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10 個回答
史论纵横
2019-06-15

廉頗能夠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自然是有他的實力的。

在戰國時期,趙國第一名將必然是白起,而王翦則是站在秦國的平臺上想要不成功都難,李牧雖然也是戰國四大名將,真正說起來發動的戰役規模不是特別大,而且也沒有扭轉趙國對秦國越打越慫的風格。

廉頗卻是一個秦國頗為忌憚的將領,在廉頗多次與秦國的交鋒中,並沒有敗給秦國,還反殺過秦國。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那麼,廉頗在戰國時期到底是何德何能,能夠並列戰國四名將之一呢?

廉頗在戰國時期參加的大規模的戰役,至少包括五國伐齊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反擊燕國之戰。除了長平之戰失敗,其他都是戰勝的,而長平之戰決戰時,廉頗已經被調走,所以真正意義上來說,廉頗一次大規模戰役也沒有輸過。

五國伐齊奠定了齊國隕落後趙國的地位

廉頗嶄露頭角的第一場戰役,就是改變戰國政治格局的五國伐齊之戰,當時秦國已經削弱了楚國,秦國和齊國形成東西兩強的局面,在這一時期齊國加強了對外擴張,招致各國不滿,以燕國牽頭,秦國慫恿,三晉跟進的情況下,形成五國伐齊之勢力,趙國就是拜廉頗為將,在廉頗的率領下,趙軍長驅直入齊境,攻取了陽晉,一下子威震諸侯。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這裡要說明一點是,在此之前,趙國在趙武靈王主持的胡服騎射變革下,逐漸變強,但是真正開始影響各國則是從五國伐齊之戰開始,在這一戰中,趙國在各國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高,尤其可見廉頗在此戰役中的表現。

此後,廉頗在攻打齊國和魏國的過程中,逐漸使得趙國軍事影響力大為增強,成為唯一能夠與秦國比肩的國家。

長平之戰,廉頗中途退場,導致趙國大敗

長平之戰可以說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意義重大的一場戰爭,對於整個戰國形勢的發展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然而在這場戰役的前期,趙國任命廉頗為將,但是面對強悍的秦軍,廉頗在幾次小的失利情況下,選擇憑藉山險,築起防線與秦軍對峙。

廉頗這一堅守就是三年,大大挫敗了秦軍想要速勝的計劃,然而不幸的是,對峙三年過後,趙國國內發生饑荒,糧食供應不足,隨後趙國向其他國家求救,因為擔心秦國的報復,都拒絕了趙國的借糧請求,尤其是趙國向秦國求和的行為,更是讓各國不看好趙國。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可以說趙國在經濟、政治、外交上的一系列遭遇,最終無法支撐趙國繼續去與秦國對峙,趙國為了尋求與秦國決戰任命趙括為將,趙括急於尋求與秦國的決戰,致使被秦國埋伏,結果趙國大敗。四十餘萬趙軍被秦國坑殺,就連趙括也死於戰中,趙國的國力受到重大的創傷。

邯鄲之戰,廉頗力挽狂瀾拯救了趙國

秦國在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後,第二年決定擴大戰果,繼續加強對趙國的軍事打擊,秦昭襄王任命王陵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擊趙國,並且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

趙國任命廉頗為主將率領十萬趙軍頑強抵抗,隨後秦國不斷增兵,企圖迫使趙國投降,廉頗多次打退秦軍的攻擊,使得秦軍傷亡慘重。

後來因為邯鄲城內糧食耗盡,趙孝成王派人去請求楚國和魏國的支援,在魏楚聯軍到達邯鄲後,廉頗率領趙軍從邯鄲殺出,裡應外合打敗了秦軍。

此戰趙國聯合魏楚擊敗秦國,收回了各自被秦國佔領的土地,是關東各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取得的一次重要的勝利,使得秦國多年東出的成果毀於一旦。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燕國認為趙國經受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重創,完全可以從東線入侵趙國,隨後燕國派遣大軍攻打趙國,廉頗率領軍隊以少勝多不但擊敗燕國,還讓燕國割讓五座城池才得以求和。

總結:

廉頗作為趙國大將,參與了戰國中後期多次戰役,很少有敗績,完全可以擔當起戰國四名將的頭銜。

司馬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於諸侯。"

王夫之更是指出,趙國的滅亡就是因為:"有良將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

立志成虫
2019-06-17

廉頗怎麼沒打敗過秦國哈?公元前270年,趙奢在閼於之戰重挫秦軍天下震動。秦軍再反攻魏“幾”,廉頗率軍救援“幾”,秦軍再次大敗而退。“幾”屬於魏國,魏國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廉頗指揮趙國軍民硬抗死熬了3年,不要忘了,公元前260年結束的長平之戰裡趙軍精銳主力被盡數坑殺全軍覆沒了。廉頗對秦軍的戰績不算差吧?公元前251年,燕國攻趙,廉頗帶著一群烏合之眾以少勝多大敗燕軍,威脅燕國首都,燕國為了求和割讓5城給趙國。個人在問答裡回答過關於廉頗的問題,閼於之戰廉頗沒信心,長平之戰廉頗又搞不過王齕,注意了,閼於和長平都屬於山地,廉頗肯定不擅長山地作戰。翻翻春秋戰國史,進行戰爭的戰場主要是平原野戰和城池攻防戰,山地作戰的比例非常低,廉頗恐怕連升級鍛鍊的機會都沒有。山地戰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閼於之戰裡趙奢採納許歷的建議率先搶佔閼於城外的北山高地引秦軍來攻,和閼於城裡的趙軍形成前後夾擊大破秦軍。長平之戰裡廉頗與王齕幾次交戰都被打敗,廉頗深溝高壘堅守不出,王齕攻不動也乾瞪眼了。換上趙括,趙括執行趙王主動進攻的命令,一直到戰死也沒能突破秦軍的防線。個人還有個看法,秦軍為什麼喜歡從山地進攻趙國而不選擇其他遼闊平坦的路線,可能是忌憚趙國因“胡服騎射”而建立的規模龐大戰力凶悍的輕騎兵部隊,是不是也忌憚擅長平原騎兵作戰的名將廉頗?

历史小知
2019-06-16

額,為什麼以擊敗秦國為確定名將的標準。

況且廉頗有過擊敗秦國的記錄。戰國策就有明確記載:“秦敗於閼與,反攻魏幾,廉頗救幾,大敗秦師”。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其次,廉頗稱趙國第一名將也不為過

何為名將?多次敗齊魏,奪其城。能敗秦軍,危難之時力抗秦國,反殺圍困燕都,存續趙國。戰國能為之幾人?趙國名將能為之幾何?為何不能稱之為趙國第一等名將。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江湖小晓生
2019-06-15

秦國在那個時期出了那麼多明君,他們傾全國之力都想要滅了趙國,即使廉頗這個時候擔任總指揮,那也不可能打得贏強悍的秦軍?廉頗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主要不是因為對秦軍的戰爭,而是對其他國家的戰爭。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秦軍實力強大,趙國除了防守,別無選擇。

當時的秦軍可是號稱世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且秦昭襄王將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都派上了戰場,這可是一場滅國之戰,趙國人卻不自知。趙王一味地要求廉頗進攻,可是廉頗的戰略是以防守為主。當時的秦軍也是如此,他們急切地等待著趙軍跳入陷阱,好一舉殲滅。

可惜廉頗卻始終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其實廉頗是最清楚秦趙之間的差距的,他嘗試了幾次小規模進攻以後,基本都被擊潰,所以廉頗明白,現在趙國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那就是防守。只要能夠長期跟秦軍對峙,對手總有一天會不耐煩,等他們自亂陣腳的時候,再出手的話,可就不是現在這個局面了。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趙國實力扛不住持久戰,只能用趙括換掉廉頗。

廉頗的戰略思路是對的,認為只要堅守不出,就能夠維持當時的局勢。可是他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趙國窮啊!趙國四十萬大軍被派上了戰場,幾乎所有的勞動力都在前線,後方沒有人來種田了,糧草壓根就沒辦法維持下去。這是趙國的致命傷,當然了秦國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秦國攻打趙國是長途遠征,所以糧草供應上也存在問題。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史記》

不過對趙國來說是亡國之爭,而秦國則顯得稍微輕鬆一些。所以趙國必須要尋求一戰,為此趙王換掉了廉頗,改用趙括為主將。結果趙括掉入了秦軍的包圍圈,四十萬大軍全都被白起給坑殺了,趙國幾乎亡國。趙國國力支撐不起廉頗的戰略,所以不管打不打這一仗,都是失敗,只不過是失敗程度大小的問題,顯然趙括的失敗程度太大了。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廉頗轉戰四方,敗齊敗魏敗秦,所以聞名天下。

廉頗的戰績千萬不能用長平之戰這一戰做定論,因為他此前的戰績實在是太豐碩了。當年齊國相當強大,又在趙國身邊,為了消除齊國的影響,所以趙國開始了對齊國的戰爭。廉頗也就是在伐齊之戰中,嶄露頭角,他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拿下了齊國的陽晉,名震天下被封為上卿。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史記》

趙惠文王要攻打魏國,派其他將領上總是不能取勝,廉頗出馬以後,奪取了魏國數座城池,名噪一時。秦昭襄王前來攻打趙國閼與,趙王選派廉頗前去救援,多次擊敗秦軍。這個時候的廉頗已經達到了名聲的巔峰,堪稱戰國四大名將。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長平之戰後擊敗燕國,廉頗終於出將入相。

長平之戰對趙國來說,其實就是命運的轉折點,因為趙國過去實力強大,足以與秦國一較高下。可是現在不同了,四十萬大軍被秦軍坑殺,趙國的男丁幾乎都死光了,而小孩兒還沒有長大。燕國在這個時候認為趙國是最好欺負的,所以出兵前來攻打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簡直如同雪上加霜。

所以趙王只能選擇廉頗前來迎戰。結果燕國丞相慄腹被殺,燕軍大敗,廉頗一路長驅直入,以較少的軍隊擊敗了人多勢眾的燕國軍隊,逼得燕王割讓了五座城池才罷兵。而廉頗經此一役,基本已經成為了趙國的頂樑柱,所以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假相,真正實現了他出將入相的願望。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晚年廉頗不受重用,趙國因此滅亡。

廉頗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因為新上任的趙王不太信任廉頗,所以剝奪了廉頗的軍權,廉頗十分惱怒,一氣之下就將趙王派來代替自己的樂乘給打跑了。他知道自己闖禍了,索性就逃到了魏國去,轉戰魏國和楚國多年,始終都沒能回到趙國,最終在楚國鬱鬱而終。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史記》

而他死後沒多久,趙國便被秦軍給滅了。其實早在廉頗在魏國的時候,就應該回到趙國,只是有小人從中作梗,讓這位當代名將,從此失去了為國殺敵的機會。而趙國的滅亡從長平之戰換下廉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在廉頗的努力之下,苟延殘喘了幾年而已。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總結:長平之戰不是廉頗的錯,出將入相的廉頗最終客死他鄉。

  1. 長平之戰時期,廉頗深知秦軍強大,而且是全國皆兵。一個不小心就會跳入秦軍的圈套,所以廉頗選擇堅守不出。
  2. 可惜趙國的實力不允許他長期堅守不出,在防守了三年以後,趙王終於安耐不住,用趙括代替了廉頗,結果慘敗四十萬大軍被坑殺,趙國幾乎亡國。
  3. 廉頗的將名來之不易,他先擊敗齊國,又擊敗魏國,後來再次擊敗了秦國。多次勝利以後,廉頗算是真正聞名天下了。
  4. 長平之戰後燕國想要趁機滅了趙國,在廉頗的反擊之下,趙軍一路打到了燕國國都,逼得燕國割讓五座城池,而廉頗也因此出將入相。
  5. 可惜新任趙王並不喜歡廉頗,廉頗晚年輾轉魏國和楚國,卻再也沒有回到過趙國,他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給滅了。

山居不记年
2019-06-15

戰國有四大名將:起翦頗牧。白起自不必說,號稱“人屠”,打遍戰國無敵手;王翦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功臣,率兵六十萬,一戰滅楚;李牧主要功勞是對秦和匈奴作戰,比如蘇洵的《過秦論》中就說: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而廉頗呢,說起來也只有一個負荊請罪的典故了。那麼,廉頗到底憑什麼跟白起齊名、列為四大名將呢?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大家都知道,趙國開始任用廉頗為主帥,廉頗堅守不出,跟秦國打消耗戰。趙國實在消耗不起,於是趙王撤下廉頗換上趙括想跟秦國速戰速決。結果就是趙軍一觸即潰,四十萬人被坑殺,從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逐鹿中原。


俗話說,趁你病,要你命。燕國一看趙國不行了,就想痛打“落水狗”。針對趙國“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的狀況,燕國於公元前251年舉兵六十萬攻趙。這時趙王又想到了廉頗,趙孝成王令上卿廉頗、樂乘統兵十三萬前往抗擊,廉頗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廉頗認為,燕軍雖然人多勢眾,但驕傲輕敵,加之長途跋涉,人馬睏乏,遂決定採用各個擊破的方略。令樂乘率軍5萬堅守代,吸引攻代燕軍不能南下援救,自率軍8萬迎擊燕軍主力於鄗。

趙軍同仇敵愾,哀兵必勝,個個奮勇衝殺,大敗燕軍,斬殺其主將慄腹。攻代燕軍聞聽攻鄙軍大敗,主帥被殺,軍心動搖。樂乘率趙軍趁機發起攻擊,迅速取勝,俘慶秦。兩路燕軍敗退。廉頗率軍追擊,直入燕國腹地,圍了燕的都城薊(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讓5座城邑求和,趙國也不想在燕國這消耗太久,就答應退兵了。戰後,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代理相國。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此戰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利用燕軍輕敵、疲勞,趙軍則同仇敵愾,對來犯之敵予以痛擊,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也可以證明廉頗的能力吧。可以說,沒有廉頗,可能趙的亡國之難來得還要早一點。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侵立刪,謝謝合作!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希望給在下點一個贊,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山居不記年”,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小江漫谈
2019-06-10

廉頗在長平之戰上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拋開長平之戰,廉頗還是有一定的戰績可以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廉頗光輝的戰績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攻取陽晉。“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打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的記載,廉頗的出名是在攻取齊國的陽晉之後,次戰役阻止了齊國復興,鞏固趙在東方的霸主地位。

其次是公元前251年,打敗進犯趙國的燕軍,殺死了燕軍主將慄腹,乘勝進軍圍攻了燕國的都城,使燕國被迫割地求和。這一戰是發生在長平之戰後,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大大衰退的背景下發生的,當時燕國的軍隊數量遠遠超過趙國,以弱勝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廉頗作為一名將軍,統帥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總之,廉頗作為四大名將之一,也為趙國立下過赫赫戰功,除了上面兩方面之外,廉頗也和其他六國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勝多輸少,一定程度上在戰國後期奠定了趙國的生存的空間。以上皆是本人的拙見,如有不對,請多多指教。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君山话史
2019-06-15

廉頗與白起、李牧、王翦並列為戰國後期四大名將,可謂是戰功赫赫。廉頗雖然沒有打敗過秦軍,但秦軍也沒有打敗他啊。我把廉頗軍事生涯分為三個部分,來說說他為什麼能成為趙國第一名將。

第一,在伐齊、伐魏的戰爭中,廉頗戰功彪炳

這裡我要說明一點,由於秦滅六國後,毀了各國史書,故而廉頗早年的軍事記錄,是不完整的,只能從一個側面來反應他的卓越戰功。

史書裡最早記錄廉頗的戰例,是公元前283年的昔陽之戰。這是五國伐齊一系列戰役中的一戰,當時五國裡的秦、韓、兩國的軍隊撤走,燕、趙、魏三國繼續發動對齊國的進攻,其中趙國攻略河間。在此役中,廉頗光芒四射,率領趙國軍隊大敗齊軍,攻取昔陽,此役有力地配合了樂毅對齊國諸城的掃蕩,也使廉頗英勇善戰的美名廣為人知。戰役結束後,趙惠文王將廉頗提拔為上卿。

按理說,僅憑一戰而成為上卿,是很罕見的。可見廉頗在此之前,應該已經有過許多次的指揮作戰經驗,只是史書都遺失了。

四年後,即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與趙惠文王相會於澠池。這次會晤,秦王企圖恃強凌弱,但是趙國內有藺相如的出色表現,外有廉頗陳兵於邊界以為外援,故而秦國最終沒敢對趙王下手。

又過了三年,即公元前276年。趙國派大將樓昌率兵進攻魏國的幾邑,趙、魏戰爭爆發。樓昌在幾城之下師久無功,該年十二月,趙惠文王以廉頗為將,取代樓昌,繼續進攻幾邑。廉頗果然不負重望,攻克該城並將其併入趙國領土。

次年,即公元前275年,趙國再派大將廉頗率師攻略魏國,奪取防陵、安陽兩城(均在河南安陽西南)。

從上述三個戰例可以看出,此時的廉頗,已然是趙國的常勝將軍。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第二,長平之戰,廉頗表現可圈可點

公元前262年,韓國割讓上黨給秦國。上黨軍民奮起抵制,以十七城降趙國。趙王派名將廉頗前往接收,駐軍於長平。

趙國敢於接收上黨,當然考慮到了與秦國開戰的後果。當時平原君趙勝認為,秦國雖然有白起這樣的名將,但廉頗也不是好惹的,他勇猛梟鷙,愛護士兵,遇事不避艱難,能忍辱負重。要論野戰,廉頗能力不如武安君白起,但論持久戰,足以抵擋。

這個評價,恰如其分。

廉頗到任後,立即下令以長平為中樞,修築漫長的壁壘防禦線。我們從廉頗以往的指揮經驗來看,他是一位攻擊型的將領,自己也曾吹噓有“攻城野戰之功”,他的強項是打硬仗,打野戰、主動進攻敵人。可是在長平前線,他卻一反常態,埋頭修築防禦線,根本就不打算與秦軍硬碰硬。

說實話,廉頗何嘗不想橫戈馬上,酣暢淋漓地與白起幹上一場。可是作為一名統帥,他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豈可率性而為呢?面對天下至強的秦軍,不能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僥倖之上,而是要“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秦軍縱橫天下,野戰能力天下無雙,趙國兵團若與秦軍在野戰中較量,勝算不大。廉頗深知要贏得長平之戰的勝利,關鍵在於頂住秦軍的三板斧,以堅壁清野的戰術,用防禦代替進攻,只要能守住長平防線,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最終會令秦軍無功而返。廉頗目的十分明確,就是拖垮秦軍。他的持久戰戰略似拙實巧,因為秦軍在上黨地區作戰,補給運輸線漫長,利於速戰,不利於持久。

由於廉頗出色的防守,秦軍與趙軍在長平相持三年之久。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秦國施反間計,趙王撤了廉頗,換上趙括,最後導致長平慘敗。

因此,長平之敗,非廉頗之過也。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第三,抗擊燕師入侵,廉頗贏得最偉大的一次勝利

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大衰,鄰國燕國趁火打劫,出動六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宰相慄腹率領,共有四十萬人,進攻鄗邑; 另一路由大將慶秦統領,率二十萬軍隊進攻代地。

燕國以舉國之兵伐趙,震動趙國。在與秦軍的慘烈交鋒中,趙國精銳盡失,如今面對六十萬的燕軍,如何應敵呢?關鍵時刻,趙孝成王總算有自知之明,他起用了在長平戰役中被撤職的老將軍廉頗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奔赴鄗邑,迎戰慄腹的四十萬燕軍。

廉頗的兵力,只有燕軍的五分之一,然而他卻捍衛了趙國軍團的榮譽。鄗之戰,趙軍以寡勝眾,不僅大破燕師,還擊斃燕師主帥慄腹。燕國的另一路二十萬大軍,也被樂乘的五萬趙軍擊敗,燕將慶秦被俘。

廉頗不愧是趙國第一名將,在重創燕國兵團的入侵後,他乘勝追擊五百里,反客為主,殺入燕國境內,包圍燕都。燕王手忙腳亂,趕緊派人前去向廉頗請和。談判的結果,燕國割五座城池給了趙國。

廉頗寶刀不老,為趙國再立奇功。趙孝成王把廉頗提拔為假相國,即代理宰相之權,並封為信平君,用這種方式委婉地彌補當年在長平戰役時撤換廉頗的過錯。

公元前249年,廉頗、樂乘率領大軍,再伐燕國,圍困燕都。燕王只得再次割地賠款,才把趙國人打發走。可以說,由於燕王錯誤的戰略決策,把燕國拖入到戰爭的泥潭中,最後難以自拔。一年後,魏國也出兵攻打燕國,趙國再派廉頗、延陵鈞率軍隊助陣,協助魏師討伐燕國。

可以說,在廉頗最後的軍事生涯,創造了最偉大的勝利。由此來看,說廉頗是戰國後期四大名將之一,並不為過。

敢为青年电竞
2019-06-12

很多人對廉頗這一歷史人物的第一認識就是來源於負荊請罪這一著名的歷史故事,其實廉頗是趙國的一代名將,他不僅在趙國很出名,而且還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但是當他帶領趙國的將士們去攻打秦國的時候卻經常戰敗,幾乎沒有怎麼戰勝過當時勢力最大的秦國,有人就對於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這件事情而感到疑惑,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原因。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廉頗雖未戰勝過秦國,但是他戰勝了其他不少小國

很多人一體起來混亂的戰國只能想到秦國,認為只有打敗了秦國這個最後統一天下的國家才能算是名將,但是當時也有不少的小國,小國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而對於當時趙國的君主來說,他首先擔憂的並不是正在崛起的秦國,而是與趙國相鄰,在當今山東周圍的齊國,所以當時的軍隊主力主要是與齊國相作戰。廉頗在趙國與齊國的戰爭中率領趙國軍隊一舉攻下當時齊國的心腹之地陽晉,這個捷報傳回趙國自然是震驚各位大臣,於是廉頗就被封為了趙國的第一名將。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長平之戰的戰敗並不完全廉頗的過錯

很多人認為廉頗打不過秦國估計是因為長平之戰的戰敗,而長平之戰戰敗的錯誤並不能完全推給廉頗。當時趙王命令廉頗參與了這場戰爭,廉頗的策略是被動防守,趙王對這個策略非常不滿,最後換掉了廉頗,趙括替代了廉頗,關於趙括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紙上談兵,最後因為主將的被替換,這場戰爭的失敗早已註定。
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所以以廉頗對趙國做出的貢獻足以讓他被稱作趙國第一名將,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

在路上的尴尬
2019-06-14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當時最強的是秦國,其次是趙國。廉頗打不贏秦國很正常,面對強大的秦國,秦國自己不犯錯誰也沒有能力打贏。秦國明君賢相名將所以廉頗眾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於施展。

長平之戰如果不是昏君換將,廉頗有可能逆襲一把。廉頗防守,秦國不敢強攻,秦國畢竟長途跋涉供給困難,就看誰更能成的住氣了。

可惜坑與昏君趙括,最近還有人為趙括開脫,其心可誅。防守都危險還要強行進攻,還把戰線拉這麼長找死無知的小兒。

洱海107758846
2019-06-10

廉頗幾乎從來沒有打敗過秦國,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也數次敗於秦將王齕,只能大體上維持對峙。那麼幾乎沒有打敗過秦國的廉頗是如何成為趙國第一等名將的?

雖然戰國的整體歷史脈絡是秦國崛起並最終統一天下,但這不意味著關東六國之間沒有兼併與戰爭。在青年廉頗所處的趙惠文王時代,強大的秦國與齊國東西對峙,共同成為趙國的外部威脅。

從當時戰略形勢來說,齊國對趙國的威脅尤勝秦國,因此趙惠文王時期的對外戰爭主要是齊國作戰。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頗率領趙軍攻入齊國腹地,佔領了陽晉(今山東菏澤)。

齊國核心大城市之一的陽晉竟然被廉頗一舉攻克。廉頗也因此威震諸侯,趙國此後便基本上解除了齊國的威脅。趙惠文王也因為這次大功而拜廉頗為上卿,一躍成為趙國的第一等名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