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怎麼樣?

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怎麼樣?
9 個回答
董董_69904
2017-08-05
郭嘉加盟曹操之前,曹操是屢戰屢敗,包括二討徐州,濮陽戰呂布,討張繡,都失敗了。濮陽之戰三年後,公元196年,一代奇才郭嘉加盟曹操,十年期間,算無遺策,戰無不勝,完成了曹操一輩子所有成就,以數萬兵馬,先後打敗呂布、劉備、張繡、袁術、袁紹、單于塌頓,收降遼東,一統九州。

為何郭嘉這麼厲害呢?如果說其他謀士都是謀事(也就是就事議事),那麼郭嘉就是謀人,也就是說他能一眼看穿對方的心思,精準預測到對方的行動。當其他謀士都只看到一步二步的時候,郭嘉已經看到五步十步後的事。比如所有人都說攻劉備不容易,徐州城高牆厚,難以攻下,萬一袁紹再出兵,必敗,而郭嘉則認為劉備立腳未穩,一看到曹操親至,必定驚慌逃跑,結果果然輕取徐州。所有人都認為攻烏丸太難,郭嘉則認為烏丸沒有預料到大軍會攻來,必定會驚慌逃跑,無法組織反抗,結果果然以二萬輕騎一舉斬殺了單于塌頓,收二十萬降兵。郭嘉攻劉備、烏丸用兵之妙,與項羽三萬奇兵攻破劉邦五十萬大軍相同,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屬於奇策。

郭嘉在全局掌控上的功力,堪比張良,在具體用兵上近乎韓信。韓信前期的對手幾乎都是草包,最後與項羽對決時候則兵力優勢太大。郭嘉的對手則全部都是可與曹操匹敵的名將,其中劉備算是最弱的,呂布多次打敗曹操,張繡都多次擊退曹操,袁紹更是遠強於曹操,畢竟三國時期名將迭出。

郭嘉死後,曹操幾乎所有戰役又都失敗了,包括赤壁之敗、漢中之敗都損失慘重,先後丟失荊州、漢中、東三郡、陰平郡、武都郡。這麼多戰役,並不是一個二個,因此不能以驕傲大意為藉口,就算赤壁之戰驕傲大意,那漢中之戰都死了夏侯淵了,曹操被迫率三十萬大軍親自守陽平關保衛漢中,節節敗退還大意麼?被關羽水淹七軍了,一堆謀士都素手無策還驕傲麼?

也有人將赤壁之戰歸於血吸蟲病,就算赤壁之戰有血吸蟲病,那後來漢中之戰,以及被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沒有瘟疫吧?再困難,也是兵力遠強於對手吧?因此失敗就是失敗,是一群謀士包括荀彧、荀攸、賈詡等在內皆無能也,不要再找其他藉口!!!

戰爭年代,打敗仗就失去一切,打不贏還吹噓謀劃多麼高明有何意義?像賈詡最大的謀劃就是勸張繡挑個好時機投降曹操,結果後來害張繡被曹丕搞死,這也能算優秀謀士?賈詡有獻計幫張繡打下一州麼?能和郭嘉謀劃打下了整個北方媲美麼?

如此前後對比分析可知,郭嘉無疑就是三國第一謀士,且是唯一能扭轉勝敗的大謀士,無人能比!而其他謀士,說難聽一點多數都是和南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的,至少是無法扭轉敗局的。

很多人不服這個結論,但是鐵的事實就擺那裡,事實勝於雄辯,不服不行呀!郭嘉死後就丟了那麼多領土,且丟了再丟。在後期曹操兵力領先那麼多的情況下,兵多糧食多,不能勝反而敗了又敗,荀彧寫信再多有何用?荀攸小計策百出有何用?賈詡詭計再多有何用?這些謀士當然也厲害,但是最多起輔助作用而不能決勝負,對於魏國能起決定勝負作用的還只有郭嘉一人。

言歸正傳,如果赤壁之戰郭嘉還在,那麼曹操必勝,為何呢?

首先,在作戰時機上,郭嘉會讓曹操先等等:劉表都死了,等劉琦和劉棕打起來的時候再出兵,可輕易佔領荊州。此計之前郭嘉在攻打袁紹幾個兒子的時候已經用過,叫坐山觀虎鬥。歷史上劉琦已經整頓兵馬隨時準備進攻劉棕了,只是因為曹操進攻打亂了劉琦計劃。一旦劉琦進攻劉棕,失敗一方必投靠曹操,不論是幫劉琦還是幫劉棕,曹操都可名正言順乘機出兵佔領荊州。

其次,洞悉人心的郭嘉必定會阻止曹操給孫權寫信說率八十萬大軍會獵長江,那樣只會把孫權逼上絕路。甚至郭嘉會讓曹操給孫權加官,比如封為揚州牧,後將軍之類,以穩定孫權。此前曹操就是這樣穩定馬騰的。

第三步,郭嘉會讓劉琦、或者劉璋、孫權獻上劉備的首級,就像讓遼東公孫家族獻上袁尚首級一樣。因為那時候曹操已經佔據荊州,八十萬大軍在握,其中二十萬水軍,並有北方九州做後盾。劉備如果投靠孫權,則逼孫權獻出劉備,如果劉備投靠劉璋,則逼劉璋交出劉備,總之劉備難逃一死。

郭嘉還在的話,赤壁之戰多半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孫權不會受曹操刺激出兵支援劉琦。劉備與孫權非親非故,劉琦更與孫權是世仇,孫權的親生父親孫堅就死於劉表手下,父仇如山,孫權何必冒死去救劉琦呢?這樣周瑜就不會出兵赤壁。

一旦佔領荊州全境成為事實,劉備受死,那孫權投降、劉璋投降也只是必然的。就算孫權不投降,令曹休、張遼、李典、樂進率十萬大軍從合肥南下,曹操自領五十萬大軍沿長江水陸併發東進,孫權數日可被擊潰。

赤壁大戰時候曹操一手好牌,如果落到郭嘉手中,對於擅長全局掌控、洞悉人心的郭嘉,自然是輕鬆就能玩好,大家覺得本小編分析得對不對呢?
流誉后
2017-08-09

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怎樣? 第一,曹操是決策者郭嘉只是謀士,而當時的謀士是很多的。確實赤壁大敗回到南郡後,曹操曾經當眾大哭郭嘉,哀哉惜哉奉孝長奉孝短,說是若郭嘉在必不會使自己有赤壁之敗。其實這不過是曹操推卸責任的託詞而已,赤壁大戰前程昱等曾經提醒曹操要防敵軍用火攻,但曹操很懂行的說火攻要藉助風力,而初冬只有西北風周瑜用火豈不燒了自己。就在黃蓋約定來降實際就是東吳即將發兵火燒曹操水旱軍營前,仍有謀士提醒起了東南風要警惕,可曹操仍然自負地說:來複之時東南風是正常的,根本無動於衷,一句話被衝昏了頭腦。因此,驕兵必敗是天意即使郭嘉在世也無法阻止曹操的赤壁悲劇。第二,樓主說郭嘉會讓曹操像公孫康主動獻出袁熙袁尚首級一樣,逼迫孫權或劉表或劉琦或劉璋主動獻上劉備腦袋。這說法有點搞笑,因為孫權不是公孫康,即使孫權想學公孫康,周瑜魯肅之輩能答應嗎?劉表劉璋與劉備是兄弟這與公孫康和袁熙袁尚完全不同,而劉備是梟雄諸葛亮是智傑更不是袁熙袁尚。因此,劉表劉璋沒有能力獻出,劉備諸葛亮也不可能讓人獻出自己的腦袋。第三, 對於郭嘉建議的遠征烏桓,雖然從結果看仗打勝了,也穩定了幽燕一帶有其積極的意義。但是曹操是曾經後悔的,回兵以後,曹操大力表揚了當初反對北伐烏桓的曹洪等人,曹操親口說雖然打了勝仗,但贏的很費力很危險。為了鼓勵以後提不同意見的人,所以對反對派也加以表揚。第四,郭嘉能阻止孫權劉備結盟嗎?本文說郭嘉若在會阻止曹操發檄文給孫權說率八十三萬邀孫權會獵長江這件事,因為這個舉動促成了孫權劉備聯盟。 曹操的這個檄文有兩方面作用,除了樓主所說的促使孫權劉備結盟之外,還有震懾敵軍,瓦解敵軍鬥志的作用。曹操作為征戰多年的軍事家不是傻子,為啥發這麼個東西給孫權,事前是有考慮不是盲目的。孫,劉結盟也絕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檄文,而是當時整個時局所迫,不僅郭嘉能看清,孫權周瑜魯肅以及劉備諸葛亮都不是吃素的,他們也都看得很清楚,因此,即使郭嘉在世也阻止了曹操發送這篇檄文,孫權,劉備照樣會結盟,郭嘉即使在世,赤壁之戰仍會以曹操失敗而告終,不會出現其他意外結果。

狐狸晨曦
2017-08-26

赤壁戰敗,曹操: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猇亭戰敗,諸葛亮: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賈詡&程昱:求憐愛

趙雲&黃權:很無奈

賈詡:【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程昱:【論者以為孫權必殺備,昱料之曰:“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內所憚。曹公無敵於天下,初舉荊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權果多與備兵,以御太祖。】

趙雲:【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征】

黃權:【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先主不從】

曹操、孔明之言,皆非事後推卸責任,而亦可算是某種程度的實事求是。

作為謀士或下屬,最難能可貴的,從來並非提出正確的建議;而是有足夠說服力,讓君主聽從你的正確建議。

魏之郭嘉、蜀之法正,恰恰就是能讓曹操、劉備聽取正確建議的那個人。這點上,賈詡程昱、趙雲黃權皆不能及,因此他們雖在前有先見之明的智慧,可是對君主和政權而言,意見不能被採納,等於全無用處,只能眼睜睜坐視大軍兵敗,自己預見變為現實。

考慮到郭嘉精準預言孫策之死,推測他在江東有一個可靠情報來源,亦不足奇。而曹軍在赤壁之戰前,除程昱外的絕大多數人,竟會相信孫權一經威嚇便斬劉備來投,如公孫康殺二袁故事。可見其已陷入信息迷霧,對孫劉聯盟更一無所知。臨到戰前,曹操還以為對付的僅是劉備軍,《武帝紀》才只寫了“與備戰”。

從這個角度,曹操會痛惜郭嘉早逝也很自然了。

用户64236892413
2017-07-25

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怎麼樣?

郭嘉劇照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晚上房事兒力不從心,不能成全女票看了: 王坤季變形之路, 輕鬆揭決了。

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怎麼樣?

郭嘉是曹操遠征烏丸回來的時候病死的,當時郭嘉在易城。《三國志郭嘉傳》的記載是:“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可見當時曹操已經從柳城班師回來,但是郭嘉的病情實在太重,曹操還沒到易城,郭嘉就病逝了,享年38歲。所以才有“太祖問疾者交錯”的說法,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那麼就不用不斷派人去問病情了。

郭嘉的病情,起於身體虛弱,又長年生活放縱,不拘小節,曾多次被陳群指出批評,這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加上多年來一直操勞過度,處心積慮為曹操謀劃,身體越加羸弱,最後在北征的途中不適應氣候和水土,終於在易城病倒,最終沒能等到曹操回來就去世了。曹操關於“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的說法是在給自己的赤壁之敗找臺階下。

首先,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沒打過敗仗,比如濮陽敗給呂布、宛城敗給張繡、徵劉表張繡中賈詡之計等,何以見得郭嘉在,曹操就一定能避免赤壁之敗呢?

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怎麼樣?

赤壁初戰後,曹操下令連接戰船,是其水軍葬身火海的主要原因

當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軍東下與孫劉水師相遇於赤壁時,初戰就被聯軍打敗,其原因是曹軍已染上疾疫,這就必然要動搖其軍心;加上經過初次交鋒,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經不起風浪顛簸的弱點已大大暴露,這時大概就有謀士向曹操建議應儘快把小船都連鎖起來,以利於發揮北軍的優勢。而恰好北岸曹軍所採取的這一行動很快就被駐守在南岸的黃蓋所望見(須知此時江水已大大低落,江面自然縮小,因而使黃蓋能夠清晰地看到曹軍這一新的舉措)。這就誘發了黃蓋向周瑜獻火攻之策。《周瑜傳》雲:“權遂遣瑜與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這說明黃蓋的火攻計和詐降計是交互為用的。但《三國志通俗演義》卻寫成是諸葛亮、周瑜最早提出用火攻破曹之策,而《三國演義》又杜撰諸葛亮的十六字訣:“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云云。當然,要用火攻就需要有順風與之配合。設想當時如果颳起的並不是東南風而是西北風,那黃蓋放火,將只能使自己的船隻首先化為灰燼。無怪杜牧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就是譏諷周瑜因偶然遇到了順風,才得以僥倖成功的。

杜牧忽略了黃蓋的成功,還在於他用了詐降計。由於當時人們尚無預測氣象的條件,黃蓋設計時,也決不會料到決戰之日會陡起東南風。他以為只要詐降得逞就有了勝利的保證。而恰好黃蓋的詐降書又寫得入情入理,故而曹操信之不疑。這就便於黃蓋的快船衝入曹營內部放火。然而黃蓋用來放火的船隻,據《通鑑》所述只有十艘,而曹軍的“蒙衝鬥艦,乃以千數”。如果曹軍船艦不曾連鎖起來,而是可以各自單獨行動的話,即使黃蓋詐降之計得逞,曹軍也只是部分船隻著火,而其他的船艦仍可以在大江中自行逃散,不至於被殃及。可見曹操此次的失敗,是由於他忽略了連結船艦不利的一面所導致。可見在戰前曹操身邊向他建議連接船艦之策的某一位謀士,對曹軍此次的大敗不能不負有一定責任。

不僅此也,曹操此次自江陵東征時謀士賈詡就曾諫阻。《魏志•賈詡傳》寫道:“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餉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不可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但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賈詡之言為然。他寫道:“於是韓、馬之徒,尚狼顧左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亦已明矣。彼荊州者,孫、劉之所必爭也。……何撫安之得行?”裴氏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他還指出:曹操“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凱風”係指東南風,易知。裴氏把曹軍的傳染病作為偶然導致曹操失敗的兩個原因之一,也很有見地。

那麼曹軍究竟患的是什麼病呢?1981年《中華醫史雜誌》和《文匯報》均曾載文,以為是血吸蟲病。但我則認為是流行性腦膜炎;理由是這種病多流行於冬春之際,且一經爆發,傳播極其迅速,而且大多數病人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必死無疑。按《武帝紀》雲:“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軍還。”又《孫權傳》雲:“瑜、普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飢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紀》裴注引《江表傳》:“周瑜破魏軍,曹公復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燒船自退,使周瑜虛獲此名。’”可見意外的烈性傳染病也是曹操失敗的客觀原因。

手机用户6640604451
2017-08-09

本人之見,即使郭嘉不死,曹操赤壁之敗局依然。那些堅持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必定不會敗於赤壁觀點者,一定是認為曹操一向都對郭嘉之策言聽計從,因此是以可以避免赤壁之敗的。但我卻不這樣認為。我們不要忘了,曹操是一個性格複雜,有頭腦善思考且秉性多疑之人,因此面對無論任何謀士的議論或者建議,他都要經過自己的頭腦進反覆分析,精心篩選之後,才會作出最後的決定。由此可見曹操並不是一個對別人聽之任之盲從之人。縱觀曹操一生,他對他周圍的任何一個謀士都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信任過,我想這其中當然也應包括荀彧郭嘉這樣的重量級謀士在內。事實上,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身旁的謀士們也曾提醒過曹操須防敵人火攻的建議,以曹操之智,難道他聽不明白?所以我認為此刻即使郭嘉在側,其建議也不外乎如此,即便你是郭嘉,在沒有更高明更有說服力的觀點的支撐下,曹操就聽從並採納了你的建議?我想其結果可能與不聽從其他謀士的提醒與建議不會有何兩樣。那麼,當時的曹操為何聽不進謀士們的提醒和建議呢?我認為簡單地說,此時的曹操就是躊躇滿志,驕狂自大,目中無人,自以為天下無敵了。自古驕兵必敗,因此曹操的赤壁大敗是必然的。所以客觀地說,以曹操當時心態也未必就會採納郭嘉這種與其他謀士思路上並無二致的建議。以曹操的軍事謀略與智慧和當時敵我雙方態勢而論,赤壁之戰,他本不應有如此的慘敗。究其根本原因,簡單一句話,就是在此之前的曹操他實在是太順風順水了。你看他擒呂布,滅袁紹,定遼東,統一北方,整個國家百分之七十左右領土已盡入囊中,唯一倖存的對手劉備,也被趕得東奔西竄,慌慌如喪家之犬;江東的孫權,也只能藉助長江天險暫時偏安一隅。因此在此刻的曹操眼中看來,這簡直就是全國形勢一派大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以我之見,此刻的曹操其自我感覺就是,天下大勢已定,劉備孫權乃癬疥之疾,不足為慮。因而在這種志得意滿心理狀態的支配下,曹孟德,這個昔日以多謀善斷納諫如流處事縝密著稱的軍事家,此時此刻就有點飄飄然暈暈忽忽找不著北了。因此,拒絕良言相勸,一意孤行,直至最後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最後我覺得還有一點必須指出,那就是曹操敗回許都之後痛哭郭嘉的那篇說辭,明面上看是曹操因赤壁之敗而痛哭思念郭嘉,其實我認為這正體現了曹操奸雄的一個側面。那就是明明知道赤壁之敗是因為自己不聽勸告後造成決策上的重大失誤所致,但他卻當著眾人之面不肯認錯,死要面子推卸責任。說什麼‘’若使郭奉孝在,決不致使孤有此失!‘’這樣一來,赤壁之敗的責任就好象不是因為他的失誤而造成的,而應該由那些參謀不力的謀士來承擔了。在曹操如此精彩的表演面前,眾謀士是什麼表情呢?《三國演義》中原文是‘’眾皆默然。‘’誰都看得清楚,眾謀士明顯是內心不服,但又不敢申辯而已。大家看,此時的曹操,不但是強詞奪理,文過飾非,而且是借題發揮以勢壓人,那些默默無言的謀士們誰敢當面與他辯白?!

手机用户6905809434
2017-08-05

謀士是在家長制下的產物,主人的智慧不夠或對遇到的問題認識不透時,謀士們各自發表對問題的分析結論,讓主人蔘考。其實質還的需要主人定奪。

郭嘉,諸葛亮,田豐各為其主謀事,可以說都是一流的才能,對問題有清晰的判斷,但事務的發展中其結果並不一樣,郭嘉為曹謀事戰勝了袁氏,田豐為袁謀事死在獄中,諸葛亮為劉備謀事最後成為託孤重臣,這樣比較可以看出謀士的才能被主人是否採納。還得在主人的頭腦。並不在謀士有多少高才能。

赤壁之戰曹失敗不在謀士的才能,郭嘉就是活的也不可能扭轉局面,曹戰勝袁準確定義是袁敗在內憂,郭嘉所謀是徹徹底底剷除袁氏。赤壁之戰曹的謀士也看到了不利因素,出謀劃策曹不聽,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哪用徵袁時的平易進人的態度,所以他敗給自己,敗了不想承擔責任說了一句屁話,讓別人無地自容,以死人壓活人。這就是家長制的結果。

别哭74968665
2017-07-25

不會怎麼樣,擋不住歷史發展。首先,郭嘉沒演義一半厲害,曹操謀主荀攸,破烏巢平北方几乎都是他的功勞,但是羅貫中把功勞都給了郭嘉,荀攸在演義很沒存在感。其次,荀攸程昱在赤壁之戰時告訴曹操要防止火攻,但是曹操一路走來已成驕兵,他本以為東吳會望風而歸,所以輕敵導致他失敗。荀攸荀彧程昱都沒改變,你覺得一個軍師祭酒就可以?還有,肯定郭吹不樂意,但我還是要告訴你,醒醒吧,大清亡了

天山月3
2017-08-05

郭嘉生活作風很不檢點,曾被陳群多次舉報,曹操睜一隻閉一隻眼,不予懲治,因曹操對人品道德問題並不看重,他本身就是這樣的人。赤壁對峙時程昱、荀攸曾提出防火建議,爭奈曹操非復當年的納柬如流了。即使郭在也難避免失敗。兵敗後曹操為護短,不找自己的原因,把兵敗責任推到眾謀身上,所以才有痛哭郭嘉一說。

雷90
2017-07-25

赤壁之戰,個人認為曹操輸在兩個地方。

第一,北人南下,水土不服,發生瘟疫,曹軍將士死傷慘重,士氣大降。第二,北人不熟悉水戰,而周瑜天縱奇才,曹操大軍被打的找不著北。從這兩點來看,如果曹操一意孤行非要強打這一杖,換誰來都沒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