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秦嶺寧陝腰竹溝|這一戶人家有7口人,這樣的大家庭在山中很少見
專業行走
1/11 左邊是北溝村的道路,已經硬化,勉強能夠會車。右邊岔道這條上山的土路,就是進出腰竹溝的唯一通道。道路正在施工,準備硬化成三米五的水泥路。七八輛農用拖拉機,一趟趟地運送著混凝土。水泥路從最深處開始鋪設,村民說要趕在冬季到來前完工。
2/11 入溝四里後,路邊出現一棟老房子。一半屋頂蓋了新瓦,瓦是磚紅色的,一看就是新工藝製成的,另一半還是灰黑的舊瓦。老式的瓦片一般都是泥土燒製而成,新瓦則是用水泥製成的。制瓦是個傳統的技術活,會的匠人已經不多了。老瓦,有錢也很買到。
3/11 轉到房子正面,房子建得不錯,敞亮得很。純木結構,看來已經有些年月了。用來支撐屋頂的柱子都是原木,就地取材,稍作加工。地基則是石頭的。橫樑為木板。“有人嗎?”大聲喊了幾下,不見有人回答。看來主人出門了,此時並不在家。
4/11 靠著柱子放著一揹簍的老黃瓜、老茄子,都是自然成熟的。地裡的蔬菜瓜果,一般是吃不完的。吃不完就任它自然生長,正好用來留種。牆角有一堆剝下來的玉米粒。玉米粒很飽滿,顆顆金黃,已經晒乾了水分。
5/11 主人不在家,無法打聽詳細情況。幸好大門上有一張“防汛遷安明白卡”,上面記下了這戶人家的基本情況。戶主姓岳,40歲了。與父母、弟弟住在一起。除了妻子外,應該還有兩個子女。所以這一戶人家顯示有7口人。這是一個大家庭,在秦嶺山中很少見。
6/11 玉米棒子只剝了一小部分,其餘的則被懸掛起來。生活在秦嶺深山的村民,因為房前屋後平地極少,常常利用屋簷掛晒玉米。這樣保存農作物,更重要的是還能防止黴變。這種農耕文明的做法,有一個詩意盎然的名字,叫做“晒秋”。
7/11 這一掛掛的玉米棒子,是攝影師、畫家最喜愛的場景,這是創作的源泉。但對一個處女座的小編來說,這卻是導致犯強迫症的直接誘因。見了怎能不去數一數呢?圖中共有10掛玉米,每一掛大約200-300個玉米,所以他家掛了2500個左右的玉米棒子。
8/11 在屋簷下停留的間隙,一隻蜘蛛從房頂吐了一條絲,慢慢滑下來。蜘蛛吐的絲,有些有黏性,是捕食專用,有些則沒有。這一根絲線,顯然不是為了捕獲昆蟲,所以並不黏。有時候我在想,人無疑是房子的主人。但這蜘蛛呢,難道不也是房子的主人麼?
9/11 菜地裡有一地的白菜,油油綠綠,看起來就很有食慾。白菜微寒、味甘,鮮美多汁,營養豐富。《舌尖上的中國3》第一集中介紹了一道“金邊白菜”,這是陝西地區的傳統名菜。只是不知道,這秦嶺山中的農家是否會這樣做?
10/11 豆角還爬在竹子搭成的架子上,收穫完玉米的地裡一片枯黃。站在遠處看這棟老房子,屋頂半頂新瓦、半頂老瓦,雖然有些彆扭,但這就是生活。將就著、湊合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誰家的日子不是這樣過的?
11/11 寒露過後,秦嶺的秋色開始漸漸濃了。秋色雖美,不過相比晒秋的景象,後者更美。腰竹溝深處,還有更多人家。本組照片拍攝於2018年10月13日,地址秦嶺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廣貨街鎮北溝村腰竹溝,近期將集中發佈行走腰竹溝的圖文,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2018-10-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