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5 個回答
萧晓四姑娘
2019-01-15

如果說已經退位為太上皇的唐順宗被兒子唐憲宗和宦官們合謀殺死還只是部分後人的猜測的話,那唐憲宗被宦官殺死則是記在了正史中,即便其子唐穆宗沒有參與,但他的死確實和唐穆宗有關係。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大唐自唐肅宗開始出現了宦官專政,他們權傾朝野,甚至能左右皇位的傳遞,唐代宗能順利繼位是靠了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的功勞,而唐憲宗的迅速繼位靠的也是宦官。

做了二十六年太子的李誦一登基就試圖依靠“二王劉柳”進行“永貞革新”,目的就是削藩和抑制宦官干政,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才六個月之後,唐順宗就被迫讓太子李純監國,再一個月之後,唐順宗被宦官俱文珍逼著退位給唐憲宗李純。

五個月之後,唐順宗駕崩,後人通過一些筆記小說的記載,開始懷疑唐順宗的死並不是正常的病死,而是被兒子唐憲宗和宦官們害死的,只是這種說法缺乏證據。

唐憲宗繼位後開啟了帝國中晚期最重要的一次中興,即元和中興,他任用賢相改革內政,致力於削藩,讓帝國自安史之亂後再一次形式上統一,也就是說各地藩鎮都名義上歸順了朝廷。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但是唐憲宗時期的弊病在於,宦官真正掌握了神策軍,擁有了兵權。而唐憲宗和唐玄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像,同樣在執政時期出現了兩個極端,前期勵精圖治,後期倦政享樂。而且兩人同樣在立太子上有很多波折。

唐憲宗一生不立皇后,所以其正妻郭氏(郭子儀的孫女)只能屈居貴妃之位,而唐憲宗在立太子的時候就直接立了長子李寧(其生母地位很低)為太子,這可以說是狠狠地打了郭貴妃的臉,但天無絕人之路,太子在兩年後去世。

唐憲宗再次面臨立太子的事情,他在次子李惲(其母地位也不高)與郭貴妃生的第三子李恆之間猶豫不定,當時郭貴妃對李恆的太子之位是勢在必得,同時還有右神策軍中尉樑守謙和王守澄的支持,而左神策軍中尉吐突承璀則支持李惲。

雙方展開拉鋸戰,最終,唐憲宗立李恆為太子,當時是812年。雖然李恆太子的身份是定下來了,但是唐憲宗對這個太子卻未必滿意,甚或他當初也只是迫於壓力才立了李恆,第二年朝臣請求立郭貴妃為皇后的時候就遭到了唐憲宗的拒絕,可見唐憲宗對郭氏一族的忌憚。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在之後的數年間,吐突承璀繼續支持李惲,排擠李恆及樑守謙和王守澄這些太子一黨的宦官。只希望找到機會廢立太子,而這個機會在幾年之後終於有了。

唐憲宗的晚年迷戀長生不老藥,長期服用丹藥,壽命沒延長,脾氣卻暴躁了很多,動輒打罵身邊服侍的宦官,宦官們苦不堪言。眼看著唐憲宗的身體越來越差,吐突承璀開始謀劃廢立太子之事。這讓太子李恆很恐懼,遂問計於舅舅郭釗。郭釗讓李恆該幹嘛還是幹嘛,並且要好好盡孝心,其他的事情不用操心。

820的正月,唐憲宗突然暴死,宦官們給出的結論是服食丹藥而死,實際上是被宦官陳弘志所殺,為郭貴妃和郭釗所收買。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唐憲宗的突然暴死打了吐突承璀和李惲一個措手不及,緊接著樑守謙和王守澄就扶立李恆繼位,是為唐穆宗。 吐突承璀和李惲被殺,而陳弘志、樑守謙和王守澄等宦官則被獎賞,他們對唐穆宗的順利繼位有大功。

郭家費盡心機讓李恆繼位,卻沒想到他是個荒唐的主,只知道享樂,無所不用其極的遊樂,年紀輕輕就中風並服食丹藥,在29歲的年紀就駕崩了。

而參與謀殺唐憲宗的這幾個宦官都在唐穆宗兒子唐文宗執政時期死亡,或者病死,或者被處死。但自唐憲宗開始的宦官掌神策軍卻一直延續了下去。

老衲侃春秋
2019-03-22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無論從歷史記載還是實際來說,可以確認就是陳弘志弒殺了唐憲宗。但是這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個集團行為。集團就是以唐穆宗舅舅家的郭家為首,和宦官勾結到一起,為了搶佔帝位而發動的宮廷政變。唐穆宗是最後的受益者。

沒有證據表明他也參與了其中的陰謀。但他是在宦官的擁立下上位的,所以不可能為父皇報仇。再說唐穆宗當上皇帝后就光顧吃喝玩樂了,哪裡還想到父仇未報這個茬呢?

下面我們仔細分析唐憲宗一生的成敗得失。

第一部分 唐憲宗生平及業績

唐憲宗李純(778-820年), 唐德宗李適孫子、唐順宗李誦長子。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他是晚唐最強有力的皇帝。”(《劍橋中國隋唐史》)

的確,唐憲宗很幸運,他生下來似乎就是直奔皇帝龍椅來的。在他還是六七歲孩子的時候,他和爺爺唐德宗有個對話。

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問他:“你是誰家的孩子,怎麼在我的懷裡?”

李純道:“我是第三天子。”

作為當時皇上的長孫,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為“第三天子”,既聞所未聞,又很契合實際,唐德宗李適聽了,不禁對懷裡的皇孫增添了幾分喜愛。

父親唐順宗身體不好,李純在當太子時就開始監國理事。

唐憲宗的歷史功績主要有改革弊政,平定藩鎮,開創元和中興這三大項。

如果把這種勢頭持續下去,唐憲宗有可能真正的振興大唐,使唐朝再走向一個輝煌的頂點。可惜,他沒有後勁,平定藩鎮後開始享受生活,為了長壽而吃丹藥,吃完藥以後性情大變,身體大不如以前。

唐憲宗當政時期,有三個問題一直沒有搞清楚,也正因為這些問題,導致了他最後的人生悲劇。一個是家庭問題,一個是宦官問題,一個是繼承人問題。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一、家庭問題

唐憲宗的家庭關係很複雜,以至於他臨死前都沒有正式的妻子——他生前沒有立皇后。

唐憲宗複雜的家庭關係主要來自於郭貴妃。

唐憲宗:母親是唐代宗才人。

王妃郭氏(後來的郭貴妃):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孫女。郭氏父親:駙馬郭曖。母親:唐代宗之女,昇平公主。也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孫女,唐德宗李適的外甥女,唐順宗李誦的表妹。這樣算來,要論輩分,李純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輩。

唐憲宗李純稱帝以後,始終沒有立皇后。史書上記載“帝后庭多私愛,以後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後,不容嬖倖,以是冊拜後時。”( 《舊唐書·后妃傳》)這個評價恐有些狹促。

年輕時候的唐憲宗是有大志向的,不可能把後宮的那些事當成自己此生的奮鬥目標。他即位後把唐太宗始終做為自己效法的榜樣,所以才取得“元和中興”的成功。

所以,他當時應該是處於這種考慮:在唐高宗以後,皇后的權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超越皇權,乃至於取代皇帝的地位。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唐中宗的韋皇后和唐肅宗的張皇后,都可以干涉朝政,對皇帝形成掣肘。

而郭貴妃的身份,比提到的這幾位皇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的祖父郭子儀對大唐有“再造之功”,後來郭子儀的八子七婿都身居顯貴,麾下數十名部將封王晉侯。 而且她的母親還是唐朝的宗室昇平公主,另外還生有太子李恆,這樣的背景之下,如果立她為皇后,或許會比韋皇后和張皇后等人更加無法無天。因此,為了避免郭家坐大,唐憲宗選擇空懸後位,這才是唐憲宗為何不立皇后的主要原因。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二、宦官問題

李純重用宦官,重用心腹宦官吐突承璀為左右神策將軍,還讓他作為統帥帶兵出征,使宦官勢力增大。有的大臣勸說李純要防止宦官權力過大,他卻回答說:“吐突承璀只不過是一個家奴,不管給他多大的權力,我要除掉他,還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樣輕而易舉。”

吐突承璀後來惹了眾怒,被貶。於是又重用樑守謙、王守澄等人。吐突承璀在地方上沒待幾年,又把他調入京城。

“宦官干涉軍事,在憲宗朝始終是個特大問題。他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做密探、招權納賄等等,組織嚴密;他們不僅抓神策軍,甚至也在許多方鎮部隊和長安將要成為將軍的人中插上一手。”(《劍橋中國隋唐史·憲宗時代的中央集權進程》)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三、繼承人問題

長子李寧的母親是宮人紀氏,次子李惲的母親竟沒有留下姓名。究竟是選擇哪一位皇子,憲宗一直沒有拿定主意。這期間他又遇到郭貴妃那邊的阻力。最後他宣佈了立長子為嗣君的決定。剛剛做了兩年太子的李寧,竟然在19歲的時候一病而死。

李寧一死,本來已經穩固下來的儲位之爭又起波瀾。宮廷內外幾乎都建議選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而最受唐憲宗恩寵的宦官吐突承璀,建議應當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惲。

唐憲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惲因為母氏地位卑賤難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郭氏家族在朝野上下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擁立皇三子李宥的呼聲佔據了上風,最後弄得皇上也沒有辦法,只好順從大臣們的意見,於公元812年七月下詔立李宥為太子,改名為李恆。

有意思的是皇帝身邊的宦官集團,此時也分成了兩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劃立李惲為太子,樑守謙、王守澄一派擁護李恆為太子。

其實,憲宗心裡對新太子一直不滿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一直沒有放棄為李惲的經營。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第二部分 唐憲宗的死因探討

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唐憲宗暴死。由於是非正常死亡,所以他的死因成了大家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看看以下史載: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於大明宮之中和殿。時以暴崩,皆言內官陳弘志弒逆,史氏諱而不書。”《舊唐書·憲宗本紀》

“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弒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云藥發,外人莫能明也。”(《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七》)

這兩個記載都說唐憲宗是暴卒,而且都懷疑是宦官陳弘志弒殺,但顯然由於來自某些方面的壓力,官方對此都諱莫如深,避而不談。

“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內養齊抱真,將杖於青泥驛,決殺前襄州監軍陳弘志,以有弒逆之罪也。”《舊唐書·文宗本紀》

“憲宗服柳泌藥,日益煩躁,喜怒不常,內官懼非罪見戮,遂為弒逆。”(《舊唐書·皇甫鎛傳》)

這些記載就很明確了,這事就是宦官陳弘志乾的。但是有沒有同黨?一個內廷宦官,就是為了怕被戮就幹出這些事來,似乎有些牽強。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大家想一下,伺候皇帝的又不是一個人,如果真是陳弘志個人謀害了皇帝,那他怎麼也逃脫不了懲罰,所以,一定是背後有人撐腰。但這個背景的勢力有多大,腰桿有多硬?我們接著再往下分析。

“一個由多數宦官、某些翰林學士和幾個有勢力的藩鎮臨時結成的聯盟,順利地使順宗禪位於太子……後來關於皇位繼承的鬥爭並不難於評價,因為我們可以從結果逆推其理,特別是可以看看是哪個宦官集團取得了勝利。”(《劍橋中國隋唐史·內廷的發展》)

一代大家陳寅恪也在《金明館叢稿二編·順宗實錄與續玄怪錄》中,研究認定唐憲宗是被太監閹黨謀害,遺憾的是沒有深入闡述這件皇帝被謀殺的案件主謀。

其實現代研究者任士英在《正說唐朝二十一帝》中也得出這個結論,說:“太子李恆十分緊張,曾經問計於他的舅舅郭釗,時為司農卿的郭釗囑咐他,一定要盡‘孝謹’之心,不要考慮其他的事。這說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等著憲宗死了。”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但現在至少可以肯定,唐憲宗的被弒是一個集團行為了。但這個集團的主謀是宦官還是有背景有實力的人?

學者黃永年的這段分析,也為我們指明,宦官背後一定另有其人:

“宦官和皇帝的關係只是家奴和主子的關係好比舊社會大家族裡各房的奴婢分別幫助其小主子爭產業,而並非奴婢的權力真大到可以反掉整個大家族。”(《唐史十二講·唐代的宦官》黃永年中華書局2017年05月)

其實大思想家王夫之已經在《讀通鑑論》做了肯定的回答:“弒逆之跡,暴露於論定之後,則憲宗之賊,非郭氏、穆宗而誰哉?”他鎖定的是郭氏。

到底是郭氏還是另有其人?

郭氏雖然也有這個動機,但是畢竟謀殺的是自己的丈夫,不一定下得去手,而且她不像武則天那樣具有政治家的素質,史書上並沒有看出她有什麼過人的智謀。那麼,不是她還有誰?問題逐漸的浮上水面。就是郭釗,對,就是郭釗!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其實司馬光已經在《資治通鑑》中有所暗示,只是被大家忽略了:

“初,左軍中尉吐突承璀謀立澧王惲為太子,上不許。及上寢疾,承璀謀尚未息;太子聞而憂之,密遣人問計於司農卿郭釗,釗曰:“殿下但盡孝謹以俟之,勿恤其他。”釗,太子之舅也。”(《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七》)

太子李恆聽說,唐憲宗的心腹吐突承璀密謀要擁立澧王李惲為皇太子,又憂鬱又著急,馬上向他的舅舅郭釗詢問對策,郭釗回答說殿下只要對皇上竭盡孝順,等待事情發展的結果,而不要憂慮其他事情。

這話說得很老到。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淡定?一定是胸有成竹了!為什麼胸有成竹了?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切都應變準備!

史書上沒說李恆聽到此話的態度。其實,太子李恆當時方寸已亂,不可能表什麼態,最大的可能就是聽完舅舅的話以後,恍恍惚惚的回家去耐心的等待了。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公元820正月二十七日,就在這一天,一切的較量都要塵埃落定了。唐憲宗暴死,樑守謙、王守澄等人立即擁立太子即位,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惲被這突如其來的政變殺了個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黃泉路。

一個時代結束了,唐穆宗從此閃亮登場。

但這麼多人千辛萬苦扶上位的唐穆宗,卻讓人大失所望,他荒於朝政,奢侈放縱,史評“惠王不令,敗度亂政;驕僻偶全,實賴遺慶。”剛剛步入29歲的青春年華,就得病而亡。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劍橋中國隋唐史》英·崔瑞德

《唐史十二講》黃永年

《正說唐朝二十一帝》任士英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老龙说历史
2019-02-22

(一)唐憲宗之死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首先老龍給大家介紹一下李純(唐憲宗)這個人,他和很多皇帝一樣崇拜先祖的功績,史書形容早期的李純“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初登大寶更是勵精圖治,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杜黃裳裴度李絳等人),個人最大的功績是元和削藩的取得了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在這個過程中他搞定了四川節使度劉闢、打敗了鎮海節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三鎮,消滅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更是最終使得各地藩鎮相繼降服,史稱“元和中興”,可是在這個過程中重用太監(尤其是讓太監掌握兵權)我們都知道軍權事關國家統治階級權力的保障,這個時期的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皇帝對大臣失去了信任,而太監作為天子身邊的人生理上的缺陷又給人他們不可能做皇帝的錯覺,很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立下功績後的他進入了皇帝的下一個追求階段,信仙好佛,想求長生不老之藥,求長生這個話題哪怕是秦皇漢武也不能免俗,開始吃丹藥求長生,性情也變得暴躁易怒,經常誅殺左右太監,再來說說太監陳弘志皇帝唐憲宗以及唐穆宗的淵源,本來當時掌權的太監不是他,而是太監吐突承璀吐突承璀想立澧王李惲為太子,這樣一來可就沒有太子李宥(是為唐穆宗)什麼事情了,陳弘志與王守澄中和殿暗殺了唐憲宗。

(二)太監做將軍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唐憲宗死後,對外宣稱是暴崩而亡,又聯絡樑守謙、韋元素等擁立定太子李宥繼位,太監陳弘志有擁立之功又是宮中大太監,掌管神策軍後又封為襄州監軍,小小太監一躍成為執掌三軍的元帥,讓人唏噓不已。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老龍結語:唐朝皇帝不再信任武臣,特別是唐代中期以後,宦官集團實際上取代了士大夫集團的地位,士大夫成為宦官的附庸,朝廷宰相更是成為了政治上的二流角色,宦官和皇帝的關係就和朝廷官員和皇帝的關係一樣,宦官更加把持者中央禁軍(即神策軍近10萬人),權力之大讓皇帝也不敢輕易殺他。唐朝後期更是進入太監掌權的黑暗時期,史書記載的就有唐德宗李適的兒子唐順宗、孫子唐憲宗以及後來的唐敬宗、唐文宗等人都是死在了宦官手中,可想而知這個時期他怎麼敢殺陳弘志。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我是長得很帥很老的老龍求愛我關注我。

历史春秋网
2019-06-21

俗話說,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仇恨之大,莫過於這兩者。但在皇宮大內,為了爭權奪利,殺父奪妻、殺兄滅子卻成為常態,不可以常理揣度。太監陳弘志殺了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就沒有給父皇報仇。這是什麼原因呢?

李純本來是一個有為的皇帝,繼位後勵精圖治,頗有一番作為,尤其在削藩一事上,李純取得重大戰果,緩和了藩鎮權勢大於帝權的問題,中央政府的威望再次得到提升。李純仰慕唐太宗與唐玄宗的貞觀之治與開元之治,力圖以二位先祖為榜樣,有一番作為。李純繼位之後確實在前期也象唐太宗一樣,開創了一個“元和中興”的景象,雖然沒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那樣繁榮,但唐憲宗在歷史上也與唐太宗和唐玄宗齊名,被稱為唐朝三位較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太監陳弘志殺了皇帝唐憲宗,唐穆宗怎麼不給父親報仇?

但執政後期的唐憲宗李純卻頹廢起來,原因在於他致力於長生不老事業,吃丹藥吃多了,起了副作用。因此脾氣暴躁,動輒斥責宦官甚至殺害宦官,弄得在身邊工作的宦官們人人自危,不知何時死在皇帝之手。陳弘志就是其中的太監之一。但這,還不是陳弘志敢於向皇帝下手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在於,唐憲宗的兒子們為爭太子之位,互相爭鬥,由於長子李寧早亡,其中一派擁立次子李惲,另一派擁立三子李恆。而陳弘志是李恆派。最後陳弘志和另一名太監王守澄趁唐憲宗病重,謀殺了李純,擁李恆繼位,是為唐穆宗。陳弘志雖然謀殺了李純,但對外聲稱李純是服用丹藥過量而死,政治鬥爭的殘酷使繼位者和朝臣們不聞不問,因此唐穆宗也沒有追究事實的真相,所以更談不上為父報仇了。陳弘志殺了他的父親,不但無過,而且有功呢。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程希C
2019-06-21

感謝邀請

唐憲宗李純是唐朝中期比較有作為的一個皇帝,締造了一箇中興盛世,因為年幼經歷過“涇師之變”,所以繼位後任用名將李愬,平定並消滅了各方割據勢力,唐朝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安定時期。同時又任人唯賢,唐朝國力蒸蒸日上,幾乎趕超開元盛世。

但是晚期唐憲宗李純重用宦官,宦官干政。以吐突承璀和陳弘志為兩派的宦官分別想擁擠李惲和李恆為太子,公元820年2月14日,王守澄、陳弘志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了李純,擁立了太子李恆。

正史是寫陳弘志殺死了唐憲宗,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實則不然。唐穆宗李恆的母親為郭氏,郭氏是誰?其為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孫女,平定安史之亂對唐朝的延續功不可沒,及至憲宗,郭家在朝廷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唐憲宗卻一直沒有把郭氏立為皇后,郭氏雖然表面不動聲色,實則也想讓李恆當上皇帝,只有她成為了皇后,李恆才能成為嫡子,更具有繼承皇位的優越性,所以她為了地位的穩固,指使宦官陳弘志殺了憲宗,擁立郭氏之子李恆為皇帝,所以說陳弘志只是太后郭氏的一把刀,皇帝李恆順利的上位,陳弘志功不可沒,而且即便深追究,難免查出母親郭氏的蛛絲馬跡,所以出於種種考慮,權衡利弊,才未曾追究此事。

個人觀點,歡迎點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