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10 個回答
众晓生
2017-06-09

熟悉整個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戰史的人士都會注意到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這就是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在整個甲午戰爭歷次海戰中的表現不僅大失水準,令戰前對它寄予厚望的全國上下大大失望;而且,在整個戰爭的歷次海戰當中,這支艦隊的高級軍官中真正像“經遠”艦管帶林永升、“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超勇”艦管帶黃建勳、“揚威”艦管帶林履中那樣戰死在海上戰場的將領雖不乏其人,但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在威海衛軍港被日本海陸軍包圍以後,才迫不得已地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作為對這個國家、這隻艦隊和自己的一個最終的交代。

尤其耐人尋味的是,除了“鎮遠”艦的護理管帶楊用霖選擇了比較軍人化的“吞槍自殺”的自殺方式之外,包括北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海軍提督丁汝昌、“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鎮遠”艦管帶林泰曾等一些海軍主要將領,最後都是選擇了“吞食鴉片”的自殺方式。這樣的一種在全世界軍人中都應該算做頗為罕見的自殺方式,令這些北洋海軍主要將官的死亡,多少染上了一絲異樣的色彩。

這樣說並不是在一味地苛責前人,更非唐突英雄。應該說,力竭而戰敗,選擇自裁的方式作為了斷,這是古往今來的軍界中頗為流行的一種做法,並非是北洋海軍的首創。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樣的一種自裁方式,亦應該被看做是一種極為英勇悲壯的行為,是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和銘記在心的。但是,像北洋海軍的將領們這樣靠過量吞食鴉片的方式自殺,就讓人在崇敬和惋惜的同時,多少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彆扭感覺。

而且,倘若從這些北洋海軍高級軍官的自裁方式進一步深究下去的話,則顯然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從而開掘出這支貌似強大的現代化海軍的背後所隱藏的各種不那麼陽光的東西。

首先,北洋海軍的高級將官們既然會選擇吞食鴉片的辦法自殺,則似乎可以推論此物在北洋海軍的官兵中並不罕見。至於軍中官兵的手中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鴉片?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解釋:往好裡說,可能是為了治療疾病。大家都知道,適量的鴉片能緩解疼痛,因此,用鴉片治療一些病痛,這在中國民間也是有其悠久傳統的。北洋海軍的官兵常年在外洋之上顛簸,難免不有個頭痛腦熱,用鴉片治療疾病,也在情理之中。

而往壞裡說呢,恐怕就只能被解釋成用來“吸食”了。按照歐洲海上列強的海軍標準建立起來的現代化的北洋海軍的將領裡面,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在英國等國家留過學、喝過洋墨水的精英人物。在這些人裡面竟然存在著許多喜好吸食鴉片的“癮君子”,這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不好理解,但仔細研究卻也極為“正常”。因為只要不是極端護短的話,我們就應該承認,吸食鴉片的嗜好原本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一大“發明”。而且,根據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先生的觀點,中國人嗜好鴉片、把鴉片改造成吸食之用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明朝的萬曆年間。有資料表明,堂堂的萬曆皇帝明神宗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鴉片皇帝”。這個傢伙在朝48年,竟然因為吸食鴉片而長期不上朝理政,終使國是日非,江河日下。由於中國人中存在著數量龐大的“癮君子”人群,以至於讓後來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瞄準了這個“商機”,於是大批量地將鴉片輸入到中國境內,並由此而引發了那場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鴉片戰爭。

北洋海軍成軍於1888年,此時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也才不過40多年的時間。而且,由於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並沒有起到將鴉片完全禁絕的作用,因此,艦隊官兵中仍然存在許多“癮君子”並不奇怪。

這方面的一個重要例證是,當日本人從陸上和海上包圍了威海衛軍港之後,擔任“廣甲”艦(此艦原屬廣東水師,在黃海大海戰中有臨陣逃跑的惡劣記錄)管輪的盧毓英和“定遠”艦槍炮大副沈壽堃,因為害怕軍港一旦被日本人佔領而受辱,趕緊匆忙上岸,在街上花一枚洋錢買回了二錢煙土,準備到時以此物自裁。但是,當兩個人把煙土買了回來之後,眼看著饞人的煙土,兩人旋即又改變了注意,決定還是先把煙土抽掉再說。於是,哪管什麼強敵在側,覆滅在即,兩人就這麼在艦上噴雲吐霧,做起“活神仙”來,端的是一種“世紀末”的做派。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盧、沈此事載於當事人盧毓英自己寫的《盧氏甲午前後雜記》中,應當不存在誇大和造謠之嫌。

而從盧氏自己的這段“自白”中,我們也隱隱地可以看到如下兩點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信息。

一、當年,在威海衛軍港周圍的市場上是能夠很容易地買到鴉片煙的,而且還可以用“洋錢”買到。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會用“洋錢”賣鴉片呢?答案肯定不是那些古樸憨厚的膠東百姓,而只能是那些見多識廣,經常在亞洲各地四處遊弋的北洋海軍的官兵們。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當時北洋海軍官兵的吸食鴉片可能並不是什麼祕密。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在堂堂的提督大人丁汝昌的眼皮子底下,會存在這麼一個公開的鴉片交易市場。

二、盧、沈二人能夠想到用鴉片自裁,一定是對鴉片的屬性極為熟悉。否則,對於一個根本不熟悉鴉片的人來說,即使讓他想破了天,恐怕也不會想到這樣的自裁辦法。於此可證,這兩個人平日大概就是地道的“癮君子”,也只有“癮君子”才能在購買回鴉片後,被髮作的毒癮衝昏了頭腦,而把本來用於自殺的鴉片吸掉拉倒。這兩個“大活寶”是如此,以此類推,包括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內的一些靠吞食鴉片自殺的北洋海軍將官的情況,大體上也應該是如此。像這樣一支高級將領中滿是“癮君子”、動輒就要抽上一口“過把癮”的艦隊,即令是艦船等硬件再先進,實際上,也是不會有什麼真正的戰鬥力的,必然會像其締造者李鴻章在事後所總結的那樣只是一隻“紙糊的老虎”,一旦遇到日本這樣強大的對手,就只能在威海衛軍港束手投降。這結果看似無情,實則是有著很大的必然性。

撇開“鴉片”這個因素不談,即使是就事論事,北洋海軍某些將領的自殺,事實上也是極不負責的自私行為。自然,對於軍人來說,光榮的“戰敗自殺”是必須在“戰鬥”之後、力竭之後而採取的一種不得已的舉動。軍人大凡真的有種,真的想為國家利益貢獻出生命,其死亡的地方應該是在戰場上,而不是在後方的營壘中。倘以這個更為苛刻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那麼完全可以說,北洋海軍這些將領的自裁行為,顯然和“英勇”、“壯烈”等境界還是有著微妙的差別,更多的恐怕只是被逼無奈之下的“不得不如此”而已。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北洋海軍在威海衛的覆滅並非是“力竭”之後的結果。經過1894年9月17日午後的黃海大對決之後,北洋海軍雖然損失慘重,喪失五艦,但是艦隊的主力艦、令日本人聞之色變的鐵甲戰艦“定遠”和“鎮遠”仍然巋然不動,戰鬥力依然強勁。而與此同時,日本的聯合艦隊並沒有撈著太大的便宜,艦船也是損傷嚴重,實力大減。所以,唐德剛等歷史學家才說這場海上大戰中日雙方其實是打成了平手。因此,對北洋海軍來說,此時正宜立即整合剩下的有生力量,抓緊時間修理好受傷的戰艦,主動尋找機會與日本的聯合艦隊決一雌雄。

但丁汝昌等北洋海軍的主要負責人顯然被這次血戰打掉了銳氣,由此竟然一再置李鴻章的出洋尋機決戰的命令於不顧,一味地收縮防線,竟至退回到港口之內,再也不敢和日本艦隊在大洋之上“硬碰硬”式地大戰一回。這種戰略上的一再退縮,屬於人為地露怯,不免助長了日本海軍的氣焰,使得日本輕易地取得了制海權,從而為其大規模的陸上進兵掃清了最後一道障礙。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樣的一支由清政府的洋務派勉力支撐起來的、靠白花花的銀子打造出來的強大艦隊,在其投降時竟然還保存著大小十幾艘完好的戰艦,並將其拱手交給了日本海軍,成為改懸日本海軍軍旗的東洋戰艦。其中的主力艦“鎮遠”號,甚至一直為日本服役到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如此糊里糊塗的失敗法,豈能用“力竭”來搪塞嗎?

既然不是“力竭”之後的失敗,這種失敗就是一種不那麼光彩的行為,是任何一個有榮譽感的軍人的奇恥大辱。而這樣的失敗必然也會遭到全國上下的同聲譴責和可以預見到的來自於政府方面的對有關主事者的嚴厲懲罰。這種嚴厲的懲罰在“撤銷官職”以外,也就只能是“殺頭”了。北洋海軍的官兵們不會忘記剛剛倒在刀口之下的方伯謙,他就是一個擺在眼前的活生生的典型。

實際上,像丁汝昌之流的官場老手是不會不清楚自己在兵敗之後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局的。既然橫豎是死,那麼與其像方伯謙那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一刀梟首,還不如由自己先行了斷來得穩妥和痛快。更何況是依靠吞食鴉片這種慢性自殺的方式呢!所以,對於北洋海軍裡像丁汝昌這樣的指揮官來說,他們的選擇自殺和通常意義上的軍人自殺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這其中最大的差別,除了以死洗卻失敗的恥辱和表達對朝廷的一片忠心的因素之外,恐怕也不能排除其中有以死推卸失敗責任的意思。說得難聽一點,也就是通常說的“畏罪自殺”了。

這樣立論乍看突兀之至,實乃誅心之論。以丁汝昌而言,此公到現在為止仍然在威海劉公島的甲午戰爭紀念館裡,享受著萬人景仰的禮遇。而其實呢,不能不說這個人對於整個北洋海軍的最終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這個從太平天國的軍隊投靠到淮軍隊伍裡的將領,不過是一個懂得騎兵的將軍,對海軍尤其是按照西方現代化標準建設起來的北洋海軍的運作方式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這樣的一個外行,竟被一貫自詡有著“識人之明”的李鴻章選中,一下子推到了北洋海軍“一把手”的位置,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他是李鴻章的“鄉黨”。李鴻章對於軍國大事一向把握較準,但在任用丁汝昌擔任北洋海軍提督這件事情上,則是鐵定的失策無疑!

儘管丁汝昌在上任之後,發憤學習現代海戰知識,但是終究難改其貪婪、嗜慾的本性。此人不僅在威海置辦房產,出租以贏利,而且還在家裡蓄養歌妓,生活上驕奢淫逸,甚至和部下劉步蟾“共爭一妓”。(姜鳴《龍旗飄揚的艦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12月第1版)在這樣的一個“外行加貪吏”的指揮官的領導下,北洋海軍的中國軍官先是在香港設計趕走了精明能幹的英國顧問琅威理,之後便迅速滑向全面墮落之路。艦隊平常訓練基本上是虛應上級,每逢軍事演習,輒預先設定標靶,以便弄出些“百發百中”的喜劇效果,好向李鴻章等上級官僚請功。別看演習不玩真的,從朝鮮走私人蔘和利用軍艦私下載客,可是非常積極,極為普遍。各艦官兵更是把各種制度置於腦後,大多數軍官都違反不得隨意離開軍艦的規定上岸過夜;水兵上岸更是視嫖娼、吸食鴉片和鬥毆為家常便飯,以至於由於北洋海軍的駐節,導致了煙臺、威海等地娼妓業的空前發展。而從英國、德國等國購回的軍艦則缺乏保養,很快地喪失了應有的戰鬥力。把一支本來朝氣蓬勃、被世界各國所看好、寄予了大清國無限希望的強大艦隊,弄到了這般腐敗墮落的地步,他丁汝昌能夠推卸得了主要的干係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披露的史料已經能夠雄辯地證明:在北洋海軍被日本海陸軍包圍在威海衛軍港的最後關頭,正是他先在投降書上加蓋了提督的大印,並囑咐程璧光和牛昶昞前去辦理具體的投降事宜,然後才吞食鴉片自殺。所以,丁提督實在算不上是北洋海軍的英雄!恰恰相反,可能稱呼他為“北洋海軍的掘墓人”倒是比較合適些。像他這樣的指揮官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要“軍法從事”的,即使是吞食鴉片畏罪自殺,也是不能逃脫後世的審判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丁汝昌本人在死後被清朝政府穿上黑色囚衣,棺材漆成黑色,外加三道銅箍捆綁,不得入土下葬長達15年之久,是一點也沒有冤枉他丁提督丁大人的。

從北洋海軍的一些將領“自殺成癖”的現象,衍生出來的一個更為深層的話題就是,中國文化對待這一類敢於自裁的歷史人物的寬容態度。由於我們的文化特別看重一個人的生死問題,因此,只要人不怕死,就最有可能成為“忠臣”和“烈士”,獲得後人的旌表和讚揚,所謂“文死諫,武死戰”是也。而一旦真的“殉節”,則這個人在生前究竟為國家做了哪些有價值的事情等等,也就一律成了次要的問題,即使有些不利的負面信息,也因為要“為死者諱”的慣例,而統統地被打入冷宮不再提及了。在這種文化定勢之下,“平時袖手談心性,戰時一死報君恩”,就成了一些飽食終日的士大夫最為擅長的拿手好戲。因此,每當國破家亡之際,必然是一個“自殺殉節”的高峰期,跳河的、上吊的、吞金的、碰壁的,花樣百出,林林總總,實在讓人歎為觀止。唯獨缺少的是那些迎難而上,拼命硬幹,以一人之力而力挽狂瀾者。

俗語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辛辛苦苦地培養了一批所謂的“棟樑”之才,實在是指望他們能夠在危難時節力撐時局,使國家能夠轉危為安,而並不是希望他們一逢有事就玩“自殺秀”,一死了之。事實上,像北洋海軍的這些將領們這樣的“自殺殉國”,充其量只能為自己贏得個“不怕死”的名聲,殉自己倒也罷了,“殉國”是怎麼也談不上的。而且,不但“殉國”談不上,更是一種對國家極為不負責任的表現。於國事而言,根本就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行為。正像當時北洋海軍的營務處道員、李鴻章的幕僚兼英文翻譯羅豐祿在給其小妾的私信中所言:“威海軍務既緊,丁禹亭、劉子香、戴孝侯皆有電來稟相,誓以身殉。然殉節者雖多,于軍務、國家仍無補也。”

令人惋惜的是,像羅豐祿這樣看問題的精英人物在中國實在太少,所以直到現在為止,類似北洋海軍的這些將領一樣在國家危難之時自私地選擇“自裁”方式自我了斷的人士,仍然還被我們的一些人所景仰著,其中的有些人更是不明不白地被捧成了“民族英雄”!這種“一死遮百醜”的奇怪的歷史觀真是令人無語。

(本文摘自《大歷史的小切面——中國近代史的另類觀察》

Ant-Hunter
2017-06-09

如果要說亞洲近代最悲壯的海戰,那就必須提一提黃海大海戰,作為當時號稱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艦隊,為何會在黃海海戰中損失慘重卻未能擊沉日艦一艘?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對於這次海戰,我想從6點來分析北洋艦隊失敗的原因: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當時判斷一艘軍艦是不是優良的軍艦,主要要從航速,火炮數量及其口徑,裝甲防護力這三個角度來判斷。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①首先我們來看看北洋艦隊的航速:戰艦的航速可以說如同戰艦的生命,一艘跑的快的軍艦,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都能佔據先機。在北洋艦隊中,航速超過18節的只有致遠艦和靖遠艦兩艘,而日軍軍艦行數超過18節的達到了5艘。可以說整個艦隊的平均航速在10節左右,而日軍軍艦整體航速在14節。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為什麼清國北洋艦隊航速和日本聯合艦隊航速相差這麼這麼大?

我們先看看北洋艦隊所用燃料,北洋艦隊的煤炭來自李鴻章開辦的開平煤礦,開平煤礦卻只提供最廉價的煤渣給他當燃料。燃燒的時候,會冒出滾滾黑煙,且帶有刺鼻的硫化味,這不僅損壞鍋爐,而且燃燒效率低,(日軍發現了北洋艦隊冒出的黑煙,於是馬上追趕上來,比北洋艦隊發現自己,早了整整兩個多小時,這樣日本人也提早準備了2個多小時。)

原因是因為經費不足,所以北洋艦隊的鍋爐不但老舊,缺乏整理和維修,甚至燃料都是最次級的。這個在各國海軍中顯得實在是非常荒謬。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還有一點就是,北洋艦隊艦齡太長,艦體老化,艦體也是德國舊式設計,因為北洋艦隊各艦,訂購的時間都比較早,基本都是在1888年以前就建成服役的艦艇,到1894年,艦齡基本都在10年以上。

而1875年到1894年間,西方海軍軍事科技日新月異,這個時期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端期,造成20年內的軍事科技和海軍裝備變化極大。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而其中的後十年,爆炸式“開花炮彈”普遍代替實心炮彈,也是第二代“硝化棉”發射藥和炸藥普遍代替第一代原始黑火藥和炸藥的時代。日本的聯合艦隊的主戰艦艇從1885年到1894年這十年間突擊購買裝備,艦齡普遍比北洋水師要小10年左右,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日本聯合艦隊的艦艇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普遍比北洋艦隊要進步前輩至少10年,甚至主要彈藥,“開花穿甲彈”是進步前輩一代。而清國在這後十年卻未添置一艦一炮,真是可惜,可談!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②接著我們看看雙方的火炮:

首先北洋艦隊各艦艇的主炮,都在船頭和船身前半部,而且不是360度射角,只能大體有120度的射角,這就出現了艦炮的射擊盲點, 一旦敵艦運動到清艦主炮的另外一側,那麼這邊的主炮就失效了。而且定遠的大口徑主炮的炮塔,就在艦橋指揮室的正下方,這種設計實在是個奇葩,加上鋼架缺少維護,實戰中開的第一炮就震塌了艦橋,把指揮作戰的提督丁汝昌震傷。

雖然北洋艦隊主炮口徑大,但是一拳難敵四手,在日軍蜂窩般速射炮圍攻下,也顯得十分雞肋。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日軍軍艦採用新式艦體設計,火炮射角更大,彈藥是可以爆炸的新式開花彈。針對側向射擊,主炮火力不足,日本人還臨時突擊加裝了大量的小口徑速射炮。

150毫米口徑速射炮每分鐘可5發至6發,而同口徑之剛性炮架的後裝炮每分鐘才1發。而日本聯合艦隊卻擁有大量速射炮,達150多門,日本艦隊充分發揮了速射炮的威力。據統計,日本艦隊的速射炮“所發炮彈相當於清艦隊同一口徑火炮3-6倍”。美籍洋員馬吉芬認為:“改良速射炮,以及能大量裝填火藥的榴彈效力顯著”。

事後證明,擊沉北洋艦艇的炮彈,更主要的來自日方的小口徑速射炮。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我們再看看炮彈吧,北洋艦隊新式的開花炮彈不足,配備的基本還是實心彈頭裝沙的鐵彈,打中也不會爆炸,主要依靠高速的穿甲效果使對方船體進水沉沒。這種穿甲彈性能可靠,但威力較小而且命中率低,除非擊中船體水下部分或彈藥庫否則很難將其鑿沉若命中日本軍艦的是新式開花穿甲彈,那麼日方少一半軍艦會爆炸沉沒。

反觀日本,日本軍艦大多采用開花彈,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爆破彈。這種炮彈裡面裝的是黃色炸藥(清軍使用的是黑色火藥)這種炸藥又叫苦味酸,不僅威力是老式黑火藥的百倍,而且爆炸產生的高溫足以融化鋼鐵(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就是被這種炮彈炸傷,失去指揮能力)。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苦味酸技術還是日本人日本人從法國人手裡偷來的。1887年法國人剛剛發明苦味酸,日本人就盯上了,在參觀法國軍火工廠的時候日本專家隨手抓了下,跑回旅社用牙籤將指甲縫的苦味酸粉末剔出來帶回國內研究,在炸死N個火藥專家後終於研製出了苦味酸,並開始大規模製造,很快就用到了甲午海戰上。(可見日本人的學習能力,讓人感到恐懼)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③再看看裝甲防護力:

北洋艦隊也不是一無可取,主力定遠和鎮遠號,都是德國製造的7400噸級重型鐵甲巡洋艦,裝甲厚實,炮口碩大,噸位大大超過日本聯合艦隊的所有艦艇,日軍噸位最大的鬆島號,也只有4000多噸。

面對清方兩艦厚度達到200毫米以上的主裝甲,日方任何炮擊都對兩艦迫不得已,至於日方大量的小口徑速射炮,打上去只能火星一片,成了為定遠和鎮遠撓癢癢。

鬆島號反倒被鎮遠的主炮命中前甲板,引爆了堆放在甲板上的發射藥包,引起大爆炸,日方當場死亡100多人。鬆島號基本失去火力。

看完艦體基本配置,我們再看看當時清日兩國的戰法: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④戰術方面:

由圖所示,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採用的是罕見的雁型陣,但是根據一些資料顯示,丁汝昌本來擺出的實際上是“一字型”橫陣,但由於各艦快慢不一,而且有的管帶想猛衝接敵,有的卻畏敵想退縮,一個設計好的一字橫陣,臨敵就變成了奇怪的“人字形雁行陣”,其實實戰中也不是標準的人字形雁行陣,而是更加亂七八糟的“犬牙橫陣”。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由於日方突擊購買的新式吉野、浪速等艦比老式的主力艦鬆島號等快的多,因此聯合艦隊把艦艇分為本隊和第一遊擊艦隊,快速的遊擊艦隊在前,本隊在後,而且那裡作戰不利,高速的遊擊艦隊可以迅速調整部署,用幾條艦艇合力圍攻北洋艦隊的一條艦艇。事後證明,這個機動靈活的戰術,效果特別很是可觀。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丁汝昌使用一字陣也有原因:首先北洋艦隊大口徑的主炮位於艦首,加上軍艦艦首有重型防護裝甲,難以擊穿,而且艦首面對敵艦,受彈面積更小,敵方炮彈難以打中。但是實戰種,前後兩列縱隊來迎戰的日本聯合艦隊瞬間把北洋艦隊切為三段。之後北洋艦隊指揮旗被打掉,趕來接替的致遠艦也被擊沉,最終各艦支陷入了一片混戰。

日軍採用一字長蛇陣,也有原因:,日本火炮口徑小,但是兩舷裝備了大量150毫米速射炮,把軍艦橫過來可以增加火力覆蓋面積,提高炮彈命中率,為火力提供持續輸出。

可以說雙方都在竭盡所能發揮自己軍艦的優勢!

但是在戰術方面,日軍是更勝一籌,聯合艦隊將戰艦按航速分為三隊:第一遊擊隊,航速18節,本隊,航速13節,航速僅為10節的赤誠號自成一隊,這樣就將戰艦的航速充分發揮了出來。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反觀北洋水師,戰艦航速從18節到8節,居然全部編為一個艦隊,致使艦隊航速降到僅僅八節,擺個最最簡單的二行縱隊都擺不出來,戰鬥中沒有任何隊形可言,任由日本艦隊痛毆而毫無還手之力,最終慘敗。

如果丁汝昌有一點點海戰知識,把航速最快的致遠、靖遠、廣乙、廣丙編為快速隊,那麼快速隊的航速是17節,僅比日本艦隊的第一遊擊隊慢一節;再把定遠、鎮遠、來遠、經遠、濟遠、超通、揚威、福龍編為本隊,本隊的航速是14.5節,比聯合艦隊的本隊航速快上1.5節;平遠、廣甲、鎮南、鎮中編為慢速隊,慢速隊的航速是8節。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如果北洋水師如此編成艦隊,海戰中就立於不敗之地了,北洋水師的本隊比之日本艦隊的本隊,擁有更強大的火力和更快的航速,勝利時可以追上並全殲敵人,不利時可迅速撤退保全實力。

⑤我們在看看第情報方面:

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在甲午戰爭之前幾十年的情報戰中,大清更是完敗!

日本人挖空心思想入侵朝鮮和大清,已經不是一年兩載。在甲午戰前幾十年內,不斷吩咐消磨間諜,深入朝鮮和計劃作戰的遼東和山東,甚至整個東北和華北,打探情報,事無鉅細。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甲午時的日本間諜石川

日本間諜裝扮成流動小販,深入到戰區每個村莊。至於威海衛、旅順口等重點基地,日本間諜更是一天不落的監視了幾十年。

戰爭打響後,日本間諜甚至不惜白天躲進威海衛基地周邊山頭上的墳墓中,晚上再出來偵查,被北洋官兵發現,一次就處決了十幾個。日本幾十年如一日的挖空心思的深入做情報工作,而大清一方卻懵懂無知,焉能不敗?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腐敗的原因: 北洋艦隊將領,腐敗也根深蒂固,吃喝嫖賭抽,是屢見不鮮。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北洋艦隊日常平凡的操練和演習都當做是“演戲”,造假成風,上級來視察實彈演習,不惜在炸點埋炸藥顯示“命中精度”,而主炮開炮都是放空包彈,在實戰中開炮就先震塌了旗艦的艦橋。

除直接和海軍有關的部門人員貪汙成風,就是皇親國戚也都時刻盯著海軍衙門這快肥肉,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就不說了,某貴妃的弟弟發現給軍艦供煤,油水豐煤厚,就千方百計壟斷了海軍的煤炭供應,把原先優質的開平無煙煤換成劣質炭,高價供應北洋艦隊。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慈禧太后

這樣從上到下,腐敗透頂的海軍艦隊,能打勝了才是怪事。

反觀當時的日本,從明治本人入手下手,就節約三分之一的皇室開支用於購買軍艦,從上到下,更無貪汙海軍軍費一說。一聽說英國準備建造新式高速鐵甲艦,就不惜動員全國的財力,搶先於清朝購買,吉野、浪速兩條新艦,在清朝還是在日方服役,將對此後的海軍對決,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是當時中日兩國的國運,此消彼長的最重的砝碼。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明治天皇

日本人學習西方近代化海軍,學得特別很是徹底,海軍建設完全模仿英國,細節學的有板有眼,不惜財力送大批留學生到英國,迅速設立建設起一支專業化的能打仗的近代海軍艦隊。日軍軍令嚴格,細節一絲不苟!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旅順大屠殺

⑥陸軍在朝鮮的崩潰也是北洋艦隊覆滅的原因之一,

丁汝昌退守劉公島,躲進海灣中,其實劉公島沿線防禦做的很好,岸上有炮臺,水中有水雷,可以說固若金湯,但是朝鮮的清軍確是一篇潰敗,不僅丟了朝鮮,還讓日軍衝進了遼東,從路上就切斷了北洋艦隊的退路,劉公島一側的海岸十個炮臺都被日軍佔領,這些炮臺到頭來都成了殺死北洋艦隊的武器。在絕望中,丁汝昌只能選擇自殺殉國。
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指揮錯了嗎?為何北洋艦隊會失敗?
清政府被迫於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共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主要內容有:1.中國承認朝鮮的獨立自主,廢絕中朝宗藩關係。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3.賠償日本軍費銀二億兩。4.開放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中國第一次淪為日本人的殖民地,真可謂是一次重大恥辱!

金陵嫖客
2017-03-26

原因有3

1,臨戰前北洋艦隊是有統一指揮的,奈何時運不濟戰鬥剛剛打起來北洋旗艦指揮中樞就被打掉了,丁汝昌受傷,各艦缺乏統一指揮,外加後期在港內保船,不得出海是李鴻章對戰局判斷失誤,導致全軍覆沒的嚴重局面,這是指揮層面

2,清末剛好趕上世界海軍技術高速成長期,北洋成軍時雖然說亞洲第一世界第四,但那個時期軍艦升級淘汰太快,受經費影響北洋沒有及時跟進,例如速射炮,航速等等,最最重要是因為缺乏經費,北洋艦隊無力裝備開花彈,穿甲彈在水面的作戰效能可憐的掉渣,這是武器層面

3,現代戰爭打的是後勤和整體工業實力,大東溝海戰雖然失敗,但是不至於完全喪失戰力,回港後艦隊不能及時維修恢復戰鬥力,導致在港內被圍殲。這是後勤層面。

希望好好總結教訓,自強不息,早日滅了東洋狗,橫刀立馬屠東京,徹底滅亡兩次打斷中華崛起的這個沒娘心民族

Fish143003147
2017-06-09

甲午海戰怎麼可能會贏。作為戰爭決策者的李鴻章根本沒想打。北洋是他的財產 他就像一家外包公司負責大清的防務 打光了他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也就到頭了。 丁汝昌根本不算全權指揮海戰的將領 充其量李鴻章的一個家奴 他完全貫徹了李鴻章的意圖保存艦隊。等待洋人調停。

要是北洋在日本登陸朝鮮的時候主動出擊 聯合艦隊兵力完全是分散的哪怕打沉一兩艘都對戰局發生根本性作用。可是北洋艦隊或者說北洋保安公司有拿寶貴的軍艦去爭奪制海權的想法?

戰爭輸了 是老闆愛新覺羅家賠錢的事情 和北洋公司有什麼關係?

一個不是現代意義的國家 一隻保安艦隊 一個保守的CEO 去打一場國家戰爭?能贏真他媽見鬼了

足球老大叔
2017-05-29

感謝邀請。

首先說明一下,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非是一個簡單的海戰所造成的。下面簡單說一下個人的看法。

從小看,海戰的失敗是由陸戰的失敗所造成的,正因為陸戰的失敗才使得海軍無法得到充足的背面保障。從大看,則是當時清政府相關政策的失誤。

喜歡本人回答的麻煩點個贊,不喜歡的歡迎評論告知。本人開通了個人頭條號,喜歡本人書寫風格和想法的麻煩點一下關注,謝謝。

迷路的时间
2017-03-27

甲午戰爭中更多的是外交的失敗,表面上是日本擊敗了北洋水師實際上日本在軍費投入上遠超過北洋水師,戰前由於西方國家外交上的封鎖國內沒有辦法獲得新式軍艦,很多人說慈溪為修頤和園挪用海軍軍費其實在戰前朝廷是知道和日本海軍的差異想購買新式軍艦,但是由於西方國家從中作梗而失敗。不僅如此西方大量借錢給日本卻不願意借錢給中國,使得日落軍費遠超中國這也是日本擊敗北洋最基本的原因之一。

國人經常忽視甲午戰爭中外交問題,其實決定戰爭成敗外交非常重要。舉例而言諸葛亮早期並沒有什麼大的功勞卻迅速成為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孫權集團中的原因,劉備和孫權並不熟想要外交上的合作共同對抗曹操需要一箇中間人而這個人諸葛亮最合適。在後期吳蜀兩國關係並不如想想的那麼好,諸葛亮不斷北伐並不是真的要收復中原更多的是讓孫權放心和蜀國合作。

真诚地看着你
2017-05-29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主因:清政府戰略不明確,沒有對日本戰爭的警惕(即便已經發生了高升號事件)。直接原因:第一戰指揮失誤,主要在於沒有設立副指揮艦,旗艦被日軍集火,丁汝昌受傷後艦隊基本已經失去指揮,導致損失慘重,直接影響了後期的作戰(直接龜縮軍港不出了)。其他原因:裝備更新緩慢,火力不如日軍,陸軍作戰不力丟了威海衛炮臺等等

雨后风影
2017-06-09

火炮威力不足是個被忽視的關鍵因素,後來日俄戰爭俄國佬也是吃這個虧。日本當時已經採用能產生高溫的早期黃色炸藥的炮彈,而北洋水師還是黑色火藥,北洋水師被擊中後軍艦均起火燃燒,而日艦被擊中後卻不會。科技水平的差距是不應被忽視的。

奇娱怪乐
2017-05-29

大東溝海戰的失敗也許是陣型的錯誤,也許是指揮的缺乏,因為旗艦被毀丁汝昌受傷,各艦各自為戰!而北洋水師的戰敗跟清廷的腐朽無能絕脫不了干係!

顺顺868
2017-05-28

本人看過甲午戰爭的老電影,已經是二十年看的了。裡面的故事情節我記不清了,我只記得我們的軍艦被打沉以後,一個士兵拿把步槍在船的桅杆上打日本軍艦,日本人居然用艦炮轟了那個水兵!我那個恨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