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真的一無是處嗎?

好多人罵儒家,可是我覺得儒家提倡忠孝仁義禮智信沒有錯。
10 個回答
热心网友
2017-04-02

在傳統文化領域是愚昧壓倒文明。例如:人們說朱熹是儒家中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在他的思想主導下,人們都讚揚儒家思想,信仰儒家思想,現在更加大肆宣傳弘揚儒家思想,然而,為什麼道德與信仰危機越來越嚴重呢?為什沒有人反思一下,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不是事實嗎?難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錯了嗎?

武当余坪庙wudangfs119
2017-11-28

儒家,現在被罵主要原因就是民智的提升。仁義禮智信的確是值得提倡,然而這類思想更象是烏托邦。作為個體我們可以講仁義禮智信,但是作為社會個體,其它對象會對我們講這些嗎?儒家一直以來,被做為工具來愚民。它只是工具,當作為個體隨著本身智提高時候,見識更廣時候,我們不是聖人,無所謂的聖人胸懷,必然與之相悖。當您第一次對人講信,別人傷害你了,你可以無所謂,但是當你n次被人傷害的時候,你還願意去講信嗎?

儒家真的一無是處嗎?
​就像人之初性本善與荀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惡,是反覆辯證,您能說人性本惡是錯誤的嗎?我做為一個道士,受易家影響,講道法自然。修自身,面俗世。不期望所有的眾生都有大情懷,自求自身平和,無愧於心。儒家真的一無是處嗎?

任何思想,我們只能用於嚴於自己,提高自己修行。我們無法用此去圈定他人,中華民族幾千年,大家的民智隨之提升,有些烏托邦的思維已經被大家識破,所以會引起人們的唾棄!

方士的知识乐园
2017-04-02

儒家很好,作為精神指引,道德教化都很好。當然沒吹的那麼高。

糟糕的不是儒家,而是儒教。

唐之後,儒學儒家實際被宗教化了。宗教化必然帶來的結果是僵化,因為學派是需要一直進步,可以隨著時間發展否定原本的概念。但是宗教不行,於是四書五經變成了不可置疑的根本。

手机用户50542808091
2017-03-13

當今世界網絡發達,各種思想碰撞,產生了思想困惑。既然提到了儒家,那麼我們首先的弄懂什麼是儒家,儒家是我國先哲孔子創建的學說,是研究儒學的一個階層,它有別於儒學和儒教,為了大家能通俗地理解,我把儒家學說,歸結為管理國家的一套管理學網絡來描述,它以"三綱五常"為綱領,依照這個綱領來治理國家和社會,國家才不會混亂和崩潰,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只要有國家存在的地方,這個體系都存在,那個國家出現混亂,崩潰一定是這個網絡出現了問題,這"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講的是國家,社會,家庭這三個方面。"君為臣綱"註解是君臣有義,這個義是義理,也就是社會道德規範,同時包括憲法,法律等現代規範人們行為的道理,按照社會程序進行的有效管理,比如總統依照憲法,法律宣佈的命令,君子就要認真地去執行。"父為子綱"註腳是父子有恩,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家庭是社會細胞,家庭崩潰社會不穩,父親是先輩的付出者,沒有父輩創造的產業,子輩的奮鬥是很困難的,當父輩不能再創造了,就要讓他們頤養天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之老亦有我所老"這個邏輯概念。"夫為妻綱"註解是,夫婦有愛,家庭是由男女二人組成,這是自然規律,違背了這個規律家庭不復存在,家庭崩潰,社會混亂所有的人要遭殃。這三大綱框架了社會基夲倫理大綱,作為子系統的五常包括"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仁"指愛人,只有人際關係搞好了,社會才能穩定,同時人道主義的相互關愛,相互幫助,也就是人人有一顆愛人之心。"義"即義理,道義。人做事要講究道義,這個道義就是大家公認的道德規範,比如"桃園結義"中的兄弟之義,等等大家都認可的道理。"禮"是禮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男女有別,作客之道等等,"智"是智慧,人耍有智慧,要有創造性,要知道變通,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事物的不同變化採取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信"就比較簡單了,做人要講信用,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都講這個。這是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不管如何變化,始終保持著國家存在和文明的傳承,與這套體系有直接關係,這套體系裡,不管是主流漢族社會還是少數民族執政時期,他們都是靠這套系統存在於世的。我們反看世界其它國家和文明那個不是在這套體系中得以生存的。至於罵儒家的人,僅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觀一班而不知全豹,沒有理性地看待問題,不錯儒家是有很多不足之處,這是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過程,我們只要去粗有精,去偽存真,剔除糟粕,吸取精華,才能真正理解儒家學說。這僅是一家之言,對否請指正。

总有逆臣想谋害朕
2017-11-30

這個問題真TM蠢。儒家怎麼可能一無是處。

首先,自漢朝起,儒家就作為我們國家的主流文化,延續盡兩千年不曾斷絕,單憑這一點就能體現儒家在中國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就算儒家有一些思想在現在看來比較愚昧落後,但是其中大部分思想都值得我們學習提倡。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最後,中華文化有一半都是在儒家文化的基礎上建立的,否定儒家文化,就等同於否定中華文化。

求图55
2017-03-13

對待儒家還是要客觀一些,儒家既不能說一無是處,但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無所不能。
儒家真的一無是處嗎?
既然是一個學派大可作為一個學科對待,畢竟現實中我們遺失的傳統太多,以至於忘記了修身,以至於很多人做起事來越來越沒底線;但說儒家可以強國治國也是有些誇大其詞了!
儒家真的一無是處嗎?

另类物种
2017-12-15

提問者,你活在儒家文化薰陶的民族裡長大,吸收這儒家文化滋養的人文氛圍中成人,你居然能無知的說出這個問題,難不成你想成為範跑跑這樣的人?

小學你思想品德老師怎麼教你的,五講四美三熱愛來源哪裡?你父親教你的謙虛友愛來源哪裡?你媽教你的尊老愛幼都來自哪裡?

告訴你,身為華夏子民,儒家文化已經滲透進其血液中,滋養著華夏子民的靈魂。

儒者席上珍。

深諳儒文化的人都是謙謙君子,中庸之道,話說三分,談吐溫雅,這些運用在商場,交際上都是上上之道。

你懂嗎?

厄山
2017-11-29

儒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他在中國人心中紮根之深丶紮根之廣是沒有其他學術可比的,怎麼會一無是處呢?儒家思想出發點肯定是正面的、積極的,由於歷經時間太長、文字文化的變化,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原來的本意了,加上歷代帝王的改編(把儒家思想的內涵儘量解釋成符合封建統治,從而出現了偏離本意的解釋)和西方文化的滲透,已經對儒家、道家等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打擊,致使我們開始懷疑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既然能生存幾千年,肯定有他自己存在的必然性,關健是要怎麼去更加接近孔孟本意。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現在普遍把它解釋為學習以後要去複習丶溫習他,不是很快樂嗎?這種解釋不太合理,你只要去問問讀書人那個人會覺得複習是件快樂的事,如果把他理解為學習知識成為一種習慣,並可以使用它,這才是快樂的,這樣理解可能更真實、有用。不能把白化文解釋當作是儒家思想。這種情況太多了,所以不是儒家思想有沒有用,而是我們怎麼樣更符合現實意義的去理解儒家思想,絕不可走極端,走憤青的路。(個人愚見)

本物狼娃
2017-11-28

新儒學縱然借鑑了不少西方的方法論,但卻永遠不會懷疑自己那個被臆想出來的所謂的“道”。一切借鑑來的東西都在為那所謂的“道”來做註解。這和傳統保守派六經注我的方法論如出一轍,換湯不換藥。西方文化中也曾經有“邏各斯或努斯——道”的概念,但從巴門尼德開始西方人便對這種套用在現象之中想象出來且沒有標準的“意象”提出了懷疑。也正是因為這種懷疑精神的出現,西方思想才變的更具活力。他們不再墨守成規,不再讓自己的思維線性發展,而是在跳躍式思維的否定中肯定著自己的理性。他們的方法論並非是一種既定理論,並非是從一個什麼其他學說中或歷史之中借鑑來,為一個本該受到懷疑的“東西”來做註解。因為這種懷疑式的思維本身就是一種方法論,只要這種思維存在它便是順應人性的,它使人好奇,使人探索,使人性的惡得到合理的順導和牽制。而不是像儒家一樣使人性被束縛被遮蔽只留下表面的光輝與神祕。最終只能淪為集權者的統治工具。儒學必須被全面徹底的批判,因為他無法具有如今這個時代的普世價值,這就意味著儒學無法順應如今大多數人的人文需求與價值觀,儒學必須甘心成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個分支,應該清醒的認識和懷疑自己的已有價值並不能順應這個時代的普世價值,置於死地才能有出路,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分支存在,而不被送進博物館。

渔歌子说
2017-11-29

仁義禮智信是一種普世價值觀。是比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什麼的更無可爭議的普世價值觀。古今中外,無論是何種信仰,何種文化,都不能否認這個事實。沒有一個人會站出來說:我就是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的。儒家的核心價值觀是沒有問題的。

儒家這個筐太大了,什麼髒的,臭的都往裡面裝。從儒家典籍中衍生出來很多東西,像程朱的理學,王陽明的心學,甚至後來發展出來的禮教,最後都被歸入儒學。儒學變成了大雜燴。

其實,儒家是有區別的,孔子教育弟子,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就是說,孔子自己都不認為儒家的所有東西就都是好的。也有小人之儒。

現在的情況是,潑洗澡水連孩子也一塊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