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微博用戶@劍南小生,近日發微博表示,在中公教育的歷史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上發現這樣一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你認為這個觀點合理嗎?如何看待這句話?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10 個回答
加里格兰特
2017-10-27

這句話是對的,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不實行改革,鮮卑族所佔領的地盤太大,漢人太多,統治基礎極其脆弱,很容易造成叛亂,叛亂一旦成勢,南方再北伐,死得恐怕更慘,可以說是孝文帝的改革使得中華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也奠定了日後隋朝一統天下的最根本的根基

新知传习阁
2017-10-18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大家先來看下,如果沒有民族融合,歷史上的中國會怎麼樣?

夏朝建立時,當時統計出來的部落數字大概是一萬多個;再看到了商朝建立大約有三千個;再到了周朝建立時則差不多隻有幾百個了。

這就是民族融合的結果,不管是這個融合是戰爭逼迫式的,還是滅絕式的,它都讓人們走出了最初的矇昧時代,一步步走進文明時代。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所有的部落都堅持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保持獨立性,我估計到現在,整個東亞和非洲會差不太多,到處都是小部落,小國家。

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就是規模經濟,只有當一個組織總人數太少或客戶太少太小時,就會導致單個產品的成本太高,而導致公司沒有利潤或失去市場競爭力,就叫做規模不經濟。

同樣,如果一個國家規模太小,就很難形成強大的國力,很難建立自己的文化和核心競爭力。要麼在競爭中被其它國家兼併或消滅,要麼就像風雨的小草一樣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就象企業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中,會出現集中現象一樣,國家也會適度集中。也就是說,企業數量會大量減少,一些大企業會出現。放在國家層面就是說,國家數量會減少,大國會出現。

然後才能打造更強大的國家,更有影響力的文化。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說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罪人的話,那導致五胡進入中國的漢朝政府是不是漢族人的罪人呢?

從漢武帝開始,在漢朝北部甚至長安附近,就接納了大量的少數民族進來。

開放的民族政策,讓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後來,這些少數民族借西晉八王之亂的時機,大量進入中原地區,並最終發動了五胡亂華,東晉不得不南渡。整個北方文明基本被打亂,大量漢人要麼南遷,要麼被殺。當時的情況有多慘,可以看下邊的數據: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95,804戶,16,163,863人。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戶口調查為全國3,770,000戶.約18,850,000人。
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十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和緊接著歷史上著名的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之內消失90%的五胡亂華。所謂"十室九空"如是。
東晉建立後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大量的南遷,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合計遷入過百萬,東晉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漢趙劉聰時(310年七月—318年),漢趙控制地區的戶口大約有六十三萬戶,人口約有三百一十五萬人。估計此時的華北地區人口有700萬,東晉人口540萬.全國合計2,480,000戶,約12,400,000人。
後趙滅亡時(351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300萬人。

造成這個局面的始作甬者,就是漢武帝。後來歷代皇帝並沒有對此加以重視,反而放任少數民族大量擁入漢人居住地。

如果說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罪人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要說漢武帝也是千古罪人?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 全世界國家象中東一樣,反對全球化,拒絕融入世界潮流,堅持幾千年本民族傳統,那現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世界是向前發展的,各國各民族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在融合的過程中,有些本民族的東西要保存,有些必然會消失。

孔子的思想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不受歡迎,就是因為太老套了,世界變了,孔子還夢想回到周朝代那個時代恢復周禮,這簡直是做夢。

如果拒絕改變,這個世界必將按他自己的方向去走,變得讓那些守舊的人越來越不認識。

在歷史融合中,可能會現比較血腥的戰爭,但有時也不可避免。

如果什麼都要反對的話,北京的皇城和長城建設中也很血腥,我們現在是不是要拆掉呢?

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和指路明燈,而不應該只會掉書袋子。

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應該向前看,向先進文化學習,而不是開歷史倒車。

秋山三国
2017-10-20

這些回答都是些什麼啊?!大民族主義?斷章取義?自以為是?

少數民族漢化就是對?參考書史盲編?學會了質疑就可以信口雌黃了嗎?

怎麼就沒個舉報他們的呢。

請看問題原圖!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保持民族獨立性和個性的角度,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有錯嗎?沒有任何錯!

現在還有鮮卑民族嗎?但是為什麼還有滿族回族和蒙古族?

請各位客觀的看待歷史。不分青紅皁白的噴權威只能是譁眾取寵!


少數民族一定要融為漢才能存衍?

漢族是中原的主流民族,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往往會面臨一個嚴峻問題,如何統治這個多數民族?

不同的政權給出不同的答案。

以五胡亂華時期為例。

匈奴採用借屍還魂,託言自己姓劉,以加強正統。結果只是唬住了一些愚民,士族不買賬。

羯族採取屠殺,大幅消減漢人數量。結果暴力以暴力結局,漢族將領冉閔下發屠胡令殺的羯族滅。

氐人是漢化程度最高的胡人,農耕為主,前秦重用漢族官員,最終成功成為第一個統一北方的胡族。

可是時至今日,五胡剩下的是誰?羌!

羌和東漢政權征戰百年,死傷慘重,五胡亂華時也沒討得太多便宜,然而留存下來的民族卻只有羌。為什麼?因為羌族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獨立性,不論強漢玩攻心還是玩種族滅絕,羌人始終是拒絕的,為此他們可以躲進深山甘於貧苦!最終他們成為現代中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北魏孝文帝真的有必要漢化到這種程度嗎?

答案是沒必要!

還記得滿清嗎?人家滿清保留著滿語和滿儀,怎麼就能統治中國這麼久?還讓漢人接受了剃髮和馬褂旗袍,還學會了滿清跪拜禮。

民族融合不是單向的!

北魏孝文帝做的有點太過了。這或許和漢人馮太后有些關係,北魏孝文帝是一個漢文化的推崇者。這一番徹底漢化,有很多是沒有必要的,僅僅出於孝文帝的喜好。

事實上總結一下歷史上少數民族統治歷史,個人感覺,統治漢族必備的要素其實非常簡單。原則上只要做到兩點就夠了,保證漢族的上升通道保留漢族的官僚體系,善待漢族淡化他們的民族屈辱感。只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請不要隨便給人扣漢奸帽子,尊重言論自由!

我看其他回答都在說編書人是漢奸。我希望這群人擺正自己的立場,你們有大漢族優越感可以,但不要帶入歷史學術。

假設,僅僅是個假設。中國人統治了日本,日本地區的總督是個日本文化愛好者,要求在日本的中國人也要穿和服說日語,你作為中國人會怎麼想?

從鮮卑族自身民族利益出發,北魏孝文帝就是鮮卑奸。

時至今日,現代社會民族融合日深,甚至人種之間的隔閡也不是那麼嚴重了,相互學習彼此的語言,互相借鑑服飾特色。在差異日漸拉近的同時,那些民族個性反而越發珍貴,可是鮮卑族的個性只能存在於墓地和史料中了……

元始天魔
2017-10-21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這個問題太大了。涉及到的中華大一統問題在世界史學界也是顯學。

當西晉帝國滅亡,東晉在南方建立,中原進入五胡亂華狀態後,每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想著一統中原。羯族後趙石家以暴虐殺伐為方針,結果殺出來一個武悼天王冉閔,這個套路失敗。氐族天王苻堅以廣闊的心胸民族大包容,不論哪個民族,王猛,姚萇,慕容垂他全部吸納,可惜淝水之戰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一代雄主壯志未酬。到了鮮卑族北魏政權,拓跋宏有雄心壯志,但是看著前面那些雄主(劉聰,姚萇,慕容垂也都是一時之雄)失敗的案例,他能做的選擇實際不多。徹底的民族大融合是一個看起來很好的辦法。而且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北魏國力看起來強大了很多(關鍵詞是看起來)。

但是孝文帝的改革致命的問題就是,不是所有鮮卑族都贊成這種改革,甚至很多鮮卑化的漢人都反對。而且這些反對者主要是軍方,這種改革既傷害了軍方的既得利益,又沒能給他們帶來新的好處。這讓鮮卑族產生了裂痕。拓跋宏可以說雄才大略,憑藉他的水準還能夠壓制調和。但是他後來的君主如果庸碌無能,這個裂痕就會逐步擴大,直至無法彌補。到了孝明帝的時候,就發生了爾朱榮為首的北魏六鎮反漢化的叛亂,直至河陰之變殺光了北魏所有重要宗氏,拓拔家族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任何機會登上權力中心。

而後來六鎮起義失敗後,分裂的兩個政權,一個是漢化的鮮卑政權,宇文氏的北周,一個是鮮卑化的漢族政權高氏北齊。鮮卑族也再也沒能以重要的獨立民族政權出現在歷史上。所以追本溯源,說拓跋宏是鮮卑族千古罪人,這話也是沒錯的。他的改革雖然當時很成功,但是給鮮卑族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可以類比的是北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確實對北宋的政治環境的安定有巨大作用,可是也造成了北宋軍隊戰鬥力低下這個後果。但兩宋在強敵林立之下國祚三百多年,宋太祖這個問題就可以說不是問題。)拓跋宏的改革從490年開始,到534年北魏滅亡,才44年(這中間還有九年是拓跋宏執政)而已,這個結果,對於在490年還是第一強國北魏顯然很不理想,站在鮮卑族的角度上,甚至可以這麼認為:如果孝文帝不進行這次改革,鮮卑族的情況可能會更好一些。

但是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想要保持民族的純潔性獨立性,國家擴張就幾乎不可能完成。而想要統一全國,就一定要在民族問題上或者妥協,或者全滅。歷史上也有兩個相似案例。東漢末年曆史主要矛盾是世家大族,曹丕為了代漢建魏,完全向世家大族妥協投降。唐初的矛盾在關隴貴族和山東世家,武則天為了登基,屠殺了幾乎所有這兩脈的反對者。這種代價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勇哥说史谈彩
2017-10-20

說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不但無知,而且愚蠢,為何?因為沒有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鮮卑族或許早就滅亡,或者鮮卑族這個民族的後代,也許就不復存在。而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不但保住了鮮卑族的人,而且使鮮卑族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而傳之於後世。那麼,我們就用歷史的觀點來分析之: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一,沒有北魏孝文帝改革,那麼,鮮卑族或許早已滅亡了!為何?讓我們回到那群魔亂舞的五胡亂華之時代,當時生活在北方的漢族人們,可謂在水深火熱之中,漢族被當成兩腳羊,亦是漢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侯!當此之時,民族矛盾徹底被激化,因此,才有冉閔武悼天王之殺胡令,此殺胡令出,羯族這個民族基本上被殺絕。而滅武悼天王者,就是鮮卑族的慕容家。之後,鮮卑拓跋氏興起,在浩崔等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幾代鮮卑雄主基本上,打垮北方群豪,一統北方!當此之時,北魏入北方,南有漢族政權對立,內有被激化的民族矛盾。特別是漢族人民做為多數人,若北魏不先穩定內部,使漢族與鮮卑族容為一家,那麼,在與南朝對立之下,鮮卑族依然使行高壓民族統治政治,矛盾再次被激化,那麼,鮮卑族或許如羯族一樣,被歷史拋棄。亦如不知改變的大元一樣,被拋棄!

二,漢族文化的先進性與適應農耕性!

漢族文化的先進性就不用多說了,在當時的東亞,甚至於全球,漢族之文化,也是頂尖的。況且,北魏孝文帝自小就接受漢化教育。而這時,鮮卑族逐漸從遊牧民族轉向以農耕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國家,當然文化必然適合經濟。而在歷史上,一國之制度,要適合當時之情況,例如戰國時期趙國的胡服騎射,就是吸收少數民族的經驗!鮮卑族亦得如此,而經北魏孝文帝改革,為北魏強大奠定了基礎!後來,北魏分為東、西魏,北周與北齊,而最後,北周又重新統一中國北方,又有脫胎於北周的大隋朝,又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之後,便是中國歷史的高峰大唐盛世,而此功,與孝文帝改革大有關係!

所以,北魏孝文帝不但不是鮮卑族的罪人,而是大救星!因為,他不但保住了鮮卑族的人,而且使鮮卑族為中華民族做出了更大的貢獻!想想,匈奴是更強大,突厥也很牛,然而,匈奴與突厥之功績能與鮮卑族比麼!

吃飯去了!

龙行天下64403831
2017-10-20

我們學文史都知道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般要放在那個時代當中去考慮,以今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或者以古人的標準去評論今人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盡如人意。同樣,關於“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這句話也需要我們去分析。

如何看待教師資格證參考書中的這句話“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千古罪人”?

孝文帝何許人也?鮮卑名拓跋宏,漢名又叫元宏。北魏君主,傑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間北魏基本統一了北中國,國力強盛,並且幾次嘗試南征試圖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教材無論是何版本對於孝文帝改革一致的持以肯定態度,簡而言之,北魏作為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代北方崛起的諸多漢族和少數民族政權中綜合國力最強的政權無疑是一顆亮眼的新星。前秦長於軍事而弱於文化且在符堅死後迅速分裂,其他政權則基本不和前秦、北魏在一個重量級上。
鮮卑族崛起的地區大約在於今日貝加爾湖和蒙古草原上,這在當時基本是不通王化的蠻夷之地。鮮卑也不過是北方各族群中普通的一支,建立北魏前還處在靠天吃飯的奴隸制遊牧民族階段,乘著中央王朝大亂而進入中原地區建國。到了孝文帝時期雖然已經立國已久,但是鮮卑族的許多落後習俗還是和中原佔主體的漢族人民格格不入。孝文帝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拉攏漢族士族和門閥幫忙治理國家。於是乎開始了他的一系列改革,重點就是鮮卑族的漢化。這在當時來說,鮮卑族只是一個初入中原的落後民族,而生活在中原的漢族則是已經有了幾百上千年文化制度的先進民族。所以,鮮卑統治者要想在漢地長久統治,向漢族學習成了必然的工作。這一點體現了孝文帝有別於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君主長遠睿智的政治眼光。

縱觀少數民族入主中國(中原),治國無非以下幾個手段:少數民族(統治民族)漢化、漢族(被統治民族)少數民族化、既不漢化本族又歧視壓迫漢族。這三類裡面北魏鮮卑族消亡了、滿族的清朝雖然比較成功但離當時還晚了一千多年、蒙古族元朝則在中原住了不到一百年又回大草原了。可能做得比較好的還是遼國的南北院制度,古代版一國兩制。宋遼互稱南北朝,大遼也是當時世界上中國的代名詞。但是孝文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漢化改革第一人,在“如何在漢化過程中保留好本民族的特色”這一問題上沒有掌握好尺度,導致了鮮卑族最後喪失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而湮沒在了歷史中,消失的不僅是鮮卑人的驍勇善戰,還有鮮卑人的習慣風俗、衣著服飾、節日慶典……如今我們只能從古人的樂章典籍中才能隱約看到並揣測鮮卑人勇武的背影和異域風情。

對於鮮卑族來說,孝文帝的確客觀的助長了舊民族的衰亡,但也把鮮卑送入一個更高的文明階段。如同鳳凰死後涅槃重生,鮮卑族和其他類似羯、氐、羌等民族融入漢族讓隋唐時期的漢族多了一抹另類的色彩,以更加自信開放、雍容華貴的姿態面對世界上其他民族而成就了隋唐萬國來朝的盛世氣象。這樣的結果對於鮮卑族而言應該也不算太壞。

迪波希
2017-10-20

北魏在統一整個北中國,和南方漢人政權之西晉及宋、齊、樑對峙一百年後,獻文帝元恪駕崩,三歲小兒子元詡上臺。十六年後,即公元532年被契胡爾朱榮實際控制。皇帝雖然還是元家,但再過兩年就分裂成了東魏、西魏,東魏、西魏仍然還是姓元,還是北魏的血統。東魏隨後被高歡(字賀六渾,是漢人還是鮮卑,存疑)架空,在高歡兒子手上,接受禪讓成立了北齊。西魏一直到公元557年被宇文家替代,成為北周。二十年後,北周末帝宇文衍又被自己的岳父楊堅取代,楊堅即為隋文帝,是隋煬帝楊廣的親爹。話說爾朱榮控制北魏朝廷以後,每天上朝也不知道該幹什麼,也不想幹什麼,就天天騎馬玩,再就是喝酒,把皇帝、皇后、公主們找一塊,唱歌遊戲。喝的酒是什麼牌子不清楚,但唱的歌叫“回波樂”,後來到唐朝成了有名的教坊曲名,相當於宋朝的詞牌。爾朱榮天性凶殘,有一次看到有兩個小和尚共騎一匹馬,就命令他們下馬互搏,拿頭撞頭。等到這兩個小和尚累得動不了了,他又叫人上前抱起來繼續撞,撞到兩個人都死了才撒手。北魏當時已經完全漢化一百多年,南朝漢人政權中間改朝換代,許多知識分子和將軍逃命都逃到北魏,洛陽城裡有大學,朝廷一切禮儀都是照著漢人古法學習的,王公大臣早已自認為是中原正統,早已看不起其他少數民族,甚至看不起自己那些牴觸漢化、或者還沒有完全漢化的同胞,在這種情況下,爾朱榮身上的胡人作風就顯得特別扎眼。北魏失敗就失敗在獻文帝全力推行漢化上,但北魏的漢化又是歷史上最進步的一頁,是空前絕後的偉大嘗試,它給後來隋唐史無前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洒洒一号
2017-10-20

孝文帝改革,從現在來看是促進了民族融合,但在當時來看,其過於激進的改革導致了權貴間的戰爭和國家分裂。

不同民族之間是一個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民族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這種聯繫首先是建立在區別之上的,如果沒有區別,就不能稱為不同民族了,但在區別中又有聯繫,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便是這種聯繫的體現。民族之間的對立對應了民族之間的戰爭,民族之間的統一對應了民族間的融合。這兩種作用力共同推動了這個矛盾體的發展。使得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發展結果表現為,一個民族滅亡另一個民族,兩個民族和諧共處,兩者同歸於盡,兩者融為一體四種情況。

孝文帝全盤漢化和遷都洛陽的舉措,只認識到了民族之間的統一,而忽視了對立,是一種拔苗助長式的融合。全盤漢化丟失了本民族的文化,遷都洛陽丟失了發源地和立足之地。如此激烈的改革,使得鮮卑族內部矛盾激化,思想上兩極分化嚴重。一派接受漢文化,尤其是南北朝時期享樂主義文化,一派反對改革,十分不滿。孝文帝一死,兩派矛盾直接爆發,發生戰爭,使得國家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北朝陷入連年戰爭的動盪局面。

孝文帝改革給我們很多借鑑意義,民族之間的融合不能拔苗助長,否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考慮到民族之間的對立統一的矛盾基礎上,既強調各民族之間的獨立性和自治權,又強調各民族都統一於中華民族這一整體,以實現各民族之間和諧共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光暗森林
2017-10-27

我覺得沒錯啊,事物都有兩面性,就看批判者的立場站在哪邊。很多雞湯文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就很不認同,民族傳統有好的一面也有陋習的一面,反正不一定都是先進的文明的,甚至很多還是荒蠻原始時代傳下來的陋習,不改革怎麼推動社會進步。

皇者的格局是大一統,眼光看的更長遠,而不是頑固維持落後的東西,藏著掖著在家裡邊敝帚自珍。我就覺得孝文帝是個智者。

今天的多民族融合格局裡,小民族在其中得以壯大和生存,他絕對有大功;而從小國寡民的角度來看,他揚棄了本民族“祖統”,哪怕很多“祖統”是愚昧野蠻落後的東西,當然有罪了。

如我家鄉飲酒時,一傳統上不使出各種手段把客人灌醉,就覺得對不起客人,顯得自家很小氣。二一桌十幾人擺放幾個酒碗,碗中有一個瓷調羹,大家就共用一兩個調羹相互喂酒,餵了幾輪以後,酒碗中全是各人唾液澱粉酶的酒精混合液,太不衛生了。三我工作地有換杯喝酒的習慣,顯示兩者交情深厚,也極不衛生,容易傳染疾病。

但十幾二十年過去了,這些陋習全都改了過來,再也不用強忍噁心著去相互喂酒、換酒、醉酒了,多好!

诗兔
2017-10-20

任何觀點都需要特定的立場。如果沒有立場,也就不會有觀點。如果想照顧到所有立場,那麼觀點必然會互相打臉。

北魏孝文帝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文化落後的民族必然需要吸收先進民族的文化才能生存,舊的鮮卑族消失了,但是鮮卑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其血脈已經植入了中華文明裡面。如果孝文帝不變革,那鮮卑族一樣會滅亡的渣也不剩。

所以教案中說站在鮮卑族立場,孝文帝是千古罪人的說法,是愚蠢至極的,因為他的立場居然站在了早已死了千年的鮮卑遺老這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