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7 個回答
用户55665652041
2017-05-05

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乾隆當政之初卻是手忙腳亂。

原因很簡單,雍正的駕崩過於突然令其接班極為倉促,年僅二十五歲的乾隆幾乎沒有政治經驗,也完全沒有做好當皇帝的準備。

不過,好在雍正給他留下了鄂爾泰、張廷玉兩大重臣,在後者的幫助下,乾隆才得以順利接管朝政並及時的穩住陣腳。

張、鄂二人為官數十年,以其對各級官僚體系及朝政運作的熟稔程度,無疑對乾隆初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當政之初,乾隆對此二人倚之甚重,事事諮詢,稱其為柱石之臣,也不為過。

但是,乾隆是個極聰明而好表現的人,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其年紀漸長,閱歷經驗也日漸豐富,昔日的柱石之臣在其心目中也就尊而不重,地位今非昔比了。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讓乾隆感到不滿的是,隨著鄂爾泰、張廷玉兩人地位的不斷上升,其身邊也日益形成利益小集團。

以鄂爾泰為例,其子侄輩多半為總督巡撫,如鄂容安為兩江總督,鄂弻為四川總督,鄂寧為雲貴總督,鄂昌為甘肅巡撫,鄂樂舜為山東巡撫,可謂滿門顯貴,家族勢力也大為膨脹。

張廷玉這邊情況也很類似,其家族子弟多為達官要職,如其弟張廷璐曾任禮部侍郎,從子張若溎曾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吏等,長子張若靄官至禮部尚書,次子張若澄為內閣學士等。

此外,桐城張、姚兩姓為當地大族並世代聯姻,時稱“天下縉紳,張、姚二家佔盡其二。”

鄂爾泰、張廷玉是雍正遺詔中指名要配享太廟的重臣,其在位日久,位高權重,即便二人並無植黨企圖,但其身邊總少不了趨炎附勢之人。大臣們各懷揣度攀附之意,由此分出派系,彼此爭權奪利。

大體而言,鄂爾泰一派主要以滿人督撫為主,另有尹繼善、史貽直等朝中大僚;而張廷玉的支持者多為科舉出身的漢人官僚,其中不乏朝中九卿及地方督撫。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頗具諷刺的是,雍正生前最恨朋黨,而其最信任的兩位大臣在乾隆朝後竟然成了兩大朋黨之首領。倘若雍正地下有知,或許也只有尷尬苦笑了。

對於鄂、張兩黨,乾隆也是心知肚明,其採取的策略是“擒賊先擒王”,矛頭直指其首領。

首先被打擊的是鄂爾泰,其部分原因是鄂爾泰為人傲慢,行事張揚,加上結黨營私的吃相外露,因而被乾隆多次降旨“嚴行申飭”。

乾隆六年(1741年),御史仲永檀參奏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鄂善,鄂爾泰及其長子鄂容安相繼被捲入,乾隆甚至放出如此狠話:

“鄂爾泰應該自思:朕從前能用你,今日能寬你,難道將來獨不能重治你的罪麼?”

戰戰兢兢數年後,鄂爾泰於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總算是福大命大,不但保全了名節,而且還順利地配享了太廟。

相比而言,張廷玉就要老道圓滑多了。如時人所說,“張文和(即張廷玉)之察弊,亦中人之才所易及。乃畫喏坐嘯,目擊狐鼠之橫行,而噤不一語。”

張廷玉也不去管它,笑罵任他笑罵,他只想當個太平宰相。

正如他的那句名言,“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安靜靜地致仕榮歸,這輩子也就算功德圓滿,再無他求。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對此,乾隆也覺得有些過分,說“張廷玉善自謹而近於懦者!”

張廷玉的這種狀態,說好聽一點叫穩重平和,說難聽點就是不思進取,這讓雄心熾烈、急於表現的乾隆當然感到不滿。

這時,鄂爾泰的去世倒是個好時機,乾隆乘機調整中樞,三十出頭的青年權貴訥親被任用為軍機大臣,而且位列於張廷玉之前,這讓後者心中多少有些尷尬而不自在。

一年後,乾隆又下諭旨,稱“大學士張廷玉服官數十年,今年逾古稀,每日晨興赴闕,未免過勞,朕心軫念。嗣後可仿此意,不必向早入朝。”

換言之,張廷玉已經被排除在核心圈外,其地位的急劇下降已成事實。

用户55665652041
2017-05-05

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即位,這年他24歲,正年富力強。不過,雍正臨終囑託裡,特別交代:“大學士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將來二臣著配享太廟,以昭恩禮。”這讓剛坐上龍椅的弘曆,心裡很不是滋味。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網絡配圖

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位新皇帝,對前朝老臣都不會太歡迎。鄂爾泰比乾隆長34歲,張廷玉比乾隆長38歲,對這兩位等同於父輩的前朝老臣,能不能駕馭得住?他們會不會買他的賬?讓年輕皇帝有點鬱悶。

雖然,歷史的經驗告訴他,他的祖父康熙登上大位後,處心積慮,搞掉了礙手礙腳的前朝老臣鰲拜;他的父親雍正登基以後,馬上就出重拳,將前朝老臣年羹堯打入十八層地獄;但是現在輪到他主政,卻拿這兩位強行安排的左膀右臂無可奈何。

然而中國人窩裡斗的劣根性根深蒂固,兩位老臣在雍正朝就互不相能,到乾隆朝,更是針鋒相對。兩人各自劃分勢力範圍,大小官員逐一排隊。鄂爾泰樹大根深,其追隨者為封疆大吏,為地方督撫,為帶兵將帥,為滿族要員。他曾“節制滇南七載,一時智勇之士多出幕下”,授首席軍機大臣後,權傾天下。於是,在他周圍,形成一個以滿臣為中堅,包括一部分漢臣在內的政治集團,主要成員有莊親王允祿、湖廣總督邁柱、工部尚書史貽直、巡撫鄂昌、學政胡中藻等,人稱鄂黨。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張廷玉長期經營,其擁護者為府院高層,為六部長官,為文化名流,為門生子弟。尤其張氏一門登仕者達19人,其弟廷璐、廷璩,其子若靄、若澄、若淳均為朝中高官,可謂顯赫世家,頂戴滿門。如此廣通的關係網,如此深厚的軟實力,自然是朝中舉足輕重的政治組合,人稱張黨。

鄂爾泰具有居高臨下的滿族背景,驕橫跋扈;張廷玉具有精通漢文化的精神優勢,名聞遐邇。鄂爾泰背後是頤指氣使的滿族豪貴集團,氣焰囂張;張廷玉身邊是炙手可熱的漢人精英分子,極具人脈。於是壁壘分明,不相水火。

乾隆一直等著兩位老先生,出格、犯規、惹事、闖禍,有個什麼閃失,好來收拾他們。他通過一系列的案件,第一,乾隆元年,鄂黨張廣泗、張黨、張照,先後出兵貴州的相互攻訐案;第二,乾隆六年,鄂黨仲永檀、張黨、張照,洩密受賄彼此揭老底案;第三,乾隆十三年,處死鄂黨張廣泗兵敗金川案;第四,乾隆十五年,張廷玉姻親涉及呂留良文字獄被罰鉅款案,以及發動朝臣攻擊張廷玉不當配享案;第五,乾隆二十年,胡中藻的《堅摩生詩抄》文字獄案發,因系鄂爾泰門生,雖死也遭清算案。極盡打打拉拉,拉拉打打之能事,極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手段,終於將他倆修理得體無完膚而離開人世。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顯然,兩位老人家沒料到這位年輕對手,竟是“鷸蚌相爭”的得利漁夫。多年以後,乾隆笑談這兩位老臣的不識時務、不知進退時,以調侃的口吻說:“朕初年,鄂爾泰、張廷玉亦未免故智未忘耳!”這話說得有點陰,有點損,什麼叫“故智”?即“玩不出新花樣的老把戲”,即“起不了大作用的老手段”,這種如同耍猴戲似的,揮鞭驅使的主宰語氣,這種完全在其掌控之中,跳不出掌心的從容口吻,也可窺見乾隆絕非善類的嘴臉一二。

颈肩腰腿疼威dzxm7848
2017-05-05

雍正帝一生始終寵信的朝臣有五位----允祥、張廷玉、鄂爾泰、李衛、田文 鏡。其中,允祥為親王。李衛、田文鏡為地方官,只有張廷玉與鄂爾泰堪稱雍正帝在朝中的股肱之臣。

二人皆忠君勤勉,勞苦功高,也都備受恩寵與信任。然而,二人在晚年卻捲入黨爭,連遭打擊,差點晚節不保。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影視中的張廷玉

張廷玉與鄂爾泰同樣身居高位,備受 信任,難免有些爭寵之舉。尤其是鄂爾泰被召回京後。二人地位不相上下,性格差異又很大,於是愈發不和。

張廷玉自恃資格老、功名高,對於鄂爾泰“平地起高樓”的升官方式很不以為然,鄂爾泰脾氣倔強,性情傲慢,行事張揚,對張廷玉也有幾分不敬。

張廷玉與鄂爾泰共事十餘年,同室辦公,卻面和心不和。兩人常常一整天也不說一句話,鄂爾泰一旦有過失,張廷玉便橫加譏諷,令鄂爾泰無地自容。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文章配圖 鄂爾泰

據記載,有一年夏天,鄂爾泰入朝辦公,一進門就摘下帽子,自言自語道:“天氣真熱……這帽子放在哪裡好呢?”張廷玉聽見後,故意奚落道:“我看,你還是乖乖地把帽子戴在自己頭上吧!”原來,清朝處置官員要先摘帽,張廷玉此言是暗示鄂爾泰不要“烏紗相”了。鄂爾泰又氣又羞,竟為這句話鬱悶了好幾天。

由於雍正朝嚴厲打擊朋黨,至雍正晚年,張廷玉與鄂爾泰的矛盾雖然公開化,但是還侷限在個人交往層面,未發展成黨爭。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張廷玉與鄂爾泰不和,差點晚節不保

不過,張、鄂兩大陣營已見雛形。儘管張、鄂本人沒有結黨的意圖,但兩黨還是不可避免地催生了。首先是因二人而發達的姻親各自聯盟,其次是二人的門生、門客互相對立,再次是朝中滿漢大臣分庭抗禮。漢臣多依附張廷玉,滿臣則多依附鄂爾泰。

用户55665652041
2017-05-05

乾隆以貪腐為名整治張廷玉,導演了一場反腐鬧劇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鄂爾泰(1677年—1745年),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

接著,皇上揪住張廷玉跟朱荃這等卑汙小人結為親家,意欲何為?威逼張廷玉給出答覆。張廷玉被逼無奈,只好奏請皇上說:“老臣罪孽深重,心志不寧,做事顛倒黑白。自從與朱荃結為親家,直到今天,我還被他矇在鼓裡,並不知道他是卑汙小人。而今跪讀皇上的諭旨,方才警覺,心中很是後悔 ,自覺愧對皇恩。眼下已經釀成大錯,老臣也無話可說,只求皇上將老臣嚴加懲處。”

乾隆帝把張廷玉的摺子交給眾臣廷議,以示公正。結果,眾臣肯定認為張廷玉犯了嚴重錯誤,建議革職查辦,交刑部處理,以示懲戒。

皇上此時擺出一副仁君的樣子,他下旨佈告天下,赦免張廷玉的罪過,同時斥責了張廷玉:“張廷玉有幸蒙受三朝隆恩,這樣的榮幸,世上是很少見的,而且得到配享太廟的榮耀,他應該怎樣報效朝廷呢?

即使年老多病,也應該眷戀朝廷,鞠躬盡瘁,不忍心說要離開。他平時低調做官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而今老了,無法結黨營私,於是再三請辭告歸田園。對於君臣情義,他並不掛在心上。他這種做法不僅有負於朕,也有負於先皇啊。

所以天地鬼神使他神魂顛倒,他一生的惡行壞事,而今逐一敗露。張廷玉罪孽深重,即使去了他的官爵,加以查辦,也不過分。

他與門生結黨以及與卑汙小人朱荃聯姻,這對於張廷玉倒是小過了。朕先前命欽差追繳皇家賞賜給張家兩代的財物,也足以表示懲罰。如果按臣工們所奏,將他革職問罪,朕於心不忍。張廷玉雖然有負於朕,實屬罪有應得,可是朕仍然於心不忍,還是決定赦免他的罪過,以表示朕始終珍惜君臣情義”。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太廟

通過這次問罪,張黨徹底倒臺了。乾隆帝輕鬆搞垮張黨之後,就不會與張廷玉找茬了。現在他要忙著招呼鄂黨了。

轉眼到了乾隆二十年的春天,那天陽光並不明媚,胡中藻出任廣西學政期間擬出的試題及與人唱和的詩文存在嚴重的政治問題,皇上密令廣西巡撫衛哲治將裡面一切有關政治敏感的地方,嚴加排查。

在朝堂上,皇上召集眾臣,點評胡中藻《堅磨生詩鈔》裡的詩句,開始構建大清的文字獄。這個胡中藻就是有點小資請調的官僚,除了耍點文人脾性,沒事就上上舞榭歌臺,寫寫曲子,一些風花雪月也沒啥罪過。他這次倒灶,關鍵在於他跟錯了人。

胡中藻初涉官場,就一直跟鄂爾泰鬼混,從基層坐火箭,後來做到了內閣學士。鄂爾泰死後,因為與張照等結下了不解的樑子,胡中藻便遭到張黨誣陷,被降職貶到廣西做地方學政。他平日裡喜歡喝點悶酒,寫些無病喊痛的詩歌,為了給後人留存紀念,他找了一家出版商,自費出版了一本自選詩集,取名叫《堅磨生詩鈔》。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他的這件破事沒什麼可圈可點的,可是乾隆帝把張黨一手撂倒了,一看鄂黨還活得很蹦躂。張廷玉離開京城後,鄂黨黨魁史貽直就已經官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朝中再無人與之可比肩,聽聞他時常在朝中吆五喝六,看那架勢好像要把大清當作他的江山。聽罷暗探的陳述,乾隆帝當即就發飆了,他決心要把鄂黨清空。

是年三月,皇上召集群臣,在朝堂召開胡中藻的代表作《堅磨生詩鈔》的政治批鬥會。針對“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胡氏名句,皇上進行了深度的政治解讀:“眾愛卿想想,‘又降一世夏秋冬’這肯定是暗指要變天了,是‘明’的意思。而後面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這個就更加明顯了,汙衊大清是暴政,而且是發自肺腑的議論,在大清前面加一個‘濁’字,其心可誅啊!”

眾臣見皇上這樣說文解字,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於是大夥努力地找茬,有這些科甲出身的官員協助,乾隆帝很快找到一堆莫須有的政治問題。

十年荆轲一梦
2017-05-06

雍正駕崩的時候,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被命為輔政大臣,為了拉攏這兩個人,乾隆剛一即位,就下令給予兩人今後配享太廟的待遇。對於清朝官員來說,配享太廟可謂是臣屬至高無上的榮譽。但後來乾隆翅膀硬了,見鄂爾泰過於囂張,便開始剪除其朋黨,連鄂爾泰本人也被革職拿問。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張廷玉雖然沒有鄂爾泰那樣鋒芒畢露,但在張廷玉的影響下,張家和親家姚家有二三十個人在朝中或者地方上做官,如果加上其門生故舊,勢力也相當大。對張廷玉廣佈黨羽的威脅,乾隆也心懷不滿,正伺機給予打擊。後來終於來了個機會。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因年老上奏請求退休,摺子裡有這麼一句話,說"以世宗遺詔許配享太廟,乞上一言為券"。這話的意思是讓皇帝做個保證,說得未免有點無禮。乾隆見了立刻火冒三丈,但念及他馬上可以在自己面前消失了,便也沒多說什麼,隨後同意了這個請求。不料第二天聖旨還沒有發下去,張廷玉便已入朝謝恩。原來,軍機大臣汪由敦出自張廷玉門下,提前給張廷玉透了風。乾隆大怒,下詔解除了汪由敦協辦大學士和刑部尚書的職務,仍舊讓他在刑部任上贖罪。而張廷玉不知就裡,正好趕上了乾隆的槍口上。乾隆對張廷玉早就不滿很久了,這次正好對張廷玉大加羞辱,說:"太廟配享的都是功勳卓越的元老,你張廷玉何德何能,有何功績,可以和那些元勳比肩?鄂爾泰他還算有平定苗疆的功勞,你張廷玉所擅長的,不過是謹慎自將,傳寫諭旨,就像我詩裡寫的那樣,‘兩朝綸閣謹無過'罷了!"乾隆越說越氣,下令將張廷玉的伯爵之位革去,只以大學士銜退休。不過,乾隆也不好違背自己即位時許的諾言,還是準張廷玉配享太廟,但私下裡卻一直唸叨說:"張廷玉實不當配享,其配享實在過分。"過了一陣子,乾隆的皇長子死了。張廷玉本是皇長子的學生,但老張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悲傷的表示,乾隆得知後心裡很不高興,說你老張無情,就莫怪我無義!後來在張廷玉的親家公收受賄賂案中,張廷玉也受到牽連,被罰錢充公。不過,八十四歲的張廷玉死後,乾隆還是讓老張進了太廟,並溢號"文和",總算給了張家一點面子。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颈肩腰腿疼威dzxm7848
2017-05-05

在清中期,漢族官員中權勢最大首推雍正朝張廷玉,其次應該就是乾隆朝的于敏中了,當然像陳廷敬、劉統勳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于敏中的一生受到的榮譽的確很高,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死後落下了一個壞名聲。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于敏中,康熙五十三年(1714)出生於江蘇金壇。於氏家族是金壇的名門望族,自明代以來,有二十五人考中進士,出過“三世中丞”和“兄弟狀元”。于敏中幼承家學,五歲即接受啟蒙教育,雍正七年(1729),十五歲的于敏中應試江寧鄉試,中舉人。

乾隆二年(1737)于敏中參加恩科殿試,被乾隆皇帝欽點為狀元。這年,于敏中二十三歲,與其堂兄于振合成“兄弟狀元”,他也是清朝最年輕的狀元。乾隆帝曾評價他“人似小聰明”,而於敏中正是靠著自身的才氣和精明,得以在翰林院供職七年,之後又久居京官。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于敏中初入懋勤殿,開始任翰林院修撰,為皇子伴讀、侍講,也主持過山西的鄉試,到山東、浙江當過主考官。期間,他依靠自己的才氣和過人的精明,贏得了乾隆帝的歡心。此外,于敏中為了博得乾隆帝的喜愛,他不僅書法學習乾隆體,還認真學習滿文。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于敏中晉升為軍機大臣,並在上書房行走,輔助乾隆帝處理政務。當時軍機處參與政務的只有六人,而漢人只有兩人。

乾隆三十六年(1711),于敏中擢升為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當時正值金川動亂,四川總督征戰失敗之際,于敏中疏奏獻策,不久便平定了小金川的動亂。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敏中又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軍機之首又稱領班,總覽一切,除處理機務外,凡特旨簡放大員,都由軍機處大臣開單請旨,歷代的內閣都是權力鬥爭最為激烈的地方,而於敏中從入軍機處到去世的近二十年中,卻固安其位,頗得乾隆讚賞。

乾隆三十九年,安徽學政朱筠上疏奏請搜輯《永樂大典》中佚書,當時東閣大學士劉統勳認為政務要事,不與動議。于敏中他了解乾隆帝欲表現“文治天下”的強烈願望,於是對奏議深為讚賞。

果然,乾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欽命于敏中、劉統勳為總裁,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同年,小金川再次作亂,于敏中再次上疏。三年後,朝廷平定大、小金川,論功行賞時,于敏中以“承旨書諭,夙夜殫心,且能鉅細無遺”,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襲罔替”,開創了漢官“賞戴雙眼花翎,賜穿黃馬褂,圖形紫光閣”的榮耀。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至此,于敏中成為了朝野盡知的京中第一權臣。

于敏中比乾隆帝小三歲,在宮廷行走四十二年,他不僅辦事小心謹慎。周密穩妥,與乾隆帝的關係非常一般。乾隆有位公主是孝賢皇后所生,皇帝對這位公主十分鐘愛。乾隆帝就把她寄養在於敏中家,並過繼給於敏中改姓於氏,後以於家女兒的名義嫁給了孔府第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公主出嫁後,孔府中的人也不稱其為公主,而稱於夫人。

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二月,于敏中病重期間,乾隆遣御醫視治並恩賜人蔘,還與內務府大臣和珅伴駕行視,並賜予七律一首。于敏中死後,乾隆又寫悼詩。

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月,于敏中死後六個月,于敏中的孫子於德裕控告堂叔於時和侵吞其祖父在京城資產。于敏中也因此陷入朝廷的幾樁重大的受賄案中。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六年之後,萬般無奈的乾隆帝龍顏大怒,下令將於敏中撤出賢良祠,其孫於德裕所世襲的輕車都尉世職被撤,也算是給於敏中最後的蓋棺定論了。

用户55665652041
2017-05-05

上接

乾隆大獲全勝:張廷玉上書大罵自己,再用文字獄整垮鄂黨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張廷玉

是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皇上召集群臣,在朝堂召開胡中藻的代表作《堅磨生詩鈔》的政治批鬥會。針對“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胡氏名句,皇上進行了深度的政治解讀:“眾愛卿想想,‘又降一世夏秋冬’這肯定是暗指要變天了,是‘明’的意思。而後面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這個就更加明顯了,汙衊大清是暴政,而且是發自肺腑的議論,在大清前面加一個‘濁’字,其心可誅啊!”

眾臣見皇上這樣說文解字,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於是大夥努力地找茬,有這些科甲出身的官員協助,乾隆帝很快找到一堆莫須有的政治問題。

比如“斯文欲被蠻”、“無非開清泰”這兩句,就存在很明顯的政治問題。頭一句就是說漢人被滿人奴役了,讓漢人斯文掃地;後一句就是說滿人是蠻夷之族,搶了漢人的天下,搞得國家不成體統!接下來還有兩句:“相見請看都盎背”、“與一世爭在醜夷”,同樣存在很大的政治問題,這兩句可是說:號召漢人高舉反清復明的義旗,胡中藻試圖發動叛亂,推翻滿清帝國。

在乾隆帝的正確引導下,胡中藻的詩歌被眾臣像刮魚鱗似的,刮下一堆政治問題。庭議過後,眾臣認為這些詩句仇視滿清帝國,而後乾隆帝下旨廣佈天下:“申我國法,正爾囂風。”隨即下令將胡中藻拘捕歸案,其家屬全部收監,家產一併沒收。末了,乾隆帝下旨將胡中藻凌遲處死,就連死去的鄂爾泰也以締結朋黨的罪名撤離賢良祠。

乾隆帝把死了的鄂爾泰也拉出來定罪,目的就是想籍此把鄂黨一窩端。這一次,受連帶的官員鄂爾泰的侄子、甘肅巡撫鄂昌,皇上對他做了寬大處理,令他在獄中自盡。為了保證家眷不受牽連,鄂昌在獄中供出了同黨史奕昂,說甘肅布政司史奕昂要他做好入獄的準備,鄂黨其他骨幹分子會全力營救。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皇上一聽,登時勃然大怒,立即刑拘史奕昂,由於史奕昂是史貽直的兒子,史貽直自然受牽連,而後被削職處理。之前鄂爾泰的兩個兒子在平定準葛爾的戰爭中陣亡,鄂黨就這樣徹底垮臺了。至此,鄂、張兩黨的鬥爭,以乾隆帝的勝出圓滿收場。

也就在這一年,三朝閣老張廷玉突然走了。永別的那天,京城突然狂風大作,接著下了一場好大的雨。乾隆帝疲於處理黨爭之禍,近日身體偶感不適。沒過幾天,張廷玉離世的消息傳到了京城,乾隆帝得知後,心裡很是失落,間或也有一些悲痛。畢竟君臣相處十四年了,當初乾隆帝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張廷玉對他可好了。乾隆帝回想張廷玉一生的為人處事,覺得自己對張師傅太過苛刻。也許兩個聰明人走得太近,時間長了,覺得彼此就像敵人,一旦永遠分離了,卻又覺得非常眷戀。

張廷玉為大清國玩命工作了一輩子,他的官齡近五十年。

他的離去,朝廷自然會做出表示。黨爭之弊已除,為了打造自己的仁君形象,張廷玉的死,對於乾隆帝來說是個好的契機。

乾隆帝佯裝失去老臣的哀痛,廣佈赦免張廷玉以往的過失,令他配享太廟。卹典如常,諡文和。經過乾隆帝反覆多次的政治惡搞,太廟裡的那塊冷豬肉,最終還是送還到張廷玉的嘴裡。

乾隆帝為何要除掉鄂爾泰和張廷玉?

從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去紫禁城找皇上寫保證書,到乾隆二十年,張廷玉重獲國家級政治榮耀,這當中,整整相隔了六年。張廷玉料到了結尾,可是沒想到過程如此折騰。而今這結局,還算圓滿。所以說低調做人、本分做事,是張廷玉官路生涯中的不二法寶,瞧,他還是贏了!

張廷玉死後,後代得到了很好的庇護。兒子們踏著張廷玉的足跡,繼續打著燈籠給乾隆打工。大兒子張若靄英年早逝,不然也能做到當朝重臣;二兒子張若澄做到了內閣大學士;三兒子稟賦不夠,做到了郎中;小兒子給他老爸長臉,做到了兵部尚書…… 桐城張家,所得到的恩賜和榮耀,在大清國,當時是第一家。

許多年之後,風燭殘年的乾隆帝,在病榻上回顧自己走過的大清歷史時,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這位三朝重臣。他拿起毛筆小楷,用顫巍的筆體寫了以下的文字:

縱觀數千年的歷史,奸臣、弄臣嘆多,直臣、忠臣嘆多。能如張廷玉這般歷三朝名君隆恩而始終穩居高位而不倒的重臣,僅此一人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