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最高的一部經典《楞嚴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0 個回答
琼州大帅
2017-09-11

首先糾正下題目,“佛經裡最高的一部”這說法欠妥當。就佛經而言,皆能渡人本無高下,只對不同根基層次的人有不同作用。楞嚴經是返妄歸真,從凡入聖的過渡。有個說法“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華嚴經、法華經境界才叫高,但不建議一般人讀,需有次遞漸進才行,當然這些高都是文字相上來說的。對真懂讀經的人來說都一樣,讀到離開文字相,進入了無慾念清淨的自性才是真讀經,這種境界也叫三昧,讀愣嚴能進入楞嚴王三昧,華嚴經有華嚴三昧,那怕不讀經,唸佛也可進入唸佛三昧。萬法同歸,境界一樣。

經書只是個過渡,就如指月之手,剛開始看手,然後沿手的方向找到月。所以經文是要讀的,同時要明白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執著在文字上。

楞嚴經》的目的、內容、方向

高度歸納為四字:破妄歸真!

破除虛妄相找到真心就開悟了。

我們現在學《楞嚴經》、拜《楞嚴經》,目的只有一個:由染趨淨,息妄歸真。這是我們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首楞嚴”三個字就代表真心。“首”,代表第一,最高的一個;“楞嚴”就代表王三昧,禪定中最高的、像王一樣的,叫“王三昧”,這是佛果位的禪定。我們就是要恢復真心,修楞嚴大定。楞嚴大定包括佛的三身(報身、化身、法身)。“首楞嚴”譯為中文,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就代表五蘊、十二處等。
息妄歸真,即要明妄明真。什麼叫妄心?什麼叫真心?都是我們要明白的。去妄,即七處徵心這一段;歸真,即在八還辯見這一段。以這個次第來看,明徵什麼心?什麼是辯見?
其中明兩種根本。一種是生死根本;另一種是成佛根本。生死根本解釋流轉原因:由於妄識的無明和業,招引異熟果受苦。成佛根本指在修行中不攀緣外境,而返觀根性,恢復真性。如何修行?便說明二十五圓通的修證方法,經歷五十五聖位,最後說明修定須消滅五十種陰魔。這就是《楞嚴經》的主要內容。
息妄歸真,大家應有所瞭解。佛講的心是真心,不是肉團心,不是我們講的心臟、腦神經,它不是物質的東西。心臟是主血液流通的;腦神經這種微細神經,以佛法來分析,就是身根,微細神經叫勝義根。所以腦神經受損傷了,人就麻木,某種功能就沒有。一般人把肉團心當作心,把腦筋當成心,這都是很狹窄的,只就肉體而論,佛法講真心就不是這樣的。
心有真心、分別心、肉團心。肉團心就代表是肉體的心臟,或一般人認為的腦神經;分別心是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的虛妄分別、虛妄執著,也不是真心;真心必須是如來藏,熄滅了一切妄見,以正確的認識消滅妄見,轉成正智,就合乎真心。到如來境界,契證真如,真心就圓滿,我們現在學佛修行就是要消滅妄心,不起妄見,消滅虛妄分別,才能恢復真心。
以上是《楞嚴經》的目的、內容、方向。
如来藏4
2017-09-11

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綱領就是一心三藏法理。

什麼是一心三藏呢?

“一”,即一個或一種。這裡的“一”,不是世間一般人所認為的一二三四五的一。世間一般人所認為的一,是相對的一,有比較的一。而佛法裡所講的“一”,是絕對之一,絕代之一,沒有對比,沒有比較。如果全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白顏色,你能說這是白顏色嗎?或者那不是白顏色嗎?~不能!如果全世界只有白天而沒有黑夜,你能說這是白天嗎?或者那不是白天嗎?~也不能!這就是佛法中的一,絕待之一,絕對之一。

“心”,即是指真心或本來面目。

“三藏”,三個如來藏,即:(1)空如來藏(2)不空如來藏(3)空不空如來藏。

一心三藏,即是通過三個如來藏,從三個不同的側面、角度和層次,去觀照我們本有的真心,去認識萬法的本來面目,去領悟一切有情及無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怎麼樣來的,從哪裡來的?

什麼是三藏呢?

(1)空如來藏。它有三個特點:無形無相、客觀存在、不生不滅。比如躺在床上睡覺做夢的那個人,好比就是空如來藏。夢中的你,能夠看見躺在床上正在做夢的自己嗎?~不能!這就是無形無相;夢中的你,雖然看不見躺在床上正在做夢的自己,床上有沒有那個做夢的人?~有!這就是客觀存在;夢境裡有千變萬化、生生滅滅、有哭有笑、開車爬山,躺在床上做夢的那個人也開車爬山嗎?~不!這就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

(2)不空如來藏,它也有三個特點:有形有相、千千萬萬、生生滅滅。比如夢中看到的天地山川、人我他她、父母妻兒、男女老少、花草樹木、房屋汽車、豬狗牛羊和諸佛菩薩…。夢境中所有的東西,一切的有情生命和無情物體,是“有形有相”的,可以被耳聞目睹、所覺所觸;夢境裡所有的東西,包括一切的有情和無情,其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即“千千萬萬”;夢境有開始、有結束,夢裡的自己有哭有笑,夢裡的水流花開…,這不是“生生滅滅”的嗎?

(3)空不空如來藏,從兩個角度來觀照。

第一,從空如來藏的角度觀照:這個空如來藏是真的空嗎?是絕對的空嗎?如果是真空或絕對空的話,就什麼也沒有,那麼能做夢的人(即空如來藏)就不會做出夢來,可事實上是可以做出夢來的,所以,這個空如來藏是“空”而“不空”的,也就是空不空如來藏。

第二,從不空如來藏的角度觀照:這個不空如來藏是真的不空嗎?是絕對的不空嗎?和空如來藏是完完全全的分開嗎?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嗎?~不是!如果沒有睡覺的人(即空如來藏),夢是不會做出來的;所做的夢境和能做夢的人,一絲一毫沒有分開,一分一秒也沒有分開。所以,這個不空如來藏是“不空”而“空”的,即空不空如來藏。

晚上睡覺做的夢,是“黑夢”;白天醒著做的夢,是“白夢”。黑夢、白夢是一種夢,是一個夢。 不論白天還是夜晚,耳聞目睹、所覺所觸的天地山川、人我他她、父母妻兒、男女老少、豬狗牛羊、花草樹木、沙漠水灘、房屋汽車、妖魔鬼神和諸佛菩薩都是夢境(都是由一個心變現出來的);無形無相、客觀存在、不生不滅、如如不動、能夠變現夢境的,是一個心、是一個人,是一個念。

凡夫迷惑於白夢黑夢所組成的的茫茫大夢中,醉生夢死、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輪迴六道,而不能醒來。而佛菩薩則從大夢中醒來,獲得究竟永恆、自在超然的解脫!

一心三藏,即是通過三個如來藏,從三個不同的側面、角度和層次,去觀照我們本有的真心,去認識萬法的本來面目,去領悟一切有情生命及無情物體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怎麼樣來的,從哪裡來的。

知一切萬法唯心,曰“明心”,即法法皆心,無一法不是心;明一切萬法唯心所現,曰“見性”,即法法源心,無一法不從心現。如果能刻骨銘心,真正明瞭,此乃“明心見性”爾!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被譽為大勢至菩薩再來),集畢生之修行精華,臨終往生之前說:“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

按照印光大師集畢生之修行精華所言,明心見性的人,即是“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明心見性的人,不但能夠百分之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百分之百全部都是上品上生,證得“等覺菩薩的果位”。
用偈誦來讚歎: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稀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 妙湛總持不動尊】 妙湛(明白這個奇妙無比,不可思義的本如來藏,它是法身、化身、報身圓融為一體的這種真心本性,也叫法身功德。)總(總一切法,報身功德)持(持無量義,化身功德)不動(對動說為不動,在相上看有所變動,在性呢,它變來變去還是一個東西,叫動而不動,不會跑到心外。)尊(是本來面目,是絕待法,而不是對待之法。整個法界就一尊佛,一個念。)! 【首楞嚴王世稀有】 首(絕待)楞(堅固)嚴(圓融、圓滿、圓通)王(表自在)世稀有(是僅有的徹法源底的法)! 【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這二句表:華開蓮現!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聽經聞法以後,妄心見到了真心,就已經度化了恆河沙數的眾生。 【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是表:如果你不明白一心藏的法理,就不可以稱之為‘深心’,當你明白萬法是一念心隨緣變現的,不捨一人,不缺一法這叫‘深心’,當下奉(供養)塵剎(十法界無量的萬法。)發了這樣的心叫報佛恩。 【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 當你明白萬法是你自己的時候,你跪也好、 站也好、 坐也好,都是請世尊在為你證明! 【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無量的化身佛其實就一尊佛,這中間有悟真的佛和迷中的佛。 【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破無明根證涅槃,慈(快樂)悲(解除苦難,)為同體大悲。(破了微細惑) 。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這個無上是表無上無下,無內無外……無可以對照為‘阿’,上對照為‘彌陀’。究竟如來的果位,你明白十法界都是自己,就叫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舜若-指虛空,爍迦羅-是堅固的菩提心,不會動搖。 在《楞嚴經》裡講:【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 ‘金剛王寶覺’是讚歎首楞嚴大定的妙用,首楞嚴大定就是寶覺。無上至寶,金剛是指堅固銳利,戰無不勝的意思,表正理不可戰勝,‘王’是表自在的意思。‘如幻三摩提’三摩提是指楞嚴大定這種功夫,楞嚴大定是禪定之王啊,是禪定中的禪定。那為什麼講禪定功夫如幻呢?怎麼如幻啊?就是講你入了楞嚴大定以後啊,你看不到這個修行人在修行,和正常人一樣吃飯 走路 學習,並不是非待盤起腿一坐,兩眼一閉入禪定,那就是三摩提了。那不是!佛把腿盤在這裡是為了示現莊嚴相,在這裡開示給大家講法,成佛以後為了恆順眾生,示現這衶莊嚴相來引導眾生。並不是盤腿一坐就能成佛了。你想成佛必須要聽經聞法,不是盤腿一坐你能成就。因為眾生非常喜歡莊嚴相,佛就恆順眾生,在成佛以後佛也示現這種莊嚴相來傳法,坐在這裡以這種莊嚴相修行。那麼正真的禪定是怎麼修啊?不是說你這一坐就禪定了,首楞嚴大定是非常自在的,是心定在那裡,你吃飯 走路 做運動 去菜市場買菜 光超市等等,無不是在禪定當中啊!講經說法 聽經聞法更是禪定。這個首楞嚴大定它是任何時間,任何的地點都在禪定中,因為它首先自性本定啊,定也定 不定也定,無法不定,時時在定中,處處在定中。而通教禪宗那種入空性的禪定,叫對境定。是用有為的心入無為的法。一出定他的心馬上就散了,不能保持很長的時間。這裡的‘如幻’是指明白如來藏法理的人。這樣的人定力很深。凡夫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彈指超無學,此阿毗達磨。】‘彈指’觀照為四分之一秒的功夫,就超過四果羅漢的境界了,‘無學’表不同境界的果位,這裡的無學是指一念成就。超的不僅四果羅漢的無學,乃至八地以上的菩薩,九地菩薩,乃至等覺菩薩,十地妙覺都可以達到。這就是《楞嚴經》所講的:發明便解脫。是異口同因。也就是《法華經》講的:一念信解,蒙佛受記。八地以上的菩薩就可以稱為無學了。他的那種修行叫無功用道,就是定力非常深。‘阿毗達磨’叫無比法,可以作兩種觀照,第一種是指在所有的法門當中唯有《楞嚴經》是第一大法,是禪定之王。第二種觀照,是觀照為萬法都是我們一念心變出來的,萬法就是我們自己。既然是一個自己,那麼就不存在誰跟誰比。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薄伽梵’是佛的又一個通號,解釋為漢語叫自在無礙,莊嚴的意思。細講為:自在啊,端嚴啊,吉祥啊,尊貴啊等等。‘一路涅槃門’就是指大成就,究竟涅槃,《楞嚴經》就是讓你成就究竟涅槃。一路就是指只有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唯有你弄懂了《楞嚴經》真實義,這一條路,除了這一條路,其他的路都走不通。 文殊菩薩講為:「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歸元」是指成佛;是指明心見性的意思。「歸元性無二」如果想要明心見性,想要成佛的話,沒有第二個法門!只有你明白了一心三藏法理,你這個時候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迴歸大光明藏,才能成為入流聖人!這裡是文殊菩薩在強調修行的次第,反覆地強調修行人來修行必須要從悟門入手, 先要弄懂一心三藏的法理。「歸元性無二」除了這條路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否則的話就不叫無二了。後面「方便有多門」 修行人從悟門進來了以後,明白瞭如來藏一心三藏的法理之後,這時方便有多門,方便有多門就是指悟後起修的問題,你在明心見性以後,任何的法門這個時候呢你都可以去修,而且法法平等,門門成就!這時才體現出萬法平等,是這個意思。明理以後你可以廣學多聞,乃至你什麼也不修也能成就!你什麼也不修也是一種法門吃飯走路睡覺這就是法門。照樣成就,如果這樣不能成就的話,那就不叫萬法平等。不修行本身也是一種法門,不是說你非要念佛打坐才是修行的法門,不修行本身就是一種法門。佛的兒子羅睺羅在明白一心三藏法理之後,就是什麼也不修,他是密行第一!不明白的人以為佛在偷偷摸摸的啊傳授給他兒子什麼獨特的祕密法門。其實是佛用他自己的兒子來表法的,明理以後什麼也不修,吃飯走路說話睡覺逛超市聽音樂看電影都是修行法門,門門成就。什麼東西也不修也成就,否則就不能叫萬法平等了。

【圓通實如是。】
這裡對應為已經到達了一心三藏的境界,“圓通”法界當中的一法~無一不圓、無一不通。「如是」就是在講一心三藏,“如”對應為空如來藏;“是”對應為不空如來藏;
“如是”對應為空不空如來藏。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
這是講一心三藏的法門啊,是過去無量的佛、無量國土、微塵佛唯一一乘佛的道路,過去的一切佛證得大涅槃證得即果如來走的就是這條路,明白一心三藏而成佛的。「一路涅槃門」一路就是唯一的道路,“涅槃門”指真實究竟。「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過去佛就這樣成就的,就是說過去無量的佛呀,都是從觀世音菩薩‘聞思修’而入啊,先是‘聞’就是懂得一心三藏道理,這是過去佛通修之路,皆以此路成就!
【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今」是指當下,現在你們這些菩薩呀當下已經進入了這個圓融圓滿圓通的大光明藏了,即一心三藏。這是文殊菩薩畫龍點睛,在提醒與會的大眾,你們現在已經聽懂了已經正式進入了大光明藏!
【未來修行人,當依如是法。】
「當依」指正當名份。未來的修行人也是在明白了《楞嚴經》真實義以後成佛的。“依”是依教奉行,這也是佛要講的、也是觀世音菩薩要講的、也是文殊菩薩要講的、也是一切已經成就的佛要講的,這是諸佛菩薩共同說的法門,所以《楞嚴經》又叫灌頂章句啊!這部經你不聽懂的話沒有辦法成就的。
【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過去無量的佛菩薩都是依此法門能成就的,我文殊菩薩也不例外,我也是修的觀音法門,啊也待先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非唯觀世音」一切的佛都是通過修觀音法門成就啊,這哪是觀世音菩薩一個人的法門啊!這裡是感嘆這個法門太重要了!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
「誠如」就是感慨與佛呀!感慨佛在法會上把這樣大的一個任務交給我,啊讓我來說法,叫我代佛傳法呀!讓我為大眾指出了啊這二十五個法門,哪個法門最為殊勝圓滿,「以救諸末劫」以指出哪一個法門能夠真正的救度末法時期的修行人,「求出世間人」求出就是求出離,「成就涅槃心」想要證得涅槃的圓滿之果,觀世音為最!就必須要以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為依據,從這個法門下手,你就能成就!大家把這句偈給畫下來做一下重點的標明。
《觀世音為最》觀世音三個字就是一心三藏,你把觀世音三個字搞明白了,就等於大佛頂首楞嚴經你已經全部懂了。明白的當下即已往生,往生就是成佛,往生可不是去佛土當公民啊,往生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已經成就!妄想心見到了真心這是往生!不是說你死了叫往生那不叫往生。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阿彌陀佛!

丁景涛1
2017-09-11

建議你學楞嚴經前辨別一下真偽

因虛雲老和尚等對楞嚴經的推崇備至, 我以楞嚴經為主修行了幾年,特別是耳根圓通法門

後來......

因為讀經多, 對楞嚴經的很多不符合佛說的部分,以前都自己勸自己:方便法門.

後來實在是無法自圓其說的時候才開始考據, 結果.....

如果你考據確實是真的, 可以告訴我

其實上來, 說阿難將欲破戒, 其實, 阿難已經是初果了, 聖戒成就, 怎麼可能破戒呢?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 阿難已經是初果了,法眼淨成就

後面的修行問題就更多了,包括耳根圓通法門,也只是修定,不是修慧, 定能生慧,但是要有生慧的基礎

包括否定因緣法, 包括例子: "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 ..這不符合物理常識, 包括後面的例子(用放大鏡點火,水中之日等)都不符合物理常識, 最後得出結論,全盤否定佛法的根本--因緣法, 而我們明白物理以後,恰恰知道,這些都是因緣法

"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风铃1777
2017-09-11

這個問題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至於說《楞嚴經》是佛經中最高的一部經典也欠妥。前幾次回答問題,我反覆強調大家應該認真閱讀佛的大乘根本了義經典。一般公認的大乘根本了義經典有這幾部:《華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也叫《淨名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大般涅槃經》等。按時間分,可以確定的是《大般涅槃經》是佛說的最後一部經。《楞嚴經》應該是《大般涅槃經》之前最重要的一部經。從內容上看,《楞嚴經》應該是在《圓覺經》和《楞伽經》之後。從文字義理上講,《楞嚴經》固然甚深微妙,但《大般涅槃經》更全面,更不可思議。這也是佛自己在《大般涅槃經》上說的:所有其它經的功德加在一塊兒,都不及這部《大般涅槃經》功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當然,佛的這些說法呢就是個比喻,我們不必太較真兒。不過這也確實凸顯了《大般涅槃經》的重要性。當然《楞嚴經》的重要性就不必再強調了,歷代祖師大德都把這部經推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愣嚴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這個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虛雲老和尚曾經說:學佛其實不用讀那麼多,就把一部《楞嚴經》,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翻來覆去讀,融會貫通就夠了。我建議大家要格外注意四、五、六卷。第四卷從富樓那尊者與世尊的問答開始回答了宇宙人生是怎麼來的。這是佛最徹底最直接的迴應這個問題。也告訴我們所謂的根本無明是怎麼來的。第五卷重點講觀世音菩薩的耳門圓照法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耳根圓通是初發心修菩提道的最佳方便。第五卷後半部分,還有第六卷主要講戒淫、戒殺,戒盜三個根本清淨明誨。接下來講楞嚴咒,還有五十種陰魔境界。說實話,大家如果熟讀《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境界就很清楚了,就不會被各種裝神弄鬼的所謂大師忽悠了。這個很關鍵哦!

總之,《楞嚴經》無比高妙。常讀常新。可以讀一輩子的。

常寂光土
2017-09-11

佛經最高的一部經典《楞嚴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直至今天簡稱,楞嚴經,首楞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刺蜜帝譯,十卷。全經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每卷分都有其核心思想:第一卷序分,講述此經說法因緣,佛譴文殊師利以神咒保護阿難免受摩登伽女的誘惑破戒,併為其說修禪定,能斷煩惱,以顯常住真心性明體等。第二卷至笫九卷為正宗分,主要闡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無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眾生不明白心:性淨妙體,故流轉生死,當修禪定,以破種種、顛倒、之見,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種種修行階次,達到方盡妙覺,成無上道。第十卷為流通分,講述此經永流後世、利益眾生等等::::阿彌陀佛,謝謝,感恩。

手机用户50446750526
2017-09-11

佛經無高低之分,任何佛經表達方式不同,指意同一,是故全部佛經可用心經代表。整部楞嚴經可歸於一句話,理屬頓悟,乘悟並銷。譯成數字語言表示:a+o=a,axo=o。所以,中心思想就是:悟空,入空,悟道,入道,德道。道德,實無德而德是為德。無道亦道真心佛

中星通心
2017-09-11

這部《楞嚴經》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部經典的全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為什麼是這樣的名字呢,我們來簡要了解一下,首先第一個字【大】,梵文稱為‘摩訶’,就是直指我們廣大無邊的真心自性,我們的心靈才是最廣大的。一切唯心造!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與眾生一樣具足這最廣大無邊,最無所不能的真心自性。【佛】指覺悟,我們要覺悟這廣大無邊的真心自性才能成佛。一切眾生雖然本來就是佛,但是你要覺悟了,懂了正確應用真心自性,才能成佛。就象誰都能開車,但是你要上了駕校,學會了駕駛技術你才能開好車。

那要覺悟什麼呢?就是這個【頂】,最至高無上的菩提般若智慧。我們人與畜生區別在哪?我們人類有智慧,所以才稱為萬物之靈。同樣佛與眾生區別在哪裡?佛覺悟了這無上般若智慧,證得究竟解脫永遠快樂的如來大涅槃了。而我們眾生還迷惑在無明妄想裡,只能任生死輪迴痛苦煩惱的宰割,就跟畜生任人宰割一樣。

【如來】是什麼啊?想什麼就來什麼,我們經常講‘做白日夢’,比喻這個人在想做什麼不可能做到的事。其實我們各各具足這樣的如來能力啊,本來就是這樣無所不能的,但是我們眾生不會用啊,結果把自己搞得生死煩惱了。所以佛為什麼要出世啊?就是要告訴我們眾生這個【如來密因】,告訴我們眾生這個天大的祕密,你關不是普普通通,會生老病死的眾生啊,這只是你執著的錯覺幻象啊!你本來的面目就是這想來什麼就來什麼,無有生死煩惱、神通廣大的‘如來法身’啊!

【修證】是什麼意思呢?佛不但告訴我們這個天大的祕密,還手把手教我們怎麼樣改正我們眾生的壞習慣,怎麼樣迴歸我們的如來法身。你光明白還不行,還要用佛教導的法門去修行,把這眾生壞習慣給修正過來,親身證悟到我們這無所不能的如來法身。【了義】是什麼意思呢?最真實最直截了當的佛法第一義諦。佛涅槃前就親口說了‘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楞嚴經》是【修證了義】的經典,也就是佛法的最終解釋權!

【諸菩薩萬行】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修行菩薩道要修六度法門,哪六度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己經統括了所有佛法了。而你只要修證【首楞嚴】法門,就己經統攝了這一切佛六度萬行的佛法功德了。就是《楞嚴經》中最為殊勝無上的‘首楞嚴王三昧法門’。 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帶這個疑問去看經典。我們一定要帶著疑問去看經典,不然的話什麼都接收不進去。沒有疑情就沒辦法開悟。佛說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你就沒得悟,說明你連門都沒摸到。

大家看到【如是我聞】,佛的每一部經典開頭都有這四個字,很多人很天真地把這四個字粗略地翻譯成:這是我聽佛說到的。辜負了佛的一片苦心啊!釋迦牟尼佛無上慈悲智慧,為什麼讓阿難把這四個字放在每一部佛經的開頭啊?就是告訴我們這成佛的四字真言:【如是我聞】!這整整十卷的《楞嚴經》,甚至這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一切的佛法經典,都是在註釋講解【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你如果不明白這四個字的話,你下面的《楞嚴經》也別看了,你只會迷失在這文字迷宮裡去了。而你用這四個字為總綱去看《楞嚴經》,那就勢如破竹,一切義理都會迎刃而解了,什麼樣彎來繞去的文字再也迷惑不了你了。

這個比較重點,所以跟大家詳細點解釋。第一個【如】, 就代表無上如來菩提妙覺法身,就是清淨圓滿、微妙自在的真心自性啊。我們心想什麼,就能顯現出來什麼,成佛是這【如】,做眾生也是這【如】。這是佛與我們眾生本來就具足的,成佛沒有多一點,下地獄也沒有少一點。

那第二個【是】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真心自性能夠隨心幻化一切萬法萬物啊。我們在心裡想什麼東西,馬上就顯現什麼幻象,我們的真心自性就是這麼微妙自在的,這個就是【是】!這宇宙虛空大地,這山河湖海,這世界一切的萬法萬物是由誰【如是】出來的?就是我們眾生啊!但是我們眾生迷惑在無明妄想裡,跟夢中的人一樣,還以為自己是生活在真實存在的現實世界裡面,等你從夢裡醒過來,是不是就會覺得夢裡的人很可笑啊?所以佛說我們眾生是可憐又可悲的,就是這樣子的。這【如是】兩個字,佛就己經把這菩提心如來藏的佛法第一義諦都開示給我們了。

而【我聞】是講什麼呢?就是講這最究竟的首楞嚴王三昧法門啊。你明白了這‘菩提心如來藏’的佛法第一義諦,還要去修證解脫啊。就象人人都能開車,但是你不去學的話肯定就開不了。你要練練練,把開車動作練習成我們的本能,那你就可以非常自如的開這輛車了。

那【我】是指什麼呢?就是指我們眾生精明靈知的識性,我們有這樣精明分別的靈識心,才具有主觀能動性啊。就像汽車一樣,你汽車再有馬力,跑得再快。如果沒有人在上面駕駛,那再好的汽車也只是一塊廢鐵了,它自己沒有這靈識心嘛。所以我們有這精明識性,就是我們眾生的‘佛性’。跟諸佛如來是無二無別的,就稱為有情眾生,佛法裡面就稱為‘含識’。而石頭木頭等無情眾生它沒有這‘佛性’,就不可能成佛。

然後【聞】是指什麼呢?指我們耳根的知覺性,就是俗話講的‘聽覺’,在《楞嚴經》裡稱為‘聞性’,就是一個意思。這個就是《楞嚴經》非常非常重要的法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我們眾生要修證成佛,必須要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知覺性去起修,佛稱為‘覺者’。很多人理解為佛是‘覺悟的智者’,那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十方諸佛如來都是通過不生不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最圓滿顯現如來法身的耳根聞性,一門深入修證斷除無明習氣,才證入這不生不滅的如來法身,所以稱為‘覺者’! 明朝交光大師在他所註解的《楞嚴經正脈疏》,就指出來六根知覺性對修行的重要性,對這個‘舍識用根’註解的非常好,己經非常契合《楞嚴經》的如來真實義。所以我們要感恩這些祖師大德,沒有他們辛苦的註解,我們今天可能就不知道這《楞嚴經》講的是什麼義理。

這【如】【是】【我】【聞】己經包含《楞嚴經》所有內容了。大家帶著這四個字作為指導去參悟《楞嚴經》,你把這四個字套進去:【如】。我們的如來菩提真心自性是怎麼回事;【是】,是怎麼幻化顯現這一切萬法萬物的;【我】我們有情眾生的識心佛性是怎麼回事;還有這【聞】,為什麼要通過耳根聞性去圓滿究竟的修證成佛。

明珠寺一高尚
2017-09-11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心。

  哆侄他。唵。阿那隸。毗舍提。

  鞞囉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謗尼泮。

  虎信·都嚧甕泮。莎婆訶。

  楞嚴咒咒心注音:

  duō zhí tuō。ōng。ā nà lì。pí shě tí。

  pí là bá shé là tuó lì。pán tuó pán tuó nǐ。

  bá shé là,bàng ní pàn。

  hǔ xìn,dū lú yōng pàn。suō pó hē。
佛經最高的一部經典《楞嚴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我乃天空
2017-09-12

佛門之中,唯愚昧的白痴,才會視所謂的楞嚴經為“最高的經典”!其所謂:“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還不如老子的一句“致虛極守靜篤”。不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如心經所謂“了無掛礙”。佛說“空”,道言“無為”。真言至簡至白。“楞嚴經”,楞就是傻子,嚴就是要緊要命,經就是不可改變的意義。一句楞嚴經,就已自昭傻楞痴呆的要緊,不可改變!

无执虚幻永守自性
2017-09-11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謹供參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中心思想;[破五陰、五十種陰魔——開悟——明心見性——七處徵心八還辨見——當知虛空生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況諸世界在虛空。 二十五圓通。首楞嚴大定。]

[簡介說明;《楞嚴經》則是一部對中國佛教之禪、淨、律、密、教都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大乘經典。該經雖有真、偽之爭,但內容十分宏大,思想體系極其嚴密,幾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論都概括其中,故然自從問世後,就廣泛流行。該經以理(解)、行(修行)、果為框架(證果),講一切眾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如來自性),但因不明自心不得清淨(如來自性受到六塵汙染遮蔽、不能顯現、不能發揮般若妙智。),故然流轉生死輪迴,如若能修禪證道,(開悟起修)即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楞嚴經的內容,說明四種清淨明誨( 其心不殺——不起殺心

  其心不盜——不起盜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不妄語——不起妄語心。),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五十陰魔的境界。

破五陰——入大定後,以大定之定慧力,破五十種陰魔;陰魔破故,即破五陰(五十陰魔即五陰各各有十境,五乘十為五十,故五陰總共有五十境);五陰破故,得度[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再證三昧——五陰魔破,即身證得三昧,究竟、堅固、不動。

  再證圓通——證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復歸一精明,無復根隔,內外圓通,諸根互用,身心無礙,理事無礙,是名圓通。](參閱《金剛經》《心經》互證解悟證悟《楞嚴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