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最後一聲問斬李紱的炮響之前,雍正拿出了特赦詔書。但此時算起時間和距離,是無論如何都趕不上救下李紱的,但最終還是成功了。難道此中原因真如鄉野議論那番?還是另有真實玄機?從哪裡能看出來呢?
10 個回答
王朝通史
2019-01-23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能展現出雍正帝王之術的情節並不多。但是在河南生員罷考案上,一下子將雍正的帝王心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先解答一下題主的問題,雍正帝赦書為什麼能來得及就李紱?因為雍正壓根兒就沒想殺他,只是想借殺李紱,從急之下辦成兩件事。我們來分解一下這件案子。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一,李紱其人。

李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自任湖北巡撫為封疆大吏,到總督直隸成督撫之首,他都是一貧如洗,電視劇中也提到說他是清流領袖。

而封建王朝不貪不拿,以清貧示天下的儒生 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把自己的名聲看的比命要緊。

還有一點,雍正帝調李紱任直隸總督,一方面他認準了李紱是清流,是個忠臣,又是漢人,對於整頓旗人推行新政有利。

第二,河南其事。

在雍正王朝中,李紱事發就是這個案子在作怪。河南生員罷考案,主官是田文鏡,他是雍正改革河南試點的先鋒。但是他操之過急,以至於生員態度由不理解直接轉變為反對,導致罷考。

而田文鏡卻是要革去生員功名。李紱被稱為天下讀書人領袖,上任直隸總督,路經河南自然是要好言相勸。李紱自始至終出發的都是調教矛盾,權田文鏡不要操之過急。

“田大人,生員們不懂事,教育教育也就是了,功名就不要革了。”

到了第二天,李紱又跟田文鏡雪中散步,李紱同樣只是希望田文鏡改變一下工作方式,總是這麼強硬,新政是不好推行的:

“羅鎮邦他們,不過是為了讀書人說了幾句話,這點罪不至於罷官免職……你這不是擺明了要跟進士們過不去嗎?”

話到此處,田文鏡直接了當指出他李紱這是和新政過不去,又說是又結黨之嫌。我們說了讀書人為名不要命。所以二人解下了樑子。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三,李紱其事。

李紱進京,面君議事。隨即便拿了塊兒雞血石去看望三爺,即誠親王允址。注意一點,清貧如洗的他卻是拿雞血石為禮,還有一點,三爺是確認禮物不是敲詐勒索貪來的才收下。這說明兩點,一是名義上是清流領袖的李紱,實際上並不是,那是誰呢?另一點,三爺謹慎而敏銳。

緊接著二人不是談論家長裡短,而是談論政務,三爺問他面君什麼奏本,李紱“先是湖北的政務,接著同我談整頓旗務,這以後說的都是田文鏡的事了……”

果然敏銳的老三胤祉發現問題了:

“田文鏡?田文鏡關你什麼事呀?”

是啊,田文鏡有御史言官呢,你李紱是直隸總督,各管一方,你管他幹嘛?這就是三爺的教條主義不相干政務的絕不要過問。李紱講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其實就是為了生員和自己的好友。而三爺也給了一句話,也是李紱案發的真正原因,

“四弟這個人我瞭解,小心把你打成朋黨?”。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四,東窗事發。

李紱對田文鏡的態度,雍正已經明確。但緊接著卻是發生了上百官員集體參田文鏡。這一下子讓雍正惱了,本來想壓著這群人,誰料集體跳了出來倒田。

生氣之餘,雍正帝發現這些參奏的摺子,與當年參年羹堯的如出一轍。這說明什麼?朋黨!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有人挑戰皇權,而朋黨就是一大挑戰者。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而他立馬想到了二十年前奏太子時的情形,三下對比發現,康熙朝是老八黨,而本朝已經演化成了清流黨!而李紱就是上書人之一,他的清流領袖名聲皇帝自知,而真正的清流領袖允址,他又如何不知?

第五,帝王心術。

這種情況下,雍正這一次雷厲風行,以反對新政的名義索拿了李紱謝濟世陸生楠,押赴菜市口問斬。那麼他真的要殺這三人嗎?

那二人可殺,唯李紱殺不得,因為一方面他知道李紱是忠臣,留著與社稷有用,另一方面是要借之打壓朋黨,接觸新起的清流對皇權的威脅,也就是要接觸允址的威脅。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果然,親兒子弘曆求情時雍正毫不理會,因為他在等三哥求情,而帶午時三刻一到他也有所心悸,電視劇中就有鏡頭,“但聽得號聲一響,雍正焦急萬分快步走過大殿,手扶殿門望向菜市口,眼神撲朔迷離難以捉摸。”

很快,允址如期而來,李紱案發,他就知道,這次雍正帝表面上是針對李紱等人,實際上還是要打掉自己的勢力。他求情,弘曆也求情,雍正帝也毫不鬆口,因為他一直等著老三胤祉主動投降:

允址直接跪地道“一個親兒子,再加上我這個親阿哥,面子總算夠了吧?御前免跪的恩典我也不要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一下子目的達成,他從袖中取出來赦罪詔書,可見詔書是早已準備就緒的,只是在等三爺表態。午時三刻已過而菜市口已然未開刀,也是在等赦免李紱。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前去赦免李紱的,是弘曆!

這就是雍正一箭多雕的高明之處。打壓了朋黨氣焰,有效的支持了田文鏡改革新政,解除了允址的威脅,為弘曆贏取了人心與名聲。

红雨说历史
2019-01-25

因為雍正的目的就不是要去殺掉李紱,而是為了給紅利積攢人氣。一刻鐘從午門到菜市口坐地鐵都要半個小時,考慮到那時候城市結構比現在簡單,中途不停車,快馬飛奔估計最少也要20分鐘到半個小時,畢竟6公里可是不近。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李紱因為反對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和田文鏡鬧翻,並和全體清流和雍正對著幹。雍正翻看當初將年羹堯參死的聯名上書奏摺和此次要把田文鏡參倒的奏摺名字進行對照,發現一模一樣。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朝廷清流結黨。結黨這是雍正最痛恨的,自己就曾經寫下《朋黨論》來抨擊結黨。一氣之下的雍正將謝濟世,陸生楠和辭官被抓的李紱一同打為黨爭,拉到菜市口斬首。後來滿朝文武求情,弘曆和三爺胤祉下跪請求,在最後時刻救下李紱。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再說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李紱這個人。說起李紱,我突然想起一句戲謔的話,就是知識分子是臭老九。李紱這個人第一次出場是在四阿哥胤禛向三阿哥胤祉追國庫欠款的時候,李紱當場頂撞了胤禛,這時候就顯示出李紱只要有人侵害了自身的利益,他就可以不管不顧,國庫的錢他都敢欠,欠了還要理直氣壯。科考舞弊案李紱雖然顯示出自己的正直,卻也顯示出他的無知,四處奔波,確是要到伯倫樓抓人,要不是李衛出手,李紱估計空手而歸。在找李衛之前,李紱對李衛可是百般看不起,要不是胤祉讓他放下名士派頭,說不定最後還得被治一個擾亂科考之罪。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後來雍正推行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明顯侵害了讀書人和其後代的利益,李紱不滿意了,即使三爺提醒他小心打為朋黨,他也不在乎,說明清流結黨確實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祕密。李紱不僅和田文鏡鬧翻,甚至要辭官不做。雍正有句話說的好,這些人表現是參田文鏡,實際上就是衝著雍正,衝著新政來的。所以雍正有事自己扛,有苦說不出。他要做的就是給弘曆積累人望。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果然百官和三爺,弘曆都為李紱求情,畢竟李紱可以一等一的清官,還是當時天下文人的領袖,他的話語權可是很重的。弘曆去了以後,雍正拿出了赦免李紱的詔書。這一下可了不得,弘曆的英雄事蹟,開始在八卦中心伯倫樓宣揚 。有人開始演講弘曆騎一個黃驃馬,飛到了菜市口,救下李大人。這時候有人說我明明看到了馬蹄子是落到地上的,並且道出了事情的原委。知道真相的人是誰呢?就是那大爺。這裡有必要簡單說一下那大爺。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他是一個老牌的旗人,下館子都要親自帶茶葉,鳥籠,蟈蟈都是上等品。但他又不是一個普通的旗人,他曾經給時也寫過稿子,並且得到了不菲的稿費,可見他也是有點真才實學的,還有一層身份,他可能是八爺黨在民間的傳話人。事情的原委就是監考官的表在午時二科就不走的時候就不走了。弘曆拿到詔書的那一刻,監考官的表就不走了,一直等到弘曆到,說明雍正早就安排好了。後來紅利也得到了李紱的尊敬,送別的時候李紱喝下酒可見他心懷感恩。

剛剛說到了傳話人的身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把表在午時二刻不走的時候的原因歸結為有順治爺,康熙爺保佑,提倡旗人把地都賣了。雍正讓旗人下地幹活,他們卻在那大爺的鼓搗下,把地都賣了。這正是為八爺逼宮,讓各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埋下鋪墊和伏筆。所以我們看到了接下來的劇情,就是紅石在八爺的蠱惑之下,給雍正出主意。

文/紅雨說歷史

狐史首丘
2019-01-25

在伯倫樓裡,旗人們在討論“弘曆法場救李紱”的時候,衍生出了兩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弘曆得神馬相助,在十五分鐘之內從午門趕到了菜市口”。第二種說法就是“三個監斬官的表都被調後了一刻鐘”《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一種說法過於玄乎,以第二種說法為準

雍正為什麼要殺李紱,就是因為他阻擋了自己實行新政的決心。但雍正也不敢殺李紱,一向刻薄寡恩的雍正到了晚年的時候,也知道什麼叫“人力難勝天”,什麼叫“雙拳難敵四手”。他知道殺李紱就是和天下文人作對,和全體好吃懶做的旗人作對,和自己的三哥作對,也和自己最看重的弘曆作對。

在弘曆救下李紱的當晚,這是雍正在全劇中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喝醉,也是第一次開始向各方勢力低頭了。就連自己親信的劉墨林,也害怕和清流徹底斷絕而拒絕了內閣學士一事。雍正這是第一次感覺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而他的這脆弱的一面也只有對著不涉及任何勢力的喬引娣才能表現出來。

當然了,三個監斬官的表自然不會無緣無故就停了,也沒有什麼神靈庇佑李紱,而是因為三個表都是雍正給的,時間失常自然也是雍正調的了。他不想殺李紱,他不想再得罪清流和旗人了,以免給自己的新政留下遺憾。但他也不能光明正大地放了李紱,因為李紱畢竟是真的有罪。《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另外雍正此舉也未免就是為了給弘曆留下人才,因為當時勸雍正不殺李紱的,除了弘曆之外還有三哥胤祉,而且他幹嘛要給兒子留下這麼一些空談誤國的書生和好吃懶做的旗人呢?難道還嫌局勢不夠亂嗎?就算要留,也是留張廷玉、田文鏡這些能幹事的人才,而不是李紱等。

所以表是雍正做的手腳,人也是雍正同意放的,並沒有什麼神神怪怪的東西在裡面。而此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雍正意識到自己已經犯了眾怒,他急需安撫一下各方情緒,以便繼續實行新政。《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达摩说
2019-01-24

在《雍正王朝》中,這件事的背景是:當時李紱從湖北調任直隸總督,雍正本想本想讓他在直隸整頓旗務,推行新政。但路經河南時,恰逢河南生員因反對“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而罷考,田文鏡正氣急敗壞地要革去鬧事生員的功名。李紱對田文鏡好言相勸,田文鏡卻一心為維護新政而固守成見,雙方結下了矛盾。到北京後,又趕上謝濟世、陸生楠以死相諫,要雍正罷免田文鏡,取消新政,李紱遂參與進來,結果被雍正打成朋黨,與謝、陸二人一起被判了死刑。

在這件事情中,雍正的對手不僅僅是清流,而是整個讀書人群體,因為新政動了他們的既得利益,連考生都覺得十年寒窗就是為了最後一朝得中,獲得不當差、不納糧的特權,所以他們才會罷考。但在這之中,李紱的政治站位與其他清流還是有所區別的。

李紱是清官,也有清流的那份固執和迂腐,但本質上他還是支持新政的,否則雍正也不會大老遠把他從湖北調到直隸來任總督。從劇情中看,李紱與田文鏡其實私下關係不錯,在河南的首次見面二人的寒暄還是很友好的。當李紱得知田文鏡要革了生員們的功名時,最開始也是好言相勸,無奈田文鏡態度堅決,而李紱也無法忍受讀書人的斯文和高貴慘遭羞辱,二人才由此分道揚鑣。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可見,李紱與田文鏡的矛盾本質上其實不是敵我矛盾,而是雍正陣營中關於施政策略和方法的內部矛盾。再加上李紱是讀書人的領袖,驟然殺之必然會引發震盪,但如若不敲打,雍正作為皇帝的權威就被清流黨架空了。這才是雍正最終能夠赦免李紱的根本原因。

但赦免歸赦免,由誰去赦免,怎麼個赦免,在這一點上體現了雍正作為一個老練政治家的深謀遠慮。

第一個問題,由誰去赦免,顯然是弘曆。這個在劇中體現得比較明確。當時,李紱等人押赴菜市口,即將開刀問斬。李紱的恩主三爺胤祉匆忙趕來,又是辭親王,又是舍掉御前免跪的恩典,死求活求,雍正都不予理會。而弘曆一求,雍正便從袖中掏出早已準備好的上諭,叫弘曆趕去菜市口赦免李紱。

所以我們發現,在後面李紱告老還鄉時,劉墨林趕去送別,帶去弘曆的問候,李紱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這證明李紱感了弘曆的恩,領了弘曆的情。聯繫到之前雍正對弘曆說,今後你得罪誰都不能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可見,雍正是想在他任上把得罪人的事做完,然後讓弘曆去做收買人心的事。待弘曆繼位後,再度啟用李紱,李紱自然會感恩戴德,施政阻力也會小很多。這是雍正作為一個父親的良苦用心。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二個問題,怎麼個赦免。這個在劇中體現得就比較隱晦了。首先我們能看出,赦免的過程可謂千鈞一髮,如果很容易很輕鬆就讓李紱得到赦免,一方面對清流起不到震懾作用,另一方面也無法最大程度地凸現弘曆的貢獻。所以三爺胤祉怎麼求都不管用,而弘曆也是求了好幾次,時間上很緊張了,雍正才勉強掏出赦免的命令。

最重要的是,明明午時三刻已到,按理已經行刑了,三爺胤祉都跌足長嘆,以為肯定趕不上的時候,行刑卻始終沒有完成。因為大太監李德全給胤祉透露了一個信息,只要炮一響,就是殺了,但直到午時三刻已過,炮都沒響,這是為什麼呢?

最有可能的解釋應該是:宮裡的鐘表被人為調快了。

因為對於開刀問斬這樣的大事,監斬官是不敢私自拖延時間的。那麼雍正會不會提前告訴監斬官拖延一點時間,等待弘曆到來?有這個可能,但這樣就多一個人參透了帝王心術,對雍正不利,對突出弘曆的作用也不利。調宮裡的鐘表,可操作性最強。因為大家都是通過宮裡的鐘表去了解時間,胤祉一直唸叨時間來不及了,是根據宮裡的鐘表說的。最後喬引娣緊張地等待結果,是看的宮裡的鐘表,最後興奮地說,午時三刻了,炮沒響,也是看的宮裡的鐘表。所以,當胤祉、喬引娣等人誤以為午時三刻已到而炮卻沒響時,實際上當時真實的時間應該還沒有到達午時三刻,而調快的那段時間足以讓弘曆趕到菜市口救下李紱。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家之言,您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雍亲王府
2019-01-25

《雍正王朝》中,李紱因為連同陸生楠、謝濟世等人公開參劾田文鏡,而被雍正定為結黨營私,以朋黨罪判處死刑。

因為反對田文鏡在河南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謝濟世、陸生楠等一眾清流文人,在養心殿外逼宮雍正,被雍正一通駁斥後,隨即被雍正以“朋黨亂政”定罪,謝濟世、陸生楠被問斬,李紱也因為公開反對田文鏡試行新政,也被雍正問斬。

那麼,李紱為什麼會被雍正問斬呢,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一來,李紱反對田文鏡,僅僅就是因為嫉惡如仇、書生意氣,為的是給陸生楠、謝濟世等官員以及讀書人出氣抱不平。

在確定直隸巡撫人選,推行旗務整頓的時候,雍正也是第一個就想到的就是李紱。李紱具備讀書人的氣節和品質,嫉惡如仇、一身正氣,這一點讓雍正以及滿朝大臣都是非常欽佩的。

但是,李紱也帶著讀書人的那份迂腐。比如,當誠親王胤祉讓李紱去找李衛幫忙時,李紱非常的不屑,誠親王只能說“收起你的名仕派頭,這個時候只有他才敢這麼做。”這一點就說明李紱交往時非常對方的文化修養,所以一開始對於李衛並沒有什麼好印象。包括對監生出生的田文鏡,由於田文鏡在河南試行新政,得罪了李紱的同僚,並得罪了河南的讀書人。田文鏡對於讀書人的態度令李紱非常的不滿,與其說是反對田文鏡,不如說是書生意氣的李紱,作為公認的讀書人領袖,要帶著這份責任感為讀書人出口氣,這才執意參劾田文鏡,並且頂撞了雍正。

所以,李紱並不是像謝濟世、陸生楠那樣,藉著反對田文鏡而反對新政的推行,李紱並不反對新政,也不反對破壞祖制,相反,他知道接任直隸巡撫就是要推行新政、整頓旗務的時候,他接受這項任命就說明他對於新政他並不排斥。而他反對的只是田文鏡對於讀書人的不敬,完全是書生意氣,而正是僅僅因為讀書人的意氣而不顧朝廷的體面與新政推行的大局,致使朝廷之上再現朋黨,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而李紱也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二來,新政試行初見成效,李紱在這個時候踹反對,影響了雍正的全盤計劃。

根據寶親王弘曆與劉墨林在河南走訪的拿回的結果,田文鏡在河南的政績還是非常卓著的,百姓安穩,民生穩定,新政在河南試行已經見了成效,雍正在經歷了山西巡撫諾敏的失敗教訓之後,也需要能樹立新的封疆大吏的榜樣,以更好的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政,李衛、田文鏡都是他所希望樹立的榜樣。

而此時的李紱,帶著清流御史們參奏田文鏡,不知不覺中,影響的是雍正在全國推行新政的大計,也完完全全的抹黑了田文鏡的政績和形象,抹黑了新政的成績與效果,使得雍正的計劃徹底被打亂。

對於李紱,本來雍正是給予厚望的,雍正繼位後對於李紱也是多次提拔,委以重用,但是李紱這次的行為確實讓雍正是非常的氣憤。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三來,李紱的影響力太大,雍正也需要通過李紱要樹立自己推行新政的決心。

李紱的影響力太大了,論學識,是飽學鴻儒,作為誠親王胤祉《古今圖書集成》的主要編撰人員,受到了康熙的褒獎;論為官,就連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識的李衛都欽佩不已;論做人,那更是清流的代表,讀書人的領袖,全國上下知名的清官廉吏,擁有非常高的地位。

正是因為李紱的影響力太大了,如果雍正此時在李紱面前讓步,則今後新政的推行一定是舉步維艱,各級官吏更會以此來妨礙新政推行,所以雍正要借殺李紱,讓天下的官吏,以及天下的讀書人和士紳明白自己推行新政的決心。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但是即便如此 ,對於雍正而言,自始至終也沒有準備真的殺掉李紱。

首先,李紱是三爺胤祉的門客,是從三也府上走出去的官員,這裡面礙著三爺的面子。如果雍正真的要對李紱動手,必然會遭到三爺的強烈反對與求情,屆時會讓雍正與三爺反目,畢竟當時八爺黨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處理,雍正還需要三爺支持自己,況且“御前免跪”的恩典是自己賞賜給三爺的,三爺也是當初第一個跪拜自己的兄弟,所以,看在三爺的面子上,斷然是不會動李紱的。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其次,李紱畢竟是有功之人。

李紱無論是編著《古今圖書集成》,還是在康熙、雍正兩朝為官期間,清廉勤政,政績突出,還是有很大的功勞的;況且,李紱也曾經是自己在官員中間樹立的榜樣,之前已經殺掉了諾敏、殺掉了了年羹堯,如果這個時候再把李紱這個封疆大吏殺掉,則會留下更多的對於自己不利的輿論,這也是雍正所不想看到的。

再次,還是因為李紱的影響力太大了。

雍正最為看中的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等這些在雍正朝第一次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官員,都是李紱的學生,朝中的清流和御史大夫們更是以李紱為領袖和榜樣,真的殺掉了李紱,會大大影響雍正在這些人心中的地位,也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更加不利於新政的推行。

所以,從一開始,雍正就沒有準備真的殺掉李紱。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而雍正不準備殺掉李紱,卻依然把李紱押到了刑場,為了就是給弘曆鋪路。

雍正對弘曆說過:“這個罪人你皇阿瑪來做。記住,得罪誰也不要得罪讀書人。”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雍正為了弘曆可謂是用心良苦。

雍正問斬李紱,本來午時三刻的行刑時間,一直到了寅時都沒有行刑,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讓弘曆拿著詔書去赦免李紱,誠親王胤祉沒有看出其中的究竟,反而一直在問為什麼,大殿中的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著刑場的炮聲。

但是此時此刻,只有弘曆自己心裡明白,這是雍正在為他鋪路,雍正讓自己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卻把讀書人推到支持弘曆的陣營裡面,讓這些讀書人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全心全意的輔佐弘曆,日後弘曆登基後,可以獲得安定的政治局面,朝堂之上君臣一心,而不要像自己這樣,身邊真正能信任和使用的人寥寥無幾。

而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弘曆的未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HannibalLecter
2019-01-23

《雍正王朝》這部戲經典就經典在,它允許不同層次的觀眾從不同的維度去理解和詮釋。

從層次的角度上說,這部戲至少具有現實和超現實,唯物和唯心兩個級別。

所謂超現實,那就是在人力之上,還刻畫了神力,也就是傳統戲劇中皇帝作為天之驕子是天選的,愚蠢人類的鬥智鬥勇只是一部分,主要靠老天爺推波助瀾,比如我們在《三國演義》裡看到過借東風——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既然是宮廷歷史劇,那麼對於一般的吃瓜群眾來說,來電超現實的,唯心的,帝王天助的內容,必然會有藝術韻味,令觀眾喜聞樂見,津津樂道。

而如果你細看,用現實主義的,唯物主義的方法去分析,又能解釋出合理的邏輯來。

在《雍正王朝》李,李紱的出現,主要是集中在新朝科舉前後,而且還分兩次,第一次是25集左右,張廷露主持的科場舞弊案,那時候李紱是副主考。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二次是河南舉子罷考,和田文鏡鬧崩了,也就是第35-38集,這個在全劇裡已經是靠後,從內容上講,已經不是定江山,樹權威,除異己的事情,已經是考慮下一代的事情了,那麼內容上也必然牽連到接班人弘曆以及他未來的臣子。

第一次是這個角色剛剛登臺,但是第二次就是他要大肆展現了,問斬的情節也是因為這一次才引起的,兩個事情的性質都不一樣。

第一次科場舞弊的處理已經表現出李紱雖然是個清流,但是腦子軸,完全沒有辦事能力,出了事只知道嚷嚷,連拿人都不會,還要李衛幫忙。

第二次,則是把這個軸發揮到了極致,為了所謂的士大夫的精氣神,所謂的理想,所謂的道義,可以和雍正的新政,國家的根本對著幹。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年羹堯還在,第二次年羹堯已經被殺了,國家更缺人才,選拔人才來幫助雍正推行新政更是十萬火急的事。那麼,如果說第一次李老師的表現政治成績為零,那麼第二次就是負分。

別的論壇上有一種理論,說雍正殺李紱,是為了把三阿哥炸出來,把三爺黨滅了。筆者覺得這個角度很出色,但是電視劇裡其實並沒有這樣表現,也沒有必要這麼表現,因為三阿哥這一類角色根本不配pk。

首先,康熙駕崩傳位,三爺是第一個認慫支持四阿哥的,也就是在第20集,發現大勢已去以後,第一個跪拜。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當然這裡有個細節,他參拜以前,看了一下旁邊的十三阿哥,十三阿哥代表的是兵權,也就是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三阿哥看見雍正已經兵權在握,也就立馬牆頭草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在十三阿哥沒來的時候,這兄弟是這樣的——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厲害吧,事態不明朗的時候高高掛起,一旦有了勝負就跟最強的。

其實現實裡文人就是這樣的,自己永遠是最正義,最白蓮花,最講道理的,而誰得勢就幫誰唱讚歌,甚至有的時候是誰拳頭硬,聲音大,就幫誰搖旗吶喊。

對這種人最好的刻畫就是《西虹市首富》裡夏竹的男朋友——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表面上為人師表,滿口仁義道德,撿到錢了滿地爬,見到拳頭了立刻跪。

這樣的人怎麼擔得起江山,擔得起生殺予奪的大任?老八至少能公開叫板,公開pk,而老三根本就沒有這種水平,最多也就是糾結一群文人不接地氣,不切實際的清談誤國,自娛自樂。

說雍正殺李大人是為了逼三阿哥,或者滅三爺黨,就太看得起三阿哥了,他們那一派根本不成威脅。另外雍正也不是神經病,三阿哥已經放棄和你爭鬥了,帶著一幫文人最多也就是在旁邊當白蓮花,沒有兵權,執政權,說話就當放屁,雍正沒有幹掉八爺,先花精力去幹掉三爺,屬於腦抽了。而且最高層次的統治是駕馭,是角力,不是蒙古人一樣見到異族就殺光。實際上《雍正王朝》裡不到萬不得已,雍正是捨不得殺人的。

《雍正王朝》裡雍正要臉,連寫書罵自己的曾靜都沒有整死,對於自己骨肉兄弟,也沒必要下狠手。而李老師也並不是三阿哥舉薦的,是張廷玉舉薦的,正是滿朝上下都知道他是清流不黨,才把他拉上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李大人早在追繳欠款的時候就在三阿哥府上懟過那時還是在追繳欠款的四阿哥了,然而當了皇帝的雍正一點都不計較。所謂一國之君,氣量是起碼的修養。

那麼雍正斬殺和特赦李大人的意義何在?讓我們言歸正傳。

《雍正王朝》中至少出現了兩次超現實,唯心的情節,而兩次都出現在科舉前後,第一次是第24集,新科三位才子在伯倫樓遇見了賈士芳,賈仙人直接就指出後來最受雍正器重的才子劉默林必須貴人加恩。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第一次看這裡的時候簡直驚了,這簡直就是封建迷信,居然預知未來占卜命運了,這種東西怎麼登得上央視了?

然而如果現實地一想,就明白了,假如說雍正就是要有心加恩於劉墨林,那麼派一個經常給自己看病的道士去點他一下,豈不是也是情理之中?

劉墨林有才,但是有些個人習慣顛覆了封建傳統被滿朝文武鄙視,而雍正的改革也要顛覆祖制和傳統,這伯樂和千里馬是天生一對,這段知遇之恩也是佳話,加入讓劉墨林覺得雍正正是自己天選的貴人,豈不是更死心塌地?

第二次超現實,唯心,就是殺李紱。

無論誰勸,雍正都不說話,但是弘曆一來,雍正就把赦書給了他。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道理很簡單,爸殺人,兒救人,那麼以後這個人對兒肯定是死心塌地的,就和康熙去世之前把張廷玉一等能人忠臣降級留用,把十三爺圈禁是一個道理,就是給將來的雍正留新手大禮包。

三爺和雍正是不是暗鬥關係呢?並不是,因為在這裡三爺還傻了吧唧地責怪雍正,你怎麼現在才拿出來?說明三爺就是清流,死腦經,軸,而雍正根本犯不著跟他撕。兩個人都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轉過揹走了,三爺還在朝堂上等消息。李公公還在點化他。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其實雍正,李公公看三爺就像看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有些道理跟他根本講不著。

還有,田文鏡和李大人本來關係很好的,37集裡面,田文鏡看到李大人是這個表情——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本來就是恨不得睡一張床的好基友神情,都是忠臣,都是清官,只不過視角和方法不一樣,然後就在同一集,兩個人就因為觀點不一樣撕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他們這種矛盾根本就不是八爺和四爺的矛盾,四爺和八爺的矛盾是善惡是非之分,清流和實幹派的矛盾時方法立場之分。對八爺是除惡務盡的敵我關係,而對清流其實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只有忍了。

赦免過後伯倫樓這個散佈謠言的地方的輿論馬上就炸開了,馬上就有輿論覺得寶親王有神力,可以讓自己的馬飛著去菜市口——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說這個話的時候,謠言小霸王那大爺表情很緊張。為什麼要緊張?因為很擔心這種對寶親王有利的輿論出現。所以,那大爺這邊也拋出來一個理論——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然後那大爺他們用錶停了這個神話,開始反向煽動——

是順治爺和康熙爺讓錶停了,保佑李大人,因為雍正改租制不對,祖宗都不支持——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這個反煽動的結果是吃瓜群眾立刻上鉤——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那個最開始還在鼓吹寶親王的綠衣服的大爺一想到和自己利益有關,馬上就跳起來了,叫得比誰都歡——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這就是愚蠢且自私的大眾被別有用心的大v達人帶節奏煽動,干擾大政的最好的例子。所以這一回合,雍正是輸給八爺黨了,但是弘曆贏了,因為接下來馬上就是鏡頭,李大人要走了,劉墨林來送行,最開始李大人是鄙視的表情——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因為所謂的清流們,都覺得劉墨林是個異類,但是劉墨林說完自己是代表寶親王來的,李大人跪著喝的——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雖然後面沒有喝劉墨林自己的那一杯,但是在這裡,其實已經說明,第一,看不起任何人,甚至不服雍正的李清流,除了服不和任何人結黨的所謂的清高的三爺,現在也服寶親王了,而一老一新兩個互相矛盾又很有才幹的人,李老師喝劉墨林,又都死心塌地的效忠於寶親王了。

雍正在他這一代輸了,而為兒子做好了鋪墊,當初康熙也是這樣為雍正做的,這就是歌詞裡唱的“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千秋功罪任憑說,海與天風獨往來,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世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所以就有了接下來深夜裡雍正和劉墨林兩個人喝酒的場景——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劉墨林委屈,雍正更委屈。兩個人準備把自己喝死,而此時喬引娣站出來替雍正喝,說明代表草根平民的人已經理解雍正的一片苦心了。偏偏這個時候,雍正最看好的酒都喝了的知己劉墨林慫了。雍正升他做內閣學士,軍機章京,但是他卻不敢當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這一刀可謂是捅在雍正心口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最不在乎言論,最出格,最忠心的戰士都慫了,說明雍正改革的阻力多大,這個也暗示了《雍正王朝》的悲劇性的結局——雍正一生改革,富國強民,但是自己卻揹負罵名,早死。

那麼再來說,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大人沒有被砍頭呢?

第一層理解,鐘錶是洋傳教士調教對準,或者專人負責的,只要雍正一句話,那麼專人讓他停了就行了。

第二層理解,當然既然那大爺反對派他們提出來是鐘錶停了是為一種謠言,那麼也可能不是鐘錶的原因,而是這個斬首雍正本來就沒下令。雍正可以到時間了遞出兩份命令,一個是殺,一個是留,讓監斬官見寶親王行事就行了。

這裡可不可能是天意和偶然呢?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如果真有神助,那麼在諾敏,年羹堯等問題上,以及平亂,籌款上都是鄔先生在幫忙,老天爺為什麼不幫忙呢?以及第一次印錢,科舉作弊雍正為什麼沒得到天助看出來問題呢?

所以這部劇肯定基調是偏向唯物,現實的,從這個角度理解,那就是雍正根本就沒想殺李清流,安排斬首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作秀,和請賈道士去算卦是一樣的原理。在陽謀用了幾次都被一幫小人禍禍得不淺以後,在鄔先生徹底隱退以後,雍正最終自己也用起了一些陰謀小花招。

只有這樣,面對用心本來就險惡黑暗的八爺黨,以及三爺,清流這種好心幹壞事的白蓮花,才能勉強hold住。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治國難,為君難,只有擔起了這個千斤重擔,才知道有多少委屈要往肚子裡吞,站在旁邊bb的人,是體會不到的。而科場朋黨案,其實八爺黨根本沒出手,是本來可以好好為雍正出力的清流,也算是忠臣和實幹派的一次內耗,而坐山觀虎鬥的八爺黨在好人們兩敗俱傷以後開始出手,那就是攛掇八王議政。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而八爺這招就完全是為了他自己要搞垮雍正了。

所以就這次清流和實幹派的內耗來說,真的應了老郭那句話——有時候幹掉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當一心為國的死腦經讀書人和沒文化但是能做事的幹員田文鏡,李衛等人殺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想奪權的八爺就暗暗的笑了,反正刀刀都是讓雍正吐血的。這個時候,活出喪裝糊塗的弘晝自然而然地登臺了——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讓人覺得不爭權奪利也是一種天大的智慧和難得的自在。

《雍正王朝》每一秒畫面和每一個場景以及他們的剪輯真的都堪稱出神入化。

向優秀的導演,演員和雋永的作品致敬!

茹叔敬
2019-01-24

為什麼雍正對科舉出身的讀書人進行打壓?(正史篇)。因為雍正本人對科甲官員也有一定的偏見,回想當初,康熙大帝要大臣們薦舉太子時,大多數官員傾心於八子胤禩,其中漢大臣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因為胤禩的寬仁,正直和儒家精神,深得科舉出身士人之心。一番周折,雍正才順利地登上皇位,所以肚子裡積壓了一堆堆萬丈怒火。於是在他的個性體現出來,就在這段時間有兩位主要人物,田文鏡,李紱之爭。受到皇帝恩寵的田文鏡也是真心實意地為雍正辦事,他為官也很清廉。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壞處是:鐵面無私,為政嚴苛,在推行雍正的新政時,為完成任務一味迎合君意,根本不管轄區內的實際情況,對下屬和百姓殘酷刻薄。因而田文鏡在當地以刁鑽刻薄而聞名,他堅決執行雍正打擊科甲出身人士。在田文鏡本身看來,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果,那才叫真本事哦,他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田文鏡他不是科甲出身,他從一個小官吏做起,每一個位置都是他自己爭取來的,他更沒有師生同年.可以援引,只知道感激君主的撥識,竭盡全力圖報皇上。他視士人搞師生關係為朋黨之源。就是這一點正合雍正心意,這也是雍正特別看重他的原因之一。不搞朋黨是得到皇帝的認同。為了防止官員以師生關係朋比庇護,而具體落實則由河南巡撫的田文鏡負責。此舉引起了一些進士的反對,有些人說田文鏡不許師生夤緣是無端排斥士人,不容科甲之人在河南做官。而事實上,因為皇帝是支持田文鏡的,所以說歸說,並沒有起到作用。相反,這種打擊(科甲朋黨)行為卻在不斷升級。當時由於對科甲士人的壓制,造成了《天下方輕讀書人,不齒舉人進士)的局面。越來越多的官員看不慣田文鏡的做法,李紱就是其中一個。由於功績顯赫,李紱被雍正調為直隸總督,宣他進京面見。在去京城途中,他路過河南,聽說田文鏡的所作所為,非常生氣。他想不明白,為什麼田文鏡如此蹂躪讀書人??於是在李紱進京面見雍正的時候,便當面述說了田文鏡種種苛刻嚴酷負國殃民的行為,表示了自己的不滿。因為當時雍正對李紱也非常看重,若是別人雍正殺你的人頭!所以認真傾聽了李紱的意見,談至午夜方罷。李紱隨之又上疏彈劾田文鏡。因為雍正是非常信任田文鏡的,田文鏡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把評定是非的標準與師生同年,科甲朋黨相聯繫,這點深深地觸動了雍正帝長期來的怒火與隱恨。於是,他駁回了李紱的上疏,只是說朕知道了。………後來因參劾田文鏡李紱終被雍正逐下獄,本來為民伸冤,卻惹火燒身。他在獄中,整日讀書,日屹得飽,夜睡得香。他曾經兩次被縛至刑場,刀架頸上,雍正問他:你現在知道田文鏡的公忠了嗎??但他面無懼色,視死如歸地說:自己是愚笨之人,雖死也不知道田文鏡的好處。同獄的甘肅巡撫稱他《真鐵漢也》。但遺憾的是,他最終也沒能為自己換回一身清白。李紱一生清白,效國為民,禍福不動心,將生死置之度外。後人為紀念他,將撫州的一條繁華大街取名為《穆堂路》。

复离居士
2019-01-23

這不奇怪,導演沒下指令,雍正說的話也不好使

LY老梁故事
2019-01-23

謝謝邀請,

雍正推行新政,在河南得到了,全河南讀書人的牴觸,甚至罷考,是在弘曆的勸說下,河南讀書人,才又去參加考試。殺李紱,不是真的殺,(從弘曆去求雍正的時候,雍正從袖管裡拿出赦免詔就可以看出,雍正詔書早就寫好,就等著人來為他求情了)李紱代表了讀書人,雍正是讓新政能繼續推行下去。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雍正王朝》裡,雍正特赦殺李紱的時間明明已不夠,為何最終能救下來呢?
清虚懒人
2019-01-23

等,是一門藝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