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明德山人6998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孔孟的聖人之稱,來源於儒家,而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一直是中國的顯學,傳道授業者皆獨尊孔孟。

所以聖人不是誰封的,而是儒家歷代後學陸續自捧的。在儒家自捧見效後,得到了統治階級的承認背書,而後這聖人之名就流傳了下來。

而老子是道家創始人,從劉邦建國到漢文帝,道學地位是很高的,得到了官方的尊重併成為治國的圭臬。但是武帝任用董仲舒、獨尊儒術以後,道家的地位開始衰落,儒家從此崛起。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為什麼儒家能夠成功而道家逐漸衰落?那是因為道家的思想太過玄奧、抽象,太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思辨性,一般世人無法理解。而且道家的治國著述太少,迄今也就老子一部道德經而已。無論老子的學術地位有多高,因為道家的衰落,儒家是不可能承認他的聖人地位的。

因為每一家學術理論,都必須捧出自己的偶像,自己的標誌。再有,儒家學說比道家學說更系統性,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更接地氣。儒家的治國方略源於周禮,而中國自誕生文明以來,素來崇禮。儒家學說就把周禮那一套規矩加以深化、推廣、改進,成為儒家的基本儀軌和道德標準。由於前有淵藪可追,後有榜樣能繼,這種承前啟後的學說最終能夠得到社會的一直認可,也就構成了中華禮儀之邦的核心要素。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之所以西方後後世把儒家稱之為儒教,當作宗教來看待,那就是儒家學說除了不信上帝,其餘所有模式與宗教無異。有自己的聖人、有自己的生命理想、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還有儀式、儀規等等。這一切完全符合宗教的所有要素和特徵,這也是儒家學說在中國比道家學說更有生命力的原因。

另外,儒家學說成為顯學後,他的包容性得到擴張。歷代大儒可不是隻會讀大學、解中庸、背論語,而是經史子集、百家學說,無一不通。比如名義上是儒道治國,實際上是禮、法治國,禮為體,法為用。再比如一般的儒家學子皆通讀兵家、法家、道家甚至禪宗學說,甚至周易、風水、岐黃之學。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而百家之學的精髓被儒家融會貫通之後,卻一律以儒家的面目出現,所以後世所謂的儒家其實是融合了百家之長的。既然治國理政、傳道授業尊奉儒家,儒家學說就佔據了絕對統治地位,自然儒家捧出的聖人就是天下士子、百姓共同認可的聖人了。特別是封建王朝時期的官方,要有效統治天下士子,少不了要用儒家的聖人之言來約束儒家弟子的世俗之行,可謂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了。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長此以往,大家口口相傳,經典相頌,都以儒家所推聖人為聖人,自然就沒有沒落的道家和老子什麼事了。

繁花若雪风自摇

我只聽說老子是聖人,沒聽說孔子也是聖人。

而且什麼是聖人?

聖人一詞本身就是出自道家,意思是無我無為無功無德而有至德至功,無不我無不為,也就是說聖人到了通曉萬物萬事的地步,所以聖人所行之事無不符合天地萬物本身的道理,人人都覺得通常無礙,心悅歡喜。所以聖人之所為沒有任何阻礙,如天地之潤萬物,自然而然,自然而化。

所以說聖人無名無功,也就是已經到了完美無缺的境界。既然是這樣,那聖人還需要人封嗎?

而且要注意,孔子是被封建皇帝強行奉為文聖人,也就是說文行,武不行。這首先就不符合聖人無所不能的條件。

而老子的道家就不一樣了,兵家,遊說家,陰陽家等等無不出自道家或者受道家影響。

所以老子的聖人是不需要人封的,是名副其實的。

而儒家動不動就斥責別人的學問是淫巧奇技,是玩物喪志,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排斥異己,看不起別的學術學說,故步自封的傲氣。

這樣的學說也能被封為聖人,不是很奇怪嗎?

然後我們再來看下平時的生活中,的確有點不少的“聖人”。比如說兵聖孫武,亞聖吳起。草聖王羲之,劍聖武藏,還有其他什麼棋聖,畫聖吳道子。他們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超凡入聖的成就,所以被稱之為聖人。

那麼孔子的文聖,也應該是這一級別的。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古代說武,是指武可禦敵,文是講足以治國。可是孔子孟子周遊列國,列國皆盡不用孔孟之道。晏子這些治國能臣更是對孔子極為排斥。

魯國倒是用儒家治國,結果國力大弱,在春秋戰國毫無作為。為什麼?因為春秋戰國,處在大爭之世,每個國家君主都是努力變法修兵以自強,哪裡有空搞儒家的那些虛無愚物的東西?因為儒家根本不是治國之法,內不服百姓,外不制強敵。除了歌功頌德之外一無是處,更不要說平定亂世,治理天下了。

再來看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把孔子抬出來,把他奉為聖人?

是兩宋和明清的封建皇帝,在他們每次需要加強和鞏固自己特權的時候,就把孔孟之道抬出來了。

所以孔孟的這個文,是呆滯的文,是愚鈍的文,是愚民弄權的文,是洗腦退化落後的文。

這個聖,自然也就是愚民落後之聖,因為他們在洗腦方面取得了超凡脫俗的成就。

所以儒家是兩宋的羸弱,是明朝的固執,剛愎自用。是滿清的固步自封,是功利弄權。落後愚民的代名詞。

而老子的道家有看不起別家學說的事情嗎?只聽說包容萬物,沒聽過獨尊道家的。

所以說老子的聖人,是開明智慧包容平等自由勝利之聖。而孔子的聖人,是皇權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強行把他從春秋列國的停屍間裡拖了出來,重新披上黃衣加封的聖人而已。

這個為了一家一人一私而服務的學說和聖人?呵呵,還稱的上是有至德之功嗎?假仁假義是虛偽,德不配位是貪婪,虛言妄禮是欺詐,愚民弄權是腐敗,排斥科學進步是愚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所以這是一個愚昧無知落後貪婪腐敗欺詐虛偽無能之王。

而那些用儒家的諸國,他們的國將無不因為腐朽墮落而破滅!

仁义

孔孟確實是聖人,但是老子是聖人老師啊!公元前518年,孔子從山東到河南拜訪老子,請教知識後,給他學生說,他見到了龍,這是什麼概念?!一方面說明孔子好學,一方面說明老子偉大。老子是道教創始人,《道德經》5000言被稱為中華元典文化、哲學先祖,中華民族受益多矣!他後來騎青牛出關,當了神仙!中國人經常以漢唐驕傲,漢初的黃老之治、李唐以老子為祖,可見皇家對他的尊崇。聖人是偉大的,所謂出凡入聖,還在人間;神仙則龍飛鳳舞,仙界逍遙矣!

迷路的顽童

怎麼說哩,老子的模式是自覺,自律,讓自己優秀成為聖人一樣感染周圍其它人,讓他們也成聖人,這點太過理想化,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自覺,都是聖人,這對統治者來說,不能管理國家民眾。不過這個是自由的,你想改變就改變,不想變就不變。

孔子他主導的是教化,是用自己的行為模式去改變別人的行為,讓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成為聖人,這點就有點過分了,孔子的道是強制的,讓你照著一個模式變化,而且 是不由你做主的,當然這點很符合各個朝代的掌控者,愚民很方便,管理民眾更方便。都朝著一個目標,那還反什麼,就算外族打敗了一個封建統治者,只要新的統治者也是這個模式,對所有人來說,那還是同一個目標。人基本是廢了。

所以孔子成為聖人符合多個統治者!

醉美木渎

題主這個問題很簡單又很複雜,很簡單是因為答案很簡單,很複雜是我怎麼能多寫一點,以免我的答案因為字數少而被淹了,這是頭條的經典套路。

孔子,孟子為什麼是聖人,這個聖人是誰給的,誰封的。這個聖人和亞聖是儒家子弟評的,是寵信儒家的皇帝封的,老子是道家的,雖然孔子曾經向老子學習過,但是道路之爭,門戶之見,老子肯定成不了儒家的聖人。在人家道家自己的系統裡,老子的地位可比孔孟高多了,都不僅是聖人,唐朝時,李淵封老子為太上老君,那可是三清之首,眾仙之長,在他上面只有“天地”二字了。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空空杳

老子不為聖,是大道無形,既是無形,又哪裡來的聖人之態。孔孟為聖,是出仕入世,是樹立一個典範,既是樹立典範,又怎麼可以無聖。


【一】老子“大道無形”,孔孟“有章可循”


如果說老子所說的規律,是無形的,那麼,孔孟所說的規律,就是有形的。

具體來說,因為老子主張大道無形,大到極致即為無,只有無才能代表所有。而“聖人”,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甚至可以說,不同時代,人們對聖人的定義不同。

而老子講究的道里,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聖人”既然是一個說得上名字的名,其有名字的本身,就已經註定了TA的侷限性。一個註定侷限性的本身,又怎麼會是老子追求的恆定的道,不是老子追求的恆定的道,老子又何須執著於“聖人”這個稱呼。

相較於老子的無形,那孔孟就是有形。

孔孟講究的是“有章可循”,為構建一個美好的社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個角色都有一個大的框架定義,每一個人,在每一個角色中按照框架定義的那樣去生活就可以了。

正因為規定了一個框架,而框架本身就是有形的,既然是有形的,就需要有一個“聖人”,即,綜合所有角色,樹立一個絕對的滿足所有標準的存在。

有了這個標準存在,其他的人就可以按照這個樣子去做。


【二】老子“道法自然”,孔孟“克己守禮”


老子的道法自然,講究的是一種自發行為,一種天性,即,看到萬事萬物的運行模式,於是,自己受到這種薰陶,也這麼做,不需要別人來教自己,學著萬物的樣子來做就行。

而孔孟講究的是一種制約,就是說,首先自己已經出現了不好的言行,然後,自己意識到了,自己又想有好的言行,於是,就有意識去制約自己,於是就出現了“克己守禮”。

這就是,人是先失道而後有德的原因。


【三】老子“道為蒼宇”,孔孟“涵蓋人倫”


如果說,老子的思想是涵蓋整個宇宙運行規律的,是一種大至宇宙虛空,小至微粒實有的,那麼,孔孟的思想就是中間地帶,即,人。

因為老子的思想太大,而人的活動很少有用到的,所以,需求量不及孔孟思想,這也可以解釋儒家思想能成為人們推崇的主流思想,而老子的思想卻不能成為一直處於主流地位思想的原因。

孔孟思想,是具體到人的日常生活,而人,每天面對的,也就是日常生活。我們看看周圍,人們每天討論的就知道,除非有獨特的喜好,否則,大家常談論的,無非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那些被儒家定義的人倫的事兒。

老討論人的事兒,又怎麼可能不出現一個被我們定義為“聖人”的存在呢?


【綜】


從老子到孔孟,其實是一種思想從神到形的過程,原本,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神,因此,我們古典文化中,特別講究神韻,但是,因為神不好把控,更不容易讓別人領悟,因此,才把神具象化為形。

化形的好處就是,能夠讓人更好地把控一種思想,不好的地方就是,時間一久,容易讓人淪為形的奴隸,而失神。

這也是為什麼,孔孟代表的儒家思想越發展,越成為了封建禮教,成為阻礙時代發展的桎梏。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社會,推崇儒家文化的人很推崇,反對儒家文化的人很反對。

其實,任何一種思想,只要做了限定,做了一個所謂“聖人”“善人”“好人”的定義,就已經註定了其對立面的存在。

孔孟代表的儒家思想定義的“聖人”,是一個事物的一個面。即,“仁”。


而老子思想定義的無“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即,“聖人不仁”。

窗外的白杨

感謝邀請,看了很多回答,我感覺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之所以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主要因為以下兩點: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首先,以孔孟為主要思想的儒家學說,有利於皇權統治,更好地愚民。因為他們的思想對統治階級有利,當然會被極力推崇,被封為聖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而老子極力提倡無為,講究道法自然。要求統治階級無為而治,不要過多去幹涉,讓百姓自己去管理自己。如果都這樣的話,還要皇帝幹嘛?歷代統治階級又怎麼會推崇他的思想,封他為聖人呢?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其次,老子不是聖人而是仙人。聖人還是人,老子已經得道成仙了,西遊記裡的太上老君就是以他為原型的。自李道陵把老子尊為太上老君後,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古代帝王都比較崇拜老子,自秦開始,他們也架起了小爐,練起丹藥,追求長生不老,最後也想像老子一樣羽化成仙。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所以,孔孟被封人聖人,這是他們現實需要,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皇權;而內心裡對老子的嚮往,則是他們的精神追求,是終極目標。所以老子已是仙人了還要去封為俗世的聖人嗎?

2019年的朱红兵

聖人是一種名號,還有書聖、茶聖、武聖就有幾個。詩聖等等等等。

只要某個人在某一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世俗觀念就可以稱他為聖。近代很多棋聖。

孔孟,後世這麼多人科舉都是考人家的講訴的東西。你說稱聖怎麼了。

老子是道教的神聖,神比聖更高。但是影響面較小。(下圖很容易看錯)——-要理性細緻的看待這個話題。


為什麼孔子和孟子被封為聖人,老子卻沒有被封?你怎麼看?
长财咨询顾问

首先,嚴格來說孟子是“亞聖”,我贊同很多學者專家觀點孔子和王守仁才稱得上聖人。因為他們做到3點,立功,立德和立言。

其次,老子只有《道德經》五千言流傳於世。並且現在我們看到的《道德經》並不是老子原著的版本。

其它老子流傳下來的更多是傳說。

最後,雖然老子並沒有被尊稱為“聖人”,但是並不代表他不如孔子和王守仁。

僅僅一部五千言《道德經》就對中國文化影響那麼大,就足以證明他的偉大。

也有人說孔子,孟子,朱熹和王守仁是中國四大聖人。其中除朱熹外三個人我是覺的也基本正確?但是朱熹後來的所作所為提現這個人心胸狹隘,還沒有達到聖人的境界。

水绕山环2

老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道家創始人。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有留世名著《道德經》,在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西方的《聖經》。道家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生成,“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反對人為”是其核心思想。在方法論上強調事物的變化和相互轉換,充滿辯證的思想,一直流傳至今。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學思想的創始人,主張仁、禮,構建了完整的道德思想體系。在治國方略上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來的歷朝統治者也都以施仁政為名義,及以禮仁做為民眾的規範而尊崇儒學,延續幾千年,形成根深蒂固的中華民族儒學文化。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與孔子同為儒家文化大師,被後人稱為亞聖,他們的思想被稱為孔孟之道。孟子在仁的基礎上以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提出仁政的概念。從仁到仁政是從社會道德到社會政治的一個飛躍,在治理天下施政上,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聖人在古代其實沒有準確的定義,只是人們心目中一個完美的形象,神和聖都是至高至上的意思。嚴格地說,聖人應是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應才德全盡。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各有各的信仰,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使儒學達到獨佔鰲頭的地位。孔子則被後世歷代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等,儒家文化的一系列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對中國社會及民眾的精神思想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中華民族被稱為禮儀之邦,故而孔子孟子被後人尊為聖人。

老子在道家被尊為始祖,後人稱之為太上老君,漢朝開國三代帝王都採用道家思想治國。在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從而佔了上風,而對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度的道家,其學自然受到抑制。

道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和神話傳說,如有傳老子沒有童年,出生後就已經白髮蒼蒼。其化身名號很多,有金闕帝君、廣壽子、廣成子等神話了的身份,死後位列三清,身份高高在上,似為道家修仙成神,所以老子死後被尊稱為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