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莽?

10 個回答
煮酒君
2019-03-10

長久以來,主流史學家對於王莽的評價都是負面的。在大多數人看來王莽不過是一個篡漢的偽君子,是一個亂臣賊子。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待,王莽確實是一個偽君子。但是如果結合了當時的社會主流思想,篡漢的王莽非但沒有“篡漢”,而且也不是偽君子,更有甚者從某一個角度而言,王莽還是一個儒家文化的衛道士。

如何評價王莽?

最後一次真實的禪讓制卻被扣上“篡漢”的帽子

因為東漢末年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多權臣巧借“禪讓”篡奪了前朝君王的帝位。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對“禪讓制”都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權臣篡位的藉口罷了。但是王莽的篡漢與後世這些權臣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後世權臣的“禪讓”是建立在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上的,而王莽的“禪讓”則是社會矛盾爆發時,底層老百姓對西漢政權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在這種不信任感的推動下,老百姓渴望政權更迭,出現一位賢明的君主帶領大家度過難關,這是一種典型的堯舜禹氏的禪讓。

如何評價王莽?

我們都知道西漢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五德終始論”的基礎上,當初西漢取代秦朝,是因為秦朝德衰,所以西漢皇帝要更受命,要禪讓給有德之人。當時的儒家學者根據這套理論得出了“天命不長存,其並非萬世一系的,一德衰而一德興”的結論。

“五德終始論”最鼎盛的時候,就連西漢皇帝自己都認可。漢昭帝時期,眭弘謂:“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宣帝時期,蓋寬饒上奏:“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若四時之運,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漢哀帝甚至一度要把帝位禪讓給董賢,可見在西漢時期,“禪讓制”依然保留著堯舜禹時代的特徵。

如何評價王莽?

到了西漢末年,社會矛盾不斷的加劇,這時候深受“五德終始論”、“禪讓制”影響的西漢百姓在內心裡是真切地希望有個“救世主”來取代西漢的統治者。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王莽通過禪讓製得到了天下,而且從四十八萬人上書之事,不難看出王莽是得到了當時大多數人的擁戴的。

可見王莽的這種“篡漢”與曹魏的“篡漢”、司馬氏的“篡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毫不誇張的說王莽的這一次“篡漢”是古代中國最後一次合法的“禪讓制”。只不過他的新朝曇花一現,光復漢朝的劉秀自然不會承認這樣一場合法禪讓。倘若王莽的新朝能夠流傳得久一點,那麼現在我們評價王莽時,就不會再說他是個“篡漢”的偽君子,而是會說他堪比堯舜禹。

如何評價王莽?

儒家思想的捍衛者,推行者

之所以會說王莽是一個儒家的衛道士,這是因為在他“篡漢”後,為了解決社會矛盾,推行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孔子推崇的治世手段。面對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併,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量民眾賣身為奴的問題,實行了均王田、解放奴婢的政策。所謂的“均王田”其實就是西周時期的“井田制”。因為孔子推崇周禮、崇尚西周的制度,所以在王莽看來,要解決現在日益尖銳的土地兼併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學習西周的“井田制”。史載“古之聖王莫不設井田,然後治乃可平”。

在商業上王莽推行的“五均”、“六筦”、“賒貸”之制也都是以古文經《周禮》《樂語》為依據而提出來的,體現了均平、抑制兼併的思想。縱觀王莽這一系列土地、經濟改革遵循的原則都是儒家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

如何評價王莽?

除了經濟上讓人詬病的改革,王莽還頻繁變更地名、官名。在後人看來難以理解王莽為何要這樣大費周章的更改地名、官名,其實這也是王莽遵循孔子思想的體現。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為了讓一切都名正言順,王莽才會不遺餘力地更改地名、官名。將“單于”為“服於”、 “高句麗”為“下句麗”,則是王莽遵循孔子“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的思想。

但是王莽所推崇的這一套儒家治世的思想,非但沒能解決社會矛盾,還讓新生的新朝面臨四面楚歌,在起義軍的圍攻之下,這個短暫的復古王朝走向了滅亡。王莽也因為自己對儒家治世理念的捍衛而獻出了生命,這樣一個虔誠的儒家衛道士是讓人欽佩的。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4-01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之中,最狂熱的理想主義者,恐怕就是王莽了,他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四無”理想(即“市無二價,官無訴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而奮鬥;史書中說他虛名狡詐,陰毒惑眾,這也是他為了實現自己政治理想所不得不使出的手段,多少皇帝都是這麼走過來的,我們也無需對他過多苛責。只是時勢的變化,總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中國是如此之大,其地域之差異,人群之複雜,情況之紛亂,註定了它的每次改版升級,都會BUG頻出,導致系統紊亂甚至崩潰,最後只得重裝系統來緩緩修復漏洞。所以中國歷史的改革,從來成功的少,失敗的多,更何況王莽的這次改版,準備不足,又急功近利;藥下過猛,還不切實際。

如何評價王莽?

舉凡天下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對利益蛋糕的重新分配。當時中國的情勢是: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破產淪為奴婢或流亡為盜。也就是說,權貴豪強們佔的蛋糕太多,導致天下百姓無以為生,要麼餓死,要麼就只能去做奴婢或強盜,整個天下一片末世衰敗的景象。那怎麼辦呢?王莽的方法就是,把蛋糕全收上來,全部重新分配,不留餘地,徹底解決問題,爭取在自己任內澄清天下,再創三代盛世(夏商周)。

這就是王莽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了,畢竟他從政幾十年來存天理而滅人慾,恪守道德,修身養性,克己復禮,兢兢業業,不好女色,不好享受,罔顧自己的慾望與悲喜,含辛茹苦,殫精竭慮,犧牲家庭,犧牲健康,甚至犧牲做人的快樂,好不容易才在五十四歲這年踐履至尊、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卻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他的年齡已容不得他進行穩妥的試點、探索、修正,他必須儘快的強推自己的復古改制,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享受這名垂萬古的創世光榮。我們知道,王莽是從小修習《禮經》出身的,這部儒家經典對於他而言已不是學問,而是信仰,所以他言必稱三代,事必據《周禮》,他真誠的相信傳說中的三代盛世,認為只要依據《周禮》如法炮製,三代盛世的光輝就會再一次普照大地,而那美妙無比的田園牧歌與人間天堂也會再一次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所以他建立的所謂新朝,其實是一個好古稽古迷古信古刻意復古的新朝,可是拿這種上古禮法去治理近千年後的新朝天下,又怎麼能不出問題呢?

如何評價王莽?

打個比方,王莽改制,就好像是一個無知的孩童,興致勃勃的照著畫本捏泥人、堆沙塔,看起來倒是蠻有童真童趣的,可惜這龐大的帝國已積重難返,那可比泥沙脆弱多了,非要按照周公的圖樣,捏來堆去,結果只能是圖樣圖森破、破碎、崩塌。

於是,王莽的改革失敗了,他本意是想造福萬民,結果卻是害慘了萬民,而歷史是無情的,社會實驗不像科學實驗,失敗了就再也沒有重來的機會。王莽並不知道,在一片反對聲之中,歷史已為他掘好了墳墓。

如何評價王莽?

其實王莽發現自己改制失敗後,也想過轉移國內矛盾,遂發動了對外戰爭,不僅發兵二十萬,攻打西南夷,還募兵三十萬,六路進攻匈奴,如此既可將大批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耗費在邊疆去除其造反之可能,又可開疆拓土建功立業,豈不妙哉?王莽被自己一石二鳥的天才戰略陶醉了,於是下令前線將士,此役必將胡人盡數遠驅至西伯利亞,然後將其國土人民分為十五份,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皆為單于,謀採“以夷制夷”、“分而治之”之策,將匈奴徹底瓦解消滅。

好強的氣魄,好大的志向,可惜是志大才疏,大言不慚。這種連武帝、宣帝都做不到的宏大功業,王莽卻勉強去做,當然只會將這個已被他折騰的傷痕累累的帝國,再置身於刀山火海之中,促其崩潰。更搞笑的是,王莽非要等三十萬大軍到齊了再出徵,以示軍威,導致先到的軍隊在邊境閒置了一年多,虛耗錢糧,騷擾地方,等到大軍終於到齊了,王莽已完全供養不起,有些兵痞就開始調轉槍頭大肆劫掠邊境百姓,百姓們受不了只好拋棄家園,離鄉背井,流落山野,大批餓死。結果這場對匈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年多,每年都要揮霍掉全國半數的gdp,卻一次正經仗都沒打成,這就是個維護天朝顏面的無底洞,何苦來哉?而另外一邊,攻打西南夷的軍隊也遭遇了大規模瘴疫,損失慘重。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民選”皇帝,庸眾多年狂熱的頌歌已將王莽造就成不可一世的妄人,他蠻橫專斷,愚妄昏庸,他本想將人間變成天堂,結果卻將人間變成了地獄。於是一時間,天下大亂,災荒四起,百姓紛紛造反。

眼見此景,王莽便下令拆除漢之建章宮及上林苑中的承光宮、包陽宮等十餘所宮館,圈地一百頃,要在這裡修築“黃帝太初祖廟”等九座宏偉的宗廟,祀王莽的九位先祖(王莽宣稱他乃黃帝直系後裔),以祈求祖宗的神靈為他降福消災。為了能快點消災,王莽不惜賣官鬻爵、耗費巨資,逼著工匠冒大雨日夜趕建,結果福沒來,災沒去,卻先逼死累死了民工一萬多。

這可真是天怒人怨,人心思漢,四處都有百姓在暗地裡詛咒王莽。他們搜腸刮肚,極力從自己腹內的些許墨水中,尋求著自以為最惡毒的詞語。

但是王莽仍然一臉無辜,他還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讓天下人這麼恨他。

地黃二年,王莽皇后病逝。緊接著,王莽的太子王臨因與宮中侍女原碧私通,恐事發,欲謀反(王莽亦有與原碧私通),事未舉,即遭王莽逼死。是月,他另一個兒子王安與兩個孫子又相繼病死。十數日間,宮中先後五喪,當夜幕降臨,王莽常一個人孤絕的坐在那嗜血的皇位上,只覺心中寂寥愁苦、寂冷空茫,不由掩面號哭,淚如雨下,悲憤成狂。

王莽是個大公無私的人,他總共只有六個兒子,卻有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和一個侄子,是因為違反法令而被他逼死。而他的老妻皇后也正是因此哭瞎雙眼、含恨而死的。

然而王莽悲則悲矣,卻從不後悔、也從不動搖,這大概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者所必須經歷的苦難與必須付出的代價吧。這冷漠的世道,這人心的不古,你們怎能理解朕心中的勇敢、慈悲與大道?五百年乃有聖人出,千年前的聖人是周公,五百年前的聖人是孔子,當今的聖人便是朕!所以沒關係,只要能再造夏商周的黃金時代,重現那遠古大同的榮光,抵達儒家的理想世界,朕可以犧牲包括朕在內的任何人的生命,無論是誰擋住了這條路,都必須死!

如何評價王莽?

想到這兒,王莽終於振作起來,他派人毀壞了漢武帝和漢昭帝的帝廟,把子孫們分別安葬在裡面,並遍遣謁者,分行天下,博採美女一百二十人納為后妃,為此這位六十八歲的老翁還特意染了鬚髮,強做年少,準備臨老入花叢再做一百二十次新郎,以證明自己仍能,無所不能!

然而,天下的災荒還在進一步加劇,蝗蟲們一路從東方席捲而來,遮天蔽日,吃的天下乾乾淨淨,莊稼化為烏有,牲畜唯餘白骨,百姓吃無可吃,餓死無數,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現象,比如《後漢書》、《東觀漢記》中就多有記載當時盜賊綁架平民、烹而食之的慘劇。

如何評價王莽?

王莽聞訊大急,心想在朕英明領導下的百姓怎麼能吃人肉呢?這寫在史書裡多丟人!於是又想了個餿主意,他不知從哪裡學來的知識,竟自行研製出了一種新型食品,在全國範圍推廣。這種新型食品叫作酪,不過不是奶酪,而是木頭酪,也就是用草木煮成的硬塊,據說可以將植物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提取出來,形成高濃度的壓縮食品。如此高科技,簡直聞所未聞,一時歡欣鼓舞,可老百姓費了老大勁,才按照王莽下發的配方一步步加工出酪來,塞嘴裡一嚼,卻立刻就吐了。呸!還不如吃人呢,根本啃不動!偶有人牙口好的,硬吃下去,晚上也開始拉肚子,一個個食物中毒。

王莽聽說後,不反思自己的發明有問題,卻怪民間的加工條件不行,辜負了自己的高超智慧,不得已只好又下詔說:“其且開天下山澤之防,諸能採取山澤之物而順月令者,其恣聽之,勿令出稅。”

如何評價王莽?

原來,王莽託古改制的一大政策,就是將山澤資源也控制起來不讓百姓任意採捕,若要採捕也要上交重稅;而今這些野草和樹葉都可以開放給老百姓隨便吃了,而且還免稅,爾等小民還不感激天恩浩蕩?

但這些流民們就是不聽話,不去山澤啃樹葉,居然全都逃荒湧入長安,數十萬眾嗷嗷待哺,恰如蝗蟲一般可怕。王莽身為國家元首,自然不能罔顧百姓性命,乃遣使者開倉放糧,惜乎用人不擅,使者竟與屬下小吏將賑災之糧全數剋扣貪汙,導致數十萬災民餓死十之七八,長安內外,一時餓殍遍野,屍臭熏天,慘不忍睹,慘不忍聞,簡直就是人間地獄!而剩下的流民仍不肯離開長安,他們吃著從貪官們手指縫裡漏下來的菜湯稀粥,實在不行就去吃死人肉,想多堅持幾天再餓死在天子腳下,以用他們溫順的死亡,讓皇帝睜眼看看這世道的殘酷。

這就是王莽,一個狂熱的理想主義者,把自己和全國人民玩兒死的故事。

清水空流
2019-12-07

王莽、他生前是最具有民意的皇帝。他是最被擁護的皇帝。他也是最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是最“偽善”政客和皇帝,他是唯一一個被認為是“穿越”皇帝,他最的錯誤就是他失敗了。他死後卻被稱為最大的偽君子。王莽。生於公元前45年。字巨君,西漢皇親,權臣。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子,後篡位登基。王莽代漢建新新朝唯一的皇帝,在位15年。公元前23年駕崩。終年69歲。當皇帝期待的為政作為被稱為“王莽改制”。由於改制不成功。造成天下大亂。公元23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如何評價王莽?


周 公 恐 懼 流 言 日 , 王 莽 謙 恭 未 篡 時。向 使 當 初 身 先 死 , 一 生 真 偽 誰 復 知。白居易對王莽的評價可謂神來之筆,誅心之句。把王莽的偽善和作秀到極致,以及首鼠兩端、真偽難辨的嘴臉刻畫得很是傳神。中國歷史上性格最複雜,爭議最大的政治人物就是王莽了。他的這個皇帝雖然被歷史所承認,但就事實而言卻有些“虛弱”的皇帝,加之他是篡位登基,尤其是他這樣具有“巨大聲望”的人來說,卻是有悖於儒家正統觀念。有人說,如果某人作秀一輩子就不是做秀,但王莽卻是真正作秀了一輩子,被稱為最大的偽君子。後世對他的評價和他當時聲望產生了巨大的反差。

王莽出身很高,是當時第一皇親嫡出子孫,王家一門五侯。但唯獨沒有王莽家(父親早亡)但王莽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王氏一門雞犬升天。驕奢淫逸。但王莽只能守著寡母過苦日子。但王莽卻能安貧樂道這就非常不易,他沒有表現出憤世嫉俗,羨慕嫉妒恨。而是讓人看出王莽謙恭無比,在家安心讀書,從從未提出給自己謀私利的行為,如果是裝就太能裝了,後來朝廷的當家人王鳳病重。久病床前無孝子在王鳳的身上體現的很明顯,兒子不願意來服侍。王莽不這樣,他的長處又一次展現出來。他從伯伯生病開始,就在床邊伺候,嘗藥餵飯,衣不解帶,王鳳心裡應該是想,這為啥不是我兒子。王鳳在臨死前,太后向王政君推薦了王莽。王莽就此展開他的政治生涯第一步的:黃門郎,射聲校尉。如何評價王莽?


隨著王莽地位的提高,他的道德水準也在提高,王莽當大司馬時候,朝臣在王莽的家裡發現,穿著粗布衣服,到處端茶送水的老媽子,竟然是王莽的正妻。——如果王莽道德高尚可以理解但家人的也一樣的高尚就太“可怕”所樹立的道德標杆讓人無法企及。他的兒子失手打死了一個奴婢。(按當時法律最多賠錢。)王莽給這個兒子逼得自殺了!如果這是王莽的忍耐,這也太能忍了吧,如果這是他要“餐位”代價,這也未免太大。在一個道德淪喪的時代,王莽的行為就是“聖人”就這樣王莽依靠他的“德行和操守“在他38歲時候,達到了他個人政治登峰大司馬大將軍。再後來就是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離皇帝就差一步了。

篡位者使用的手段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樣的。王莽篡位一樣有西漢宗室造反,但立即被王莽平定。公元前8年。時年54歲的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推薦”當了皇帝。王莽在位15年,他是一個真正儒家也罷,法家也罷,我們只要知道他的“改制”失敗就行,不符合時代也好,,不結合實際也好。總之,他是一個無能的皇帝,一個失敗的改革家 就行。如何評價王莽?可以說。如果王莽成功了,哪怕他傳位一代人,他的歷史地位絕對是另外一番評價景象。他唯一的錯誤就是失敗了,對於王莽個人而言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而個性而言簡直是虛偽至極。其他皇帝是用儒家當“門面”只有王莽真心實施,失敗就是必然。再套用一句話,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王莽是瘋子太過,是天才不可能。只能說王莽是個半傻子。因為他一直活在他的虛幻世界得“理想國和烏托邦”中。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苦口之可乐渴了
2019-01-19

要想評價一個人,我們得了解這個人,從他的為人處世,從他的治國舉措等等能夠反映這個人的地方去了解。只有全面的瞭解,我們才能客觀的進行評價。如何評價王莽?

王莽這個”外星人“啊,根據歷史記載來看,的確是有很多不符合當時那個時代做法,說實話我要是當時的古人我怎麼也想不通他的做法,你知道嗎,就是有點現代人的感覺,我總感覺他是不是上過九年義務制教育。哈哈,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咱們慢慢來看。老王呢,出生於公元前45年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個侯爵,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如何評價王莽?

他的叔叔伯伯們在政府中也都位高權重,其中有一個伯伯是當朝的大司馬(可不是蕪湖大司馬哦)叫王風,在這個王鳳生病期間,王莽一直守在他身邊,照顧臥病在床的伯伯,足足守了了有幾個月的時間,這期間不脫衣睡覺,王莽是蓬頭垢面,面容憔悴,他的伯伯很受感動,於是將王莽舉薦給了當時的皇帝漢成帝,朝廷給了王莽一個黃門郎的官職,這個官雖然不大,但以此王莽開始正式進入仕途。那麼王莽自己是不是想從政呢?他是想的,王莽知道天下是有德者得之,所以自己得先做個有德的人。如何評價王莽?

有很多歷史記載說明他也卻是在努力做一個有德者。有一天,王莽的兒子誤殺了家裡的奴僕,這在當時其實算不了什麼大事,但是王莽知道後就逼迫自己的兒子自殺。這件事很快就在帝國流傳開了,王莽以一個散發著光環的聖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家的心中。大家都覺得王莽是個救世主,那個時代的人們對王莽就像現在的追星族一樣,對王莽那是尖叫,呼喊,擁抱,掌聲鮮花不斷的。像這樣的道德楷模,當世聖人伴隨著的不僅僅只有這些虛的,隨即而來的還有另一種呼聲,就是讓王莽當皇帝。當然這也是王莽想要的。在經過一番操作之後,於公元八年登基稱帝。如何評價王莽?

王莽的理想國

王莽當皇帝主要有三個舉措“王田制”“改革錢幣”“五均六筦”。第一項舉措主要意思就是說想讓天下百姓都有田種,人人有田種,人人奔小康,就是這麼個意思。第二項舉措主要是推行一種新幣,他這麼做呢,想運用新幣,把天下人的錢財都聚集起來,然後國家就會富裕了,國家富裕了,人們才會富裕。就是這麼個意思。第三項呢,“五均六筦”制度看起來很繁複,規定了很細緻的政府管制措施,對高利潤的鹽鐵的買賣,對物價的平抑,對高利貸的打擊和政府參與貸款等。其實這不是王莽想出來的,早在漢武帝時就頒佈過。正是這些舉措,反而害了王莽。激起人民的不滿,最後赤眉軍攻陷長安,在最後的時刻仍然有幾千人願意陪著王莽一起死去。如何評價王莽?

很顯然,王莽是一個對道德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一個儒學的狂熱愛好者,但他絕對不是一個空想主義者,他所主持的“託古改制”也不是一個死板的套用古書,照搬上古舊制,而是借用古制的名義,來推行的一場為解決西漢末年困局而發動的全方位社會經濟政治改革。他所採用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能夠從前朝法令上找到依據,正是那個時代為解決困局而開出的良方。但是,王莽不明白,此時的西漢社會已經是病入膏肓,已經到了無可就藥的地步,所以無論他怎麼改革,無論他有怎樣的政治手腕,一場劇烈的社會動盪已經無可避免了。所以,王莽最終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即使如此,劉姓皇族還要感謝他,因為,如果沒有王莽把矛盾全部吸引到新朝和王氏身上,在經過一場社會動盪之後,皇權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劉氏皇族的手中。

如何評價王莽?

寻根拜祖
2019-12-08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沒有之一!古代幾乎一邊倒把王莽說成偽君子,“竊國大盜”。但到了近現代,為王莽翻案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他很多超越歷史侷限的施政行為被人驚歎,以至於很多史學家認為王莽是“社會主義改革家”。

本人研究王莽多年,認為從道德層面王莽是真君子,一點不偽,他得國建新也不是“篡”,而是“被推”。之所以歷史評價那麼低,很重要的原因是寫史書的是東漢人班固。班固在《漢書》中的謊言比比皆是,貶低王莽是他的政治任務。

為什麼說貶低王莽是班固的政治任務,很簡單,他建立的新朝很不幸夾在兩漢之間。這裡有個玄機,每個朝代建立都要有其存在的法理,每個統治者上臺都要論證本朝及本人存在的合法性,這是儒家遺留下來的精神遺產。新朝驗證自己的法理有嗎?當然有:更天命!西漢自武帝時期就開始流傳“漢室將亡”的論調,到漢哀帝時期這個論調已經深入人心,漢哀帝就曾經宣佈跟老祖宗劃清界限,等於宣佈大漢亡了,我繼承的已經不是漢家天下了!

漢哀帝這種“欺天”的行為很搞笑,這也反應了“更天命”的思想已經不可逆轉。

古代法統傳承基本承襲兩大原則:君上有德,嫡長子繼承;君上失德,改朝換代!王莽正是被這樣一種思潮裹挾上位的,而不是主動“篡”位。

那麼,王莽建立的新朝又為什麼如此迅速地敗亡了呢?這裡的原因很複雜,我說幾點重要的。

首先,王莽本質上就是一名書生,他本人並不具備當開國皇帝的能力。新朝乃至整個西漢末年,朝政都進入“儒生政治”時代,而當時的價值觀又“才”“能”不分,結果充斥朝堂的全是“腐儒”,這樣的上層結構往往是高談闊論,百無一用。王莽也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他的新朝是用非所人,新朝四輔之一的大學問家劉歆就是典型。

其次,王莽名為改革,實際行的是革命之實,這麼大難度的事,他推出的方案很不謹慎,人為製造了難度,導致改革功敗垂成。王莽在新朝建立的兩個月內就一股腦把所有改革推向市場,這其中,有的是純屬無事生非,體現了儒生政治的迂腐,有的是跟勢力集團虎口奪食。這些方案推出後,王莽根本沒考慮阻力有多大,失敗成必然。

最重要的一點是,王莽上臺就是一個“歷史的誤會”,他被社會三大階層錯誤地“代表”了。這三大階層就是:權貴階層、精英階層和底層平民階層。

在“更天命”的思潮下,最害怕的就是權貴階層,包括劉氏宗族,他們深知一旦改朝換代,就意味著他們的燈光將一去不復,甚至包括他們的性命。怎麼辦?找出一個能代表他們利益的人,和平演變,這是保證他們既得利益的唯一出路。王莽不幸被他們相中。王莽能代表他們的利益嗎?從漢平帝時期王莽的行為看,他是可以代表權貴階層的利益的。那段時間王莽不但沒有損害他們,反而給了他們更多實惠,所以,他們誤認為王莽就是他們的代表。

事實上,改革的本質就是利益再分配,權貴階層必然成為犧牲品,所以當王莽一旦拉開改革大幕,權貴階層立馬成為死敵!

社會精英階層是王莽上位的主要推手,但這個階層又最複雜,基本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王莽應該“行周公事”,竭力“輔漢”,一派認為王莽應該順應天意,更天命“代漢”。筆者認為這倆派的鬥爭只到元始三年才有結論(我稱之為王莽的七月革命,以後再跟大家探討),即“代漢派”戰勝了“輔漢派”,於是新朝建立。可問題是,從此王莽跟精英階層中的“輔漢派”漸行漸遠了!

那麼底層的平民階層至少可以成為王莽最忠實的粉絲吧?很遺憾,平民最終也成了王莽的敵人。

本質上講,底層平民是最脆弱的一個群體,他們往往缺少遠視,也等不到“明天”。以奴隸改革為例,這本來是對奴隸的一次解放運動,但當時社會的一個畸形生態鏈卻斷送了改革可能的成功。按法律規定,奴隸是奴隸主私產,是不需要繳稅,也沒有服役的義務。西漢末年民不聊生,破產的平民還有一條路可以走:賣身為奴。奴隸既然是私產,奴隸主再怎麼剝削,也不能餓死奴隸,這等於自家財產損失。奴隸主一邊行著盤剝的事實,一邊又充當底層民眾生存的保護傘,行成了很不合理卻又難以破解的結構。

你想解放奴隸是吧,好,奴隸主一咬牙把奴隸推向社會,這些人怎麼生存?國家可以給田,但田在權貴手中,你得等,奴隸等不起!

累死的情況還體現在土地現狀中,新朝的改革方案不完善,執行又不力,把底層民眾也逼反了,他們成了新朝的掘墓人,而王莽改革本來最大的受益人應該是他們。

說王莽改革失敗了,也不全對,從結果上看是這樣,但從中華文明史角度看,王莽的新朝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產,王莽值得尊敬!

用户375234117768小草
2019-12-07

評價歷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的辦法看他的歷史功過。王莽是短命王朝新朝締造者,在史上也留下重要的一筆!先論功:公元2年那場旱災蝗災使百姓流離失所,帶頭捐資並投建房舍安頓百姓。重視教育興建學校培養人才。推行統一貨幣,物價統一管理。最大的功績也許就是改朝換代建新朝。再論過:亂臣賊子發動政變逼兒帝頒發退位詔書並傳於王莽,幸運的是政權交接順利無血光之災。嗜殺反對派濫殺無辜,常年戰爭加重百姓賦稅兵役負擔,阻礙小農經濟發展破壞了生產力。

阿库娅是天
2019-03-11

兩天都看到了關於王莽的問題。首先我覺得有件事情簡直讓人哭笑不得,什麼王莽可能是穿越者,王莽是社會主義皇帝,昨天還看到我蠻喜歡的頭條作者煮酒君竟然也在給王莽吹是最後一個“禪讓制”,十儒家的衛道士,很失望。 我覺得這類說法基本屬於現在流行的歷史顛覆,我不反對這類做法前提是有理有據。比如說岳飛貪汙的,說隋煬帝勤政的,這些都是有歷史文獻可以互相印證的。可是像給秦檜翻案之流簡直無稽之談,譁眾取寵。 王莽不幸屬於後者。

現在流行的什麼穿越,什麼社會主義,完全是自己沒有歷史常識隨便誰來了個譁眾取寵得文章就跟風吹。首先,王莽新政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革新,只是仿照周制,這是一種倒退不是進步,只是貌似社會主義。記得說王莽是社會主義皇帝的人是胡適先生。胡適先生對王莽評價極高,大部分吹王莽的都繞不過胡適先生這句話。我當然沒有胡適先生的學識,可是我想說先生說的話很偏面。中國通史就曾經評價王莽是有超人的智力,辯才和威嚴,但是一味復古過度自信。注意是復古不是革新,所以我認為胡適先生對王莽屬於過譽。胡適先生得作品很出色,很多說法切中國人的痛點和當時國內的癥結所在,但是很多言論放到現在就是崇洋媚外,在他眼裡王莽推行的是社會主義可是通史卻說了王莽只是恢復舊制,所謂穿越可能只是歷史的巧合。其他的史學家的評價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王莽的新政不是一無是處,但是不合時宜,所以新朝不過10多年就煙消雲散。

其次,王莽為人實在是有太多可以被人詬病之處,撇去剛愎自用,疑心病重這些,他的品格也有問題。漢哀帝時期王莽作為外戚官拜大司馬,這是一個主管軍事得職位,權利極大。漢哀帝駕崩,太皇太后王政君掌國璽,立漢平帝,這背後有王莽的推波助瀾。這其實很好理解,漢朝多次出現外戚專權,呂后,竇皇后,到後來的鄧綏,都是外戚家族專權。當然不是說外戚都不好,比如鄧綏,可能不是很有名,但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政治家之一,歷史評價“興滅國,繼絕世”不過24歲臨朝稱制以一己之力扭轉東漢國運,如果沒有她東漢將絕於漢和帝,鄧綏死後,東漢國運急轉直下,無一個可為人道的明君,鄧氏衰落,可是別的外戚變本加歷把持朝政,東漢12個皇帝可以說後7個都有名無實,後來三國亂成啥樣大家都知道。繼續說王莽,漢平帝登基不過1年,王莽受封“安漢公”,幾番推辭,不得已領了封賞,這波操作為大家應該很熟悉,董卓之流也用過,凡挾天子者必須用。這個爵位厲害了,封兩萬戶,第三年,王莽的女兒王氏嫁給了漢平帝做了皇后,他就成了國丈。第四年,他加封宰衡,這個封號我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反正定義是凌駕於所有諸侯王公之上。這要不是司馬昭還沒生下來,就差大吼一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後第五年,漢平帝死了,毒死的,他老丈人毒死的。我沒黑王莽,這是有文獻可查的,而且大家都聽說過,資治通鑑。而後,就是戲了,這也是很多人說的王莽受了禪讓,民選皇帝之類的鬼話。那其實呢?禪讓指的是之前的皇帝把皇位讓給有德者。可實際呢?劉嬰也就是孺子嬰,連皇帝都沒當,孺子就是他的號,他是皇太子,之前看了忘記了,我還又去看了下當時他2歲。一個兩歲的皇太子你告訴我他怎麼禪讓天下給他外公?因為他的媽媽皇太后王氏說了請王莽代天子臨天下,稱“假皇帝”或者“攝皇帝”。王莽自然不肯一直假下去五年後稱帝。那王莽稱帝是不是順民意呢?並不是,從假皇帝時期就不斷的有人反抗王莽政權,而且反對王莽的不止是被動了奶酪的權貴門閥,還有平頭百姓,最大的反王莽勢力叫做赤眉和綠林,赤眉是從山裡起事的全是農民山民,綠林比較複雜權貴貧民都有,最後擁戴劉秀的就是他們。但是有個詞就是這裡來的,綠林好漢,所以懂了嗎?綠林都是好漢,那好漢要幹倒的對象是什麼?

再從另一個側面反應王莽新朝到底啥性質,隋文帝楊堅,無論隋朝結局如何,這個結束了中國長達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北驅突厥,開創開皇之治的盛世的皇帝都算是個明君,楊堅可以說是秦始皇之後第二個統一亂世的皇帝可謂千古一帝了,還開創的許多新制度也影響深遠,比如科舉,比如府兵制等等。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卻有一個被後世歷朝歷代詬病的地方,得國不正。什麼叫得國不正呢?隋文帝的皇位是從自己的女兒和外孫那裡拿來的,就這被人指著脊樑骨罵了一千多年,說他欺負孤兒寡母,竊取北周天下,還是自己的女兒外孫。這事幹的,看著眼熟不?隋文帝還沒下手毒死他女婿呢,當然因為他那個奇葩女婿要比漢平帝厲害多了,是個狼人。還有個例子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也是一輩子糾結在竊取天下這個罵名中。這兩個例子也說明了,王莽篡漢的性質有多惡劣,連隋文帝宋太祖這樣的明君都逃不過的罵名,王莽何德何能就成了天下歸心了?論能力,無論軍事還是政治才能,隋文帝宋太祖都甩他一個地球,好嗎?

不可否認王莽的政治才能不低還有改革的膽魄,但是在我看來,他懷就壞在偏要改革恢復周制,他的改革性質和張角的太平道,洪秀全的拜上帝會沒啥區別,不過是製造一個圖騰一個信仰為自己的專制服務,從他到處改名就可以看出,長安非要改常安等等顯得非常刻意就像在作秀,史上真正的變法者沒有人糾結於此的。所以王莽是一個梟雄,就像張角,像洪秀全,他的機遇條件更好,本可以不動刀兵竊取天下,可是一手好牌生生打爛了,還陷天下百姓於兵燹之災。

北木南桭
2019-01-19

說到王莽,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兩點,其一是白居易的一首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由此可見,一直以來,王莽普遍被看做一個善於偽裝的政治人物,反面的成分比較大;

如何評價王莽?

再者就是,有很多人評價說王莽是最有可能從現代穿越到漢朝的人物,並且還舉出了很多證據。客觀的講,王莽確實是有想法的、想做事兒的,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忽略了與現實狀況的結合,不合時宜的想法最終將他和他的王朝推向了毀滅。

如何評價王莽?

總之,我個人對王莽的評價可以概括為:他本來是一個有想法的書生,用極端的方法為自己爭取了一個實踐的機會,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終於帶著他不合時宜的美好夢想,與他的王朝一起走向毀滅。

杨哲夜话
2019-03-11

七言雜詩嘆王莽,山東楊哲原創作。高尚君子千年誤,白莽臺上心悲歌。大公無私為蒼生,極善反被群小傷。


如何評價王莽?
精选经典影视
2019-01-19

王莽在歷史上一直評價認為他篡權奪國是個亂臣賊子,但是實際上他對歷史有巨大推動作用。推動:首先一點王莽復古改制,為了解決當時漢朝激化的土地矛盾,解決地主和農民的矛盾,調整了生產關係,他採用了實質是井田制的土地制度,緩和了社會矛盾。其二置六隊,改革中央機構,消除多餘的官職,這六隊是什麼具體我記不清楚了樓主可以看後漢書開始部分,有提及,知名的幾個像潁川,弘農,河東,河內,都是後來三國傑出人士出廬的地方或者落腳的地方,有利於國家行政上的管理其三,王莽改革貨幣制度,推行統一錢幣,加強了中央集權。其四,實行“五均六管”,恢復漢初漢武帝大臣桑弘羊的辦法,鹽鐵官營,並且物價由政府統一管理,這樣既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而且削弱地方勢力。其五,改變了部分少數民族的封地及番號。其六,改革軍職,中央部隊鞏固京師,地方部隊戍邊。其七,王莽大權在握在某些程度上加固了中央政權,穩定了人心,畢竟王莽篡位前大家都認為他是謙謙君子,周公在世。聲望極高。個人弱點及對歷史的阻礙:王莽篡位,沒有選賢任能而是任人唯親,以至於沒有太好的人才,昆陽大戰一敗王莽元氣大傷,他沒有及時振作,這是他性格的弱點。王莽篡位在當時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百姓的災難,王莽由於需要對外戰爭,加重了百姓的賦稅兵役,給黎民百姓帶來了災難。王莽篡位在後世評價較低,主要受宋明理學影響,謀朝篡位,大逆不道。王莽在某些程度上建立的短命王朝給天下帶來了戰爭,阻礙了小農經濟的發展,破壞了生產力。王莽此人功過相當,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短期上穩定了局勢,調整了生產關係但破壞了生產力和小農經濟的發展,人格上存有弱點。我們應該客觀評價一家之言,純手打,望採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