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6 個回答
范炜
2019-03-10

孫臏馬陵用計,龐涓身亡,大仇終於得報


隱居在孫花園之後,世上熙熙攘攘的一切,皆與我無關。

孫伯靈,這麼優美雅緻的名字,你一定不會想到這是我孫臏的本名。畢竟,受過臏刑之辱的我,真的無法接受。

這個“臏”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是斬斷雙足,也有人說是挖掉膝蓋,其實我是受到了“刖”刑,被斬掉雙足。這些疼痛就不必說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一、自帶英雄光環的出生,卻是兵法小白

出生的那一刻,我便自帶光環,作為孫武的後代,在外人看來的確很光鮮。但其實先祖並沒有將兵法祕籍在家族中流傳下來,至於我更是一個完全不懂兵法的小白。

孫子兵法如此神奇,為什麼沒有被後代繼承呢?其實是因為先祖的好友為了報仇,借用祖先的兵法才得以勝出,但是先人發現他的兵法謀略只是被利用成為洩憤的工具,不學也罷。

一心歸隱的祖先其實並未將兵法完全傳授於後代,為的也是不希望後世捲入列國紛爭,飽受戰事折磨。

後人稱我為將軍,實在愧不敢當。你們熟悉的無非就是田忌賽馬和圍魏救趙的故事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二、不甘平庸,滿懷壯志拜師學藝,初識龐涓

那時的我年少輕狂,血氣方剛,時常因為作為孫氏後代卻碌碌無為而感到不齒。我內心也希望做出一番成就,我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光復祖業。此時列國紛爭,正是我施展拳腳的時候,但卻苦於對兵法一竅不通。

於是就向高人鬼谷子學藝,相傳他有剪草為馬、撒豆成兵之神通。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在拜師途中,我偶遇同樣要拜師學藝的龐涓,起初的他為人熱情,也很健談,但是我們之間卻有一段初見傾心、再見扎心、最後噁心的孽緣。

有人誇我用兵如神、運籌帷幄,但其實我並不是個聖人,我真的無法和師弟龐涓小兒一笑泯恩仇。我和他的恩怨太多了。

起初,我們二人共同拜在鬼谷子師父門下,是鐵哥們兒。龐涓為人機靈,學兵法很快,師父很喜歡他,而我反應慢,師父肯教我應該是看在先祖的面子上,但龐涓學得並不紮實,多是表面功夫,而我雖比較注重鞏固與反思。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師父替我著急了,他將我單獨叫到房裡問話,我將自己對兵法一無所知之事和盤托出,我以為師父氣得糊塗了,但沒想到,過了幾天,師父帶我來到一間密室。在眾多竹簡中抽出一卷遞給我,我瞬間雙眼放光,文字之絕妙,對戰爭分析更是鞭辟入裡。師父笑笑,這正是你先祖所著的兵法。

我大為吃驚,欲要細問,師父揮揮手,“不必多問,我先不教你其它,你只管潛心研究這幾卷兵法。”師父還叮囑不要將此事告訴其它人。我心裡不知道有多高興。

說也奇怪,這些知識我掌握得非常快,並且進步神速,但我並不是一個喜愛表現的人,龐涓也並未發現什麼,但是有一次我無意間竟將先祖兵法之事吐露了幾個字,龐涓的心裡從此有了芥蒂。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三、龐涓下山,矛盾開始激化

魏惠王正在廣納賢才,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於是他向師父提出下山的請求,師父答應了。魏惠王聽聞他是鬼谷子的高徒,又在兵法上對答入流,便很重視他。拜他為上將軍、讓其掌兵權。

要說這魏惠王的識人之術還有待加強。不過龐涓上任後倒也做得有模有樣,不費吹灰之力就戰勝了魏周圍的小國,深受魏惠王賞識。但到後來就走得力不從心、畢竟肚子裡沒多少真材實料。

於是,他就寫信給我,師父也覺得練武光說不練是假把式,於是答應我下山。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我想這些年,除了完全掌握了先祖兵法,師父又教給我一些理論,不妨出山試試。我承認當時的我有點自負,甚至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和他消除之前的誤會。但是,龐涓從未打算向魏王推薦我。

後來魏惠王越發覺得龐涓現在的兵法策略與之前的風格大相徑庭,背後定有他人指點。在魏惠王的再三追問下,龐涓才將我很不情願地推薦出來。

魏惠王有意測試我二人的才能誰更勝一籌,我盡展自己的韜略和才華,我一眼就能看穿龐涓的陣法,而我的陣法龐涓卻百思不得其解,龐涓當場出醜。然後,他對我的恨意更深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四、龐涓使計陷害孫臏,二人仇恨不斷加深

他迅速開始報復。

一天,一位小夥子捎來一封家信,說道叔父已去世,希望自己能回想鄉主持家事。我從小便由叔父養大,於情來講我是應該回去的。

但是魏惠王剛知道我能耐不凡,此刻定不會放我離開,於是我決定不回去了。

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假的!那封家信是龐涓找人寫的,隨後,龐涓命人模仿我的筆跡添油加醋,在回信中寫下我對魏惠王的大不敬,還打算叛變。魏王看到信後,氣急敗壞,不問青紅皁白執意要斬掉我。龐涓竟然還在一旁假意替我求情,在魏惠王看來他真是仁愛至極,有情有義。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最終我被斷掉雙足、生不如死。他的小算盤可一刻也沒有停,饒我一命無非是想要從我這裡獲得絕世兵法。

好,你不就是想要兵法嗎?我給你寫,我給你寫!我以自己是廢人,白吃白喝過意不去為由主動要求來寫。此刻,當年的興復祖業的雄心壯志不復存在,我一心只想報仇。我要手刃龐涓小兒,也恨魏惠王那昏君。

一連好幾天我寫得都是一些常見的兵法,為免他無意學到精髓,我不打算寫下去了,索性找個由頭裝瘋賣傻起來。他們起初不信我,便對我嚴刑拷打,但一無所獲。後來派人屢次試探,命下人給我發餿的飯,我狼吞虎嚥吃了下去;讓我睡到豬圈裡,我也裝作酣然入夢。最後,他們以為傳說中的兵法也不過如此,我的目的達到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五、孫臏脫離苦海,去到齊國施展謀略,著名計謀田忌賽馬

活得生不如死,有時候真想了結自己。但我得活著,我在等機會。終於等到了,齊國使者出使魏國。我被暗中裝進箱子裡,帶到齊國,推薦給了田忌將軍。

田忌將軍待我不薄,但是他有一個戒不掉的嗜好,賭馬!他經常因自己的馬比不上齊威王的而心有不甘。我當時很矛盾,不幫田忌將軍贏吧,會被誤認為騙吃騙喝的混子,連個賽馬都贏不了還能成什麼氣候。幫田忌將軍贏了吧,萬一齊威王輸了臉上掛不住,說不定一氣之下就斬了我。沒辦法,我也賭了一把,我賭自己一定會受到賞識。

將軍的馬確實比不過齊威王的馬,但恰恰三場比賽給了我機會。我讓將軍的三等馬對齊王一等馬,將軍的一等馬與齊王的二等馬,將軍的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三局兩勝,拿下比賽。我賭贏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六、圍魏救趙,孫臏無奈放走仇人龐涓

你們知道我另一件事的就是“圍魏救趙”了,後人常誇我用兵如神,說來慚愧,其實,我並沒有救了趙國,在桂陵之戰捉了龐涓小兒卻被迫將其放走。

趙國想吞併衛國,魏惠王不想讓趙國壯大,想攻打它,但又忌於趙國的盟友楚國,魏惠王“常欲擊趙而畏楚救”,恰恰在這一年趙國遭遇超強龍捲風,於是魏國就發兵攻打趙國。次年,趙國向齊國求助。

魏國的主將正是龐涓小兒。既然趙國來求齊國了,這意味著我與仇人龐涓要對戰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但我並不是會意氣用事的人,我必須站在齊王的角度分析出兵之利弊,最後決定在魏趙兩國兩敗俱傷時再派兵,既能落下個好名聲,又能將自己的傷亡降到最低。我從背後指揮,田忌帶兵上陣。

此刻的我從另一路出發救援趙國。我帶兵直接進攻魏國首都,但這只是為了吸引龐涓小兒率軍回去營救主人,而那時我倆就可以正面交戰了。

果然,龐涓急忙晝夜兼程趕回去。我軍主力早已在桂陵設伏,一舉擒獲了龐涓。 但為了避免齊國和魏國因為龐涓而產生矛盾,我還是放走了他。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七、孫臏馬陵用計,龐涓身亡,大仇終於得報

後來,魏國還是以龐涓為主將,發兵進攻韓國,韓國又向齊國求援。歷史是驚人的相似,我還是採取了圍魏救趙的方法,不過這次,魏國遭受重創,他們的氣數也該盡了。

我用減灶法迷惑龐涓,就是不斷減少我方士兵的灶臺。從十萬個減少到三萬個……龐涓小兒自作聰明,欣喜地以為我軍萎靡不振,陣營大亂。

他不顧一切衝了過來,我事先命人在樹上刻下字,然後讓弓箭手埋伏起來,等到龐涓過來就萬箭齊發”。龐涓果然晚上趕到此,瞬間被射成了萬箭穿心,我的大仇終於得報了,龐涓小兒善惡到頭終有報!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八、孫臏歸隱,不問世事,不提壯志

後來的列國紛爭再與我無關。光復祖業的壯志早已被磨平,我隱居孫花園,不問世事,偶爾研究研究兵法,靈感來了就在竹簡上寫寫,度此餘生。

齐国成语
2019-05-01

對孫臏是如何殺死龐涓的問題,《史記》記載是在“馬陵之戰”中龐涓被孫臏逼上絕路自殺的,我認為符合史實。

在分析這個問題中,對於孫臏和龐涓的交往以及“桂陵、馬陵”兩個戰例的經過,因大家都熟耳能祥,不再贅述,只分析龐涓“死”的問題。

一,兩人結怨是龐涓死於孫臏之手的起因

寵涓和孫臏本是同窗好友,因妒忌孫臏才能,誣陷孫臏,而使孫臏被受臏刑,因此結下怨恨。

二,“桂陵之戰"為龐涓復仇埋下了伏筆

“桂陵之戰”,寵涓帶領的魏軍以慘敗告終。有關龐涓的下場,以往的史書記載都是龐涓隻身逃走,但自以一九七二年銀雀山古墓出土《孫臏兵法》後,其中因有“擒龐涓”一章,由此改寫了歷史,龐消不是"逃走”而是“被擒”。被擒後龐涓肯定沒死,死了就沒有後來的“馬陵之戰”了。至於龐涓被擒後又怎麼脫身回到魏國的?我認為是魏惠王通過外交手段要回去的,為什麼?“桂陵之戰”是公元前354年,之前齊魏關係還不錯,就在不到一年前的前355年,齊威王和魏惠王還在一起遊獵,才發生了兩人比寶的故事:齊威王以人才比寶,而魏惠王以珠寶為寶,從而使魏惠王領悟到人才強國的道理。事隔不到一年"桂陵之戰”發生,龐涓被擒。龐涓的軍事才能是很受魏王器重的,前不久才領悟到人才重要性的魏王,必然要不惜一切手段要回被擒的龐涓,至於什麼手段,史料無記載,但有一條,“桂陵之戰”後的公元前343年才發生了“馬陵之戰”,這之間11年的和平時間,恐怕與龐涓能返還魏國不無關係。也正是給了龐涓留下了機會,才有了後來的"自殺”。

三,“馬陵之戰”中,龐涓為何被逼自殺

“馬陵之戰”中,龐涓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計,在馬陵中了埋伏,在魏軍潰不成軍的情況下,龐涓又鑽進了為他佈下的口袋,當用火把照看寫著“龐涓死於樹下”的大樹時,又遭萬箭齊射。試想,馬陵雖是叢林地帶,龐涓只要以樹避身,也不一定被射死。但別忘了,龐涓是一個妒忌心很強的人,本想害死孫臏沒成,卻在“桂陵之戰”敗在孫臏手中,等到好容易有了復仇雪恥的機會,卻落了個不是死於萬箭之中,也會死於齊軍的手中,反正是活不成了的下場,如此奇恥大辱。有著妒忌心極強性格的寵涓選擇自殺是自然的。

才子八怪
2019-09-08

戰國時代,有一位奇人異士,以謀略、兵法、縱橫術聞名天下,精通百家學問,這位本領通天徹地的大人物便是鬼谷子先生。今天,我們來聊聊他的兩位“兵學”弟子——龐涓和孫臏的故事!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龐涓和孫臏自幼拜在鬼谷子門下,二人親如手足,共同習修兵法,以圖日後出山建功。二人學成下山後,龐涓聽聞魏國國君魏惠王正招賢納士以自強,便去見了魏王,一番交談後,魏惠王發現龐涓很有才能,便拜其為大將,龐涓一步登天。不久以後,機緣巧合下,孫臏也來到了魏國(一說魏國大臣舉薦,一說龐涓舉薦),兩人一起在魏國朝野共事,此時,孫臏只是暫留魏國,並未想著在魏國長期立足。但龐涓心裡不這樣想啊:孫臏如果一直在魏國呆下去可不行,他的才能遠遠超過我,時間久了,魏王肯定會重用他,這樣會影響我的仕途。於是,龐涓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大怒,下令將孫臏囚禁,並在孫臏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孫臏的兩塊膝蓋骨,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後來孫臏裝瘋賣傻,瞞天過海,與一位出使魏國的齊國使臣一起回到齊國。因其才華出眾,頗受齊威王的賞識,孫臏自此留在齊國。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率兵攻趙,趙國首都邯鄲告急,乃派使臣求齊國發兵救趙。齊威王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孫臏以“圍點打援”之計(新戰法,不直接將軍隊開到邯鄲城下與魏軍硬拼,而是直接攻擊魏國國都大梁,迫使龐涓回師救援,齊軍則在魏軍必經之路桂陵一帶埋伏好以逸待勞)大敗魏軍,此為“圍魏救趙”典故由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在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龐涓率兵攻韓,彼時申不害正在韓國推行變法,韓國變法尚未成熟,實力弱小,遠非老牌強國魏國對手,於是韓國也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王再一次派田忌、孫臏二人帶兵救韓。孫臏先以“減灶計”示弱,後在馬陵山區埋伏好,將魏國精銳部隊一網打盡,龐涓被亂箭射死,孫臏大仇得報,魏國經過此戰霸主地位喪失,淪為二流戰國。而齊國和經歷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崛起,新的戰國格局形成!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關注!

天清子
2019-04-24

公元前354年,龐涓率領魏武卒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於是向齊國求救。此前,雖未經過會盟,但魏國已隱隱有了霸主的地位,若任由龐涓這麼打下去,萬一將趙國吞滅,再整頓兵馬收服韓國,重複當年三晉合一的盛況,那麼齊國也就不用再做統一天下的大夢了,直接向魏國俯首稱臣算了。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所以齊國這次必須出兵救趙,問題在於該選誰作為此次出征的主將。齊威王想到了孫臏,以小觀大,已知其才,更何況他是兵聖孫武子的嫡系子孫,家學淵源,相信有他出戰,定然能夠狠狠的教訓魏國人。不過孫臏卻推掉了主將一職,他說:“我是受過刑的廢人,如何能做主帥?”言辭淡漠而聽來叫人心痛。威王無奈,只好命田忌掛帥出征,而孫臏就做了田忌的軍師。看來,“軍師”這個詞在普通大眾的腦海中勾起的形象,除了諸葛武侯,最早其實能夠追溯到戰國時的孫臏。由於被挖去膝蓋骨,孫臏沒法像其他將領那樣立在戰車之上,更不能騎馬,只好安坐於輜車之上。可以想見,其他人都是一身甲冑,唯有孫臏是長袍大袖的儒冠儒服,瀟灑又自在。蘇軾讚歎周瑜的那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用來說孫臏也算合適。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主帥田忌想要驅兵入趙,尋上龐涓率領的魏武卒主力一決雌雄。但是他的想法被孫臏否定了:“絲線纏座一團,想要解開它,就不能不顧起止頭尾的胡亂撕扯;兩夥人打起架來,想要止戈勸和,就不能躍上戰場親身搏鬥,這隻會使事情越來越亂。假如能夠找到紛繁亂象背後的要旨,再認清和控制形勢,自然而然就能將矛盾解除,達到我們的目的。如今龐涓率魏軍的精銳苦戰在外,那麼留在魏國的大梁城戍守的必然都是些老弱病殘。我們不如批亢搗虛,迅速挺進大梁,同時派人北上,將大梁被圍的消息放給龐涓聽,那麼他必然放棄攻打趙國而回兵自救,如此豈非解了趙國之圍?”。其實,孫臏的做法和象棋中的以攻對攻的路數是十分相似的。只不過下象棋是“先下手為強”,快上一步就能夠取得主動,把對方將死。而齊、魏之間的鬥爭卻是“後發先至-相對於魏國攻打趙國的國都邯鄲,齊軍圍困魏國的都城大梁明顯在行動上落後於魏軍-後來者佔據主動,因為齊國是博弈雙方(趙、魏)之外的第三國!”而且,孫臏的做法不僅是聰明的做法,還是唯一能夠取勝的做法。若按著田忌所想,驅兵入趙,那麼齊軍長途奔襲,到達邯鄲城外時必定已是疲憊不堪,而趙軍由於困城日久,也不是生力之軍。這時候齊、趙雖能夠夾擊魏軍於城下,但他們要面對的可是吳起一手訓練出來,幾十年未嘗敗績的魏武卒,那時鹿死誰手也就難以知曉了。進軍大梁則不然,“攻守之勢易也”,變成了齊軍以逸待勞,而魏軍則是勞師遠征。有心算無心,有準備對沒準備,魏軍定然會吃敗仗。果然,這一切全讓孫臏給算中了。風風火火趕回來的魏軍,在通往大梁城的必經之路桂陵遭遇了齊軍的伏擊,全軍覆沒,只有龐涓一個人逃出生天,衣衫不整、落魄如喪家之犬的回了大梁城。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墨缘工作室
2019-04-24

說起孫臏,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輔助,原因很簡單,因為跑得快,看見誰轉頭就跑的一個英雄。

但是歷史中的孫臏呢?先從名字說起吧。

孫臏,真名不是孫臏,現在已經查不到孫臏的歷史真實名字了,他字伯靈。孫臏是他的外號,所以後來大家都記住了他的外號而忘了真實名字,據說還有一個原因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有很多外號,外號一多就沒人知道真名了。為什麼有孫臏這個外號呢,我們來查一下臏這個字:

臏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髕骨,就是膝蓋骨,膝蓋的一塊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第二個意思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即剔掉膝蓋骨。

孫臏的臏這裡是第二層含義,孫臏是在魏國遭讒言陷害被實施了臏刑,後來人們叫他孫臏也是這個原因。具體發生了什麼後面詳細介紹。

上述是孫臏的名字由來。

孫臏少年孤苦,是孫武之後世子孫也。說起孫臏還得說龐涓,當年他們倆師從鬼谷子(就是隱身加速的輔助)。孫臏和龐涓的關係,很像姜子牙和申公豹的關係,師從元始天尊。龐涓很聰明,但是不及孫臏。龐涓狂妄自大、為人奸滑,嫉妒孫臏又從來不露於臉色,故兩人以兄弟相稱,可見這一點龐涓要比申公豹厲害一些。

後來魏惠王招賢納士,本是魏國人的龐涓就下山投靠魏王,有一定的才學的龐涓施展自己的才華,先後打敗衛國和宋國,被封為將軍。在龐涓施展才華的這段時間裡,孫臏依然潛心學習,並且鬼谷子將孫武的《兵法十三篇》傳授給了孫臏,孫臏用了三天時間就背會了整本書。遙想當年上學期間一學期還背不會《逍遙遊》。

當年龐涓走的時候嘴上答應有朝一日建功立業之後一定不會忘記師兄,但也只是說說而已,龐涓擔心孫臏強於他,遲遲不向魏王推薦孫臏,後來是墨子向魏王推薦孫臏,魏王問起之時,龐涓順水推舟就邀請了孫臏。墨子何許人也,後續會慢慢介紹,墨子和鬼谷子是朋友。

話說孫臏下山之後,龐涓設計陷害了孫臏。孫臏本是齊國人,龐涓就利用這一點,派自己人給孫臏寫信勸他回齊國效力,孫臏婉拒,可不曾想過這封書信落入龐涓之手且被改動。龐涓以此上報魏王,魏王大怒,但是龐涓為孫臏求情。後又找孫臏,答應孫臏為他向魏王請假回家掃墓,當天晚上上報魏王孫臏要以回家掃墓為由叛逃,投奔齊國。第二天上朝,孫臏開口請假,結果可想而知。此時龐涓又求情看在師從同門的份上免除死罪,結果就是臏刑,且臉上刺了“私通敵國”四個字。

養傷階段,龐涓對孫臏照顧的無微不至,孫臏很是感動。龐涓說自己學識淺薄,孫臏就教他,龐涓說他不曾學過《兵法十三篇》,孫臏就說默寫給他,直到有一天,照顧孫臏的一個小孩說出了實情:默寫完《兵法十三篇》就要餓死他。孫臏恍然大悟。這才有了後來的裝瘋賣傻智逃齊國。

孫臏能逃到齊國多虧了齊國大將田忌,田忌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田忌賽馬就是孫臏出的主意,田忌以此向齊王推薦孫臏,孫臏得到了重用。

說完田忌賽馬,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圍魏救趙,此計就是孫臏的計謀。

但是龐涓攻打趙國,打敗了趙國的軍隊,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邯鄲學步的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兵,齊王本欲派孫臏為主將,後孫臏推辭自己身體殘疾,有失國威,於是田忌為大將,孫臏出謀劃策。孫臏建議,不出兵趙國,反而去攻打魏國都城襄陵,且一路散步消息,龐涓必然自救,在回魏路上設伏兵,便可破敵。田忌用此計,大勝。

就有了圍魏救趙的佳話。

關於孫臏,還有第三段佳話,那就是馬陵之戰,魏國出兵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召集大臣商討辦法,孫臏提出:不救也救的想法。暗地裡答應韓國,但是遲遲不出兵,等雙方都疲憊了,出兵10萬直奔魏都大梁,用的還是圍魏救趙的套路。這次,魏王齊軍一決高下,出兵10萬迎擊,孫臏出謀邊打邊退邊減灶,即減少吃飯搭建的灶臺,從10萬減到3萬,龐涓大喜,以為齊軍潰散。於是自己帶著輕騎日夜追趕。不料孫臏在馬陵此地設伏,刮掉一棵樹的樹皮,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下,並且下令將士,看到火光即可放箭。龐涓來此地看到樹上有字,下令點火看看,看後才驚覺:中計了,但為時已晚。被亂箭射死,也有自刎而死一說。

這就是馬陵之戰。馬陵之戰後,魏國國力大虧,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親自抱著禮品,來到齊國的徐州,與齊威王會盟,尊齊威王為王。這就是歷史上的“徐州相王”。徐州相王之後,齊威王成了真正的霸主,齊國也“最強於諸侯”。這是後話。

此後田忌與孫臏名聲大震,引得鄒忌不滿,上言齊王說田忌造反,齊王相信,田忌與孫臏逃亡楚國。威王死後,齊宣王即位,田忌回國,孫臏一說回國,一說歸隱,有著作《孫臏兵法》,後失傳,1972年出土,損缺嚴重。

上述便是歷史中的孫臏,沒有研讀過史書,也不曾讀過《孫臏兵法》,對其思想主張一概不知,故避而不談。

青年史学家
2019-08-24

主要通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搞垮龐涓,真正為自己報了仇。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孫臏,齊國人,跟龐涓等師從鬼谷子【包括蘇秦、張儀等牛人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孫臏軍事才華過人,但比龐涓晚出山,此時的龐涓在魏國已經立穩腳跟,得到魏惠王的重用。龐涓擔心孫臏的出山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陷害他通敵賣國,挖了他膝蓋骨,以此讓他再無出頭之日。


後來孫臏逃到齊國,得到田忌的重用,田忌賽馬正是孫臏的主意,田忌藉此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孫臏的復仇大幕正式開啟。

Step1: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

孫臏是如何殺死軍事大將龐涓的?

Step2:馬陵之戰

公元前342年,魏發兵攻韓,韓向齊求救。齊國救援韓國,與魏國交戰,其中最著名的是“馬陵之戰”,齊國通過逐日減少營地軍炤數目,誤導龐涓輕敵冒進。齊國大敗魏國,魏國主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虜。從此,魏國霸權衰落,齊國崛起。

就這樣,孫臏終於為自己報了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