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差在做工上嗎?我怎麼感覺沒什麼區別?
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7 個回答
很科技
2017-06-07

首先,聽了200以上的耳機,才知道架子鼓是幹什麼用的。

其次,聽了600以上的耳機,才能明白為啥貝斯手地位那麼高。

然後,聽了2000元以上的耳機,才能明白我們平時說的音色,甜美、清澈、厚重分別是什麼東西。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PandaDpr
2017-06-07

額,這個我並沒有特別多的研究,既然都邀請我了那就說說我的一點感想吧!

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本人以前是木耳(至少幾個月前還是),玩耳機也只是最近的事,將八算個微(偽)燒友。以前一直用的蘋果的小白,從前就很憧憬蘋果耳機的設計,所以覺得音質已經很屌了。大學期間玩過室友的beats麵條耳機、森海IE60、小饅頭、拜亞動力的一款頭戴(長相賊苛責,型號忘了),愛科技AKG K420,個人覺得和小白相比並沒有多少進步,價格還貴了不少。當時寢室有倆人就喜歡玩耳機,自稱發燒友,還專門買了“前端”,這時候想想這些耳機才算燒到哪兒呢?


引起我對耳機強烈興趣的是我一朋友的索尼MDR-1ADAC,拿到手就覺得這玩意兒做工還不錯,戴起來也挺舒服,聽了幾首歌~臥槽~這低頻!~臥槽~這音質!說實話,當時的我只能用倆字形容----驚豔!朋友也是對我一堆安利,晚上回到家坐地就上京東買了個1A(手動斜線),可能是當時的我有點衝動加上對什麼DAC和前端並沒有什麼概念,到手後一聽~臥槽~這低頻!~臥槽~這聲場!~唉!~總感覺有點不對勁啊?音質明顯不如朋友那個啊!接口貌似也不一樣?上網一查,臥槽!特麼買錯了!不過同時也瞭解了煲機和前端的相關知識,唉,吃一挫長一智嘛。打聽到好的前端可以把1A帶的飛起,坐地打電話給老弟要ipc,雖然他很不情願,但在我的各種威逼利誘下還是交出了珍藏多年的ipc。再插上一聽,嗯!很有味道!比手機直推好太多了,音色得到了不少改觀,聲場也感覺比手機推大些。(是不是腦放過度?)從此走上了“發燒”之路~

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這個時候再回去聽小白,半個小時就叫苦連篇!網上查閱了不少信息,都說入耳式耳機音質普遍比不上頭戴式,這點我差點就信了!自從我遇到了三星S8的原裝耳機~

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這個時候哈曼貌似被三星收了,AKG儼然成了三星的調教對象,所以S8配上AKG的耳機我一點都不意外,意外的是我那朋友居然買了個S8!然後他的1ADAC就再也沒看見過了。我還很見外的詢問他耳機的事,他聽完只哼了句“嘿嘿嘿”嚇得我一身刺弄,隨後轉手把這耳機遞給了我,我一瞅這耳機也挺稀奇,索性聽了一聽。........我勒個去啦!這音質,酸爽得簡直不敢相信啊!用手機推就有如此素質,又是一骨骼驚奇者,若打通任督二脈估計完爆我的1A也不是事(有可能只是我比較喜歡AKG的調音)。一打聽這耳機不單賣,但是為了這麼一個耳塞子買個S8也太□△了,網上賣的有可能是假貨,便就此作罷~

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我,前幾天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又在網上拿下個IE80(手動滑稽)。聽說這耳機是耳機吧的吧黑,有聽說這耳機不煲夠300小時根本沒法聽,確實是實話,初聽感覺低頻有點轟頭,音質稍微有點糊,聲場也感覺打不開,現在正在積極煲機中~希望不要讓我失望。

要我說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有啥區別?肯定有區別啊!花幾十塊聽個響和花一千塊聽個響先不說音質,怎麼想也得有點心理上的因素吧?若有機會也一定不要放棄好好試一試,若實在覺得沒有區別,那我只能說----真省錢啦!!!

CH627826
2017-06-07

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的耳機差別在哪兒?

第一個音質關鍵詞,解析度

解析度可以理解為器材還原音樂細節信息量的多少,是一個耳機耳塞包括音箱最基本的素質,也直接決定了器材的定位和定價。同一首曲子,不同器材讓你聽到的細節內容是不同的,如果信息量不夠,三頻聽感再好也無法準確還原現場音樂。

10~50元的耳機

三頻信號失真嚴重,能聽出歌曲的主旋律,細節部分大量缺失,解析度很差,對人耳損害較大,因為聲底太混,為了聽清楚主旋律,你會接受到大量的噪音。

價位適合音樂風格:都能聽,流行人聲是能聽清的

(PS:價位適合音樂風格是指這個價位會有某一款耳機適合表現某類風格的音樂,而非所有這個價位的耳機都能夠表現那類音樂)所以說用插耳機才是會真的傷耳朵。

100元的耳機

外觀可能會很好看,比如ath on3,三頻馬馬虎虎,可能有一個頻段比較突出(多為低頻,偶爾會是高頻)

價位適合音樂風格:流行pop,可能還有部分重音較強的電子樂

300元+的耳機

這個價位開始出現不少經典型號,k420,mx90,mx760,dt231,PX200,PP等等。

特點是三頻相對平衡,一個頻段會相對出彩,聲底開始變得乾淨起來,聲場開始出現甚至被強行拉伸(mx760)

解析度大幅度提高,細節開始突出,比如mx760,你可以聽到不少原來聽不到的音樂細節。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流行pop,流行女聲,搖滾(大部分,但很難出彩),英倫,indie pop,newage(入門級價位),鄉村,民謠,金屬(入門級),古典(入門級)備

注意,這個價位的非入耳耳塞在素質上基本達到能夠較好表現各類流行樂和電子樂的水平。如果無更多類型的音樂需求,這個價位的耳塞在質量和音質上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了。

600~1000元

這個價位出現了比較經典的型號,m1,hd555,sr80,k450,es7,K540,D1001,D1100,Q460,A8

綜合素質比起300塊上升了半個層次(當然部分外觀華麗的耳機的部分素質甚至不如300價位的耳塞),聽感也小有提升。並且部分型號已經到了僅僅靠外觀就可以勾起購買慾望的時候了,比如ES7(優點是女聲甜,缺點是中頻凹)和A8(優點是聲場寬,缺點是聲場歪)。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基礎音樂類型表現同上,額外的可獲得上佳表現的音樂類型包括爵士(入門級價位),後搖(入門級價位),金屬(SR80,進階價位)搖滾(進階價位)

1500元+ 步入hifi階段, 這個價位屬於性價比比較高的段位

便攜耳塞進入了小四的世界,一代動鐵經典ER4P,ER4B和ER4S。

動圈耳塞,這個價位實際上有pk1和ok1,兩者雖然標價1000左右,但是阻抗150om,需要另購隨身耳放才可出聲,顧算在1500檔位,外加森海塞爾新出的980系列(MX980、OMX980、CX980)這個系列在蘋果各類ipod前端的情況下有上佳表現。

解析度大幅度提升,這個價位的耳機你可以聽到豐富的音樂細節。

三頻素質大幅度提升,可以說如果你是一個初燒者,這個價位的三頻你會獲得相對驚豔的體驗,高頻清麗,中頻醇厚,低頻層次開始出現是這個價位耳塞和耳機的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

相對於動鐵耳塞來說,非入耳的動圈在這個價位頻響開始延展,動態出現,聲場拉開。

但是,這個價位是一個動鐵耳機入門的價位。這只是hifi的初燒階段,新手在這個價位可以有較久的停留,選擇開始燒耳機還是繼續升級耳塞。

2000—3500元 相對非定製旗艦耳塞(IE8,se535等,EX1000,W4,TF10,GR10,JAZZ,CK100)的缺點:

整體性、三頻銜接、聲音立體結像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此價位的耳機聲音結像感較差,聲音形態不夠立體。在聲場變形的情況下提高解析度,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比如ok1(某些情況下ok1的解析度會超過ie8)。故應該減少佩戴時間

動鐵耳塞也存在這個問題,小四的高頻雖然很彪悍,第一耳朵聽會有驚豔感,但實際上那個高頻存在大量失真(高頻能量不足er4p造成泛音段信號衰減過快,或者能量過多er4b,表現金屬殘響時高頻信號對耳朵刺激較大),聽音超過2小時極易造成聽覺疲勞(SE530的解決辦法是把三頻做的比較潤,較為柔和,但結像依然很差)。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hifi級素質,頻展基本能夠完全達到各類音樂類型的風格訴求,但很難擁有全面性,即無法在多數音樂類型上演繹的更為出彩,古典(入門級),搖滾(hifi級),交響(入門級),金屬(進階級)

IE8是森海塞爾的旗艦耳塞強在古典樂的表現上,擁有耳塞中無與倫比的氣勢和聲場。

SE535是SHURE的旗艦耳塞,這款塞子有用華麗的高頻,人聲比較毒。

EX1000是索尼的旗艦耳塞,動圈中的動鐵,高解析 素質很強 什麼都有,但是聲音偏冷。

W4是威士頓非定製中的旗艦耳塞,這是個好塞不解釋,我最近一直在聽。非定製中的佼佼者,很全面的塞子。讓我能夠安心退燒的塞子

TF10是UE的旗艦耳塞,這是三單元動鐵的塞子,解析很棒 低頻很優秀,聽金屬很刺激。

GR10是歌德的旗艦耳塞沒聽過,不多評價。

JAZZ是魔聲MONSTER的HIFI耳塞,強解析 為JAZZ樂器調音比較多。流行素質一般,人聲也一般。

CK100是鐵三角的旗艦耳塞,女聲還是女聲,聽過之後只記得這個特徵。

2000元+ 大耳機的巔峰價位

許多曾經的神作動圈耳機都是這個價位誕生的,HD600,DT880,k601,701,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完全發揮這些大耳機的實力,前端(臺機CD 甚至是DAT,高品質DAC,耳機功率放大器等)需要6000~20000的投入,不然聲音聽感甚至不如1000的耳機,不過天龍一些型號的大耳機直推也能出不錯的聲音,只是不會特別出彩。

這個價位的大耳機,素質已經進入了hifi階段,三頻能量分佈基本趨於平衡,但部分型號的高頻能量仍然顯得犀利了點。

總之,此價位的耳機綜合素質在合適的系統上應該是很出彩的。

具備hifi屬性的特點有以下幾種(可能會擁有其中的一種或數種,不可能全部具備):

接下來是名詞解釋

什麼是高解析力?

這是基本素質,此價位的所有耳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這個價位的大耳機在音樂細節信息量方面都是比較出彩的,相對於同價位的耳塞而言是多了不少,畢竟很多耳機曾經都是監聽用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合適的前端系統下,這種強大的解析力反而可能造成極差的聽感體驗——你能聽見音樂裡面的所有細節信息,但是僅僅是堆積在一起,生硬,缺乏音樂感。

什麼是瞬態表現?

這個屬性是此價位耳機比較直觀感受到的體驗,通俗的說就是一個字,“快”。低頻如雷霆萬鈞,中頻要有控制感,能發能收,高頻則需要一些靈動點睛的感覺。

舉例來說,完美的瞬態表現,就是能還原出出《十面埋伏》琵琶獨奏第一次撥絃後現場空氣中那種瞬間凝固感,聽過高水平(中央民樂團)的現場,應該體驗過那種凝固時間的感覺。

PS:現場的空氣凝固感要被還原,器材還需要有良好的殘響和堂音表現力。

動態表現力的具體聽感是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不同樂器部演奏的聲音響度起伏&對比來營造一種音樂氣氛和情感的表達。

忽有一夜醉春风
2017-06-07

同樣都是耳機,10塊錢,100到幾千不等,一般幾十塊或者百元機器都採用工模方案,不用自己設計和研發,就相當於現在的貼牌機一樣,能用,但是你要說這東西好在哪,你也一點都說不出,因為本來就沒什麼特點。

而定價高端的耳機,往往都有幾十年的聲學經驗積累和研發實力,這些小廠商都是不能比的,就那IE80來說,雖然網上假貨很多,可喜歡音樂的人卻都對這耳機愛不釋手,網上也是假貨成災,但都是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一個好耳機,從研發開始到耳機內部的發聲單元定製等,都是有很多技術細節和過程的,就像IE80,你外殼做的在像,但是你也做不出森海的耳機單元來,人家就是靠著吃飯的,而高價耳機,從裡到外,可以說都是用錢砸出來的,定製單元,耳塞製造到設計,到線材的選用,都是很有講究的,不誇張的說,一個好耳機的耳機線,就都能換很多條一般耳機。

同樣還有手機音質,一般手機和HIFI手機,其實就是普通和專精的區別,一件事,能做不叫本事,會做,做好才是本事,這也是平庸到卓越的區別!

NNNNNNM
2017-06-07

耳機這個東西你沒有通過自己親耳去聽和比較就很難理解。你第一次聽幾十塊的耳機或許也會覺的不錯,不知道解析,聲場等等都指的是什麼。只有當你慢慢嘗試了其他的耳機有了比較才會漸漸有感覺。幾十塊的當然只能聽個響,幾千塊的耳機肯定在各方面的素質都會比那幾十幾百塊的好的多的多。當然上千塊的耳機一般也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弱點。你用這副耳機聽這首歌會覺得很出彩,但聽另一首或許就表現。很一般畢竟這個千把塊價位的耳機只不過是入門的而已,但大多數的朋友畢竟都不是土豪,這個價位的耳機基本也差不多是選擇的極限了,如果選擇更高價位的耳機,那麼前端的升級勢必又是另外一個坑了。具體選擇也要你按自己的需要去選擇。你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就需要選擇適合該風格的耳機。而且聽感這東西也是因人而異,別人覺的好的並不一定就適合你,還是要自己去試聽和比較。畢竟千把塊的耳機也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那些所謂的雜食性的耳機看似什麼類型的樂曲都能駕馭,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就是沒有出彩的地方。當然你有了好的耳機,但前端,音源等等的匹配也很重要,這些都是在你入坑後才會慢慢有所體會的,這是一個自己對耳朵的聽感和理解的一個過程,這是有階段性的。比如一般剛接觸耳機的就會認為只要低音好,蹦✘✘就是音質好,但大多的燒友多會不以為然。最後說一句,這是一條不歸路,入坑需謹慎。

便携玩家
2017-06-07

首先來說吧,耳機的價格差主要是看它的溢價依據,例如B側的溢價依據是大牌流行巨星的文化,以及本身聲音偏向說唱電音以及流行人聲貼近產品這種文化,並且通過巨量的廣告投入和渠道驅動產品,所以一兩千買B側耳機是符合其溢價範疇的。而HIFI耳機溢價依靠音質,音質體現為聲音耐聽流暢,三頻細節豐富解析理想,這樣的產品沒有很好的科學量化標準,所以音質溢價是核心主流的同時,這種使用價值的階梯又沒有客觀的量化標準。因此HIFI耳機賣的貴完全是主觀音質上能否被眾多消費者或者發燒友認同,但是如今過度營銷的年代裡,發燒友和廠家又有幾個傷害自身的營銷客觀看待自己。所以幾十元耳機和幾千的耳機差別,只是在於你的音質溢價和品牌溢價能否擔得起這個上百元上千元的行業和消費者給予產品或者品牌一致的說服力。

柴可夫斯基萝卜司机
2017-06-07

幾十元的耳機主要看聲音大不大,其次聽點收音機節目還可以,但要聽動次打次那就算了,根本嗨不起來,但自嗨型選手除外。上千的耳機聽動次打次那就算比較帶勁,能夠小嗨一下。至於要大嗨還是用大音響,震得你懷疑人生,就算8級地震也不怕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