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一個鄉村家庭的29年奮鬥,人生的成長記錄
猿學
1/43 9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掀起的南下打工潮,我的父母離開了故鄉湖南沅江的一個小鄉村去往廣東。父親做汽車維修師,母親做理髮師,沒有接受過太多教育的他們憑藉一技之長賺錢養家,成為南下打工潮的幸運兒,在城市紮下了根,也成為了家族中父輩裡唯一徹底離開農村的人。
2/43 1990年冬,母親在藍田髮屋門口,髮型是大姨夫幫忙燙的絲絲頭,模仿電視劇裡的人物。
3/43 1989年,初中畢業後,母親在大姨父家學了三年理髮並順利出師,在鎮上開理髮店,起名“藍田髮屋”,剪頭髮1元,燙頭髮4元。(圖:1990年,母親與兩個徒弟在理髮店裡。)
4/43 先後有五位女徒弟跟著母親一起學理髮,她們年紀相仿,碰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為了讓大家嚴謹地工作,白天母親刻意板著臉,到了夜晚,她們常常一起約著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會坐成一排聊喜歡的男生。(圖:1991年,理髮店旁邊開了一家照相館,母親(左一)帶著徒弟們一起去拍照。)
5/43 1990年,父親在同一條街上開了汽車維修店,離母親的理髮店特別近。母親的徒弟瑤瑤是父親的遠房侄女,在她的介紹下,父母相識了,那年母親20歲,父親21歲。母親身材勻稱高挑,父親為了追求她,常常帶著瓜子、花生等零食去理髮店洗頭,還給她做飯。母親欣賞父親會修車的手藝,可以賺錢養家。一來二去,兩個年輕人便相戀了,於1992年2月結了婚。圖:1990年,父親(左一)與他的三位徒弟,我叔叔也是徒弟之一(右二)
6/43 1991年訂婚,爺爺家因建房子還欠著債,父母也沒有積蓄。年輕的父親不懂女生的心思,只買了2元的塑料合金材質的戒指和9元的毛拖鞋送給母親,另外還有禮金1600元。結婚前,父母親借了一筆錢坐船再轉汽車去長沙,想置辦席夢思床墊。到了才發現最流行的席夢思床墊要800元,已經超出了他們能承受的價格,最後放棄了。在長沙的街頭,喜歡音樂的媽媽買了一把30元的紅棉牌吉他作禮物,至今還保管得很好。
7/43 新婚的喜悅沒過多久,意外發生了。父親在修車時因徒弟的操作失誤,被車意外壓到了腰,受傷嚴重,暫時無法做維修的工作。他為了養家餬口在調養身體的一年間賣過玻璃,養過一種名叫“美國皇鴿”的鴿子,開貨車拉魚去省內各地賣……此時的深圳在改革開放政策引領下,十餘年間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繁華的都市。企業紛紛入駐,工廠一座座開起來。南下打工潮的興起,湧入天南海北農村青年,“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 成為當時流行的口號
8/43 第一次離開湖南,母親激動又興奮,她託人買到了去深圳的無座火車票。那時南下打工的青年數不勝數,火車站臺擠滿了人,瘦弱的母親在汽笛聲響,火車馬上要啟動時被乘務員強推進了車門。為了讓大家能擠上火車,乘務員甚至會用鞭子把乘客抽上車,車門外散落下幾十雙各式的鞋子。我問母親害怕嗎,母親說“那時外面的世界的吸引力早已蓋過了害怕”。
9/43 ​母親來到羅湖區一家理髮店做理髮師。深圳的高樓大廈,各式的霓虹燈廣告牌,穿著時尚的人們,耳邊傳來的香港話……都市氣息撲面而來。母親每月有300塊的工資,有些客人有包紅包給小費的習慣,偶爾能收到五塊十塊,甚至曾經碰到老鄉給過50元的紅包,被母親拒收了。(圖:1994年,母親在羅湖做理髮師。)
10/43 在羅湖的理髮店,母親和同事的合影。
11/43 母親來深三個月後,鎮上繼續開維修店的父親不希望繼續分居兩地,寫信說服母親回了湖南。1995年的春天,我躲在母親的肚子裡遲遲不願意出來,超了預產期兩個星期後才出生,村醫趕來奶奶家裡為母親接生。沒過多久,母親帶著我在奶奶家的村子上開理髮店,父親依舊在鎮上開維修店。(圖:喜愛攝影的舅舅在外婆家門前拍下兩歲的我。)
12/43 1996年過完年,為了掙錢,父母親帶了7000元一起去廣州闖蕩,斷了奶的我在那一年成為了留守兒童。父親在老鄉的介紹下,在廣州郊區的一家石廠裡修貨車,母親來到佛山投靠閨蜜,卻在找工作時屢次碰壁,迫於無奈,又輾轉去了深圳的理髮店。(圖:1997年2月,父母親在深圳羅湖口岸合影。羅湖口岸被稱為深港之間的“第一口岸”,也是現在深港6個口岸中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口岸。)
13/43 父母親在深圳國貿大廈裡合影留念。深圳國貿大廈在1985年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建成,150米的高度使它在10年時間裡佔據著全國第一高樓的桂冠,“三天一層樓”也成為 “深圳速度”的象徵。
14/43 1997年,母親得了腸炎回到奶奶家調養身體,一邊照顧我一邊在村裡開理髮店,父親繼續在廣州石廠修車。石廠裡的環境惡劣,到處都是揚塵,父親辛苦工作可以拿到1200元一個月的薪水,但私營石廠老闆只在年底結一次錢,如果家裡有事才可以申請提前領工資。印象中,父親的指甲邊緣常年有一圈黑色的印記,看起來有些髒,那是每天修車留下的汙垢。那時,電話還沒開始普及,分居兩地期間,父母親常常寫信交流。
15/43 1998年,母親開了一家理髮店——大眾髮屋,洗一次頭5元,洗剪吹12至15元,租金400元一個月,除去房租、水電,每個月可以掙500至800元。為了省錢,母親每天只帶12元去買菜。90年代,所有的外來務工人員都要求辦理暫住證,有了暫住證才可以合法居住。有一回,剛從湖南來的兩位女徒弟沒有辦暫住證被帶去了派出所。辦暫住證費用是180元,母親替她們交了400元罰款,並補辦好了暫住證。
16/43 父親在母親的勸說下,離開了工資不太穩定的石廠,進入一家物流公司修車,每個月1500元工資,有五險一金,這在當時已經是不錯的收入。我則被送到附近的幼兒園唸書,也在那裡學會了粵語。直到這一年,父母攢下了3.8萬的積蓄,那時他們從未想過要留在廣州,每年過年會把掙到的錢帶回老家。(圖:2000年,我在理髮店親吻母親。理髮店里人來人往,有時候我會在母親給客人理髮時,抱住她的腿撒嬌)
17/43 2000年,母親再次懷孕,不久,我被送回了沅江的奶奶家。(圖:2000年,母親在水蔭路一家影樓補拍婚紗照。弟弟還在母親肚子時,叔叔買婚戒抽獎中了免費婚紗照拍攝,這個福利轉送給了父親。92年父母親結婚時只簡單拍了黑白結婚證件照,這次幸運地補拍了婚紗照。影樓位於廣州當時的繁華地帶水蔭路,規模挺大,看著婚紗店面豪華的裝修,母親有些緊張,工作時習慣於幫別人變美的她,第一次正式化妝,化了將近兩個小時。)
18/43 那年冬天,弟弟出生了,親戚朋友們都來看望母親(前排右一)和弟弟,在理髮店後面所住的屋瓦旁,拍下了這張合影。
19/43 2001年春節,三代人在外婆家拍下大合影,外婆家是大家庭,母親有6個兄弟姐妹,每年春節大家都會相聚在一起吃飯,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其樂融融。母親排行老五,她總說自己是兄弟姐妹裡最幸福的,因為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全都有。一排左四是我,後排右三、四是父母親。
20/43 在家鄉,我5歲半便開始入讀村小學一年級,那時每天需要步行半小時去學校。學校十分破舊,操場和教室都是泥巴地,整個一年級只有14個人。一年後,學校因學生人數太少,決定取消二年級,父母只好又接我回廣州上學。再後來,這所小小的學校變成了私人養豬場。圖:2001年的春天,村小的春遊,我(左一)與同學們在草地上合影留念。風和日麗的早晨,班長揮著旗子,老師帶領我們徒步走了許久,直到眼前出現一整片綠油油的草地。
21/43 2002年,父親升職當上維修部主管,月薪漲到2000多元。那幾年房價持續低迷,在廣州有些樓盤買房送戶口,父親騎自行車載著我四處看房。在白雲區相對偏僻的地方有1400元一平米的特價房,還能上戶口。父親咬牙買下一套65平米樓梯房,臥室朝馬路,全款支付了9.1萬,當時市區的房價是3000多一平米。買完房子,還向親戚們借了2萬用於裝修。
22/43 2002年,搬到新家後,我揹著弟弟在小區玩耍。
23/43 原以為買完這套房全家人的戶口都能遷到廣州,結果在上戶口時瞭解到,80平米可以入兩個戶,60平米只能入一個戶。那時候信息不發達,只受過初中教育的父母親也沒在買房時仔細瞭解清楚,考慮到我已經開始交贊助費唸書,父親便將唯一的戶口給了弟弟。又過了一段時間,才恍然知道唯一的戶口應該給父親,因為父親入戶後子女和妻子可以隨遷。這個關於戶口的錯誤直接影響了家庭的命運,後來的十年間,為了戶口,父母親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24/43 2003年,母親33歲了,她關了理髮店,開始轉行在廣從公路邊開汽車用品店,相比當理髮師,開汽車用品店獲利的持續性更長久,體力也消耗少。此後的九年,她都在店裡當老闆娘,也擁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照顧我跟弟弟。(圖:2003年,我與弟弟在汽車用品店門口。)
25/43 2004年暑假,我與弟弟在深圳明思克航母前的合影。明思克航母是前蘇聯退役航空母艦,在2000年改造成軍事主題樂園供遊人參觀,直到2016年2月份停止營業,16年來,它已經成為了很多深圳人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6/43 2005年,我與母親、表哥在汽車用品店門前合影。
27/43 2006年,我與弟弟在汽車用品店門前合影。
28/43 2006年,母親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標題為“會掙錢的房子”的房產投資信息,裡面寫關於天河區公寓的投資,母親留了心眼。那幾年,母親明顯感覺到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貶值。她覺得我們一家從農村出來的,在外打工收入不穩定。希望通過投資,保住現有的積蓄並讓錢流動起來,讓錢生錢。(圖:2006年,一家人去白雲區的樓盤嶺南新世界玩,順便也去看房。當時嶺南新世界的房子均價5000元左右,如今已經上漲到4萬元。)
29/43 通過報紙上的信息,母親看好珠江新城CBD地區的規劃,投資了一個靠近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附近40餘平的公寓,9000元一平米,全款40多萬。那時候父母親的消費觀非常保守,銀行借貸也遠不如今天普遍,這套房子向銀行貸款20餘萬,母親直言,“有點怕”。買了這套房子後,陸續租給過幾名外國人,靠租金還每月的貸款,3年後,60餘萬轉手賣出。(圖:2006年投資購買的公寓。)
30/43 小時候,父母親常常忙於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照看我們,常常是由我來照顧弟弟。2007年後,汽車用品店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家裡的收入逐漸增加,母親漸漸地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開始研究烹飪,給我和弟弟做各式菜色,偶爾也會帶我們去市兒童公園遊玩,去白雲山爬山等等,還給我報了外語培訓班。(圖:暑假,我們一家和遠房親戚們去廣州花都區的度假村遊玩,我和弟弟在度假村的遊樂場裡騎旋轉木馬。)
31/43 2008年,弟弟8歲生日,請同學來家裡吃蛋糕慶生。
32/43 2009年我即將參加中考,外地戶口考生必須在廣東念三年的書才能在當地參加高考,考慮到兩地教學的差異,父母不願意再讓我回家念高中。當時廣州周邊只剩下從化市還有買房送戶口的樓盤,從化市因距離廣州市中心較遠,新開盤的配套齊全的小區只要4000元一平米,可以上兩個戶口。父母看上了一套首付7萬,貸款32萬的房子。為解燃眉之急,父母親決定賣掉公寓後,趕在5月份中考前買下這套房,讓父親和我拿到從化市的戶口。
33/43 賣掉公寓的房子付了新房子首付後,還剩下50萬,不願意將錢留在手裡貶值的母親希望購買商鋪。2010年,父親花了52萬投資了花都區20年產權的16平米格子商鋪。後來因開發商原因,格子商鋪變“爛鋪”,至今鋪位無人租賃,業主多次與開發商打官司未果,投資失敗。母親為與開發商打官司奔波了很長時間,我想他們當時內心一定也煎熬吧,但在我和弟弟面前都表現得很鎮定,從來沒有抱怨過。圖:2011年,我在高中宿舍樓裡。
34/43 2011年,廣州開始實行積分落戶制度。當時從化還未撤市改區,未被正式納入廣州市,考慮到退休後養老金的差別,父親決定申請積分落戶,將戶口遷到廣州白雲區。為了拿到和本科學歷一致的80分積分,父親努力考取了高級技師證,成為廣州第二批靠積分落戶的人,全家人的戶口都遷入了廣州。(圖:2011年春天的一個週末,父母親和弟弟來從化看望我,我們一起去爬山。)
35/43 我小時候一直很喜歡畫漫畫。2011年夏天,我選了一家海珠區老廣美對面的畫室參加藝考前的集訓,每天從早上8點半畫到晚上11點,手上經常沾滿了鉛筆灰。臨近考試時,經常畫到凌晨兩三點才休息。可儘管如此,畫畫不精的我還是考砸了,鐵了心想復讀,最後在父母親的勸說下,補錄去了北京的一家普通本科學數碼影像專業。高中的同學大部分都留在本地讀大學,我是班裡唯一一個被錄到北京的。
36/43 2012年8月底,從小到大都沒有離開湖南和廣東的我,坐了21個小時硬臥到達北京。北京在我的心中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國慶節我去了天安門廣場,心想終於可以看到小學語文課本里出現的景點了。那天我格外興奮,父親給我買了手機,但我還是在廣場邊電話亭用電話卡給高中的同學們打電話,只是為了讓電話號碼上顯示010,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我現在天安門廣場給你們打電話。圖:2012年國慶節,我拿著旗子在天安門廣場。
37/43 2013年暑假,一家人辦好了港澳通行證去香港旅行,在灣仔碼頭坐渡輪後,我們在維多利亞港前合影。
38/43 2014年,母親搖號搖中了車牌,家裡買了第一臺車。父親開車載我們回了沅江的奶奶家,圖為父親和弟弟在奶奶家門口合影。
39/43 2016年6月,我從學校畢業,拿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房租1500元,原計劃在北京工作一年後,去別的城市看看,去尋找自己喜歡的適合居住的城市。沒想到三年過去了,我依然還在北京。2017年的夏天是畢業三年來最有趣的時光,那時的工作比較輕鬆,下班後常去鼓樓一帶的Live house聽演出,偶爾也給樂隊拍演出照,音樂可以讓我短暫地抽離現實,享受片刻的愉悅。
40/43 自從2011年汽車用品店關掉之後,母親在家做全職太太,全心照顧即將高考的我和弟弟,她給弟弟報了鋼琴課,還購置了一臺二手雅馬哈的鋼琴,監督弟弟練琴。雖然已經不用工作,但她偶爾會做針線活,給服裝廠的衣服縫印花賺些零花錢。為了鍛鍊身體,母親晚上會去廣場跳舞,至今堅持了8年,舞蹈讓她的生活更激情,前年還特地報舞蹈班學肚皮舞,偶爾會與舞友一起參加表演。
41/43 每年我們都會定期出去旅行,常去廣東的海島、港澳。2018年春節,我帶著母親去了越南旅行,那是我們第一次出國。(圖:我與她在越南河內大教堂前的互拍。)
42/43 2018年國慶,一家人去東澳島玩,我給父母親拍下合影。
43/43 外公外婆去世前,每年過年一大家子都會在外婆家相聚。老人去世後,現在變成每年在大舅家聚餐,只是大家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再難像十幾年前那樣湊齊。父母這一輩的親人裡,只有父親和母親離開了農村紮根大城市,年輕輩的表哥表姐,學習好的通過考大學改變命運,留在了大城市,學習差的高中畢業後去往深圳、廣州打工,他們的孩子留在農村,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2019-04-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