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老照片:清末、民國時期的濰縣白浪河畔
光影記憶時光
1/12 日偽統治時期(1938至1945年)的“濰縣縣公署”,這段時期也是濰坊歷史上一段恥辱的歷史。\n圖片上大門一側懸掛“濰縣縣公署”的牌子,另一側不知是“***公署”?
2/12 1941年,從城牆俯瞰白浪河兩岸。
3/12 清末,濰縣縣城東門外白浪河上“架木為橋”。
4/12 1941年,濰縣縣城東門(朝陽門)外白浪河上的朝陽橋(百姓俗稱天橋)。\n朝陽橋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時任濰縣縣長厲文禮主持建成。當時的縣政府在修建朝陽橋的同時,拆除朝陽門的甕城及譙樓,改建為高十幾米“哥特式”四面標準鐘的鐘樓。
5/12 2018年,濰坊白浪河上的亞星橋,濰坊的城市地標性建築之一。\n從清末的木橋,到1934年的朝陽橋,後到1946年改稱若飛橋,再1973年改稱東風橋,最後到1996年改稱亞星橋。白浪河上的這座橋樑,見證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從濰縣到濰坊的滄桑變遷和華麗蛻變。
6/12 清末,白浪河河灘上勞作的人們。白浪河畔可見濰縣縣城東南角城牆以及城牆上的文昌閣和魁星樓。
7/12 清末,濰縣縣城東南角城牆以及城牆上的文昌閣和魁星樓特寫。
8/12 1941年,從朝陽橋東北側眺望白浪河西南側的縣城。西南角(濰縣縣城的東南角)隱約可見城牆上的文昌閣和魁星樓。
9/12 1941年,在朝陽橋上向南看到的景象,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文昌閣和魁星樓。
10/12 清末,濰縣縣城的街道景象。
11/12 1941年,濰縣縣城的市井風情。
12/12 2018年,城市濰坊的嶄新風貌。
2019-04-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