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奇怪的英國戰列艦,重心靠後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戰列艦
德意志小兵兵
1/8 納爾遜級戰列艦,是20世紀20年代英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該級戰列艦不再採用以往英國戰列艦常用的艏樓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並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著重提升裝甲防護水平。納爾遜級艦安裝3座三聯裝16英寸主炮和12門6英寸副炮,裝備兩臺總功率45000馬力的蒸汽輪機,但因艦體過重而航速只有23節,機動性較差。\n
2/8 納爾遜級戰列艦於1922年開始建造,同時建造兩艘,納爾遜號(Nelson)和羅德尼號(Rodney),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1927年完工交付服役。\n
3/8 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於1927年完工服役,與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等7艘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被各國海軍界人士稱為“big seven”。\n
4/8 納爾遜級在服役後經過了數次規模不大的改裝,主要是增強防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航速的限制難以與新式軍艦協同行動,該級艦大多是執行護航和為登陸行動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務。\n
5/8 1943年9月29日在納爾遜號上意大利的代表簽署了投降的協定。1944年納爾遜號、羅德尼號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1945年納爾遜號開赴印度洋蔘加針對日本的作戰行動,納爾遜號見證了日軍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投降行動。\n
6/8 3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間炮塔安裝在高出其前後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狀排列,為了配平重量艦橋位於艦體舯部靠後的位置。如此設計的目的是將有限的裝甲重量最大限度集中在重點部位,需要重裝甲保護要害部位的範圍被縮小到最小的區域,可以達到更好的防護效果。\n
7/8 但是這樣的設計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艦船後部存在死角的缺陷。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動力性能,最高航速比較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有所降低。其艦橋設計與過去戰艦低矮狹小的艦橋不同,為遠距離炮戰觀測的需要,設計成將觀測設施與艦橋融合的塔狀艦橋。\n
8/8 納爾遜級戰列艦在防護設計方面充分吸取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在日德蘭海戰中,雙方戰列艦的最有效交戰距離大大超過戰前預計的7000-10000米,而達到了15000~17000米,而且還有增加的趨勢。在這個距離上,火炮的彈道變得彎曲,炮彈擊中目標時一的俯角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水平防護變得和垂直防護一樣重要。\n
2019-04-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