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感覺他嘴裡含了一個動物園……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10 個回答
唯恋无名
2019-07-25

咱可要說清楚,是他嘴裡含了很多小動物形狀的玉器,並不是許多小動物,要不大家會認為他是個大吃貨或者是異食癖之類的。

咱可要說清楚,是他嘴裡含了很多小動物形狀的玉器,並不是許多小動物,要不大家會認為他是個大吃貨或者是異食癖之類的。


先介紹一下這個曾侯乙是誰?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人家也是一國之君呢。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駐軍某部在施工過程中,開山炸石沒想到一下炸出一座古墓。後經考古發現,這就是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從出土的文物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戰國時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

這個曾國與史書上記載的隨國是一國兩名,指同一個地方。而曾侯乙這個人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不知道隨州與隨國有什麼聯繫,古時候以地名代指國名的例子很常見。

咱可要說清楚,是他嘴裡含了很多小動物形狀的玉器,並不是許多小動物,要不大家會認為他是個大吃貨或者是異食癖之類的。


先介紹一下這個曾侯乙是誰?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人家也是一國之君呢。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駐軍某部在施工過程中,開山炸石沒想到一下炸出一座古墓。後經考古發現,這就是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從出土的文物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戰國時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

這個曾國與史書上記載的隨國是一國兩名,指同一個地方。而曾侯乙這個人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不知道隨州與隨國有什麼聯繫,古時候以地名代指國名的例子很常見。


這個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大小小的文物,共計15,000餘件。其中9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比如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這些對研究戰國曆史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今天我們的重點不在這些文物,而是要說一下曾侯乙口中含的玉器。

古代喪葬習俗有很多禮儀,葬玉便是其中一種。古人在入殮時,要給死者口中放一些玉器,此所謂玉唅,也叫押舌,還稱飯含,飯含指意更廣一些,可以給死者嘴裡放米、貝等東西。

咱可要說清楚,是他嘴裡含了很多小動物形狀的玉器,並不是許多小動物,要不大家會認為他是個大吃貨或者是異食癖之類的。


先介紹一下這個曾侯乙是誰?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人家也是一國之君呢。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駐軍某部在施工過程中,開山炸石沒想到一下炸出一座古墓。後經考古發現,這就是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從出土的文物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戰國時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

這個曾國與史書上記載的隨國是一國兩名,指同一個地方。而曾侯乙這個人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不知道隨州與隨國有什麼聯繫,古時候以地名代指國名的例子很常見。


這個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大小小的文物,共計15,000餘件。其中9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比如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這些對研究戰國曆史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今天我們的重點不在這些文物,而是要說一下曾侯乙口中含的玉器。

古代喪葬習俗有很多禮儀,葬玉便是其中一種。古人在入殮時,要給死者口中放一些玉器,此所謂玉唅,也叫押舌,還稱飯含,飯含指意更廣一些,可以給死者嘴裡放米、貝等東西。


《白虎通義》中說“所以有飯含者何?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 生時所享,死後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動物形玉器,足以說明他生前的奢華程度了。

那麼這種玉唅除了壓舌的作用,寓示死者在地底下也能享受生前的榮華外,還有什麼含義呢?

從現有出土的玉唅來看,多以蟬的形狀為主。蟬在土裡是蛹,一出土變為蟬,古人以此寄託花繭成蝶,也就是希望能夠重生。玉質地圓潤光潔,有防腐的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玉的,只有身份高貴,家勢顯赫的人才可以。

咱可要說清楚,是他嘴裡含了很多小動物形狀的玉器,並不是許多小動物,要不大家會認為他是個大吃貨或者是異食癖之類的。


先介紹一下這個曾侯乙是誰?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人家也是一國之君呢。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駐軍某部在施工過程中,開山炸石沒想到一下炸出一座古墓。後經考古發現,這就是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從出土的文物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戰國時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

這個曾國與史書上記載的隨國是一國兩名,指同一個地方。而曾侯乙這個人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不知道隨州與隨國有什麼聯繫,古時候以地名代指國名的例子很常見。


這個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大小小的文物,共計15,000餘件。其中9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比如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這些對研究戰國曆史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今天我們的重點不在這些文物,而是要說一下曾侯乙口中含的玉器。

古代喪葬習俗有很多禮儀,葬玉便是其中一種。古人在入殮時,要給死者口中放一些玉器,此所謂玉唅,也叫押舌,還稱飯含,飯含指意更廣一些,可以給死者嘴裡放米、貝等東西。


《白虎通義》中說“所以有飯含者何?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 生時所享,死後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動物形玉器,足以說明他生前的奢華程度了。

那麼這種玉唅除了壓舌的作用,寓示死者在地底下也能享受生前的榮華外,還有什麼含義呢?

從現有出土的玉唅來看,多以蟬的形狀為主。蟬在土裡是蛹,一出土變為蟬,古人以此寄託花繭成蝶,也就是希望能夠重生。玉質地圓潤光潔,有防腐的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玉的,只有身份高貴,家勢顯赫的人才可以。


而這個曾侯乙口裡含的是牛、羊、豬、狗、鴨、魚形狀的玉,無外乎上面說的這些寓意外,很有可能他真的就是一個大吃貨。

文:唯戀無名

圖:來源網絡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有趣歷史,喜歡我請關注唯戀無名。

咱可要說清楚,是他嘴裡含了很多小動物形狀的玉器,並不是許多小動物,要不大家會認為他是個大吃貨或者是異食癖之類的。


先介紹一下這個曾侯乙是誰?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人家也是一國之君呢。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駐軍某部在施工過程中,開山炸石沒想到一下炸出一座古墓。後經考古發現,這就是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從出土的文物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戰國時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

這個曾國與史書上記載的隨國是一國兩名,指同一個地方。而曾侯乙這個人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不知道隨州與隨國有什麼聯繫,古時候以地名代指國名的例子很常見。


這個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大小小的文物,共計15,000餘件。其中9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比如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這些對研究戰國曆史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今天我們的重點不在這些文物,而是要說一下曾侯乙口中含的玉器。

古代喪葬習俗有很多禮儀,葬玉便是其中一種。古人在入殮時,要給死者口中放一些玉器,此所謂玉唅,也叫押舌,還稱飯含,飯含指意更廣一些,可以給死者嘴裡放米、貝等東西。


《白虎通義》中說“所以有飯含者何?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 生時所享,死後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動物形玉器,足以說明他生前的奢華程度了。

那麼這種玉唅除了壓舌的作用,寓示死者在地底下也能享受生前的榮華外,還有什麼含義呢?

從現有出土的玉唅來看,多以蟬的形狀為主。蟬在土裡是蛹,一出土變為蟬,古人以此寄託花繭成蝶,也就是希望能夠重生。玉質地圓潤光潔,有防腐的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玉的,只有身份高貴,家勢顯赫的人才可以。


而這個曾侯乙口裡含的是牛、羊、豬、狗、鴨、魚形狀的玉,無外乎上面說的這些寓意外,很有可能他真的就是一個大吃貨。

文:唯戀無名

圖:來源網絡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有趣歷史,喜歡我請關注唯戀無名。

古代哲学思考
2019-08-04

壓舌自古就有,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仍然有這樣的習俗,只是時過境遷,方式有所改變,尤其是年輕人,漸漸忘記這些習俗及其意義。

從自身經歷來說說這件事。

大禹老家是農村,前段時間一個街坊過世,都是沒出五福的關係(下一個問答會說說五福等相關問題),老媽過去幫忙。事後打電話來給我說,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條小魚,人去世都要含魚啊。為什麼要說“也”呢,前幾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條人工做的小黃魚。要說為什麼要含這個,父輩,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習俗就是要有這個環節。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壽衣壽服,卻不能穿內褲內衣,老人的說法是赤裸裸來,赤裸裸去,我又覺得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壓舌自古就有,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仍然有這樣的習俗,只是時過境遷,方式有所改變,尤其是年輕人,漸漸忘記這些習俗及其意義。

從自身經歷來說說這件事。

大禹老家是農村,前段時間一個街坊過世,都是沒出五福的關係(下一個問答會說說五福等相關問題),老媽過去幫忙。事後打電話來給我說,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條小魚,人去世都要含魚啊。為什麼要說“也”呢,前幾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條人工做的小黃魚。要說為什麼要含這個,父輩,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習俗就是要有這個環節。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壽衣壽服,卻不能穿內褲內衣,老人的說法是赤裸裸來,赤裸裸去,我又覺得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諮詢過老人家,都說不清為什麼要含東西,更遑論為什麼是魚卻不是其他動物了。當我看到這個曾乙候的題目以後,再次諮詢家中長輩和比較熟悉殯葬禮儀的老人,又去查證一些資料,道聽途說一番,才來做這個分享。如有錯誤,請指正補充。

很多人已經知道,古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去世的時候是要塞全身九竅的,我們說的七竅僅僅指的是頭部,全身有九竅,包括排洩器官和生殖器。放在嘴裡的叫做壓舌,也叫飯含,這叫做玉琀,其實普通飯含和玉琀是有區別的,顯而其見,貴重如玉的才會被稱為玉琀。

看過一些考古的資料和報道,玉琀的儀式從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主要是石、珠、貝等東西,很少有五穀粟米,顯然前者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殷商時期大多以蟬、蠶、魚等形象為主,到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動物形象更豐富多彩起來,達官貴族更是以玉質物件作為壓舌。這也主要是由玉所代表的寓意來決定了它的身份。玉有著美好的象徵意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曾乙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曾國,也就是隨國的顯貴!所以,在其嘴中發現大量動物影響的玉琀也是很正常的。玉琀的數量、質量、形象,與死者的身份地位有直接關係。這曾乙侯是西周周文王重臣好友之一的南宮括的後代,可謂是家族顯赫至極,更何況隨國曾救過楚昭王。楚昭王也是一位賢君,在歷史上的口碑極佳。由此可見,曾乙候當的起如此厚葬。

玉琀中,無論是什麼形象,都有極豐富的寓意。蟬,代表高潔,同時也寓意著早日投胎重生;牛羊馬等象徵著富有,衣食無憂;雞狗等我倒覺得和陰間開道有點關係,同時這兩樣也有其他象徵意義,應該我是忠誠、擁護、財富等等……我沒有找到具體寓意,只是自己揣測而來,可憐這種民間文化形態竟然查資料都難查到,難道要斷了嗎?

壓舌自古就有,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仍然有這樣的習俗,只是時過境遷,方式有所改變,尤其是年輕人,漸漸忘記這些習俗及其意義。

從自身經歷來說說這件事。

大禹老家是農村,前段時間一個街坊過世,都是沒出五福的關係(下一個問答會說說五福等相關問題),老媽過去幫忙。事後打電話來給我說,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條小魚,人去世都要含魚啊。為什麼要說“也”呢,前幾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條人工做的小黃魚。要說為什麼要含這個,父輩,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習俗就是要有這個環節。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壽衣壽服,卻不能穿內褲內衣,老人的說法是赤裸裸來,赤裸裸去,我又覺得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諮詢過老人家,都說不清為什麼要含東西,更遑論為什麼是魚卻不是其他動物了。當我看到這個曾乙候的題目以後,再次諮詢家中長輩和比較熟悉殯葬禮儀的老人,又去查證一些資料,道聽途說一番,才來做這個分享。如有錯誤,請指正補充。

很多人已經知道,古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去世的時候是要塞全身九竅的,我們說的七竅僅僅指的是頭部,全身有九竅,包括排洩器官和生殖器。放在嘴裡的叫做壓舌,也叫飯含,這叫做玉琀,其實普通飯含和玉琀是有區別的,顯而其見,貴重如玉的才會被稱為玉琀。

看過一些考古的資料和報道,玉琀的儀式從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主要是石、珠、貝等東西,很少有五穀粟米,顯然前者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殷商時期大多以蟬、蠶、魚等形象為主,到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動物形象更豐富多彩起來,達官貴族更是以玉質物件作為壓舌。這也主要是由玉所代表的寓意來決定了它的身份。玉有著美好的象徵意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曾乙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曾國,也就是隨國的顯貴!所以,在其嘴中發現大量動物影響的玉琀也是很正常的。玉琀的數量、質量、形象,與死者的身份地位有直接關係。這曾乙侯是西周周文王重臣好友之一的南宮括的後代,可謂是家族顯赫至極,更何況隨國曾救過楚昭王。楚昭王也是一位賢君,在歷史上的口碑極佳。由此可見,曾乙候當的起如此厚葬。

玉琀中,無論是什麼形象,都有極豐富的寓意。蟬,代表高潔,同時也寓意著早日投胎重生;牛羊馬等象徵著富有,衣食無憂;雞狗等我倒覺得和陰間開道有點關係,同時這兩樣也有其他象徵意義,應該我是忠誠、擁護、財富等等……我沒有找到具體寓意,只是自己揣測而來,可憐這種民間文化形態竟然查資料都難查到,難道要斷了嗎?

另一方面,這人死堵塞九竅,據說有延緩身體衰敗腐爛的作用。至於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畢竟現在人很少有長時間停屍的習俗,但是在古代這是有的,我們無法以今論古,畢竟時代不同,一切皆有變化。

有了前面的理解,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鄰居伯伯和舅舅去世所含的小魚了。一個是“魚”同音“玉”,可能是代替玉的意思,畢竟普通人家不會真的拿好玉隨著過世的人一塊埋葬的。另一方面,魚也有富有,自由等寓意,也算是一種美好的希望。至於“生理意義”應該不大,現在一般都是稍一停擱就要花化了。

依目前的人類進城情況來看,諸多文化習俗都要被取代改變,甚至消失,我們遠離歷史和古人越來越遠,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即使“玉琀”“壓舌”這種習俗都會成為傳說,也不知道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倒退。

最後,建議大家可以多和長輩聊聊習俗這些問題,很多我們本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預感豐富的文化含義!

祗树
2019-07-05

曾侯乙是史上最牛吃貨,沒有之一!為了更加舒爽地吃到肉,他直接將一座“動物園”塞嘴裡,還找了21名少女伺候他吃。

曾侯乙的墓裡共出土15000多件文物,其中絕大部分是各式各樣的兵器,說明曾侯乙是一個好戰之人;其次是五花八門的樂器,看來曾侯乙在打仗之餘,也會聽聽交響樂;被兵器和樂器包圍著的,是數量繁多的禮器、以及21口裝著少女的棺材。

曾侯乙是史上最牛吃貨,沒有之一!為了更加舒爽地吃到肉,他直接將一座“動物園”塞嘴裡,還找了21名少女伺候他吃。

曾侯乙的墓裡共出土15000多件文物,其中絕大部分是各式各樣的兵器,說明曾侯乙是一個好戰之人;其次是五花八門的樂器,看來曾侯乙在打仗之餘,也會聽聽交響樂;被兵器和樂器包圍著的,是數量繁多的禮器、以及21口裝著少女的棺材。

死後還有21位少女(全都是15-24歲)伺候他,曾侯乙很會享受的嘛!

僅僅從出土文物的種類來看,不難看出曾侯乙是一位事業心(愛打仗)極強的男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兼顧生活的男人。

想喝酒,有冰鑑等酒器;想聽歌,有編鐘等樂器;想擺譜,有九鼎八簋等禮器;想女人,有不重樣的姑娘……其實,曾侯乙死後最想要的,還是肉。

因為考古工作者在曾侯乙的嘴裡發現了一個“動物園”,這座“動物園”裡有:

6只小玉牛、

4只小玉羊、

3只小玉豬、

3只小玉鴨、

3只小玉魚、

2只小玉狗…合計21只玉製的小動物。

曾侯乙是史上最牛吃貨,沒有之一!為了更加舒爽地吃到肉,他直接將一座“動物園”塞嘴裡,還找了21名少女伺候他吃。

曾侯乙的墓裡共出土15000多件文物,其中絕大部分是各式各樣的兵器,說明曾侯乙是一個好戰之人;其次是五花八門的樂器,看來曾侯乙在打仗之餘,也會聽聽交響樂;被兵器和樂器包圍著的,是數量繁多的禮器、以及21口裝著少女的棺材。

死後還有21位少女(全都是15-24歲)伺候他,曾侯乙很會享受的嘛!

僅僅從出土文物的種類來看,不難看出曾侯乙是一位事業心(愛打仗)極強的男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兼顧生活的男人。

想喝酒,有冰鑑等酒器;想聽歌,有編鐘等樂器;想擺譜,有九鼎八簋等禮器;想女人,有不重樣的姑娘……其實,曾侯乙死後最想要的,還是肉。

因為考古工作者在曾侯乙的嘴裡發現了一個“動物園”,這座“動物園”裡有:

6只小玉牛、

4只小玉羊、

3只小玉豬、

3只小玉鴨、

3只小玉魚、

2只小玉狗…合計21只玉製的小動物。

這些小動物放在曾侯乙的嘴裡,並不是說曾侯乙是一位熱愛小動物的資深“動保”人士;相反,這些動物都是曾侯乙死後的美餐。

它們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飯含(念起來怪怪的)。飯,就是吃的飯;含,通琀,指的是含在嘴裡的玉。飯含是死者死後填肚子所用。

《周禮》規定:等級越高的人,能夠使用的玉也就越多。

曾侯乙姓姬名乙,乃是西周開國重臣“文王四友”南宮适的直系後人。武王伐紂代商而定天下之後,南宮适位列三公(存疑),被封在曾國(隨國);他的封地,乃是西周最主要的青銅產地之一,可見周天子對南宮适的重視。

論資歷、排輩分,在西周初年,隨國國君的地位絕對排的上號。

曾侯乙是史上最牛吃貨,沒有之一!為了更加舒爽地吃到肉,他直接將一座“動物園”塞嘴裡,還找了21名少女伺候他吃。

曾侯乙的墓裡共出土15000多件文物,其中絕大部分是各式各樣的兵器,說明曾侯乙是一個好戰之人;其次是五花八門的樂器,看來曾侯乙在打仗之餘,也會聽聽交響樂;被兵器和樂器包圍著的,是數量繁多的禮器、以及21口裝著少女的棺材。

死後還有21位少女(全都是15-24歲)伺候他,曾侯乙很會享受的嘛!

僅僅從出土文物的種類來看,不難看出曾侯乙是一位事業心(愛打仗)極強的男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兼顧生活的男人。

想喝酒,有冰鑑等酒器;想聽歌,有編鐘等樂器;想擺譜,有九鼎八簋等禮器;想女人,有不重樣的姑娘……其實,曾侯乙死後最想要的,還是肉。

因為考古工作者在曾侯乙的嘴裡發現了一個“動物園”,這座“動物園”裡有:

6只小玉牛、

4只小玉羊、

3只小玉豬、

3只小玉鴨、

3只小玉魚、

2只小玉狗…合計21只玉製的小動物。

這些小動物放在曾侯乙的嘴裡,並不是說曾侯乙是一位熱愛小動物的資深“動保”人士;相反,這些動物都是曾侯乙死後的美餐。

它們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飯含(念起來怪怪的)。飯,就是吃的飯;含,通琀,指的是含在嘴裡的玉。飯含是死者死後填肚子所用。

《周禮》規定:等級越高的人,能夠使用的玉也就越多。

曾侯乙姓姬名乙,乃是西周開國重臣“文王四友”南宮适的直系後人。武王伐紂代商而定天下之後,南宮适位列三公(存疑),被封在曾國(隨國);他的封地,乃是西周最主要的青銅產地之一,可見周天子對南宮适的重視。

論資歷、排輩分,在西周初年,隨國國君的地位絕對排的上號。

曾侯乙有錢又有地位,自然而然也就可以享用豐厚的隨葬品。據統計,曾侯乙墓裡光是青銅製品,總重量就有2萬多斤!更勿論不計其數的木製品、玉器等陪葬品。

與數量龐大的隨葬品呈正比的,是曾侯乙嘴裡藏著的“動物園”。

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死後嘴裡都會塞點兒東西。《說苑》有云:

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以貝、庶以稻。

珠指的是寶珠,玉則是玉器。

曾侯乙妥妥的諸侯級別,按照《周禮》,嘴裡應該含一塊兒玉。

先秦時期,諸侯嘴裡含的最常見的玉的形狀有蟬、魚等;蟬象徵著破土重生,魚則代表地位尊貴。但是像曾侯乙這麼耿直,將豬、牛、馬、羊等小動物塞嘴裡的,先秦時期的考古也僅此一例。

曾侯乙是史上最牛吃貨,沒有之一!為了更加舒爽地吃到肉,他直接將一座“動物園”塞嘴裡,還找了21名少女伺候他吃。

曾侯乙的墓裡共出土15000多件文物,其中絕大部分是各式各樣的兵器,說明曾侯乙是一個好戰之人;其次是五花八門的樂器,看來曾侯乙在打仗之餘,也會聽聽交響樂;被兵器和樂器包圍著的,是數量繁多的禮器、以及21口裝著少女的棺材。

死後還有21位少女(全都是15-24歲)伺候他,曾侯乙很會享受的嘛!

僅僅從出土文物的種類來看,不難看出曾侯乙是一位事業心(愛打仗)極強的男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兼顧生活的男人。

想喝酒,有冰鑑等酒器;想聽歌,有編鐘等樂器;想擺譜,有九鼎八簋等禮器;想女人,有不重樣的姑娘……其實,曾侯乙死後最想要的,還是肉。

因為考古工作者在曾侯乙的嘴裡發現了一個“動物園”,這座“動物園”裡有:

6只小玉牛、

4只小玉羊、

3只小玉豬、

3只小玉鴨、

3只小玉魚、

2只小玉狗…合計21只玉製的小動物。

這些小動物放在曾侯乙的嘴裡,並不是說曾侯乙是一位熱愛小動物的資深“動保”人士;相反,這些動物都是曾侯乙死後的美餐。

它們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飯含(念起來怪怪的)。飯,就是吃的飯;含,通琀,指的是含在嘴裡的玉。飯含是死者死後填肚子所用。

《周禮》規定:等級越高的人,能夠使用的玉也就越多。

曾侯乙姓姬名乙,乃是西周開國重臣“文王四友”南宮适的直系後人。武王伐紂代商而定天下之後,南宮适位列三公(存疑),被封在曾國(隨國);他的封地,乃是西周最主要的青銅產地之一,可見周天子對南宮适的重視。

論資歷、排輩分,在西周初年,隨國國君的地位絕對排的上號。

曾侯乙有錢又有地位,自然而然也就可以享用豐厚的隨葬品。據統計,曾侯乙墓裡光是青銅製品,總重量就有2萬多斤!更勿論不計其數的木製品、玉器等陪葬品。

與數量龐大的隨葬品呈正比的,是曾侯乙嘴裡藏著的“動物園”。

在古代,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死後嘴裡都會塞點兒東西。《說苑》有云:

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以貝、庶以稻。

珠指的是寶珠,玉則是玉器。

曾侯乙妥妥的諸侯級別,按照《周禮》,嘴裡應該含一塊兒玉。

先秦時期,諸侯嘴裡含的最常見的玉的形狀有蟬、魚等;蟬象徵著破土重生,魚則代表地位尊貴。但是像曾侯乙這麼耿直,將豬、牛、馬、羊等小動物塞嘴裡的,先秦時期的考古也僅此一例。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曾侯乙違背常理,將嘴裡塞了個“動物園”,只有一種可能:他生前特別喜歡吃肉(先秦時期能吃肉的都是上層人)。曾侯乙有多喜歡吃肉呢?

科學家對曾侯乙棺槨裡遺存的牙齒進行科學檢測,發現曾侯乙頰面條痕磨耗明顯偏高,分析證明他的食譜主要以肉食為主。這一科學檢測,印證了曾侯乙的確是個“肉食動物”。

因此,曾侯乙即便是死了,也沒忘記交代家人:“三牲等美食就不要等到祭祀時候才拿出來了,直接塞嘴裡得了,免得麻煩!

曾侯乙死後,他的家人不僅將他生前喜歡的武器、樂器、酒器、食器一股腦塞進墓裡,還塞了21位小姐姐伺候他吃喝玩樂。當然了,肉必須要有!所以,他的家人用最上乘的玉石為他雕琢了“動物園”,放滿足他的意願。

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不照樣被挖出來了嗎?不過,的確讓今人大飽眼福了。

文物考古聊历史
2019-07-23

這些小動物叫玉琀,也稱“飯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竅玉塞”。塞於口、鼻、耳、肛門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還有個專屬的名字叫玉琀。


這些小動物叫玉琀,也稱“飯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竅玉塞”。塞於口、鼻、耳、肛門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還有個專屬的名字叫玉琀。



兩漢時期最常見的玉琀是蟬的形狀,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為什麼是蟬?這主要和蟬的生長特性,有關。蟬的幼蟲入土後變成蛹,出土後又變成蟬,古時候的人們因為蟬的這一特性,寄希望於來世,希望死者的靈魂也能如蟬一樣復生。目前流傳的很多蟬形的古玉,多無孔,其實很多就是玉琀。


  • 玉蟬

這些小動物叫玉琀,也稱“飯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竅玉塞”。塞於口、鼻、耳、肛門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還有個專屬的名字叫玉琀。



兩漢時期最常見的玉琀是蟬的形狀,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為什麼是蟬?這主要和蟬的生長特性,有關。蟬的幼蟲入土後變成蛹,出土後又變成蟬,古時候的人們因為蟬的這一特性,寄希望於來世,希望死者的靈魂也能如蟬一樣復生。目前流傳的很多蟬形的古玉,多無孔,其實很多就是玉琀。


  • 玉蟬


我國從史前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玉斂葬”的習俗,如良渚文化、紅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出“君子貴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漢代貴族繼承併發揚了“貴玉”的思想,不但生前玉不離身,死後也以大量的玉器陪葬。漢代的厚葬使葬玉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令人瞠目的玉衣,鑲玉棺,在南京博物院就看到了一個鑲玉棺,實在是太奢華了。還有別出心裁的玉握。玉握是握在死者手裡的玉製品。


  • 玉棺,南京博物院藏

這些小動物叫玉琀,也稱“飯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竅玉塞”。塞於口、鼻、耳、肛門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還有個專屬的名字叫玉琀。



兩漢時期最常見的玉琀是蟬的形狀,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為什麼是蟬?這主要和蟬的生長特性,有關。蟬的幼蟲入土後變成蛹,出土後又變成蟬,古時候的人們因為蟬的這一特性,寄希望於來世,希望死者的靈魂也能如蟬一樣復生。目前流傳的很多蟬形的古玉,多無孔,其實很多就是玉琀。


  • 玉蟬


我國從史前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玉斂葬”的習俗,如良渚文化、紅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出“君子貴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漢代貴族繼承併發揚了“貴玉”的思想,不但生前玉不離身,死後也以大量的玉器陪葬。漢代的厚葬使葬玉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令人瞠目的玉衣,鑲玉棺,在南京博物院就看到了一個鑲玉棺,實在是太奢華了。還有別出心裁的玉握。玉握是握在死者手裡的玉製品。


  • 玉棺,南京博物院藏

這些小動物叫玉琀,也稱“飯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竅玉塞”。塞於口、鼻、耳、肛門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還有個專屬的名字叫玉琀。



兩漢時期最常見的玉琀是蟬的形狀,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為什麼是蟬?這主要和蟬的生長特性,有關。蟬的幼蟲入土後變成蛹,出土後又變成蟬,古時候的人們因為蟬的這一特性,寄希望於來世,希望死者的靈魂也能如蟬一樣復生。目前流傳的很多蟬形的古玉,多無孔,其實很多就是玉琀。


  • 玉蟬


我國從史前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玉斂葬”的習俗,如良渚文化、紅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出“君子貴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漢代貴族繼承併發揚了“貴玉”的思想,不但生前玉不離身,死後也以大量的玉器陪葬。漢代的厚葬使葬玉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令人瞠目的玉衣,鑲玉棺,在南京博物院就看到了一個鑲玉棺,實在是太奢華了。還有別出心裁的玉握。玉握是握在死者手裡的玉製品。


  • 玉棺,南京博物院藏


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看,曾侯乙可能是枚吃貨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大約生於公元前475年,卒於公元前約433年。他不僅是位深諳車站的軍事家,也是一位興趣廣泛的藝術家,很可能還是個吃貨。


這些小動物叫玉琀,也稱“飯含”。古人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不朽。”所以,就有“九竅玉塞”。塞於口、鼻、耳、肛門等部位的叫玉塞,而放在口中的還有個專屬的名字叫玉琀。



兩漢時期最常見的玉琀是蟬的形狀,大墓小墓中都有出土。為什麼是蟬?這主要和蟬的生長特性,有關。蟬的幼蟲入土後變成蛹,出土後又變成蟬,古時候的人們因為蟬的這一特性,寄希望於來世,希望死者的靈魂也能如蟬一樣復生。目前流傳的很多蟬形的古玉,多無孔,其實很多就是玉琀。


  • 玉蟬


我國從史前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玉斂葬”的習俗,如良渚文化、紅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出“君子貴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漢代貴族繼承併發揚了“貴玉”的思想,不但生前玉不離身,死後也以大量的玉器陪葬。漢代的厚葬使葬玉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令人瞠目的玉衣,鑲玉棺,在南京博物院就看到了一個鑲玉棺,實在是太奢華了。還有別出心裁的玉握。玉握是握在死者手裡的玉製品。


  • 玉棺,南京博物院藏


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看,曾侯乙可能是枚吃貨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南方小國曾國的國君,大約生於公元前475年,卒於公元前約433年。他不僅是位深諳車站的軍事家,也是一位興趣廣泛的藝術家,很可能還是個吃貨。


曾侯乙墓——青銅尊盤


曾侯乙墓,出土的各類隨葬的物品多達一萬多件,其中有一件是青銅製的煎魚盤,出土的時候盤下放著木炭,盤上有一條魚,從魚骨頭的形態來看,這是一條鯽魚。 而曾侯乙墓中煎魚盤的出土,說明這個小國的君主曾侯乙,在吃魚方面已講究煎炒的吃法了。 曾侯乙墓中煎魚盤的出土,說明我國至少在東周時代已有了煎炒魚類等烹飪的方法了。


此外,考古專家們在魚骨中還發現了梅核,梅子可去除魚腥味 。曾侯乙墓還出土了大量的調位料,如花椒、山植皮、山植果、山植於、芒耳等等。


而且,研究發現,曾侯乙在飲酒的時候,還特別注意在酒裡過濾掉其中的一些沉澱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在夏季使酒降溫,冬季使灑升溫。


古人的墓葬多仿照生前,而曾侯乙作為一位國君自然更是極盡所能的讓身後事也能如現事搬了。綜上所述,曾侯乙是位美食家,妥妥的,沒錯了。


所以,曾侯乙口中的玉琀,特意製作成牛、羊、豬、狗、鴨、魚的形狀,可謂是“六畜”具全了,數量也很可觀,共計有21件。很可能就是希望曾侯乙的來世也能享受到這些美味吧。

遗产君
2019-07-20

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發現了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國寶級的文物--曾侯乙編鐘,還有多達15000件的文物,出土文物之眾,種類之繁多,說明他生前之奢華程度,人們又在其口腔裡發現了21件小玉器,這是何意?

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發現了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國寶級的文物--曾侯乙編鐘,還有多達15000件的文物,出土文物之眾,種類之繁多,說明他生前之奢華程度,人們又在其口腔裡發現了21件小玉器,這是何意? 真佩服古人是怎麼把這21件小動物放到已經死去了的曾侯乙的嘴巴里;這在古代叫飯含,是中國古代喪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喪葬儀式,在石器時代就以出現,商代最為盛行,那時的習俗是死者的口腔裡不能空著,不能沒有吃的,所以人死後口裡一定要塞一些東西進去。夏時用貝,到了周時改用玉了,也有用珠、穀物或者錢幣等等。


塞進去的東西也是有講究、有等級的,飯和含是兩種不同的形式,飯指的是能吃的東西,據《周禮.地宮.舍人》記載,君用樑、大夫用稷、士用稻;含也即琀,當然就不是吃的東西了,《說苑.修文》裡說,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以貝、庶以稻;這些都是根據死者的地位來決定的。


曾侯乙雖為地方諸侯,但也是富甲一方,生活極度奢靡,口裡塞那麼多的小動物,是希望在陰間繼續享受生前的生活,有享用不盡的美食。

深夜聊斋
2019-08-18

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在死者口中放置口含物的葬俗,歷史悠久。 在《周禮·天宮·玉府》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喪共含玉。”

曾侯乙嘴裡的玉質小動物,被稱之為“玉唅”。《說文解字》中說:“唅,送死口中玉也。” 在曾侯乙的口中,共有玉唅21件。

能將21件玉器塞到人的嘴裡,可見這些玉器之小。 雖然這些玉器體積很小,但卻是各式各樣,而且都被雕刻成為特定的動物。

比如,這21件玉器中,有玉牛6件,玉羊4件,玉豬3件,玉狗2件,玉鴨3件,玉魚3件,最大的比小豆略大,最小的與綠豆差不多大。

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在死者口中放置口含物的葬俗,歷史悠久。 在《周禮·天宮·玉府》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喪共含玉。”

曾侯乙嘴裡的玉質小動物,被稱之為“玉唅”。《說文解字》中說:“唅,送死口中玉也。” 在曾侯乙的口中,共有玉唅21件。

能將21件玉器塞到人的嘴裡,可見這些玉器之小。 雖然這些玉器體積很小,但卻是各式各樣,而且都被雕刻成為特定的動物。

比如,這21件玉器中,有玉牛6件,玉羊4件,玉豬3件,玉狗2件,玉鴨3件,玉魚3件,最大的比小豆略大,最小的與綠豆差不多大。

儘管非常的小,但這些玉器都栩栩如生,叫人看得清,羊就是羊,牛就是牛,不會相互混淆。

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在死者口中放置口含物的葬俗,歷史悠久。 在《周禮·天宮·玉府》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喪共含玉。”

曾侯乙嘴裡的玉質小動物,被稱之為“玉唅”。《說文解字》中說:“唅,送死口中玉也。” 在曾侯乙的口中,共有玉唅21件。

能將21件玉器塞到人的嘴裡,可見這些玉器之小。 雖然這些玉器體積很小,但卻是各式各樣,而且都被雕刻成為特定的動物。

比如,這21件玉器中,有玉牛6件,玉羊4件,玉豬3件,玉狗2件,玉鴨3件,玉魚3件,最大的比小豆略大,最小的與綠豆差不多大。

儘管非常的小,但這些玉器都栩栩如生,叫人看得清,羊就是羊,牛就是牛,不會相互混淆。

曾侯乙口中的玉唅,既有“長生不滅”的含義,還寄託了“六畜興旺”之意,寄託著親屬祝願墓主人永遠擁有財富。 同時,玉唅的數量,也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徵。

正因為曾侯乙是一個國君,才可能有如此高的規格。

本文由作者【深夜聊齋】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如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留言、轉發,【關注】!

淡看天上月
2019-06-10

上個世紀的曾侯乙墓的發掘是上個世紀比較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特別是裡面的整套編鐘,帶我們走進了2000多年前的音樂世界。既然這個問題問的是墓主人口裡面的玉器,那麼就來說說這些玉器的作用。

什麼是葬玉?

先來了解什麼是葬玉,在古代特別是先秦和秦漢時期,那時候的人們都想著死後再生,所以為了保證靈魂能夠和肉體合二為一,那麼其一就得保證肉身不腐。那麼用什麼方法來保證肉身不腐呢?首先是對身體或者屍體進行處理,再就是用葬玉,還有對墓葬進行防腐設計等等。之所以用葬玉來乞求保護屍體不腐,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玉能讓人們的身體不朽。

而曾侯乙墓中的葬玉有很多種類,分別是玉琀、口塞、握、半琮、殘器、璞料等等諸多類型。

上個世紀的曾侯乙墓的發掘是上個世紀比較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特別是裡面的整套編鐘,帶我們走進了2000多年前的音樂世界。既然這個問題問的是墓主人口裡面的玉器,那麼就來說說這些玉器的作用。

什麼是葬玉?

先來了解什麼是葬玉,在古代特別是先秦和秦漢時期,那時候的人們都想著死後再生,所以為了保證靈魂能夠和肉體合二為一,那麼其一就得保證肉身不腐。那麼用什麼方法來保證肉身不腐呢?首先是對身體或者屍體進行處理,再就是用葬玉,還有對墓葬進行防腐設計等等。之所以用葬玉來乞求保護屍體不腐,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玉能讓人們的身體不朽。

而曾侯乙墓中的葬玉有很多種類,分別是玉琀、口塞、握、半琮、殘器、璞料等等諸多類型。

介紹一下玉琀

什麼是玉琀?首先從王字旁就知道琀字和玉有關係,《說文解字》曰:“琀,送死口中玉也”。玉琀即這個問題所問的含在墓主人口中的東西,玉琀的材質可以是玉、珠、貝等物。先秦兩週時期和秦漢時期玉琀的形狀常常是蟬形,用以長生不滅的願景,也有其他形狀。

當時不同的等級的人,死後口中含的東西類型也是不一樣的。天子的含寶以珠,諸侯用的是玉,大夫用的是璧,士人用的是貝,庶人用的是穀物。

上個世紀的曾侯乙墓的發掘是上個世紀比較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特別是裡面的整套編鐘,帶我們走進了2000多年前的音樂世界。既然這個問題問的是墓主人口裡面的玉器,那麼就來說說這些玉器的作用。

什麼是葬玉?

先來了解什麼是葬玉,在古代特別是先秦和秦漢時期,那時候的人們都想著死後再生,所以為了保證靈魂能夠和肉體合二為一,那麼其一就得保證肉身不腐。那麼用什麼方法來保證肉身不腐呢?首先是對身體或者屍體進行處理,再就是用葬玉,還有對墓葬進行防腐設計等等。之所以用葬玉來乞求保護屍體不腐,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玉能讓人們的身體不朽。

而曾侯乙墓中的葬玉有很多種類,分別是玉琀、口塞、握、半琮、殘器、璞料等等諸多類型。

介紹一下玉琀

什麼是玉琀?首先從王字旁就知道琀字和玉有關係,《說文解字》曰:“琀,送死口中玉也”。玉琀即這個問題所問的含在墓主人口中的東西,玉琀的材質可以是玉、珠、貝等物。先秦兩週時期和秦漢時期玉琀的形狀常常是蟬形,用以長生不滅的願景,也有其他形狀。

當時不同的等級的人,死後口中含的東西類型也是不一樣的。天子的含寶以珠,諸侯用的是玉,大夫用的是璧,士人用的是貝,庶人用的是穀物。


上文已經把曾侯乙墓主人口中為什麼要含玉器的最主要的功能已經介紹了。而曾侯乙墓主口腔和顱腔內發現的玉琀器型包括豬、鴨、魚、牛、羊、狗等等這些禽處類。

之所以會用這些禽畜類的玉器,一來的不能違背禮制,只是用玉器。二來就是事死如事生,可能是生前死者經常享用這些食物,死者還想在死後繼續享用這麼多禽畜類動物。而且從這裡再就是墓主人的其他陪葬器件也可以推測出墓主人身前是一個很重享受之人,這與當時那個時代卻是有點“格格不入”,所以在大國殲滅小國的時代裡,曾國並沒有留下多少痕跡。

疑今察古几复
2019-07-14

曾侯乙墓主口中所含的小動物是一種專門用於送葬,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名字叫玉琀。其口中的玉琀精緻小巧,數量多達21件,造型為牛羊豬等六畜,其寓意為“長生不滅”,“六畜豐昌”。

曾侯乙墓主口中所含的小動物是一種專門用於送葬,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名字叫玉琀。其口中的玉琀精緻小巧,數量多達21件,造型為牛羊豬等六畜,其寓意為“長生不滅”,“六畜豐昌”。

前幾天我們這一位老人去世,我的奶奶前去幫忙穿衣裝殮,據她說,我們這裡的習俗,在人死後進行簡單的梳洗,穿上壽衣放進棺材後,需要在亡者的嘴中放入一點“金器”一小撮米

這裡的金器不一定非要金子也可以是銀和玉等貴重器物,因為地區原因,我們這裡的人比較少佩戴玉器,所以基本上放入亡者口中都是金銀二物。而放一小撮米意思是要其帶糧走,這樣下輩子就不會餓肚子,如果沒有放米的話,那他下輩子投胎就會出生就沒有奶吃,餓肚子。

奶奶說,這其實就是一種習俗,老一輩人這麼傳,我們就這麼做,誰知道下輩子投胎做了什麼?

曾侯乙墓主口中所含的小動物是一種專門用於送葬,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名字叫玉琀。其口中的玉琀精緻小巧,數量多達21件,造型為牛羊豬等六畜,其寓意為“長生不滅”,“六畜豐昌”。

前幾天我們這一位老人去世,我的奶奶前去幫忙穿衣裝殮,據她說,我們這裡的習俗,在人死後進行簡單的梳洗,穿上壽衣放進棺材後,需要在亡者的嘴中放入一點“金器”一小撮米

這裡的金器不一定非要金子也可以是銀和玉等貴重器物,因為地區原因,我們這裡的人比較少佩戴玉器,所以基本上放入亡者口中都是金銀二物。而放一小撮米意思是要其帶糧走,這樣下輩子就不會餓肚子,如果沒有放米的話,那他下輩子投胎就會出生就沒有奶吃,餓肚子。

奶奶說,這其實就是一種習俗,老一輩人這麼傳,我們就這麼做,誰知道下輩子投胎做了什麼?

在死者口中放入米,玉器等都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稱之為飯唅。其中貴重的例如玉器又被稱為玉琀。

古人死後都會塞上九竅塞,他們認為將身上的缺口塞住後,體內的精氣就不會流失,這樣屍體就不會腐爛。而塞九竅的口塞和玉琀是有區別的,玉琀是為了充盈口腔,讓亡者不要空口走,口塞也並不像玉琀一樣能全部放進口中。而曾侯乙墓主口中除了這21件精巧如小豆的玉琀外,還有一個玉口塞,從側面看是“v”形,由此可見,玉琀和口塞是兩件物品,起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曾侯乙墓主口中所含的小動物是一種專門用於送葬,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名字叫玉琀。其口中的玉琀精緻小巧,數量多達21件,造型為牛羊豬等六畜,其寓意為“長生不滅”,“六畜豐昌”。

前幾天我們這一位老人去世,我的奶奶前去幫忙穿衣裝殮,據她說,我們這裡的習俗,在人死後進行簡單的梳洗,穿上壽衣放進棺材後,需要在亡者的嘴中放入一點“金器”一小撮米

這裡的金器不一定非要金子也可以是銀和玉等貴重器物,因為地區原因,我們這裡的人比較少佩戴玉器,所以基本上放入亡者口中都是金銀二物。而放一小撮米意思是要其帶糧走,這樣下輩子就不會餓肚子,如果沒有放米的話,那他下輩子投胎就會出生就沒有奶吃,餓肚子。

奶奶說,這其實就是一種習俗,老一輩人這麼傳,我們就這麼做,誰知道下輩子投胎做了什麼?

在死者口中放入米,玉器等都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稱之為飯唅。其中貴重的例如玉器又被稱為玉琀。

古人死後都會塞上九竅塞,他們認為將身上的缺口塞住後,體內的精氣就不會流失,這樣屍體就不會腐爛。而塞九竅的口塞和玉琀是有區別的,玉琀是為了充盈口腔,讓亡者不要空口走,口塞也並不像玉琀一樣能全部放進口中。而曾侯乙墓主口中除了這21件精巧如小豆的玉琀外,還有一個玉口塞,從側面看是“v”形,由此可見,玉琀和口塞是兩件物品,起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玉琀的種類和材質是多種多樣的,有玉蟬,玉魚,玉璜,玉璧,貝,珠等,還有像曾侯乙墓中的六畜,據《說文解字》中段注所解釋,“唅,士用貝……諸侯用璧……天子用玉。”在西周到兩漢時期,玉琀多數都為碎玉石,或者是用玉仿製的動物,到了漢朝以後玉琀基本都是玉蟬的形狀。

而且在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玉琀數量是多寡不一的。

1953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的商代墓中出土玉琀8件;1969年到1977年的殷墟西區發掘中出土了玉琀12件。而口唅碎玉石的墓葬出土的的碎玉石則更多,1983年到1986年發掘的陝西長安灃西西周墓中,出土的口唅有碎成4塊的玉璜和碎成15塊的璧;而陝西扶風上康村的西周墓中出土碎玉石更是達到121塊之多。

曾侯乙墓主口中所含的小動物是一種專門用於送葬,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名字叫玉琀。其口中的玉琀精緻小巧,數量多達21件,造型為牛羊豬等六畜,其寓意為“長生不滅”,“六畜豐昌”。

前幾天我們這一位老人去世,我的奶奶前去幫忙穿衣裝殮,據她說,我們這裡的習俗,在人死後進行簡單的梳洗,穿上壽衣放進棺材後,需要在亡者的嘴中放入一點“金器”一小撮米

這裡的金器不一定非要金子也可以是銀和玉等貴重器物,因為地區原因,我們這裡的人比較少佩戴玉器,所以基本上放入亡者口中都是金銀二物。而放一小撮米意思是要其帶糧走,這樣下輩子就不會餓肚子,如果沒有放米的話,那他下輩子投胎就會出生就沒有奶吃,餓肚子。

奶奶說,這其實就是一種習俗,老一輩人這麼傳,我們就這麼做,誰知道下輩子投胎做了什麼?

在死者口中放入米,玉器等都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稱之為飯唅。其中貴重的例如玉器又被稱為玉琀。

古人死後都會塞上九竅塞,他們認為將身上的缺口塞住後,體內的精氣就不會流失,這樣屍體就不會腐爛。而塞九竅的口塞和玉琀是有區別的,玉琀是為了充盈口腔,讓亡者不要空口走,口塞也並不像玉琀一樣能全部放進口中。而曾侯乙墓主口中除了這21件精巧如小豆的玉琀外,還有一個玉口塞,從側面看是“v”形,由此可見,玉琀和口塞是兩件物品,起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玉琀的種類和材質是多種多樣的,有玉蟬,玉魚,玉璜,玉璧,貝,珠等,還有像曾侯乙墓中的六畜,據《說文解字》中段注所解釋,“唅,士用貝……諸侯用璧……天子用玉。”在西周到兩漢時期,玉琀多數都為碎玉石,或者是用玉仿製的動物,到了漢朝以後玉琀基本都是玉蟬的形狀。

而且在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玉琀數量是多寡不一的。

1953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的商代墓中出土玉琀8件;1969年到1977年的殷墟西區發掘中出土了玉琀12件。而口唅碎玉石的墓葬出土的的碎玉石則更多,1983年到1986年發掘的陝西長安灃西西周墓中,出土的口唅有碎成4塊的玉璜和碎成15塊的璧;而陝西扶風上康村的西周墓中出土碎玉石更是達到121塊之多。

所以說,曾侯乙墓中出土的21件玉琀主要是為了體現墓主人的特色,墓主人曾侯乙是一個國君,所以才葬有這麼多數量的玉器。而玉琀所雕刻的牛、羊、豬、狗、鴨、魚等表達了後人的美好祝願,是親屬們希望墓主人能衣食無憂,永遠的擁有財富。

有书共读
2019-12-22

1978年2月,在隨縣城郊,駐軍某部的雷達修理所為了擴建廠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開山炸石。

隨著一聲巨響,石破天驚,意外地一座古墓浮現出來。

這座古墓就是距今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的墓。

隨著對墓葬的一步步地探索,人們越發地吃驚。這個墓坑有220平方米,單就棺槨室就有190多平。

這比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大6倍,比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大8倍。這樣大的棺槨在當時的中國還算是首例呢!

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面,曾侯乙的墓室出土的文物真是太多了。

據統計,從墓中出土文物15404件,其中比較珍貴的青銅器就有十噸半,黃金製品更是超過了17斤。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是,出土了總重量達到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的編鐘。

這些編鐘除了少數幾件掉落在地面上,其餘的全都整齊地掛在木質的鐘架上,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啊!

但我們今天介紹的不是這個編鐘,而是曾侯乙嘴裡含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的數量足足有21個,是不是又很吃驚。這個曾侯乙到底是誰呀,怎麼又這麼奇怪?

別急讓我們一步步地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 曾侯乙的身份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一位名乙的曾國諸侯王。

其實在史籍上並沒有這個人的記載,但是隨著考古的發現,專家推定曾侯乙是姬姓,先祖是周天子的重臣。

1978年2月,在隨縣城郊,駐軍某部的雷達修理所為了擴建廠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開山炸石。

隨著一聲巨響,石破天驚,意外地一座古墓浮現出來。

這座古墓就是距今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的墓。

隨著對墓葬的一步步地探索,人們越發地吃驚。這個墓坑有220平方米,單就棺槨室就有190多平。

這比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大6倍,比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大8倍。這樣大的棺槨在當時的中國還算是首例呢!

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面,曾侯乙的墓室出土的文物真是太多了。

據統計,從墓中出土文物15404件,其中比較珍貴的青銅器就有十噸半,黃金製品更是超過了17斤。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是,出土了總重量達到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的編鐘。

這些編鐘除了少數幾件掉落在地面上,其餘的全都整齊地掛在木質的鐘架上,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啊!

但我們今天介紹的不是這個編鐘,而是曾侯乙嘴裡含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的數量足足有21個,是不是又很吃驚。這個曾侯乙到底是誰呀,怎麼又這麼奇怪?

別急讓我們一步步地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 曾侯乙的身份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一位名乙的曾國諸侯王。

其實在史籍上並沒有這個人的記載,但是隨著考古的發現,專家推定曾侯乙是姬姓,先祖是周天子的重臣。

而曾侯乙應當出生在公元前475年或者稍晚點。他大概是在公元前463年見後成為諸侯王的,在位時間大約為30年。

從出土的文物來看,曾侯乙生前是非常喜歡音樂的。他鑽研音律的研究,並且也非常重視樂器的製造。

要不怎麼會有編鐘這麼大的物件的出現。而且曾侯乙的興趣也是非常的廣泛,他呢也是擅長車戰的軍事家。

由此而看,曾侯乙的身份很是顯貴啊,而且還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並且這個君王還特別文藝,竟然在音樂上非常有造詣。

不簡單,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後竟然在嘴裡放了21個玉製的小動物。

二、 曾侯乙嘴裡含的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的

隨著棺槨的打開,專家們在曾侯乙的頭骨裡面發現了21個玉製的小動物。這21個小動物分別是6個牛、4個羊、3個豬、2個狗、3個鴨、3個魚,這些小動物全都是用玉製成的它們的形狀。

為什麼要放這些玉製的小動物呢,這個呀其實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葬玉習俗,這個玉製的小動物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做“玉琀”。

玉琀是古人在死者入殮時,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飯含”。這個可是我中喪葬習俗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現在有些地方仍在沿用這個習俗呢。

為什麼要有放玉的這個習俗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帝王都追求長生不老。但是真得有長生不老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呢,在他們的願望破滅後,不朽就成了他們臨死前最大的願望了。

《抱朴子》是一本非常有名的道教典籍,在這本書裡面有這樣的一種說法。

1978年2月,在隨縣城郊,駐軍某部的雷達修理所為了擴建廠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開山炸石。

隨著一聲巨響,石破天驚,意外地一座古墓浮現出來。

這座古墓就是距今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的墓。

隨著對墓葬的一步步地探索,人們越發地吃驚。這個墓坑有220平方米,單就棺槨室就有190多平。

這比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大6倍,比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大8倍。這樣大的棺槨在當時的中國還算是首例呢!

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面,曾侯乙的墓室出土的文物真是太多了。

據統計,從墓中出土文物15404件,其中比較珍貴的青銅器就有十噸半,黃金製品更是超過了17斤。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是,出土了總重量達到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的編鐘。

這些編鐘除了少數幾件掉落在地面上,其餘的全都整齊地掛在木質的鐘架上,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啊!

但我們今天介紹的不是這個編鐘,而是曾侯乙嘴裡含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的數量足足有21個,是不是又很吃驚。這個曾侯乙到底是誰呀,怎麼又這麼奇怪?

別急讓我們一步步地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 曾侯乙的身份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一位名乙的曾國諸侯王。

其實在史籍上並沒有這個人的記載,但是隨著考古的發現,專家推定曾侯乙是姬姓,先祖是周天子的重臣。

而曾侯乙應當出生在公元前475年或者稍晚點。他大概是在公元前463年見後成為諸侯王的,在位時間大約為30年。

從出土的文物來看,曾侯乙生前是非常喜歡音樂的。他鑽研音律的研究,並且也非常重視樂器的製造。

要不怎麼會有編鐘這麼大的物件的出現。而且曾侯乙的興趣也是非常的廣泛,他呢也是擅長車戰的軍事家。

由此而看,曾侯乙的身份很是顯貴啊,而且還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並且這個君王還特別文藝,竟然在音樂上非常有造詣。

不簡單,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後竟然在嘴裡放了21個玉製的小動物。

二、 曾侯乙嘴裡含的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的

隨著棺槨的打開,專家們在曾侯乙的頭骨裡面發現了21個玉製的小動物。這21個小動物分別是6個牛、4個羊、3個豬、2個狗、3個鴨、3個魚,這些小動物全都是用玉製成的它們的形狀。

為什麼要放這些玉製的小動物呢,這個呀其實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葬玉習俗,這個玉製的小動物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做“玉琀”。

玉琀是古人在死者入殮時,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飯含”。這個可是我中喪葬習俗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現在有些地方仍在沿用這個習俗呢。

為什麼要有放玉的這個習俗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帝王都追求長生不老。但是真得有長生不老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呢,在他們的願望破滅後,不朽就成了他們臨死前最大的願望了。

《抱朴子》是一本非常有名的道教典籍,在這本書裡面有這樣的一種說法。

說是“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這些帝王們可是都看中了這句話,所以呢就用葬玉來祈求死者永存不朽。

但是這個玉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放的,當時也是按地位等級來放置的。

天子是含珠的,諸侯才是含玉,大夫是含璣的,士呢則含貝,庶民也就是老百姓嘴裡只能放稻米了。

正所謂“生以為佩,死以為琀”,死者生前帶玉佩,死後呢也要嘴裡琀著玉。

“東陵大盜”孫殿英從慈禧口中挖出的那顆夜明珠,也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所以由此而看,曾侯乙嘴裡放玉製小動物是為了那種不朽的臆想。

三、 那曾侯乙嘴裡為什麼要放那麼多的小動物呢

有道是“生時所享,死後亦然“,曾侯乙雖然是個地方諸侯,但是他富甲一方,這口中的21件玉器足以證明,他生前的奢靡生活。

這21件小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全都是當時可吃的動物。

而且放的數量還是這麼的多,那就說明了曾侯乙是個大吃貨,生前就非常喜歡吃肉。

這些小動物可能就是他生前特別愛吃的!

生前喜歡什麼,死後也要把它們帶走,這也是中國人最傳統的一種文化意識。

所以曾侯乙就要帶走很多他喜歡吃的東西。在這之所以要放這麼多數量的小動物,有書君猜測這個數字也許就是盡最大的力量把儘可能多的小動物放進口中的,21也許就是放入口中的極限了。

也許這個21還有一層含義。從《周易》中解釋來說,21是個代表貴重的吉數,也是個偉大的首領數。

所以曾侯乙為了圖個吉利,也是為了自己死後也能不朽,就選擇用21這個數量。

不管是什麼原因吧,曾侯乙嘴裡含21個玉製小動物,這個舉動還真是個奇葩。生前是個吃貨,死後也不委屈自己。

把自己所願都裝進嘴裡,估計這千年來,也只有曾侯乙這樣的人,才這樣做的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南风回岸
2019-06-04

古代人們在逝去後,嘴裡要含東西,是古人下葬的一種習俗。富貴人家可以放貴重的珠寶玉器、金銀銅錢,貧窮人家的可以放幾粒米,這被稱為琀(hán),也就是壓舌,口含東西的死者,在陰間不能亂說話了,也就不會招致災禍,而且這些貴重的隨葬品,在陰間也能使得,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同時,玉質器物,對死者遺體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古代人們在逝去後,嘴裡要含東西,是古人下葬的一種習俗。富貴人家可以放貴重的珠寶玉器、金銀銅錢,貧窮人家的可以放幾粒米,這被稱為琀(hán),也就是壓舌,口含東西的死者,在陰間不能亂說話了,也就不會招致災禍,而且這些貴重的隨葬品,在陰間也能使得,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同時,玉質器物,對死者遺體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限於對自然的認知,古人認為死後會到達另外一個世界,相信會有來世,所以這些含在嘴裡的貴重器物,能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即便輪迴轉世後,也能繼續維持生活。

作為戰國時期一位國君,曾侯乙下葬時儀式的隆重、隨葬品的奢華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且不說陪葬的15000件珍貴器物,數十斤的黃金,以及數十噸的精美青銅器。單單他嘴裡含的玉器,就多達21件,包括小玉牛6個、小玉羊4個、小玉豬3個、小玉狗2個、小玉鴨3個、小玉魚兒3個。

古代人們在逝去後,嘴裡要含東西,是古人下葬的一種習俗。富貴人家可以放貴重的珠寶玉器、金銀銅錢,貧窮人家的可以放幾粒米,這被稱為琀(hán),也就是壓舌,口含東西的死者,在陰間不能亂說話了,也就不會招致災禍,而且這些貴重的隨葬品,在陰間也能使得,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同時,玉質器物,對死者遺體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限於對自然的認知,古人認為死後會到達另外一個世界,相信會有來世,所以這些含在嘴裡的貴重器物,能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即便輪迴轉世後,也能繼續維持生活。

作為戰國時期一位國君,曾侯乙下葬時儀式的隆重、隨葬品的奢華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且不說陪葬的15000件珍貴器物,數十斤的黃金,以及數十噸的精美青銅器。單單他嘴裡含的玉器,就多達21件,包括小玉牛6個、小玉羊4個、小玉豬3個、小玉狗2個、小玉鴨3個、小玉魚兒3個。

這麼多的玉質壓舌之物,說明這個統治者生前是很富有的。而這些玉器全部都是動物,可能表明其生前的奢華生活,死後也要帶到陰間繼續享用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