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10 個回答
稻草人ooo
2017-05-13

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要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了:1、慈禧太后是不是賣國賊?如果不是,李就不是,如果是,李也是。因為他是慈禧的最倚重的大臣,且有治兵的大權,是慈禧重要國策的協助制定者與重要執行者。2、慈禧誤國、喪國,也是賣國。政策失誤是誤國,一敗再敗是喪國,不斷地割地賠款,不是求利,而是保自己的榮華富貴,所以也是賣國。3、所以李不僅是賣國賊,還是誤國、喪國之賊。固然有一些功勞,正如慈禧也曾想過變法維新乃至君主立憲,卻也抵不過失誤與罪行。

以礼观书
2017-05-13

晚清名臣李鴻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臨危受命,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3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5年,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慈禧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於此,左宗棠曾直指主和的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但,沒有慈禧拍板,李鴻章再有聲威,也是無濟於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的《馬關條約》、1900年庚子拳亂導致的《辛丑和約》,也都是李鴻章為首席談判大臣,但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人,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然而,我們不能因此,簡單、粗暴、固執地給李鴻章打上賣國賊的烙印。在外交場合,在談判桌上,李鴻章都是據理力爭,盡最大可能地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無奈於國力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如1876年,英國簽訂《中英煙臺條約》,李鴻章在英國公使威妥瑪以下旗宣戰的要挾下,巧妙地利用國際法挽回決裂之局。1895年春天,正在日本馬關與日本議和的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抱著“爭得一分是一分”的態度,拼力力爭,“舌敝脣焦,磨到盡頭處”,但狼子心腸的日本全權代表伊藤博文卻毫無商改之處,李鴻章最後只好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恥辱的一頁——《馬關條約》。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他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以鉅額賠款而不割地平息事件,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當時已經78歲的李鴻章,本是兩廣總督,被慈禧臨時下旨讓他重新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為談判的全權大臣。李鴻章殫精竭慮,四處奔走,最後染上風寒病倒,不久病逝。慈禧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就連日本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與曾國藩等推動洋務圖強,然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貿然向十一國宣戰,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違背中央的命令,推進東南互保運動,拒不同外國開戰,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李鴻章更是以將朝廷詔書蔑稱為亂命的方式促成此事。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李鴻章

當然,早在1871年,李鴻章在辦理完天津教案後不久,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雙方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條規》時,就從簽約過程日本人的姿態中,看出日本“日後必為中國肘腋之患”。所以,他花大價錢組建北洋水師,但最後因內務府挪用北洋水師添置裝備的軍費,要為慈禧辦萬壽大典,捉襟見肘、無可奈何,最後導致他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等,留給了歷史和後人不少詬病的恥辱。

红色收藏家姜小平
2017-05-12

對於李鴻章的評價,歷來說法不一。我覺得要客觀地評價李鴻章,要從這樣幾個角度來回答:

  1.李鴻章是一位洋務重臣。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外有西方列強的侵略,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威脅。為了實現國富民強,洋務運動開始興起。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一位重要人物(這個歷史課本上應該都學過)。例如:由於李鴻章的主持和參與,洋務派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等。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2.出色的外交家。面對清廷內部封建頑固派的重重阻撓,李鴻章曾雄辯地提出“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他認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也就是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自強建設贏得儘可能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負,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對外交涉。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3.維護清朝統治的重要支柱。如果你要說洋務運動最終破產了,不能說明這個觀點。那麼李鴻章編練淮軍鎮壓太平天國,可以證明這一個觀點。(不要迷信歷史課本上說的太平天國多麼好,清朝多麼腐敗。其實相比之下,太平天國比清朝更腐敗。不信的話,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有關太平天國的史料,尤其是關於洪秀全的史料。) 李鴻章究竟是不是賣國賊?

 我們不能因為李鴻章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就說他是賣國賊;我們也不能說李鴻章沒有反對腐敗的清王朝,就說他是忠實的封建統治維護者。歷史人物終歸是歷史人物,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人物。這就是我們說的歷史的侷限性。

  李鴻章雖是一位能臣,但他終究改變不了國家的命運;相反國家的制度卻可以影響

李鴻章個人的命運。如果把中國的失敗完全歸罪於李鴻章一個人,他一個人倒是沒有什麼可惜的,可是那些執政誤國的大臣們,反而就能夠推脫(罪責),逃避刑罰。我們國人中那些放棄國民之責任的人,也就不會再知道自己的罪過了。

云在蓝天8480
2017-05-13

說李鴻章是賣國賊的屬於被歷史誤解。

李鴻章所謂的賣國主要問題在三個方面。第一,馬關條約。第二,辛丑條約。第三就是那句宰相合肥天下瘦。下面三點我一一駁斥。

馬關條約,背景甲午戰爭,大環境不用多說,細節值得推敲,我們聽得最多的是李鴻章為了保存自己實力保船棄戰,但其實當時西方還有一句話,李鴻章一人戰一國,什麼意思?北洋水師七年沒有一分錢經費,錢不是李鴻章貪了,是朝廷沒撥,具體是翁同龢因為自己恩怨不給。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不僅在航速上不如日本,在火力上也不如日本,海軍不是陸軍,一艘船是一個整體,作戰意志最沒有作用鄧世昌的事就是例子,即使他想同歸於盡都做不到。海戰過後也缺乏救援部隊,不是沒有,就是救援部隊被地方扣下保衛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北洋水師實際已經被放棄了。而談判中,李鴻章本來可以少賠,事實上也做到了,日本人開口三億,李鴻章日本遇刺後抓住這個機會逼迫日本少了一億。至於為什麼不能再少,為什麼要割地,日本人截獲談判密電,慈禧同意割地,日本人自然不鬆口,也由於底牌給日本人知道了,李鴻章只能同意。

辛丑條約,背景慈禧向世界最強的十一國宣戰,八國出兵,結局不言而喻。談判李鴻章再來,首先和八國聯軍分別接觸,分化拉攏,那種情況沒有割地就不錯了,賠款開始的數字也是天文,僅德國一國索要賠款三億,最後結局都知道,八國一共賠款四億五千萬,戰前李鴻章沒有慫恿開戰,戰後李鴻章把損失降到最低,賣國二字不該給他。

第三個是貪腐問題,李鴻章有沒有?肯定有,而且不小,但那屬於當時風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同時期的張之洞,左宗棠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李鴻章沒有貪汙軍餉。至於有人問李鴻章既然有錢,為什麼不貼布北洋水師?我可以負責任告訴你,他不想死,一個地方督撫大員,發展私人軍隊,除了死還有第二條路麼?

最後一句話,李鴻章的確有時代侷限性,但,他不是漢奸。

回忆终究还是会忘记76950701
2017-05-13

根據歷史教科書以前的文章,李鴻章確乎是個賣國賊,大家也學了這種觀點。而如今的社會卻有“學者”在為他鳴冤,要為他平反。甚至一部《走向共和》,能夠塑造出一個嶄新的憂國憂民的李鴻章,也不失為一個輿論導向的強力論證了。《走》片有很多進步的一面,還原了部分歷史真相,但得寸進尺,不僅“翻供”,還想進一步“美化”,也確實過了頭。

李鴻章究竟做過什麼事情,會有學者和媒體出面為他翻供?

翻供者的觀點無非是這兩條:

1。他曾經主導過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是有利的。

2。他參與簽訂不平等條約,完全是忍辱負重,並且在談判中竭力維護國家利益,其實是愛國的。

我的觀點是:以前看待李鴻章,不討論他的貢獻,卻只討論他賣國的一面,確實有失偏頗。以前偏頗的看法,也讓現在的翻供者有機可趁,希望把李鴻章一下子翻成“憂國憂民”、“忍辱負重”的愛國大臣。而翻供者的錯,就錯在把他翻得太遠,本來他依然是個罪人,卻被過分的宣揚了功勞而忘卻了他的過錯。

他確實有功勞,可他的功勞又真的能彌補過錯嗎?簽訂不平等條約,確實他曾討價還價,可這真的是他被迫做的嗎?他的做法真的是委曲求全,維護了最大的利益嗎?

讓我們分析清楚李鴻章的功過,則知道他是否真賣過國。有人會先問,只要賣過國就是賣國賊?當然也要分賣國的大小,賣國性質的嚴重。小層次的一次賣國,還不至於讓大家罵成“賊”,而反覆進行的賣國,則真是此人之過了。至於李鴻章,已經是處於賣國十分嚴重的層次,不是賣國賊已經說不過去了。

他的生平,我想不用過多筆墨介紹,讓我們直接切入正題。李鴻章是由曾國藩一手提拔的,而最終曾國藩1872年就逝世,還沒來得及參與後來的多次喪權辱國的事蹟。他也因為是洋務運動的主導人物,而沒有被歷史所否定,唯一被詬病的,是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的故事。而曾國藩卻被毛澤東和蔣介石同聲推崇,自然在歷史教科書裡還是會公正的評價。

李鴻章則不同。在早期受到曾國藩提拔,並且從湘軍中分離出淮軍,接著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後,他走的路逐漸背離他的恩師。這也埋下了湘淮兩軍相互爭鬥的惡果。

他在之後參與的事件中,逐漸暴露出他的弱點。多次處理國事的失誤,也讓國家更加貧乏。這也是他主政的中國,卻依然在不斷的走下坡路的原因。如果不是中國還有左宗棠、馮子材、鄧世昌、林則徐等民族英雄的支撐,中國只會淪陷得更加快。左宗棠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還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罵得不僅狠而且對,李鴻章就是因為過於妥協,而落了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做對了什麼?他和曾國藩等人主導了洋務運動,雖然最終沒有改變國家羸弱的事實,卻依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很明確的自強道路。這是他最應該肯定的。其次,他曾出面簽訂條約,作為談判者,他確實曾為國家利益而討價還價。部分決策,也是可以說是對的。他當然也很不願意把臺灣割讓出去,但迫於歷史形勢,大戰初敗,無奈答應了日本的狂妄要求。但他在日本時還是盡力談判,還捱了一槍,可以說保住了他的一些顏面。

李鴻章做錯了什麼?這些錯誤依然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政策依然讓國家繼續走向衰弱,國家繼續割地賠款。賣國最大的罪證,在於他曾經想放棄新疆。沙俄侵略中國,土地佔領最多。中國如今收復了大部分土地,卻唯獨俄羅斯的大片領土無法收回,還獨立出去了一個蒙古。這真是讓人難受的事情。而李鴻章在當時卻目光短淺。當沙俄煽動新疆叛亂時,李鴻章居然主張放棄新疆領土:“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其根本就沒有了解到沙俄的野心如此龐大,除了新疆外還要蒙古還要東三省,如果不及時給這隻黑瞎子一個徹底的教訓,今天的中國怕是隻能哀嘆我西域上百萬領土,猶如哀嘆那外興安嶺庫頁島一般。左宗棠卻大丈夫氣節,不僅主戰而且親自帶兵前往,隨行還帶上一具棺材,以表示不收復新疆就不回來的高尚情操。最終在晚清風雨飄搖的時代,中國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收復了丟失的最大一片領土。左宗棠也由此和李鴻章劃清界限,民族英雄左宗棠也因此誕生,民族罪人的稱號也降臨在李鴻章的頭上。

再說甲午中日戰爭。這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呢?伏筆是在10年前李鴻章簽訂的《天津會議專條》。1884年底,朝鮮爆發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而當時的清朝應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並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的方針,簽訂內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

這關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為整個事件的發生負歷史責任。10年後日本向中國開戰的藉口也就在此。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李鴻章聽了國賊袁世凱的報告後,作出錯誤的決定,只派聶士成1500人進入朝鮮。而日本卻持續派兵到8000人。這樣促使了中日戰爭的爆發。雖然有聶士成的多次獲勝,但由於得不到其他部隊的支援,清軍陸地上依然慘敗。在戰爭開始後,他曾多次要求英國進行調停,卻最終失敗。調停的原因,一是不願意戰爭損害個人利益和慈禧的壽誕;二是知道自己的海軍依然是羸弱不堪一擊,害怕暴露家底。而戰爭最終進行了。他雖然在戰前的艦隊準備上有貢獻,卻依然沒有得到慈禧的青睞,錢寧願放到頤和園也不願意為艦隊購買物資。這樣的背景,海戰不輸才怪。而甲午海戰的失敗,李鴻章也要付主要責任。外交上的失利或許還有客觀原因,但用人上的錯誤則肯定是他的過錯。李鴻章用人來自兩塊,一塊是德國留學生。殊不知這些留學生遠遜於東洋留學生,德國人都看不上眼,認為有辱清國尊嚴(取自姜鳴的說法)。另一塊來自於淮軍的當年部屬。他的錯誤任命導致一些無能的官員貽誤大局。對於戰爭的指揮,要求軍隊死守威海衛,最終艦隊自成甕中之鱉,全軍覆沒。

中法越南戰爭爆發時,淮軍的潘鼎新被命令守衛鎮南關,結果法軍一來即撤退,並且大肆搶掠周邊平民。張之洞則調動馮子材、王孝祺來反擊,最終大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這時候清政府又要見好就收,李鴻章主張講和,簽訂了喪失越南宗主權的不平等條約。張之洞也因此和李鴻章不和。法國本來是失敗者,卻獲得了有利的條約,這也就是主和派李鴻章的大過錯。

縱觀李鴻章的作為,可見他多半是希望調停主和,盡力避免戰爭。而最終導致的是中國在19世紀末繼續淪陷,這和他錯誤的指揮和消極的調停有著必然的聯繫。出賣新疆、甲午慘敗和中法勝而敗,都是李鴻章賣國的最大過錯。若是說什麼能夠彌補他的過錯,我認為他的進步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可惜他生錯了時候,判錯了局勢。 另外他的貪汙和官僚之道也是極其深刻的。民間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雖然他的財產無法估計,但他在家鄉購買了大量土地和房屋也證明了他的巨資。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不作評論。 1900年8月15日,大清國都城淪陷,政府和朝廷逃亡。 此一悲慘事件發生之前,朝廷的電報再一次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南方,要求李鴻章北上與正在攻打這個國家的洋人議和。朝廷為此將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大清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後一紙任命是:“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惟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1900年7月17日,當77歲的李鴻章在廣州登船準備北上的時候,南海知縣裴景福問他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國家少受些損失,李鴻章感嘆道:“不能預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緩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幾年?一日和尚一日鍾,鐘不鳴,和尚亦死矣!”李鴻章生命的最後一年,就是在這樣悲傷的心境中開始了他與洋人噩夢般的周旋。

9月29日,李鴻章到達天津。他去了他曾經執政達20多年的直隸總督府,在滿目瘡痍的天津城中,總督府已是一片廢墟。10月11日,李鴻章到達北京。外國聯軍宣佈除了“兩個小院落仍屬於清國政府管轄”之外,整個京城由各國軍隊分區佔領。那兩個小院落一個是李鴻章居住的賢良寺,一個是參加與聯軍議和談判的慶親王的府邸。

11月初,聯軍照會李鴻章和慶親王,提出議和談判的六項原則:懲辦禍首;禁止軍火輸入中國;索取賠款;使館駐紮衛兵;拆毀大沽炮臺;天津至大沽間駐紮洋兵,保障大沽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安全自由。這六項嚴重侮辱大清國國家主權的“原則”,令李鴻章說出了列強猶如“虎狼群”的話,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結束大清國的厄運。

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黃塵烈風中天天盼著李鴻章的“好”消息———“望電報如飢渴”,雖然大清國於1900年夏天發生的巨禍是由慈禧一手釀成,但李鴻章必須在聯軍的追究面前維護住慈禧的權力,他只有日復一日地“竭力磋磨”————“每當聚議時,一切辯駁均由李鴻章陳詞;所奏朝廷折電,概出李鴻章之手。”李鴻章病倒了,起因是在拜會英、德公使後回賢良寺的路上受了風寒。故作拖延以“漫天要價”的聯軍沉不氣了,佔盡“中國財力兵力”的“議和大綱”終於出籠。

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合南方的封疆大臣,力主不能在“議和大綱”上“畫押”。李鴻章對“不明敵情”卻“局外論事”的張之洞十分惱火,他表示如果堅持不“畫押”,談判即刻便會破裂,結果只能是將大清國拖入無休止的戰亂————聯軍在京城屯兵數萬,有隨時擴大戰爭的能力;在這種內外皆危之際,高談闊論並不能扭轉危難。

而因為“議和大綱”既沒有將慈禧列為禍首,又沒有讓她交出權力,於是朝廷給李鴻章回電:“敬念宗廟社稷,關係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國人即刻指責道:“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李鴻章吐血了。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李鴻章想盡快地結束談判,而談判結束的直接標誌是聯軍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議和大綱”簽字後,聯軍並沒有撤軍的跡象。各國的態度是:必須把賠款的數額定下來,必須親眼看到懲辦禍首。 關於懲辦問題的談判耗盡了李鴻章最後的氣力,他無法接受皇親們在菜市口被洋人斬首,最終還是頂住了聯軍要求對皇親“正法”的壓力。

接下來是賠款問題的談判,李鴻章已經沒有力氣與洋人爭來爭去了,他不願為大清國的幾兩銀子再低三下四了,他吐血已經吐到了“瀕危”的程度。只是,病中的李鴻章沒忘給張之洞傳話,說是電報每個字四角銀元實在太貴,要他不要再發“空論長電”,凡事可以摘要發出,以節省經費。賠款問題全部是由下級官員談的,結果是大清國賠款4億5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列強們說,4億5千萬中國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朝廷的回電是:“應準照辦。”

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李鴻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

難以想象就要離世的李鴻章在寫下“必多一次吃虧”這幾個字時會是什麼心情。他畢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內圖富強”的願望此時說出來實在是一種前途渺茫下的傷心無奈。

遠在逃亡地的慈禧覆電李鴻章,言他“為國宣勞,憂勤致疾”,望他“早日痊癒,榮膺懋賞”。

但是,李鴻章沒有等到“榮膺懋賞”的那一天。1901年11月7日,這位大清重臣已處在油盡燈枯之際,他“久經患難,今當垂暮,復遭此變,憂鬱成疾,已乖常度”。站在他床頭逼迫他簽字的俄國公使走了之後,身邊的人大哭:“還有話要對中堂說,不能就這麼走了!”李鴻章的眼睛又睜開了,身邊的人對他說:“俄國人說了,中堂走了以後,絕不與中國為難!還有,兩宮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鴻章兩目炯炯不瞑,張著口似乎想說什麼。身邊的人再說:“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李鴻章“目乃瞑”,享年78歲。

幾種評論

李鴻章死後兩個月,梁啟超寫出皇皇大作《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國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纽约猛鼠
2017-05-13

李鴻章決不是賣國賊。以前的教科書都有意黑他而已。現在來看,很多事與報導都開始在為他洗白。或者開始說,對他保貶不一。 看他的好壞,我覺得要從他做的事來定論,而不是性質。一,他鎮壓太平天國,他是朝廷的人,各為其主,不能講他破壞革命。更說,天平太國中期以後,亂殺百姓,搶劫無數。要是成功了,後期的所為已成定數。二,李鴻章主辦洋務,組建新陸,海軍。這是在強國。。三,創辦船務廠,學校,軍校。支持派人留學。這是在讓國家進入先進行列。 雖然基本都失敗或者成效不大,但對國家是有功的。談失敗的話,也不能怪李鴻章。首先,他是漢人。不可能得到絕對的信任。即使他的計劃有多完美,也得不到絕對的支持。簡單講,滿族人害怕 漢人強大起來。慈嬉給他的權利是要事可而止的。還有很多權貴為自身利益和滿族權利問題都會在 慈嬉面前加以阻礙。李鴻章一面要建設中國,一面要應付這些人和問題。自己和家人隨時都有危險的。綜合來講,李公背後沒有一個支持他的皇帝。否則,歷史可能會改寫。

人們對李公的誤解主要來源於他簽定的條約。實際上這正是對人的不公。第一,打敗仗了,總要有個人去籤,而且還必須有資格的人去籤。不籤還要打仗。對國家會失去更多。這個時候對他指指點點的人都不敢說話了,因為誰去誰就會變成千古罪人。作為作戰派的李鴻章來說,他是在為政府背黑鍋。他願意去,這是要天大的勇氣。這樣的人要名聲大過於性命。馬關條約,李鴻章是帶病去籤,回來沒多久就病死,所謂,人知將死,其言也善。在這裡是其行也善。他是為國家。

phn1968
2017-05-13

最近看頭條經常有文章洗白李鴻章的,發評論搶頭條,居心叵測,看了實在是礙眼。 慈禧太后是垃圾沒有爭議,現在說李鴻章,不要用慈禧太后做擋箭牌。先看看李鴻章做的事情,李鴻章是在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時發現嶄露頭角的,平定太平天國對於華夏民族屬於中性, 可不論功過,但是他建議曾國藩不抵禦外患而以消滅太平軍為先就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格局,曾國藩聽他的這個建議也是一個敗筆,攘外必先安內,首先要清楚什麼是內,什麼是外,通俗的說內就是一家人,外指不是一家人,從博弈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策略是錯誤的,因為內部的利益之爭奪不管哪方面贏是肉還在鍋裡,而外部的利益爭奪如果輸了是肉到別人的鍋裡了。這個策略會讓國家的存量可分配資源越來越少,國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如果軍隊和統治階層不能抵禦外患,其政權合法性就失去了。而內憂通常是用公檢法的法律來解決,保持公信力能維護政府的合法性。 李鴻章主要成就是以海防的名義建立開展洋務運動北洋水師,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當時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國家給北洋水師的軍費少嗎?比日本的海軍軍費少嗎?李鴻章如果國家軍費都用在防務上,他自己會有龐大的資產嗎?李鴻章如果把國家軍費用在防務上,他會如此怯戰嗎?慈禧太后挪用一次軍費,就可以掩蓋李鴻章過去對北洋水師國家軍費的貪腐嗎? 瓜娃子,你的數據從哪裡來的?兩千伍佰萬兩能建立號稱當時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嗎?如果不這樣吹噓,又怎麼能運籌帷幄中飽私囊呢!李鴻章的自己資產都比這個多。李鴻章絕非一個無能之輩,可是他的過人之處用錯了地方。他不是一個漢奸,但是漢奸該做的和漢奸做不到他都做了,聯合英國商人消滅胡雪巖,中法戰爭不敗而敗,甲午戰爭前軍隊教官有很多日本人,讓日本參觀重要的軍事設施並且和日本有相關利益聯繫,他完全忘記了建立北洋水師的目的,成了他中飽私囊的工具。左宗棠並不反對海防,只是根據形勢迫切先西征新疆,由李鴻章負責海防,慈禧太后一直用利益制衡,左宗棠和曾國藩之間的矛盾就是為避免清王朝的猜忌,把矛盾當戲,不影響合作,這是兩個人格局相當。左宗棠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左宗棠當戲,沒有實質性對李鴻章出手,但李鴻章當真,從胡雪巖事件可以證明,胡雪巖支持了左宗棠西征的軍費,是中國政商正能量的經典,成不世之功。胡雪巖和英國商人的生絲商戰是中國民族資本和外國資本爭奪定價權的對決,最後是李鴻章和盛懷宣聯合中國的賣辦資本和英國商人,消滅了胡雪巖,這也是李鴻章的惡行之一。李鴻章格局差,道不同不相為謀。左宗棠在的時候,對於外患有一軟一硬策略,李鴻章還有一點存在價值,左宗棠去世後,李鴻章的對外軟發揮強大的負能量。所以左宗棠殫精竭慮,運籌帷幄西征的成功有多珍貴。李鴻章和翁同和之間的矛盾同樣是權利制衡,兩個人的格局半斤八兩,都是希望對方放下私利,自己不放的太極拳手。李鴻章一個真正改變大和民族命運的人,把汪精衛和他能力比,他會詐屍的,丟不起人。 大家可以百度格蘭特和俾斯麥,看看他們對自己的民族貢獻,小編把胡林翼這樣的中華佳餚和李鴻章這樣的小便的排洩物放在一起,你覺得自己很有品味?這樣噁心人有意思嗎?伊藤博文感謝李鴻章成就日本國運,斷了華夏民族的國運。 看了評論想起一句話:不會所有人都為你喝彩,如果有那肯定有倒彩。左宗棠的功績就一句話概括:在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國勢下,卻用自己遠見卓識的格局,贏的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要用華夏民族這個大格局來評價平回亂西征新疆 ,不能用簡單的政治角度,回亂的始作俑者是把反清腐朽政權的起義轉變為對漢族的種族屠殺,如果不平回亂消滅始作俑者,演變成相互的種族屠殺,那這種慘絕人寰的悲劇,對共同生活的華夏各民族都是災難。所有宣揚種族滅絕的人不是壞人,是魔鬼。因為落後的分配製度,和統治階層的不向民意妥協 左宗棠不能改變腐朽的清王朝的覆滅,太平天國起義是要推翻腐朽清王朝,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同時社會動盪讓國民生存狀態整體更加惡劣,這也是湘軍代表地主階級消滅太平軍的主要原因。維護清王朝統治也不是他的格局,贏得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這樣的大格局才是他抬棺西征的魂牽夢縈的初衷,他做到了,並且以此告慰林則徐的在天之靈,這個承諾遠遠比對慈禧太后的承諾重要。毋庸置疑華夏民族無論現在將來,都呼喚左宗棠王者歸來。當然也有人希望李鴻章復活,因為大和民族現在對他望眼欲穿,這就是最近頭條有大量洗白李鴻章的原因。

中和修
2017-05-12

根據歷史教科書以前的文章,李鴻章確乎是個賣國賊,大家也學了這種觀點。而如今的社會卻有“學者”在為他鳴冤,要為他平反。甚至一部《走向共和》,能夠塑造出一個嶄新的憂國憂民的李鴻章,也不失為一個輿論導向的強力論證了。《走》片有很多進步的一面,還原了部分歷史真相,但得寸進尺,不僅“翻供”,還想進一步“美化”,也確實過了頭。

李鴻章究竟做過什麼事情,會有學者和媒體出面為他翻供?

翻供者的觀點無非是這兩條:

1。他曾經主導過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是有利的。

2。他參與簽訂不平等條約,完全是忍辱負重,並且在談判中竭力維護國家利益,其實是愛國的。

我的觀點是:以前看待李鴻章,不討論他的貢獻,卻只討論他賣國的一面,確實有失偏頗。以前偏頗的看法,也讓現在的翻供者有機可趁,希望把李鴻章一下子翻成“憂國憂民”、“忍辱負重”的愛國大臣。而翻供者的錯,就錯在把他翻得太遠,本來他依然是個罪人,卻被過分的宣揚了功勞而忘卻了他的過錯。

他確實有功勞,可他的功勞又真的能彌補過錯嗎?簽訂不平等條約,確實他曾討價還價,可這真的是他被迫做的嗎?他的做法真的是委曲求全,維護了最大的利益嗎?

讓我們分析清楚李鴻章的功過,則知道他是否真賣過國。有人會先問,只要賣過國就是賣國賊?當然也要分賣國的大小,賣國性質的嚴重。小層次的一次賣國,還不至於讓大家罵成“賊”,而反覆進行的賣國,則真是此人之過了。至於李鴻章,已經是處於賣國十分嚴重的層次,不是賣國賊已經說不過去了。

他的生平,我想不用過多筆墨介紹,讓我們直接切入正題。李鴻章是由曾國藩一手提拔的,而最終曾國藩1872年就逝世,還沒來得及參與後來的多次喪權辱國的事蹟。他也因為是洋務運動的主導人物,而沒有被歷史所否定,唯一被詬病的,是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的故事。鎮壓農民起義當然是被GCD罵的了。而曾國藩卻被毛澤東和蔣介石同聲推崇,自然在歷史教科書裡還是會公正的評價。

李鴻章則不同。在早期受到曾國藩提拔,並且從湘軍中分離出淮軍,接著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後,他走的路逐漸背離他的恩師。這也埋下了湘淮兩軍相互爭鬥的惡果。

他在之後參與的事件中,逐漸暴露出他的弱點。多次處理國事的失誤,也讓國家更加貧乏。這也是他主政的中國,卻依然在不斷的走下坡路的原因。如果不是中國還有左宗棠、馮子材、鄧世昌、林則徐等民族英雄的支撐,中國只會淪陷得更加快。左宗棠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還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罵得不僅狠而且對,李鴻章就是因為過於妥協,而落了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做對了什麼?他和曾國藩等人主導了洋務運動,雖然最終沒有改變國家羸弱的事實,卻依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很明確的自強道路。這是他最應該肯定的。其次,他曾出面簽訂條約,作為談判者,他確實曾為國家利益而討價還價。部分決策,也是可以說是對的。他當然也很不願意把臺灣割讓出去,但迫於歷史形勢,大戰初敗,無奈答應了日本的狂妄要求。但他在日本時還是盡力談判,還捱了一槍,可以說保住了他的一些顏面。

李鴻章做錯了什麼?這些錯誤依然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政策依然讓國家繼續走向衰弱,國家繼續割地賠款。賣國最大的罪證,在於他曾經想放棄新疆。沙俄侵略中國,土地佔領最多。中國如今收復了大部分土地,卻唯獨俄羅斯的大片領土無法收回,還獨立出去了一個蒙古。這真是讓人難受的事情。而李鴻章在當時卻目光短淺。當沙俄煽動新疆叛亂時,李鴻章居然主張放棄新疆領土:“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其根本就沒有了解到沙俄的野心如此龐大,除了新疆外還要蒙古還要東三省,如果不及時給這隻黑瞎子一個徹底的教訓,今天的中國怕是隻能哀嘆我西域上百萬領土,猶如哀嘆那外興安嶺庫頁島一般。左宗棠卻大丈夫氣節,不僅主戰而且親自帶兵前往,隨行還帶上一具棺材,以表示不收復新疆就不回來的高尚情操。最終在晚清風雨飄搖的時代,中國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收復了丟失的最大一片領土。左宗棠也由此和李鴻章劃清界限,民族英雄左宗棠也因此誕生,民族罪人的稱號也降臨在李鴻章的頭上。

再說甲午中日戰爭。這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呢?伏筆是在10年前李鴻章簽訂的《天津會議專條》。1884年底,朝鮮爆發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而當時的清朝應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並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的方針,簽訂內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

這關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為整個事件的發生負歷史責任。10年後日本向中國開戰的藉口也就在此。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李鴻章聽了國賊袁世凱的報告後,作出錯誤的決定,只派聶士成1500人進入朝鮮。而日本卻持續派兵到8000人。這樣促使了中日戰爭的爆發。雖然有聶士成的多次獲勝,但由於得不到其他部隊的支援,清軍陸地上依然慘敗。在戰爭開始後,他曾多次要求英國進行調停,卻最終失敗。調停的原因,一是不願意戰爭損害個人利益和慈禧的壽誕;二是知道自己的海軍依然是羸弱不堪一擊,害怕暴露家底。而戰爭最終進行了。他雖然在戰前的艦隊準備上有貢獻,卻依然沒有得到慈禧的青睞,錢寧願放到頤和園也不願意為艦隊購買物資。這樣的背景,海戰不輸才怪。而甲午海戰的失敗,李鴻章也要付主要責任。外交上的失利或許還有客觀原因,但用人上的錯誤則肯定是他的過錯。李鴻章用人來自兩塊,一塊是德國留學生。殊不知這些留學生遠遜於東洋留學生,德國人都看不上眼,認為有辱清國尊嚴(取自姜鳴的說法)。另一塊來自於淮軍的當年部屬。他的錯誤任命導致一些無能的官員貽誤大局。對於戰爭的指揮,要求軍隊死守威海衛,最終艦隊自成甕中之鱉,全軍覆沒。

中法越南戰爭爆發時,淮軍的潘鼎新被命令守衛鎮南關,結果法軍一來即撤退,並且大肆搶掠周邊平民。張之洞則調動馮子材、王孝祺來反擊,最終大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這時候清政府又要見好就收,李鴻章主張講和,簽訂了喪失越南宗主權的不平等條約。張之洞也因此和李鴻章不和。法國本來是失敗者,卻獲得了有利的條約,這也就是主和派李鴻章的大過錯。

縱觀李鴻章的作為,可見他多半是希望調停主和,盡力避免戰爭。而最終導致的是中國在19世紀末繼續淪陷,這和他錯誤的指揮和消極的調停有著必然的聯繫。出賣新疆、甲午慘敗和中法勝而敗,都是李鴻章賣國的最大過錯。若是說什麼能夠彌補他的過錯,我認為他的進步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可惜他生錯了時候,判錯了局勢。

另外他的貪汙和官僚之道也是極其深刻的。民間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雖然他的財產無法估計,但他在家鄉購買了大量土地和房屋也證明了他的巨資。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不作評論。

中华齐鲁
2017-05-12

這個要辯證看待,當時統治者昏庸無道,國力不強,籤不平等條約是統治者為維護統治而籤,李是執行者,換作誰也別無選擇。李還是希望國家強大的,一系列的維新創海軍在李主導下進行,雖最終未成功,但其理想是好的,也去做了,這很難得。平亂太平天國李與左也很用心,在當時擁重兵或許有過推翻清的想法至少有割據一方之實力,但考慮當時環境,為民族大義,忍辱負重頂住罵名也是一翻用心良苦。對比袁所作所為,為國盡忠為民族復興也盡力所能及之力,不因擁兵割據一方使民族國家陷於更混亂,其有大義,與袁形成鮮明對比。然人無完人,李還是做了在當時力所能及之努力。

暴风雪8797302
2017-05-13

李鴻章是正兒八經的賣國賊!根據有三,第一:洋人日本人都喜歡他,為何?因為他會賣國呀!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原因?第二: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應付主要責任,不要說慈禧挪用軍費,戰爭總會有很多困難,有困難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困難,別老是找藉口!人家左大人能抬棺出戰,李賊能做到嗎?第三:當時左大人主張以武力收復新疆,李賊竟然認為新疆不重要就不要了,多虧左大人抬棺出戰,全力收復新疆,否則現在中國戰略環境會更險惡!李賊給左大人提鞋子都不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