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一書是荀匡寫的,為什麼沒有入選四書五經之烈?

如題
3 個回答
上品微者
2017-05-08

致提問者:是荀況而非荀匡,是之列而非之烈


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後期趙國人,時人尊稱為荀卿,漢時稱為孫卿。年五十,始遊學於齊國,曾在齊國首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的稷下學宮任祭酒。因遭讒而適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以後失官家居,著書立說,死後葬於蘭陵。著名學者韓非、李斯均是他的學生。荀子的著作,在漢代流傳的有三百多篇,經過劉向的編訂,刪去重複的,定著三十二篇。

荀子是一位儒學大師,在吸收法家學說的同時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稱霸力;崇禮義,又講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法后王”。孟子創“性善”論,強調養性;荀子主“性惡”論,強調後天的學習。這些都說明他與嫡傳的儒學有所不同。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反對宿命論,萬物都循著自然規律運行變化等樸素唯物主義觀點。雖然是儒家經典,但與理學家所推崇

儒家有別,這也許是所謂不列四書五經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根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

《荀子》一書是荀匡寫的,為什麼沒有入選四書五經之烈?《荀子》圖冊

《荀子》這部書是荀況晚年為總結當時學術界的百家爭鳴和自己的學術思想而編寫的。關於《荀子》一書的作者問題,在學術界也有爭論:一種看法認為《荀子》32篇全是偽書,其代表是呂思勉、楊筠如。另一種看法是《荀子》32篇全是荀況所作,其代表是杜國癢。第三種看法是《大略》以下6篇,是荀子弟子的作品,其代表是郭沫若、梁啟超、餘德建等。其中餘德建認為,這幾篇是漢武帝、漢宣帝時的儒生偽撰,根據是書中引用了晚出的《公羊傳》、《穀梁傳》、《大戴禮記》的文字。認為,前兩種看法過於偏激,第三種看法有一定道理。存爭議,是

《荀子》不列儒家經典的原因之二吧。

但《荀子》被後人列入《六子全書》,又稱《世德堂六子》,是嘉靖間顧春匯刻而成。包括漢河上公注《老子》、晉郭象注《莊子》、晉張湛注《列子》、唐楊倞注《荀子》、唐李軌等五臣注《揚子法言》、宋阮逸注《中說》。不難看出,《荀子》在國學領域,也是有著一席之地的。

野树春秋
2017-05-09

呃,四書五經是儒家的根本經典,這就需要與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的理論保持高度一致,否則自己人先打起來了,叫學生看笑話就不好了。

荀子與孟子主張相反

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這是直接截然相反的內容。

荀子認為人的這種天然的對物質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禮儀規範相沖突的。他認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紛亂理而歸於暴”。所以說人性是“惡”,而不是“善”。

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荀子雖然推崇孔子,卻與孔子有所分歧

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這一點和儒家的基本“仁”心相違背。


所以荀子沒有被選入四書五經。

唱正气歌
2017-05-08

荀況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最後一位大師,但他的思想已經是偏向法家了,這從他的兩位弟子李斯和韓非可以看出來。荀子提出“人性有惡”,不符合儒家“性本善”的主流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