬的封建正統立場傾向,不是客觀辯證的歷史家的正確立場價值取向。

第二,三國時期曹劉孫三家誰都談不上特別正統,都是割據勢力,只不過魏國乃至後來的司馬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人口都超過了南方政權,形勢比人強,統一中國的話語權和核心權落在司馬氏手裡,是大勢所趨,劉禪歸順司馬氏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明智之舉。

那麼為什麼鄧艾冒著蜀道之難和兵力不多的危險,怎麼就很快成功?這是因為:

第一,蜀漢割據政權經過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以後,人民生活已經困苦不堪,連東吳割據政權孫休派去的使者都說西邊的民眾普遍面有菜色,蜀漢人民迫切需要司馬氏去武統解放他們來休養生息,過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蜀漢割據政權在劉備在世時基本上是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平衡執當政、和諧相處;諸葛亮強制性的推行理想化的依法治國和頻繁的北伐魏國,在當時的世族大地主佔據主流的時代,遭到益州本土派的內心反感和暗地阻撓;諸葛亮死後,劉禪給予了益州派很大的位置,但是比起司馬氏國家的世族勢力和九品中正制度還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所以,蜀漢本土派在鄧艾魏軍來臨時,基本上都是持歡迎態度的。

第三,司馬氏消滅蜀漢割據政權是三路軍隊,鍾會領軍十萬人,是主攻手,在漢中方向;諸葛緒三萬人策應,把蜀漢割據勢力的主要軍事力量姜維牢牢的吸住。這樣,鄧艾軍隊就有了翻越天險建立奇功的絕佳機會。

第四,蜀漢割據政權的諸葛瞻父子只能說是志大才疏的庸才,犯了有險不守、以不利之勢進攻以逸待勞的王師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肯定一敗塗地,導致蜀漢防線徹底瓦解。

第五,劉禪是個聰明人,維持蜀漢割據現狀已經三十年,夠本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放下武器,成為祖國統一的有功之人之一,還能“此間樂不思蜀”的安度晚年,歸順司馬氏是個有智慧的事情。

孤143392851
2019-03-08

兵臨城下了,無法救援。再加上內部不團結不一致。投降派太多佔比較大,所以沒辦法就投降了唄!主要兵力都在外圍,遠水救不了近火,近處也有部隊,但是沒有戰鬥力,無法抵抗。軍心渙散了,部隊懟不動,不得以只好投降了。你看投降後,劉禪還不是富貴榮華,只不過沒那麼自由而已。

爱历史的小蜗牛
2019-03-08

1.因為當時蜀國以及劉禪都被嚇住了,誤以為鄧艾有很多大軍。同時當時的蜀國內鬥太過於厲害,導致鄧艾一敲門,就有投降派開始鼓動劉禪,而姜維的大軍當時在外根本趕不回來,所以劉禪選擇投降。

123LiJiao
2019-03-21

第一,可能並不知敵情;

第二,不想再打無畏的傷亡戰爭吧,本有歸順之心。

田長旺
2019-03-08

蜀漢小朝廷本身投降風氣濃厚。又有譙周極力主張。劉禪本無大志,鄧艾兵臨城下,好像投降是唯一出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