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10 個回答
寅弘
2019-03-18

這個在二十年前的澳大利亞墨爾本就聽說過,說住在墨爾本市內的都是窮人,而住在郊外的才是富有群體,據說二十年前的紐約也是這樣。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我到過以上兩個城市,墨爾本和紐約市中心基本都是商務中心或者購物廣場以及酒店,確實很少住戶,尤其是墨爾本市中心一到晚上人煙稀少。後經過了解,這不僅僅是城市中心富有人家稀少這一簡單的問題,而是澳大利亞人居住條件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問題。再來看看美國紐約,整個紐約市中心區域分為第五大道附近的商業中心,辦公中心以及曼哈頓地區的高端生活區域,紐約曼哈頓尚東區是美國紐約最為頂級的白人高端生活區域,能居住在這裡的就是其身份的象徵,根本不會出現什麼市中心住窮人,郊外住富人這樣的謬論。如果非的要拿世界某一個城市來以偏概全,那一定也只是該地區可能出現的特殊原因。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再說回我國城市民眾的生活習性,首先,中國人習慣熱鬧,也習慣在商場吃個飯逛個街,在中國人的投資理念中有個根深蒂固的觀點,那就是“地段,地段,地段”,事實上這的確是幾百年來中國城市生活和投資的一個縮影。

筆者有個富有的朋友,他擁有上海內環內最頂級公寓,因為有錢,他又在上海的佘山別墅區買了棟價值近億的別墅。結果在別墅裡住了近兩年後,又住回了市中心的的那棟公寓,究其原因其曰,太太不想再住別墅了,在那裡朋友沒了,街沒得逛了,感覺自己不像城市人了。現如今,他那位於上海佘山的大別墅裡住著的是兩位來自安徽的保姆,我想這也是大多數有錢人都會經歷或正在經歷的一個過程。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筆者認為,二十年後中國城市決不會出現富人住農村,窮人住城市這樣的怪狀,可以預見的是,富人既有城市中心的住宅,又會有城市郊外的別墅,週末或節假日郊外度假,平時在市中心生活和工作。至於那些工薪階層或者城市勞動階層的人,他們因為買不起房子也只能生活在相對比較偏遠的地區,除非中國出現什麼逆市場行為的舉動,否則,二十年內中國不會發生題主所說的現象,也許永遠都不會發生。

妙手小圣医
2019-04-07

我當然相信,真正的有錢人已經不住在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裡了,現在很多有打算的,已經在農村修起了別墅,在以後的農村是會逐漸發達起來的,在農村蓋一個幾層樓高的大別墅,再配上一個豪華的泳池。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我家的親戚,雖然不算是千萬富翁,但是幾百萬還是有的。已經從城市轉向了農村,這早已不是稀奇的事,現在的農村早就修起了一棟棟別墅。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而有些富人,可能不願意去農村,畢竟物質消費確實比不上一線城市。但是也在城市的邊緣買了幾棟別墅,或者是高檔小區購買別墅。因此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大城市太紛擾,太過擁擠。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喜歡待在城市還是農村?歡迎留言!

农人解说
2019-03-19

二十年前,我才8歲,小學二年級,那時候家裡還住著瓦房子,兩間,一間是廚房,還有一間就是一家四口擠在一個房間,回想起來,那時候真窮,一年買不了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姐姐剩下來的,一個月也吃不了幾頓肉,最好的伙食居然就是指望著家裡的老母雞下蛋。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二十年後的今天,農村遍地都是小車,小洋樓,再窮也不缺吃的,好多農村人還城裡買了房,拿著農村戶口,住在了大城市。

住進了城裡才發現,自己出不來了,工作在城裡,房子要月供,就喝口水,都要付錢,這時,才感慨,農村真好啊,空氣好,山好,水好,就連村裡的姑娘,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純潔,我可能需要在奮鬥二十年,等我有了錢,在住回農村。想必題主就是和我這樣的想法,認為二十年後,有錢的人會回農村,窮人還會進城。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可事實,這樣的事不會發生,富人什麼時候都有,不用等二十年,現在的富人沒有去農村,二十年後的富人也不會去,下面是我的觀點。

一、花園式的農村,依然留不住城裡的富人

二十年後,農村更美,配套設施更完善,這是毋庸置疑的,好不誇張預測,二十年後,生活在農村,就像生活在現代化的世外桃源。

但不管怎麼發展,農村都替代不了城市作為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這裡才是財富和權力的中心,富人想更富,人的慾望是滿足不了的,農村再美,也沒有城裡錢和權力的誘惑更美。

二、總覺得農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是建立在總體上而言的

咱不得不說,不管是二十年後還是今天,農村優美的居住環境,總體比城裡的居住環境好,我一直以來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有一天,我送貨去城裡的別墅區,自打走進這個小區,農村居住條件好的優越感,就被狠狠的按在地上摩擦了又摩擦,和城裡富人的別墅區比起來,我花將近下半輩子月供的房子簡直比農村還農村。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而我們天真的農村更美的想法真是幼稚中的幼稚,別墅區,依山傍水,真正的花園,遠離了城市中心的喧譁,是既享受了大自然的清新,又不耽誤自己城市的工作和事業。

三、來看看現在的農村,二十年後,農村人依然還在那片土地上

二十年後的農村,應該到了農三代、農四代的天下,90後就開始不種地了,指望90後的孩子去種地顯然不現實,所以,農四代的未來說不準,但農二代和農三代,如今留在農村建了新房的,那二十年後,他們依然會在農村。

至少農村的地還要人種,新的土地承包三十年,農二代是主力,再者說,對於農四代來說,二十年後農村發展好了,就業機會一多,進不進城還真就不一定了。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總結:二十年後,城裡人不願去,農村人不願進城,所以,題主的觀點“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站不住腳,你們覺得呢?

大天
2019-03-19

這裡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對發小,多少年以後,住在農村的表哥到城裡面看錶弟。多年未見,表弟為了顯富一下自己,盤龍八仙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四條桌腿下面有四隻很大的金龜,那場面夠氣派的。席後,老漢說,老弟你發財了。唉,我還在原點,如不嫌我,隨我到敝處轉玩一圈,也不枉你我兄弟一場。隔時弟回訪兄處,表兄早恭迎村口,到了一戶茅草房子前,老漢指一下,兄弟,這是我家到了,相互說話間,走進了小四合院,進入中堂,一把太師椅子三條腿,邊上有一個五條腿的樹根。老漢讓兄弟坐太師椅上,自己坐樹根上,時間不大,四個男孩抬著一塊麵板,上面擺鄉村野味進來了,待桌子停正,老哥倆入席,看到此情此景,表弟淚如雨下,想我雖有金銀財富,但那是虛擬的。老哥你,雖無家財,但有四虎,你心足矣,這才是福!它日如有不測,萬望虎子幫收之,財歸汝,拜!

字句节奏
2019-04-02

說富人住在農村,不靠譜,富人的別墅也建不到農村,現在農村都不可以隨便建房,反而我覺得是我們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二十年後只要自己家還沒有拆遷,沒有徵收,那棟老宅還是你的,這個宅基地誰也拿不走,現在打拼的還可以的朋友不管是在工作的城市,還是自己家的城裡買了房,他們買房的選擇也可能更多的是為了孩紙的上學更加的方便。你看看現在,在城裡陪讀的父母有多少,你看看現在工廠招工難,開工晚,為什麼,好多人都回家了,認識到父母孩紙更重要。

曾經我們在農村,那時候還很落後,沒有上過街,只知道玩泥巴,當你受夠了城市的喧囂,嘈雜,發現回家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迎接你的父母總是笑容燦爛,寧靜就像回到了港灣,晚上睡覺真的是非常寂靜,現在也感謝黨的政策好。加上新農村建設,路好了,交通更方便了,二十年後是在城裡買了房的人還住在農村,他們才可以享受城裡和農村來去自由。因為他們的家還在那裡,那是他們出生的地方,不是農村人你有錢也享受不了這樣的待遇。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程序员小赵
2019-04-18

不論貧窮還是富有,我妻子都向往農村生活。我是北方人,老家農村的,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妻子很喜歡那裡,天天嚷嚷著,我明天回你老家啦!

就拿五一假期這事來說吧,本來我兩計劃好了行程,估摸著去旅遊幾天,誰知道她又毀約了,心心念念要回我老家,讓我帶她去摸螺絲,釣龍蝦,喂小雞,撿雞蛋……

哎,多年後真叫我回農村生活我恐怕不適應,可我妻子恐怕高興的合不攏嘴了,她是個享受時光、享受生活的人,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她都不嫌無聊的。

她是個懂得情趣的女人,總能把日子過得像詩一樣。一草一木,一花一樹,乃至一蔬一果,一針一線,途徑她的巧手,總能被充分挖掘和散發它們原有的美感。即使深陷柴米油鹽,也能調和出錦上添花的效果,她嚮往著農村生活……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angel7696
2019-03-27

最近,總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在大城市怎麼怎麼辛苦,等有錢了,還是回鄉下好。更有不少人說,等20年後,富人住農村,窮人卻要留在城市。真的是這樣嗎?

我倒不這麼認為。 我小時候就住在農村,住的是紅瓦房,喝的是地下水。門前是泥巴路。小時候,最討厭下雨天,一下雨,到處是泥巴,粘在鞋上,甩也甩不掉。泥濘太厚,有時走路都不穩當。那時候特別羨慕城裡的人。

現在20年過去了,我住進了城市,卻感覺壓力很大,用個自來水,要交水費,汙水費。丟個垃圾,要收垃圾費,總之到處都要用錢,沒錢簡直就是寸步難行。再看看鄉下,這些年發展的也不錯,水泥路早鋪到家門口了,家家戶戶獨門獨院,像極了城裡的小別墅。最關鍵的是,人家不用交這費那費的,而且食品又便宜又安全。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即便鄉下的條件這麼好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堅守在城市。為什麼呢?鄉下發展得再好,環境再優美,可相關的配套設施還是跟不上。如果不是住在小鎮上,住在偏遠的鄉下,購物逛街還是一種奢侈.生病了更麻煩,看醫生都要跑好幾十里路。 城市壓力再大,可衣食住行方便,環境優美,大部分社區完善,健身娛樂應有盡有。

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大城市總有一流的資源配備,師資力量,有免費的圖書館,博物館,這更是農村沒辦法比擬的。 這些年,國家政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可再怎麼發展,農村還是農村 ,不可能成為經濟中心,貿易中心。還是比不上城市的繁榮。那些久居城市的人,依然更願意呆在城市。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生活在鄉下的人,隨著家裡的條件越來越好,年輕人不再願意去城市打工,他們更願意在家鄉發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在家種地,大部分都採用機械化了,不用再過祖輩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那二十年後,或許城裡人不願回農村,而農村的人也不願意呆在大城市。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戶籍,過自己的日子。或許,流動人口都會減少很多呢?你覺得呢?

李阿冰
2019-03-20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這個還真有可能。講一個我在西安城郊村子經歷的故事。

我在西安生活了幾年,幾乎把西安城從北走到南,從西走到東,從曲江新區走到西鹹新區,從涇河新城走到長安大學城,幾乎將西安走遍了。在西安就有很多有錢人想方設法的想要進入周邊的村鎮,買一棟別墅,或者自己蓋一棟別墅,生活在鄉野之中,享受工作之外的閒暇時光,有時候還會住在鄉下的房子裡,而開車跑回城裡上班。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要數長安區最南端,緊挨著秦嶺的一個山腳下村莊,可以說那裡是我見過最美的村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秦嶺就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屏障,還有潺潺的小溪從山澗流下。這個村子距離西安高新區大概有25公里,距離西安主城區大概有38公里左右。

生活在這個村子裡有很多人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攢夠錢去城裡買套房,享受一下城裡人的生活,很多家庭的孩子讀書結束後也都會留在西安城工作生活,這兩年西安房價猛漲,村子裡很多家長怕自己孩子買不起房子,炸鍋賣鐵在西安給孩子買了套房子。而村子裡平時最多的就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每每提及自己的孩子在城裡生活,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與之相反的是另一撥人,就是城裡生活的富人,他們隔三岔五就會開著車來到村子裡,享受著難得的山澗清淨,有好幾次這些城裡人詢問村委村裡的集體土地房屋能不能出售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夢,就是等老了就歸於農村,好好的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這幾年有些地方在試點宅基地入市,這些城裡人可關注了,去往村子裡走動的次數更頻繁,而村裡的老人都覺得他們“好傻”。不過農村的變化在這兩年也確實很快,城裡人用的水、電、氣在農村都通了,廁所也該造成更衛生清潔的抽水馬桶,土地確權後,時不時就會傳出“宅基地入市”的消息,而村裡的老人嘴上說著農村發展好,心裡卻想著自己老了宅基地要能入市就賣掉,給兒子在城裡買房。

所以說,人們的觀念不同,而二十年後的時間很長,到時候城鄉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但是曾經的農村年輕人早已經習慣了城裡的生活,父母可能二十年後都已經不在,難得能回去一趟村子,而城裡人反而可能在農村活得安逸。

(文/阿冰)

我的房子我做主
2019-03-24

不信!

我就來自農村,在七十年代末恢復高考後鯉魚跳龍門進了城市。現在經常回農村走親訪友,但是不會再回那裡定居。

我的公婆家在三四十年代棄農經商在城市裡紮根,從此整個家族的人便都成為帝都的人,享受著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保障,雖然六十年代被驅逐回鄉,兄弟姐妹下鄉到各處,但最終還是都回到了帝都。

我父親是建國前的老軍人,他大裁軍時回到家鄉,本來安置到公安系統,後來在三年困難時期為了一家人吃飽飯辭職回鄉的,現在家人除了我都是農民,現在下一代做生意的大多又到了城市買房定居。

回看百年甚至幾百年,真正的富人都是居住在繁華大都市的,就算鄉下有莊園也是作為別院偶爾度假用,不會長居此處的。

記得朝陽溝裡說的話嗎?到這裡玩兒的時候都說山好水好空氣好,玩一天兩天住一週一個月還可以,長期住下行嗎?沒有體育場歌劇院,沒有高等學府沒有高精尖醫院,也沒有雙語幼兒園沒有康復設施完善的養老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家還在努力推行讓一億人口進城,所以富人二十年後下鄉是不可能的。

玉竹65570429
2019-04-13

民工老伍,老家是縣城鄉鎮下面的村小組的,村小組只有十多戶人家,一百口人都不到,而且現在年輕一點的都出來打工了,掙到錢的都在縣城或者鄉鎮買房了,老家只是清明節回去了。在老家生活的老人和孩子也就三十四十個人吧。

去年的時候,政府徵收,條件也還寬鬆,根據承包地和房屋的具體情況,要錢的給錢,錢呢當然可以在鎮上買房,縣城的房子買不了的,價格高了嘛。要房子的就在鎮上還了房子,還給一筆搬家費。在承包地的地面上有祖墳的也給錢遷到了鎮上的公墓。沒辦法,村小組沒有了。

據說,那地方建得很好,經常會看見豪華大客小車前來,有的村民的祖墳在山上沒遷,可以在山上看到圍牆裡面綠樹成蔭,球場,泳池,小房子,大門口沒有牌子,只有兩扇大門,兩個小門,看不到人,可能人在小門的房間裡吧。搞得就跟三線軍工廠似的。

當然,成規模的富人別墅區,也許也不用二十年,政府出了政策,村民掙了錢想進城,他們在村小組可以自給自足,但是缺錢,城市裡掙錢的機會多得多。而那些在城市裡掙了“大錢”的,非常想戀“山青水秀空氣清新”,養生延年,掙更多的“大錢”,單個的“大錢”在農村建個別墅很容易,但那些配套生活設施很麻煩,他有這個需求,他會說出來,很快,不用二十年,“大錢”的同志們就會和開發商,政府溝通好了,別墅區就規劃好了,建成使用了。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萬萬不能!

有錢好辦事,窮人為了錢,進城!

有錢還想更有錢,養生保命掙更多錢,下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