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黃梅戲是湖北黃梅縣的?

10 個回答
此心安处是吾乡5991
2019-07-02

我所知道的是: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於安徽安慶市!如果是黃梅戲的老戲迷就知道,老一輩黃梅戲名家部分唱腔的發音吐字都帶有黃梅縣獨有的發音!就像京劇跟漢劇有莫大的關係一樣,京劇裡有一些吐字很明顯帶有湖北的一些特色方言!為什麼呢?有些東西明明有據可考,有史可查,後來的人非要明爭暗搶?

湖北,人所共知是有好多種優秀的劇種傳世的!楚劇,漢劇,黃梅戲,這幾種優秀的劇種出自湖北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而且,黃梅戲裡有好幾出老版連本大戲都與湖北脫不開關係啊!《吿壩費》《女駙馬》《小辭店》都與湖北緊密相連哪!

《吿壩費》講的是黃梅十八水鎮連年洪澇,貪官橫行,有人寫了狀紙,去向下江南的乾隆告御狀!

《女駙馬》大家都知道女主家住湖北襄陽!

《小辭店》男主是湖北浠水縣人士!因為這部戲晚一點,所以又與安徽有關係了!

黄梅戏黄梅调黄梅腔
2019-07-02

湖北黃梅戲,瞭解一下!國務院文化部只授予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為全國唯一的“黃梅戲之鄉”,文化部👍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50, "file_sign": "c680369f23929641ed5025152aa46a2e", "vname": "", "vid": "v02016b40000bkd1knrrm1nenvg5oo8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3.352, "h": 866,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193273}, "ultra": {"duration": 13.352, "h": 1040,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1815982}, "normal": {"duration": 13.352, "h": 65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857471}}, "src_thumb_uri": "29377000ab135defe334d",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9377000ab135defe334d", "vu": "v02016b40000bkd1knrrm1nenvg5oo80", "duration": 13.352, "thumb_url": "29377000ab135defe334d", "thumb_uri": "29377000ab135defe334d", "md5": "c680369f23929641ed5025152aa46a2e"} --}

农民阿秋
2019-07-17

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採茶歌,清道光以後流入安慶地區。湖北省黃梅縣,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 湖北省黃梅縣,在清朝以前誕生和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清道光以後,其中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形成了“黃梅戲”。

颜渊山庄
2019-07-02

當年隨著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的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讓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能唱上幾句。再之後伴隨著《女駙馬》的流行,黃梅戲更是迅速的走進人們的心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風靡全國,甚至在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都流行著黃梅調電影、電視劇。

如此流行的黃梅戲,它的發源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說法最多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來自湯金城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戲與黃梅山》一文,在這裡湯金城把“黃梅”縣名與“黃梅”戲名畫上了等號。

湯金城的依據是黃梅縣有黃梅山,並且離安慶很近,所以黃梅戲應該發源於黃梅縣。然而當時由於對黃梅戲的研究不深,也沒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發源地的爭執,官方就認定了黃梅縣為黃梅戲的發源地。

近些年隨著對黃梅戲的研究加深,很多人卻發現,“黃梅戲的發源地為黃梅縣”這一說很不嚴謹,湯金城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就將黃梅戲的前身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

黃梅戲最早起源於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一帶的採茶戲是沒錯,但不能就這麼粗略的將其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這是對傳統文化、對黃梅戲藝術的不嚴謹。

如果根據湯金城先生的說法,那麼在安徽省懷寧縣也有個黃梅山,而且黃梅戲的語言明顯是懷寧的方言,跟湖北黃梅的方言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根據這一點,安徽懷寧的黃梅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比湖北黃梅縣的說法更為可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懷寧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區僅有二十多公里,而湖北黃梅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足足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個操著湖北黃梅縣口音的採茶戲,在湖北沒火,居然長途跋涉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安慶火了,而且口音還改成了安慶話,這實在是令人懷疑。

其實文藝界早就對黃梅戲的起源展開了探究,最早記載的是陸洪非先生於1985年所著的《黃梅戲源流》一書中,該書總共就發行了1700冊,極其珍貴。

陸洪非先生在此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說法,但因為他對於學術的嚴謹,最終並沒有下定論,而這三種說法分別是安徽懷寧的“懷寧腔”、安徽安慶黃梅季節的“黃梅調”、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採茶調”。

儘管陸洪非先生最終沒有下定論,但從他的描述中,他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前兩種說法,即黃梅戲是安慶本地土生土長的戲曲,因為黃梅戲中很多劇目的戲文裡,描述的都是安慶地區的一草一木,所用的語言也為安慶地區的方言。

所以黃梅戲的起源地,很有可能並不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本身應該就在安慶。其實對這個說法有疑問的人,自己到兩個地方去聽一聽當地的黃梅戲,就知道最正宗的黃梅戲到底在哪了。


當年隨著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的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讓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能唱上幾句。再之後伴隨著《女駙馬》的流行,黃梅戲更是迅速的走進人們的心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風靡全國,甚至在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都流行著黃梅調電影、電視劇。

如此流行的黃梅戲,它的發源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說法最多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來自湯金城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戲與黃梅山》一文,在這裡湯金城把“黃梅”縣名與“黃梅”戲名畫上了等號。

湯金城的依據是黃梅縣有黃梅山,並且離安慶很近,所以黃梅戲應該發源於黃梅縣。然而當時由於對黃梅戲的研究不深,也沒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發源地的爭執,官方就認定了黃梅縣為黃梅戲的發源地。

近些年隨著對黃梅戲的研究加深,很多人卻發現,“黃梅戲的發源地為黃梅縣”這一說很不嚴謹,湯金城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就將黃梅戲的前身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

黃梅戲最早起源於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一帶的採茶戲是沒錯,但不能就這麼粗略的將其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這是對傳統文化、對黃梅戲藝術的不嚴謹。

如果根據湯金城先生的說法,那麼在安徽省懷寧縣也有個黃梅山,而且黃梅戲的語言明顯是懷寧的方言,跟湖北黃梅的方言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根據這一點,安徽懷寧的黃梅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比湖北黃梅縣的說法更為可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懷寧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區僅有二十多公里,而湖北黃梅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足足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個操著湖北黃梅縣口音的採茶戲,在湖北沒火,居然長途跋涉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安慶火了,而且口音還改成了安慶話,這實在是令人懷疑。

其實文藝界早就對黃梅戲的起源展開了探究,最早記載的是陸洪非先生於1985年所著的《黃梅戲源流》一書中,該書總共就發行了1700冊,極其珍貴。

陸洪非先生在此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說法,但因為他對於學術的嚴謹,最終並沒有下定論,而這三種說法分別是安徽懷寧的“懷寧腔”、安徽安慶黃梅季節的“黃梅調”、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採茶調”。

儘管陸洪非先生最終沒有下定論,但從他的描述中,他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前兩種說法,即黃梅戲是安慶本地土生土長的戲曲,因為黃梅戲中很多劇目的戲文裡,描述的都是安慶地區的一草一木,所用的語言也為安慶地區的方言。

所以黃梅戲的起源地,很有可能並不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本身應該就在安慶。其實對這個說法有疑問的人,自己到兩個地方去聽一聽當地的黃梅戲,就知道最正宗的黃梅戲到底在哪了。



當年隨著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的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讓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能唱上幾句。再之後伴隨著《女駙馬》的流行,黃梅戲更是迅速的走進人們的心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風靡全國,甚至在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都流行著黃梅調電影、電視劇。

如此流行的黃梅戲,它的發源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說法最多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來自湯金城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戲與黃梅山》一文,在這裡湯金城把“黃梅”縣名與“黃梅”戲名畫上了等號。

湯金城的依據是黃梅縣有黃梅山,並且離安慶很近,所以黃梅戲應該發源於黃梅縣。然而當時由於對黃梅戲的研究不深,也沒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發源地的爭執,官方就認定了黃梅縣為黃梅戲的發源地。

近些年隨著對黃梅戲的研究加深,很多人卻發現,“黃梅戲的發源地為黃梅縣”這一說很不嚴謹,湯金城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就將黃梅戲的前身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

黃梅戲最早起源於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一帶的採茶戲是沒錯,但不能就這麼粗略的將其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這是對傳統文化、對黃梅戲藝術的不嚴謹。

如果根據湯金城先生的說法,那麼在安徽省懷寧縣也有個黃梅山,而且黃梅戲的語言明顯是懷寧的方言,跟湖北黃梅的方言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根據這一點,安徽懷寧的黃梅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比湖北黃梅縣的說法更為可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懷寧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區僅有二十多公里,而湖北黃梅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足足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個操著湖北黃梅縣口音的採茶戲,在湖北沒火,居然長途跋涉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安慶火了,而且口音還改成了安慶話,這實在是令人懷疑。

其實文藝界早就對黃梅戲的起源展開了探究,最早記載的是陸洪非先生於1985年所著的《黃梅戲源流》一書中,該書總共就發行了1700冊,極其珍貴。

陸洪非先生在此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說法,但因為他對於學術的嚴謹,最終並沒有下定論,而這三種說法分別是安徽懷寧的“懷寧腔”、安徽安慶黃梅季節的“黃梅調”、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採茶調”。

儘管陸洪非先生最終沒有下定論,但從他的描述中,他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前兩種說法,即黃梅戲是安慶本地土生土長的戲曲,因為黃梅戲中很多劇目的戲文裡,描述的都是安慶地區的一草一木,所用的語言也為安慶地區的方言。

所以黃梅戲的起源地,很有可能並不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本身應該就在安慶。其實對這個說法有疑問的人,自己到兩個地方去聽一聽當地的黃梅戲,就知道最正宗的黃梅戲到底在哪了。




當年隨著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的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讓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能唱上幾句。再之後伴隨著《女駙馬》的流行,黃梅戲更是迅速的走進人們的心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風靡全國,甚至在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都流行著黃梅調電影、電視劇。

如此流行的黃梅戲,它的發源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說法最多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來自湯金城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戲與黃梅山》一文,在這裡湯金城把“黃梅”縣名與“黃梅”戲名畫上了等號。

湯金城的依據是黃梅縣有黃梅山,並且離安慶很近,所以黃梅戲應該發源於黃梅縣。然而當時由於對黃梅戲的研究不深,也沒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發源地的爭執,官方就認定了黃梅縣為黃梅戲的發源地。

近些年隨著對黃梅戲的研究加深,很多人卻發現,“黃梅戲的發源地為黃梅縣”這一說很不嚴謹,湯金城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就將黃梅戲的前身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

黃梅戲最早起源於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一帶的採茶戲是沒錯,但不能就這麼粗略的將其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這是對傳統文化、對黃梅戲藝術的不嚴謹。

如果根據湯金城先生的說法,那麼在安徽省懷寧縣也有個黃梅山,而且黃梅戲的語言明顯是懷寧的方言,跟湖北黃梅的方言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根據這一點,安徽懷寧的黃梅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比湖北黃梅縣的說法更為可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懷寧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區僅有二十多公里,而湖北黃梅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足足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個操著湖北黃梅縣口音的採茶戲,在湖北沒火,居然長途跋涉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安慶火了,而且口音還改成了安慶話,這實在是令人懷疑。

其實文藝界早就對黃梅戲的起源展開了探究,最早記載的是陸洪非先生於1985年所著的《黃梅戲源流》一書中,該書總共就發行了1700冊,極其珍貴。

陸洪非先生在此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說法,但因為他對於學術的嚴謹,最終並沒有下定論,而這三種說法分別是安徽懷寧的“懷寧腔”、安徽安慶黃梅季節的“黃梅調”、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採茶調”。

儘管陸洪非先生最終沒有下定論,但從他的描述中,他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前兩種說法,即黃梅戲是安慶本地土生土長的戲曲,因為黃梅戲中很多劇目的戲文裡,描述的都是安慶地區的一草一木,所用的語言也為安慶地區的方言。

所以黃梅戲的起源地,很有可能並不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本身應該就在安慶。其實對這個說法有疑問的人,自己到兩個地方去聽一聽當地的黃梅戲,就知道最正宗的黃梅戲到底在哪了。





當年隨著嚴鳳英的一出《天仙配》唱的家喻戶曉,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的對唱,讓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能唱上幾句。再之後伴隨著《女駙馬》的流行,黃梅戲更是迅速的走進人們的心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梅戲風靡全國,甚至在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都流行著黃梅調電影、電視劇。

如此流行的黃梅戲,它的發源地自然也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說法最多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種說法來自湯金城在《黃梅戲藝術》1989第二期增刊上發表的《話說黃梅戲與黃梅山》一文,在這裡湯金城把“黃梅”縣名與“黃梅”戲名畫上了等號。

湯金城的依據是黃梅縣有黃梅山,並且離安慶很近,所以黃梅戲應該發源於黃梅縣。然而當時由於對黃梅戲的研究不深,也沒有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發源地的爭執,官方就認定了黃梅縣為黃梅戲的發源地。

近些年隨著對黃梅戲的研究加深,很多人卻發現,“黃梅戲的發源地為黃梅縣”這一說很不嚴謹,湯金城認為“戲因縣名,縣因山名”,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就將黃梅戲的前身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

黃梅戲最早起源於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一帶的採茶戲是沒錯,但不能就這麼粗略的將其定為黃梅縣的採茶戲,這是對傳統文化、對黃梅戲藝術的不嚴謹。

如果根據湯金城先生的說法,那麼在安徽省懷寧縣也有個黃梅山,而且黃梅戲的語言明顯是懷寧的方言,跟湖北黃梅的方言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根據這一點,安徽懷寧的黃梅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比湖北黃梅縣的說法更為可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懷寧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區僅有二十多公里,而湖北黃梅縣的黃梅山,距離安慶市足足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個操著湖北黃梅縣口音的採茶戲,在湖北沒火,居然長途跋涉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安慶火了,而且口音還改成了安慶話,這實在是令人懷疑。

其實文藝界早就對黃梅戲的起源展開了探究,最早記載的是陸洪非先生於1985年所著的《黃梅戲源流》一書中,該書總共就發行了1700冊,極其珍貴。

陸洪非先生在此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說法,但因為他對於學術的嚴謹,最終並沒有下定論,而這三種說法分別是安徽懷寧的“懷寧腔”、安徽安慶黃梅季節的“黃梅調”、湖北黃梅縣的“黃梅採茶調”。

儘管陸洪非先生最終沒有下定論,但從他的描述中,他更多的還是傾向於前兩種說法,即黃梅戲是安慶本地土生土長的戲曲,因為黃梅戲中很多劇目的戲文裡,描述的都是安慶地區的一草一木,所用的語言也為安慶地區的方言。

所以黃梅戲的起源地,很有可能並不是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本身應該就在安慶。其實對這個說法有疑問的人,自己到兩個地方去聽一聽當地的黃梅戲,就知道最正宗的黃梅戲到底在哪了。





一身三影品文学
2019-07-02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

黃梅戲前身即採茶調、採子、黃梅調等,後稱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採茶調,形成於清道光年間,流播於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周邊的廣袤區域。邢繡娘、餘海先等一批先輩藝術家為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流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舊時大部分地勢低於江岸,有“江行屋上,民處泊中”之說,自然災害頻繁,水災更為突出。頻繁的災害,迫使黃梅人紛紛學唱黃梅戲,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這就大大促進了黃梅戲由山區向江湖平原地區的發展,向鄂贛皖毗鄰地區的輻射。

約從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為黃梅戲發展的早期。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黃梅戲從起源到發展經歷了獨角戲、三小戲、三打七唱、管絃樂伴奏4個歷史階段。前3個階段均在湖北黃梅完成,為黃梅戲大劇種的最後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決條件。

嚴鳳英、王少舫主演黃梅戲電影《天仙配》

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發展於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後,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縣志》上記載有“邑境西南,與黃梅接壤,梅俗好演採茶小戲,亦稱黃梅戲。”《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黃梅戲條目為:“黃梅戲,戲曲劇種。舊稱‘黃梅調’。流行於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戲曲選集》序中寫道:“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採茶歌,清道光以後流入安慶地區。”中國戲曲史家、戲曲理論家周貽白在《中國戲曲史發展綱要》中說:“黃梅戲,源自湖北黃梅縣採茶戲。”

1958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武漢洪山禮堂觀看黃梅縣黃梅戲劇團演出的黃梅戲《過界嶺》,毛主席看完戲後,有疑問地說:“你們湖北的黃梅戲怎麼跑到安徽去了?”當時的湖北省委副祕書長梅白向毛主席彙報了有關情況之後,毛主席恍然大悟地說:“原來你們的黃梅戲是大水衝到安徽去的啊!”毛主席還稱讚說:“你們黃梅人還是演自己的土戲好,鄉土氣味很深,很感人,我也成了黃梅佬。”

1995年2月,黃梅縣被湖北省文化廳命名為“黃梅戲之鄉”。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國“黃梅戲之鄉”稱號

学传统文化
2019-07-02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但其起源卻是湖北的黃梅縣。一般人習慣認為,黃梅(縣)本身就在湖北,不過,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一百多年以前,這裡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林南易灯
2019-07-02

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發展於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後,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縣志》上記載有“邑境西南,與黃梅接壤,梅俗好演採茶小戲,亦稱黃梅戲。”《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黃梅戲條目為:“黃梅戲,戲曲劇種。舊稱‘黃梅調’。流行於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地區的採茶戲。

文明瑞金志愿者
2019-07-02

黃梅戲

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採茶歌,清道光以後流入安慶地區。

湖北省黃梅縣,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

湖北省黃梅縣,在清朝以前誕生和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清道光以後,其中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形成了“黃梅戲”。

BIGSHOT554
2019-07-02

起源於湖北黃梅的採茶調,發揚壯大於安慶!


起源於湖北黃梅的採茶調,發揚壯大於安慶!


汪怡8
2019-07-02

黃梅戲本來就是湖北省黃梅縣的地方戲種這是不爭的實事。記得曾有部電視劇《黃梅戲宗師傳奇》就詳細地解答了黃梅戲從發祥地的地方小調演變成全國知名戲種的過程。嚴鳳英是唱紅黃梅戲的宗師,她是安慶人,也就是說黃梅小調流傳到鄰省安慶地區後,在安慶發揚光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