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對”是什麼意思?

10 個回答
吃素的穿山甲
2018-12-15

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大多人都耳熟能詳,極具藝術特色,仔細揣摩,妙不可言。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對”是什麼意思?全詩總體採用倒敘手法,頭兩句寫一夜未眠直至天亮,而後兩句以“夜半鐘聲”來襯托並非只是天亮時分醒來後的難以入睡,強化了“一夜未眠”時間上的連續性。

而“對愁眠”三字歷來被認為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這一句虛實交錯,言盡而意無窮,極大地擴充了全句的表達內涵,幾乎一筆寫盡“見山見水”的三重境界的魅力,這種舉重若輕的功底將全詩的藝術性提升到“豐富的單純”這樣的高度。“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對”是什麼意思?

關於這個“對”字。歷來說法不一,但我以為作“面對”而非“相伴”之解更恰當也更精妙。此句大意應是對著“江楓漁火”而愁的一夜未眠,也有發愁而睡不著的意思,一個“愁”字用的妙絕;而“對”字用的更是極為險絕,出其不意,險中取勝,採用倒置(對“江楓漁火”)或者說將我這個主體隱去不顯(“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筆法,將詩人之“愁”反襯的無所遁形。正是這種各美其美、各得其妙的寓多重意味於一體的極具張力的表達,才賦予了這首詩極高的藝術魅力,這三個字改動一字,則韻味全失,全詩境界直落下乘。“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對”是什麼意思?

就全詩來講,首句通過”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密切關聯的景象點明天將破曉的時分,而“江楓漁火”這種並不關聯的物象由於“霜”字而形成了某種隱祕的關聯,此時的“江楓”應是紅色的,而“漁火”也是星星點點閃爍不定的“紅”,通過這種隱藏的“紅”不僅將這兩種物象聯結在一起,而且烘托出悽清的“愁”之情緒。後兩句通過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僅打破了靜謐的氛圍,以動制靜,凸顯了“愁”的分量。

前兩句直寫當下,後兩句回味夜半,時空交錯,而且一近一遠,各種紛繁的近乎凌亂的物象都圍繞著“愁”字展開,有聲有色,形散神聚,看得見聽得著感悟得到,從而使這首詩成為千古名作,具有一種跨越時空的永恆藝術價值。

三剑兄
2018-12-16

“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唐朝張繼《楓橋夜泊/夜泊楓江》中的一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撇開其他句段不論,單就"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裡的“對"字,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一下"對"字的釋意。

基本都在,朝向,對抗,對待,正確,配合,適合,成雙,敵對,反對,建議裡解釋為多。

而這句詩詞裡的“對"字,該如何理解詩人的用意。反覆權衡,也沒有找到最理想的詞來和“對”字。感覺有點彆扭和不協調。

上查網資料權威顯示這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對"字都是指面對的意思。是面對江楓漁火而是面對愁眠,也有點不太好理解。

既然是將這一句詩詞單獨拎出來論,可不可以廣開思路。換一種思維方式來解讀這句詩詞中的"對"字呢?

我個人見解單單就這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對"字,應該有多種解釋。是否可以解釋為讓多麼美好的江楓漁火夜色風景來化解心中的愁緒呢?

"對",對策,抑制或抵消之註解。

以上見解純屬個人胡思亂想的歪理。不作學術討論。

知行轩主人
2018-12-15

《楓橋夜泊》絕句,是寫旅人夜泊之愁。古今人釋義繁多,多重考據。我認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句,是寫環境的寒涼寂寥的自然景色。‘’月落‘’,對尾句‘’夜半‘’,說夜深。‘’霜滿天‘’是旅人由近及遠視覺中天際之間霜意寒氣襲人。下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是擬人,江邊楓樹和江中魚火朦朧中寂寥無聲,彷彿在深眠。實際是詩人感覺的寂寥。一個‘’對‘’靜中有動意,環境的靜託襯不眠詩人愁的心動。‘’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惆悵寂寥不眠的詩人遠眺空曠寒夜中的寒山寺,耳畔在傾聽傳來的鐘聲。首句‘’烏啼‘’和尾句‘’鐘聲‘’呼應,突出靜,無動則無靜。‘’烏啼‘’在前兩句襯托寂靜(烏啼和鐘聲相比,聲音是小大之比,只有寂寥空曠中才清晰聽見烏啼),托起愁。‘’鐘聲‘’呼喚詩人,更讓詩人愁意滿懷。‘’寒山寺‘’和‘’客船‘’擬人呼應。前者動襯托後者靜,更突出詩人旅途愁緒。這首詩反映了動盪社會中離人的愁緒。靜動映襯,有聲似無聲。神來之意。

野芳斋深山樵夫
2018-12-16

元代文學家辛文房編撰了一本《唐才子傳》,記載了唐及五代詩人簡要生平。裡面記載,天寶十二年(753)春,張繼於陽浚榜中進士及第。按照當時的規定,張繼應回襄陽接受三年審核,然後參加吏部銓選,或者直接參加在頭年十月至來年二月之間舉行的吏部科目的銓選,後者比前者嚴格很多。張繼應該在後者中落選,落選後還有一種仕途方式,就是去地方諸藩府闢置。而此時於幼卿正好由鄱陽太守轉至會稽太守任,張繼南下的原因,應該是前往投效謀職,於是由洛陽登船,沿著隋唐時期興建的大運河趕赴會稽(今紹興)。

當時張繼途徑蘇州天色已晚,於是在大運河畔的寒山寺西邊30米的楓橋停船過夜,半夜寒山寺的鐘聲驚醒睡夢中的詩人,詩人因對自己的政治前途無法預測,心情憂慮愁緒滿腹再也無法入睡,於是披衣出艙,他看到了月亮西沉,清輝灑在大地上,像滿天寒霜,對面不遠處運河中江心洲上的小漁村江村早起準備送魚進城上市的漁民家昏暗燈火星星點點……。

下圖就是八十年代前的楓橋和鐵嶺關。橋洞這邊河道直通閶門的下塘河,橋洞那邊就是京杭大運河,白房子那就是江心洲。


“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對”是什麼意思?
师范小王子
2018-12-15

這首詩若按後人的解釋,意境確實達到了美倫美煥的程度。一首詩允許讀者有自己的聯想即意境的再創造。就象一百個讀者心裡有一百個哈姆雷持一樣。

這首詩的寫作手法應該採用的是賦法,都是寫的實景實事。我家不在蘇州,對蘇州的地理狀況不很瞭解。記得有一位語文老師家是蘇州的,他聯繫蘇州的地理,對選入教材的《楓橋液泊》這首詩的古今解釋提出了疑義。他說‘’月落烏啼‘’並非是‘’月亮落下去了,烏鴉在啼叫。‘’因為蘇州西面有“烏啼山”,應該解釋為“月亮落下烏啼山”。“江楓漁火”中的‘’江楓‘’指江橋和楓橋。“漁火”指漁人在舟中點起的燈火。“對愁眠”中的‘’愁眠‘’指愁眠山,而非“夜裡因愁思睡不不著睡”。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江橋和楓橋的漁火與愁眠山相對。”詩的第三句第四句詩意同於今解。

按實際地理環境解釋原詩,與原來的意境有很大不同。原來的意境給人以孤寂和憂愁之感,甚至有一絲悲涼存在。而按實景的解釋則是一個閒適、安靜、祥和的夜晚,給人以美的享受。

彭彤彬
2018-12-16

夜泊楓橋點滴

經安史之亂,帝都西安被佔了,皇帝流亡四川去了,作為帝都朝庭中的官員我,與幾個同伴,亡魂落魄地逃到了蘇州。

幾經反轉,歷程幾千裡,攜家帶口,來投奔這裡的一個熟人朋友。

這不,緊趕慢走,還沒到城裡,就在這姑蘇城邊,天已經黑了好久。

船家說,在這裡過夜吧,明天再進誠,上岸去尋找你們投奔的朋友。

我們停靠在姑蘇城邊的河流岸邊,上邊是有名的巨大的石板拱橋一一楓橋,岸邊有小酒館飯店類的幾間平房,裡面來來往往很多人,可見這裡是一個座落在主幹道旁的旅人聚集處。

蘇州河寬,平靜而繁忙,白天船隻如穿梭一般,人貨流快,各忙各的。

我們這幫外地落難人逃亡至此,眼中沒有美景,心中只有忐忑不安,來此前途風險重重,朋友可找,只能暫時有個落腳點。

以往的榮華富貴不覺是一縷煙雲,風一吹就走了,帶得些家人朋友來此,以後靠什麼生活?我們能適應下來並好好的生存嗎?

還有皇帝,還有一幫親近的官僚,還有其他的平時的親朋好友,不知他們又各自生死如何?哪些人死了,活著的又都逃到了什麼地方?

驚魂難定,前途未卜,得失令人撕心裂肺,這秋冬的夜呀,寒徹肌骨,時間難熬,除了江中零星飄忽不定的船上的燈火,夜好黑好深好沉呀,愁緒不得了啊!!!壓得人喝不過氣來。

落魄身,寒夜裡,飄忽江舟裡,油將盡發著黃光的燈下,有感發如下:

夜泊楓橋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是不是隻有寒山寺的深夜鐘聲伴著我的愁緒?是不是隻有寒山寺的僧人還和我們一樣沒有睡去?是不是我應該像僧人樣看穿看透這個世界,而摒棄世間名利,進入佛界達到忘我忘憂的境界?最壞無路可走時,是否要棄親朋而去,出家為僧,去和他們為伴?

這夜呀,天空中的一點亮光一一彎月也落向西山,凌晨的霜下得厲害,寒水起寒風,伴著寒夜的黑暗,看不到盡頭呀!!!

夜漫漫,何時有日起天亮溫暖天???

盼盼盼,只望神靈保佑我們平安,來個華麗轉身,再重開美好前程,過上一如既往的好日子。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我們終於逃出來了,我們還活著,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平安可靠的好地方,我們要經得起挫折和打擊,我們要有一個好的信念,好的嚮往,去等待終將到達的明天。

绿树149397056
2018-12-16

張繼只留存了這一首詩,便成為千古名句,當時張繼正值趕考不笫,名落孫山,回程行乘小舟行至寒山寺下的江橋與楓橋之間停宿,失意,孤獨,寂寞無助,那種失眠碾轉面對漆黑的夜色,星點的漁火,遠處傳來寒山寺的鐘聲,是何等孤寂,何等心情,於是落試不第的張繼寫下了千古名篇。

梁69853253
2018-12-15

江楓指的是年老人,漁火指的是煩操的心。對是比喻。老人煩操的心比喻成憂愁的慢慢長夜。前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講的是人老珠黃,頭髮斑白晚年苦難生活。這兩句詩說明人生苦短。後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講的是在上兩句長夜無明的背景下,要想在苦難時日得到解脫,必須及早修行。與時代背景較契合。

喜欢每天都看见
2018-12-16

要了解這句先要確定江楓指的是什麼?是江岸的楓樹?還是詩標題的楓橋?作者在船上,月色裡能不能看到楓樹?想必即便看到也看不清,朦朦朧朧是否能生出對愁之感?這情景即使擬物也得有既視感吧?所以江楓應該就是標題裡的楓橋!如果作者是在楓橋下停的船?那與之想對的漁火有在哪裡?是兩座橋之間的相對?還是兩岸之間的相對呢?其實相對的哪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對的一定是人,這就像人在行夜路一樣,你看到山看到水都不會感到什麼,突然看見一家燈火時,即便離的非常遠,卻總感覺有一種陪伴,感到一種互通。

用户5142901454789
2018-12-16

理解《楓橋夜泊》詩題,就不難解釋“對”字。“對”是“互相”、“彼此”之意,是作者的感覺和想象。對愁眠”是指作者和漁人。此詩寫的是作者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以及自己感受到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