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大會堂,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只用1年零15天,10個月內建成
人民畫報
1/9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也是凝固的歷史。今天的人們或許很難相信,人民大會堂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會堂式建築,從規劃、設計到施工,一共只用了1年零15天。10個月的時間內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可以說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從建設到落成再到60年後的今天,《人民畫報》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它半個多世紀的變化。攝影 王蕾\/人民畫報(內容來源:2019年4期《人民畫報》)
2/9 1958年8月,中共中央確定要在北京建設一批包括萬人禮堂(即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內的十大重大建築工程,以展現新中國成立十年來的建設成就,慶祝國慶十週年。在各方專家的反覆商討下,大會堂的位置定在了天安門廣場西側。這是1958年,全國青年婦女代表在建設人民大會堂的工地上參加義務勞動。攝影 孫毅夫\/人民畫報
3/9 1959年,人民大會堂的施工工作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攝影 張韞磊\/人民畫報
4/9 作為1959年“國慶十大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人民大會堂承載了很多含義和希冀。1959年9月24日,在新中國成立十週年之際,人民大會堂在北京落成。人民大會堂蘊含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寓意,在中國人心目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裡既是人民參政議政、處理內政外交事務的殿堂,又是一座歷史豐碑。這是當年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全景。攝影 張吉年\/人民畫報
5/9 1964年,在人民大會堂裡舉行了盛大的文藝晚會《東方紅》,工農兵齊聲高唱序曲《葵花向太陽》。攝影 何世堯、錢浩\/人民畫報
6/9 1980年,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南端的62級漢白玉大樓梯通往二層宴會廳。大樓梯頂端有迎賓廳,是領導人在宴會前歡迎貴賓及賓主合影留念之處。攝影 敖恩洪、趙明清\/人民畫報
7/9 1980年,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頂部天花板中央鑲嵌著由水晶玻璃組成的吸頂大花燈,周圍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點金石膏雕塑和棋盤式的彩色藻井。整個大廳金碧輝煌,是舉行盛大國宴和國慶招待會的地方。攝影 敖恩洪、趙明清\/人民畫報
8/9 1982年,人們排隊進入人民大會堂參觀。攝影 李栓德、餘鵬飛\/人民畫報
9/9 1987年,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作為樂隊指揮和鋼琴演奏者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為殘疾人募捐義演音樂會”。著名作家冰心曾這樣寫道:“走進人民大會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肅穆了下來,好像一滴水投進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細小,感到海洋的無邊壯闊。”攝影 李蘭英\/人民畫報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