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如題“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嫣然三笑
2019-05-16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父母的教養教育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比如正直與邪惡,善良與奸詐,勤勞與懶惰,勇敢與懦弱,責任與自私……。但也不能忽略社會及生存環境對孩子世界觀的改變。有時父母灌輸再多的正能量也抵不過社會一件醜惡事情的消耗。許多父母眼前的好孩子積極上進努力注重親情;上大學後變得貪玩懶惰消極應付,參加工作後則勢利世故急功近利;戀愛後女的貪婪愛錢個別的失身失德為錢不知廉恥,男的自私懦弱不孝為錢不擇手段……社會就是個大染缸,再純潔的人也會上色。或多或少,或正或邪,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潔身自好難,學壞墮落易。世風日下,好自為之,但也別把責任都推給外因,自己的德行自己做主。

晓晓笔记
2019-05-16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對於這句話,我是持十分贊成的態度。來看我們經常遇見的幾個真實的例子。

一個親戚生了小孩,小孩一歲半,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以給老子……幹嘛幹嘛開頭,結果孩子不經意間也學會了,也開始用不太清楚的聲音發出“給老子……”。

在停車場停車,看到一個大人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孩子可能是感冒了,孩子大人給孩子擦完鼻涕後直接把廢紙扔到了旁邊,然後若無其事的走了……

一個媽媽和幾個朋友在家裡打麻將,卻讓自己的孩子安靜的好好寫作業……

有一句很流行的日本諺語是這樣說的——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起來的,也是用來描述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的。

父母們自己有著諸多的問題,卻要求子女擁有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崇高人生,這樣真的可以嗎?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我們很多父母不知道該怎樣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一個飛揚跋扈的孩子,其父母必定有飛揚跋扈的一面。父母擁有的缺陷、毛病,孩子很可能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擁有。

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震撼了我。記得那是在我家姑娘6歲的時候,一次我家姑娘鬧騰的比較厲害,當時我很生氣,我順手拿起她的玩具娃娃,說道你再哭鬧,我就把你的娃娃扔到垃圾桶了,然後丟掉......,同時也做了要扔的動作。

沒過多久,不知因為什麼原因,我惹到孩子了,孩子生氣了,她拿著我的手機,說我要把手機扔到垃圾桶,然後做扔手機狀,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做了壞的榜樣,孩子和我學習了不好的東西。

初為人父人母,我們是不知道怎麼帶孩子的,也是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正確的理念,我們就會用比較原始的本能或父輩們給我們的經驗,來直接指導教育孩子的過程。但這種本能亦或經驗,有時候是完全錯誤的。

家庭教育是一門比較深奧的知識,需要父母們不斷的去學習,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及諸多實用的實戰技巧。

教育孩子過程中常見的錯誤方式,它們分別是“霸凌式教育”、“喪偶式教育”、“詐屍式教育”。

1.“霸凌式”教育。

“霸凌式”教育是家庭錯誤教育方式的一種,指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用自己的作為父母的權威,以命令式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否者就會遭到父母的責罵,甚至毒打。這種情況下,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教好孩子。但當孩子長大了一些,有了足夠的體力、智力後,會對父母報以激烈的反抗,最後容易傷及親子感情,也會對孩子的其他行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這是一種強霸凌教育,同時還有一種弱霸凌教育。

看過一部韓國電影——優雅的謊言。故事講述了人前和千智很要好的花蓮,在背後總是對千智造謠生事,最後千智實在是難以冷暴力自殺了。而花蓮一直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直到最後電影交代了一個事實——花蓮的父母一直忙於生意,而疏於對花蓮進行教育管教。花蓮的錯誤行為和她的父母對她的教育缺失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個是一個弱霸凌教育的實例,雖然花蓮的父母沒有對花蓮進行非常嚴格的霸凌式教育,但這種弱霸凌教育任然是一種失敗的教育。

再看經常發生的很多校園霸凌事件,都和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有關。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2.喪偶式教育。

“喪偶式”教育意指父母一方在孩子教育中嚴重缺席。專家介紹,這將直接對孩子身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長期缺乏父親陪伴的孩子與健康家庭孩子相比,會表現出自信不足、膽小、意志力薄弱等特徵。

當下這種“喪偶式”教育多指的是作為父親,很少或幾乎沒有參與到自己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幾乎教育孩子的全部任務都由母親承擔了。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嚴父慈母的教育,在這種傳統裡,嚴父和慈母是並存的、互補的。我們知道作為媽媽通常是比較溺愛孩子的、絮叨的,缺乏威嚴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通常不自信,也缺乏安全感。

同樣母愛也必不可少,缺少母愛的孩子,很可能讓孩子分不清善與惡、好與壞、真與假。家庭教育學中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

“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於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決定於有什麼樣的母親。”

家庭教育中的喪偶式教育無疑是不可取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和母親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對於孩子的教育將是失衡的。

3.“詐屍式”教育。

“詐屍式”教育具體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但在不瞭解前因後果的情況下,這種武斷的指責會給孩子和媽媽都帶來更大傷害。

“詐屍式”教育具有一定的突發性特點。通常也是發生在父親身上,作為父親一直都不怎麼關注孩子的教育,但突然一下子跳出來指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極易導致夫妻關係緊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種“詐屍式”教育不但起不到積極的作用,還很有可能拖後腿。在實際生活中,這種“詐屍式”的教育方式也很多。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家長接受教育是可行辦法。

陳寶生部長說:“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陳寶生部長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家庭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父母們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了比較完備的知識體系以及一些教育實戰技能,加以通曉兒童心理學,必定會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順暢的走下去。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問題,但在父母的幫助下,最終一一化解。

父母的教育認知達到一定的高度,和老師一同配合,最終會消滅很多以前存在很久的問題,我們的孩子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快樂,我們的教育也會更成功、更和諧!

元宝爸爸聊育儿
2019-05-14

這句話我深度認同,父母是一面鏡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如果上面有汙點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去年夏天的時候,有一次在超市門口,看到有對父子倆出來,父子倆手上都拿個雪糕,爸爸把雪糕袋子扯下來直接丟在地上,孩子隨著他也把雪糕袋子丟在路邊,一切看上去很自然。但這麼小小的舉動,讓身邊的人都搖頭,心裡其實都有句潛臺詞,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我建議父母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給孩子做好榜樣。

做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榜樣

包括在外儀容整潔、衣著得體、言語溫和、舉止文明,在家注意個人和家庭衛生,等等,這些東西給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行為的楷模。

臺灣心靈作家黃淑文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給孩子的典範,孩子自然會成長為他們所看見的人。”

我們為人父母時,不能只想到給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不能只想到和孩子講很多的大道理,而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給他們做好榜樣,告訴他們:我已經做到了,你可以做到更好。就拿陪寫作業這件事吧,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時覺得很無聊,自己在孩子旁邊邊看手機邊輔導,孩子怎麼可能安心學習呢。所以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佳榜樣。

做規則意識的榜樣

社會必須有規則,否則是混亂和無序的。比如過馬路,如果大人按紅綠燈規則行走,那麼就會在小孩的心裡刻下紅燈停綠燈走的交通意識,長大以後就不會亂闖紅燈。如果父母遵紀守法,他就會告訴孩子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記得有一次,我在超市裡購物,前面長長的買單隊伍,大家都在有序排隊,只見一箇中年婦女直接無視後面排隊的人,插進隊伍中來,旁邊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無人出來阻止,我當時上前,很禮服的對她說:“請您到隊尾排隊”,這個人立馬覺得臉面不好看啦,硬說自己就在這個隊伍裡好久了,我一看這架勢她是不想去隊尾排隊啦,跟她也沒道理好講的,便冷靜地說:“隨便你怎樣,但要是你家孩子也學著你這樣,可能你也會不高興吧”,這個女人一聽到我這樣說,馬上跳起來說:“不排就不排了,幹嘛詛咒我家孩子,你給我等著,有種別走.........”,對於這樣的家長,我當時是無語的。

遵守規則是很重要的,這是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要求。父母要身體力行,幫助小孩逐步樹立規則意識,避免無理取鬧,胡作非為,成為遵規守法公民。

做自立自強的榜樣

每個孩子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學會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不推諉,遇到困難和問題,不退縮不逃避,勇敢面對,積極解決。曾經看過有報道說美國有一個孩子,他的父親是一位政治家。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參加了美國國會議員的競選,結果遭到排斥而落選。然而,他父親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來。那時,父親曾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當你身處逆境、面對挫折時,怨天尤人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追求。這樣的執著幫助父親實現了夢想,8年後,父親再次競選並獲得了成功。父親的成功教他懂得,失利是政治的一部分,但是一個人決不能因失利而消沉、痛恨或嫉妒他人;否則,一個人一生都將一事無成。後來,這個孩子考入了麻省理工學院,他一直為自己能有這樣的好父親而深感自豪。

英國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說在最後的話:其實,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想要孩子少玩手機,父母要先學會放下手機;想要孩子溫文爾雅,父母要先學會待人謙遜有禮;想要孩子學識淵博,父母要先學會拿起書本;願我們每一對父母,都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因為,孩子正踏著我們的腳印前行。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乐观佰爱
2019-05-17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

同事Z的弟弟在家人眼中是個有“多動症”的孩子,因為他做任何事都無法好好集中注意力,學習成績更是令父母頭疼,於是父母對孩子逐漸失去信心,並給自己的孩子貼上了“多動症”的標籤。

同事Z無奈之下帶著弟弟做了“樂觀佰愛兒童大腦特質與行為發育”測評,原本是想看看這個孩子的“多動症”是出於什麼原因,結果發現了孩子在音樂智能和小肌肉智能上的天賦。

在樂觀佰愛養育專家的建議下,Z的弟弟開始了自己的“鋼琴之旅”。原本父母只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給孩子報了個鋼琴班。

沒想到,一年後,孩子回饋給父母的驚喜竟然是,在郎朗琴童選拔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之後的成績更是一路高升,原本還擔心孩子因為成績差沒有好學校可以讀,結果這個孩子最後以優秀的成績被星海音樂學院附中錄取。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為什麼“問題孩子”最後逆風翻盤了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區”,

你有看見孩子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嗎?

同事Z的弟弟之所以有了180度的大反轉,是因為他的天賦被看見了,並且被好好開發了,儘管父母的態度是將信將疑,但是他們還是為孩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當孩子的天賦被挖掘,他的自信也會一同得到提升。當孩子在擅長的方面得到周圍人的認可,那麼當他在做不擅長的事情時,也不會像過去那般自卑,得到過肯定的孩子,他的內心總有一股力量支撐著他一直走下去。

所以,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你看見了嗎?

antaliya
2019-05-13

“孩子的問題”都和父母有關,和家庭教育有關。“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父母有那些問題會影響到孩子?我們可以看以下幾點:

1、溺愛孩子

不管孩子提任何要求都滿足,有些很過分的要求也答應,勢必造成孩子得寸進尺,無所顧慮,以自我為中心,霸道自私自利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

2、不尊重孩子

遇到事情就推卸責任,把孩子當出氣筒。孩子做錯了事就大喊大叫、責怪、打罵,不尊重孩子,怎麼能贏得孩子對你的尊重。總是愛發號施令,不會請求孩子,總是要求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事,學習的主動性就會缺乏。

3、不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凡事都責怪孩子,以自己的意願出發,不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如果孩子做錯事,只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如果孩子缺乏自信,是不是家長的問題?

4、喜歡互相攀比

尤其喜歡和其他人攀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你想過了沒有如果孩子優於別人,會傷害到他人,別人會難過;如果你的孩子有不足,讓你自己的孩子難過。

5、缺乏主見

家長今天要這樣,明天要那樣,讓孩子無所適從。不根據孩子的特長和自身條件,報各種興趣班,孩子不可能按你的意願完成你所有的要求。

6、說話不算數.喜歡在孩子面前說謊

以為自己答應的事情,糊弄一下孩子就可以了,如果總是這樣,缺乏誠信,你的孩子還能沒問題嗎?

7、家長大包大攬,孩子的任何事都承擔,孩子沒有獨立性。

8、不主動承擔錯誤

家長犯錯了要勇於承認,這樣也會教導你的孩子勇於承擔錯誤,將來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9、不注意個人修養

有些家長說髒話、喝酒、打牌、賭博、打架等等,如果家裡總是吵鬧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的問題勢必影響到孩子,溫文爾雅的父母教育的孩子一般都會是知書達禮的,成天酗酒、吵架的家長,孩子自然會受影響,很有可能成為“問題孩子”。

所以說,“孩子的問題”和家長、家庭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千萬不可忽視!我們每一個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做好了自己,就會少出現“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苦涩的人生—love
2019-05-13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絕對的。有句話說是:假設父母是原版,孩子就是複印件。本質的反應了孩子的性格、習慣、言談舉止、行為規範等都在學習與模仿著父母,同時也說明了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能時刻提醒與監督父母。

孩子出生時就是白紙,由於後天所處的生活環境而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父母脾氣暴躁,絕大多數孩子也會出現脾氣暴躁,遇事暴跳如雷。父母脾氣溫和,孩子也會出現遇事不急不躁,沉著冷靜。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絕大多數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脾氣暴躁嚴重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雖說性格不是一時形成的,但家庭教育是孩子至關重要的一課。

有些父母生活懶散,丟三落四,“低頭族”,孩子也會形成生活懶散,丟三落四,“低頭族”。孩子小,對生活沒有一定的標準來衡量,在孩子的眼中也看不到任何標準。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這也詮釋了孩子是父母的老師。比如:我的侄子,經常丟三落四,今天找不到書,明天上學忘記帶水杯,今天找不到橡皮明天找不到試題等。每次聽見他媽媽訓斥說孩子不懂得整理自己的東西,可是孩子的父母在家裡整天在找東西,東西沒有規定的地方來陳列,整天丟三落四,屋裡翻的亂七八糟。父母成天抱著手機,現在手機電視就是孩子的玩伴,遊戲一關關的闖。

這些日常的習慣就會形成一個人的性格,人們都知道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並且很多父母整天再問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其實就是你們日常習慣的點滴。

現在很多父母都會打麻將,成天的泡在麻將館,並且引起了家庭很多問題與矛盾,但這些成天泡在麻將館的父母們,他們的孩子有一部分就在心裡告誡自己,以後絕不賭博。

很多的原生家庭經常父母吵架、暴力等,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也有一部分孩子成立自己的小家後,就會用心經營家庭,讓自己的小家變得溫馨和諧,因為他們從小受到的傷害,不想再次上演。這也說明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不是絕對的。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要理性的去看待。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你怎麼看?
父母八音盒
2019-05-17

首先,我很同意這句話。很多人都把孩子比作一張白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留在紙上的色彩,它會給孩子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影響。

家長幫助孩子做的事情過多,為孩子清掃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障礙,孩子過度保護,把孩子庇護在羽翼之下,不讓他經受任何風吹雨打,那麼,孩子自立能力就會比別的孩子差,還可能變得很懦弱。一些家長對孩子千依百順,甚至對他們不合理的要求也想盡一切辦法滿足,時間長了,孩子很可能以自我為中心、嬌慣蠻橫。

如果家長總是忙於事業或生計,對孩子疏於照顧,使孩子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被忽視。那麼,孩子很難再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沒有歸屬感。孩子有時會故意打擾你或做一些過分的事情,其實是他渴望與家人多接觸、交流。

其實,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而這種改變的關鍵就是自覺自願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學著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保護其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隱私、情緒,相信孩子能夠處理好自己人生,在孩子的生活中不做決策者,只做一個提供意見的角色,這樣才能培養出自尊、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並承擔後果,逐漸成長。

父母有規矩,孩子才會有良好的習慣。樹立家規的父母,對孩子更有威信力,能更好的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當然,家長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從小立好的家規,遵守規矩就會成為習慣,而不是束縛。

所以,當父母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才可獲得一個更好的孩子。

吉林省律师陈维国
2019-05-13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偶像。孩子身上的問題,基本上都有父母的印跡。俗話講“養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

tiantian5990
2019-05-16

可以這麼說,但也不完全対

明责权教育老师
2019-05-13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雖然不是那麼絕對,可還是得行為思維,都是90%在模仿父母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