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有時讀書的千個字,好像電影某個場景跟某句對白就演繹出來了,那麼為什麼還要讀書呢?
10 個回答
拾书达观
2019-02-11

不可否認,人對聲音、圖像的接受程度確實比文字要容易的多,所以如今的我們都選擇漸漸放下書本拿起手機。私以為,電影雖然對人的刺激更大,接受程度更高,但不能取代讀書帶給我們的某些特殊感受。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01、書中人物的血肉由讀者賦予,而電影不是

讀書,雖然書中的情節由作者構想,文字由作者堆砌,人物的血肉由作者勾勒。但我認為,人物真正的血肉及內核由千千萬萬個讀者賦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在作者文字勾勒的世界裡,賦予我們認為的人物的情感,他們都依託我們而活著,因為我們的想象或者回憶變得靈動。而電影中所有人物的血肉,導演已經提我們做了選擇,不管你喜不喜歡。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02、讀書給與的想象空間,電影無法取代

於我看來,電影更像是快餐文化,容不得觀眾稍作停留,拉著你從畫面開始到落幕,導演把替你做的選擇以聲音或圖像的形式在你大腦裡上演一遍,而且書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很多時候都無法表達出來;而讀書,從簡單的文字描述裡,我們會想象我們心中每一個人物的樣子,只屬於你。讀書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權力。這也是那麼多原著黨對改編的電影持否定甚至批判態度的原因,因為他破壞了我們每個人賦予小說的想象。

就像有人說的:看到了,想象就死了。讀書與電影,恰是如此。

danyboy
2019-09-22

你確信?

如果大家留意一下,會發現,越是名著改編成的電影,電影的口碑往往遠遠低於名著的評價。

同時,有一些非常經典的電影,卻是改編自不那麼有名,甚至還比較一般的小說。

同一個故事,原著和電影都獲得極佳口碑,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所以,區別在哪裡?這就一目瞭然了。下面對以上情形分別舉例說明。

一、電影改編不如原著的

這類是最多的。畢竟,大多數故事都是先有了原著,原著流行,成為經典之後,才會被拍成電影。而且,電影誕生才一百多年的歷史。這類拍成電影后遠不如原著的,可以說比比皆是。

比如《追憶似水年年》,著名的意識流小說,拍成電影就很一般。有人問,“書裡面寫很多字的內容,電影幾個鏡頭就能表現了,誰還讀書呢。”這種問題可以說很搞笑了。意識流小說的內容,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就算是一般情況的敘事小說,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同名電影也同樣反響不佳。這是因為,優秀的小說之所以優秀,是可以給讀者以極大的精神刺激,給予讀者廣闊而深邃的想象空間,而且閱讀是可以由讀者自己控制節奏,反覆咀嚼,一唱三嘆,這些都是電影所不能替代的。

二、電影改編優於原著的

這類往往在好萊塢電影機器中比較常見,因為好萊塢的電影比較傾向於從一些暢銷書、流行小說等二三流文學作品裡選材。像上面所舉例的《追憶似水年年》,或是羅伯格里耶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之類,原著本身就曲高和寡,電影怎麼能賣座?

所以,電影優於原著的,比如有《教父》。《教父》的小說也還算流行,寫的也不錯,但談不上是什麼名著。不過,經科波拉之手導演,經馬龍白蘭度、德尼羅和帕西諾的演繹,電影《教父》是當之無愧的經典。

再比如,《肖申克的救贖》,原著是斯蒂芬金寫的很普通的小說,但電影所傳達的意蘊,昇華的價值,要高於小說了。

三、電影和原著口碑都很棒的

電影和原著口碑都極佳的相對較少,但總體數量也不低。拋開個人口味的差異,公認的來說,比如:

《洛麗塔》。原著小說是納博科夫的代表作,其經典性不必多說;而兩部改編的電影,一部黑白,一部彩色,都贏得的很高的聲譽。

再比如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這是文學經典,但黑澤明據此改編的電影《亂》,則是達到了極高的高度。不僅更換了時代背景,也重新演繹了內涵,獲獎無數,至今仍然是經典。

綜上所述:同一個故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大了去了,有些電影比原著要出色,但更多的是遜色,而且,不論是讀書還是電影,其內涵是完全不同的。不要因為自己的想當然,而錯失風景哦。

小唐爱电影
2019-10-06

審過這一題之後,小唐想來說說影視和文學的區別,弄清這兩者的區別也就等於回答了這個問題了。

影視和文學都是故事的載體,講一個相同的故事,影視所表現出的東西更側重於故事情節,觀眾也是奔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在看的,而其他細枝末節的東西,都不會太在意。

文學作品則側重於營造一種氛圍或者描述一個場景,當然,文學也要講故事,但是講故事的前提是你要花大量的筆墨來描繪出你的故事發生的場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讀者能夠想象出故事是發生在一個什麼的場景當中,才有真實感。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有些電影電視劇一看就是偏文學性的,比如《罪夜之奔》《大小謊言》。這兩部電視劇都是用很慢很慢的節奏在講故事,但是它把故事當中每一個配角的人物性格都塑造的很飽滿,花很多的時間在講述看似與故事無關的東西,但是看下來你會覺得這個故事講得很有“質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讓人難以信服的故事。

這兩部電視劇都小唐很久以前看的,現在回想起來《罪夜之奔》,腦海中最先出現的就是那個律師,還有他的一直很癢的腳。而《大小謊言》最讓我先回憶起來的就是海邊的小鎮以及小鎮上一個個虛偽的人。

當然,電影由於時長的關係很難做到這樣慢下來講故事,電影導演總是想把更多的信息塞進那兩個小時中,但是我認為一個好的導演當你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是,整個故事在你心中應該要有一本書那麼長,很多東西雖然沒有展現在觀眾面前,但是不代表可以沒有,因為只有你自己先相信了才能讓觀眾相信,就像冰山只露出了一角,更多的是在水下面。據說陳思誠在拍攝《唐人街探案》之前為每一個人物都寫了小傳,所以不難理解《唐人街探案》為什麼成功了。

用户51651439921
2019-09-15

萌兔愛分享

有趣/有撩/有聊/有料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萌兔覺得,看電影消遣成分更多一些,看書思維成分更多一些。

電影確實精彩刺激,但總抵不了閱讀給人帶來的快感。

你會咀嚼大段大段的描寫,細細品讀後,在想象中構建書中的世界。沉浸其中,比電影還真實,讓人印象深刻。甚至,有時通過文字描寫,給人帶來的觸動更大!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然而我也很喜歡看電影。主要喜歡兩方面:

1. 演員的精彩演技:這本身就是一大看點,僅僅閱讀原著是無法提供的。比如,你閱讀了嚴歌苓的《陸犯焉識》,但如果你不去看電影「歸來」,不去感受一下陳道明和鞏俐殿堂級的演出,我覺得你也會後悔的!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2. 電影中的音樂:電影中常有非常好的音樂,如我心永恆等,對音樂愛好者來說不容錯過。

總的來說,我個人比較偏愛影視作品,平時一般也是先看影視作品後看書

豐富讀者的想象,通過語言的描寫來腦補畫面,對原著畫面進行二次創造。影視作品把原著搬到熒幕,通過導演,編劇,及演員的共同合作創造來向觀眾更加通俗的展示。毋庸置疑的是各有千秋,但我個人比較偏愛影視作品,平時一般也是先看影視作品後看書,不會過於失望。為什麼偏愛影視作品,首先,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把最精華的部分提煉出(這裡只說經典的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造。演員也很重要,個人形象氣質能夠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拿老版紅樓夢來說,黛玉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勾勒出原著的一字一句,劇中的一角一落,一花一木,都經過精心斟酌,雖然刪了很多情節,絲毫不影響本劇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還有一大亮點,就是音樂,高興,快樂,難過,傷心,天災,人禍,任何場景都有其獨特的音樂表達方式。這是原著難以望其項背的。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大家覺得看電影和看原著哪個好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萌兔很感謝大家的每一次點贊和評論,你們的肯定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萌兔給大家比心了喲!

有书课堂
2019-10-25

對於同一部作品,有人喜歡看電影,有人喜歡看書,但是同一部作品,看電影和看書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第一點,電影是一個很直接的畫面,而文字的畫面感就略有欠缺。


比如當時看武俠小說《三少爺的劍》的時候,對其中描述的很多場景總是想象不到。


尤其學文科、數學難以及格的我,空間想象能力又非常差,雖然在看書,但是小說中描述的很多打架或者比武的場景我都想象不到。


尤其有些招式還有很特別的名字,根本就想象不到,但是在看了電影之後,對於那些打鬥的招式突然就有了直觀的認識。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二、同一部作品,小說更側重於人物的刻畫,尤其是心理描寫相當微妙,而電影因為篇幅或者編劇改編的原因,故事情節性更強烈一些。


比如有名的電影《怦然心動》,我沒有先看電影,而是一字一句看完小說,又做出思維導圖之後才去看的電影。


老實講,看電影的時候是有些失望的,不僅僅是因為書籍對我的影響,而是電影確實沒有小說那麼細膩。


有些場景出現的特別突兀,就好像沒有任何渲染,兩個主角就相愛了。


而小說是分別用男女主的視角分開寫的,那些細膩的感情,兩個人的關係逐漸變得越來越微妙,兩個人的心理活動如何,《怦然心動》的文字本來很靈動,小說讀起來不但一目瞭然,尤其是畫面感也很強烈。


由於電影的篇幅原因,故事節奏雖然很快,但是沒有講完整,也缺少鋪墊,總之,我個人認為,《怦然心動》一定要先看電影才看文字,這樣才不會過於失望。


三、有些文字作品,需要電影的點綴才會變得更加有深度,或者更加容易理解。


比如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其實初讀文字的時候我覺得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所有人都有初戀,但是川端康成寫出來了而已。


後來因為偶然原因看了一遍電影,看完又激起了我對小說的好奇感,這一次我卻讀到了之前看不到的東西。


我才明白,過去的自己的學識過於淺薄,看不懂文字裡一些隱藏的深意,需要用其他的方式從旁協助。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還有就是看李碧華的《霸王別姬》的時候,當時是被李碧華優美的文字所吸引,根本沒看到書中隱晦卻直白的感情,還有對命運的無力感。


看電影的時候真的被打動了,尤其是那一句原著中並不過於起眼的“說了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被蝶衣嘶吼出來之後,我當時就流淚了。


當然,小說和電影各有各的好,也有各自的不足,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全部都看,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為我所用。

by创可贴
2019-09-26

看電影和讀書都是一種精神上的體驗和享受。那麼,區別在那裡呢?就如同方文山所述:“他的文字是電影,而林夕的詞是小說。”當然,電影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和視覺上的突破,相比同時,看小說就沒有那麼急促而快速。一本銷售該有兩百來頁,所以說,看小說是一個過程。對於初入學者,是一種考驗和鍛鍊,考驗耐心,鍛鍊更完善的心智。

當然,也有一些人就不喜歡看小說,像懸疑暢銷書作家東野圭吾在採訪的時候就沒耐心看完一部小說。但他卻是寫下不菲的小說作品。所以說,獨立,思考和思考亦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相較於東野圭吾,村上春樹是自律的一個人,每天勤勤懇懇的寫和鍛鍊,從來沒有想過偷懶。所以說,寫小說在作者的角度是一個慢慢醞釀慢慢推移的過程。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比起小說,電影更加高尚。大成本的製作經常會讓劇組血本無歸。不過,要是出現票房大賣的情況又能大賺一筆。就像藥店,三年不開張,開張就能吃三年的情況。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像林超賢拍攝《湄公河行動》就不斷集姿,賺夠了錢後又開始拍攝下一部《紅海行動》。林超賢就是一年長期往外跑。相較之下,王家衛就很慚愧了。經常氣死投資的老闆,幾年不拍出一部電影。幸好,後來有了《一代宗師》壓軸。才平息風波。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電影和小說都有市場。不過,電影的投資和成本更高一點。畢竟更多的時候大家更喜歡到電影院看電影,欣賞藝術那種心情嘛!

力澄影视
2019-12-19

讀書!主要由文字輸入在頭腦裡轉換為思想、想象和思維模式。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電影!主要靠光影刺激把文字具象化、實體化!我們的大腦處理起來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不需要在頭腦裡進行二次轉換,所以圖片、聲音處理起來比較輕鬆!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那麼電影和讀書究竟有何區別呢?

閱讀可以說是伴隨人類進代以來,都肩負著傳承文化的重任,是傳承知識與思想的最佳橋樑!因為可以讓人思考,可以活躍人的大腦,提高人的思維能力。這也是古今中外的課程學習都是以讀書為主。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以說閱讀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能夠讓我們成長的更快成長的途徑。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電影對實體化和真實化的呈現,會讓我們感同身受,會讓我們反思。電視電影也是提高知識和經歷的一個重要途徑!光影刺激也可以開闊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這兩者很難說誰優誰劣,但即便在影視氾濫的今天,也不要放棄閱讀的能力,因為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才能讓自己生活的更愜意!

没有感情的小姐姐
2019-12-16

讀書的好處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很多書翻拍成電影后,之所以被原著黨們噴,是因為很多書中描述的東西,目前的電影技術還無法表現出來。或者是導演編劇的思路跟原著黨不太一樣。再者就是讀者在看書的時候想象出來的畫面是虛擬的,儘可能完美的,跟拍出來後肯定有很大差距。

也就是說你看電影,是看的導演或編劇對這本書的理解,而不是你自己直觀的理解。這就是很多話,傳來傳入就會變味兒,不是原來的意思了。

加之現在電影商業化嚴重,很多導演會對原著進行商業化修改,或者為了躲避廣電總局的審查,進行刪減。

所以,對於小說作品,自己看會比較好。但是不想看書或者太忙,也可以看電影代替。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久卓子60
2019-01-31

看電影和讀書的區別在哪裡?

1、文字描述一件事情,閱讀者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腦補,無論小說寫得多麼淺白,多麼通俗,你不腦補,閱讀體驗會感覺很艱苦,我想這就是很多人不喜歡看小說,卻更喜歡閱讀動漫書的原因吧?成人動漫市場會有這麼大,看來也是對閱讀文字的小說厭煩的人越來越多的緣故吧?

2、相對於用文字組合構築的一段敘事,電影明顯的更直觀、也更立體,整個一件事情是通過人物、對白、場景、音樂等等要素模擬現實世界進行演繹出來的,文盲肯定看不懂小說,但看懂電影沒有多少障礙。所以,相對來說,在以同樣藝術形式呈現的話,比如都用現實主義手法,小說的受眾面還是要遠遠窄於電影的受眾面的。

3、閱讀文字描述的事情,需要一定的腦補,說的正規些,即閱讀小說,需要閱讀者擁有一定能力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尤其是對語句詞以及整體的篇章分析能力,顯然,總體的這些能力之綜合水準,越高的人閱讀小說的體驗就越好,而這種閱讀體驗從某種角度說,其實也是一種創作,即閱讀小說,等於二次創作。這個說法,以前我在看一篇介紹欣賞音樂的文章中看到過,我很同意這種說法,和尤其閱讀詩詞,和欣賞音樂最相近,都是最需要各種“腦補”能力的,而這種經過強大的腦補即二次創作後,獲得的藝術享受,則又要遠遠高於觀看電影的,這又是看電影無法相提並論的,何況在文字中,創作者描寫一件事,還可以描寫的更全面、更深刻,小說就還給人以各種思想、認識和哲理方面的啟迪。

4、但看電影的享受,有時候又是文字無法替代的,比如看電影除了可以直觀搞明白劇情情節,還可以欣賞演員的表演,還有一些場景,由於電影裡高度還原又精心構思,你不需要腦補了,卻反而可以沉靜下來充分欣賞其美,同時因為音樂、音效等融合呈現的整體效應,你可能從中獲得事物感受可能更深刻、更具驚心動魄、身臨其境之特色,這又是文字不具備的效應。

整形医生唐永丰
2019-09-22

這種區別,就像是

你讀書,你可以根據書中的描寫,天馬行空的想象,正如,那句話說的“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Shakespeare,說人話就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但是你看電影就不同了,那個演員演得好,以後幾乎就是她的電影角色就是她的代稱了,

我打個簡單的比方,看書(紙質書),你的心境會特別平靜,會仔細去看小說裡的每一個字,從《紅樓夢》來說,你會注意到,黛玉看賈母住處的題字榮禧堂,實際是康熙寫的萱瑞堂,會對著名字去看他們的輩分,eg:賈赦、賈敬同輩,賈璉、賈珍同輩(在最開始弄不清人物關係時),會對著名字,看人物的走向,eg:將香菱弄失的家童,叫霍啟,不就是起禍,寶玉的最滿意的小廝,叫茗煙,也說焙茗,茗是一種讓人喝下去很舒服的茶,他可不就是這樣,但是看電視這些過的很快,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些

所以說,還是珍惜紙質書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