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公司為了提升業績,老闆實行末位淘汰,月底15個員工“集體離職”,你覺得合理嗎?

10 個回答
老吴聊保
2019-02-14

這種考核制度本身就不合理!

作為銷售人員來說,業績的起伏是很正常的,很多人說業績的好壞取決於銷售人員的能力,話是不錯,但只說對一半,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運氣!

我相信所有銷售人員都看過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男主最初是失業人員,帶著兒子無家可歸,有時候住收容所。有時候住公共廁所,吃了上頓沒下頓,靠救濟度日,後來做了銷售。他非常的勤奮,每天打幾百個電話,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人願意接見他,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從名單的最後一個人開始打電話,他也如願見到了一個準客戶,他想盡辦法的接近這個客戶,製造偶遇的機會,幾次下來,客戶接受了他,他也終於賺到了佣金。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位客戶是退休的財政部長,他又給男主介紹了很多客戶,男主也徹底改變了生活。

這個電影說明什麼,努力很重要,但運氣也很重要!更說明用一個月的業績去考核員工並且決定他的去留是不合理的!銷售本來就是大數法則,見100個客戶,有20個人願意跟你談,其中只有4個願意買你的產品,有些銷售人員,前期一直業績低迷,但是與此同時他也在積累他的準客戶,這些客戶儘管現在沒有接受她的產品,但是總有一天會接受,那時也會成為這個銷售人員的爆發期!而末位淘汰,淘汰的是當月業績最差的,也許這個業務員正好這個月就是倒黴,見了200個人,就是沒人願意買,但是下個月可能見100個會有50個人願意買,誰能說的準呢?

作為企業可以去淘汰一些不適合的人員,但是僅憑一個月的業績作為衡量準則,太過牽強!也難怪集體辭職了!

昨日特汇
2019-11-08

大家看清題目,末位淘汰,就是說墊底的自動離職。

那麼最後一名肯定只有一個,而題中所說‘15人’,說明這15人業績一樣,肯定是業績都為‘0’。

那麼關鍵點顯而易見了:這15人都對公司有不滿的地方,有的小,有的大。

有一個帶頭的,有三個鼓動地,其餘人都是人云亦云,順大遛的。

公司管理有問題,下面員工有意見。一個帶節奏的可能帶不動,那多了肯定就人多力量大。

而且他們太高估自己的價值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走了穿紅的,來了掛綠的。不要以為自己走了,或者半個團隊走了,公司就進行不下去了,老闆照樣發工資找員工。

就像老郭說的:一場演出票價兩千,你就是一盤花生米的錢,有德雲社招牌,你能應個2000的票價名聲,沒了這個招牌,出去之後,人家不可能單點一盤花生米吧。

情1殇
2019-02-15

實行這種制度的公司估計離倒閉不遠了。這一政策有兩大弊端。

第一用一個月的成績來決定一個員工的去留這是很不合理的,俗話說十年育人,百年育樹。當然我們不可能指望一個公司用十年的時間來考察你,但一年總是要的吧最短也得半年吧,你一個月就決定是不是有點草率,有點操之過急了呢。

第二,人們出來工作都是為了生活,而現在人們生活的壓力本來就夠大了,結果你整這麼一出,員工的壓力有多大你能想象到嗎?與其承受這麼大的壓力還要冒著被開除的風險在這裡工作,還不如換一個壓力不那麼大的工作呢,一個公司如果弄到讓員工都人人自危了誰還會長久的幹下去呢,沒人來了公司離倒閉自然就不遠了。

一只鱼的游弋
2019-11-08

實話說,很難一句話判斷出是否合理,畢竟生意場上只看結果。

企業發展起來了,那麼它所有看似不合理的行為都是合理的。比如,業內熱捧的“華為”,網上盛傳35歲+的人在華為是非常危險的,雖然被詬病,但人家在通信領域的影響力以及在全球的影響力來看,這行為算合理嗎? 即使看似合理的行為,最終沒出成果那也就是不合理,比如,一些小公司實行賽馬制,但沒賽出過結果,資源也浪費了,你能說這種制度不合理嗎?

因此,過程手段不重要,關鍵是否能產出成果。


有的公司為了提升業績,老闆實行末位淘汰,月底15個員工“集體離職”,你覺得合理嗎?
阿啶有话说
2019-12-12

末位淘汰制是績效考核的一種制度。對職工工作積極性是有一定推動作用的,當然也有利於公司精簡人員配置。但是執行起來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怎麼執行是比較有爭議的地方:

01確實比較殘酷,而且對員工個人的自尊心影響是很大的。有多少人能接受自己是個失敗者,是被解僱的那一個。那面對下一個東家時,該怎麼辦?但是這個就是職場、社會現實的地方。你看如果《我是歌手》沒有淘汰制,還有那麼多粉絲嗎?還不如聽音樂播放器。如果《奇葩說》這季沒有淘汰制,那bbking就是愛誰誰了。

有的公司為了提升業績,老闆實行末位淘汰,月底15個員工“集體離職”,你覺得合理嗎?

02既然是績效考核,那這個考核標準要怎麼定。不同的考核維度,產生的末位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就比如業務部門:如果只按業績這個最後結果作為考核。那麼大家都會衝著這個方向去猛攻。迫於壓力,難免有些人急功近利,反而做了有損公司長遠利益的事情。另外,有些員工比較重視職業操守,寧願暫時的不成功,也不願永遠的“失敗”。這樣的末位淘汰制就值得去商討。因為,很多工作確實是這樣,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成效的。人也一樣。

03績效考核制度和審核人員的信度怎麼樣?是比較公平公開的,還是有內幕、潛規則的。如果可信度不大,那最後導致的影響是,職工覺得是公司的問題,而不是他自己的問題。那這種不好的情緒就會在團隊急速蔓延,影響到整個公司文化建設。

有的公司為了提升業績,老闆實行末位淘汰,月底15個員工“集體離職”,你覺得合理嗎?

04考核制度的彈性怎麼樣?末位就立馬淘汰嗎?還是有一定的緩衝和迂迴地帶。就比如:某個職員這個月是末位,公司給予他相應的指導和培訓,再看他下個月的情況。如果還是末位,那員工自己也能有自知。這樣接受度也比較高。

05末位淘汰制度執行後,還是要根據勞動合同的相關法律法規。淘汰解僱後,還是需要做一定的經濟補償的。因為這不是職工犯了什麼大錯,影響了公司的利益。而是公司為了更好的發展和運營所設定的制度。秉著“誰事多,誰承擔的原則”。公司需要承擔相應經濟賠償。不然,老闆可以定任何亂七八糟的制度,就能把你炒魷魚了。

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大家應該都感觸很深,所以才顯得爭議那麼大。

有的公司為了提升業績,老闆實行末位淘汰,月底15個員工“集體離職”,你覺得合理嗎?

句号72110403
2019-02-01

末尾淘汰,是勸退嘛?還是要求自離?其實也不要緊,這種機制適合小公司的,但小公司不一定能執行起來!員工一旦和你簽了勞動合同,除非員工自己主動離職,否則公司需要補償,如果不補償屬於違法。

那麼公司淘汰是需要員工主動離職嘛?主動離職是員工自己的行為,與淘汰制沒有關係的,也就是說淘汰制是公司主動辭退員工,那麼。。根據勞動法你提供賠償就好了,對於員工反而是好事,與其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崗位上虛度年華,還不如拿了補償,重新換份工作。但是 小公司你真的有這個實力嘛?華為一直都說淘汰價值小的員工,其實大部分都是針對高工資者,項目結束後沒有新項目可以勝任,採用辭退,但是人家有補償。

身邊朲
2019-02-15

首先要看末尾淘汰制的制度是怎麼樣的,很多公司企業對銷售這塊,都是講究業績考核的,而且任何公司不是做慈善更不會養閒人,但是正確的末尾淘汰制不是以一個月作為考核標準,很多公司都是採用連續2-3個月,同一個公司同一個市場環境下,如果同一個人可以連續兩三個月墊底的話,說實話這種情況這個人要麼確實不適合這份工作,要麼就是抱著打醬油的心態混日子的,這種人留著幹嘛呢?當然不排除也有確實倒黴的連續三個月墊底,那也沒辦法活該你倒黴,但如果是每個月都開除一個墊底的,抱歉,誰都有可能墊底的時候,那大家一起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7号网
2019-11-09

從員工的角度來說,當然不是件好事,畢竟不是每一個人工作都能十分出彩,很多情況下,也許你花費了十分的努力,卻換不來一分的回報。

但是題主,我覺得我們應該學著接受。畢竟,老闆代表著公司,公司一般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被裁其實真的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了,但是日子還長,日後還會遇到別的工作,會有好的,也有壞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平常心。如果你覺得被裁是因為能力不足,說句雞湯一點的話,就努力提升自己。如果覺得被裁是因為公司不好,那就慢慢找工作,找個自己滿意一些的工資,要不工資滿意,要不離家近點,要不同事相處好一些~

模特秀
2019-02-08

首先這15個人肯定有問題。因為我就被排在末位過,我們這些人大多數確實有問題,但是有名額的末位淘汰絕對是企業的問題,和我一批的有個小孩,我打心理同情他,他是被老員工陰了。經歷過這個,我學會了墳頭蹦迪,看著那幫sb相繼倒地,不亦快哉😃

君韬tao
2019-02-02

在我看來。末尾淘汰制的公司都是沒得撒子文化的。不管什麼公司,一個公司必然有特別能幹的,和不那麼能幹的,而是否用什麼人取決於運營,而非靠制度的淘汰。很多銷售公司說自己這麼幹很好,云云的,直接反問他一句還記得三年前你公司的誰第一,誰第二麼?多半是回答不上來的,那麼,這樣的公司也就是隻是活著壓榨一波後又一波而已,並不值得停留。考核本身的目的是激勵與知道真實情況,絕不是去失去人性,對於一直做不好但是輔助做得好,調節氛圍的那麼就不要把所有人用同一標準衡量,企業要做大,絕不是KPI考核出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