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為何要殺死嵇康?

司馬氏為何要殺死嵇康?
2 個回答
看这五条
2017-10-09

司馬懿設計誅殺曹爽之後便獨攬魏國大權。他死之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相繼執政,曹魏皇室闇弱,很多士族不願與司馬氏合作,於是司馬氏便殺了一些名士,以儆效尤。

被殺的人當中,最有名的當屬“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那麼司馬氏為什麼要先殺嵇康呢?嵇康出生在魏文帝當政時期,是曹魏王室的女婿,曾做過中散大夫,故世人稱之為嵇中散。他與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等6人被稱做“竹林七賢”,在當時極有名望。但是他這麼有名的士人,不但沒有受到司馬氏的重用,而且慘遭殺害。

司馬氏為何要殺死嵇康?竹林七賢

關於嵇康的死,後人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第一種觀點。著名學者周振甫先生認為,嵇康是因收到好友呂安被迫遷徙邊境時寫給他的一封信而被牽連的。呂安是呂巽的弟弟,呂巽是鍾會親近之人,而鍾會又是司馬昭的心腹親信。根據幹寶的《晉書》記載,呂巽對呂安之妻心存非分之想,事情敗露後呂巽惡人先告狀,誣告呂安誹謗自己,呂安因此獲罪,被處罪遷徙,他在途中寫信給嵇康,大吐苦水,其中“昔李叟入秦,及關而嘆”之句觸怒了司馬昭,因此呂安被收入獄,嵇康也受牽連一併入獄,後二人為司馬氏所殺害。

周先生在經過認真的考證之後,斷定呂安給嵇康的信即《昭明文選》中趙景真的《與嵇茂齊書》,嵇康就是受其牽累而死的。但是也有人對周振甫的觀點提出了疑問。首先,《魏氏春秋》、《文士傳》等史書中均無呂安徙邊與寫信給嵇康一事的記載。其次,《與嵇茂齊書》並不一定就是呂安寫給嵇康的。

司馬氏為何要殺死嵇康?第二種觀點認為,嵇康是被鍾會置於死地的,其中雖然也牽涉到呂安案,但是呂安案僅僅是鍾會的一個藉口。《世說新語》記載:“鍾士季(鍾會字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對嵇康對他的怠慢態度非常不滿,所以一直耿耿於懷,便借呂安之事,置嵇康於死地。《魏氏春秋》中也是這樣記載的。據劉孝標所作《世說新語》注引用的《文士傳》裡的話說:“呂安罹事,康詣獄以明之。鍾會庭論康日:‘今皇道開明,四周風靡,邊鄙無詭隨之民,街巷無異口之議。而康上不臣之子,不下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昔太公誅華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負才亂群惑眾也,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所以,司馬昭便將嵇康殺掉。孫綽在《道賢論》中也認為“中散禍作於鍾會”。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嵇康的死就是因為他不與司馬氏合作。因為嵇康是曹魏正室的女婿,所以感情上難免要偏向曹魏,而司馬氏對曹魏一黨的大肆殺戮也激起了他的牴觸情緒,因此便作了《太師篾》抨擊“宰割天下,以奉其和”的惡劣行為。正如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所說:“最引起許多人注意而且於生命有危險的,是《與山巨源絕交書》中的‘非湯武而薄周孔也’。”所以很多人認為《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被殺的主因。

但是也有人反對,因為嵇康寫了這篇文章之後,並沒有馬上遭到殺害,所以說如果這篇文章是主因,司馬氏沒有理由延遲殺掉嵇康。這三種觀點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誰也不難以否定他人的觀點。所以,嵇康的死因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Sevens飞龙
2017-10-11

1.從心裡上來說司馬家族很虛脫,對自己謀朝篡位很忌憚,有點神經過敏反應,害怕社會輿論壓力。急切需要樹立司馬家族的正面形象,標榜家族高大上。

2.司馬家的傻瓜弱智太子,經常被士大夫嘲笑,司馬家藉助打擊放浪形骸的非主流有利於改觀司馬家族的政治形象,同時維護太子的形象。

3.嵇康為代表竹林七賢大搞不合作運動,文藝界大唱反調,私下經常發表攻擊司馬統治社會的言論。

4.嵇康娶了曹魏皇族的女兒,也算是前朝餘孽,還在文壇有極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有操縱輿論的嫌疑。

5.嵇康反對五胡進入華夏, 用現在的話說算是種族歧視不符合當時司馬朝廷的國家方針,是政治不正確的體現,被五胡在軍隊官場代表抨擊和不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