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融通世界 夢想與共
新華網客戶端
1/16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來,隨著海陸兩條弧線向世界鋪展,無數普通人的命運劃出一道向上的曲線。 這是一個撬動夢想的支點,讓中國夢與世界夢融通,也助力許許多多個人夢想得以實現。2019年2月26日,加納留學生劉洋在實踐課上進行汽修訓練。 四年前,酷愛汽修的加納小夥塞爾吉奧·湯普森來到中國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學習汽修,成為該院第一名外國留學生,並給自己取了一箇中文名字——“劉洋”。從漢語零基礎、專業知識零起步,到1年時間達到漢語交流自如、1頓飯的工夫就能矇眼拆裝汽車發動機,這個從“0”到“1”的變化對劉洋來說就像一場夢中“奇遇記”。 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2/16 2016年11月13日,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瓜達爾自由區公司基礎設施部一名工作人員查看港口。 全長3000多公里的中巴經濟走廊,從中國新疆喀什直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洋出海口瓜達爾港,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也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先行項目。 新華社記者 劉天 攝
3/16 2016年4月21日,來自尼日利亞的學生在華為未來種子項目實驗室學習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技術。 未來種子項目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大學生來到華為總部參觀和學習,並使全球上萬名學生從中受益。 新華社發
4/16 倡議提出六年來,隨著海陸兩條弧線向世界鋪展,無數普通人的命運劃出一道向上的曲線。 這是一個撬動夢想的支點,讓中國夢與世界夢融通,也助力許許多多個人夢想得以實現。2017年5月9日, 在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涉外人員服務中心, 哈米(右一)教中東國家的小朋友說普通話。 2003年, 伊朗商人哈米來到浙江省義烏市, 做伊朗絲巾進口生意。2007年,他和中國籍妻子成立了義烏市首家由外商創辦並擁有進出口權的外貿公司, 如今已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開設了分公司,並把生意做到了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許多城市。 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哈米以“新義烏人”的身份為榮。 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5/16 2017年5月12日,在甘肅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綜合治療區,俄羅斯學員練習推拿。 來自俄羅斯友誼大學東方醫學院的12位學員來到甘肅參加俄羅斯中醫研修班, 為期半個月。據瞭解, 甘肅省已培訓數批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中醫研修班學員。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16 2017年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華清(左)和爺爺吳宗洲查看黃豆發酵情況。 “90後”青年吳華清出生在福建省晉江市一個制醬世家。在長輩的感染下,長孫吳華清從小就對古法制醬充滿了興趣,並在大學畢業後正式接過守缸制醬的接力棒。 吳華清將老一輩制醬人對溼度、溫度等感官經驗量化成精確的數據,製作的醬油醬香醇厚,在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中被認定為質檢合格好產品,不僅受到當地百姓認可,還遠銷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7/16 2018年7月7日,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大草原奧肯耶保護區,中國小夥卓強(右)和當地巡邏員下車觀察情況。 2011年,卓強正式創立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這是一個由中國人在非洲發起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 新華社記者呂帥攝
8/16 2018年9月8日,來自也門的阿馬爾(右)在義烏的家裡和兩個兒子玩耍。 阿馬爾來自也門小城伊卜。13歲那年,阿馬爾的父親突發面癱,是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鍼灸治好了父親的病。從那時起,阿馬爾就夢想去中國學習,在心裡埋下了一條通往遙遠東方的“絲路”。 1996年,阿馬爾高中畢業,以優異成績作為也門政府公派中國的留學生來到山東大學學習漢語。兩年後,他考入天津醫科大學攻讀本科和神經外科碩士,而後又考入浙江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 2017年,阿馬爾被聘為義烏市稠州醫院外賓門診主治醫師,許多患者慕名前來找他看病。 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9/16 2016年5月26日,中國小夥陳宇在泰國曼谷一家精油美容用品商店裡瞭解新上市的產品。 2009年,大學畢業的陳宇來到曼谷一家公司就職。隨著對泰國瞭解增多,陳宇意識到國內市場對於泰國商品的需求以及其中蘊含的商機。2014年底,陳宇辭去工作,開始嘗試在電子商務領域自主創業。 在這位中國廣東的“80後”創業者眼中,泰國不僅是新的家園,更意味著機遇與夢想。 新華社記者李芒茫攝
10/16 2017年4月20日,在福建永春“翁公祠武術館”,德國小姑娘路易絲在武術教練潘瓊琪的指導下練習白鶴拳的收拳拳勢。 受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的影響,路易絲2015年開始跟隨父親克勞斯學習武術,並被深深吸引。 為了圓中國功夫夢,2017年4月,路易絲跟隨父親、哥哥、姐姐以及其他五名德國武術愛好者不遠萬里,來到福建永春拜師習武。 “雖然語言溝通有困難,但我們全家都熱愛永春白鶴拳,我會堅持學下去。”路易絲說。 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11/16 2017年3月14日,巴基斯坦情侶林青(右)和馬可在江西農業大學試驗田裡合影。 來自巴基斯坦的希拉·坎扎達和古拉姆·穆斯塔法·瓦桑在伊斯蘭堡讀本科時相識,同樣喜歡植物的他們相愛並決定一同到中國深造,還給自己起了地道的中國名字:林青、馬可。兩人於2010年來到武漢就讀研究生,之後又轉赴江西農業大學繼續讀博。 求學期間,他們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其中包括彩色油菜花項目。林青說:“希望家鄉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田野都能變成彩色,希望農業科技的力量能讓所有人都快樂。” 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12/16 2017年4月13日,來自塔吉克斯坦的熱加波夫·阿里熱(左一)在研究生導師沙地克·沙吾提(左二)的帶領下查看病房,詢問患者狀況。 新疆醫科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2016級研究生熱加波夫·阿里熱於2008年來到新疆醫科大學學習。出於個人興趣, 熱加波夫·阿里熱本科選擇了鍼灸推拿專業, 把小時候從電視劇上見到的“神奇”變成了“現實”。 實習期間,熱加波夫·阿里熱查病房、開醫囑、鍼灸推拿,每一項都能做得有模有樣,大夥都叫他“阿大夫”。 新華社記者胡虎虎攝
13/16 2017年4月18日,在白俄羅斯明斯克,劉哲源和他的妻子克里斯季娜、兒子劉嘉寶華在家裡看劉哲源的畫作。 劉哲源高中畢業後赴白俄羅斯學習,後與俄羅斯姑娘克里斯季娜在明斯克舉行的畫展上結緣。如今的夫妻倆已經有了愛情的結晶——劉嘉寶華。 新華社記者 吳壯 攝
14/16 2017年1月12日,在吉爾吉斯斯坦伊斯克拉鎮,農民卡里莫維奇在自家貨車裡查看2016年收穫的玉米。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下日益緊密的中吉農業合作,卡里莫維奇從2016年開始改種中國研發的玉米新品種。不用擔心玉米種子質量,也不用和其他玉米商拼價格,中資集團開發建立的農業產業合作區回收玉米還有保護價,收益大幅增長。 用卡里莫維奇自己的話說,務農20年,這回總算在玉米地裡挖到了“真金”。 新華社發(羅曼攝)
15/16 2017年4月14日,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老師陳丹妮(左一)帶領留學生在茶園教學基地參觀學習。 福建省武夷學院依託當地悠久的茶產業及茶文化資源,對留學生進行茶學茶藝教學,傳播中華悠久茶文化。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6/16 2017年5月12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拓普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書畫院,來自烏克蘭的瑪麗娜(前左)與男朋友亞歷山大一起練習中國書法。二人於2014年來到這裡工作。 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山東省臨沂市引進印度、烏克蘭、俄羅斯等國人才,開展雲計算、大數據、軟件技術等研究,這些因項目合作而結緣臨沂的外國專家,如今已融入當地展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新華社發(尹召功 攝)
2019-04-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