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蘇聯堅守列寧格勒的意義何在?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10 個回答
历史隆中对
2019-06-13

列寧格勒戰役,也叫列寧格勒保衛戰,是近代歷史上大城市圍困時間最久的包圍戰,蘇聯以150萬軍民生命的代價保衛了這個以蘇聯締造者名字命名的城市,捍衛了蘇聯的尊嚴。

在戰役開始前,蘇德在波羅的海和列寧格勒地區的軍隊實力相差懸殊。蘇聯北方軍和西北方面軍共有五個集團軍,39個師,其中22個師建制殘缺,裝備不足,多數部隊軍員不足50%,新組建的盧加戰役集群戰鬥經驗不足。而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共有三支集團軍,29個師,其中有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同時還有中央集團軍群的支援和芬蘭軍隊15個步兵師的助攻。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根據相關資料得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進攻前對蘇軍西北方面軍佔有優勢: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擊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飛機多8.8倍。

德軍在對列寧格勒發起三個月的猛烈進攻後,由於未能達成預定目標,不得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切斷列寧格勒所有的資源補給線,以逼迫蘇軍投降。

但是就這樣,蘇聯軍隊和人民堅持了將近三年,期間一直保持鬥爭精神,最後等到了解放的時刻,向世人展示了什麼叫“人民戰爭”,什麼是“人民的勝利”。而持久作戰離不開糧食補給,裝備補充和士氣,列寧格勒能堅持下來也正是把握了這三點。

糧食和軍備供給:列寧格勒的生命之路

德軍圍困列寧格勒就是看準了列寧格勒沒有自產糧食的能力,想要斷糧逼迫城中百姓投降。城中三百萬居民,每天都有人餓死,路上每天都有凍死餓死的屍體被拖走。士兵每天只有一斤麵包,兒童和工人只有125克由木屑和麵粉混合而成的“黑麵包”。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怎麼讓城裡的軍民活下去,成為了蘇聯最高統戰部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俄羅斯的“冰將軍”幫了蘇聯一把。列寧格勒背靠拉多加湖,過了十一月,拉多加湖就會結冰。列寧格勒方面軍作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在冰面上修建運輸公路。但是冰面沒有達到指定厚度,盲目通車會導致嚴重的人生安全問題。這是天意有順遂了蘇聯一次,很快天降大風,氣溫驟降了十二攝氏度,湖面冰層厚度瞬間達到了180毫米,蘇軍當即決定開闢這條“生命之路”。

但是冰面並不是那麼穩定,之後短短十天就發生了四十多起司機落水事件,冰面破裂重合之後又薄又滑,成為了冰面上的“沼澤地”。但是列寧格勒軍民用勇氣和智慧征服了這片海域,拉多加湖的冰面運輸線成功拯救了列寧格勒三百萬人。

這條線路不僅滿足了糧食的需求,更為城中的軍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補充軍備,讓列寧格勒方面軍有了持續鬥爭的底氣。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士氣高漲:“寧死不屈,列寧的城市永遠是我們的!”

在如此危險的境地下,列寧格勒的人們卻保持著高漲的鬥爭意志。劇院天天夜裡開演,劇照貼在大街小巷,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不間斷。

正是蘇聯軍民的不懈抗爭,才熬過了這將近三年重重圍困。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文\歷史隆中對】

鍋盖頭司令
2019-06-16

背景

封鎖列寧格勒,是軸心國為了攻佔蘇聯列寧格勒而實施的軍事行動,圍攻從1941年9月9日開始直至1943年1月18日蘇軍才開闢了一條通往城市的狹窄通路,到了1944年1月27日才最終獲得解放,共計被圍872天。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食物來源

1941年的最後3個月美國租借法案開始對列寧格勒的食物及物資進行供應,同時英國及美國在1942年及1943年護航到摩爾曼斯克的行動增加了這方面的支援力量,對被圍困於市內的居民及蘇聯守軍給予支持,從1941年至1942年之後連續的3個冬季,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的公路被用來減輕市內物資的供應壓力。

但德國對列寧格勒的轟炸及炮轟從1941年8月開始就一直持續。1942年5月17日國際海軍K艦隊(包括芬蘭、德國及意大利海軍艦艇)部署在拉多加湖,在巡航行動中,K艦隊切斷了在湖南部對列寧格勒的物資供應線。

1941年至1942年間的冬季,在872天的圍城戰中,當所有雀鳥、老鼠及寵物被生還者吃光後,城內甚至出現人類同類相食的情況,列寧格勒警察因而組成一個特別師以阻止人類同類相食的情況發生。

1941年,列寧格勒市內大教堂上的高射炮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為期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最多150萬人死亡、140萬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離,其中很多在撤離時死於轟炸及饑荒。列寧格勒其中一個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圍城戰的遇難者。

▼11歲女孩坦雅·薩維切娃的日記。她的日記中記錄了當時的飢餓情況,以及她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死亡,日記的最後寫到:“只剩下坦雅自己。”在圍城結束後,她死於營養失調;她的日記曾在紐倫堡審判中被作為證物展示。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意義

從政治上講,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併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中心。一戰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在列寧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這裡曾經是蘇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將其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所以蘇聯對其是十分重視的。

▼沙皇彼得一世1838年肖像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從地理來講,聖彼得堡是波羅的海艦隊的根據地,也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唯一軍港;然而俄羅斯海軍一旦從聖彼得堡出港,會面臨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瑞典、丹麥、波蘭等國北約軍隊的圍堵,相較於莫曼斯克與海參崴等少有敵人威脅的港灣,不適合以海軍力量進行突破,故俄羅斯為了控制波羅的海,必須保障聖彼得堡的出入通道安全。

▼海軍部造船廠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從經濟上講,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國際貿易門戶,現在從事著石油、天然氣、造船、金融、工業、航空太空業、廣播和電子產品、軟件和計算機、機械製造、重型機械、運輸(包含坦克及其他軍事裝備)、礦業、設備製造、金屬冶煉、化學品、藥品、醫療器械、出版印刷業、食品、餐飲、批發零售、紡織和服飾等諸多行業。可見該城市對於當時的蘇聯的重要性。

▼聖彼得堡港口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有痰
2019-06-16

列寧格勒必須守住,不能放棄,這一點在朱可夫憑著一張便條去列寧格勒指揮防禦時指出的那樣,如果列寧格勒失守,那麼德軍和芬蘭軍隊就會在這裡匯合,一方面是蘇軍必須建立從北方守衛莫斯科的防線,從而消耗當時並不多的戰略預備隊,而且德軍也就切斷了摩爾曼斯克和蘇聯內地的聯繫,這樣也就卡斷了蘇聯最重要的外援通道。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蘇軍突破德軍封鎖的戰役。

而列寧格勒是蘇聯的聖城,在蘇聯人心中的地位不亞於莫斯科,在已經丟失了斯拉夫民族的城市之母基輔的情況下,再丟了列寧格勒,對於蘇聯人的心理打擊將是極其巨大的。

雖說,盟國的援助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是在1941年那種艱難的日子,有一點援助總比沒有強,何況這個時候英國已經準備通過北極航線向蘇聯提供幫助,雖說不多,但絕對是雪中送炭。

而通過9月的激戰,蘇軍把戰線穩定了下來,這個時候,德軍開始向中央集團軍群增調部隊已準備颱風計劃,開始象莫斯科進攻。列寧格勒方向的壓力大大的減輕了。

但是正面進攻的壓力減輕了並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隨後更危險的事情來到了,那就是冬天。德國人在描述兵敗莫斯科的時候,總是在強調冬天,但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市又是怎麼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德國卻是極少提及的。

對於列寧格勒這種大型城市,主要的補給來源肯定是外部運輸,而如何從外部運輸糧食燃料等是列寧格勒必須要解決的的問題。

當時的戰場形勢是,德軍和芬蘭軍隊已經是從地面封鎖了列寧格勒的一切道路,蘇軍隔著拉多加湖相對,德軍和芬蘭軍隊目前還沒有辦法切斷這一條通道,於是這裡就成為了列寧格勒最後的運輸通道。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蘇聯人在通過水路向列寧格勒運輸各種物資。
相對於冰上運輸,水運的運輸量更大。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冰上運輸不只是在冰面上開車這麼簡單,德軍通過空襲和炮擊破壞冰面力圖徹底封鎖列寧格勒,對於控制蘇聯人在冰面上每隔3公里部署一個高射炮連,負責保證冰上運輸道路的暢通,同時還有專人負責清理積雪,指揮交通。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組織通過拉多加湖運輸,簡單的說就是湖面結冰的時候組織汽車或者火車,而在不結冰的時候,組織水運。在1941年秋天,蘇聯人就趁著湖水沒有結冰利用駁船運輸了部分糧食,不過由於倉促上陣,運輸量並不大。

在1941年的這個冬天是列寧格勒最難熬的時間,在當年的11月15日拉多加湖開始結冰,但是一個星期以後,蘇聯人冒著危險開始在薄冰面上開車的時候,運輸量並不大,當時列寧格勒有200多萬的軍民,這個時期損失的最多,當時工人技術人員的麵包定額只有250克,其他人只有125克。隨著氣溫的降低,冰面的厚度增加,加上蘇聯改進的運輸的管理方式,冰上運輸開始走上正軌,這個冬天,蘇軍向列寧格勒運輸了27.1萬噸給養,3.2萬噸的武器彈藥,3.5萬噸油料,2.3萬噸煤,利用回程的空車疏散了50萬人。

而到了1942年4月,冰面融化,蘇軍又開始組織水運,根據在1941年的經驗,在這個水運的階段,蘇軍往城裡運進了物資74.5萬噸,31萬人,疏散了54萬人,29.3萬噸物資。而到了冬天,蘇軍又組織了冰上運輸,而由於有了去年的經驗,這一次運輸的物資更多,而且由於在夏季的水運,這個冬天列寧格勒的情況要好於去年。而到了1943年1月,在拉多加湖南岸,蘇軍打開了一塊陸上通道,一般認為這標誌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宣告解除。不過,直到1944年,隨著蘇軍的十次打擊,才徹底解除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按照蘇聯人的調查,在整個列寧格勒封鎖期間,蘇聯人餓死64.2萬人,空襲和炮擊死亡2.1萬人。

圖片來自網絡。

难明我心
2019-06-16

列寧格勒現在是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市。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的60公里處,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水陸交通樞紐、歐亞兩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裝備製造基地,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失去列寧格勒,就會讓蘇聯面對的戰爭形勢將會出現更大的惡化,是兵家必爭之地。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德軍見始終攻不下(德軍強攻也導致了其大量減員),德軍開始轉換策略,打算圍困列寧格勒,切斷外界彈藥、口糧供給及與外界的一切運輸、聯絡,打算讓這座孤城因為斷糧而變成死城。

隨著城內士兵人數不斷減少,全城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動員起來抵抗德軍,婦女們也被組織起來修築反坦克工事以及防止迷惑敵軍轟炸的迷彩建築物(就是現在對重要軍事目標進行偽裝),避免被敵軍轟炸,維護城內基礎設施(被德軍炸的不像樣子),以及協助警察或者醫生進行維護秩序和救治工作。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戰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戰爭導致的飢餓,寒冷以及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猙獰氣氛,可以想象的到,骨瘦如柴的嬰兒,在母親懷裡哇哇大哭,而他們的母親只能躺在床上,有氣無力的在床上等死。骨瘦如柴的兒童,因為虛弱連哭都哭不出來。因為寒冷得不到充足的衣物禦寒,在不知不覺中被凍僵,毫無生息的的死去。因為戰爭導致受傷的戰士和平民,得不得有效的藥品和救治,躺在床上痛苦的死去。整個城市都是蜷著身子的飢餓的人們。雖然我們沒有很直觀的畫面,但是如果家裡有生活在華北(筆者是華北地區的)現在80、90歲的老人,或許能從他們口中得到因飢餓造成的直觀感受,那種感覺真的很壓抑。

自從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運輸線被切斷之後,拉多加湖成為了列寧格勒能從外界獲得物資的水上生命線,列寧格勒軍民在冰凍的湖面上修建了一條連接拉多加湖的運輸線,這條冰上公路成為了列寧格勒的生命之路。後來希特勒(希特勒想讓這座城變成死城)為了破壞這條生命之路運輸線,不斷派出飛機在拉多加湖上空進行轟炸,希特勒納粹下達的命令是不要節省彈藥,連一隻老鼠都不能放進去。但是依然擋不住蘇聯軍人冒死衝鋒,為列寧格勒的人民送去代表著生命的食物藥品。 也是因為這條生命之線讓更多的人得以逃出這個人間煉獄。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在大圍困期間,大部分列寧格勒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麵包作為口糧,(今天我特意看了我屋子裡一袋方便麵,麵餅重130克)這是一個成年人以及戰士一天的口糧,而他們還要肩負著與敵人交戰或者搶修工事的高強度體力消耗。在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園裡珍藏的這一塊黑麵包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900多天的圍城戰,導致了150萬士兵和平民的死亡。城市的平民受到了饑荒的威脅,其中大部分死亡都源於飢餓和寒冷,到戰役勝利城市居民其減員達到了五分之四。

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納粹德國軍隊全面圍堵列寧格勒市(現更名“聖彼得堡市”)近900天。列寧格勒軍民頑強抵抗,贏得了最後勝利。在整個列寧格勒保衛戰期間,有60多萬人死於飢餓和轟炸,全市共有3000多座建築物被徹底炸燬。

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C大調第七交響曲》,這首曲子另有個名字叫《列寧格勒交響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題獻給當時被德軍圍困的列寧格勒城的。

(本文由難明我心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战略论
2019-06-15

1941年冬季到來之前的列寧格勒確實處於非常危機的時刻,當時德軍已經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封鎖,而在此前大量工人和工廠設備從列寧格勒疏散了出去,但是運入的原料和食物卻寥寥無幾,顯然蘇軍統帥部已經做好了列寧格勒失守的準備,否則不會對一場長期的圍困不做相應的準備。列寧格勒的人口超過了200萬,而生活必需的煤炭和食物卻幾乎沒有儲備,如果不能任何大規模向列寧格勒運入補給,這座強大的要塞遲早會自己崩潰。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一開始蘇聯出動遠程運輸機部隊對列寧格勒實施空運,對於200萬人的補給空運任務顯然遠遠超過了蘇聯空軍的能力,有關數據統計,蘇聯空軍在11月14至28日之間只運入了1200噸食物,平均每天86噸,分到平均每個人只能得到43克的補給,這連吃的都不夠,更不用說在寒冷的北方過冬所必需的煤炭了。僅僅是確保列寧格勒的200萬人擁有最低的食物補給,每天的食物也要有3000噸。必須為列寧格勒打開一條地面的生命線,蘇軍在列寧格勒附近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大都失敗了。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冬季到來了,它雖然加劇了列寧格勒守軍和居民的痛苦,也給他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德軍並沒有整個封鎖拉多加湖,拉多加湖的西岸和東岸仍舊保持著聯繫,由於德國空軍的封鎖,蘇聯試圖通過船運為列寧格勒運輸補給的想法破滅了,但是冬天卻成為了可能,拉多加湖結冰了,蘇軍的運輸車隊得以通過拉多加湖進入列寧格勒,後來蘇聯甚至在湖上鋪設了一條鐵路線,以提高運輸能力,每天可以有4000多噸的物資進入列寧格勒,通過將大量的傷員、老人、兒童運出列寧格勒,緩解那裡的壓力。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但是列寧格勒的生存壓力仍舊非常大,這主要是由於蘇聯將軍事擺在了第一位,運入列寧格勒的大部分物資是軍工原料,而不是民眾急需的食物和煤炭,顯然在蘇軍最高統帥部看來,確保列寧格勒不被攻佔才是列寧格勒避免毀滅的首要條件。最終在長達900天的圍困中,依靠拉多加湖的那條脆弱的補給線,列寧格勒頑強了堅持下來,但結果是死亡了60-70萬人,絕大多數是死於飢餓和寒冷,蘇聯軍民用偉大的犧牲換來了這場保衛戰的勝利!

铁岭锋
2019-06-15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二戰中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作為一個經典的戰爭奇蹟,是任何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西方列強都無法做到的,與之前的維希法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能夠做到在那種極端嚴酷條件下,頑強堅持了近900天,付出那麼大犧牲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靠的是一種民族精神,在那種社會體制的保障下的共同作用才能做到,二者缺一不可!

其實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每一場決戰,乃至整場戰爭都體現了這兩種要素的關鍵做用,是蘇聯整個國家都具備這種潛質的決定性作用,而不僅體現在列寧格勒一座城。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三大令人恐怖的慘烈磨難長期摧殘啃噬,並考驗著全城軍民堅守的頑強信念:連續兩個極端寒冷的嚴冬;被強敵嚴密封鎖中艱難的物資保障下長期的飢餓;德軍轟炸的摧殘。這其中的任何一項單獨拿出來,當年蘇聯以外的國家,或者今天我們的想像裡都是無法忍受的,但是頑強不屈的蘇聯軍民就依靠著那種民族精神,和社會體制下的人民戰爭令人無法想像理解的做到了。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戰鬥民族同仇敵愾的抗敵意志是軍民在強大敵人面前,和嚴酷環境條件下的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力量,在這種力量的支撐下列寧格勒軍民,意志堅定的勇敢面對飢寒交迫敵人炮火淫威,和隨時輪到自己的死亡仍然英勇頑強的堅守,沒有這種精神意志就根本無法做到,這種長達900百天的堅強戰鬥,強大納粹軍隊仍然無法撼動他們的眾志成城。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但沒有社會體制的強大衛國就是保家意識形態信念,和全國一致,上下一心,軍民一體的這種國家執行力,國民行動力的統籌保障,列寧格勒保衛戰光憑拚意志的精神力量,恐怕連一年也無力堅持。那是一場既艱苦卓絕又緊張有序的軍民融合的保衛戰,軍隊只需拚死阻擊敵人,他們的給養、彈藥、傷員轉送、挖塹壕修工事全部又有組織的民眾負責;而對列寧格勒的物資運輸行動中,軍隊也只負責任防空等交通保護,主要的運輸行動也都是有組織秩序的民眾負責。從而在保障了作戰的後勤的同時,仍可以最大兵力投入戰場,保證了戰場兵員的充足贏的勝利。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這是由於當年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全民所有體制,每一位公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是他們自己的,任何一處安危都與自己息息相關,保衛就是保衛自己,人民支援部隊作戰也是因為部隊作戰就是在保衛自己,這是在這種國體制下人民支援戰爭的強大精神力量;而國家從上到下一脈相承意識形態統籌劃一的行政體系,以國家行政最有效的保證了國家戰爭,前線和後方的生活、生產、支援前線各項任務的緊張有序,等於是以全國全民力量統籌配置人力物力的戰爭資源,應對每一個戰場。這兩種強大的體制優勢,是任何其它社會制度無法具備的,這在我們的76唐山抗震救災,89興安嶺滅火,98抗洪,汶川救災重建中,也充分展示了這種體制的優勢。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列寧格勒保衛戰,如果沒有這種體制下的人民寧願自己忍受飢寒交迫,付出大量生命代價的有序、有效、有力的戰場支援,僅靠軍隊的訓練有素,戰術組織,戰鬥意志在那種敵強我弱的作戰條件下,能把那些如狼似虎的納粹大軍擋住多久?在那場人類史上最慘烈的蘇聯衛國戰爭中,這種體制的保障也是蘇聯得以轉敗為勝的最關鍵因素。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同時這種體制中蘊含的強大綜合國力基礎因素,也是引起西方極度恐懼,讓丘吉爾發表那個臭名昭著鐵幕演說的關鍵因素。而致後來西方以意識形態他們之差別,把這種社會體制視為洪水猛獸,用他們資本政治下的所謂“自由、民主、人權”加值觀,加上幾百年的優先發展成就,來扭曲,抹黑,訛詐這種體制,處心積慮千方百要使其對手放棄這種體制,也是由於他們十分清楚,維護著他既得利益的那個腐朽低效的資本政治體制,既無法抗衡這種社會主義體制對西方底層民眾的誘惑,又無法以武力或者發展潛力來征服這種社會主義體制,才讓丘吉爾發出那種恐怖的驚呼,製造了一個東西對壘的世界。

小油瓶侃历史
2019-06-14

歷經長達900多天的圍困、面對德軍不斷地炮擊和轟炸、親眼目睹150多萬蘇聯軍民失去了生命,又是什麼讓列寧格勒軍民熬過了長達三年缺衣少糧、浴血奮戰的日子?

答案是奮不顧身的英勇氣概,是集體英雄主義的爆發,當然還有全體蘇聯人的傾力支援。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拉多加湖冰上公路的運輸,堪稱列寧格勒的生命之路,這條生命之路也是全體蘇聯人傾力支援列寧格勒的縮影

1941年9月,兵臨列寧格勒城下的德軍在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下,已成強弩之末,德軍雖然無力攻下列寧格勒,但是德軍成功切斷了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鐵路交通,德軍準備圍困該城,妄想用飢餓來征服列寧格勒。自此列寧格勒的300萬軍民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飢餓中,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飢餓而失去生命。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現在如何將糧食和補給從城外運輸到城內就成為列寧格勒保衛戰成功與否的關鍵,

圍城後不久,1941的年冬季如期而至,這一年的冬天尤其的寒冷,卻給列寧格勒軍民帶來了生的希望,因為寒冷的冬天冰封了列寧格勒身後的拉多加湖,列寧格勒軍民奇蹟般的在拉多加湖冰面上開闢了一道冰上公路。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但是維繫這條公路運輸的過程也充滿了危險和艱辛,因為這條路線非常的危險,車輛很有可能會被雪阻塞或者由於德軍的炮擊導致冰面開裂沉入湖中,因此這條路上的死亡率非常的高。

無論如何依靠這條唯一的“生命之路”,大量的糧食運進了城內,傷員也得以運出城外得到救治,可以說這條生命之路的開闢和全體蘇聯人的支援成功挫敗了德軍用飢餓征服列寧格勒人的企圖。

艱苦的生活條件、不斷地轟炸、頻繁的炮擊沒有動搖列寧格勒人的士氣和堅強意志。

自1942年春天開始,依靠生命之路的運輸,列寧格勒的糧食和燃料供應情況得到改善,城中的軍民開始著手恢復城市的日常生活,首先是自來水和交通,其次是工業生產。每一個列寧格勒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找到了自己的鬥爭崗位,履行了蘇聯愛國主義的義務。

(1)黨政教育

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積極開展神槍手運動,動員戰士提高戰鬥積極性,增強勇敢和堅毅精神,教育戰士具有戰勝敵人的不可動搖的信心,以至於戰士們勇於找敵人搏鬥成為群眾現象。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2)宣傳報道

列寧格勒軍方甚至還拍攝了新聞紀錄片《列寧格勒在戰鬥中》,並在戰鬥前夕放映,影片忠實而生動的反映了城市英勇保衛者的戰鬥和生活,彷彿是在總結列寧格勒會戰一年的戰鬥情況,他號召大家去建立新的戰鬥功勳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3)改善防禦

建立了城市內部防禦體系,構築了8100多個機槍和火炮火力點,挖掘了1500多個掩體,構築了200多個指揮所和觀察所,25公里以上的反坦克壕,52公里以上的交通壕。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4)建立糧食儲備制度

未雨綢繆,拉多加湖上的生命之路會因為天氣轉暖而融化,因此列寧格勒方面提出建立糧食儲備制度,並加強拉多加湖上的通航,以保障航運。為了保障城市燃料供應,列寧格勒軍民甚至鋪設了一條水下輸油管道,每天可輸油300-350噸。

拉多加湖航運保衛戰勝利,徹底宣告德軍圍困計劃的破產

拉多加湖冰路融化後,為了保障航運,蘇聯投入了160艘餘艘各類船隻,並專門成立一個新機構,前送管理處,通過不間斷的努力,每天可運入列寧格勒的物資從4200噸提高到了7000噸,運出人員由3000人增加到1萬人。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當然德國人也不能坐視蘇聯在拉多加湖上的運輸,他們動用了海空軍對運輸線進行破壞,總共進行了120次襲擊,但均被蘇聯軍民擊退。

隨著拉多加湖航運保衛戰的勝利,源源不斷的物資和軍人進入列寧格勒,為列寧格勒儲備的大量的糧食,加強了部隊的戰鬥力,伴隨著大量的群眾撤出城區,列寧格勒也徹底變成了敵人再也攻不破的堡壘。

韶妍丿FLY
2019-06-14

雖然在1918年,首都遷回莫斯科,但列寧格勒依舊是蘇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這裡是十月革命的搖籃,是蘇聯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鐵路和河流樞紐,也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 因此,在德軍眾將制定巴巴羅薩時,首要攻擊目標三大城就是北方的第二首都列寧格勒,中央的紅色心臟莫斯科,南方的中心城市基輔。其中,列寧格勒被列為僅次於蘇聯首都莫斯科的第二目標。 此時的元首也對此頗為上心,在保盧斯等人完善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元首反覆強調,必須要率先攻佔“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並要求德軍務必“把這座以討厭人物命名的城市從地球上抹掉”。 直到元首在1940年底發佈第21號訓令也就是巴巴羅薩計劃,元首依舊在嚷嚷列寧格勒的重要性。

1941年8月6日,衛國戰爭爆發一個多月後,希特勒還在重複他對於布爾什維克和烏里揚諾夫同志的憤恨,反覆叮囑德軍軍官:“列寧格勒第一,頓涅茨克第二,莫斯科第三。” 衛國戰爭爆發後,北方集團軍群在勒布元帥的帶領下狼奔豕突,霍普鈉的第4坦克集團軍中軍直入,左右兩翼各配備了屈西勒爾的第18集團軍和布歇的第16集團軍。其中整個北方集團軍群的刀鋒就是曼施坦因的第56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 而對陣的蘇軍西北方面軍司令庫茲涅佐夫被曼施坦因打的連連敗退。 德軍冒充蘇軍,混進蘇軍傷兵部隊中,越過西德維納河後驟然發難,控制兩座橋樑。北方集團軍群突破了西德維納河。之後一路拿下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突破拉脫維亞俄羅斯邊界,兵不血刃佔領蘇軍放棄的普斯科夫,兵鋒直逼列寧格勒。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列寧格勒北方,芬蘭的兩個集團軍,也從彼得羅扎沃茨克和維堡方向,發動對蘇聯北方方面均的猛攻。6月底,列寧格勒南北告急。 此時西北方面軍司令庫茲涅佐夫已經被大林書記免職了,而大林書記更是對於列寧格勒方面的戰況頗為不滿,打電話訓斥蘇軍西北方向的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趕忙表示自己會不遺餘力的守住列寧格勒。

為此,伏羅希洛夫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圍繞列寧格勒修築了三道防線。最外層防線依託盧加河,以盧加城為核心,號稱盧加防線。在防線上部署有蘇軍4個步兵師和3個民兵師。伏羅希洛夫還從收復失地後,打仗心不在焉的芬蘭方向抽調了6個師和1個旅加強南方防禦。 而德軍方面,兵不血刃拿下普斯科夫後,北方集團軍群繼續撲向列寧格勒。但遭到盧加防線的迎頭痛擊。迂迴的曼施坦因也由於主力沒有取得突破,自己側翼受到蘇軍攻擊被迫撤回。 盧加城下的失敗讓德軍停下了腳步。元首在7月21日前拿下列寧格勒的吹噓徹底破產。7月19日。希特勒下令中央集團軍群下屬的霍特第3坦克集群向北轉進,切斷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 7月21日,希特勒專程坐火車到普斯科夫,怒斥了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勒布元帥。下士先生口若懸河的怒噴這位65歲高齡,為德國和德軍奉獻了一生的老元帥,厲聲斥責他。希特勒命令勒布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在最近幾天內拿下列寧格勒。最後,希特勒還說:至於對彼得堡的善後處理問題,我們一定不能仁慈,要讓每一個俄國人嚇得發抖!我們要把舊世界毫無意義的法律、舊世界的猶太—基督教的傳統踩在腳下。我們不需要俄國,既不需要敵對的俄國,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國,我們只需要一片東方的土地。所以我們決不接受無論是彼得堡,還是莫斯科的投降。你們必須使它們化為烏有,化為灰塵,讓它們在地球上消失。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被元首用唾沫洗臉的勒布元帥無奈,只能再度發動攻勢。 這一波,德軍以萊因哈特裝甲軍和第18集團軍組成北方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下游突破防線,進攻列寧格勒,曼施坦因裝甲軍單獨作為西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中游直撲盧加城,牽制蘇軍主力,之後從盧加到列寧格勒的公路進攻列寧格勒,布歇的16集團軍和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組成南方突擊集團,突破盧加河上游後向東北方向攻擊,最後切斷列寧格勒到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從東面包圍列寧格勒。 蘇軍此時雖然已經從剛開戰的慌亂中恢復,但是由於慘重的損失,新的生力軍遠在天邊以及指揮官還在成長等等因素,依舊無法抵禦德軍的攻勢,德軍以每天兩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8月21日,德軍切斷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到9月8日,德軍佔領施呂瑟爾堡,控制了列寧格勒城東面的拉多加湖南岸地區,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根交通線。列寧格勒被三面包圍,與外界補給線被切斷。德軍開始全面合圍列寧格勒。

在勒布元帥看來,列寧格勒已經唾手可得了,但對於蘇軍最高指揮官伏羅希洛夫元帥來說,這簡直是一場噩夢。這位元帥曾經功勳卓著,可是如今已經被徹底擊潰了,在他看來,列寧格勒已經沒有希望了。可是他作為蘇聯元帥,西北方面總司令,又無法放棄這座紅色搖籃,第二首都,從彼得大帝以來的俄羅斯重要城市。只能在絕望中等待最後的戰鬥到來。為此,他甚至跑到前線作戰,希望被德國人打死,以獲得解脫。

為了統籌列寧格勒戰局,大林書記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把軍訓教官朱可夫大將委任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斯大林緊急召見朱可夫,告訴後者:你到列寧格勒去,接替伏羅希洛夫指揮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艦隊。 之後,朱可夫帶著幾個助手和得力干將前往列寧格勒,此時如獲大赦,正在開會的伏羅希洛夫見到朱大帥,可謂是兩眼淚汪汪,毫不拖泥帶水的移交了指揮權,也不顧自己正在開會,果斷的回莫斯科了。 而朱大帥看著會議紀要上,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撤退計劃和列寧格勒失守的備用方針,大為光火。敲桌子摔板凳的告訴在座的將軍們,列寧格勒不能失守,必須堅決保衛列寧格勒,戰鬥到最後一人。

朱大帥迅速接手了整個方面軍,任命他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帶來的干將費久寧斯基擔任副司令,霍津中將擔任參謀長,當場撤換了被打的魂飛魄散,對列寧格勒能否守住心存疑慮的兩個集團軍司令。之後和將軍們連夜制定新的城防計劃。抽調防空炮到最危險的地區,用來對德軍步兵和坦克瞄準直射,讓波羅的海艦隊炮擊德軍,掩護在外圍的蘇軍第42集團軍。在防禦陣地上構建大縱深梯次防禦,佈設地雷,電網等等,繼續從芬蘭方向抽調部分部隊增援戰況緊急地區,並且從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軍事院校學生中組建5-6個步兵旅。 此時時間對於蘇德兩軍都越發的迫切。

對於德軍來說,隨著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德軍開始將進攻重點轉移到蘇聯首都莫斯科方向。北方集團軍群的裝甲集群按規劃將在不久被劃歸到中央集團軍群,此時德軍的攻勢都開始逐漸被蘇軍遏制,如果失去裝甲部隊,德軍攻陷列寧格勒的可能將會越發渺茫。 而對於蘇軍同樣如此,包圍時間越長,列寧格勒居民就越發的需要忍受更多的問題,糧食的緊缺,物資供應的中斷,日益激烈的戰鬥等等。 但蘇軍此時正在逐漸克服這些問題,德軍的攻勢越發難以前進,在6月份,德軍狂奔了數百公里,而7月,德軍每天可以推進5公里,但戰爭進行到9月份,受到天氣,補給,物資消耗,地理條件,蘇軍的加強等等條件的制約,德軍在列寧格勒方向激戰一個月,卻只推進了不到2公里。

而對於城內的居民,蘇聯人更是開始竭盡全力的疏散,在9月份,列寧格勒城內的居民超過250萬,其中包括40萬兒童,30多萬來自波羅的海沿岸和周圍地區的難民,整個城市的食物和燃油儲備僅僅能夠維持30天。在城市被封鎖後,蘇軍開始嘗試通過拉多加湖向列寧格勒運送物資,在封鎖開始一週後,第一條駁船越過風雨橫行危險叢生的拉多加湖,向列寧格勒運送補給。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列寧格勒得到了一萬噸食物的補充。但這遠遠不足以滿足250萬居民和數十萬部隊的需求。一萬噸食物不到10天的就消耗殆盡。 到11月底,城市已經在飢餓的威脅下瀕臨崩潰,每個工人一天只能得到250克麵包,而且各種添加物都被塞進了麵包裡,糧食倉庫遭到轟炸後,戰火中被燒焦的麵粉,印鈔局加工木材時剩下的可食用纖維也就是碎木屑。 但是在這種危難的情況下,列寧格勒居民和蘇軍也並未停止抵抗。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根據元首的訓令,德軍開始準備颱風行動,為此,霍普鈉的第4裝甲集群和部分空軍都將被調撥給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為了達成元首摧毀列寧格勒的目標,勒布元帥開始了對列寧格勒瘋狂的攻勢。

9月10日,德軍在蘇軍第3近衛民兵師的防線上撕開了缺口,蜂擁而入。11日,德軍佔領杜德戈夫,12號佔領宏村,突破了蘇軍防禦。 朱可夫意識到,此時已經是列寧格勒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為此,他把列寧格勒方面軍最後一個預備隊步兵第10師投入戰鬥。在蘇軍生力軍的衝擊下,德軍陣腳大亂,攻勢被徹底擊潰。 14日,在蘇軍預備隊投入反擊的時候,德軍勒布元帥打電話給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要求推遲4到5天轉交霍普鈉的第4裝甲集群。這個裝甲集群本應該在第二天的15日被轉交給中央集團軍群。電話裡,勒布元帥信誓旦旦的保證,他將在幾天內拿下列寧格勒。 此時,蘇聯海軍幫了勒布元帥一把。由於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和蘇聯海軍航空兵的活躍,柏林遭到庫茲涅佐夫指揮的海軍航空兵的多次轟炸。希特勒勒令德軍迅速解決波羅的海地區的所有蘇軍,消除柏林遭到轟炸的威脅。 因此哈爾德答應了勒布元帥的要求,准許推遲四天。但在最後,哈爾德意味深長的告訴勒布元帥,許多事情和許多人的前途命運將由這四天決定。勒布元帥自己也明白,這個許多人中,也有他自己。 9月16日,德軍攻勢再度發動。傾巢而出,突破蘇軍防禦,佔領了列寧格勒城南部,距離列寧格勒只有18公里的普西城。到19日,德軍依舊沒能取得重大突破。在這一天,距離希特勒規定的事件只有一天了,德軍不惜一切,瘋狂突擊,做最後一搏。德軍炮兵在這一天對列寧格勒實施了長達17個小時的炮擊,航空兵瘋狂攻擊。 但是,德軍用了一個月,僅僅在列寧格勒方向推進了兩公里,德軍的攻擊被列寧格勒軍民挫敗,北方集團軍群最終只能飲恨於列寧格勒城下。 此後,隨著北方集團軍群的精銳部隊被逐步調離,原先隸屬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集群歸建,還捎帶著帶走了北方集團軍群的霍普鈉第4裝甲集群。掩護北方的第18航空軍也被掉給第2航空隊。德軍失去了對列寧格勒發動全線攻擊的能力,大規模戰鬥逐漸在列寧格勒戰場消失了。 但是戰鬥的消失卻並不意味著列寧格勒已經安全了。雙方的僵持和列寧格勒的封鎖都仍在持續。德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併發誓要用飢餓,炮擊和轟炸徹底摧毀這座城市。

梓蕤
2019-06-13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擁有人口250萬,被圍困900天,遭到無數次轟炸襲擊和大火,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口被餓死或者凍死。列寧格勒的頑強不屈書寫了現實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布爾什維克的發祥地列寧格勒如果失陷,蘇聯將會失去十月革命的象徵,而一個民族如果對崇拜的偶像被打碎,那麼這個民族的抵抗意志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頑強的意志

由於列寧格勒在蘇聯領土的邊緣,沒有莫斯科那樣的戰略縱深,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企圖在4個星期內征服列寧格勒。希特勒希望可以快速佔領列寧格勒後可以快速迂迴增援莫斯科的德軍,這也意味著列寧格勒如果能成功拖住德軍,可以減輕莫斯科的軍事壓力。

列寧格勒遭遇100多萬北方集團軍群的圍困,面對嚴峻的形勢,列寧格勒市民踴躍參軍。保衛列寧格勒由北方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組成,蘇軍的戰略意圖是在列寧格勒牽制和消耗德軍,朱可夫的命令是要麼死守,要麼犧牲。蘇軍的第一道防線設置在距離列寧格勒的盧加地區,第二道防線設置在20公里處的加西亞地區,第三道防線設置在市郊區,在各據點建立縱深梯次防禦。

在列寧格勒的各道防線上,每天都有市民自發幫助蘇軍建設軍事防禦工事,在短期內挖成了600公里的反坦克壕溝,建成1萬5千個火力點,還在市內建生35公里的街壘。他們拒絕撤離列寧格勒,因為這裡比後方更需要他們,與列寧格勒共存亡。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德軍兵分三路進攻列寧格勒,蘇軍雖然奮勇抵抗,但是列寧格勒通往外界的鐵路和公路被德軍封鎖,只有拉多加湖的水路與北方溝通。被合圍的列寧格勒急缺糧食,德軍在空襲中炸燬了儲存糧食的倉庫,大量糧食在大火中被焚燬。這很快就帶來了市內的饑荒。

列寧格勒的糧食供應標準一降再降,每個人每天的口糧只有125克,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即使是纖維素做成的麵包也需要燃料做熟了才能食用,而為了節省燃料,列寧格勒人把麵包攪拌成糊狀後在烤熟。列寧格勒市民為了讓前方的戰士能夠吃飽,口糧都是省著吃。而前線的戰士為了不讓市民捱餓,要求削減他們的口糧標準。這也體現了列寧格勒保衛戰中的軍民魚水情。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對勝利的信心

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共有60萬人被餓死。常常出現死人還沒有埋葬,那些送葬的人就倒下了。儘管飢餓和寒冷時刻都在威脅著這座城市,但是列寧格勒人民仍然英勇不屈,他們唯一的要求是活下來的人要與德國人戰鬥到底。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戰後的人無法理解列寧格勒是如何憑藉那麼點口糧是如何堅持活下去和繼續工作的,這在生理學上無法解釋。從倖存下來的人口裡得知,他們的動力是都想看到德國覆滅,這來源於對德國的仇恨,誰都不願意帶著遺憾離世。列寧格勒人在圍困時要每天工作16小時,直到倒下去為止,那年冬季莫斯科會戰的消息傳到了列寧格勒,讓居民看到了希望,他們對勝利的信心之外一無所有。

生命之路的開闢

德國的進攻受阻後, 面臨最大的敵人是列寧格勒的嚴寒。德國戰前準備不充分,禦寒保障不到位,導致很多士兵凍傷凍死,拖延了進攻列寧格勒的時間。而在另一端,列寧格勒由於寒冷的天氣,致使湖面海面結冰,而給外面的物資可以通過冰面運送到列寧格勒。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拉多加湖在列寧格勒的正北面,是這座城市與北方港口的聯繫通道。嚴冬使湖面上的冰凍得又硬又厚,因此為捱餓的城市開闢出一條活路。滿載食品的汽車沿著拉多加湖的冰面開往列寧格勒,車隊冒著槍林彈雨,日夜不停地運送食品,返回時運送後撤的居民,這條路被稱為生命之路而載入史冊,給列寧格勒喘息的機會。

拉多加湖冰面融化後,列寧格勒又開闢了新的航線。拉多加湖水下鋪設了個列寧格勒提供油料的管道。列寧格勒人在開春後在市區裡開始種植糧食,甚至種到了前線。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蘇軍的突圍

蘇聯波羅的海艦隊被德國艦隊封鎖波羅的海後,難以出海作戰,朱可夫抽調艦隊士兵前往列寧格勒作戰,艦隊的艦炮拆卸後用來支援地面戰鬥。朱可夫還把市區的高射炮兵調往最危險的前線,用來攻擊德軍的坦克群。列寧格勒的軍事院校的警察組成6個獨立步兵營。

1943年年初,蘇軍突破德軍在拉多加湖的走廊,為列寧格勒打開通往內地的陸上通道,解決了列寧格勒的物資運輸問題。1944年三月蘇軍結束了第一次斯大林突擊,徹底打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列寧格勒人喜極而泣,他們每個晝夜都用自己的鮮血保衛了滿目瘡痍的城市,保衛了傷痕累累的祖國。1944年8月蘇軍勝利完成第四次斯大林突擊,殲滅北面的芬蘭軍隊,結束了三年零三個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列寧格勒保衛戰使全世界人民看到了蘇聯人的鋼鐵意志,堅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心。這也證明了大國是無法被軍事征服的。

疯狗的轻武
2019-06-14

先說下背景。

本身負責幹列寧格勒的是德國北方集團軍,但小鬍子抽調了北方集團軍的第四裝甲集群去打莫斯科。兵力削弱的北方集團軍就計劃和北邊的芬蘭軍直接圍困列寧格勒。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從上邊地圖可以看到,芬軍從北邊,拉多加湖的西面包圍了列寧格勒,德軍側是從芬蘭灣到貝多加湖南面包圍了列寧格勒,這個城通往外界的地面路線全部被封死。然後就列寧格勒就陷入長達872天的圍困期(捱餓期)。

在此期間,除了空襲和炮擊,更難熬的就是飢餓。列寧格勒本身就不是個產糧的城市,地面道路被封死,僅靠拉多加湖上那些時刻被德軍轟炸機盯著的船運完全無法滿足城市中數百萬人的供給,儘管1941年到1942年的冬季,結冰的湖面使得車隊可以通行,運輸物資和撤離平民,但這條路冰路也常面臨這沉沒和被德軍轟炸。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在這個冬天,列寧格勒居民每天只能領到下邊這個只有125克,長得和海綿似的黑麵包。這玩意50-60%都是木屑或者其他一些非食物類的添加劑。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而且零下三十度的嚴寒讓缺少食物的居民甚至會死在去領麵包的路上,甚至當時還出現不少人相食的場景,1942年12月時,內務人民委員會逮捕了2000餘民食人者。


而蘇聯軍民在這種環境下能扛下來...除了勇氣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蘇聯的宣傳。整個被圍困的期間,城市裡廣播並沒提到多少因圍困面臨的災難性後果,只是無休止的播放英雄事蹟、甚至連信件都要接受審查,以免發生動亂。


被餓死的人並未舉辦葬禮,因為將屍體藏起來還可以獲得一個人頭的糧票,但後來人民委員會開始挨家挨戶搜查是否藏有死者來杜絕這種行為。


還有諸如因飢餓導致的搶劫、殺人事件,因為分配不均的動亂也時有發生,但為了維持城市基本穩定。這些都被強制壓了下去,實際上在填飽肚子這種馬斯洛基本生理需求層次都不能滿足的情況下,期待普通老百姓能靠著意志堅持,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不過好在1941年-1942年冬天在拉多加湖上冰封的生命之路到了1942年4月才解凍,這寶貴的時間裡運送了三十多噸的食物,撤離了50多萬市民。雖然飢餓依舊,情況已經比41年冬天要好的太多。到了1942年-1943年冬天,冰上生命之路重啟,在加1943年1月的伊斯卡拉行動,讓蘇軍在拉多加湖南岸成功開闢了一條鐵路運輸線,列寧格勒的饑荒到此基本結束。但圍困最後倒了1944年才算徹底解除。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