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你認為於藍演的江姐最好嗎?可她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
唐史宋瓷
1/17 17歲以前她叫於佩文。\n  17歲以後她叫於藍。\n  後來,她成了一個好演員,繼而是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n  然而,當她兩鬢染霜細數人生時,三大遺憾卻也是:為演員,電影拍了不到十部;為人妻,愛人卻過早離去;為人母,對兒子童年成長卻負疚良久。\n
2/17 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改革開放,她說自己是“苦樂無邊讀人生”。生命中,苦樂交織亦精彩。\n  而她在我們的記憶中,依然是那個銀幕上傲立寒霜的紅梅花兒“江姐”、《革命家庭》裡從不諳世事到堅強偉大的母親周蓮、《龍鬚溝》裡潑辣卻又細膩的程娘子……\n
3/17 生活中、銀幕上,一個個的形象疊加起來,重疊出一個真實、完整的於藍。\n  應一檔節目之邀,於藍曾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以下是她談自己藝術人生的採訪記錄。\n\n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n\n  問:您的名字“於藍”對觀眾而言已非常熟悉,但是您最初的名字並非這個。當年是為何改名的?“於藍”是否“青出於藍”的寓意?\n
4/17 \n  於藍:17歲那年改名叫於藍,後來就一直用這個名字了。1937年“七七事變”,我家所在的北平淪陷於日軍手中。為了擺脫亡國奴的命運,1938年的秋天,我決心離開北平投奔自由和光明的地方。我的同學趙書鳳,她跟我有同樣的想法。離開天津的那晚,出於對家庭的安全考慮,趙書鳳請她的母親幫助改個名字。
5/17 鳳兒就叫‘路’吧。”我也請老人家給我想個名字,她望著窗外的天空說:“就‘藍’吧!萬里無雲的藍天,你們走在藍天下的大路上。”我一下就喜歡上了,此後也一直用這個名字。\n\n  最喜歡《龍鬚溝》中的程娘子\n\n  問:您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經典形象。作為一個演員,這些角色中哪一個是您最喜歡的?\n
6/17 於藍:程娘子。這是我最沒信心演好的角色,卻“意外”地演好了。北影廠拍《龍鬚溝》之前,北京人藝已成功排演了近百場話劇《龍鬚溝》。廠裡本來決定以北影廠的演員為主進行拍攝;但是一經開拍,卻發現演員缺少北京味,難以達到老舍先生原著的效果,決定還是以人藝的原班人馬為主,留下四個電影演員:演丁四的張伐、演馮狗子的封順、演二嘎子的牛,還有演程娘子的我。\n
7/17 扮演程娘子的韓冰是我在延安魯藝的老戰友,她在舞臺上把程娘子的潑辣演得非常出彩。別說超越,是否能演到她的水平,我都不自信。\n  我把不安告訴了導演冼群,冼群卻說:“韓冰是演得很好,但我要的程娘子,不單潑辣,更有賢惠和體貼。”聽完這番話,我決定接受挑戰。我去生活中找程娘子的原型。
8/17 有一天,我在北影廠宿舍門房突然注意起了蘇嫂,她是門房蘇寶三的妻子。她平時嗓門很大,那天問起我妹妹的病情時,大嗓門裡透著一股真誠的關心。她談起自己解放前的苦日子說:“我和丫頭去討飯,腰裡還彆著把梳子,我和丫頭天天要梳頭。”\n  連討飯都不忘給自己和女兒梳頭的蘇嫂,突然讓我聯想到了同樣自尊自愛的程娘子,再加上她對黨和新政府的真情愛戴,我找到了“程娘子”,表演也得到了認可。\n
9/17 問:“江姐”是您一手發掘起來的經典銀幕形象,沒有您,也可能就沒有這部電影作品了。\n  於藍:我是第一個注意到《紅巖》這部小說並有搬上銀幕想法的人,但是真正塑造江姐銀幕形象的是一大群人。1961年我住在醫院檢查身體,在《中國青年報》上讀到了小說《紅巖》的連載。我被書中的共產黨員感人群像深深迷住了,為什麼不把它拍成電影呢?\n
10/17 機緣湊巧,不久,歐陽紅櫻、張水華等一批老電影人先後找了我,希望合作此片。後來歐陽紅櫻被調去拍《小兵張嘎》,就由張水華和我一同投入創作中。電影劇本幾易其稿,後來又專程找了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當時,他在廣東新會休養,我們到新會向他彙報劇本。夏衍聽完後忽然問:“你們怎麼不寫江姐?”
11/17 我們當場愣住了,原劇本雖然寫江姐的戲只有兩場,但還寫到了呀!看我們沒回答,夏衍又說:“江姐有丈夫、有孩子,而丈夫犧牲了,她又被捕了,普通觀眾會更關心她的命運……”一週後,夏衍便把新劇本寫了出來。導演張水華一看,立馬通過投入拍攝,也就是現在看到的那個電影版本。沒有夏衍的版本,沒有導演和攝製組,就沒有我所扮演的江姐。\n
12/17 人生精彩亦遺憾\n\n  問:作為一個優秀的電影演員,您一生中拍的電影卻並不多,而且在《烈火中永生》拍完之後,就幾乎告別了銀幕,箇中是何緣由?\n  於藍:正值盛年,遭遇文革,衝擊自是不用多說。那時只想在勞動中減輕自己的痛苦。不料,有一次蓋房子,我從屋頂摔了下來,摔破了臉,雖然經過縫合,外表看不出傷痕,
13/17 但是傷口內部感染,面部神經受損,開始也沒在意,不久後拍了《偵察兵》,看到鏡頭裡的自己笑起來表情很不自然,才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一個演員應有的控制表情的條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幾乎沒演戲,這樣,演過的電影加起來不到十部,成了人生的一個遺憾。\n  問:您寫過一本書,叫《苦樂無邊讀人生》。人生中的“苦”與“樂”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n
14/17 於藍: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痛苦和快樂。愛人離去、朋友故去,都讓我覺得痛苦。這些痛苦都難以相互比較程度,但既然痛苦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我們就要勇敢面對,而對於快樂要更加珍惜。\n\n  愛人田方是個好演員\n\n  問:您和已故田方老師的婚姻更是一段愛情佳話,當年你們是如何相識相戀並結合的?\n  於藍:他是1974年走的。30多年了,他走得太早,這也是我的一個人生遺憾。\n
15/17 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在1935年,那年我初二,看了電影《壯志凌雲》,記住了在影片中扮演青年農民田德厚的演員。1938年,我在延安抗大學習。有一次抗大文工團演出舞臺劇《到馬德里去》,大幕拉開,我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那不就是田德厚嗎?他就是田方。1940年,我調入魯藝實驗劇團,和田方成了同事並相識。後來田方向我表白:“在延河邊第一次看見你,就相中了你。”那年11月7日,我們正式結為夫妻。\n
16/17 問:您和田方老師有兩個兒子,田壯壯更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他走上導演之路,是不是來自於家庭的薰陶?\n  於藍:老大田新新從事的是音樂錄音工作,老二田壯壯當了導演,也算是“子承父業”。壯壯走上導演這條路跟家庭的影響當然分不開,因為他們小時候的玩伴,基本上都是電影人的後代,家裡往來客人,多半是父母親電影圈的朋友。但更是因為時代的原因,壯壯這一代也經歷了文革對心靈的扭曲,較早開始了對人生痛苦的體驗
17/17 當年最早復學的又是電影學院,壯壯沒有其他選擇,就去考了。\n  問:除了事業和愛人,您曾說人生的另一個遺憾是對壯壯兄弟童年時沒有提供足夠的母愛,是嗎?\n  於藍:常年都在拍戲,還要經常去外地,壯壯兩兄弟的生活靠姨媽來照顧。等到文革開始,我沒戲拍了,有時間關心他們了,但是他們卻都背上行李插隊去了。\n
2019-08-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