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和俄羅斯分家,為何哈薩克斯坦過得蒸蒸日上,而烏克蘭卻每況愈下?

10 個回答
静夜史
2019-08-02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蘇聯解體後,雖然哈薩克斯坦很窮,但也和烏克蘭一樣,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武庫,包括SS-18洲際彈道導彈104個、核彈頭1400枚、圖-95MS戰略轟炸機40架、巡航導彈240枚,在世界核武庫中排名第四。

而後,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都面臨“棄核”的艱難抉擇,對於兩個窮國而言,維持核武庫必定入不敷出,但放棄核武器卻等於任人宰割,好處是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

在艱難的權衡後,兩國都選擇銷燬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當然,兩國都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烏克蘭依舊一蹶不振,哈薩克斯坦卻異軍突起。因為無核的兩國從此只能歸入“小國”序列,而小國的生死存亡無不仰仗大國臉色。而很明顯,納扎爾巴耶夫比烏克蘭的一干領導人更聰明。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蘇聯解體後,雖然哈薩克斯坦很窮,但也和烏克蘭一樣,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武庫,包括SS-18洲際彈道導彈104個、核彈頭1400枚、圖-95MS戰略轟炸機40架、巡航導彈240枚,在世界核武庫中排名第四。

而後,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都面臨“棄核”的艱難抉擇,對於兩個窮國而言,維持核武庫必定入不敷出,但放棄核武器卻等於任人宰割,好處是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

在艱難的權衡後,兩國都選擇銷燬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當然,兩國都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烏克蘭依舊一蹶不振,哈薩克斯坦卻異軍突起。因為無核的兩國從此只能歸入“小國”序列,而小國的生死存亡無不仰仗大國臉色。而很明顯,納扎爾巴耶夫比烏克蘭的一干領導人更聰明。

從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就不願意脫離俄羅斯,因為哈薩克斯坦太窮,跟著俄羅斯有肉吃,這種依賴絕對真心實意。但俄羅斯堅決踢開哈薩克斯坦,這讓俄羅斯在干涉哈薩克斯坦時首先就理虧。而後在國際事務中,納扎爾巴耶夫幾乎從不忤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相當放心。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操作堪稱愚蠢的典範,“一路向西”不僅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響應,更讓俄羅斯怒不可遏,結果就是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奪走,東部各種逐漸分道揚鑣。

作為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都面臨俄羅斯族滲透的嚴重問題,這是國家分裂的最根本因素,面對這種局面,納扎爾巴耶夫一方面以優厚條件吸納哈薩克斯坦人回國,另一方面鼓勵俄羅斯族回國創業,使得境內哈薩克族比例不斷上升。同時為了壓制北部的俄羅斯州,納扎爾巴耶夫在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國家由此更加穩定。

而蘇聯解體將近30年,克里米亞還是俄羅斯族佔主體,烏克蘭除了強力壓制沒有任何任何其他辦法。

所以睿智的領導人絕對是國家之幸。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蘇聯解體後,雖然哈薩克斯坦很窮,但也和烏克蘭一樣,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武庫,包括SS-18洲際彈道導彈104個、核彈頭1400枚、圖-95MS戰略轟炸機40架、巡航導彈240枚,在世界核武庫中排名第四。

而後,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都面臨“棄核”的艱難抉擇,對於兩個窮國而言,維持核武庫必定入不敷出,但放棄核武器卻等於任人宰割,好處是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

在艱難的權衡後,兩國都選擇銷燬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當然,兩國都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烏克蘭依舊一蹶不振,哈薩克斯坦卻異軍突起。因為無核的兩國從此只能歸入“小國”序列,而小國的生死存亡無不仰仗大國臉色。而很明顯,納扎爾巴耶夫比烏克蘭的一干領導人更聰明。

從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就不願意脫離俄羅斯,因為哈薩克斯坦太窮,跟著俄羅斯有肉吃,這種依賴絕對真心實意。但俄羅斯堅決踢開哈薩克斯坦,這讓俄羅斯在干涉哈薩克斯坦時首先就理虧。而後在國際事務中,納扎爾巴耶夫幾乎從不忤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相當放心。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操作堪稱愚蠢的典範,“一路向西”不僅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響應,更讓俄羅斯怒不可遏,結果就是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奪走,東部各種逐漸分道揚鑣。

作為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都面臨俄羅斯族滲透的嚴重問題,這是國家分裂的最根本因素,面對這種局面,納扎爾巴耶夫一方面以優厚條件吸納哈薩克斯坦人回國,另一方面鼓勵俄羅斯族回國創業,使得境內哈薩克族比例不斷上升。同時為了壓制北部的俄羅斯州,納扎爾巴耶夫在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國家由此更加穩定。

而蘇聯解體將近30年,克里米亞還是俄羅斯族佔主體,烏克蘭除了強力壓制沒有任何任何其他辦法。

所以睿智的領導人絕對是國家之幸。

2、地理位置是國家之福

和烏克蘭相比,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東。

今日烏克蘭之所以東西分裂,國家動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幾百年的時間裡,這片土地一直都是東西方對抗的戰場,不同民族再次聚居生存,最終形成了東西方激烈對抗的局面。

第聶伯河以西的西烏克蘭,歷史上曾被波蘭—立陶宛大公國以及波蘭共和國等統治,因為靠近西歐,有著濃郁的歐洲特色;而第聶伯河以東的東烏克蘭地區,自1654年與沙俄合併後,便受到俄羅斯的巨大影響。為了更好地控制烏克蘭,俄羅斯除了在烏克蘭周邊割取大片土地外,還在東烏克蘭進行瘋狂的種族換血,導致東烏克蘭地區俄羅斯族比例不斷上升,為今日烏克蘭的東西對立埋下了隱患。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蘇聯解體後,雖然哈薩克斯坦很窮,但也和烏克蘭一樣,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武庫,包括SS-18洲際彈道導彈104個、核彈頭1400枚、圖-95MS戰略轟炸機40架、巡航導彈240枚,在世界核武庫中排名第四。

而後,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都面臨“棄核”的艱難抉擇,對於兩個窮國而言,維持核武庫必定入不敷出,但放棄核武器卻等於任人宰割,好處是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

在艱難的權衡後,兩國都選擇銷燬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當然,兩國都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烏克蘭依舊一蹶不振,哈薩克斯坦卻異軍突起。因為無核的兩國從此只能歸入“小國”序列,而小國的生死存亡無不仰仗大國臉色。而很明顯,納扎爾巴耶夫比烏克蘭的一干領導人更聰明。

從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就不願意脫離俄羅斯,因為哈薩克斯坦太窮,跟著俄羅斯有肉吃,這種依賴絕對真心實意。但俄羅斯堅決踢開哈薩克斯坦,這讓俄羅斯在干涉哈薩克斯坦時首先就理虧。而後在國際事務中,納扎爾巴耶夫幾乎從不忤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相當放心。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操作堪稱愚蠢的典範,“一路向西”不僅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響應,更讓俄羅斯怒不可遏,結果就是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奪走,東部各種逐漸分道揚鑣。

作為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都面臨俄羅斯族滲透的嚴重問題,這是國家分裂的最根本因素,面對這種局面,納扎爾巴耶夫一方面以優厚條件吸納哈薩克斯坦人回國,另一方面鼓勵俄羅斯族回國創業,使得境內哈薩克族比例不斷上升。同時為了壓制北部的俄羅斯州,納扎爾巴耶夫在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國家由此更加穩定。

而蘇聯解體將近30年,克里米亞還是俄羅斯族佔主體,烏克蘭除了強力壓制沒有任何任何其他辦法。

所以睿智的領導人絕對是國家之幸。

2、地理位置是國家之福

和烏克蘭相比,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東。

今日烏克蘭之所以東西分裂,國家動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幾百年的時間裡,這片土地一直都是東西方對抗的戰場,不同民族再次聚居生存,最終形成了東西方激烈對抗的局面。

第聶伯河以西的西烏克蘭,歷史上曾被波蘭—立陶宛大公國以及波蘭共和國等統治,因為靠近西歐,有著濃郁的歐洲特色;而第聶伯河以東的東烏克蘭地區,自1654年與沙俄合併後,便受到俄羅斯的巨大影響。為了更好地控制烏克蘭,俄羅斯除了在烏克蘭周邊割取大片土地外,還在東烏克蘭進行瘋狂的種族換血,導致東烏克蘭地區俄羅斯族比例不斷上升,為今日烏克蘭的東西對立埋下了隱患。

相比之下,雖然哈薩克斯坦因為地處俄羅斯周邊,歷史上難以逃避被沙俄侵略和殖民的命運,但哈薩克斯坦相對完整。

雖然中亞地區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包括北部的俄羅斯、東部的中國以及南部的英國都曾染指這裡,但哈薩克族作為遊牧民族,在地形上相對封閉,且遠離周邊勢力的政治重心,所以這裡自古以來相對清靜。

雖然蘇聯時期也曾往哈薩克斯坦大量移民,使得這裡既有德意志人,也有朝鮮人,但總體而言,還是以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為主,而在納扎爾巴耶夫低調地進行了反換血之後,哈薩克族開始成為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避免了烏克蘭這樣被東西撕扯的命運。

而相比於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他在作為俄羅斯鄰國的同時,也是我國的鄰國。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蘇聯解體後,雖然哈薩克斯坦很窮,但也和烏克蘭一樣,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武庫,包括SS-18洲際彈道導彈104個、核彈頭1400枚、圖-95MS戰略轟炸機40架、巡航導彈240枚,在世界核武庫中排名第四。

而後,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都面臨“棄核”的艱難抉擇,對於兩個窮國而言,維持核武庫必定入不敷出,但放棄核武器卻等於任人宰割,好處是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

在艱難的權衡後,兩國都選擇銷燬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當然,兩國都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烏克蘭依舊一蹶不振,哈薩克斯坦卻異軍突起。因為無核的兩國從此只能歸入“小國”序列,而小國的生死存亡無不仰仗大國臉色。而很明顯,納扎爾巴耶夫比烏克蘭的一干領導人更聰明。

從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就不願意脫離俄羅斯,因為哈薩克斯坦太窮,跟著俄羅斯有肉吃,這種依賴絕對真心實意。但俄羅斯堅決踢開哈薩克斯坦,這讓俄羅斯在干涉哈薩克斯坦時首先就理虧。而後在國際事務中,納扎爾巴耶夫幾乎從不忤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相當放心。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操作堪稱愚蠢的典範,“一路向西”不僅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響應,更讓俄羅斯怒不可遏,結果就是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奪走,東部各種逐漸分道揚鑣。

作為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都面臨俄羅斯族滲透的嚴重問題,這是國家分裂的最根本因素,面對這種局面,納扎爾巴耶夫一方面以優厚條件吸納哈薩克斯坦人回國,另一方面鼓勵俄羅斯族回國創業,使得境內哈薩克族比例不斷上升。同時為了壓制北部的俄羅斯州,納扎爾巴耶夫在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國家由此更加穩定。

而蘇聯解體將近30年,克里米亞還是俄羅斯族佔主體,烏克蘭除了強力壓制沒有任何任何其他辦法。

所以睿智的領導人絕對是國家之幸。

2、地理位置是國家之福

和烏克蘭相比,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東。

今日烏克蘭之所以東西分裂,國家動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幾百年的時間裡,這片土地一直都是東西方對抗的戰場,不同民族再次聚居生存,最終形成了東西方激烈對抗的局面。

第聶伯河以西的西烏克蘭,歷史上曾被波蘭—立陶宛大公國以及波蘭共和國等統治,因為靠近西歐,有著濃郁的歐洲特色;而第聶伯河以東的東烏克蘭地區,自1654年與沙俄合併後,便受到俄羅斯的巨大影響。為了更好地控制烏克蘭,俄羅斯除了在烏克蘭周邊割取大片土地外,還在東烏克蘭進行瘋狂的種族換血,導致東烏克蘭地區俄羅斯族比例不斷上升,為今日烏克蘭的東西對立埋下了隱患。

相比之下,雖然哈薩克斯坦因為地處俄羅斯周邊,歷史上難以逃避被沙俄侵略和殖民的命運,但哈薩克斯坦相對完整。

雖然中亞地區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包括北部的俄羅斯、東部的中國以及南部的英國都曾染指這裡,但哈薩克族作為遊牧民族,在地形上相對封閉,且遠離周邊勢力的政治重心,所以這裡自古以來相對清靜。

雖然蘇聯時期也曾往哈薩克斯坦大量移民,使得這裡既有德意志人,也有朝鮮人,但總體而言,還是以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為主,而在納扎爾巴耶夫低調地進行了反換血之後,哈薩克族開始成為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避免了烏克蘭這樣被東西撕扯的命運。

而相比於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他在作為俄羅斯鄰國的同時,也是我國的鄰國。

烏克蘭之所以被東西拉扯、四分五裂,除了本國精英的搖擺不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和西部的歐洲國家,自古以來就是水火不容的仇敵。就和春秋時期夾在楚國與晉國之間的小國一樣,無論他們怎麼抉擇都將成為另一個大國的眼中釘。

而當下的我國與俄羅斯,因為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成為抱團取暖的好朋友好夥伴。為了雙方的利益,兩大國都不會對哈薩克斯坦有所想法從而令對方警惕,這種可預見時期內的“默契,是哈薩克斯坦國家安全的根本保證。

雖然二流國家土耳其和印度有心干預中亞事務,但他們力量有限,且和俄羅斯遠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哈薩克斯坦的外部環境要比烏克蘭好得多。

所以,無論是烏克蘭的隕落還是哈薩克斯坦的崛起都不是偶然。

因為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

1991年的蘇聯解體,對於世界而言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多出一個章節,但對於蘇聯的各加盟國而言卻是真正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影子,各加盟國只能自己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理論上說,實力較強的加盟國,依靠自身實力,是可以闖出一片天地的,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歐洲部分的加盟國;而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因為幾乎沒有實力,所以不得不在國際社會中隨波逐流、自生自滅,比如哈薩克等中亞五國。

但現實情況是,曾擁有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將近30年的時間裡,綜合國力不僅每況愈下,從獨聯體二哥的位置跌落,社會還陷入動盪不安中;相反,蘇聯解體時曾被視為拖油瓶而被堅決拋棄的哈薩克斯坦,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強國,在獨聯體中國力僅次於俄羅斯,已然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睿智領袖是國家之幸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哈薩克斯坦有納扎爾巴耶夫,而烏克蘭沒有。

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雖然擺脫了蘇聯這一陰影,但本質上還是被斯大林模式深深影響著,想要一夜之間告別共產主義擁抱西方世界是根本不現實的。

所以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才會遭遇慘敗,而其他加盟國的狀況則更加堪憂。在所謂的“民主”不可能瞬間取代專制的情況下,專制的政治強人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他們作為德高望重的領袖,能夠保證社會劇變時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新舊時代的過渡者,能夠以強大影響力推動國家轉型。

但烏克蘭沒有納扎爾巴耶夫這樣的領軍人物,除了毫無作為的開國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後繼的列昂尼德.庫奇馬、維克多·尤先科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除了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上攻擊扯皮,還在個人收入上實現了巨大突破。前總統彼得·波羅申科除了為寡頭貼心服務,還擁有五國國籍,連下輩子的路都想好了,他們手中的烏克蘭,要是能發展起來,那才是怪事。

蘇聯解體後,雖然哈薩克斯坦很窮,但也和烏克蘭一樣,繼承了蘇聯的部分核武庫,包括SS-18洲際彈道導彈104個、核彈頭1400枚、圖-95MS戰略轟炸機40架、巡航導彈240枚,在世界核武庫中排名第四。

而後,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都面臨“棄核”的艱難抉擇,對於兩個窮國而言,維持核武庫必定入不敷出,但放棄核武器卻等於任人宰割,好處是可以得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

在艱難的權衡後,兩國都選擇銷燬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當然,兩國都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然而,得到援助的烏克蘭依舊一蹶不振,哈薩克斯坦卻異軍突起。因為無核的兩國從此只能歸入“小國”序列,而小國的生死存亡無不仰仗大國臉色。而很明顯,納扎爾巴耶夫比烏克蘭的一干領導人更聰明。

從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就不願意脫離俄羅斯,因為哈薩克斯坦太窮,跟著俄羅斯有肉吃,這種依賴絕對真心實意。但俄羅斯堅決踢開哈薩克斯坦,這讓俄羅斯在干涉哈薩克斯坦時首先就理虧。而後在國際事務中,納扎爾巴耶夫幾乎從不忤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相當放心。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操作堪稱愚蠢的典範,“一路向西”不僅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響應,更讓俄羅斯怒不可遏,結果就是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奪走,東部各種逐漸分道揚鑣。

作為蘇聯加盟國,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都面臨俄羅斯族滲透的嚴重問題,這是國家分裂的最根本因素,面對這種局面,納扎爾巴耶夫一方面以優厚條件吸納哈薩克斯坦人回國,另一方面鼓勵俄羅斯族回國創業,使得境內哈薩克族比例不斷上升。同時為了壓制北部的俄羅斯州,納扎爾巴耶夫在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國家由此更加穩定。

而蘇聯解體將近30年,克里米亞還是俄羅斯族佔主體,烏克蘭除了強力壓制沒有任何任何其他辦法。

所以睿智的領導人絕對是國家之幸。

2、地理位置是國家之福

和烏克蘭相比,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東。

今日烏克蘭之所以東西分裂,國家動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幾百年的時間裡,這片土地一直都是東西方對抗的戰場,不同民族再次聚居生存,最終形成了東西方激烈對抗的局面。

第聶伯河以西的西烏克蘭,歷史上曾被波蘭—立陶宛大公國以及波蘭共和國等統治,因為靠近西歐,有著濃郁的歐洲特色;而第聶伯河以東的東烏克蘭地區,自1654年與沙俄合併後,便受到俄羅斯的巨大影響。為了更好地控制烏克蘭,俄羅斯除了在烏克蘭周邊割取大片土地外,還在東烏克蘭進行瘋狂的種族換血,導致東烏克蘭地區俄羅斯族比例不斷上升,為今日烏克蘭的東西對立埋下了隱患。

相比之下,雖然哈薩克斯坦因為地處俄羅斯周邊,歷史上難以逃避被沙俄侵略和殖民的命運,但哈薩克斯坦相對完整。

雖然中亞地區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包括北部的俄羅斯、東部的中國以及南部的英國都曾染指這裡,但哈薩克族作為遊牧民族,在地形上相對封閉,且遠離周邊勢力的政治重心,所以這裡自古以來相對清靜。

雖然蘇聯時期也曾往哈薩克斯坦大量移民,使得這裡既有德意志人,也有朝鮮人,但總體而言,還是以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為主,而在納扎爾巴耶夫低調地進行了反換血之後,哈薩克族開始成為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避免了烏克蘭這樣被東西撕扯的命運。

而相比於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他在作為俄羅斯鄰國的同時,也是我國的鄰國。

烏克蘭之所以被東西拉扯、四分五裂,除了本國精英的搖擺不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和西部的歐洲國家,自古以來就是水火不容的仇敵。就和春秋時期夾在楚國與晉國之間的小國一樣,無論他們怎麼抉擇都將成為另一個大國的眼中釘。

而當下的我國與俄羅斯,因為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成為抱團取暖的好朋友好夥伴。為了雙方的利益,兩大國都不會對哈薩克斯坦有所想法從而令對方警惕,這種可預見時期內的“默契,是哈薩克斯坦國家安全的根本保證。

雖然二流國家土耳其和印度有心干預中亞事務,但他們力量有限,且和俄羅斯遠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哈薩克斯坦的外部環境要比烏克蘭好得多。

所以,無論是烏克蘭的隕落還是哈薩克斯坦的崛起都不是偶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萨沙
2019-08-0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稍微有些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哈薩克斯坦人口不多,卻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目前哈薩克斯坦人口不過1000多萬,整個哈薩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儲量約是世界前十位),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稍微有些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哈薩克斯坦人口不多,卻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目前哈薩克斯坦人口不過1000多萬,整個哈薩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儲量約是世界前十位),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

其中以石油來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大約是俄羅斯的二分之一略少,然而人口是俄羅斯的十分之一。

當年俄羅斯依靠石油等資源出口,就能創造10年的經濟奇蹟。那麼,哈薩克斯坦真的是閉著眼睛都可以做到。

相反,烏克蘭的資源匱乏,石油和天然氣都必須從宿敵俄羅斯那裡進口。

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稍微有些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哈薩克斯坦人口不多,卻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目前哈薩克斯坦人口不過1000多萬,整個哈薩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儲量約是世界前十位),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

其中以石油來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大約是俄羅斯的二分之一略少,然而人口是俄羅斯的十分之一。

當年俄羅斯依靠石油等資源出口,就能創造10年的經濟奇蹟。那麼,哈薩克斯坦真的是閉著眼睛都可以做到。

相反,烏克蘭的資源匱乏,石油和天然氣都必須從宿敵俄羅斯那裡進口。

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第二,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不同。

烏克蘭同哈薩克斯坦,對於俄羅斯來說重要性完全不同。

烏克蘭自古以來扼守俄羅斯的西部大門,各方面地位都極為重要。

任何敵人想要攻打俄羅斯,必須首先佔領烏克蘭。

二戰期間,蘇軍和德軍在烏克蘭多次血戰,幾乎傾全國之力。

僅僅一個基輔會戰,蘇軍就損失了70多萬人,換別國就亡國滅種了。

可見,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稍微有些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哈薩克斯坦人口不多,卻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目前哈薩克斯坦人口不過1000多萬,整個哈薩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儲量約是世界前十位),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

其中以石油來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大約是俄羅斯的二分之一略少,然而人口是俄羅斯的十分之一。

當年俄羅斯依靠石油等資源出口,就能創造10年的經濟奇蹟。那麼,哈薩克斯坦真的是閉著眼睛都可以做到。

相反,烏克蘭的資源匱乏,石油和天然氣都必須從宿敵俄羅斯那裡進口。

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第二,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不同。

烏克蘭同哈薩克斯坦,對於俄羅斯來說重要性完全不同。

烏克蘭自古以來扼守俄羅斯的西部大門,各方面地位都極為重要。

任何敵人想要攻打俄羅斯,必須首先佔領烏克蘭。

二戰期間,蘇軍和德軍在烏克蘭多次血戰,幾乎傾全國之力。

僅僅一個基輔會戰,蘇軍就損失了70多萬人,換別國就亡國滅種了。

可見,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

冷戰時期,俄羅斯在烏克蘭駐紮重兵,總數有幾十萬人之巨。

電影《戰爭之王》中,軍火走私犯可以從解體後的烏克蘭搞到幾百億美元的軍火。

一旦烏克蘭倒向北約,敵人就等於殺到了俄羅斯眼皮下。

如果當年德軍是從烏克蘭出發進攻,恐怕蘇軍連防禦莫斯科的時間都沒有,莫斯科早就淪陷了。

所以,俄羅斯不可能隨便放棄烏克蘭。

但是,哈薩克斯坦則不同。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國家,並沒有同任何一個美國的盟友國家接壤。

也就是說,從地緣政治上,哈薩克斯坦並不太重要,俄羅斯完全可以將它作為戰略緩衝國,而沒有必要左右這個國家。

所以,俄羅斯對哈薩克斯坦並不太關注。

這10年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在哈薩克斯坦越來越大,俄羅斯也是聽之任之而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稍微有些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哈薩克斯坦人口不多,卻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目前哈薩克斯坦人口不過1000多萬,整個哈薩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儲量約是世界前十位),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

其中以石油來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大約是俄羅斯的二分之一略少,然而人口是俄羅斯的十分之一。

當年俄羅斯依靠石油等資源出口,就能創造10年的經濟奇蹟。那麼,哈薩克斯坦真的是閉著眼睛都可以做到。

相反,烏克蘭的資源匱乏,石油和天然氣都必須從宿敵俄羅斯那裡進口。

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第二,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不同。

烏克蘭同哈薩克斯坦,對於俄羅斯來說重要性完全不同。

烏克蘭自古以來扼守俄羅斯的西部大門,各方面地位都極為重要。

任何敵人想要攻打俄羅斯,必須首先佔領烏克蘭。

二戰期間,蘇軍和德軍在烏克蘭多次血戰,幾乎傾全國之力。

僅僅一個基輔會戰,蘇軍就損失了70多萬人,換別國就亡國滅種了。

可見,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

冷戰時期,俄羅斯在烏克蘭駐紮重兵,總數有幾十萬人之巨。

電影《戰爭之王》中,軍火走私犯可以從解體後的烏克蘭搞到幾百億美元的軍火。

一旦烏克蘭倒向北約,敵人就等於殺到了俄羅斯眼皮下。

如果當年德軍是從烏克蘭出發進攻,恐怕蘇軍連防禦莫斯科的時間都沒有,莫斯科早就淪陷了。

所以,俄羅斯不可能隨便放棄烏克蘭。

但是,哈薩克斯坦則不同。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國家,並沒有同任何一個美國的盟友國家接壤。

也就是說,從地緣政治上,哈薩克斯坦並不太重要,俄羅斯完全可以將它作為戰略緩衝國,而沒有必要左右這個國家。

所以,俄羅斯對哈薩克斯坦並不太關注。

這10年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在哈薩克斯坦越來越大,俄羅斯也是聽之任之而已。


第三,烏克蘭經濟騰飛的機會,被俄羅斯打斷。

在克里米亞事件之前,烏克蘭經濟其實有著長足的好轉。

然而,戰爭爆發以後,一切都完了。

烏克蘭必須承擔鉅額軍費,加上國家領土都少了兩塊,經濟急轉直下,目前才開始恢復。

相反,哈薩克斯坦沒有大規模的戰亂或者被入侵,國內形勢穩定。

然而,這不是說哈薩克斯坦對俄羅斯沒有提防。

目前,哈薩克斯坦從未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也不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行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國家根本沒有可比性。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稍微有些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哈薩克斯坦人口不多,卻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目前哈薩克斯坦人口不過1000多萬,整個哈薩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儲量約是世界前十位),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

其中以石油來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大約是俄羅斯的二分之一略少,然而人口是俄羅斯的十分之一。

當年俄羅斯依靠石油等資源出口,就能創造10年的經濟奇蹟。那麼,哈薩克斯坦真的是閉著眼睛都可以做到。

相反,烏克蘭的資源匱乏,石油和天然氣都必須從宿敵俄羅斯那裡進口。

哈薩克斯坦坐在金山上,烏克蘭則是窮鬼。

第二,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不同。

烏克蘭同哈薩克斯坦,對於俄羅斯來說重要性完全不同。

烏克蘭自古以來扼守俄羅斯的西部大門,各方面地位都極為重要。

任何敵人想要攻打俄羅斯,必須首先佔領烏克蘭。

二戰期間,蘇軍和德軍在烏克蘭多次血戰,幾乎傾全國之力。

僅僅一個基輔會戰,蘇軍就損失了70多萬人,換別國就亡國滅種了。

可見,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

冷戰時期,俄羅斯在烏克蘭駐紮重兵,總數有幾十萬人之巨。

電影《戰爭之王》中,軍火走私犯可以從解體後的烏克蘭搞到幾百億美元的軍火。

一旦烏克蘭倒向北約,敵人就等於殺到了俄羅斯眼皮下。

如果當年德軍是從烏克蘭出發進攻,恐怕蘇軍連防禦莫斯科的時間都沒有,莫斯科早就淪陷了。

所以,俄羅斯不可能隨便放棄烏克蘭。

但是,哈薩克斯坦則不同。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國家,並沒有同任何一個美國的盟友國家接壤。

也就是說,從地緣政治上,哈薩克斯坦並不太重要,俄羅斯完全可以將它作為戰略緩衝國,而沒有必要左右這個國家。

所以,俄羅斯對哈薩克斯坦並不太關注。

這10年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在哈薩克斯坦越來越大,俄羅斯也是聽之任之而已。


第三,烏克蘭經濟騰飛的機會,被俄羅斯打斷。

在克里米亞事件之前,烏克蘭經濟其實有著長足的好轉。

然而,戰爭爆發以後,一切都完了。

烏克蘭必須承擔鉅額軍費,加上國家領土都少了兩塊,經濟急轉直下,目前才開始恢復。

相反,哈薩克斯坦沒有大規模的戰亂或者被入侵,國內形勢穩定。

然而,這不是說哈薩克斯坦對俄羅斯沒有提防。

目前,哈薩克斯坦從未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也不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行動。

同時,歷史上俄羅斯曾經將部分領土交給哈薩克斯坦,這就是該國北部地區。

而哈薩克斯坦高度感覺到俄羅斯的威脅,寧可將首都遷移到北部地區,以防止出現烏克蘭的那種情況。

烏克蘭危機後,從一些俄羅斯知名政治人物口中也傳出了吞併哈薩克北部的呼聲,引起了哈薩克社會的警覺。

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兩年前下令,在哈薩克語中使用拉丁字母取代過去的俄文基里爾字母,開始全面推行本國化。


其實,目前哈薩克斯坦目前對於俄羅斯是頗有戒心的,不然中國不會在該國發展的如此順利。

其實,同俄羅斯交往的國家,都會留著一手。

苏绽
2019-08-09

哈薩克斯坦發展得比烏克蘭是必然的,如果烏克蘭發展得更好,蘇聯就不會解體了。

討到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必然會談到蘇聯。因為蘇聯對兩國的發展方向,早就奠定了根基。

哈薩克斯坦發展得比烏克蘭是必然的,如果烏克蘭發展得更好,蘇聯就不會解體了。

討到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必然會談到蘇聯。因為蘇聯對兩國的發展方向,早就奠定了根基。

蘇聯時期,烏克蘭是蘇聯內部的次子,是地位僅次於俄羅斯的共和國。烏克蘭地處東歐,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好,比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的條件都要好,也好過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而正是由於這種先天的優越條件,使烏克蘭成為了補貼整個蘇聯程度最高的加盟共和國。最終,付出更多,卻回報很少的烏克蘭,與蘇聯的矛盾終於爆發。烏克蘭成為了促使蘇聯解體的三大推手之一,並且是最積極的那一個。當然,這個時候的烏克蘭,在蘇聯的“剝削”之下,已經千瘡百孔無力迴天了。即便蘇聯真的解體,也沒有能夠挽救瀕臨絕境的烏克蘭。

哈薩克斯坦發展得比烏克蘭是必然的,如果烏克蘭發展得更好,蘇聯就不會解體了。

討到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必然會談到蘇聯。因為蘇聯對兩國的發展方向,早就奠定了根基。

蘇聯時期,烏克蘭是蘇聯內部的次子,是地位僅次於俄羅斯的共和國。烏克蘭地處東歐,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好,比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的條件都要好,也好過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而正是由於這種先天的優越條件,使烏克蘭成為了補貼整個蘇聯程度最高的加盟共和國。最終,付出更多,卻回報很少的烏克蘭,與蘇聯的矛盾終於爆發。烏克蘭成為了促使蘇聯解體的三大推手之一,並且是最積極的那一個。當然,這個時候的烏克蘭,在蘇聯的“剝削”之下,已經千瘡百孔無力迴天了。即便蘇聯真的解體,也沒有能夠挽救瀕臨絕境的烏克蘭。

而哈薩克斯坦的待遇就不一樣了。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屬於那種非常貧瘠的地方,先天條件可謂非常之差。後來,為了彌補哈薩克斯坦的不足,增強蘇聯的整體國力,蘇聯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大開發,各領域都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大量的扶持。那時候的哈薩克斯坦,是要人有人,有資源有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到蘇聯解體之前,哈薩克斯坦已經崛起為蘇聯的一塊熱土,繁榮程度躍居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前列。正是蘇聯對哈薩克斯坦的扶持,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哈薩克斯坦成為了試圖保留蘇聯的主要國家之一。

總的來說,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反差,早在蘇聯時期就已經奠定了。等到蘇聯解體以後,由於烏克蘭身處東歐大國博弈的複雜區域,與穩定的哈薩克斯坦之間的差距,更加拉大了。

哈薩克斯坦發展得比烏克蘭是必然的,如果烏克蘭發展得更好,蘇聯就不會解體了。

討到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必然會談到蘇聯。因為蘇聯對兩國的發展方向,早就奠定了根基。

蘇聯時期,烏克蘭是蘇聯內部的次子,是地位僅次於俄羅斯的共和國。烏克蘭地處東歐,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好,比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的條件都要好,也好過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而正是由於這種先天的優越條件,使烏克蘭成為了補貼整個蘇聯程度最高的加盟共和國。最終,付出更多,卻回報很少的烏克蘭,與蘇聯的矛盾終於爆發。烏克蘭成為了促使蘇聯解體的三大推手之一,並且是最積極的那一個。當然,這個時候的烏克蘭,在蘇聯的“剝削”之下,已經千瘡百孔無力迴天了。即便蘇聯真的解體,也沒有能夠挽救瀕臨絕境的烏克蘭。

而哈薩克斯坦的待遇就不一樣了。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屬於那種非常貧瘠的地方,先天條件可謂非常之差。後來,為了彌補哈薩克斯坦的不足,增強蘇聯的整體國力,蘇聯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大開發,各領域都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大量的扶持。那時候的哈薩克斯坦,是要人有人,有資源有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到蘇聯解體之前,哈薩克斯坦已經崛起為蘇聯的一塊熱土,繁榮程度躍居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前列。正是蘇聯對哈薩克斯坦的扶持,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哈薩克斯坦成為了試圖保留蘇聯的主要國家之一。

總的來說,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反差,早在蘇聯時期就已經奠定了。等到蘇聯解體以後,由於烏克蘭身處東歐大國博弈的複雜區域,與穩定的哈薩克斯坦之間的差距,更加拉大了。

木春山谈天下
2019-08-11

客觀而言,一國發展的環境很重要,外交方針也重要。

因此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之所以產生了不同情況,還是要從這兩點來分析:

第一,兩國雖然都是加盟共和國獨立,但之後的發展環境卻有了巨大差別。

比如哈薩克斯坦是當年15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裡,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該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政到今年初才退休。

客觀而言,一國發展的環境很重要,外交方針也重要。

因此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之所以產生了不同情況,還是要從這兩點來分析:

第一,兩國雖然都是加盟共和國獨立,但之後的發展環境卻有了巨大差別。

比如哈薩克斯坦是當年15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裡,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該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政到今年初才退休。

(普京和納扎爾巴耶夫)

該國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之一。比如GDP大約1700億美元。雖然比最高點的2300億美元下滑,但目前依然維持了一個上升勢頭。

特別是考慮到該國只有1800萬人口,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大關,這相當於一隻腳差不多邁進準發達國家了。

客觀而言,一國發展的環境很重要,外交方針也重要。

因此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之所以產生了不同情況,還是要從這兩點來分析:

第一,兩國雖然都是加盟共和國獨立,但之後的發展環境卻有了巨大差別。

比如哈薩克斯坦是當年15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裡,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該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政到今年初才退休。

(普京和納扎爾巴耶夫)

該國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之一。比如GDP大約1700億美元。雖然比最高點的2300億美元下滑,但目前依然維持了一個上升勢頭。

特別是考慮到該國只有1800萬人口,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大關,這相當於一隻腳差不多邁進準發達國家了。

而烏克蘭獨立後政治一直左右搖擺,最終在5年前克里米亞危機導致和俄羅斯關係急轉直下,東部地區甚至兵戎相見,至今也難有大的改觀。

這些都拖累了烏克蘭的發展。雖然烏克蘭整體上GDP要高於哈薩克斯坦,不過人均只是哈薩克斯坦的三分之一。

第二,哈薩克斯坦發展相對較好一點是,外交很會搞平衡。

哈薩克斯坦不只是和鄰居們關係很好,甚至和美國關係也不錯。

這是納扎爾巴耶夫外交平衡的一個重要邏輯——不得罪人。

也就是隻要不觸碰到哈薩克的利益,他們一般也不問世事。

甚至連以色列,作為70%為伊教人口的哈薩克斯坦也積極發展友好關係。這也算是該國的一個特色了。

哈薩克斯坦不僅是以色列石油的主要來源,還大量進口以色列軍事裝備。

這在類似的國家裡面真的算八面玲瓏。

這樣的外交手段也保障了該國安全,經濟自然發展相對順利。

客觀而言,一國發展的環境很重要,外交方針也重要。

因此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之所以產生了不同情況,還是要從這兩點來分析:

第一,兩國雖然都是加盟共和國獨立,但之後的發展環境卻有了巨大差別。

比如哈薩克斯坦是當年15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裡,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該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政到今年初才退休。

(普京和納扎爾巴耶夫)

該國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之一。比如GDP大約1700億美元。雖然比最高點的2300億美元下滑,但目前依然維持了一個上升勢頭。

特別是考慮到該國只有1800萬人口,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大關,這相當於一隻腳差不多邁進準發達國家了。

而烏克蘭獨立後政治一直左右搖擺,最終在5年前克里米亞危機導致和俄羅斯關係急轉直下,東部地區甚至兵戎相見,至今也難有大的改觀。

這些都拖累了烏克蘭的發展。雖然烏克蘭整體上GDP要高於哈薩克斯坦,不過人均只是哈薩克斯坦的三分之一。

第二,哈薩克斯坦發展相對較好一點是,外交很會搞平衡。

哈薩克斯坦不只是和鄰居們關係很好,甚至和美國關係也不錯。

這是納扎爾巴耶夫外交平衡的一個重要邏輯——不得罪人。

也就是隻要不觸碰到哈薩克的利益,他們一般也不問世事。

甚至連以色列,作為70%為伊教人口的哈薩克斯坦也積極發展友好關係。這也算是該國的一個特色了。

哈薩克斯坦不僅是以色列石油的主要來源,還大量進口以色列軍事裝備。

這在類似的國家裡面真的算八面玲瓏。

這樣的外交手段也保障了該國安全,經濟自然發展相對順利。

而烏克蘭外交對西方一邊倒,和鄰居俄羅斯關係太差,這不用多說。

因此烏克蘭成了俄羅斯和西方對峙的一塊案板上的魚肉,等著被刀俎,獨立的外交風格比較難。

俄羅斯和西方的任何風吹草動的外交爭端都會影響烏克蘭,當然發展受影響。

老李有刀
2019-08-07

今年年初,已經當了2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去總統職務,哈薩克斯坦也邁入了新的“春天”,對近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的哈薩克斯坦來說,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契機。

今年年初,已經當了2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去總統職務,哈薩克斯坦也邁入了新的“春天”,對近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的哈薩克斯坦來說,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契機。

哈薩克斯坦的發展有多種因素,世界最大內陸國的領土面積,豐沛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納扎爾巴耶夫治理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俄羅斯的關係,作為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家,哈薩克斯坦的地緣位置並不是很重要,與俄羅斯維持著比較好的關係,保證了哈薩克斯坦發展的外部環境。

今年年初,已經當了2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去總統職務,哈薩克斯坦也邁入了新的“春天”,對近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的哈薩克斯坦來說,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契機。

哈薩克斯坦的發展有多種因素,世界最大內陸國的領土面積,豐沛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納扎爾巴耶夫治理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俄羅斯的關係,作為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家,哈薩克斯坦的地緣位置並不是很重要,與俄羅斯維持著比較好的關係,保證了哈薩克斯坦發展的外部環境。

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是烏克蘭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作為東西方的一個交界地帶,烏克蘭成了俄羅斯與美國爭奪的焦點地帶。

今年年初,已經當了2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去總統職務,哈薩克斯坦也邁入了新的“春天”,對近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的哈薩克斯坦來說,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契機。

哈薩克斯坦的發展有多種因素,世界最大內陸國的領土面積,豐沛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納扎爾巴耶夫治理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俄羅斯的關係,作為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家,哈薩克斯坦的地緣位置並不是很重要,與俄羅斯維持著比較好的關係,保證了哈薩克斯坦發展的外部環境。

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是烏克蘭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作為東西方的一個交界地帶,烏克蘭成了俄羅斯與美國爭奪的焦點地帶。

加上,烏克蘭多任總理都沒能用智慧化解開這一焦點矛盾,導致烏克蘭有點腹背受敵,左右不是。這是烏克蘭發展一直沒有起色的關鍵。

今年年初,已經當了2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去總統職務,哈薩克斯坦也邁入了新的“春天”,對近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的哈薩克斯坦來說,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契機。

哈薩克斯坦的發展有多種因素,世界最大內陸國的領土面積,豐沛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納扎爾巴耶夫治理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俄羅斯的關係,作為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家,哈薩克斯坦的地緣位置並不是很重要,與俄羅斯維持著比較好的關係,保證了哈薩克斯坦發展的外部環境。

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是烏克蘭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作為東西方的一個交界地帶,烏克蘭成了俄羅斯與美國爭奪的焦點地帶。

加上,烏克蘭多任總理都沒能用智慧化解開這一焦點矛盾,導致烏克蘭有點腹背受敵,左右不是。這是烏克蘭發展一直沒有起色的關鍵。

你覺得哈薩克斯坦會成為經濟強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西风不清冷
2019-07-31

“敗家子”敗光祖產 和“窮小子”困境逆襲的故事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歷史上都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從前蘇聯陸續獨立出來。

有趣的事,出於各加盟共和國自身利益的考慮,各加盟共和國對於是否解體退出蘇聯也分為兩派,烏克蘭是堅絕退出派的代表,哈薩克斯坦是反對退出派的代表。只所以出現不同的政治分歧,拋開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問題,這與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在蘇聯體系中的經濟地位,經濟水平,經濟實力,自然條件相關,這也就決定了獨立出來的國家是否擁有未來良好發展的基礎,獨立後國家能否有未來。這就像古時侯,富貴大家族在老太爺去世後,在相關分配規則下,可以從分家中分走更多財產的兄弟就積極主張分家,分不到什麼財產的兄弟就不願意分家,仍願留在大家庭一個道理。烏克蘭能拿到更多的財產,哈薩克斯坦卻分不到什麼像樣的財產,烏克蘭就力主分家,哈薩克斯坦願意留下,只不過加盟共和國眾多,由於各種歷史原因願意分家的多,堅持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烏克蘭是前蘇聯體系內重要的經濟重鎮,具有獨立後發展的雄厚基礎。獨立後也從蘇聯繼承了豐厚的遺產,擁有了創造未來發展的良好基礎。

“敗家子”敗光祖產 和“窮小子”困境逆襲的故事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歷史上都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從前蘇聯陸續獨立出來。

有趣的事,出於各加盟共和國自身利益的考慮,各加盟共和國對於是否解體退出蘇聯也分為兩派,烏克蘭是堅絕退出派的代表,哈薩克斯坦是反對退出派的代表。只所以出現不同的政治分歧,拋開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問題,這與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在蘇聯體系中的經濟地位,經濟水平,經濟實力,自然條件相關,這也就決定了獨立出來的國家是否擁有未來良好發展的基礎,獨立後國家能否有未來。這就像古時侯,富貴大家族在老太爺去世後,在相關分配規則下,可以從分家中分走更多財產的兄弟就積極主張分家,分不到什麼財產的兄弟就不願意分家,仍願留在大家庭一個道理。烏克蘭能拿到更多的財產,哈薩克斯坦卻分不到什麼像樣的財產,烏克蘭就力主分家,哈薩克斯坦願意留下,只不過加盟共和國眾多,由於各種歷史原因願意分家的多,堅持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烏克蘭是前蘇聯體系內重要的經濟重鎮,具有獨立後發展的雄厚基礎。獨立後也從蘇聯繼承了豐厚的遺產,擁有了創造未來發展的良好基礎。

烏克蘭地圖

烏克蘭國土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為歐洲第二。烏克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為黑土地,佔世界黑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土地肥沃,是歐洲著名的糧倉。自然資源豐富,河流眾多,境內有2萬多個湖泊。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43%,礦產資源豐富,一些礦產資源的儲量位於世界前列。同時,戰略位置重要,是歷史上歐洲兵家必爭之地。除了是前蘇聯最重要的糧食產地,也是前蘇聯的重工業基地,工農業都非常發達,尤其重工業基礎雄厚。

相對哈薩克斯坦在前蘇聯體系內不屬於經濟水平高的地區,長年靠前蘇聯中央的財政支持發展,自然條件差,對獨立後的未來充滿憂心。

“敗家子”敗光祖產 和“窮小子”困境逆襲的故事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歷史上都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從前蘇聯陸續獨立出來。

有趣的事,出於各加盟共和國自身利益的考慮,各加盟共和國對於是否解體退出蘇聯也分為兩派,烏克蘭是堅絕退出派的代表,哈薩克斯坦是反對退出派的代表。只所以出現不同的政治分歧,拋開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問題,這與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在蘇聯體系中的經濟地位,經濟水平,經濟實力,自然條件相關,這也就決定了獨立出來的國家是否擁有未來良好發展的基礎,獨立後國家能否有未來。這就像古時侯,富貴大家族在老太爺去世後,在相關分配規則下,可以從分家中分走更多財產的兄弟就積極主張分家,分不到什麼財產的兄弟就不願意分家,仍願留在大家庭一個道理。烏克蘭能拿到更多的財產,哈薩克斯坦卻分不到什麼像樣的財產,烏克蘭就力主分家,哈薩克斯坦願意留下,只不過加盟共和國眾多,由於各種歷史原因願意分家的多,堅持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烏克蘭是前蘇聯體系內重要的經濟重鎮,具有獨立後發展的雄厚基礎。獨立後也從蘇聯繼承了豐厚的遺產,擁有了創造未來發展的良好基礎。

烏克蘭地圖

烏克蘭國土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為歐洲第二。烏克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為黑土地,佔世界黑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土地肥沃,是歐洲著名的糧倉。自然資源豐富,河流眾多,境內有2萬多個湖泊。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43%,礦產資源豐富,一些礦產資源的儲量位於世界前列。同時,戰略位置重要,是歷史上歐洲兵家必爭之地。除了是前蘇聯最重要的糧食產地,也是前蘇聯的重工業基地,工農業都非常發達,尤其重工業基礎雄厚。

相對哈薩克斯坦在前蘇聯體系內不屬於經濟水平高的地區,長年靠前蘇聯中央的財政支持發展,自然條件差,對獨立後的未來充滿憂心。

哈薩克斯坦地圖

哈國領土位於中亞,雖然擁有2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但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耕種條件差。雖然一度是前蘇聯的第三大糧食產地,這是建立在蘇聯強大的社會主義協調能力之下的。另外地處封閉的中亞,地緣政治條件下生存空間有限,所以哈國也是最後一個宣佈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兄弟”分家是各自新的開始,日子過成什麼樣,各自選擇的道路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會不同。

具有關數據統計,1992年烏克蘭的GDP為739.42億美元,排名世界第35位;哈薩克斯坦的GDP為249.0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7位。2018年哈薩克斯坦GDP為1842.09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6位;烏克蘭GDP為1263.9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9位。26年間,哈薩克斯坦GDP增長了7倍多,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增速遠遠超過烏克蘭。

分家28年後,原本財力雄厚的烏克蘭經濟發展停滯,國內內亂不斷,政治混亂,外憂內患。哈國經歷了獨立後的短期陣痛,經過調整,實現了經濟發展穩定,政治穩定,國內外環境安定。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短短28年間,兩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別?

“敗家子”敗光祖產 和“窮小子”困境逆襲的故事

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歷史上都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從前蘇聯陸續獨立出來。

有趣的事,出於各加盟共和國自身利益的考慮,各加盟共和國對於是否解體退出蘇聯也分為兩派,烏克蘭是堅絕退出派的代表,哈薩克斯坦是反對退出派的代表。只所以出現不同的政治分歧,拋開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問題,這與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在蘇聯體系中的經濟地位,經濟水平,經濟實力,自然條件相關,這也就決定了獨立出來的國家是否擁有未來良好發展的基礎,獨立後國家能否有未來。這就像古時侯,富貴大家族在老太爺去世後,在相關分配規則下,可以從分家中分走更多財產的兄弟就積極主張分家,分不到什麼財產的兄弟就不願意分家,仍願留在大家庭一個道理。烏克蘭能拿到更多的財產,哈薩克斯坦卻分不到什麼像樣的財產,烏克蘭就力主分家,哈薩克斯坦願意留下,只不過加盟共和國眾多,由於各種歷史原因願意分家的多,堅持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烏克蘭是前蘇聯體系內重要的經濟重鎮,具有獨立後發展的雄厚基礎。獨立後也從蘇聯繼承了豐厚的遺產,擁有了創造未來發展的良好基礎。

烏克蘭地圖

烏克蘭國土面積60.37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為歐洲第二。烏克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為黑土地,佔世界黑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土地肥沃,是歐洲著名的糧倉。自然資源豐富,河流眾多,境內有2萬多個湖泊。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43%,礦產資源豐富,一些礦產資源的儲量位於世界前列。同時,戰略位置重要,是歷史上歐洲兵家必爭之地。除了是前蘇聯最重要的糧食產地,也是前蘇聯的重工業基地,工農業都非常發達,尤其重工業基礎雄厚。

相對哈薩克斯坦在前蘇聯體系內不屬於經濟水平高的地區,長年靠前蘇聯中央的財政支持發展,自然條件差,對獨立後的未來充滿憂心。

哈薩克斯坦地圖

哈國領土位於中亞,雖然擁有2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但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耕種條件差。雖然一度是前蘇聯的第三大糧食產地,這是建立在蘇聯強大的社會主義協調能力之下的。另外地處封閉的中亞,地緣政治條件下生存空間有限,所以哈國也是最後一個宣佈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兄弟”分家是各自新的開始,日子過成什麼樣,各自選擇的道路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會不同。

具有關數據統計,1992年烏克蘭的GDP為739.42億美元,排名世界第35位;哈薩克斯坦的GDP為249.0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7位。2018年哈薩克斯坦GDP為1842.09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6位;烏克蘭GDP為1263.9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9位。26年間,哈薩克斯坦GDP增長了7倍多,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增速遠遠超過烏克蘭。

分家28年後,原本財力雄厚的烏克蘭經濟發展停滯,國內內亂不斷,政治混亂,外憂內患。哈國經歷了獨立後的短期陣痛,經過調整,實現了經濟發展穩定,政治穩定,國內外環境安定。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短短28年間,兩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別?

烏克蘭顏色革命

國內穩定政策的不同:任何國家要發展經濟都需要穩定的國內環境,烏克蘭一直未解決好國內的分離主義的問題,東部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宣佈併入俄羅斯,因此造成的內戰一直不斷,事實上已歸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都是長期未解決好該問題的後果;哈國在獨立之初也面臨著分離主義的問題,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北部的阿斯塔納,很好的控制了臨近俄羅斯的北方地區的穩定。同時,獨立之初,就強調培養人民的哈薩克斯坦國家意識,把哈薩克語變為官方語言等,實現了國家穩定。

對外政策的不同:烏克蘭選擇了親近歐洲的政策,一直追求加入歐盟。不惜成為歐洲與俄羅斯博弈的馬前卒,絞入到大國博弈的泥潭中無法自拔。被俄羅斯狠狠收拾,所有的西方慫恿者看著烏克蘭被毆打無動於衷;哈國採取了交好鄰國的方式,避免捲入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中去。積極發展與俄羅斯,中國的友好關係,創造了良好的周邊環境,同時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等,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努力發展經濟。

政治模式的選擇不同:烏克蘭不顧國內實際,一味盲目學習西方民主模式,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亂。顏色革命以來,烏克蘭政局混亂不堪,亞努科維奇逃亡,季莫申科入獄,波羅申科陷入貪腐醜聞。甚至選出了一個根本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喜劇演員澤連斯基,此時也陷入了內鬥政治的漩渦。烏克蘭成了國際笑話,是一個不折扣靠革命吃飯的國家,哪有心思發展經濟;而哈國政治穩定,選擇了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模式,悶聲發展經濟。

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烏克蘭在經濟發展模式上彷彿靠變賣家底資產度日,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就是從烏克蘭購買,本來實力雄厚的重工業基礎也變得默默無聞;反觀哈國近年來,採礦業,油氣等工業迅速發展,其他工業門類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領導人的智慧不同:烏克蘭檯面上政治人物忙於整天忙於政治的內鬥,根本未關心烏克蘭國家命運的前途。你方唱罷,我登臺;哈國的納扎爾巴耶夫總統作為哈薩克斯坦建國的國父,屹立哈國政壇幾十年保持了國內的穩定,為哈國制定符合哈國國情的正確的發展政策,體現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同時,實現了哈國政治的平穩過渡,為哈國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敗家子即使繼承了再多的家產,也會有敗光的一日;窮小子即使一文無有,可能也有飛黃騰達的一刻。世事難料,家國一理。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令人警醒呀,大家怎麼看?

国际那点事儿
2019-08-01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烏克蘭政局不穩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烏克蘭政局不穩

前總統波羅申科

這種內外混亂情況下,根本無心發展經濟,結果擁有4240多萬人口、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軍事技術相當先進的烏克蘭,2017年GDP 總量才950億美元,人均GDP 才2240美元,連上戰場的士兵也才人民幣2300多塊的工資,普通工人退休金甚至不到人民幣800元,成為歐洲最窮國家之一。這可是號稱歐洲糧倉和能造航母、大型遠程運輸機的烏克蘭呀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烏克蘭政局不穩

前總統波羅申科

這種內外混亂情況下,根本無心發展經濟,結果擁有4240多萬人口、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軍事技術相當先進的烏克蘭,2017年GDP 總量才950億美元,人均GDP 才2240美元,連上戰場的士兵也才人民幣2300多塊的工資,普通工人退休金甚至不到人民幣800元,成為歐洲最窮國家之一。這可是號稱歐洲糧倉和能造航母、大型遠程運輸機的烏克蘭呀

當年滿目瘡痍的烏克蘭瓦良格號已經變成今天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烏克蘭政局不穩

前總統波羅申科

這種內外混亂情況下,根本無心發展經濟,結果擁有4240多萬人口、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軍事技術相當先進的烏克蘭,2017年GDP 總量才950億美元,人均GDP 才2240美元,連上戰場的士兵也才人民幣2300多塊的工資,普通工人退休金甚至不到人民幣800元,成為歐洲最窮國家之一。這可是號稱歐洲糧倉和能造航母、大型遠程運輸機的烏克蘭呀

當年滿目瘡痍的烏克蘭瓦良格號已經變成今天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產於烏克蘭

反觀哈薩克斯坦,雖然獨立之初各方面不利,但政局一直非常穩定,內部團結,外部和俄羅斯、中國等鄰國搞好關係,安心發展經濟和各項建設,從獨立之初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發展到現在的人均GDP8838美元,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讚揚。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烏克蘭政局不穩

前總統波羅申科

這種內外混亂情況下,根本無心發展經濟,結果擁有4240多萬人口、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軍事技術相當先進的烏克蘭,2017年GDP 總量才950億美元,人均GDP 才2240美元,連上戰場的士兵也才人民幣2300多塊的工資,普通工人退休金甚至不到人民幣800元,成為歐洲最窮國家之一。這可是號稱歐洲糧倉和能造航母、大型遠程運輸機的烏克蘭呀

當年滿目瘡痍的烏克蘭瓦良格號已經變成今天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產於烏克蘭

反觀哈薩克斯坦,雖然獨立之初各方面不利,但政局一直非常穩定,內部團結,外部和俄羅斯、中國等鄰國搞好關係,安心發展經濟和各項建設,從獨立之初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發展到現在的人均GDP8838美元,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讚揚。

所以國家戰略路線非常重要,政局穩定,加上安心發展經濟建設,才能讓國家強盛、百姓安康。烏克蘭未來國家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

答案在於兩國選擇的戰略路線不同。一個以鄰為敵,採取單邊倒外交戰略,打一場根本不會贏的戰爭,被西方完全利用了。一個以鄰為友,安心發展經濟,兩邊友好,通吃四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分到了大筆遺產,無論資產質量、數量和基礎、戰略位置都遠比哈薩克斯坦要好。但20多年後,國家狀況和百姓生活卻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烏克蘭獨立後,不斷陷入內亂中,外交政策一直在親俄和親西方中搖擺,政局不穩。後來不顧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一心倒向西方,和俄羅斯關係越鬧越僵,甚至最後差點直接開戰。俄羅斯也藉此機會鼓動克里米亞俄羅斯族人鬧獨立,並給以支持,把克里米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烏克蘭內部也管理混亂,貪汙腐敗盛行,前總統波羅申科在職期間,資產暴漲數倍,竟然還手握5國護照,已經逃往土耳其。

烏克蘭政局不穩

前總統波羅申科

這種內外混亂情況下,根本無心發展經濟,結果擁有4240多萬人口、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軍事技術相當先進的烏克蘭,2017年GDP 總量才950億美元,人均GDP 才2240美元,連上戰場的士兵也才人民幣2300多塊的工資,普通工人退休金甚至不到人民幣800元,成為歐洲最窮國家之一。這可是號稱歐洲糧倉和能造航母、大型遠程運輸機的烏克蘭呀

當年滿目瘡痍的烏克蘭瓦良格號已經變成今天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產於烏克蘭

反觀哈薩克斯坦,雖然獨立之初各方面不利,但政局一直非常穩定,內部團結,外部和俄羅斯、中國等鄰國搞好關係,安心發展經濟和各項建設,從獨立之初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發展到現在的人均GDP8838美元,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和讚揚。

所以國家戰略路線非常重要,政局穩定,加上安心發展經濟建設,才能讓國家強盛、百姓安康。烏克蘭未來國家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

哈薩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納

謝謝觀看,原創不易,敬請關注、點贊或轉發,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再次感謝。

高峰军事观察
2019-08-11

蘇/聯解體前,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眾多加盟共和國都是一個人屋簷下的兄弟,分家時,除了核武器之外,剩下蘇聯資產都是在哪兒歸哪兒了。合夥過日子時,資源整合和統籌發展,分家後就看每個國家的資源家底兒和工業資本了。

蘇/聯解體前,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眾多加盟共和國都是一個人屋簷下的兄弟,分家時,除了核武器之外,剩下蘇聯資產都是在哪兒歸哪兒了。合夥過日子時,資源整合和統籌發展,分家後就看每個國家的資源家底兒和工業資本了。

烏克蘭的強項是農業和軍工產業,但是作為工業體系支撐的軍工產業,在烏克蘭獨立的頭十年,甚至到現在也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支撐作用。很多軍工裝備企業和造船廠都陷入窮途末路,由此造成的大量人才流失,幾乎把烏克蘭軍工產業乃至整個國家工業體系復興的希望都扼殺了。

蘇/聯解體前,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眾多加盟共和國都是一個人屋簷下的兄弟,分家時,除了核武器之外,剩下蘇聯資產都是在哪兒歸哪兒了。合夥過日子時,資源整合和統籌發展,分家後就看每個國家的資源家底兒和工業資本了。

烏克蘭的強項是農業和軍工產業,但是作為工業體系支撐的軍工產業,在烏克蘭獨立的頭十年,甚至到現在也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支撐作用。很多軍工裝備企業和造船廠都陷入窮途末路,由此造成的大量人才流失,幾乎把烏克蘭軍工產業乃至整個國家工業體系復興的希望都扼殺了。

為了擺脫困境,烏克蘭採取了向西看的戰略,從而造成了國內政治動盪,進一步惡化了經濟發展環境。而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國家戰略,把烏克蘭推向了俄羅斯的戰略對立面,並直接導致國家被分裂。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水火不容,卻又無法加入北約和歐盟,只能委屈地活在美俄歐戰略博弈的夾層中。現在的烏克蘭是歐洲最窮的國家。

蘇/聯解體前,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眾多加盟共和國都是一個人屋簷下的兄弟,分家時,除了核武器之外,剩下蘇聯資產都是在哪兒歸哪兒了。合夥過日子時,資源整合和統籌發展,分家後就看每個國家的資源家底兒和工業資本了。

烏克蘭的強項是農業和軍工產業,但是作為工業體系支撐的軍工產業,在烏克蘭獨立的頭十年,甚至到現在也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支撐作用。很多軍工裝備企業和造船廠都陷入窮途末路,由此造成的大量人才流失,幾乎把烏克蘭軍工產業乃至整個國家工業體系復興的希望都扼殺了。

為了擺脫困境,烏克蘭採取了向西看的戰略,從而造成了國內政治動盪,進一步惡化了經濟發展環境。而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國家戰略,把烏克蘭推向了俄羅斯的戰略對立面,並直接導致國家被分裂。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水火不容,卻又無法加入北約和歐盟,只能委屈地活在美俄歐戰略博弈的夾層中。現在的烏克蘭是歐洲最窮的國家。

哈薩克斯坦與烏克蘭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國是世界排名第九的國土面積大國(272萬平方公里),是烏克蘭的四倍多,而人口不到烏克蘭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哈薩克斯坦是坐在金山上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已經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

蘇/聯解體前,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眾多加盟共和國都是一個人屋簷下的兄弟,分家時,除了核武器之外,剩下蘇聯資產都是在哪兒歸哪兒了。合夥過日子時,資源整合和統籌發展,分家後就看每個國家的資源家底兒和工業資本了。

烏克蘭的強項是農業和軍工產業,但是作為工業體系支撐的軍工產業,在烏克蘭獨立的頭十年,甚至到現在也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支撐作用。很多軍工裝備企業和造船廠都陷入窮途末路,由此造成的大量人才流失,幾乎把烏克蘭軍工產業乃至整個國家工業體系復興的希望都扼殺了。

為了擺脫困境,烏克蘭採取了向西看的戰略,從而造成了國內政治動盪,進一步惡化了經濟發展環境。而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國家戰略,把烏克蘭推向了俄羅斯的戰略對立面,並直接導致國家被分裂。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水火不容,卻又無法加入北約和歐盟,只能委屈地活在美俄歐戰略博弈的夾層中。現在的烏克蘭是歐洲最窮的國家。

哈薩克斯坦與烏克蘭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國是世界排名第九的國土面積大國(272萬平方公里),是烏克蘭的四倍多,而人口不到烏克蘭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哈薩克斯坦是坐在金山上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已經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

地處中亞的哈薩克斯坦,遠離了東西方戰略對抗和衝突,近30年來,國內政治平和穩定為哈塞克斯坦奠定了長足發展的基礎。而且背靠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擁有穩定的能源和礦產出口市場。擁有這些優勢,哈薩克斯坦肯定要過得蒸蒸日上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9-08-08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因為擁有一位睿智的領袖人物——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他所確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因為擁有一位睿智的領袖人物——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他所確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都無比洞悉: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儘管有淪為大國博弈場所的風險,但也能使哈薩克成為溝通亞歐各國的橋樑,與此同時哈薩克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哈薩克獨特的地緣格局和豐富的資源物資所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其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各路外部勢力的紛至沓來也對哈薩克構成了有形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實行平衡外交成為了哈薩克的立國之本:哈薩克同中、俄兩國都有相當漫長的邊界線,同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對哈薩克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歷史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哈薩克境內保持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哈薩克國內有佔總人口21%的俄羅斯族。在處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時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採取刻意排擠俄羅斯在哈薩克遺留的勢力存在的方式,而是積極同其他國家加強外交聯繫以維持哈薩克國家外交的獨立性:哈薩克積極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此加強同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外交聯繫。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的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薩克面對歐美勢力在中亞的擴張既保持高度警惕,卻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薩克斯坦大選時哈薩克斯坦反對派在歐美勢力支持下試圖搞黃色革命,一時間身穿黃衣的反對派充斥大街小巷。在這樣的局面下哈薩克當局既沒強力鎮壓,也沒放任自流,而是主動出擊——把自己的競選標誌也全部換成黃色,黃旗、黃圍巾、黃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對派也穿黃色出去,民眾還以為他們在支持大選。哈薩克政府還通過維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內場館,通過在電視上不斷宣傳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後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等,使老百姓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後不贊成”顏色革命”,發展到後來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贊成“顏色革命”了。哈薩克人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穩步發展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爭取在國際上廣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國地緣之爭。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因為擁有一位睿智的領袖人物——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他所確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都無比洞悉: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儘管有淪為大國博弈場所的風險,但也能使哈薩克成為溝通亞歐各國的橋樑,與此同時哈薩克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哈薩克獨特的地緣格局和豐富的資源物資所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其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各路外部勢力的紛至沓來也對哈薩克構成了有形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實行平衡外交成為了哈薩克的立國之本:哈薩克同中、俄兩國都有相當漫長的邊界線,同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對哈薩克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歷史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哈薩克境內保持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哈薩克國內有佔總人口21%的俄羅斯族。在處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時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採取刻意排擠俄羅斯在哈薩克遺留的勢力存在的方式,而是積極同其他國家加強外交聯繫以維持哈薩克國家外交的獨立性:哈薩克積極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此加強同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外交聯繫。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的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薩克面對歐美勢力在中亞的擴張既保持高度警惕,卻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薩克斯坦大選時哈薩克斯坦反對派在歐美勢力支持下試圖搞黃色革命,一時間身穿黃衣的反對派充斥大街小巷。在這樣的局面下哈薩克當局既沒強力鎮壓,也沒放任自流,而是主動出擊——把自己的競選標誌也全部換成黃色,黃旗、黃圍巾、黃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對派也穿黃色出去,民眾還以為他們在支持大選。哈薩克政府還通過維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內場館,通過在電視上不斷宣傳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後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等,使老百姓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後不贊成”顏色革命”,發展到後來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贊成“顏色革命”了。哈薩克人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穩步發展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爭取在國際上廣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國地緣之爭。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哈薩克這種平衡外交得以施展固然與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哈薩克在地緣環境上與烏克蘭的差異。地處中亞哈薩克斯坦並不是俄羅斯和西方勢力博弈的重點地區——西方國家的確在中亞、東亞等地也與俄羅斯存在地緣博弈,然而雙方博弈的重點始終位於歐洲。同時中亞的地緣格局相比東歐而言更為複雜:烏克蘭必須承受來自俄羅斯和北約的東西兩面的戰略壓力,然而哈薩克斯坦所在的中亞地區東部毗鄰中國新疆地區、北部與俄羅斯接壤,蘇聯解體後(尤其是在阿富汗戰爭後)西方勢力也滲透到中亞,同時印度以及伊斯蘭世界也都試圖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中亞。正因為中亞地區分佈著錯綜複雜的地緣勢力,哈薩克斯坦反而得以利用各路勢力彼此牽制,從而實現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基礎上積極擴大自己的外交圈子。事實上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就確定了在國際上廣交朋友的多元化外交政策而不是像烏克蘭那樣輕率介入到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地緣之爭。尤其是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之後哈薩克加強了與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外交關係,從而使哈薩克的外交得以構建在多支點基礎上;相比之下烏克蘭就只能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做雙項選擇,而無法找到第三個備選項,從而無法構建像哈薩克一樣的多支點多元外交體系。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國土面積為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截至2018年哈薩克斯坦人口約為1820449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63位。儘管哈薩克從人口、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看不算一個世界級大國,但在中亞地區哈薩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資源儲量、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使其當之無愧成為一個區域大國,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哈薩克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他中亞國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斯坦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哈薩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因為擁有一位睿智的領袖人物——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他所確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都無比洞悉: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儘管有淪為大國博弈場所的風險,但也能使哈薩克成為溝通亞歐各國的橋樑,與此同時哈薩克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哈薩克獨特的地緣格局和豐富的資源物資所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其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各路外部勢力的紛至沓來也對哈薩克構成了有形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實行平衡外交成為了哈薩克的立國之本:哈薩克同中、俄兩國都有相當漫長的邊界線,同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對哈薩克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歷史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哈薩克境內保持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哈薩克國內有佔總人口21%的俄羅斯族。在處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時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採取刻意排擠俄羅斯在哈薩克遺留的勢力存在的方式,而是積極同其他國家加強外交聯繫以維持哈薩克國家外交的獨立性:哈薩克積極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此加強同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外交聯繫。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的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薩克面對歐美勢力在中亞的擴張既保持高度警惕,卻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薩克斯坦大選時哈薩克斯坦反對派在歐美勢力支持下試圖搞黃色革命,一時間身穿黃衣的反對派充斥大街小巷。在這樣的局面下哈薩克當局既沒強力鎮壓,也沒放任自流,而是主動出擊——把自己的競選標誌也全部換成黃色,黃旗、黃圍巾、黃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對派也穿黃色出去,民眾還以為他們在支持大選。哈薩克政府還通過維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內場館,通過在電視上不斷宣傳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後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等,使老百姓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後不贊成”顏色革命”,發展到後來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贊成“顏色革命”了。哈薩克人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穩步發展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爭取在國際上廣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國地緣之爭。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哈薩克這種平衡外交得以施展固然與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哈薩克在地緣環境上與烏克蘭的差異。地處中亞哈薩克斯坦並不是俄羅斯和西方勢力博弈的重點地區——西方國家的確在中亞、東亞等地也與俄羅斯存在地緣博弈,然而雙方博弈的重點始終位於歐洲。同時中亞的地緣格局相比東歐而言更為複雜:烏克蘭必須承受來自俄羅斯和北約的東西兩面的戰略壓力,然而哈薩克斯坦所在的中亞地區東部毗鄰中國新疆地區、北部與俄羅斯接壤,蘇聯解體後(尤其是在阿富汗戰爭後)西方勢力也滲透到中亞,同時印度以及伊斯蘭世界也都試圖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中亞。正因為中亞地區分佈著錯綜複雜的地緣勢力,哈薩克斯坦反而得以利用各路勢力彼此牽制,從而實現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基礎上積極擴大自己的外交圈子。事實上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就確定了在國際上廣交朋友的多元化外交政策而不是像烏克蘭那樣輕率介入到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地緣之爭。尤其是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之後哈薩克加強了與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外交關係,從而使哈薩克的外交得以構建在多支點基礎上;相比之下烏克蘭就只能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做雙項選擇,而無法找到第三個備選項,從而無法構建像哈薩克一樣的多支點多元外交體系。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國土面積為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截至2018年哈薩克斯坦人口約為1820449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63位。儘管哈薩克從人口、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看不算一個世界級大國,但在中亞地區哈薩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資源儲量、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使其當之無愧成為一個區域大國,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哈薩克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他中亞國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斯坦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哈薩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英明之處正在於他們明確知道哈薩克所身處的地緣環境的優勢和劣勢,從而真正做到了揚長避短。然而正如我們在上文所分析的那樣: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除了地緣環境的因素之外還有國內民族矛盾的因素。事實上哈薩克斯坦在獨立之初也面臨同樣複雜的國內民族問題:蘇聯時代曾特意將幾個原屬俄羅斯的州劃給了哈薩克。其實蘇聯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變哈薩克的人口結構——逐漸增加哈薩克的俄族人口以減小哈薩克的離心傾向。經過蘇聯多年的經營之後哈薩克的人口比例變成了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各佔40%,其他少數民族佔了剩下的20%,到蘇聯解體時哈薩克已不是由哈薩克族佔據絕對多數了:當時哈薩克族佔哈薩克斯坦總人口的39.7%左右,而俄羅斯族佔了37.8%,這已基本與哈薩克族相差無異了。尤其是在哈薩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羅斯的巴甫洛達爾州、北哈薩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三個州俄羅斯族人口更是在當地佔據絕對優勢。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民族關係,那麼哈薩克就可能爆發像烏克蘭一樣的國內民族衝突。哈薩克的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語同哈語並用,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國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講都是先說哈語然後用俄語再說一遍。在哈薩克街頭哈、俄雙語的標識牌和廣告隨處可見,哈薩克的各大電視頻道也廣泛使用雙語。在致力於民族團結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有意識強化了哈薩克族作為主體民族的地位:1992年哈薩克斯坦出臺了《移民法》。哈薩克斯坦借鑑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猶太人入籍的辦法將哈薩克斯坦宣傳為全世界哈薩克族人的故鄉,號召以前流亡國外的哈薩克族人迴歸祖國。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哈薩克斯在提高哈薩克族在國家中的佔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績。到21世紀初已有20多萬哈薩克族人迴歸哈薩克斯坦。到2013年哈國哈薩克族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已達到64.6%,而俄羅斯族人口下降到22.3%,哈薩克族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名副其實的主體民族。在強化哈薩克族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政府同樣重視對少數民族利益的保護,因此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並不像烏克蘭的俄羅斯族那樣與政府離心離德。對哈薩克斯坦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民族政策有時也能對外交政策產生作用——除了通過國內的俄羅斯族與俄羅斯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外,最佳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利用國內高麗民族的關係與韓國發展外交關係。納扎爾巴耶夫和普京一樣極為重視培養國民的民族自信:儘管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在1991年才獨立的新興國家,但哈薩克國內的歷史教科書可不會只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會追溯到歷史上哈薩克先民的輝煌。普京曾在訪問哈薩克時盛讚納扎爾巴耶夫“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在從不曾有過國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一向重視同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係的納扎爾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薩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該送您一本歷史教科書。”在沙俄時代和蘇聯時代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哈薩克的民族歷史記憶長期受到壓制,獨立後的哈薩克積極致力於通過對民族歷史記憶的喚醒塑造民族自信。如今哈薩克斯坦各個大學都闢有專門的展廳向新生和外賓介紹哈薩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但在強調自身民族歷史的同時哈薩克對在中西亞一些國家存在的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薩克儘管承認自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絕不會鼓吹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因為這勢必會激起哈薩克同鄰國關係的緊張。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因為擁有一位睿智的領袖人物——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他所確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都無比洞悉: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儘管有淪為大國博弈場所的風險,但也能使哈薩克成為溝通亞歐各國的橋樑,與此同時哈薩克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哈薩克獨特的地緣格局和豐富的資源物資所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其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各路外部勢力的紛至沓來也對哈薩克構成了有形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實行平衡外交成為了哈薩克的立國之本:哈薩克同中、俄兩國都有相當漫長的邊界線,同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對哈薩克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歷史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哈薩克境內保持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哈薩克國內有佔總人口21%的俄羅斯族。在處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時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採取刻意排擠俄羅斯在哈薩克遺留的勢力存在的方式,而是積極同其他國家加強外交聯繫以維持哈薩克國家外交的獨立性:哈薩克積極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此加強同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外交聯繫。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的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薩克面對歐美勢力在中亞的擴張既保持高度警惕,卻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薩克斯坦大選時哈薩克斯坦反對派在歐美勢力支持下試圖搞黃色革命,一時間身穿黃衣的反對派充斥大街小巷。在這樣的局面下哈薩克當局既沒強力鎮壓,也沒放任自流,而是主動出擊——把自己的競選標誌也全部換成黃色,黃旗、黃圍巾、黃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對派也穿黃色出去,民眾還以為他們在支持大選。哈薩克政府還通過維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內場館,通過在電視上不斷宣傳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後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等,使老百姓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後不贊成”顏色革命”,發展到後來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贊成“顏色革命”了。哈薩克人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穩步發展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爭取在國際上廣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國地緣之爭。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哈薩克這種平衡外交得以施展固然與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哈薩克在地緣環境上與烏克蘭的差異。地處中亞哈薩克斯坦並不是俄羅斯和西方勢力博弈的重點地區——西方國家的確在中亞、東亞等地也與俄羅斯存在地緣博弈,然而雙方博弈的重點始終位於歐洲。同時中亞的地緣格局相比東歐而言更為複雜:烏克蘭必須承受來自俄羅斯和北約的東西兩面的戰略壓力,然而哈薩克斯坦所在的中亞地區東部毗鄰中國新疆地區、北部與俄羅斯接壤,蘇聯解體後(尤其是在阿富汗戰爭後)西方勢力也滲透到中亞,同時印度以及伊斯蘭世界也都試圖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中亞。正因為中亞地區分佈著錯綜複雜的地緣勢力,哈薩克斯坦反而得以利用各路勢力彼此牽制,從而實現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基礎上積極擴大自己的外交圈子。事實上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就確定了在國際上廣交朋友的多元化外交政策而不是像烏克蘭那樣輕率介入到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地緣之爭。尤其是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之後哈薩克加強了與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外交關係,從而使哈薩克的外交得以構建在多支點基礎上;相比之下烏克蘭就只能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做雙項選擇,而無法找到第三個備選項,從而無法構建像哈薩克一樣的多支點多元外交體系。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國土面積為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截至2018年哈薩克斯坦人口約為1820449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63位。儘管哈薩克從人口、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看不算一個世界級大國,但在中亞地區哈薩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資源儲量、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使其當之無愧成為一個區域大國,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哈薩克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他中亞國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斯坦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哈薩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英明之處正在於他們明確知道哈薩克所身處的地緣環境的優勢和劣勢,從而真正做到了揚長避短。然而正如我們在上文所分析的那樣: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除了地緣環境的因素之外還有國內民族矛盾的因素。事實上哈薩克斯坦在獨立之初也面臨同樣複雜的國內民族問題:蘇聯時代曾特意將幾個原屬俄羅斯的州劃給了哈薩克。其實蘇聯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變哈薩克的人口結構——逐漸增加哈薩克的俄族人口以減小哈薩克的離心傾向。經過蘇聯多年的經營之後哈薩克的人口比例變成了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各佔40%,其他少數民族佔了剩下的20%,到蘇聯解體時哈薩克已不是由哈薩克族佔據絕對多數了:當時哈薩克族佔哈薩克斯坦總人口的39.7%左右,而俄羅斯族佔了37.8%,這已基本與哈薩克族相差無異了。尤其是在哈薩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羅斯的巴甫洛達爾州、北哈薩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三個州俄羅斯族人口更是在當地佔據絕對優勢。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民族關係,那麼哈薩克就可能爆發像烏克蘭一樣的國內民族衝突。哈薩克的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語同哈語並用,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國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講都是先說哈語然後用俄語再說一遍。在哈薩克街頭哈、俄雙語的標識牌和廣告隨處可見,哈薩克的各大電視頻道也廣泛使用雙語。在致力於民族團結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有意識強化了哈薩克族作為主體民族的地位:1992年哈薩克斯坦出臺了《移民法》。哈薩克斯坦借鑑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猶太人入籍的辦法將哈薩克斯坦宣傳為全世界哈薩克族人的故鄉,號召以前流亡國外的哈薩克族人迴歸祖國。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哈薩克斯在提高哈薩克族在國家中的佔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績。到21世紀初已有20多萬哈薩克族人迴歸哈薩克斯坦。到2013年哈國哈薩克族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已達到64.6%,而俄羅斯族人口下降到22.3%,哈薩克族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名副其實的主體民族。在強化哈薩克族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政府同樣重視對少數民族利益的保護,因此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並不像烏克蘭的俄羅斯族那樣與政府離心離德。對哈薩克斯坦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民族政策有時也能對外交政策產生作用——除了通過國內的俄羅斯族與俄羅斯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外,最佳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利用國內高麗民族的關係與韓國發展外交關係。納扎爾巴耶夫和普京一樣極為重視培養國民的民族自信:儘管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在1991年才獨立的新興國家,但哈薩克國內的歷史教科書可不會只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會追溯到歷史上哈薩克先民的輝煌。普京曾在訪問哈薩克時盛讚納扎爾巴耶夫“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在從不曾有過國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一向重視同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係的納扎爾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薩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該送您一本歷史教科書。”在沙俄時代和蘇聯時代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哈薩克的民族歷史記憶長期受到壓制,獨立後的哈薩克積極致力於通過對民族歷史記憶的喚醒塑造民族自信。如今哈薩克斯坦各個大學都闢有專門的展廳向新生和外賓介紹哈薩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但在強調自身民族歷史的同時哈薩克對在中西亞一些國家存在的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薩克儘管承認自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絕不會鼓吹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因為這勢必會激起哈薩克同鄰國關係的緊張。

哈薩克獨立之初的首都是中亞的歷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圖,然而僅僅6年之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就將首都由阿拉木圖遷往了阿斯塔納。阿斯塔納是一個用十幾年時間在草原上建立起來的城市。定都之前阿斯塔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墳墓,由此可見當地的荒涼。那麼哈薩克斯坦為什麼要將首都從定都多年的阿拉木圖遷往荒涼的阿斯塔納呢?阿拉木圖距離哈薩克斯坦的邊境太近,在國防安全上不太適合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首都。東、南、西三面環山的阿拉木圖北部是大片的沙漠和伊犁河谷地,城市擴展的餘地天然受限,在哈薩克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幾十年間阿拉木圖一直是哈薩克的首都,這使阿拉木圖承載了大量人口和經濟資源,地狹人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阿拉木圖位於天山北麓外阿賴山山前的丘陵地帶,這一地區地殼垂直差異運動很強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發地帶。這一切都阻礙著阿拉木圖的進一步發展。更糟的是哈薩克斯坦地處中亞,歷來是世界大國博弈的場所——蘇聯獨立後西方國家開始大力向中亞滲透擴張,而俄羅斯依然在中亞保留有極強的地緣影響力。外部大國的博弈往往與哈薩克斯坦國內的民族關係糾結在一起——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北部三州作為俄羅斯族的聚居地對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而當時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與這三個州幾乎相隔整個哈國的南北距離,這就使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在北部三州的治理問題上感覺鞭長莫及。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決定以鐵腕手段推動遷都提案的通過。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鄭重宣佈: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永久性首都”,次年阿克莫拉正式改名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對新首都阿斯塔納的設想是將其打造成為“萬國之都”,基於這一理念阿斯塔納市政府在建都之初免費撥出大片土地給世界各國的設計師,與此同時哈薩克方面給這些設計師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務必在阿斯塔納設計出最能代表他們各自國家特色的建築。事實上整個阿斯塔納的整體市政佈局是由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制定的:伊希拇河將整座城市分成兩塊——河的左岸是新建的行政區,主要分佈著政府機關單位、廣場、機場以及專賣進口高檔商品的現代化商場;右岸則基本保留了原來的老城,主要分佈著大學、圖書館、博物館、各類批發市場以及住宅區。遷都後當地的人口由原來的30萬迅速增加到60萬,大大增強了哈薩克斯坦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力度。如今的阿斯塔納被譽為是“歐亞大陸上的曼哈頓”、“新巴西利亞”:矗立城主的哈薩克斯坦總統府被稱為“小白宮”——這座建築的風格模仿美國白宮而建,區別是有著藍色的圓頂。曾設計建造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香港匯豐總部大樓,德國議會穹隆等世界知名建築的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距離哈薩克斯坦總統府不遠處設計建造有金字塔和“沙特爾可汗”購物娛樂中心。1999年阿斯塔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城市”。2010年1月歐安組織峰會首次在獨聯體國家舉行就選擇了阿斯塔納。如今建都只有十幾年的阿斯塔納以取代塔什干、撒馬爾罕等中亞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亞地區的外交和政治中心。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阿斯塔納成功舉行了世博會。阿斯塔納的發展並沒使阿拉木圖徹底邊緣化,迄今為止阿拉木圖仍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事實上當初遷都之時納扎爾巴耶夫就明確指出:遷都之後阿拉木圖作為哈薩克斯坦國家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接待大部分來訪的外國領導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中、哈兩國的經貿交流過程中哈薩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分別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相比之下烏克蘭還略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同樣體現在資源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是一個資源大國。目前烏克蘭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烏克蘭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在蘇聯時代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如今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相比之下昔日的獨聯體第三大經濟體哈薩克斯坦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那麼資源、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獨聯體國家中都還相對不錯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般地步的呢?為什麼同樣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斯坦的命運卻和烏克蘭猶如天壤之別呢?

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源於其敏感的地理區位:烏克蘭正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勢力的夾縫之間——烏克蘭在歷史上曾被波蘭統治過,隨著俄羅斯的崛起則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爭奪的地區,當時的烏克蘭不得不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朝秦暮楚。儘管時光過去了數百年,但烏克蘭位於東西方爭奪的咽喉要地的格局並未改變,唯一不同的是西部的波蘭變成了北約。由於其敏感的地緣區位使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和西方大國勢力角逐的舞臺,同時烏克蘭國內的親俄與親西方勢力之間也存在著裂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北約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導致烏克蘭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因素是其國內民族狀況: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烏克蘭在外交上的抉擇往往與國內民族問題牽扯在一起:如果烏克蘭政府表現得親俄,那麼西部地區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不能接受;如果烏克蘭政府親西方,那麼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又接受不了。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續日積月累的發酵之後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勢力和親西方勢力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衝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隨即接收了克里米亞地區。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

那麼相比之下哈薩克斯坦的地緣環境如何呢?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那麼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得以避免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首先因為擁有一位睿智的領袖人物——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他所確立的多元化平衡外交政策: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都無比洞悉: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儘管有淪為大國博弈場所的風險,但也能使哈薩克成為溝通亞歐各國的橋樑,與此同時哈薩克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哈薩克獨特的地緣格局和豐富的資源物資所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其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各路外部勢力的紛至沓來也對哈薩克構成了有形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實行平衡外交成為了哈薩克的立國之本:哈薩克同中、俄兩國都有相當漫長的邊界線,同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對哈薩克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歷史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哈薩克境內保持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哈薩克國內有佔總人口21%的俄羅斯族。在處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時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採取刻意排擠俄羅斯在哈薩克遺留的勢力存在的方式,而是積極同其他國家加強外交聯繫以維持哈薩克國家外交的獨立性:哈薩克積極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此加強同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外交聯繫。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的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薩克面對歐美勢力在中亞的擴張既保持高度警惕,卻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薩克斯坦大選時哈薩克斯坦反對派在歐美勢力支持下試圖搞黃色革命,一時間身穿黃衣的反對派充斥大街小巷。在這樣的局面下哈薩克當局既沒強力鎮壓,也沒放任自流,而是主動出擊——把自己的競選標誌也全部換成黃色,黃旗、黃圍巾、黃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對派也穿黃色出去,民眾還以為他們在支持大選。哈薩克政府還通過維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內場館,通過在電視上不斷宣傳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後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等,使老百姓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後不贊成”顏色革命”,發展到後來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贊成“顏色革命”了。哈薩克人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上穩步發展與日、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爭取在國際上廣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國地緣之爭。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哈薩克這種平衡外交得以施展固然與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哈薩克在地緣環境上與烏克蘭的差異。地處中亞哈薩克斯坦並不是俄羅斯和西方勢力博弈的重點地區——西方國家的確在中亞、東亞等地也與俄羅斯存在地緣博弈,然而雙方博弈的重點始終位於歐洲。同時中亞的地緣格局相比東歐而言更為複雜:烏克蘭必須承受來自俄羅斯和北約的東西兩面的戰略壓力,然而哈薩克斯坦所在的中亞地區東部毗鄰中國新疆地區、北部與俄羅斯接壤,蘇聯解體後(尤其是在阿富汗戰爭後)西方勢力也滲透到中亞,同時印度以及伊斯蘭世界也都試圖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中亞。正因為中亞地區分佈著錯綜複雜的地緣勢力,哈薩克斯坦反而得以利用各路勢力彼此牽制,從而實現在保持與中、俄兩個大國的睦鄰友好關係基礎上積極擴大自己的外交圈子。事實上哈薩克斯坦自獨立以來就確定了在國際上廣交朋友的多元化外交政策而不是像烏克蘭那樣輕率介入到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地緣之爭。尤其是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之後哈薩克加強了與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外交關係,從而使哈薩克的外交得以構建在多支點基礎上;相比之下烏克蘭就只能在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做雙項選擇,而無法找到第三個備選項,從而無法構建像哈薩克一樣的多支點多元外交體系。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國土面積為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領土大國。截至2018年哈薩克斯坦人口約為1820449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63位。儘管哈薩克從人口、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看不算一個世界級大國,但在中亞地區哈薩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資源儲量、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使其當之無愧成為一個區域大國,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哈薩克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其他中亞國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斯坦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哈薩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以納扎爾巴耶夫為核心的哈薩克領導層的英明之處正在於他們明確知道哈薩克所身處的地緣環境的優勢和劣勢,從而真正做到了揚長避短。然而正如我們在上文所分析的那樣:烏克蘭的悲劇命運除了地緣環境的因素之外還有國內民族矛盾的因素。事實上哈薩克斯坦在獨立之初也面臨同樣複雜的國內民族問題:蘇聯時代曾特意將幾個原屬俄羅斯的州劃給了哈薩克。其實蘇聯這麼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變哈薩克的人口結構——逐漸增加哈薩克的俄族人口以減小哈薩克的離心傾向。經過蘇聯多年的經營之後哈薩克的人口比例變成了哈薩克族和俄羅斯族各佔40%,其他少數民族佔了剩下的20%,到蘇聯解體時哈薩克已不是由哈薩克族佔據絕對多數了:當時哈薩克族佔哈薩克斯坦總人口的39.7%左右,而俄羅斯族佔了37.8%,這已基本與哈薩克族相差無異了。尤其是在哈薩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羅斯的巴甫洛達爾州、北哈薩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三個州俄羅斯族人口更是在當地佔據絕對優勢。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民族關係,那麼哈薩克就可能爆發像烏克蘭一樣的國內民族衝突。哈薩克的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語同哈語並用,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國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講都是先說哈語然後用俄語再說一遍。在哈薩克街頭哈、俄雙語的標識牌和廣告隨處可見,哈薩克的各大電視頻道也廣泛使用雙語。在致力於民族團結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有意識強化了哈薩克族作為主體民族的地位:1992年哈薩克斯坦出臺了《移民法》。哈薩克斯坦借鑑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猶太人入籍的辦法將哈薩克斯坦宣傳為全世界哈薩克族人的故鄉,號召以前流亡國外的哈薩克族人迴歸祖國。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哈薩克斯在提高哈薩克族在國家中的佔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績。到21世紀初已有20多萬哈薩克族人迴歸哈薩克斯坦。到2013年哈國哈薩克族人口占全國的比例已達到64.6%,而俄羅斯族人口下降到22.3%,哈薩克族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名副其實的主體民族。在強化哈薩克族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哈薩克斯坦政府同樣重視對少數民族利益的保護,因此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並不像烏克蘭的俄羅斯族那樣與政府離心離德。對哈薩克斯坦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民族政策有時也能對外交政策產生作用——除了通過國內的俄羅斯族與俄羅斯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外,最佳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利用國內高麗民族的關係與韓國發展外交關係。納扎爾巴耶夫和普京一樣極為重視培養國民的民族自信:儘管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在1991年才獨立的新興國家,但哈薩克國內的歷史教科書可不會只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會追溯到歷史上哈薩克先民的輝煌。普京曾在訪問哈薩克時盛讚納扎爾巴耶夫“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在從不曾有過國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一向重視同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係的納扎爾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薩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該送您一本歷史教科書。”在沙俄時代和蘇聯時代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哈薩克的民族歷史記憶長期受到壓制,獨立後的哈薩克積極致力於通過對民族歷史記憶的喚醒塑造民族自信。如今哈薩克斯坦各個大學都闢有專門的展廳向新生和外賓介紹哈薩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但在強調自身民族歷史的同時哈薩克對在中西亞一些國家存在的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薩克儘管承認自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絕不會鼓吹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因為這勢必會激起哈薩克同鄰國關係的緊張。

哈薩克獨立之初的首都是中亞的歷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圖,然而僅僅6年之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就將首都由阿拉木圖遷往了阿斯塔納。阿斯塔納是一個用十幾年時間在草原上建立起來的城市。定都之前阿斯塔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墳墓,由此可見當地的荒涼。那麼哈薩克斯坦為什麼要將首都從定都多年的阿拉木圖遷往荒涼的阿斯塔納呢?阿拉木圖距離哈薩克斯坦的邊境太近,在國防安全上不太適合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首都。東、南、西三面環山的阿拉木圖北部是大片的沙漠和伊犁河谷地,城市擴展的餘地天然受限,在哈薩克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幾十年間阿拉木圖一直是哈薩克的首都,這使阿拉木圖承載了大量人口和經濟資源,地狹人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阿拉木圖位於天山北麓外阿賴山山前的丘陵地帶,這一地區地殼垂直差異運動很強烈,是泥石流和地震的多發地帶。這一切都阻礙著阿拉木圖的進一步發展。更糟的是哈薩克斯坦地處中亞,歷來是世界大國博弈的場所——蘇聯獨立後西方國家開始大力向中亞滲透擴張,而俄羅斯依然在中亞保留有極強的地緣影響力。外部大國的博弈往往與哈薩克斯坦國內的民族關係糾結在一起——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北部三州作為俄羅斯族的聚居地對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而當時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與這三個州幾乎相隔整個哈國的南北距離,這就使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在北部三州的治理問題上感覺鞭長莫及。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決定以鐵腕手段推動遷都提案的通過。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鄭重宣佈: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永久性首都”,次年阿克莫拉正式改名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對新首都阿斯塔納的設想是將其打造成為“萬國之都”,基於這一理念阿斯塔納市政府在建都之初免費撥出大片土地給世界各國的設計師,與此同時哈薩克方面給這些設計師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務必在阿斯塔納設計出最能代表他們各自國家特色的建築。事實上整個阿斯塔納的整體市政佈局是由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設計制定的:伊希拇河將整座城市分成兩塊——河的左岸是新建的行政區,主要分佈著政府機關單位、廣場、機場以及專賣進口高檔商品的現代化商場;右岸則基本保留了原來的老城,主要分佈著大學、圖書館、博物館、各類批發市場以及住宅區。遷都後當地的人口由原來的30萬迅速增加到60萬,大大增強了哈薩克斯坦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力度。如今的阿斯塔納被譽為是“歐亞大陸上的曼哈頓”、“新巴西利亞”:矗立城主的哈薩克斯坦總統府被稱為“小白宮”——這座建築的風格模仿美國白宮而建,區別是有著藍色的圓頂。曾設計建造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香港匯豐總部大樓,德國議會穹隆等世界知名建築的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距離哈薩克斯坦總統府不遠處設計建造有金字塔和“沙特爾可汗”購物娛樂中心。1999年阿斯塔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城市”。2010年1月歐安組織峰會首次在獨聯體國家舉行就選擇了阿斯塔納。如今建都只有十幾年的阿斯塔納以取代塔什干、撒馬爾罕等中亞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亞地區的外交和政治中心。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阿斯塔納成功舉行了世博會。阿斯塔納的發展並沒使阿拉木圖徹底邊緣化,迄今為止阿拉木圖仍是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事實上當初遷都之時納扎爾巴耶夫就明確指出:遷都之後阿拉木圖作為哈薩克斯坦國家文化和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接待大部分來訪的外國領導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勢必將加強中國和中西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而哈薩克斯坦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和較大的國家規模體量註定將扮演中亞地區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中、哈兩國的經貿交流過程中哈薩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圖和現首都阿斯塔納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中國經哈薩克斯坦通往中西亞國家的鐵路分為南北兩線,而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恰恰正是南北兩線的關鍵站點。

哈薩克獨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經濟總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哈薩克獨立後開始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作為受遊牧文化、漢文化、伊斯蘭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響的哈薩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切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的務實精神,沒像俄羅斯那樣頭腦一熱就立即上馬休克療法,因此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哈薩克斯坦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每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約1600~1800萬公頃,糧食產量1800萬噸左右。2010年以來哈薩克的糧食產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薩克的棉花產量佔世界第四位,出口佔第二位,哈薩克通過棉花出口創造的外匯收入佔哈薩克出口創匯總數的34%。哈薩克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哈薩克的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條件,國內政治的穩定、民族關係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為哈薩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哈薩克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獨聯體第二大經濟體,而由於同時保持與俄羅斯、中國、韓國、歐美的良好外交關係以及哈薩克特殊地緣和豐富資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薩克成為獨聯體國家中第一大外資吸引國。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哈薩克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考拉修行
2019-08-07

布熱津斯基說過一句名言:是去烏克蘭的俄羅斯註定無法成為強強國。所以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被俄羅斯重視的程度不同,俄羅斯包括前蘇聯歷來重視歐洲強於亞洲部分,烏克蘭是歐洲的糧倉、是俄羅斯前出的基地、無論是坦克還是天然氣管道,而且基輔是斯拉夫文化的起源地,無論任何時候,俄羅斯都不能接受烏克蘭的獨立,他無時無刻不不在上下其手,或明或暗,所以烏克蘭不堪其擾,永遠都在東西方之間搖擺,有句名言叫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實際上適用於所有強國身邊的小國,簡單來說好比你有超級漂亮性感的老婆,家裡賊有錢,但是家裡人丁不旺,隔壁住的不是老王而是地球上數一數二的悍匪,你說你這個日子能不能過的住,過的好?第二地理位置:太要害了,千里大平原,在俄羅斯手裡就是俄羅斯前出的基地,在北約手裡就是北約的橋頭堡,而且還握有黑海,可以說在俄羅斯脖子上套著的繩子,這條繩子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是北約手裡,俄羅斯天天能睡好麼?哈薩克在亞洲腹地 不能說不重要,但最多隻是俄羅斯的一個手指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