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在東征明朝的路途中死去,致使隊伍沒有前行,如果真的到達明朝領地,雙方交手後,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10 個回答
大狮
2019-09-16

15世紀最強王者

一個世紀以前,埃及馬穆魯克騎兵在拜巴爾一世的率領下,曾在巴勒斯坦艾因賈魯戰役中全殲當時所向披靡的蒙古遠征軍。拜巴爾一世因此得到了“勝利王”的稱號,可就在一年之後,另外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出現在馬穆魯克騎兵面前,並且在一年之內連續將馬穆魯克白人奴隸軍團痛擊過2次,這就是帖木兒大帝所率領帖木兒帝國大軍。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在15世紀,帖木兒強大的武力威脅著歐亞諸王……,西方歷史中稱其為繼成吉思汗之後,最偉大的征服者。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所建立的4大蒙古汗國之中,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金帳汗國全部臣服於帖木兒腳下,而剩下的一個元帝國也早就自行崩潰了,只剩下一些互不隸屬的部落在蒙古高原上互相爭鬥。

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地球上還從未有過帖木兒這樣強大的武裝力量。

這個冒稱自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突厥跛子無論是向歐洲還是非洲進軍,似乎都將勢如破竹。然後,“跛子帖木兒”卻將目光瞄向了遙遠的東方,那個叫做“明”的王朝。征服這個東方老大帝國,成為帖木兒的夢想。而恰恰是這麼夢想,卻間接性的挽救了歐洲危機,更是要了帖木兒的性命。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東征大明

帖木兒的企圖,除了為他的所謂的"蒙古祖先"雪恥外,更重要的是要恢復蒙古對東亞大陸權的控制,對帖木兒來說,擁有中國,才算是征服世界。

而此時,恰好大明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派出使節是向帖木兒催收已拖欠了大明帝國數年的“貢賦”。

帖木兒抓住這個機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了明朝使者,他指著明朝使節的鼻子說:“你們的豬可汗叛父害侄(靖難之役),是一個無恥之徒!我不會跟這樣的人做朋友,現在,我要親自去討伐他!你們回去告訴他,讓他做好戰鬥的準備,我會踏平他的領土!”

顯然,帖木兒懂一些中文,他知道漢語裡“朱”的諧音是“豬”,因此他管明成祖朱棣叫“豬可汗”。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大獅注:據說後來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也有聯合印度包抄帖木兒帝國的意思。)

為了征服大明王朝,帖木兒自征戰以來,後勤工作從未做得如此次紮實,真是糧積若山,馬羊成海。公元1404年11月27日,他親率大軍離開撒馬爾罕,踏上了“東征大明”之旅。

捷報頻傳

帖木兒的前鋒部隊,從塔什干地區出發的右路軍在公元1405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進至伊犁河。

但是1月6日,突然天空中發生異變,地球、土星、水星連珠,巫師占卜曰“不利兵主”,帖木兒心情大壞,雖然有元老勸他回師,但是被他拒絕。也許天意真的在告誡他這一去有去無回,可他卻執意不聽。

很快,帖木兒大軍渡過錫爾河,並命令右路軍總司令、他的皇孫哈里~蘇丹加緊進軍,務必在3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而自己則暫時留在訛打刺。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此時帖木兒的老對手兼乾兒子——金帳汗脫脫迷失竟然派來了稱臣納貢的使者。帖木兒非常高興,宣佈赦免脫脫迷失以前的一切罪惡,還許諾將在征服大明後,幫助脫脫迷失加強他對東歐和北亞的統治。

當時西方的蒙古和突厥戰士的加入鍋圈甲的強化鎖甲,最普通的戰士騎馬都穿著具裝,連步兵都是加強的鎖子甲。

而中國當時貧弱的冶金術根本連仿都仿造不出這些精銳武器和鎧甲,甚至帖木兒還有眾多超級火炮,加上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戰鬥能力聯手,帖木兒認為明軍根本不會是自己的對手,“收復故土”指日可待。

(帖木兒時期所使用的超級移動大炮 射程號稱40公里)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王者之死

此時前線捷報頻傳,蒙古斯坦看來已經基本被征服,他意氣風發,計劃在2月11日動身前往塔里木河流域,親自指揮即將到來的甘肅戰役,現在是帖木兒全力出擊的時候了。

結果正如天像所指示的一樣,就在1405年2月18日這一天,在奇姆肯特地區的進軍途中,帖木兒突然死去,終結了其輝煌無敵的征戰歷史。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死亡,歷史學家認為他喝了大量阿拉伯燒酒和葡萄酒,導致酒精中毒而死。但也有感染瘟疫而死之說,但當時大軍並沒有爆發瘟疫,因此這個說法不被認可。)

史栽,他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向敵人示弱!拿緊你們的……劍!”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宏偉的東征大明計劃,就這樣隨著他的死亡而煙消雲散。就在他死後,他的王國迅速瓦解崩裂,因為沒有一個子孫如他一樣有氣魄和智慧。

在他死後,他的四子沙哈魯一反帖木兒對明朝的攻擊政策轉變為友好政策,在明朝永樂十一年恢復邦交。

帖木兒帝國最終在1500年被烏茲別克人汗昔班尼所滅。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南下印度建立了蒙兀兒王朝。

朱棣VS帖木兒

這場沒有發生的戰役,到現在被東西方歷史界廣泛議論,如果雙方真交上手,誰又把握能贏得最終勝利。

以當時大明的軍事力量來看,顯然並不是太強大,而且北方的零散的遊牧民族還在虎視眈眈,朱棣此時的政權並不是十分穩定,畢竟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內部還有很多反對勢力。朱棣此時手下將領已經不再是朱元璋時期,那個時候擁有藍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猛將,而且當時的元帝國處於沒落狀態。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而經過休養生息,在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開始再次強大起來。單是一個阿魯臺就惹得朱棣五次親征,而五次都沒有消滅阿魯臺。另外瓦剌、韃靼、還有那些大小汗國都想要反攻大明。如果這些人在帖木兒的帶動下發動全面攻擊,大明王朝極有可能再次出現宋朝的局面。

因此不要盲目的認為大明是無敵的,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朱棣死後,大明的局面一目瞭然,在戰略方面以和為貴,在外交方面也是多以吃虧為主,因此盲目的認同於大明無敵說是不理智的。應該全方面看歷史,而不是盲目自大。

火器工坊
2019-11-04

這個我們比較一下就好啦!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先看看帖木兒帝國的情況,帖木兒帝國自建立以來就一直勝戰績不斷,從1380年開始,帖木兒帝國先後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進而攻佔兩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1395年,多次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1398年進攻印度德里蘇丹國首都德里,屠殺戰俘約10萬人,佔領印度北部。1400年,曾經打敗蒙古西侵大軍的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因為拒絕與帖木兒帝國結盟,被帖木爾在敘利亞擊敗,整個敘利亞被佔領,大馬士革被焚燬。1402年7月20日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即“閃電”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國疆域成為從印度德里到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帝國。從此帖木兒帝國達到鼎盛。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再來看看大明,此時的大明正處於永樂盛世。靖難之役結束,朱棣遷都北京,京城有了三大營的兵制,而且沒事就可以碾壓蒙古,對越南也是勝戰績。可以說兩個帝國是勢均力敵的對手了,那誰的勝算更大呢?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首先帖木兒的軍隊是騎兵為主力,重型騎兵是全甲具裝騎兵,輕騎兵也是阿爾泰式騎兵,帖木兒的騎兵曾經戰勝過埃及馬穆路克,可以說戰鬥力是強悍的爆表了。明軍此時也很仰重騎兵,但是重騎兵也不過是中型騎兵的護甲水平,輕騎兵披甲率更小,雖然明軍的騎兵乾的過蒙古,但不一定乾的過馬穆路克,因此明軍騎兵的實力可能稍遜於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再就是步兵的比拼,明軍和帖木兒帝國的軍隊同樣都是重步兵為主,明初明札甲繼承了元代的風格,帶有很強的蒙古風格,帖木兒帝國的步兵札甲更多的具有中亞風格,防禦力差不多,但是帖木兒更加仰仗騎兵,而明軍更善於以步制騎,明初軍隊要求“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大明初期的長槍手,可使蒙古精騎不敢近身。另外大明軍隊各外講究各兵種之間的軍事配合,並推出了多種戰術,這點是同時期歐洲軍隊和中亞軍隊無法相比的。再者當時中國人的營養狀況要優於世界其他地區,兵源相對更加高大。也就是在步兵上,明軍更勝一籌。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另外就是火器方面,不得不說,帖木兒帝國的重型火炮確實厲害,重達300斤的巨型臼炮,在當時是攻城的一號火力,反觀大明,在重火力上就略顯不足了,但是當時明代的單兵火銃由兵器局統一規格鑄造,口徑4CM左右,長度超過40CM,破甲能力極佳,而且國家統一規格,質量可以保障。帖木兒帝國的活門槍口徑3.5-4CM左右,長度約33CM左右,射程和破甲能力自然就不如明軍的火銃了。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最關鍵的一點,大明是一個穩定的大帝國,基本已經上下一心了,而帖木兒帝國內部矛盾很重,就像亞歷山大帝國和前秦一樣,憑藉君主的武力強行綁定在一起,實際上個懷鬼胎。再加上帖木兒帝國已經開始往農業帝國轉型,勞師遠征,國家其實耗不起大規模的軍隊,真正能過來的按照清軍和準格爾汗國作戰的規模來看,充其量一邊最多實戰人員5-6萬,幾十萬大軍也就是個噱頭。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而明軍在哈密當時有堅固防禦堡壘,再加上西軍未受靖難之役的損耗,再加上明朝本土作戰,佔據優勢,外有俺達等部落協助,在新疆擊敗帖木兒,還是可以的。所以說,還是明軍勝算大,最後給明黑們和帖木兒粉絲們來一段布哇的《帖木兒帝國》的文字:“明兵追逐敵人於塞外,在1370至1390年間,併入了若干蒙古屬地。帖木兒也不得不稱臣納貢,所以帖木兒終身的夢想,就是在解除這個藩屬關係。1387年起,帖木兒曾多次遣使進貢,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兒自稱是‘臣’。”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扣毛
2019-01-12

這種月經題目每個月都有人要邀請我一次。

帖木兒完全沒戲!

似乎你們在提起古代國家的時候,是不是都以為所有的古代國家都像古代中國一樣,是一個有著發達官僚系統,完善統治層級的中央集權制帝國?

錯了!中國是個異類!地方割裂中央才是古代國家的常態,尤其是帖木兒帝國,這是一個完全靠著帖木兒個人的武力手段強行糅合起來的一個軍事帝國,各個地區的對帖木兒的臣服只是單純建立在帖木兒的個人武力之上,遠的不說,就在帖木兒東征路上的東察合臺汗國就並沒有對帖木兒多麼忠心,這種形式決定了,只要帖木兒一旦出現戰事不利,底下人就會宛如當年亞歷山大去世以後一樣,瞬間分崩離析,用中國的一句古話來說,叫做樹倒猢猻散。

那麼,帖木兒能夠通過勢如破竹的攻勢來凝聚人心嗎?太難了!

從中亞到中國,橫亙在帖木兒面前的,是荒涼貧瘠的戈壁和漫長的補給線,而且這個補給線還要經過或者說受東察合臺汗國的控制,要知道,後者還跟明朝眉來眼去……

再說明朝這邊,對於帖木兒東侵一事極為重視,朱棣在陝西行都司佈置了不少於二十萬大軍嚴陣以待,以肅州和甘州為兩大支點,後方明軍會源源不斷的前來支援,要知道,這可是明朝前期,明軍衛所兵的戰鬥力非常可觀。

而且,帖木兒要是不死,已經七十多一老頭,路都走不穩,還要翻過高原,越過戈壁,千里迢迢來到中國,面對著以逸待勞的明軍,還要神機妙算,勢如破竹,你太為難老人家了。

流星68421911
2019-09-17

埃米爾,帖木兒(公元1336-1405年)他自稱是蒙古人的後裔。他是一個傳奇人物,一生征戰四十二年,開疆闢土,鮮有敗績。建立了從德里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的龐大的帖木爾帝國。可以說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1388年,帖木兒奉中土為宗主國,嚮明王朝稱臣,年年派使臣朝見納貢。可見,這時帖木兒帝國在實力是遜色於明帝國。他還沒有膽量和明帝國一較高下。在不斷派使臣進貢明帝國的時期,帖木兒本人也不斷通過使臣瞭解明帝國的實力和情況。帖木兒從探子那裡瞭解的情況是,大明帝國的軍隊的動員能力在110萬人,戰鬥力強大,城市眾多,不易強攻。帖木兒自己也知道,要和這樣一個國家作戰,十分危險,取勝很難。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到了公元1396年,他竟然扣留了明帝國和各國的使臣。這時的帖木兒實際上是對各個帝國的試探。到了1398年,帖木兒再次扣留明帝國的使節。這時是洪武二十八年。洪武帝當時只是派使節口頭交涉。帖木兒於1398年攻打印度,佔領印度北部的一些地區,1399年又遠征小亞細亞。他決定先把背後的土爾其擊敗,以解決後顧之憂。然後再騰出手進攻明帝國。1402年,帖木兒征討土爾其大獲全勝。他信心滿滿,準備進攻明帝國。在戰前,帖木兒做了大量準備。他動員了大概也有一百多萬人。而真正有戰鬥力的沒有那麼多人。此時的明帝國由於“靖難之役”,內部戰亂,燕王朱棣最後奪得帝位。雖然內亂,但明帝國的實力並沒有損傷,反而因為內亂,軍隊的戰鬥力得到空前加強。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公元1404年11月,帖木兒揮軍東征明帝國。此時朱棣已即位兩年。公元1405年2月,帖木兒在行軍的途中突發疾病死去,大軍停止東征,由此返回。這一場兩大帝國的戰爭沒有交戰,便停止了。後世的人們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如果帖木兒不死,和明帝國的戰爭孰勝孰敗?帖木兒還能延續他那天下無敵的霸氣嗎?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小編以為,1.帖木兒和朱棣兩個人都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兩個人都是在馬上打天下。論軍事能力和智謀,都不相上下。但兩個人的年齡和所處的國情不同。帖木兒東征時已經70高齡。這在古時都是高壽。帖木爾雖征戰無數,到了這個年紀,不論從體力,精力,反應力都和朱棣不能同日而語。而朱棣才44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不論各個方面不弱於帖木兒。在大的戰役中,領導人的身體健康因素會成為勝負的關鍵之一。這一戰未開打,朱棣已經贏了一籌。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第二,國情不同。帖木兒用武力征服了許多國家,建立了僅次蒙古的大帝國。但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帝國內部各個民族,教派的反抗此起彼伏。而中土明帝國就不一樣。中華民族從秦漢大一統開始,始終是傳承有序。民族統一。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極高。當時明帝國在朱棣的領導下,綜合國力在不斷上升,並不單純是軍事上的。從國情來看,帖木兒的帝國凝聚力並不強,而明帝國整體的凝聚力非他可比。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第三.勞師遠征,強弩之末。帖木爾勞師遠征。本來就犯了兵法上的大忌。長途跋涉,軍隊人困馬乏,再加上水土不服。還有地理環境,氣候等等因素。都會造成軍隊戰鬥力的下降。戰爭的勝敗是整體國力的較量,而非單純軍事能力。從當時的形式看,如果帖木兒大軍和明軍首戰不利,就有可能陷入被動。大量軍隊人員的補濟,物資如果一但跟不上,帖木兒大軍就有可能潰散。如果讓朱棣截斷帖木兒大軍的糧食運輸,那帖木爾大軍就可能不戰而潰。而明軍不一樣,處於本土作戰。大後方糧食源源不絕。部隊能及時調派到前線。因為路程近。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第四.帖木兒假如真的打敗了朱棣,他也無法在中土立足。因為他必竟對中土過於陌生,在中土的經營過短,沒有人脈,資源和助力。充其量就是打贏了朱棣一仗。並不能消滅大明帝國。而他所面臨的就是無休止的反抗。70歲高齡的他對帝國的掌控能力在下降。雖然帖木兒帝國在軍事屢屢獲勝,實際上帝國是在走向末落。帖木兒的年齡支撐不了多久。在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就分崩離析了。遠離本土的他,不來是後悔,來了更後悔。總之,兩個帝國的較量沒有形成,帖木兒就死了。這可能就是天意,為帖木兒一生化上了一個圓滿的結局。謝謝邀請。

米南德王问道
2019-09-19

帖木兒不死,軍隊繼續東征的話,有很大概率擊敗明朝的軍隊。之前已經在類似的問題中,分析過帖木兒與明朝兩支軍隊在當時的基本戰術風格、裝備水平與指揮官能力。這裡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雙方士兵與基層軍官的來源與社會地位。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作為一個半突厥-半波斯式的統治者,帖木兒軍隊的來源成分,非常具有當時中亞整體社會環境的影子。即:不斷強勢的遊牧勢力與依然保持著一定基礎的綠洲城市文化。加上帖木兒本身就是靠戰功豎立威信的超級軍頭,武裝人員在他的統治地域內,社會地位是不會低下的。


帖木兒軍事力量的核心,是蒙古西征軍與突厥附庸構成的河中部落集團。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武力水平,並因為重要性而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部落貴族平日就是地方上的領導者,主要成員則是自己社會裡的武士階層。雖然經濟情況各不相同,能獲得的戰利品與賞賜也不會一樣。但他們都是各自社會內的精英。這也是他們能夠獲得較好供養與充足軍事訓練的基礎。除了擔任軍隊中的重騎兵和輕騎兵,他們在需要時也可以下馬步戰,成為不錯的臨時步兵力量。


而類似河中突厥化部落的集團,在當時的中亞也並非一家。諸如花剌子模、北印度、阿富汗山區、伊朗高原和錫斯坦,乃至地域不大的費爾干納和高加索邊區,都存在這樣的武裝階層。他們在逐步歸附帖木兒的勢力後,也壯大了帖木兒帝國的軍事力量。雖然名義上是部落,但他們大都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定居化。一些人在蒙古西征之前就生活在當地,是重要的城市與要塞的擁有者。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當然,在各地區的核心部落之外,還存在生活條件更惡劣的遊牧部落勢力。他們往往只有很小的城寨,或者根本沒有,純粹過著遊牧化的生活。他們在訓練水平與裝備供應方面,都無法比肩定居區域的精英大部落。所以,在軍事上也處於次要地位,主要承擔諸如偵查、騷擾和側翼包抄等任務。他們也很難獲得帝國的資源配置傾斜,更多依靠戰利品和賞賜過活。但他們卻是不可或缺的軍事成分。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此外,由於帖木兒這代人已經深受中亞的波斯文化影響,生活上不可避免的定居化,所以也比之前的大部分蒙古系勢力都要重視步兵的作用。除了精英武士會下馬步戰外,幾個大城市因為受到了帖木兒的優待,也會為帖木兒提供自己的城市民兵力量。這些民兵團體不少可能要追述到前伊斯蘭時代,並一直頑強的生存至今。他們不僅可以用來守城和攻城,還能在大規模野戰中掩護騎兵的側翼。


他們在平日生活中的實際地位,也多以本城的有產者居多。尤其是會隨軍出征的那些士兵,都是能配備乘馬的中產人士。這些人也廣泛部分在河中、花剌子模等地。甚至遠到兩河流域的阿拉伯地區。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最後,城市人口與外國俘虜也構成了帖木兒軍隊的工兵力量。隨著他的勢力不斷擴張,這個工兵團體也被不停的擴增,並具備了製造各種攻城武器與土木工事的能力。


帖木兒自己也非常注意籠絡和吸收各地的精英人士。這些人平日裡是他的保鏢與扈從,戰爭中是自己的親衛隊,和平時則是最高統治者的特使和權臣。目前留下的記載,包括了河中本地人、突厥化伊朗人、東方的希臘領主子弟和因戰敗而被俘到中亞的德國騎士。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帖木兒的智囊團。並在需要指揮和協調各類屬國軍隊時,發揮自己的出生優勢。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那麼同時代的明朝軍隊是什麼情況呢?以武功赫赫而著稱的明成祖朱棣,是否也像帖木兒這樣重視軍隊人才,並給予良好的待遇呢?至少在表面上看是這樣的。


因為朱棣的時代,也明朝最後大量提拔軍事貴族的時代。雖然這些人往往是跟隨朱棣謀反的功臣,卻還保有不錯的軍事水平。但放在文官不斷壯大的背景下,這樣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何況朱棣也需要依靠文官來穩定他的戰利品,不可能冒著公然反對文官的風險,卻大量提拔武人進入上層社會。這就讓明朝的軍事貴族集團,很難獲得中亞武士在帖木兒宮廷中所能取得的地位與社會資源。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明朝的眾多軍戶人口,是軍隊的主要數量來源,卻過著更為悽慘的生活。慘到什麼程度?如果有皇帝命令,可以移出軍籍,則足以歡天喜地一番。因為一旦入了軍籍,不但需要負擔軍事以為,還必須程度繁重的賦稅壓力。他們中的大部分被限制在有限的衛所土地上,不得擅自移動。平日裡要辛勤的勞作,為軍隊和國家提供口糧。農閒時則要進行軍事訓練,並在外敵入侵時拿起武器上陣。這麼多壓力壓在同一批人身上,是不可能為軍隊提供優質兵員的。


相比當時的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明朝士兵的日子只會是更慘,絲毫沒有作為武人的優越感。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如何,看看靖難之役中的朝廷平叛軍表現,就能有大致的瞭解。朱棣也從這些人身上,奪取了皇位。他當然知道這些部隊的無能,但又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方便進行徹底的變動。所以就只好想辦法加強自己的直屬武裝力量與邊境防禦部隊的實力。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朱棣採用的武力增強方法,說起來也非常簡單:招募可以蒐羅到的外族武士或士兵,為自己所用。其中又以讓明朝頭疼的蒙古人佔據了絕大部分。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就特別喜歡使用蒙古騎兵,在後來的和平時期也始終保持著一支由蒙古人組成的近衛軍力量。那些原本相當於中原邊緣小部落成員的蒙古人,便搖身一變,成為了明朝皇帝倚重的精英部隊。哪怕是在朱棣死後,帖木兒帝國內部動亂,明朝還依然從西面招募了很多流亡者入境。並將他們安插在江淮地區,擔任中央控制下的軍事力量。但他們很久很快成為了明朝社會中,地位不高的那些人。久而久之,不僅戰鬥力退化,本身所具備的特色優勢也蕩然無存。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所以,從雙方的軍隊來源成分來看,帖木兒軍隊就具有重大的優勢。畢竟,被明朝委以重任的外族力量,放在草原和中亞都可能默默無聞。何況明軍的很多精良武器與上好的戰馬,都需要從中亞進口。從這點而言,明朝軍隊更難有想象中的優勢。因為兩者的基礎就大不相同。一方是重視軍隊與武士的世界,另一方則是將軍人降格為國家奴隸的黑心老闆。兩者發生軍事衝突,誰贏面更大,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野武將
2019-11-11

帖木兒軍確實戰鬥力很強,且已經在北元找到了盟友,會對明朝的邊防產生相當的衝擊。

然而由西向東進攻大明,戰略上處於絕對的被動;一旦明軍開始反擊,帖木兒恐怕凶多吉少。

先說說帖木兒之強。我個人認為,帖木兒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征服者之一,可以與亞歷山大媲美,力壓成吉思汗。我是這樣理解的:雖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服領土很多,但統一蒙古諸部以後沒有打過什麼硬仗。花剌子模、西夏本身的戰鬥力都不強。金朝的戰力距離其巔峰期也相差甚遠。

帖木兒則不同,從崛起開始,就一直在打硬仗。尤其1402年的安卡拉之戰,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在巴耶塞特一世的領導下,正蒸蒸日上。不僅兼併了周圍其他小邦,還開始了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大業。面對這樣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帖木兒以摧枯拉朽之勢,擊破奧斯曼本陣,生擒巴耶塞特一世本人。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帝國的戰爭機器,也不同於以輕騎兵為主的成吉思汗大軍。相反,帖木兒軍裝備精良,不僅有大量優質馬匹、戰甲、攻城器械;同時,在長期征戰過程中,帖木兒帝國形成了強大的組織運籌體系,可以長距離投送兵力、補給與裝備。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不過,帖木兒在戰略上處於絕對的被動。由西向東進攻大明,就意味著沿著狹長的河西走廊,逐一進攻明朝的各處城關。這個過程中,即使帖木兒分兵青海,試圖迂迴到四川、雲南,也只能分散明朝一部分的兵力,無法改變自己的困境。這樣一來,帖木兒只能寄希望於北元的盟友,從北面分散明朝的兵力,從西、北兩面夾擊大明。然而,1405年以後,即使在蒙古腹地,明軍也有能力從正面擊破韃靼軍。

因此,如果帖木兒真的與明朝交手,很可能的情況是這樣的:帖木兒主力雖然取得一些勝利,但是被困在河西走廊,無法攻入關中。從北側迂迴的韃靼軍完敗,明軍主力回師甘肅。帖木兒師老兵疲,補給線過長,為避免全軍覆沒,不得不主動撤兵。

子非鱼焉知鱼咋想
2019-09-16

說老實話,當時中華的軍事力量已經衰落,朱元璋北伐成功一方面當然是雄才大略和猛將如雲,但更多的也是元庭內部傾軋不斷,衰落太過所致。朱棣造反時雙方都並未顯示出太強大的戰鬥力,反倒是建文帝一次次的送人頭。靖難中戰力最強的是曾經的手下敗將朵顏三衛,也說明當時的明軍實力正快速下滑,幾十年後的土木堡正是滑到低點所致。

對帖木兒攻明形成最大阻礙的,其實是太過遙遠的距離,從河中到中原過萬里,其中沙漠戈壁高原大山皆有之,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人少了不管用,人多了後勤將是一場災難。因此,即便帖木兒活著到達中原,會給明軍極大的壓力,並佔據西北陝甘一代,內蒙草原上的各部落也會迅速臣服,對明形成戰略上的壓制優勢,但是消耗戰一旦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兩三年以上,我們的內線優勢便會漸漸體現出來。久之,河中及西亞對帖木兒價值更高的地區難免會生變,不得已只能罷兵回師。

也就是說,帖木兒進軍東方,最大的問題是能否一戰定乾坤,如不能,就需要先整合蒙古本部,並以此為基地南下。如此,即便主力撤離,仍可留下幾萬偏師以及炮兵等技術部隊對明形成裝備優勢。騎兵加炮兵,不就是後金入主中原的劇本嗎?好在明前期即便軍力下滑,但官僚體系還未潰爛,動員能力仍比明末疲弱之勢要強數倍。苦撐之下,仍可利用人力資源時間一點點消耗其偏師。況且我不認為帖木兒自己回去後,他的部將有能力可以很好的整合蒙古各部。反倒是朱棣能將戰略更徹底的執行下去,最後會是帖木兒無法再次東征,蒙古各部沒有足夠兵力及資源完成帖木兒的戰略部署,最終只能作罷。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铁马冰河wu
2019-09-17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又稱柺子帖木兒,因為他一條腿有點瘸。他的祖先曾經當過察合臺汗國的大臣,他是地道突厥人,並非蒙古人(也有文獻說他是突厥、蒙古混血)。他出生在中亞撒馬爾罕的碣石城,其家族是河中巴魯剌思部,屬世代貴族,在碣石附近有座很大的莊園,並長期統治著該地。

1362年,帖木兒在碣石發動起義,反對蒙古貴族的統治。在與蒙古人作戰時,他的一條腿受了傷,成了瘸子。所以他被人稱作“柺子帖木兒”。後來,為了穩固其政權,他和蒙古人聯姻,與察合臺家族後裔的公主結為夫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兒。帖木兒驍勇善戰,他率軍東征西討,平定了河中地區,併成了該地區的實際控制者。1364年,帖木兒扶持察合臺後裔侯賽因成為可汗。1369年,他殺死了親如手足的侯賽因汗,創建了帖木兒帝國。因此,他又被稱為帖木兒大帝。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帖木兒頗具雄心,且能征善戰。他先後戰勝了奧斯曼帝國、金帳汗國、蒙兀兒斯坦汗國、印度德里蘇丹國;他還先後三次征服花剌子模國,六次征服伊犁,兩次征服波斯東部地區,三次征服西波斯,此外,他還先後發起過兩次征服俄羅斯的戰爭。他建立了一個幅員廣闊的帝國,被人敬稱為帖木兒大帝。

1404年,稱霸中亞的帖木兒大帝信心爆棚,竟開始謀劃征服中國。此時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已經將蒙古人驅趕到大漠深處,正處於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在此前的1385年,朱元璋派使臣傅安和劉偉來到撒馬爾罕,但被帖木兒下令扣押,經過很長時間的談判才被放回。不過,帖木兒又在1387、1392、1394年先後三次派使者遠赴中國,並送去大量禮品作為供賦之用。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1395年,洪武帝朱元璋再次派遣傅安攜帶禮物抵達撒馬爾罕,向帖木兒致以謝意。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朱棣奪位, 是為永樂大帝。朱棣(1403——1424年在位)上位後不久,帖木兒突然揚言要率軍征服中國(大明),迫使中國皈依伊斯蘭教,他隨即在訛答剌集結大軍,準備東征。

帖木兒要征服大明,這無疑是中華文明面臨的一次最嚴峻的考驗與威脅。因為,帖木兒勞師遠征,因為他不是那位一心融入漢文化的忽必烈,而是一個狂熱的穆斯林,他想用武力逼迫中國改宗伊斯蘭教,這很可能會摧毀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當然,此時執政大明的是雄才大略的永樂大帝,他是明朝僅次於朱元璋的第二強悍的帝王,他軍事經驗豐富,彼時明軍的戰力也頗為凶悍且以逸待勞,很可能是跋涉千里來襲的帖木兒從未遇到過的強勁對手,至少不那麼容易被輕易征服,甚至有可能全殲或擊潰帖木兒的穆斯林遠征軍。假如兩軍真的能交手,明軍勝算更大一些。值得慶幸的是,帖木兒於1405年1月19日在訛答剌患重病去世,時年71歲。帖木兒死後,他用鐵蹄、彎弓、刀劍建立的龐大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插圖源自網絡】

历史风暴
2019-09-16

謝謝邀請!

說明朝吊打帖木兒可能有點誇張,但要說擊敗他,還是很容易的!

首先,等到明朝地界,帖木兒的軍隊估計也沒啥戰鬥力了!

自然環境的不友好,會讓帖木兒損失慘重

《帖木兒武功記》上說,帖木兒當時集中了80萬大軍進行這次遠征,為了保證路上有充足的補給,他還命令士兵帶上乳牛和乳山羊。雖然準備工作做得不錯,可是西域地區環境惡劣程度還是遠超他的想像。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要想進入新疆必須要經過蔥嶺,在古代這個地方一直是軍隊行進的禁地。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發誓要征服到世界的另一頭,結果止步於蔥嶺,不得已轉而南下攻打印度。漢朝時陳湯率領聯軍遠征匈奴,4萬大軍分成兩路才順利越過蔥嶺。

唐朝時期,高仙芝率領上萬軍隊翻越蔥嶺遠征石國,以至於被稱為山地戰之王。而遠征怛羅斯只能動用2.4萬人,不得不說這是在環境的制約下無奈的選擇。

以上可見,從古自今蔥嶺一帶環境由於非常惡劣,不利於大規模軍隊行軍。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蔥嶺)

過了蔥嶺,往東就是戈壁大沙漠,當地不僅不能提供充足補給,連帖木兒帶的牛羊都找不到充足的草料。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所以,帖木兒率領80萬大軍東征,他首先要面對自然界對他的敵視,不損失個幾十萬人別想來到明朝。就算到了明朝,飢寒交迫之下,這剩下的人還有沒有戰鬥力也是存疑的。到時候大明軍隊以逸待勞可以輕易擊敗帖木兒!

就算是去掉環境因素,帖木兒照樣得敗!

在當時看,就算帖木兒克服了環境影響,大軍能夠全員到達明朝邊境,並且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不降低,以當時兩國綜合對比來看,明朝照樣會弔打帖木兒,讓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原因如下:

明朝最高統帥朱棣軍事才能不弱於帖木兒

帖木兒戎馬一生,統一伊朗和中亞,先後擊敗金帳汗國、奧斯曼,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軍事天才。

再看朱棣,年輕時被朱元璋派往北方鎮守邊疆,在與蒙古人的作戰中屢立戰功,雖然不是開國君主,但他的帝位也是真刀真槍奪過來的,北征蒙古50萬大軍如臂使指,其軍事才能最起碼不弱於帖木兒。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朱棣)

帖木兒VS朱棣,一比一平!

鎮守西部邊疆的將領也是一位名將

帖木兒東征的消息是通過涼州守將宋晟傳遞到朱棣面前的,涼州當時是明朝西部邊疆,而宋晟是明朝開國功臣。他鎮守涼州20多年,戰鬥赫赫,西部各民族聽到宋晟名字無不膽寒。

宋晟這個人用兵神出鬼沒,往往出奇制勝,輕鬆擊敗敵軍。公元1391年哈密寇邊,宋晟率領軍隊急行軍1000多裡,輕鬆奪取了哈密城,俘獲了哈密王子、幽王等1000多人,成功威懾了西域各國。

最重要的是宋晟深得朱棣信任,曾經有御史彈劾宋晟在外獨斷專行,朱棣說:任人不專則不能成功!

不僅沒有怪罪宋晟,反而准許其有便宜行事的權利。所以,假如帖木兒來到涼州,宋晟可以放開手腳和他大幹一場。以宋晟的能力夠帖木兒喝一壺的了!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當時剛剛驅除韃虜,老百姓痛恨外敵!

應該說整個明朝前期老百姓對外來入侵者的敵視都是非常強的,抵禦外敵入侵都不需要政府動員。

1449年的北京保衛戰可見一斑。會戰期間,也先手下大將博羅茂洛率軍攻打德勝門,激戰中,老百姓紛紛爬上屋頂向蒙古騎兵扔磚頭,有力支援了官軍的作戰。

帖木兒東征大明是在1404年,當時明朝人對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壓迫記憶猶新,假如帖木兒攻打大明,那麼整個明朝上下更會眾志成城。

帖木兒大軍只有80萬,當時明朝人口至少有6000萬,動員個幾百萬沒問題,暴打帖木兒也是沒問題。因為,明朝軍隊裝備先進,戰鬥力強!

裝備先進,戰鬥力強

明朝時期是我國軍事武器大發展時期,早在明朝初年,為了對付蒙古騎兵,明軍就已經大規模列裝熱兵器。其中最精銳的京城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熱兵器部隊。明軍在對外作戰中對熱兵器的運用也極為嫻熟,明朝初年,著名將領沐英在平定緬甸軍隊作亂時,就曾經使用火槍兵大破緬軍象陣。可以說,明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綜上所述,帖木兒攻打明朝就是自取其辱!

冻僵的海岸
2019-11-27

帖木兒在安卡拉擊敗並俘虜了號稱“雷電”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巴耶塞特,會到撒馬爾罕後就開始預謀進攻大明。當時大明可以動員的軍隊有110萬戰鬥力不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有完善的城牆防禦工事,並且大明的軍隊已經裝備了在當時為數驚人的火炮。與年老的帖木兒不同,大明當時在位的是正值盛年的永樂天子朱棣,永樂本人英明神武,他的三個兒子也都能獨當一面。而當異族入侵時,擺脫蒙古統治的漢民族會全力支持國家反抗侵略,帖木兒和忽必烈不同,作為穆斯林的帖木兒要使中國變成伊斯蘭教國家,這勢必導致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堅決抵制。當時永樂已經開始做防備帖木兒入侵的準備了,幸運的是帖木兒在途中暴斃,他的帝國隨即分崩離析,最終被烏孜別克人消滅,但帖木兒家族倖存了下來。他的第六世孫巴布爾南下印度,依靠精銳的中亞騎兵和印度人從未見過的大炮,在巴尼帕特之戰中消滅了德里蘇丹易卜拉欣·羅蒂,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