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傳統手藝的堅守者:76歲大爺修鞋40年,自己卻從未買過一雙鞋
河南商報
1/8 布鞋、皮鞋、球鞋、高跟鞋……76歲的董國有老人親手修過數十萬雙鞋子,但自己卻從沒捨得買過一雙鞋,總是穿著別人穿舊丟棄的鞋子。(河南商報記者 王訪賢 實習生 左冬辰 攝影報道)
2/8 小學輟學後,董國有曾在鄭州一家鞋廠做鞋,工作十年後,鞋廠倒閉,便開始在街邊擺攤修鞋。從1979年擺攤修鞋至今,董國有已經修了整整40年的鞋子。
3/8 董國有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修鞋攤的生意很好,儘管修一次鞋只收幾毛甚至幾分,但顧客盈門,每月都能掙一千多塊。而那時,一個工人的月工資也不過幾十塊錢,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放在今天,相當於月入好幾萬元。
4/8 而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修鞋的人越來越少,每個月只能掙兩三千元甚至更少。但董國有說,自己就是閒不住,而且修鞋攤位於國棉廠老家屬院,附近的老居民多保留著修鞋的習慣,“也都需要我”。
5/8 坐在小馬紮上,戴著高度老花鏡,7月3日,鄭州市國棉廠家屬院,董國有仔細埋頭查看每一雙顧客送來的鞋子,找出問題所在,並一一修復。
6/8 膠水粘補、銼刀磨平、錘子釘底、縫鞋機縫邊……修鞋的工具並不複雜,但常年累月的高強度手工勞動,已經讓董國有的手指有些變形,還磨出了不少老繭。
7/8 董國有的修鞋攤上,最為醒目的當屬一塊訂滿鞋跟材料樣品的膠板,這是董國有三四十年前製作的,用於向顧客展示補鞋跟使用的材料,讓顧客更夠更加直觀地挑選。“這都是幹家才有的東西,別的年輕些的(修鞋匠)肯定沒有這東西!”
8/8 “董師傅在這兒修了幾十年了,手藝好得很,我們的鞋子壞了、拉鍊壞了,都會來找他修,”附近居民對董國有的手藝很是信賴,而董國有的要價也比修鞋店裡要便宜許多,修一雙鞋只要幾塊錢,最多十幾塊。(實習編輯 熊子文 編輯 吉倩倩)
2019-07-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