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評價一下五子良將嗎?

4 個回答
三国志补完计划
2019-07-20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中以驍果顯名。曹操最初起兵時便跟隨曹操,每戰必先,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皆為先登。從徵張繡,圍呂布於下邳,破其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皆破之。

官渡斬袁紹將淳于瓊,黎陽斬袁譚大將嚴敬,南皮破袁譚,再為先登。

建安十四年,擊退關羽,蘇非,威震南郡(赤壁戰後)。建安十八年,與關羽戰於青泥。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樑大,皆大破之。建安十九年,從徵孫權,假節

建安二十年,與張遼,李典同守合肥,受曹操之命守城末能出戰,名聲不顯。官至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樂進在五子中算比較低調的,主要是沒場大戰為其添彩,又死的最早,但一生征戰不止,功勳著著,先登陷陣之勇,三軍莫能比之。

威嚴御眾:于禁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中以驍果顯名。曹操最初起兵時便跟隨曹操,每戰必先,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皆為先登。從徵張繡,圍呂布於下邳,破其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皆破之。

官渡斬袁紹將淳于瓊,黎陽斬袁譚大將嚴敬,南皮破袁譚,再為先登。

建安十四年,擊退關羽,蘇非,威震南郡(赤壁戰後)。建安十八年,與關羽戰於青泥。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樑大,皆大破之。建安十九年,從徵孫權,假節

建安二十年,與張遼,李典同守合肥,受曹操之命守城末能出戰,名聲不顯。官至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樂進在五子中算比較低調的,主要是沒場大戰為其添彩,又死的最早,但一生征戰不止,功勳著著,先登陷陣之勇,三軍莫能比之。

威嚴御眾:于禁

于禁,字文則,五子良將中號毅重。在兗州之時由王郎引薦歸於曹操,打徐州時偏師攻克廣威,濮陽戰呂布時,率軍攻破呂布兩座營寨,從攻張超,拔其城,徵黃巾劉闢,黃邵,擊破夜襲的黃巾軍,斬殺黃邵。建安二年,張繡復叛,于禁約束部眾,且戰且退,並追討作亂的青州軍,被曹操大加讚賞,稱其有名將之風,不動之節。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于禁願為先登,駐守延津,營寨齊立,紹不能克。而後與樂進等將擊紹別營,燒屯三十餘,斬首獲生各數千,迫降紹將二十餘人。

于禁以法治軍,最有威重,曾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殺其降而復叛的舊友昌豨,又曾數十騎入朱靈軍中奪其兵權,眾皆不敢動,其見憚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為左將軍,假節鉞,地位之高,諸曹夏侯亦不能比。

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統七軍於樊,為大水所淹,投降關羽,一世威名,一朝雲散。曹操嘆之良久"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于禁跟隨曹操較早,又威嚴毅重,全軍敬服,是以曹操對其最為看重,假節鉞之恩寵,無人能及,可謂當時曹營第一將。(南線指揮曹仁和西線了指揮夏侯淵才假節而已,夏侯惇連假節都沒有,畢竟軍事能力不行)。可惜晚節不保,世人爭議較大。221年病逝。

大將之風:徐晃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中以驍果顯名。曹操最初起兵時便跟隨曹操,每戰必先,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皆為先登。從徵張繡,圍呂布於下邳,破其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皆破之。

官渡斬袁紹將淳于瓊,黎陽斬袁譚大將嚴敬,南皮破袁譚,再為先登。

建安十四年,擊退關羽,蘇非,威震南郡(赤壁戰後)。建安十八年,與關羽戰於青泥。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樑大,皆大破之。建安十九年,從徵孫權,假節

建安二十年,與張遼,李典同守合肥,受曹操之命守城末能出戰,名聲不顯。官至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樂進在五子中算比較低調的,主要是沒場大戰為其添彩,又死的最早,但一生征戰不止,功勳著著,先登陷陣之勇,三軍莫能比之。

威嚴御眾:于禁

于禁,字文則,五子良將中號毅重。在兗州之時由王郎引薦歸於曹操,打徐州時偏師攻克廣威,濮陽戰呂布時,率軍攻破呂布兩座營寨,從攻張超,拔其城,徵黃巾劉闢,黃邵,擊破夜襲的黃巾軍,斬殺黃邵。建安二年,張繡復叛,于禁約束部眾,且戰且退,並追討作亂的青州軍,被曹操大加讚賞,稱其有名將之風,不動之節。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于禁願為先登,駐守延津,營寨齊立,紹不能克。而後與樂進等將擊紹別營,燒屯三十餘,斬首獲生各數千,迫降紹將二十餘人。

于禁以法治軍,最有威重,曾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殺其降而復叛的舊友昌豨,又曾數十騎入朱靈軍中奪其兵權,眾皆不敢動,其見憚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為左將軍,假節鉞,地位之高,諸曹夏侯亦不能比。

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統七軍於樊,為大水所淹,投降關羽,一世威名,一朝雲散。曹操嘆之良久"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于禁跟隨曹操較早,又威嚴毅重,全軍敬服,是以曹操對其最為看重,假節鉞之恩寵,無人能及,可謂當時曹營第一將。(南線指揮曹仁和西線了指揮夏侯淵才假節而已,夏侯惇連假節都沒有,畢竟軍事能力不行)。可惜晚節不保,世人爭議較大。221年病逝。

大將之風:徐晃

徐晃,字公明,曹操迎天子之時歸順,原先為車騎將軍揚奉部將。

多隨曹操征戰,從徵呂布,降其將趙庶,李鄒等,從破劉備,顏良,拔白馬,破文丑,官渡之戰與史渙襲擊袁紹糧車,功多。從徵袁譚,蹋頓,荊州等戰役。

潼關之戰,勸曹操兵進蒲阪,以亂敵心,曹操善其言,讓徐晃朱靈渡過黃河,擊退來襲的樑興五千步騎,於是曹操軍得以佔得先機,大破關中軍。之後隨夏侯淵平定隴右,多有戰功。

建安二十年,從破張魯,留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徐晃偏師破陳式十餘營於馬鳴道,敵死者甚多,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威振華夏,徐晃臨危受命,帶領新招士卒,聲東擊西,密攻四冢,引關羽出戰,趁機擊退關羽,並長驅直入,深入關羽營寨,大破關羽,解救樊城。關羽退兵而走,奈何後方己被孫權襲取,被吳國生擒。

此戰,徐晃一力破圍,未等張遼等人援兵而立下蓋世奇功,曹操大讚“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後官至後將軍,公元227年病逝,徐晃能征善戰,前期多隨征伐,後來獨當一面,治軍整齊,有周亞夫之風。

威震敵國:張遼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中以驍果顯名。曹操最初起兵時便跟隨曹操,每戰必先,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皆為先登。從徵張繡,圍呂布於下邳,破其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皆破之。

官渡斬袁紹將淳于瓊,黎陽斬袁譚大將嚴敬,南皮破袁譚,再為先登。

建安十四年,擊退關羽,蘇非,威震南郡(赤壁戰後)。建安十八年,與關羽戰於青泥。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樑大,皆大破之。建安十九年,從徵孫權,假節

建安二十年,與張遼,李典同守合肥,受曹操之命守城末能出戰,名聲不顯。官至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樂進在五子中算比較低調的,主要是沒場大戰為其添彩,又死的最早,但一生征戰不止,功勳著著,先登陷陣之勇,三軍莫能比之。

威嚴御眾:于禁

于禁,字文則,五子良將中號毅重。在兗州之時由王郎引薦歸於曹操,打徐州時偏師攻克廣威,濮陽戰呂布時,率軍攻破呂布兩座營寨,從攻張超,拔其城,徵黃巾劉闢,黃邵,擊破夜襲的黃巾軍,斬殺黃邵。建安二年,張繡復叛,于禁約束部眾,且戰且退,並追討作亂的青州軍,被曹操大加讚賞,稱其有名將之風,不動之節。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于禁願為先登,駐守延津,營寨齊立,紹不能克。而後與樂進等將擊紹別營,燒屯三十餘,斬首獲生各數千,迫降紹將二十餘人。

于禁以法治軍,最有威重,曾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殺其降而復叛的舊友昌豨,又曾數十騎入朱靈軍中奪其兵權,眾皆不敢動,其見憚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為左將軍,假節鉞,地位之高,諸曹夏侯亦不能比。

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統七軍於樊,為大水所淹,投降關羽,一世威名,一朝雲散。曹操嘆之良久"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于禁跟隨曹操較早,又威嚴毅重,全軍敬服,是以曹操對其最為看重,假節鉞之恩寵,無人能及,可謂當時曹營第一將。(南線指揮曹仁和西線了指揮夏侯淵才假節而已,夏侯惇連假節都沒有,畢竟軍事能力不行)。可惜晚節不保,世人爭議較大。221年病逝。

大將之風:徐晃

徐晃,字公明,曹操迎天子之時歸順,原先為車騎將軍揚奉部將。

多隨曹操征戰,從徵呂布,降其將趙庶,李鄒等,從破劉備,顏良,拔白馬,破文丑,官渡之戰與史渙襲擊袁紹糧車,功多。從徵袁譚,蹋頓,荊州等戰役。

潼關之戰,勸曹操兵進蒲阪,以亂敵心,曹操善其言,讓徐晃朱靈渡過黃河,擊退來襲的樑興五千步騎,於是曹操軍得以佔得先機,大破關中軍。之後隨夏侯淵平定隴右,多有戰功。

建安二十年,從破張魯,留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徐晃偏師破陳式十餘營於馬鳴道,敵死者甚多,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威振華夏,徐晃臨危受命,帶領新招士卒,聲東擊西,密攻四冢,引關羽出戰,趁機擊退關羽,並長驅直入,深入關羽營寨,大破關羽,解救樊城。關羽退兵而走,奈何後方己被孫權襲取,被吳國生擒。

此戰,徐晃一力破圍,未等張遼等人援兵而立下蓋世奇功,曹操大讚“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後官至後將軍,公元227年病逝,徐晃能征善戰,前期多隨征伐,後來獨當一面,治軍整齊,有周亞夫之風。

威震敵國:張遼

張遼,字文遠,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原為呂布將領。

張遼膽略過人,曾單身上八公山,勸降昌豨。與樂進共拔陰安,別巡趙國,常山。從攻袁譚。

建安十二年,於列柳城迎擊烏丸,勸曹操即時擊之,曹操狀其本色,將自己所持麾暫借於他,讓其統率先鋒,一戰斬殺單于蹋頓,大破烏丸。

建安十四年,深入天柱山,討取陣蘭,梅成,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年更是張遼的封神之戰,面對孫權的十萬之眾,張遼以八百人直衝敵陣,所向披靡,大破敵軍,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以至於給孫權留下了人生陰影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張遼智略過人,最為曹丕看重,五人列傳中也名列首位。合肥一役,名傳千古,為唐古今六十四將,一戰之威,至今思之!!(222年病逝)

料敵制勝:張郃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中以驍果顯名。曹操最初起兵時便跟隨曹操,每戰必先,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皆為先登。從徵張繡,圍呂布於下邳,破其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皆破之。

官渡斬袁紹將淳于瓊,黎陽斬袁譚大將嚴敬,南皮破袁譚,再為先登。

建安十四年,擊退關羽,蘇非,威震南郡(赤壁戰後)。建安十八年,與關羽戰於青泥。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樑大,皆大破之。建安十九年,從徵孫權,假節

建安二十年,與張遼,李典同守合肥,受曹操之命守城末能出戰,名聲不顯。官至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樂進在五子中算比較低調的,主要是沒場大戰為其添彩,又死的最早,但一生征戰不止,功勳著著,先登陷陣之勇,三軍莫能比之。

威嚴御眾:于禁

于禁,字文則,五子良將中號毅重。在兗州之時由王郎引薦歸於曹操,打徐州時偏師攻克廣威,濮陽戰呂布時,率軍攻破呂布兩座營寨,從攻張超,拔其城,徵黃巾劉闢,黃邵,擊破夜襲的黃巾軍,斬殺黃邵。建安二年,張繡復叛,于禁約束部眾,且戰且退,並追討作亂的青州軍,被曹操大加讚賞,稱其有名將之風,不動之節。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于禁願為先登,駐守延津,營寨齊立,紹不能克。而後與樂進等將擊紹別營,燒屯三十餘,斬首獲生各數千,迫降紹將二十餘人。

于禁以法治軍,最有威重,曾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殺其降而復叛的舊友昌豨,又曾數十騎入朱靈軍中奪其兵權,眾皆不敢動,其見憚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為左將軍,假節鉞,地位之高,諸曹夏侯亦不能比。

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統七軍於樊,為大水所淹,投降關羽,一世威名,一朝雲散。曹操嘆之良久"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于禁跟隨曹操較早,又威嚴毅重,全軍敬服,是以曹操對其最為看重,假節鉞之恩寵,無人能及,可謂當時曹營第一將。(南線指揮曹仁和西線了指揮夏侯淵才假節而已,夏侯惇連假節都沒有,畢竟軍事能力不行)。可惜晚節不保,世人爭議較大。221年病逝。

大將之風:徐晃

徐晃,字公明,曹操迎天子之時歸順,原先為車騎將軍揚奉部將。

多隨曹操征戰,從徵呂布,降其將趙庶,李鄒等,從破劉備,顏良,拔白馬,破文丑,官渡之戰與史渙襲擊袁紹糧車,功多。從徵袁譚,蹋頓,荊州等戰役。

潼關之戰,勸曹操兵進蒲阪,以亂敵心,曹操善其言,讓徐晃朱靈渡過黃河,擊退來襲的樑興五千步騎,於是曹操軍得以佔得先機,大破關中軍。之後隨夏侯淵平定隴右,多有戰功。

建安二十年,從破張魯,留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徐晃偏師破陳式十餘營於馬鳴道,敵死者甚多,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威振華夏,徐晃臨危受命,帶領新招士卒,聲東擊西,密攻四冢,引關羽出戰,趁機擊退關羽,並長驅直入,深入關羽營寨,大破關羽,解救樊城。關羽退兵而走,奈何後方己被孫權襲取,被吳國生擒。

此戰,徐晃一力破圍,未等張遼等人援兵而立下蓋世奇功,曹操大讚“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後官至後將軍,公元227年病逝,徐晃能征善戰,前期多隨征伐,後來獨當一面,治軍整齊,有周亞夫之風。

威震敵國:張遼

張遼,字文遠,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原為呂布將領。

張遼膽略過人,曾單身上八公山,勸降昌豨。與樂進共拔陰安,別巡趙國,常山。從攻袁譚。

建安十二年,於列柳城迎擊烏丸,勸曹操即時擊之,曹操狀其本色,將自己所持麾暫借於他,讓其統率先鋒,一戰斬殺單于蹋頓,大破烏丸。

建安十四年,深入天柱山,討取陣蘭,梅成,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年更是張遼的封神之戰,面對孫權的十萬之眾,張遼以八百人直衝敵陣,所向披靡,大破敵軍,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以至於給孫權留下了人生陰影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張遼智略過人,最為曹丕看重,五人列傳中也名列首位。合肥一役,名傳千古,為唐古今六十四將,一戰之威,至今思之!!(222年病逝)

料敵制勝:張郃

張郃,字儁乂,官渡之戰後歸曹操,原為袁紹部下名將。跟隨曹操多處征戰,從擊袁譚,率軍包圍雍奴,大破敵軍。從討列柳城,與張遼俱為前鋒,與樂進,李典討管承,參與天柱山之戰,從破馬超,韓遂,迫降揚秋,同夏侯淵平定關中,討張魯後留守漢中。

建安二十年,率兵進犯巴東,遷移百姓,與張飛在宕渠相距五十餘日,,後為張飛大敗,退還漢中,不過遷徙百姓任務完成,拜為蕩寇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主將夏侯淵戰死,三軍失色,郭淮認為張郃“國家名將,劉備所憚,”於是推舉張郃為全軍主帥,眾心乃安,曹操假其節

太和二年(228年),張郃率軍大破馬謖於街亭,蜀軍星眾流散,死者甚重,進而平定三郡,成功保全一方,擊敗諸葛亮北伐大軍。

諸葛亮二次北伐,張郃料敵先機,認為諸葛亮糧草不備,不日必退,果如其言。

張郃思慮深遠,長於軍陣,從諸葛亮起的蜀將沒有不忌憚他的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退還祁山,張郃追擊時為伏兵所殺。(231年)

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中最長壽的,卻身死戰陣,(被司馬懿強令追擊),實在是魏國的損失,張郃一生戰鬥經驗豐富,用兵巧複習無雙,是謂當時天下名將,歷經三朝,威望深重,也難怪那麼多人忌憚他了。

五子良將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先登猛士:樂進

樂進,字文謙,五子良將中以驍果顯名。曹操最初起兵時便跟隨曹操,每戰必先,奮強突固,無堅不陷,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皆為先登。從徵張繡,圍呂布於下邳,破其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皆破之。

官渡斬袁紹將淳于瓊,黎陽斬袁譚大將嚴敬,南皮破袁譚,再為先登。

建安十四年,擊退關羽,蘇非,威震南郡(赤壁戰後)。建安十八年,與關羽戰於青泥。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樑大,皆大破之。建安十九年,從徵孫權,假節

建安二十年,與張遼,李典同守合肥,受曹操之命守城末能出戰,名聲不顯。官至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

樂進在五子中算比較低調的,主要是沒場大戰為其添彩,又死的最早,但一生征戰不止,功勳著著,先登陷陣之勇,三軍莫能比之。

威嚴御眾:于禁

于禁,字文則,五子良將中號毅重。在兗州之時由王郎引薦歸於曹操,打徐州時偏師攻克廣威,濮陽戰呂布時,率軍攻破呂布兩座營寨,從攻張超,拔其城,徵黃巾劉闢,黃邵,擊破夜襲的黃巾軍,斬殺黃邵。建安二年,張繡復叛,于禁約束部眾,且戰且退,並追討作亂的青州軍,被曹操大加讚賞,稱其有名將之風,不動之節。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于禁願為先登,駐守延津,營寨齊立,紹不能克。而後與樂進等將擊紹別營,燒屯三十餘,斬首獲生各數千,迫降紹將二十餘人。

于禁以法治軍,最有威重,曾以"圍而後降者不赦,殺其降而復叛的舊友昌豨,又曾數十騎入朱靈軍中奪其兵權,眾皆不敢動,其見憚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為左將軍,假節鉞,地位之高,諸曹夏侯亦不能比。

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統七軍於樊,為大水所淹,投降關羽,一世威名,一朝雲散。曹操嘆之良久"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于禁跟隨曹操較早,又威嚴毅重,全軍敬服,是以曹操對其最為看重,假節鉞之恩寵,無人能及,可謂當時曹營第一將。(南線指揮曹仁和西線了指揮夏侯淵才假節而已,夏侯惇連假節都沒有,畢竟軍事能力不行)。可惜晚節不保,世人爭議較大。221年病逝。

大將之風:徐晃

徐晃,字公明,曹操迎天子之時歸順,原先為車騎將軍揚奉部將。

多隨曹操征戰,從徵呂布,降其將趙庶,李鄒等,從破劉備,顏良,拔白馬,破文丑,官渡之戰與史渙襲擊袁紹糧車,功多。從徵袁譚,蹋頓,荊州等戰役。

潼關之戰,勸曹操兵進蒲阪,以亂敵心,曹操善其言,讓徐晃朱靈渡過黃河,擊退來襲的樑興五千步騎,於是曹操軍得以佔得先機,大破關中軍。之後隨夏侯淵平定隴右,多有戰功。

建安二十年,從破張魯,留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徐晃偏師破陳式十餘營於馬鳴道,敵死者甚多,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威振華夏,徐晃臨危受命,帶領新招士卒,聲東擊西,密攻四冢,引關羽出戰,趁機擊退關羽,並長驅直入,深入關羽營寨,大破關羽,解救樊城。關羽退兵而走,奈何後方己被孫權襲取,被吳國生擒。

此戰,徐晃一力破圍,未等張遼等人援兵而立下蓋世奇功,曹操大讚“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後官至後將軍,公元227年病逝,徐晃能征善戰,前期多隨征伐,後來獨當一面,治軍整齊,有周亞夫之風。

威震敵國:張遼

張遼,字文遠,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原為呂布將領。

張遼膽略過人,曾單身上八公山,勸降昌豨。與樂進共拔陰安,別巡趙國,常山。從攻袁譚。

建安十二年,於列柳城迎擊烏丸,勸曹操即時擊之,曹操狀其本色,將自己所持麾暫借於他,讓其統率先鋒,一戰斬殺單于蹋頓,大破烏丸。

建安十四年,深入天柱山,討取陣蘭,梅成,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年更是張遼的封神之戰,面對孫權的十萬之眾,張遼以八百人直衝敵陣,所向披靡,大破敵軍,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以至於給孫權留下了人生陰影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張遼智略過人,最為曹丕看重,五人列傳中也名列首位。合肥一役,名傳千古,為唐古今六十四將,一戰之威,至今思之!!(222年病逝)

料敵制勝:張郃

張郃,字儁乂,官渡之戰後歸曹操,原為袁紹部下名將。跟隨曹操多處征戰,從擊袁譚,率軍包圍雍奴,大破敵軍。從討列柳城,與張遼俱為前鋒,與樂進,李典討管承,參與天柱山之戰,從破馬超,韓遂,迫降揚秋,同夏侯淵平定關中,討張魯後留守漢中。

建安二十年,率兵進犯巴東,遷移百姓,與張飛在宕渠相距五十餘日,,後為張飛大敗,退還漢中,不過遷徙百姓任務完成,拜為蕩寇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主將夏侯淵戰死,三軍失色,郭淮認為張郃“國家名將,劉備所憚,”於是推舉張郃為全軍主帥,眾心乃安,曹操假其節

太和二年(228年),張郃率軍大破馬謖於街亭,蜀軍星眾流散,死者甚重,進而平定三郡,成功保全一方,擊敗諸葛亮北伐大軍。

諸葛亮二次北伐,張郃料敵先機,認為諸葛亮糧草不備,不日必退,果如其言。

張郃思慮深遠,長於軍陣,從諸葛亮起的蜀將沒有不忌憚他的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退還祁山,張郃追擊時為伏兵所殺。(231年)

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中最長壽的,卻身死戰陣,(被司馬懿強令追擊),實在是魏國的損失,張郃一生戰鬥經驗豐富,用兵巧複習無雙,是謂當時天下名將,歷經三朝,威望深重,也難怪那麼多人忌憚他了。

五子良將

能夠從這麼多將領中脫穎而出,五子良將的確名不虛傳,讓曹操戰為先鋒,退為後拒,亦是讓曹操也滿意並進爾提拔培養的大將之才,曹操縱橫天下幾十年,靠的就是英雄才傑,而時謂良將,五子為先,這五位可是得到魏國上下一致認可,官方統一蓋章的國家柱石,立業之基啊!



(動動小手,關注一下唄!)

风去了无痕D
2019-07-19

五子良將,俱有獨當一面之才,比人才,曹魏勝蜀漢遠矣!

五人各有所長,然以張遼為最勇者,論勇莫過於張遼。

張遼單身上三公山說昌豨,以身犯險,深入敵營,不費一兵一卒便說動昌豨投降,此為義勇也。演義中,這事變成了與關羽約法三章。

曹操徵烏桓,白狼山之戰,曹操大軍在後,車重未及,身率輕騎與烏桓十萬眾猝遇。其時曹軍輕騎,披重鎧者少,而敵軍勢眾,故而諸將多有懼色。可見堅固的鎧甲才是冷兵戰鬥中軍士的膽氣所在,而非什麼高超武藝!唯獨張遼,意氣奮發,言敵陣勢未成,可擊也,並請戰。嘖嘖,不愧為飛將軍呂布帶出來的騎將!曹操壯之,以大將旗幟授張遼,然後張遼率數百騎為先登,居高臨下一個突擊,曹操麾軍隨後,竟然一戰擊破烏桓十萬之眾,斬首俘獲無數。此役,最出彩處,即為張遼。眾人皆懼,唯張遼奮發,此為膽勇也!

張遼就是個敢以少勝多的專業戶,合肥之戰,親率八百壯士逆襲吳軍營壘,激戰一日,硬生生嚇倒了圍城的十萬吳軍,威震逍遙津,差點兒生擒了孫權。使吳人聞其名而喪膽,此為身勇也。將軍之威風,未有能如張遼者!

五將之中,樂進較其餘四人,相對平常。然而樂進為最早跟曹操之人,開始時,只是帳下小吏,以膽烈聞名,後來領兵,每戰必爭先,常摧鋒破陣,直至封侯拜將,其之功績勇武,能名列五良將之中,又豈是常人所能為也。

最可惜者,于禁。于禁最有名將之風,惜晚節不保。關雲長水淹七軍,實是託了地形之利,若結陣野戰,關羽與于禁,勝負實未可知也!早年,張繡降而復叛,曹操陷於險境中,生死未卜,諸軍紛亂,相互猜疑,傳言青州兵已叛。唯于禁部,營伍嚴整,進退有據~深得曹操讚歎。

最壯烈者,張郃。何雲張郃為最壯烈者?因五將唯一亡於戰陣者,張郃也。將軍難免陣上亡,張郃為天下名將,識變數、善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就使諸葛亮也憚之。然而大將亡於戰陣,天下名將死於天下奇才之手,也是死得其所。壯哉!

最後說徐晃,曹操對諸將褒獎之高,未有能如徐晃者。

徐晃與關公,同為河東二虎,至於二人是否如小說中所言為同鄉舊識,未知。樊城之戰,二虎相爭,徐晃破圍十重,數戰全勝,擊敗關羽親率五千步騎,逼關公撤走,解樊城之圍。曹操贊曰:“~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徐晃治軍,部伍整肅,號令嚴明,每戰必先遠斥侯,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睱食。曹操又贊曰:“徐將軍有周亞夫之風矣!”如孫武、穰苴、周亞夫者何人也,此乃軍神也。曹操竟以徐晃比作軍神,所獲之榮耀,足以冠絕諸將了!

柳予安
2019-07-19


張遼,能統兵,能衝陣,文武雙全,可惜出身不好,一輩子守著壽春,就這樣了。

樂進,曹操手下老人,先登手,打仗都衝在第一個,超級兵王,但是勝在資歷老,比他資歷老的都沒他能衝,比他能衝的都死了,所以最後還能指揮張遼,對,張八百那場樂進是頂頭上司。

于禁,算是五子中唯一一個可以動搖曹氏將領在軍中地位的,統帥能力max。治軍嚴格,都進歷史了,老曹都服氣,勝仗也多,可惜晚節不保,遇到當時天下第一的二爺,單挑就是孟德來也得跪,結果就投降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張遼,能統兵,能衝陣,文武雙全,可惜出身不好,一輩子守著壽春,就這樣了。

樂進,曹操手下老人,先登手,打仗都衝在第一個,超級兵王,但是勝在資歷老,比他資歷老的都沒他能衝,比他能衝的都死了,所以最後還能指揮張遼,對,張八百那場樂進是頂頭上司。

于禁,算是五子中唯一一個可以動搖曹氏將領在軍中地位的,統帥能力max。治軍嚴格,都進歷史了,老曹都服氣,勝仗也多,可惜晚節不保,遇到當時天下第一的二爺,單挑就是孟德來也得跪,結果就投降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張he,前期沒什麼太閃光的點,倒是後期成長起來了,對陣三爺的時候,任務已經完成了,把漢中的老百姓遷徙回魏國,手癢,跟三爺打一場,沒打過,然後在大部分人都死掉的情況下成長為天下第二,拍死了馬謖,成功擋住了丞相最有可能起事的第一次北伐,然後在成長為天下第一的時候,遇到了司馬懿,然後被丞相膝蓋中箭,撲街。

徐晃,鐵頭娃,曹操都說了,我打這麼多年丈,就沒見過你頭這麼鐵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硬寫出第三十七條,長驅直入,結果破了二爺天下第一的金身,一輩子做人算起穩紮穩打,沒範什麼錯。


張遼,能統兵,能衝陣,文武雙全,可惜出身不好,一輩子守著壽春,就這樣了。

樂進,曹操手下老人,先登手,打仗都衝在第一個,超級兵王,但是勝在資歷老,比他資歷老的都沒他能衝,比他能衝的都死了,所以最後還能指揮張遼,對,張八百那場樂進是頂頭上司。

于禁,算是五子中唯一一個可以動搖曹氏將領在軍中地位的,統帥能力max。治軍嚴格,都進歷史了,老曹都服氣,勝仗也多,可惜晚節不保,遇到當時天下第一的二爺,單挑就是孟德來也得跪,結果就投降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張he,前期沒什麼太閃光的點,倒是後期成長起來了,對陣三爺的時候,任務已經完成了,把漢中的老百姓遷徙回魏國,手癢,跟三爺打一場,沒打過,然後在大部分人都死掉的情況下成長為天下第二,拍死了馬謖,成功擋住了丞相最有可能起事的第一次北伐,然後在成長為天下第一的時候,遇到了司馬懿,然後被丞相膝蓋中箭,撲街。

徐晃,鐵頭娃,曹操都說了,我打這麼多年丈,就沒見過你頭這麼鐵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硬寫出第三十七條,長驅直入,結果破了二爺天下第一的金身,一輩子做人算起穩紮穩打,沒範什麼錯。

他們五個人每個人都沒做到大將軍,大司馬,但是都挽救大魏於危難之中,張遼在的時候孫權攻不過來,于禁整合了青州兵,成為曹操時候稱霸的基本盤,樂進每次打仗第一個上,讓曹軍士氣max,古代打仗士氣相當重要,張合拿下街亭,從此丞相再也沒法攻到洛陽,徐晃配合呂蒙拿下二爺,要不魏國那邊都準備遷都了。


張遼,能統兵,能衝陣,文武雙全,可惜出身不好,一輩子守著壽春,就這樣了。

樂進,曹操手下老人,先登手,打仗都衝在第一個,超級兵王,但是勝在資歷老,比他資歷老的都沒他能衝,比他能衝的都死了,所以最後還能指揮張遼,對,張八百那場樂進是頂頭上司。

于禁,算是五子中唯一一個可以動搖曹氏將領在軍中地位的,統帥能力max。治軍嚴格,都進歷史了,老曹都服氣,勝仗也多,可惜晚節不保,遇到當時天下第一的二爺,單挑就是孟德來也得跪,結果就投降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張he,前期沒什麼太閃光的點,倒是後期成長起來了,對陣三爺的時候,任務已經完成了,把漢中的老百姓遷徙回魏國,手癢,跟三爺打一場,沒打過,然後在大部分人都死掉的情況下成長為天下第二,拍死了馬謖,成功擋住了丞相最有可能起事的第一次北伐,然後在成長為天下第一的時候,遇到了司馬懿,然後被丞相膝蓋中箭,撲街。

徐晃,鐵頭娃,曹操都說了,我打這麼多年丈,就沒見過你頭這麼鐵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硬寫出第三十七條,長驅直入,結果破了二爺天下第一的金身,一輩子做人算起穩紮穩打,沒範什麼錯。

他們五個人每個人都沒做到大將軍,大司馬,但是都挽救大魏於危難之中,張遼在的時候孫權攻不過來,于禁整合了青州兵,成為曹操時候稱霸的基本盤,樂進每次打仗第一個上,讓曹軍士氣max,古代打仗士氣相當重要,張合拿下街亭,從此丞相再也沒法攻到洛陽,徐晃配合呂蒙拿下二爺,要不魏國那邊都準備遷都了。

荣耀历史
2019-07-19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三國志》中將曹操手下5位大將合傳,並且寫下評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是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最高官職,五子良將分別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接下來依次介紹這幾人。

張郃

原本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和高覽一起投奔了曹操,自此一生在曹營效力。

張郃屬於那種很冷靜的將領,這一點可以避免在戰場上衝動,這也導致了張郃早期並不出眾,真正開始出彩的是漢中之戰。

曹操安排張郃協助夏侯淵守漢中,劉備進攻漢中時,張郃作為陽平關守將,足足抵擋了劉備大軍一年多,最後逼迫劉備兵走險招,爬過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直接進攻漢中盆地。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大亂,此時張郃挺身而出,接掌整個曹軍,並帶領曹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到來,避免了全軍覆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跟隨曹真出兵抵抗,作為先鋒,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張郃也因此被升為徵西車騎將軍。但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再次北伐,這一次張郃是跟隨司馬懿出征,雙方一交戰,魏軍佔據上風,諸葛亮退守祁山,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結果在木谷門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很多野史都傳說這是司馬懿在清理忠於曹魏的大將,以方便其獨攬大權。

張郃的一生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冷靜的性格讓他避免犯錯誤,在戰場這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三國志》中將曹操手下5位大將合傳,並且寫下評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是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最高官職,五子良將分別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接下來依次介紹這幾人。

張郃

原本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和高覽一起投奔了曹操,自此一生在曹營效力。

張郃屬於那種很冷靜的將領,這一點可以避免在戰場上衝動,這也導致了張郃早期並不出眾,真正開始出彩的是漢中之戰。

曹操安排張郃協助夏侯淵守漢中,劉備進攻漢中時,張郃作為陽平關守將,足足抵擋了劉備大軍一年多,最後逼迫劉備兵走險招,爬過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直接進攻漢中盆地。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大亂,此時張郃挺身而出,接掌整個曹軍,並帶領曹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到來,避免了全軍覆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跟隨曹真出兵抵抗,作為先鋒,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張郃也因此被升為徵西車騎將軍。但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再次北伐,這一次張郃是跟隨司馬懿出征,雙方一交戰,魏軍佔據上風,諸葛亮退守祁山,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結果在木谷門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很多野史都傳說這是司馬懿在清理忠於曹魏的大將,以方便其獨攬大權。

張郃的一生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冷靜的性格讓他避免犯錯誤,在戰場這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

張遼

張遼是五個人當中名氣最大的,重點說一下逍遙津之戰。

赤壁之戰後,孫權就想趁勢奪下合肥,此時合肥的守將是張遼、樂進等人,但是守軍只有7000餘人,而孫權則是親率10萬大軍,呂蒙、陳武、淩統等名將一同出站。

如果被動防守,合肥肯定守不住,於是做事果敢的張遼決定主動出擊,他趁東吳軍隊立足未穩,率領800勇士衝擊孫權大營,一直殺到中軍帳下,斬殺陳武,甚至活捉孫權,最後全身而退。合肥守軍士氣大受鼓舞,再加上準備充分,所以即使後來孫權大軍全部到齊也無法攻下,便決定撤軍。

在撤軍過程中,孫權親自押後,撤到逍遙津時,孫權戀戀不捨回頭看了看合肥,正好被張遼在城頭上看到,便果斷率軍出擊,孫權怎麼也想不到張遼此時會出擊,他的身邊僅僅只有親兵,最後在淩統等人的奮力掩護下,才逃出生機,自此張遼鎮守揚州,孫權未能踏足一步。

張遼是五人當中功勞最大、名氣最大的,這與他果敢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三國志》中將曹操手下5位大將合傳,並且寫下評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是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最高官職,五子良將分別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接下來依次介紹這幾人。

張郃

原本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和高覽一起投奔了曹操,自此一生在曹營效力。

張郃屬於那種很冷靜的將領,這一點可以避免在戰場上衝動,這也導致了張郃早期並不出眾,真正開始出彩的是漢中之戰。

曹操安排張郃協助夏侯淵守漢中,劉備進攻漢中時,張郃作為陽平關守將,足足抵擋了劉備大軍一年多,最後逼迫劉備兵走險招,爬過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直接進攻漢中盆地。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大亂,此時張郃挺身而出,接掌整個曹軍,並帶領曹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到來,避免了全軍覆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跟隨曹真出兵抵抗,作為先鋒,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張郃也因此被升為徵西車騎將軍。但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再次北伐,這一次張郃是跟隨司馬懿出征,雙方一交戰,魏軍佔據上風,諸葛亮退守祁山,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結果在木谷門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很多野史都傳說這是司馬懿在清理忠於曹魏的大將,以方便其獨攬大權。

張郃的一生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冷靜的性格讓他避免犯錯誤,在戰場這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

張遼

張遼是五個人當中名氣最大的,重點說一下逍遙津之戰。

赤壁之戰後,孫權就想趁勢奪下合肥,此時合肥的守將是張遼、樂進等人,但是守軍只有7000餘人,而孫權則是親率10萬大軍,呂蒙、陳武、淩統等名將一同出站。

如果被動防守,合肥肯定守不住,於是做事果敢的張遼決定主動出擊,他趁東吳軍隊立足未穩,率領800勇士衝擊孫權大營,一直殺到中軍帳下,斬殺陳武,甚至活捉孫權,最後全身而退。合肥守軍士氣大受鼓舞,再加上準備充分,所以即使後來孫權大軍全部到齊也無法攻下,便決定撤軍。

在撤軍過程中,孫權親自押後,撤到逍遙津時,孫權戀戀不捨回頭看了看合肥,正好被張遼在城頭上看到,便果斷率軍出擊,孫權怎麼也想不到張遼此時會出擊,他的身邊僅僅只有親兵,最後在淩統等人的奮力掩護下,才逃出生機,自此張遼鎮守揚州,孫權未能踏足一步。

張遼是五人當中功勞最大、名氣最大的,這與他果敢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于禁

于禁是五人當中權力最大,但是也是下場最慘的。

于禁很早就跟隨曹操,而且幫助曹操收編了青州兵,成為曹操日後稱霸天下最重要的一隻力量,所以于禁也一直被曹操所看重。

為什麼說于禁權力最大呢?因為他“假節鉞”,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殊榮,首先曹魏集團能達到這個成就的非曹家武官只有于禁一人,蜀漢那邊只有關羽一人,東吳一人都沒有。

“假節鉞”意思就是老大給你一個符節,擁有這個符節你就具備瞭如下權利,對於軍中不聽話的武官、士兵,你都可以先斬後奏,甚至面對戰場有利戰機或者敵人來攻,你可以不請示就做出決定,真正達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相比較而言,張遼等人的榮譽是“假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于禁的假節鉞是可以斬殺假節的武官的。

但是輝煌的前半生不代表一生平安,襄樊之戰中,于禁被關羽擒獲,最後投降關羽,關羽被殺後於禁又被帶到了東吳,後來被放回曹魏,此時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對這個投降敵人的武將表面上客客氣氣的,但是背地裡卻嗤之以鼻。在一次祭拜曹操的時候,曹丕命人畫了壁畫,表達的是于禁投降關羽的情況,于禁見了異常羞憤,鬱鬱而終。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三國志》中將曹操手下5位大將合傳,並且寫下評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是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最高官職,五子良將分別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接下來依次介紹這幾人。

張郃

原本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和高覽一起投奔了曹操,自此一生在曹營效力。

張郃屬於那種很冷靜的將領,這一點可以避免在戰場上衝動,這也導致了張郃早期並不出眾,真正開始出彩的是漢中之戰。

曹操安排張郃協助夏侯淵守漢中,劉備進攻漢中時,張郃作為陽平關守將,足足抵擋了劉備大軍一年多,最後逼迫劉備兵走險招,爬過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直接進攻漢中盆地。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大亂,此時張郃挺身而出,接掌整個曹軍,並帶領曹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到來,避免了全軍覆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跟隨曹真出兵抵抗,作為先鋒,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張郃也因此被升為徵西車騎將軍。但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再次北伐,這一次張郃是跟隨司馬懿出征,雙方一交戰,魏軍佔據上風,諸葛亮退守祁山,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結果在木谷門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很多野史都傳說這是司馬懿在清理忠於曹魏的大將,以方便其獨攬大權。

張郃的一生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冷靜的性格讓他避免犯錯誤,在戰場這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

張遼

張遼是五個人當中名氣最大的,重點說一下逍遙津之戰。

赤壁之戰後,孫權就想趁勢奪下合肥,此時合肥的守將是張遼、樂進等人,但是守軍只有7000餘人,而孫權則是親率10萬大軍,呂蒙、陳武、淩統等名將一同出站。

如果被動防守,合肥肯定守不住,於是做事果敢的張遼決定主動出擊,他趁東吳軍隊立足未穩,率領800勇士衝擊孫權大營,一直殺到中軍帳下,斬殺陳武,甚至活捉孫權,最後全身而退。合肥守軍士氣大受鼓舞,再加上準備充分,所以即使後來孫權大軍全部到齊也無法攻下,便決定撤軍。

在撤軍過程中,孫權親自押後,撤到逍遙津時,孫權戀戀不捨回頭看了看合肥,正好被張遼在城頭上看到,便果斷率軍出擊,孫權怎麼也想不到張遼此時會出擊,他的身邊僅僅只有親兵,最後在淩統等人的奮力掩護下,才逃出生機,自此張遼鎮守揚州,孫權未能踏足一步。

張遼是五人當中功勞最大、名氣最大的,這與他果敢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于禁

于禁是五人當中權力最大,但是也是下場最慘的。

于禁很早就跟隨曹操,而且幫助曹操收編了青州兵,成為曹操日後稱霸天下最重要的一隻力量,所以于禁也一直被曹操所看重。

為什麼說于禁權力最大呢?因為他“假節鉞”,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殊榮,首先曹魏集團能達到這個成就的非曹家武官只有于禁一人,蜀漢那邊只有關羽一人,東吳一人都沒有。

“假節鉞”意思就是老大給你一個符節,擁有這個符節你就具備瞭如下權利,對於軍中不聽話的武官、士兵,你都可以先斬後奏,甚至面對戰場有利戰機或者敵人來攻,你可以不請示就做出決定,真正達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相比較而言,張遼等人的榮譽是“假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于禁的假節鉞是可以斬殺假節的武官的。

但是輝煌的前半生不代表一生平安,襄樊之戰中,于禁被關羽擒獲,最後投降關羽,關羽被殺後於禁又被帶到了東吳,後來被放回曹魏,此時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對這個投降敵人的武將表面上客客氣氣的,但是背地裡卻嗤之以鼻。在一次祭拜曹操的時候,曹丕命人畫了壁畫,表達的是于禁投降關羽的情況,于禁見了異常羞憤,鬱鬱而終。

徐晃

從戰場表現來看,徐晃應該是五人當中武力值最高的,因為他擊退了關二爺,並且直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

話說關羽進攻樊城,打得風生水起,先是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然後是把曹仁壓在樊城不敢露頭,樊城周邊勢力也紛紛起兵相應,以致於曹操都受驚了,他認為許都離樊城太近,隨時會受到關羽的威脅,想要遷都。這是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心情平定下來的曹操派出徐晃救援樊城,頭鐵的徐晃二話不說,一見面就和關羽幹上了,而且還把關羽打敗了,並且一路攆著關羽跑,此時東吳已經在背後偷襲了荊州,走投無路的關羽最後被東吳擒殺。

面對這如日中天的關羽,徐晃絲毫不畏懼,最後戰勝了關羽,成就其百戰百勝的名聲。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三國志》中將曹操手下5位大將合傳,並且寫下評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是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最高官職,五子良將分別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接下來依次介紹這幾人。

張郃

原本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和高覽一起投奔了曹操,自此一生在曹營效力。

張郃屬於那種很冷靜的將領,這一點可以避免在戰場上衝動,這也導致了張郃早期並不出眾,真正開始出彩的是漢中之戰。

曹操安排張郃協助夏侯淵守漢中,劉備進攻漢中時,張郃作為陽平關守將,足足抵擋了劉備大軍一年多,最後逼迫劉備兵走險招,爬過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直接進攻漢中盆地。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大亂,此時張郃挺身而出,接掌整個曹軍,並帶領曹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到來,避免了全軍覆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跟隨曹真出兵抵抗,作為先鋒,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張郃也因此被升為徵西車騎將軍。但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再次北伐,這一次張郃是跟隨司馬懿出征,雙方一交戰,魏軍佔據上風,諸葛亮退守祁山,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結果在木谷門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很多野史都傳說這是司馬懿在清理忠於曹魏的大將,以方便其獨攬大權。

張郃的一生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冷靜的性格讓他避免犯錯誤,在戰場這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

張遼

張遼是五個人當中名氣最大的,重點說一下逍遙津之戰。

赤壁之戰後,孫權就想趁勢奪下合肥,此時合肥的守將是張遼、樂進等人,但是守軍只有7000餘人,而孫權則是親率10萬大軍,呂蒙、陳武、淩統等名將一同出站。

如果被動防守,合肥肯定守不住,於是做事果敢的張遼決定主動出擊,他趁東吳軍隊立足未穩,率領800勇士衝擊孫權大營,一直殺到中軍帳下,斬殺陳武,甚至活捉孫權,最後全身而退。合肥守軍士氣大受鼓舞,再加上準備充分,所以即使後來孫權大軍全部到齊也無法攻下,便決定撤軍。

在撤軍過程中,孫權親自押後,撤到逍遙津時,孫權戀戀不捨回頭看了看合肥,正好被張遼在城頭上看到,便果斷率軍出擊,孫權怎麼也想不到張遼此時會出擊,他的身邊僅僅只有親兵,最後在淩統等人的奮力掩護下,才逃出生機,自此張遼鎮守揚州,孫權未能踏足一步。

張遼是五人當中功勞最大、名氣最大的,這與他果敢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于禁

于禁是五人當中權力最大,但是也是下場最慘的。

于禁很早就跟隨曹操,而且幫助曹操收編了青州兵,成為曹操日後稱霸天下最重要的一隻力量,所以于禁也一直被曹操所看重。

為什麼說于禁權力最大呢?因為他“假節鉞”,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殊榮,首先曹魏集團能達到這個成就的非曹家武官只有于禁一人,蜀漢那邊只有關羽一人,東吳一人都沒有。

“假節鉞”意思就是老大給你一個符節,擁有這個符節你就具備瞭如下權利,對於軍中不聽話的武官、士兵,你都可以先斬後奏,甚至面對戰場有利戰機或者敵人來攻,你可以不請示就做出決定,真正達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相比較而言,張遼等人的榮譽是“假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于禁的假節鉞是可以斬殺假節的武官的。

但是輝煌的前半生不代表一生平安,襄樊之戰中,于禁被關羽擒獲,最後投降關羽,關羽被殺後於禁又被帶到了東吳,後來被放回曹魏,此時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對這個投降敵人的武將表面上客客氣氣的,但是背地裡卻嗤之以鼻。在一次祭拜曹操的時候,曹丕命人畫了壁畫,表達的是于禁投降關羽的情況,于禁見了異常羞憤,鬱鬱而終。

徐晃

從戰場表現來看,徐晃應該是五人當中武力值最高的,因為他擊退了關二爺,並且直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

話說關羽進攻樊城,打得風生水起,先是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然後是把曹仁壓在樊城不敢露頭,樊城周邊勢力也紛紛起兵相應,以致於曹操都受驚了,他認為許都離樊城太近,隨時會受到關羽的威脅,想要遷都。這是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心情平定下來的曹操派出徐晃救援樊城,頭鐵的徐晃二話不說,一見面就和關羽幹上了,而且還把關羽打敗了,並且一路攆著關羽跑,此時東吳已經在背後偷襲了荊州,走投無路的關羽最後被東吳擒殺。

面對這如日中天的關羽,徐晃絲毫不畏懼,最後戰勝了關羽,成就其百戰百勝的名聲。

樂進

五人當中存在感最低,並沒有像上面四位那樣獨當一面。但是樂進為人剛猛,史書記載其每戰先登,每次都衝殺在最前線,他跟隨曹操擊破袁紹,征戰荊襄,後來又和張遼一起守衛合肥,立功頗多,所以也備受曹操、曹丕重視。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三國志》中將曹操手下5位大將合傳,並且寫下評語: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於是就有了五子良將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最高官職,五子良將分別為徵西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接下來依次介紹這幾人。

張郃

原本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和高覽一起投奔了曹操,自此一生在曹營效力。

張郃屬於那種很冷靜的將領,這一點可以避免在戰場上衝動,這也導致了張郃早期並不出眾,真正開始出彩的是漢中之戰。

曹操安排張郃協助夏侯淵守漢中,劉備進攻漢中時,張郃作為陽平關守將,足足抵擋了劉備大軍一年多,最後逼迫劉備兵走險招,爬過米倉山,繞到陽平關後方,直接進攻漢中盆地。定軍山一役,黃忠斬殺夏侯淵,曹軍大亂,此時張郃挺身而出,接掌整個曹軍,並帶領曹軍安全退到陽平關,堅持到了曹操援軍到來,避免了全軍覆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跟隨曹真出兵抵抗,作為先鋒,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張郃也因此被升為徵西車騎將軍。但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再次北伐,這一次張郃是跟隨司馬懿出征,雙方一交戰,魏軍佔據上風,諸葛亮退守祁山,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結果在木谷門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很多野史都傳說這是司馬懿在清理忠於曹魏的大將,以方便其獨攬大權。

張郃的一生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冷靜的性格讓他避免犯錯誤,在戰場這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

張遼

張遼是五個人當中名氣最大的,重點說一下逍遙津之戰。

赤壁之戰後,孫權就想趁勢奪下合肥,此時合肥的守將是張遼、樂進等人,但是守軍只有7000餘人,而孫權則是親率10萬大軍,呂蒙、陳武、淩統等名將一同出站。

如果被動防守,合肥肯定守不住,於是做事果敢的張遼決定主動出擊,他趁東吳軍隊立足未穩,率領800勇士衝擊孫權大營,一直殺到中軍帳下,斬殺陳武,甚至活捉孫權,最後全身而退。合肥守軍士氣大受鼓舞,再加上準備充分,所以即使後來孫權大軍全部到齊也無法攻下,便決定撤軍。

在撤軍過程中,孫權親自押後,撤到逍遙津時,孫權戀戀不捨回頭看了看合肥,正好被張遼在城頭上看到,便果斷率軍出擊,孫權怎麼也想不到張遼此時會出擊,他的身邊僅僅只有親兵,最後在淩統等人的奮力掩護下,才逃出生機,自此張遼鎮守揚州,孫權未能踏足一步。

張遼是五人當中功勞最大、名氣最大的,這與他果敢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于禁

于禁是五人當中權力最大,但是也是下場最慘的。

于禁很早就跟隨曹操,而且幫助曹操收編了青州兵,成為曹操日後稱霸天下最重要的一隻力量,所以于禁也一直被曹操所看重。

為什麼說于禁權力最大呢?因為他“假節鉞”,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殊榮,首先曹魏集團能達到這個成就的非曹家武官只有于禁一人,蜀漢那邊只有關羽一人,東吳一人都沒有。

“假節鉞”意思就是老大給你一個符節,擁有這個符節你就具備瞭如下權利,對於軍中不聽話的武官、士兵,你都可以先斬後奏,甚至面對戰場有利戰機或者敵人來攻,你可以不請示就做出決定,真正達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相比較而言,張遼等人的榮譽是“假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于禁的假節鉞是可以斬殺假節的武官的。

但是輝煌的前半生不代表一生平安,襄樊之戰中,于禁被關羽擒獲,最後投降關羽,關羽被殺後於禁又被帶到了東吳,後來被放回曹魏,此時曹操已死,曹丕繼位,對這個投降敵人的武將表面上客客氣氣的,但是背地裡卻嗤之以鼻。在一次祭拜曹操的時候,曹丕命人畫了壁畫,表達的是于禁投降關羽的情況,于禁見了異常羞憤,鬱鬱而終。

徐晃

從戰場表現來看,徐晃應該是五人當中武力值最高的,因為他擊退了關二爺,並且直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

話說關羽進攻樊城,打得風生水起,先是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然後是把曹仁壓在樊城不敢露頭,樊城周邊勢力也紛紛起兵相應,以致於曹操都受驚了,他認為許都離樊城太近,隨時會受到關羽的威脅,想要遷都。這是關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心情平定下來的曹操派出徐晃救援樊城,頭鐵的徐晃二話不說,一見面就和關羽幹上了,而且還把關羽打敗了,並且一路攆著關羽跑,此時東吳已經在背後偷襲了荊州,走投無路的關羽最後被東吳擒殺。

面對這如日中天的關羽,徐晃絲毫不畏懼,最後戰勝了關羽,成就其百戰百勝的名聲。

樂進

五人當中存在感最低,並沒有像上面四位那樣獨當一面。但是樂進為人剛猛,史書記載其每戰先登,每次都衝殺在最前線,他跟隨曹操擊破袁紹,征戰荊襄,後來又和張遼一起守衛合肥,立功頗多,所以也備受曹操、曹丕重視。


整體來看,五子良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突出的特點,都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要說整體排名,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張遼、于禁、張郃、徐晃、樂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