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
2 個回答
国家人文历史
2017-10-27

繪畫藝術方面的抽象主義的形成其實經歷了比較漫長的時間,並非是一蹴而就的。早在比印象派早了近半個世紀的英國畫家透納的名作《暴風雪》《雨、蒸汽和速度》中,旋渦狀的筆觸,與對光線看似朦朧實則精準的表現,就已展現了了一個主題,那就是現實世界的事物也可以看起來很抽象。

20世紀初的時候,藝術界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藝術走向簡化以及非寫實甚至是不斷的簡化的過程,可以說發展十分的迅速。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象徵主義、達達主義、未來主義,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流派百花齊放。其實並不難理解這一時期的這種變化,一方面新的時代新的科技的發展推動者社會的進程不斷的加速向前,一戰與俄國革命的相繼爆發,種種新現象與新觀念都迅速的產生。對於繪畫藝術來講,還有一件事物的發明使人們對繪畫藝術的理解發生了變化。那就是照相機。相機在很多方面取代了過去繪畫所擔任的職能,所以對於一些畫家甚至很多的藝術家來講,攝影徹底的解放了繪畫藝術。

不過以上提到的流派並非是連貫相繼的、有組織的,相反藝術家們在創作中相互碰撞、借鑑,有時一個人參與的流派也有重合。抽象主義繪畫最早受到野獸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的影響。野獸派強烈的色彩和不羈的筆觸,啟發著藝術家們,開始探索用色彩表達情感。塞尚曾勸告畫家以球形圓錐和圓柱的觀點去觀察自然。立體主義畫家接過了他的觀點,比如畢加索,就描繪了很多靜物場景,將物體拆解成幾何形狀,將畫面分解,把一個物體的不同側面同時展現出來。但是立體主義一直都是在解構人們所熟悉的事物,相應的反映更加抽象的心理過程的新的流派就誕生了。

大道之光
2017-10-27

抽象繪畫(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紀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

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

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

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抽象派這個字第一次運用在美國藝術上,是在1946年由藝術評論家羅伯特·寇特茲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主義”這個詞用以定義一群藝術家所做的大膽揮灑的抽象畫。他們的作品或熱情奔放,或安寧靜謐,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達和激起人的情感。

不管抽象主義繪畫叫作“非描繪性的”(nonrepresentational)、“非客觀的”(non-obseitive)或“具體”(concrete)的繪畫,還是非主題性繪畫,很多抽象繪畫的創作出發點都帶有具象和主題的痕跡。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等的抽象繪畫都受各種現代派繪畫的影響,逐漸探索而產生的,所以,都是從具象繪畫走過來的帶有某些具象特徵。

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

比如康定斯基,歷經印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等各個階段,之後又搞新印象主義,還在野獸主義裡涉獵了一番,總的結果是受到各派藝術中形式和色彩在畫面中的獨特作用的啟發,開始重視對畫面色彩和構圖的探索,削弱描繪自然物象,但並沒完全放棄。

1911年,他的六幅“印象”系列,《莫斯科》、《音樂會》等都用象徵性的色彩表達了自己對某一主題的印象,1913年的《即興30〈大炮〉》也可以辨認出三門吐著煙霧的大炮,東倒西歪的巨大建築物等,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將來的壓抑感。同樣的還有《微小的喜悅》。

二十年代的創作的《黑方形之中》看起來已經有些象幾何抽象的形式了,畫面各處是線、方形、三角形及圓等,但這幅畫其實是表現聖騎士戰勝惡龍的戰爭場面,反映了作者對一戰之後的解放感,甚至他最後的遺作《穩妥的飛躍》都有明顯的物象和飛昇天堂的主題。

蒙德里安最初也是現實主義畫家,受凡·高的表現性色彩,野獸派的非寫實性色彩和新藝術運動的線條圖案影響,還有塞尚和立體派的影響,才逐漸走向抽象之路,所以在最初的《開花的蘋果樹》、《有壺的靜物》,以及後期《百老匯波吉——沃吉》、《勝利波吉——沃及》還是有主題的。克利的作品更不用說了,他的畫面幾乎都有具象和主題。

到了四十年代,艾弗裡、格雷夫斯等美國的抽象主義畫家的畫面中也有具體的自然形象,特別有趣的是格雷夫斯那些神奇而又精美的畫鳥的作品。巴黎畫派的許多抽象繪畫也有主題,如巴頓的《潮汐低音》、《穿過黎明》等。

可是多數抽象畫,並沒有明確的主題,甚至連可以辨識的物象都沒有,蒙德里安是被立體派所吸引,但他發現立體主義並不把抽象發展成自己的最終目標,而他覺得只有形式和色彩表現純粹的真實性,所以開始擺脫立體主義手法,主要考慮單純的色彩配置和精心構圖,1913年他創作的《線與色彩的構圖》已經進入了完全抽象的境界。

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

到荷蘭以後,蒙德里安組織了“風格派”,在《風格》雜誌上發表文章,論述自己的思想,認為藝術家應該用數學般精確的結構去對抗印象主義和所有的“巴洛克”藝術形式,認為一切構造的基礎在於水平與垂直的骨架,所有色彩根源在於紅、黃、藍三原色,放棄對稱,不使用具有再現要素的形象,專門用正方形和矩形以及三原色與黑、白、灰色製作純粹造型的繪畫。他給這種理論取名為“新造型主義”。此後,蒙德里安的繪畫往往是平塗色彩,無限定外輪廓的矩形是懸浮精心安排的畫面之中。如1917年的《白地上由純粹色面的構成A》,但紅、黃、藍色彷彿飄浮在白色或灰色的背景上,影響了整體的統一,他為此苦惱了好幾年。1919年他找到了用濃重線條貫穿矩形色塊的方法,控制色彩和空間,創作了大量完美的幾何畫面,如1921-1925年的《場景Ⅱ》,1930年的《紅、藍、黃構圖》,1933年的《黃色線條構圖》,1936年的《黑、白、紅構圖》等。同是風格派成員的多梅拉也致於幾何形狀效果的繪畫,嘗試將開闊的形式與斜平面結合起來,作品有1926-1927年的《構圖》,同樣的三十年代的畫家還有浮德姆堡·吉爾德瓦特、赫爾本等。

二戰以後,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繪畫以“具體藝術”的名稱再次復興。瑞士人比爾給具體藝術這樣下定義,“具體繪畫消除所有自然具象,它唯獨利用繪畫的基本要素本身,色彩和表面的形式。因此,它的本質是每個自然模式的完全解放;是純粹的創造。”從這個定義中,這種抽象藝術是排斥繪畫對象的,只是關心畫面形式的色彩和構成關係,這批畫家有意大利的馬格奈利、拉迪切、巴黎畫派的巴牧林等。

這其中瑞士的路塞非常注重繪畫和數學的關係,他尋找最簡單的合理單位,如彩色的小正方形之類,然後用不超過五種色相,但明度很大的色彩,把那些單位嵌入逐漸增大的複合體之中,以嚴格、巧妙的預定關係,通過數學般準確的色相和明暗來加以安排,作品如1945-1956年的《集中在節奏裡的純要素》。

歷史上繪畫藝術上的抽象主義是怎麼形成的?

從以上各個時期、不同畫家的抽象繪畫的產生過程來看,抽象主義繪畫雖然都稱為“非描繪性繪畫”、“非主題繪畫”,但實際上呈現出的面貌是多種多種多樣的,主要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依稀可以見到主題或物象,表達一定精神世界的“抒情抽象”,或稱“熱抽象”,帶浪漫主義傾向,代表是康定斯基,其它還有克利、麥基弗、格雷夫斯等。另一類是以點、線、面、純色等為基本元素,沒有具體主題和對象的“幾何抽象”,或稱“冷抽象”,帶有理論色彩實驗傾向,代表是蒙德里安、多梅拉、路塞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