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10 個回答
互金圈
2019-02-25

首先題主的問題錯誤的,我們看一組數據,數據來源於銀監會官網。我們知道存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裡表現為負債,2018年銀行業第三季度負債為243.37萬億,2017年第三季度228.25萬億,同比增長6.7%,每個季度銀行業的負債都在增加,銀行吸收存款每個季度都在增加。不知道題主從哪裡看到現在的人都不願意存到銀行。

再來談談銀行存款風險,首先銀行是金融的核心,銀行業的地位是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替代的,其次銀行存款有《存款保險條例》保護,所以銀行存款還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17看科技
2019-02-24

在十幾年前,銀行在我們的心中那是非常認可的,有多餘的閒錢也都是存在銀行裡面,有關利息的多與少根本不太關心的,因為我們覺得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至少銀行不會隨意的倒閉。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但是到了現在,情況是變了。記得馬雲說過一句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就這幾年的情況來看,他是做到了。從餘額寶開始出來以後,我們才漸漸的知道了理財到底是什麼?

在這之前,有關理財的任何相關知識,是根本沒有接觸過的,尤其是對我們普通民眾來講。缺少理財的認知,才不得不把錢存到銀行裡面,那這也是可以理解銀行哪裡來的這般勇氣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餘額寶出來以後,是掀起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我們個人對於理財也是有了一定的認識。以餘額寶為例,在剛開始的時候,存進一萬塊錢進去,每天的收益都有1塊錢,要是存個幾百萬的,那利息有多少呢?

而且這個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可以取出來的。只是到了現在,利息是越來越低了,因為動了別人的奶酪,肯定會有所反擊的。即便是這樣,可我們依舊是不想把錢存進銀行裡面。

這個就得提到一些有關存款的事情了,存款分活期和定期。活期的利息是非常低的,有些銀行還需要扣什麼年費的,或者稱小額管理費。到底是怎麼扣的,可以取問問銀行。反正郵政銀行的不用。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定期的話,利息肯定是比活期的要高,但和支付寶裡面的相比,顯然還是差了很多的。沒有到時間來取,利息是沒有的。好比你存了一年的定期,結果因為需要用錢,在離一年期滿的時候差2天。

你去取的話,利息是一分都沒有的,就憑這個果斷拒絕。前幾天在銀行的時候,聽到了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去問定期的利率,剛開始說沒有時間,非常的忙,後面他問了一句,你要存多少錢?

那個人回答說,幾十萬。後面就立馬被拉進了辦公室。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銀行所在乎的是你錢的多少,而互聯網金融是注重每個人,想想自己是屬於哪一類,自然就會知道自己把錢存在哪裡好。

米虫理财手账
2019-02-25

錯,不想去銀行存錢,恰恰反映一部分人風險意識比以前薄弱,被“剛兌”寵溺的後果。


被“剛兌”寵溺的這幾年,很多人對投資風險的邊界認識反而模糊了

這些年,“銀行活期存款”成了最躺槍的靶子,各類投資產品最常用的話術就是“高出活期利息xx倍”,卻隻字不提自身產品的風險係數,加上攬客“剛兌”、補貼燒錢,終於成功把用戶寵溺出了“零風險、高收益”的非理性預期,很多人到現在也難以黃粱夢醒。


同樣1萬元,通過以下渠道投放,收益拉出幾十數百倍,如果都百分百兌付,想必投資人都會湧向收益最高的——

存銀行活期,一年利息只有0.35%;

投到互聯網理財當中,比如餘額寶,鼎盛時期預期年化收益6%,如今也有3%,是銀行活期差不多10倍;

若購買銀行低風險理財,預期年化收益超過4%;

國債3年期,預期收益也超過4%。

若投到p2p,或許收益超過10%;

若投到朋友圈的龐氏遊戲裡,在崩盤之前,或許本金翻番也未嘗不可能。


以上產品當中,誰是真的有法律保障的百分百兌付,誰有風險,風險等級一樣嗎?資金投向是什麼?誰硬著頭皮剛性兌付?在過去的幾年中,民間金融服務機構大量發展,為了攬客迅速搶佔市場份額,不該兜底的也兜底,不該誇大的也誇大,或許很多人在落袋為安之後,權當都當是和銀行存款一樣,本息理所應當就保障。直到這暴雷那暴雷,方知天下沒有不倒的龐氏,沒有燒不完的x輪融資,哪怕明知是擊鼓傳花,只要鼓聲不停,自己把花扔給下一位就是。


2019年,去“剛兌”之年,風險、收益迴歸它們該有的樣子

再說回銀行的產品,到底風險幾何?

存款類產品:已由最基礎的活期、定期發展出定期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定活兩便智能存款等創新型存款形態。依據存款保險條例,銀行存款50萬以內享本息保障(結構性存款金融衍生品投資收益部分不在此列),即便銀行不在了,錢還在。


銀行理財:2019,理財新規落地,5家銀行已獲批成立理財子公司,“淨值型理財”將逐步替代“預期年化收益”。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保本型理財退出歷史舞臺。銀行理財風險等級從低到高為r1致r5,其收益兌現表現取決於其資金投資方向,與其因為“風險”打翻一船產品,不如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

城惜水树
2019-02-25

2018年,已經公佈不存在任何保本型理財產品,也就說理論上不管是銀行存款還是其他的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都有可能發生虧損。相對來說銀行存款發生的概率較低,目前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銀行存款不保本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導致銀行存款率走低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於以下幾點。

1、存款利率跟不上通貨

每年官方公佈的通貨膨脹率一般在5%左右,而銀行利率一年期大概在1.7%左右,說明銀行不缺錢有充足的流動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下,通貨膨脹都不贏,想要增加銀行存款自然也就不容易。

2、互聯網時代便利多

現在手機是大家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樣的微信支付寶使用概率也比較大,網絡購買理財產品比線下購買更加便捷省去了不少排隊等侯的時間。

3、理財產品豐富

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理財產品種類非常豐富,比如說貨幣基金(餘額寶)流動性好,而且利率還在3%左右,這點收益率又是銀行敢不上的。另外的定期理財、債券等收益率都可以秒殺銀行存款利率。

4、討論區交流

現在買入理財產品一般都配有自己的討論區,在其中分享個人的理財經驗等。這點也算是互聯網理財的優勢所在,也是線下銀行存款無法比擬了(想象一下在銀行排隊過程,突然有人問你最近買了什麼理財產品?你毫無顧忌的直接說嗎?)

以上幾點的網絡理財優勢所在,導致現在銀行存款逐步走低,不過現在銀行已經設立理財子公司,看未來理財市場格局是否會被打破吧!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哦!

爱拼财会赢
2019-02-24

為什麼去銀行存錢的人變少了呢?

有些人是沒錢去存銀行,有些人是不願意去存銀行。

背貸款的年輕人,每月發完工資,房貸去掉一部分,車貸去一部分,還完信用卡和花唄,剩下的錢只夠過日子了,哪有錢存銀行,轉到餘額寶裡,花的方便,還有高於銀行定期的丁點收益,5塊錢還能買倆包子呢。

不願意去存銀行的大概是嫌棄銀行存款利率低吧,就像上面說的,活期不如放餘額寶和零錢通了。

說到餘額寶,不得不說貨幣基金現在的規模已經突破8萬億了,這些錢可大部分都還是在銀行體系內轉的,用戶得到的利率卻比銀行存款高很多哦。

還有銀行理財,參與銀行理財的人也越來越多,50億的新發的低風險理財,1天就搶光了,看得出有多火熱了。

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理財,智能存款算18-19年度的爆款了,雖然有些銀行已經多次下調利率了,但仍然吸引大批用戶。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銀行一般也看不少小額資金,轉來轉去其實大多數還在銀行體系內,銀行大額存單的利率還是有點吸引力的,是銀行吸儲利器,每年年底大額存單利率都會比較高。

东震木
2019-02-24

近年來,由於互聯網型理財產品的爆發式增長過快,確實是對傳統銀行存款形成了不小的衝擊。但要說現在的人都不願意將錢存入銀行,這是不準確的也是有失偏頗的。畢竟銀行存款的規模在那擺著呢!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截止目前,我國居民的存款規模已經突破173萬億元,名副其實是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比起近2萬億元的餘額寶系的總規模來說,銀行存款明顯更加符合大多數國內老百姓的偏好,尤其是中老年投資人。舉個例子,自從去年開始比較火爆的結構性存款,餘額現在已經突破10萬億以上,這說明銀行只要有很好的產品發行,不愁找不到接盤俠。

要知道。天弘餘額寶基金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貨幣基金,也是國內單隻貨幣基金中規模最大的,作為“影子銀行”一度引發全民追捧,經過短短五年時間的迅猛發展,這個過程中也確實是起到了分流銀行存款的功能。尤其是年輕投資者更加青睞餘額寶,而不是銀行。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大家之所以選擇貨幣基金,主要還是取決於理財產品的市場收益率,相比銀行的活期儲蓄利率來說,餘額寶收益率任何時候都要更高一點,這方面確實是優勢很明顯。於是,就有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銀行,而開始選擇貨幣基金進行理財。

但是,銀行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以及結構性存款等產品依舊有很強的吸引力,更是各大銀行的攬儲利器。同樣有很多人青睞之,特別是在2019年的理財市場上,銀行存款利率的優勢甚至可以說要高於理財產品(包括貨幣基金)的收益。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總之,隨著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多彩,尤其是在互聯網型理財產品大量發行以來,銀行存款的方式已經不再是老百姓唯一的選擇,但依舊是最為重要的一種。甚至從長遠來看,也是最為安全和不可替代的。大家看一看現在的餘額寶就知道啦,央行一降準立馬跟著收益就下降。而銀行存款特別是定期存款利率明顯上浮。

微竹故新
2019-02-24

直接原因就是收益太低,和互聯網金融平臺、券商相比有明顯的劣勢,具體如下:

1.目前可以直接參與的互聯網貨幣基金利率在3%以上,而銀行1年期基準利率1.5%,五大行都是1.75%左右,最高的地方商業銀行也只是2%出頭。3年期基準利率2.75%,五大行保持這個水平,好一點的銀行有3.5%,一般是3-3.3%。也就是說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利率等於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對而言互聯網貨幣基金更加靈活方便,1元起購,也十分安全,實現了零錢理財,優勢十分明顯。

2.和互聯網貨幣基金同理的還有各平臺的理財產品,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質押式回購等等,都是利息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很多券商和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有吸引新用戶的高利率產品,在6%左右,勤快點的能實現5%以上的靈活理財利息。

3.指數基金的普及,指數基金定投作為一種懶人投資法有著利率高,操作簡單,目前的點位也相對安全的優勢,是最適合年輕人的投資方式,而且現在這方面的信息越來越對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資指數基金。

4.年輕人整體儲蓄能力下降,不管是房貸的原因還是新的消費觀念的原因,當下年輕人的儲蓄能力與父輩相比有很大落差,我這裡沒有具體數字,只是直觀感受,若和實際情況有所出入還望見諒。

那我來說吧,目前資產50%配置的債券,10%配置的基金,35%配置的股票,只有5%是銀行存款,銀行存款的吸引力,從我身上也可見一斑。

最後祝題主生活幸福。

树人财经
2019-02-24

要說安全性的話,把錢存到銀行仍是目前最安全的理財方式。那為什麼現在大家普遍不願意去銀行存定期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追求高收益:

現在各種理財方式滿天飛,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相比各種新出的理財產品收益差很多。大家為了追求高收益所以不會選擇定期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二、銀行定期相靈活:

相比貨幣基金等可以隨時變現使用,且利息不收損失的產品,定期存款如果不滿存期提前支取就會按過期計息,對客戶損失較大。而且在利率水平上也遠高於定期產品。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所以大家不願選擇銀行存款了,並不是出於風險原因。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阿玛记
2019-02-24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銀行的風險還是很低的,尤其是五大國有銀行,也包括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等,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將錢存在銀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現在移動支付的便利性已經惠及到每個人了,把錢存到銀行裡會降低這種便利性,畢竟大多數情況都是定期存款,最少也要3個月,取用會很不方便;

二是現在各大金融平臺基本上都會自己短期理財產品,時間更靈活,收益也更客觀,越來越多人會選擇這種使自己財富保值增值的方式,尤其是年輕人;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的改變,尤其是年輕人,攢錢的意識越來越淡薄,相反很多人還會選擇消費明天來滿足今天,這也是很危險的一個信號,必須引起重視,畢竟超前消費所能帶來的危害是有前車之鑑的。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把幫助到您,也希望朋友們能點個關注➕,並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謝謝~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富爸爸梦工厂
2019-02-24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舉個例子讓大家思考思考,十年前我們100塊錢能買多少東西,再想想現在100塊錢能買多少東西?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存銀行表面上來看,做為國家級的企業是絕對安全,是絕對沒有風險的,因為國家不可能賴掉你的錢。但實際上是"有風險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銀行的利息永遠跑不過通貨膨脹,把錢存在銀行看起來是非常非常安全的,但實際上,通貨膨脹正在神不知鬼不覺地稀釋著你的鈔票。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人會說:"國家每年都給我們準備了很多錢,就看你有沒有能力去賺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其實筆者個人認為如果只是小錢,那麼單單把錢存在銀行其實挺好的,但如果是比可觀的錢,則需要好好去學習理財,爭取做到複利,即滾雪球。

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存錢到銀行了呢?難道有什麼風險嗎?

財務知識真的是當今社會所需的必備技能之一,但遺憾的是很多朋友都不曾涉足,不過沒關係,現在開始也不晚。後期筆者會持續退出基本財務知識的視頻,想學習的朋友麻煩關注筆者一下,這樣筆者就更有動力做出更優質量的視頻了,謝謝大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