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林清玄的作品涉獵比較廣泛,有大量的佛學和散文作品。但是對於他的作品存在褒貶不一的看法,那麼從文學性等方面,該如何評價林清玄的作品呢?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10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9-03-11

2019年1月23日,驚聞林清玄先生離世的信息,有書君不敢相信,先生真的就這樣走了……

“如果今晚我要離開這個世界,我會寫作到今早,下午要用來與愛人道別。

如果今天要離開這個世界,我會讀書到昨晚,因為讀書讓我感覺我是活生生的,我還抱有孩子的天真與熱情。”

這是2015年,林清玄在做客廣州南國書香節時,曾經這樣說著如何與世界道別。

2019年1月22日上午9時32分,林清玄還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還談起生死。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22日晚上,林清玄先生安靜的走了,最後的微博,成了他留在世間最後的文字。

先生終於放下筆走了,享年65歲,散文界又隕落了一顆巨星。

1、林清玄,1953年出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山區,是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林清玄是他的本名,他在家裡排行第十二。他出生時,父親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名字給他,因他出生時與別人不一樣,是面帶微笑而來,父親就給他取名“林清怪”。

去上戶口時,工作人員覺得“怪”字做名字的太少有,幫忙改成了“奇”,而另一位則覺得看過的武俠小說裡,有位“清玄”道長的名字不錯。

於是,一番周折,有了這個極其柔和的名字。

他八歲就做起了作家夢,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他為自己取了不少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

他是臺灣作家中的高產作家,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30歲時,他已經獲遍了臺灣各類文學大獎,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如今他的出版文學作品已逾百部。

我們童年時,就在課本里看到他的作品,他的《桃花心木》《和時間賽跑》等18篇作品,入選大陸中小學語文課本。

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也多次將他作品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大學國文選。他的文章也經常出現在《讀者》等文摘類雜誌中,一度廣為流傳。

30歲後,他開始學佛參悟,寫成了“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時,他完成了“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

2、林清玄的散文,溫柔了多少數不清的歲月。

他的文字,總會給人以清涼之感,透出一顆慈悲之心,清新流暢,在平易中有著至真至善的感人力量,感悟著人生,關愛著生命,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特色。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海外華人文學研究者樑燕麗評價說,林清玄將閩臺一帶興盛的佛教底蘊融入散文寫作,依託於禪理,但進行了更為審美化的書寫,獨具特色。

看林清玄的文,覺得如此優美的文字,一定是出自於一個優雅的美女之手。

直到15年看到他做客廣州南國書香節時,有書君是覺得看到了現實版的火雲邪神。完全顛覆了心中美女作家的臆想。

他自己調侃,有一個美女塞給他一封粉紅色的信,應該是情書,他打開一看。

美女說:“我從小就讀你的文章,非常敬仰你,沒想到今天看到你,很像《功夫》裡的‘火雲邪神’,真是相見不如懷念啊。”

林清玄不僅沒生氣,還給這位女生回了封信:

“相見也美,懷念也美,你長什麼樣子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頭皮裡面的東西,如果你有東西,那你就可以活得很開心。”

活得開心,是林清玄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他出生貧寒家庭,叔伯在派往南洋的戰場中一去不回,留下13個孩子,他的父親一手扶養著18個孩子長大。

這樣的大家庭裡,東西彷彿永遠不夠吃,但他卻以歡喜心過生活,今天比昨天快樂,就是成功。

為了生活,林清玄當過服務生,做過碼頭工人,擺過地攤,殺過豬。

但我們聽林清玄說起過往,只聽到那些有趣的童年故事,與小夥伴偷芒果掉進糞坑、狂灌汽水直到打出“幸福飽嗝”……

在他看來,生命的幸福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3、貧窮或許會限制人的生活,卻阻擋不了快樂的心。

小時候,林清玄在拜祖先的桌子上寫作,母親就告訴他,要多寫趣味,少寫心酸。

“她說,寫文章得讓人看後覺得快樂有啟發,而不是想從窗口跳下去”。

林清玄問,遇到辛酸的部分怎麼辦?母親答:自己蓋上棉被大哭一場吧。

母親的觀點,影響了他一輩子,很多作家常把人生苦難,撕開給大家看。

林清玄只說美好。在我們忽略的美好中,找尋著快樂,用最樸素的話語,傳遞著這份美好。

他的文字,猶如盛夏裡的一瓢清涼泉水,在燥熱的青春時光裡,讓人安靜下來。

他告訴大家: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人間有味是清歡》

他用筆墨在生命中靜靜地開著花,散發出來淡淡清幽的芬芳,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淡然和灑脫。

他的文字,提醒著我們,用眼睛、用自己的心,去發現身邊那些微小而美好的快樂。

他說:人生一世,既苦也甜。鹹也好,淡也好,走過皆好。

他的作品,記錄著人生最平凡的事,卻在平凡中透著智慧,透著美好。

願你退去浮華之後,懂得清歡才是人生的根本,也願你在好看皮囊之下,永遠不忘靈魂的智慧。

他這一生都在尋找塵網中的清歡生活。永遠沒有失去想飛的心,沒有忘記飛翔的姿勢。竭盡所能的用文字溫暖著這個世界。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十点读书
2019-07-10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凡事喜悅,自在生活

林清玄自幼家貧,家中有1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

上學時期,他遇到一位老師,那位老師對他說:“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這對一個孩子的內心是震撼的,因為有人要用生命向他保證他的未來。

於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他開始堅持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一直筆耕不輟。很難想象,一個有如此毅力的人,人生怎麼會不成功。

“我從小就覺得我將來會是個作家。”訪談中,他笑著說道。

然而,當時他所居住的環境裡,根本沒有人知道作家是做什麼的,更沒人能理解和支持他的夢想。

但這個孩子樂觀且堅定地帶著他對夢想的憧憬——他要成為一名作家,寫最好的文字,超越當下,超越自己,暗自喜悅,野蠻生長。

或許是因著這份堅定以及樂觀,循著夢想的足跡緊追不捨的執著,才有了今天的文學大家。

一如他後來在自己的文章《歡喜心過生活》裡就說到的: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的痛苦、失敗、成功跟快樂,其實都是很類似的。

但是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開心,有的人卻活得痛苦煩惱,那主要是因為心的態度。

一個人要過得很開心,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你要不斷有超越的心,不斷地超越你原來的自我。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人生不樂復何如

當我們跳過他的文字,和他面對面時,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有趣和健談,有別於他文字裡透露出的雅緻和仙風道骨。

或許,也應了他評價其他文人墨客的話:“凡是大家皆為有趣的人”,他亦是。

採訪時,他會覺得氛圍過於嚴肅了,笑呵呵地招呼說“咱們輕鬆點”,言語裡透露出些許玩世不恭的調皮,大家都被他逗笑了,氛圍瞬間輕鬆下來。

有趣的人,人際交往中,總是自帶磁場的。

青年時期的林清玄,是個報社編輯記者。因為工作會向一些作家約稿,由此一來,便和許多作傢俬交甚好。

比如李敖、古龍、三毛。

他談及有一次和古龍約著喝酒。兩人酒喝得歡了,古龍醉了,稿子還沒完成便睡了去。

為了儘早交稿,他會乾脆提筆,把剩下的部分補齊直接拿去交稿了,有一回古龍醒來時,詫異稿子什麼時候自己竟然寫完發佈了。

他提及三毛,形容其是極其浪漫的人。

有一年三毛要出國,臨行前要把老房子賣掉,林青玄恰巧有意,胸脯一拍開始去籌錢買房。

等到錢好不容易湊齊了,興致沖沖地去找賣主,三毛卻不賣了,理由卻是“樓上的檸檬樹開花了”。

而他本身也是極其浪漫的人。

喜歡賞花,會因為散步路上偶遇一朵花而心生歡喜;偏好純味乾淨的食物,以清淨心看世界;忙中尋靜,追尋靈魂的詩意棲息。

於生活中觸碰禪意,以平常心生情味。

平常不平凡,單純不簡單。

剛開始的時候我有困惑,在熱鬧的現世,在商業氣息如此濃厚,大眾如此焦慮的今天,他從容又淡雅的文字,卻能做到如此暢銷,實在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

現在我貌似理解了,或許就是因為現實太浮躁了,所以才有太多的人,內心會愈加渴望迴歸如他一般的純淨、從容、達觀和情趣。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

“於繁雜紅塵中,歷盡千帆歸來,心仍少年。”這是和他聊天時最大的感受。

當他和現在的年輕人暢聊心境,談及過往,言語裡能讓你感覺他依然保有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和赤誠。

彷彿能讓你穿越數十年的歲月星河,看到那個十歲的男孩,仰著稚氣且天真的笑臉,認真地對大人說:“我將來一定是個作家,我要去埃及看獅身人面像啊……”

兒時想行走世界的夢想,如今他依然保留著。

林清玄現在日常最喜的事,便是在世界各地遊歷。如今,他的腳步已經到過300多個城市。

自八歲立志成為作家,數十年來依然保持筆耕不輟。

即使如今成為國寶級智者,功成名就,也每天仍然堅持工作兩個小時。

一直在堅持所愛,從未放棄。

“現在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呢?”我問。

“現在是生命的減法,年輕的時候是希望有很多很多東西,自己都會有很多的追求。現在是慢慢把這些東西都放下,回到一個比較單純的自我。”

“單純的自我?”

“人生大部分的苦難就來自於你還不夠純情。你的情感要保護好,因為這些比你世俗的成功還要重要。”

哦,單純的自我,原來是指一顆純情的內心。

所以,在林先生的文字裡,才能看到無不流淌著對一朵花、一杯茶,一場清風的深情,對父母、戀人、友人的大愛。

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他還會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出身貧寒,卻從10歲起立志成作家;

17歲做過碼頭工人,擺過地攤,殺過豬,堅持筆耕不輟;

30歲當上主編,拿遍臺灣大獎,一時風頭無兩;

32歲卻辭職,脫離世俗,參悟閉關,清修3年;

35歲迴歸俗世,提筆耕耘,著作等身……

年少成名,青年曆經世事多變,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覺悟萬物。為人通透,超脫,有趣,至真至情至性。

採訪回來,我們一行人都在思考這位智者所說的話。

在我們問及給年輕人的生活建議時,他說了三點: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純情主義。

回頭觀望我們自己的生活。常常因為生活的壓力,不自覺就慢慢在疲憊中喪失最初的純真。

我們工作沒幾年,就開始放縱自己的肚腩野蠻生長;為了追求物質,變得世俗而又粗糙;用所謂的“向現實妥協”,一再替代我們的“最初的夢想”。

但從他身上,我明白了,每個人來到這世上,其實都是一場修行,這其中,有苦有累,有貶責有看清,有嘲笑有不屑,很苦很艱辛。

與此同時,它也有美好的一面,它有陽光,有雨露,有美麗的生命,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你不放棄做一個快樂且純情的自己,你終能給自己打造出一個自己想要的美麗世界。

所以,無論生活讓我們多麼疲憊,在前進的道路上,永遠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事:

活著的意義本身是為了追求快樂和幸福,而非為了生活,一路丟棄最初的純情和快樂。

一如他在《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一書裡所說:

願我們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一個從容有情的人。

元元的天下
2019-01-24

被譽為現代散代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終未跑過時間,今朝去了。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最初的印象來自課本,散文名字記不得了,唯一句"(山上)小屋恰似眉稍的痣一點",今仍未忘懷。

不過在臺上的林清玄,自道如"火雲邪神"的外形,讓元元因其名而生意,以為不是玉樹臨風的才女,至少斯文倜儻的才子之心大失所望。

自忖參禪修佛有慧根的人,心性通透大約煩惱絲少的額頂,不覺會心一笑。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評價林清玄的作品,是心靈雞湯,還是真的能參禪悟道, 也要看讀者的悟性了。殺豬匠那麼多,洗淨手能轉而以筆聞世的,也只有林清玄吧!

17歲少年孤身出閩,離家闖天下。32歲時努力換來了:報社總編,同時開了18個專欄,當了電視公司經理,主持人,其《林清玄時間》收視紅檔,被某雜誌評為島內"40歲下最成功人士”。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被俗務凡酬擠壓下的林清玄,忽然發現靜不下心來寫作了,昔日引以為豪的浪漫和幽默不見了,浮名天下,並不讓其快樂。

一日偶因一句:"三十歲還未開始覺悟,就會一步步走向死亡。”如夢初醒。

恰如他給古龍爛尾小說,強行關機的結尾:"邀天下英雄至少林選盟主,中伏被炸,俱灰飛菸灰,從此,武林歸於平靜。”下筆乾淨利落,一招秋風掃落葉,古大俠無奈氣得吐血!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他於是決定上山閉關清修三年,然後得悟"學習看見自己的心",可嘆未了塵緣而復入世。

下山之後的林清玄,文章中多了佛性的空靈和從容。以慈悲為經,智慧作緯,妙筆生花,織成其獨特文字錦衣。

散文見長的林清玄,兩百多部作品頗豐 ,《蓮花開落》《冷月鍾笛》《鴛鴦香爐》智而清新的文風,若山中清泉盪滌世塵之心,倘若得浮生半日閒,應品得《人生最美是清歡》。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不過元元覺得,他2018年出版的《溫一壺月光下酒》,讀之恰若挽一縷清風入夢,感風掃落花的惆悵,未有粗糙的疼痛,氣定神閒的仙氣,用詞弄筆之老道,應推其作品之首。

單一篇《煮雪》開始便道:傳說北極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烤來聽……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煮字為雪的林清玄,堪比餘秋雨的"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文采飛揚十分驚豔,盡在說不盡的紛飛雪思緒,詩情畫意中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浙江中公考研
2019-01-24

如果不經常讀散文作品,不太關注文壇發展,恐怕在看到#林清玄去世#的熱門話題時都是一臉懵逼的:林清玄是誰?

再看到照片時,一個髮型別緻的低調中年大叔。

很難和"當代散文八大作家",“30歲前拿遍臺灣文學大獎”等等描述聯繫在一起的。

再翻翻小學課本,或許會有點印象:

我看到鳥兒飛到天空,它們飛得多快呀。明天它們再飛過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或許明天飛過這條路線的,不是老鳥,而是小鳥了。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裡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著半邊臉,我高興地跳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

如果將來我有什麼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和時間賽跑》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桃花心木》


林先生信佛,筆下盡是對人生的溫柔與豁達。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人生最美是清歡》

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平常茶非常道》

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不知多少秋聲》

有的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鐘,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迷路的雲》

生命裡偶然的歡喜、悟、心靈的光,就像鴿子麻雀突然來到我們的窗前,當它們飛走的時候,我只要保有那種歡喜就好了。 ——林清玄 《紫色菩提》


先生在1月22日上午9:32分發出了最後一條微博: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山若棋
2019-03-12

其實,很早就聽說過林清玄。誰知天妒英才,不久前,先生與世長辭,真乃學界遺憾。我也談談先生作品,以表示對先生的懷念。

字如其人,文如其名。通過對先生名字解讀,來理解先生作品。

林,草木茂盛,鬱鬱蔥蔥,這也說明了先生涉獵廣泛,寫作廣泛,社會面寬,是臺灣一位高產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三十歲之前幾乎拿走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

清,代表清新、清朗,他的作品沒有那種所謂大氣非凡,而是用簡短故事,表示那種人間冷暖,像娟娟溪流那樣,雖歷經波折,但那種清新清心,讓人不自覺的感受得到,寥寥數筆,即可勾畫出清新之風。

玄,玄而又玄,是形而上的,先生在年齡大一些時候,就接觸喜歡上了佛學,出家兩年做過居士,並且把自己認識、思想、情感與經歷和自身治學和閱歷經歷結合了起來,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佛學文化精品。

文/山若棋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沈善书
2019-01-24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在作家林清玄的眾多作品裡,最讓我喜愛的是《人生最美是清歡》

單從書名而言,清歡二字極其符合林清玄的寫作風格,雋永、淡雅,不藻飾不雕刻,從日常生活裡給你說那些淺顯的道理,這些道理平易近人,適合每晚睡前閱讀。

在他的文章裡,我讀到的是豁達、清明、開朗,在他的文章裡能夠見天地、見眾生,在他的文章裡能夠明心見性,不糾結不執念,一切隨遇而安,清歡自在。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在《人生最美是清歡》這本書裡,篇篇皆是經典,字字皆是箴言,每一篇讀完後都能讓人有所感悟,都能讓人對生活產生新的感悟與思考。

林清玄的文字似清風,輕輕拂過;似花朵,清新可愛;似溪水,涓涓細流。讀他的文字,內心灰平靜很多。

當然,也會有人說,我二十歲出頭風華正茂的年紀,讀林清玄這般類似“隱世”“放下”“禪佛”的文字,會不會為時過早?

在我看來,閱讀林清玄的文字並不是說讀了後一定要抱著“清心寡慾”的態度,而是讓你知道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向前奔跑的同時也要學會休息等等靈魂,要始終記得內心的芬芳與甘甜。

同時,林清玄的文字也能夠拂去你內心的焦慮與惶恐,告訴你學會平靜安然的對待生活裡的喜怒哀樂,不要被浮躁的塵世迷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我之所以喜歡林清玄,大概是因為貪圖古人“採菊東籬下”的悠然,渴望像古時隱者那般,過著煮茶聽雨、吟哦風月、尋幽訪隱的山水田園生活。

但我又知道,在當下鋼筋水泥的城市生活裡,這樣的生活極其遙遠,甚至想過這樣的生活需要資本,我沒有這些資本,所以,我唯有從文字裡尋找精神上的慰藉,尋找理想中的“桃花源”,而林清玄的文字,則恰好滿足了我的願望。

他的文字,有禪意,有意境,也有茶的淡香,畢竟對於現在的都市大忙人而言,我們在為柴米油鹽奔波的同時,也應該停下腳步休憩休憩身心靈,品品林清玄的文字,學會發現生活裡那些微小的、清淡的細節之美,學會以一顆隨遇而安的心態過生活。

在俗世生活裡,我們都應該學學林清玄對待生活的態度,寵辱不驚,自在安然,

若是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忙碌奔波的身心疲憊了,不妨在一個陽光溫暖的午後,泡一盞茶,在嫋嫋茶香裡跟隨林清玄的文字與思想,去修好塵世裡浮躁的心。

刘愚愚
2019-01-25

死生亦大矣。中國人的禮儀傳統,是“逝者為大”,而文人的習氣,也是必要吹捧過世前輩,不管此前有著怎樣的成見。所以,前日林清玄先生遽然辭世,社會紛紛贈諡美顯,盡其哀榮,自然是應當的。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林先生是島上著名文人。他經歷坎坷,終年65歲,創作生涯卻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於詩歌、評論和劇本之間,尤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可踞當代中國作家中最高產之列,在其中也必有一席之地。而今他獨自遠行於冥寞,耳目所及盡是高度稱頌, 是真悲切也好,是消費死者消費也罷,我都以為是順理成章的、極好的送別方式。

但“修辭立其誠”,紀念其人,與文章評定終究是兩回事。其人不論,倘若只是站在文學的立場上,對其文字談幾句看法,不要一味人情客套式的含糊,即便有那麼點不恤人言,只要是求實的,未必不是更見尊重的薦悼之舉吧。文學評判的歷史法則是殘酷而公正的,對一位已逝作家,現在的再多吹噓之詞,都無法在更悠長的時光裡瞞天過海。

實際上,更加坦白地講,大概是為人氣性、及閱讀趣味使然,我一向不大喜歡林先生的作品,最起碼是疑信參半。古人有有句老話,“不得不同,不敢苟同;不得不異,不敢立異”,所以有幾句話敢公違眾議,冒昧言之。


林先生記者出身,30歲之前,一直託身報館,是非常成功的報人。這個職業及其特性,我以為是理解林先生作品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正是館職生涯,讓他師友圈皆一時俊彥,同時筆快如風,作品也以膾炙人口的小品為主,流利爽快,但模式化嚴重,也乏深度。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現今臺灣有頭臉的作家中,林先生的來歷算是最“微賤”的了,他後來得以卓然成名,完全是自己掙扎力學的結果,非常不容易,也讓人禮敬。他出身高雄鄉下,是真正的底層,父母純是不識字農民,飽受飢餓折磨,後來上大學也不過一專科學校,和並世文苑中人比如余光中、董橋等再落魄也是讀書人家世比起來,真有巨大的差距。因了家學及名校入學等經歷,當代臺灣作家,多文化修養較高,腹藏較豐,如果不是因為記者職業的閱歷、錘鍊、廣收雜取、見賢思齊,林先生的作品應該要比現在淺薄平庸的,要與這些人抗衡難度也要大很多。

1972年,林先生19歲,就開始進入《奔流雜誌》、《新聞人》等雜誌,為了謀生無日筆耕或輟,文辭與才華都得以充分的施展和發揮。他那時,不過文壇無名小輩,但交往是極其廣闊的,古龍的狂飲酒友,梁羽生的座上之賓,李敖的榜中密友,龔鵬程的呼引朋伴,舉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落拓文人、疏狂學士,他都可以傾蓋如故。這樣的職業,在他年輕時代所給他帶來的熱鬧、氣場和信息, 顯然可以互相激盪發展出更多元的東西來。

大概也因此薰染,他此後寫出了那麼多的作品,但特徵和風格在此時幾乎就已經定下基調:興趣駁雜廣泛,最高深的佛學與最世俗的劇本可以出入無礙;作品佈局清一色新聞報道一般的小巧而圓通;文字謀篇的血脈富於文人雅趣;遣詞造句講究輕靈脫俗,內容題材則幾乎都是懷春、思慕、詩情畫意、感天悲地的範疇。總之,什麼都和“粗野”相對。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總體而論,這是彼時甚至當下城市少男少女們,都最喜歡的美文格調,也所以在那個時代,林先生可以和瓊瑤、劉墉、羅蘭等“小品小語”作家一起,成為華人讀書界最暢銷的作家,一紙風行於兩岸三地吧。在20年前,他的文字,確實是不錯的高級雞湯,作為中學生用功的課卷,也是恰如其分的,對時下浮躁的人群也不啻為一劑良藥。

也就是說,曠日持久的報人生涯和繼之的暢銷書作者地位,成就了“著名作家”林清玄,也限制了他文學成就更上層樓的可能。


林先生作品最大的問題,在於格局與氣象的孱弱無勁氣,未得為佳。那種通見的,舉重若輕的大家氣象與行雲流水的大家風範,他是內外闕如的。是以不管他生前名聲多大,我個人判斷,其文字基本上是時尚消費品,恐隨生隨滅,難得永傳。

過去,郁達夫論文,說“我以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內容,第一要尋這散文的心”,此“心”即為格局與氣象,這是小才子與大作家的靈胎魂際的分野。林先生自1980年代後每年要出版兩三本部新書,30歲前拿完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其《身心安頓》、《煩惱平息》、《打開心靈的門窗》諸書更是在臺屢屢刷新熱賣新記錄,但是我在讀完他四五本散文集以後,依然對他作為文章賣點的警句、創意、祕辛不甚信服,對他的藝術造詣,乃至人格修養、思想境界,態度也在“半肯半不肯”之間。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因為格局與氣象的缺失,他的文字,始終未能自我矯正三大痺症:一,佈局模式套路化;二,情感陽剛不足,只見脂粉與煽情;三,內容多是空洞無物做作抒情,是一種軟溜溜、黏糊糊、不清不楚的調調兒。他的文集,翻來覆去,充斥滿紙的都是諸如“人間有味是清歡”、“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才是重要的事”、“要活得從容、有情,使每個人的心底都能開出一朵清淨之蓮”、“有時一個人戰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勝自己一千次”、“讓我們偶爾是一片雲,去造訪青山,讓青山告訴我們大地與心靈的美吧”之類模式化、空洞類、做作式抒情。其所致力打造的,是詩情、哲理、美文六字關鍵詞,形式上是文從字順、講究煉字、講究句法輕盈,總體上是文字珠璣、文思不俗,但實質底色依然是沾花惹草,吟風弄月,搔首弄姿,無病呻吟,虛張聲勢,媚悅世俗,不是大塊文章真正的美雅正高之道路。

這樣的文字,食多無滋味,看多了嫌膩,看似平心靜氣,輕靈脫俗,卻難有真能觸及靈魂的力量。“大作家”們通見的泰山日出、雷霆萬鈞的氣象,奔雷墜石、洪荒風雷之氣息,排山倒海、閱兵方陣之文字駕馭能力,林先生幾乎是很隔閡的。所以,他在世俗名聲大噪,但文學界裡的評論家或文人不見得會欣賞他。


林先生作品還有一個思想上的絕大問題,在於文與質失衡、 說理與說教混淆、甚至是談藝與傳教不分,導致很多文字“巧為拙者奴” ,近乎陳辭濫調,過於僵化。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林先生後半生,與其說是一名散文家,不如說是一位以文字傳法的虔誠佛教徒更合適吧。他成名很早,身世多蹇,閱歷豐富,內心的妄想情執其掙扎之烈則是自小就奠定的。所以32歲那年一邂逅佛法就一見如故,甚至不惜拋妻棄妻,入山待發修行,四處參學,深入經藏。他後來出山,寫成的“身心安頓系列”、“菩提系列”、“現代佛典系列”,雖然頻頻帶動佛教文學,重掀學佛熱潮,但是這些文字本身,又未必是真正效忠文學的體現。

至此以後,他的作品,永遠都是文影禪心。但從文章學角度而言,他的這些寫作,無論是語言、語法、語氣及其格局卻愈發走入偏執了,甚至甘居中游,停步不前。可以說, 佛學本是開啟智慧的法門,可當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變身為一宗教徒時,這些高深出世的學理,卻無端成為“所知障”,讓一代才子從此陷入感覺的泥濘之中,手足被縛。


因此, 就文章而言,他此後的文章,俗套感其實是更加強化了:其一,就技術而言,題材更加狹窄,更加陷入小我之中,更加雞湯化處理。比如,諸如“菩提、空性、般若、蓮花藏”一類術語文辭舉目皆是喧賓奪主,且無論篇幅多長多短,卒章都要來點佛法的點綴闡釋,說教意味遠過於文學味道,過於僵化了;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其二,從思想而談,他的“佛學”也是偏於膚淺的,且不說諸如《紫色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涼菩提》等,是否存在能否概括佛法或曲解佛學的問題,單就其所講,都是“野狐禪”式的散漫鋪張,不是誠心正意,而是為文造情,空有架子,鋪排術語。什麼“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什麼“生活中就有無盡的蓮花藏”、什麼“在真實的生活裡,瓠瓜也好,菜瓜也好,只因人的分別心才產生貴賤”等等,看似閱盡人間滄桑,表面上萬緣放下六根清淨,甚至還有豁然頓悟悲憫觀照的姿態,但是都顯得空洞而虛假。這樣的散文,是刻意寫出來的。

畢竟,文學與佛學都是紅塵的一個樣相。談文也好,論佛也好,真誠第一。一個一等一的作家,唯有將一己之受想行識、生命經歷、審美觀照與身心文字溶於一體,那種思想與情感上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才是真的好文字,才是文苑逐鹿捷足先得的高明,而不是靠一堆華麗的辭藻、高深的術語去堆壘出隔皮猜瓜、裝腔作勢的圓滿。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我們中國人的前輩作家杜甫先生,當初在殘敗的故鄉,只平實寫“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14字,純然實景,但那種世事看淡看破的心境躍然紙上,千載猶再。從這一點比較,林先生還是太著相,太執著了。


代不數人,人不數文。一個作家,要能夠在文學史上佔得片言隻語,相當之難,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的。

所以,因了以上種種理由,我對林先生的作品都評價不高。他的東西,文青、中學生、涉世不深者、讀書不周者、裝腔作勢者,可能都是會極力推重的,但是從更高層面看,我從不覺他的文章可以在時光長流。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但是,在文字之外,對於這位已逝者,我會祝福他。肉身是臭皮囊,文字何嘗不過是登岸之筏,我希望他真的已經度了一切苦厄,或許此刻正在某處講經說法,漏聲有盡,桃花永歌。

19,1,24,午後,暫談幾句

Blue盘点娱乐
2019-01-24

謝謝邀請!

今天我們要送別一位文學巨匠,那就是林清玄。這個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吧,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有林清玄前輩的存在,林清玄是著名的文學家、作家,所寫的文章也被收錄到了不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因為長相的原因,他曾經被戲稱為文學界的“火雲邪神”。今天媒體公佈林清玄去世的消息之後,許多網友在緬懷,其中有許多的學生說小學的語文課本里面文章有很多都是出自林清玄。網友們都在感嘆,有太多的前輩離去,難道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嗎?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說起林清玄,曾經多次獲得文學大獎,起初林清玄只是一個記者,後來才華被發現,發表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許多經典著作直到現在也是人們常常拿起的讀物。而且林清玄“出道”時間很早,17歲的時候出版了第一本漫畫之後,踏入了文學界。當林清玄而立之年的時候,當時的林清玄這些年所獲的獎項已經囊括了臺灣當時所有的文學大獎,而且作品的產出量很高,質量也很高,讀起來就像品茶一樣,越讀越有味道。林清玄還研究過佛法,修身養性。也曾經四處的去學習,不斷地提升著自己的文學水平,出版的文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林清玄的作品也極具影響力的。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也許很多人的緬懷最起初是詫異,在這個新媒體時代在這個手機離不開手的時代,人們習慣了通過網絡來了解世界。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靜心讀一讀那些文學巨匠們的作品呢,當斯人已逝的時候我們才去緬懷,又有什麼意義呢?何不多去學習和品讀一下那些經典的著作呢?當金庸先生逝世的時候,轟動了整個娛樂圈,也轟動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那些蕩氣迴腸,俠肝義膽的江湖故事,出自金庸老先生的筆下,人們同樣感懷、緬懷。當楊絳先生去世的時候,同樣人們在網絡上在朋友圈裡面刷屏一樣的緬懷,甚至還用著那些並非楊絳先生的話來緬懷,這樣的意義何在呢?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最近抖音上很火的一段視頻是飛船成功發射之後那些科學家們激動地留下眼淚的視頻,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知識和心血鑄就的成功。每當一些老藝術家和老前輩,或者是對於國家有貢獻的人們離開的時候,此前的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只是因為他們離開了這個世界之後才被人們所熟知。我們也應當反思,現代的人,把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娛樂上面,對於那些影視明星無限的追捧,而對於為國奉獻的人們卻一知半解。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她的工資在北京連一套房子都買不起,但是再看看娛樂圈的明星們,哪個不是房產好幾套,而且還有許多的副業,靠著自己的名氣來展開粉絲經濟,但是那些文學家、藝術家們呢?那些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生的科學家們呢?他們甚至隱姓埋名幾十年,就為了不洩露國家的機密,為國家研製先進的機器。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對於林清玄老先生的逝世,網友們都覺得不願意去相信,但是生老病死,是一個輪迴。雖然林清玄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作品依然留存在這個世界裡。也許當年在語文課本中讀林清玄的學生們現在已經長大步入社會了。那句火遍網絡的歸來仍是少年,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的筆下。而且林清玄在兩岸的交流中也貢獻了很多的力量。林清玄曾經到過內地的很多城市,進行了文化間的交流,將兩岸的文化交流推向了更加緊密的環節。林清玄老先生也捐助過希望小學,為了公益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林清玄去世前幾天,一月二十二日時,林清玄還發過微博,語中之意告訴大家不要沒有夢想。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看完之後眼眶溼潤,文字是有力量的,這些文學家們會用一個個字符串聯,形成那些教導世人的忠言逆耳。當我們拿起那些著作,細細品讀的時候,是否會有和作者的思想交鋒呢?小編也很喜歡看紙質書,覺得你可以有很大的空間去理解和思考,我們在網絡上讀書總是靜不下心來,總是有很浮躁的心情,是我們浮躁,也是這個社會太浮躁了。而這些前輩,用盡一生,將文學堅持,一本本著作都是他們的心血,字裡行間,都表達著那些諄諄教誨。所以,不要等到那些文學前輩離去的時候才用幾句語錄緬懷,趁著假期多讀讀名著經典,充實自己也淨化你的心。

六甲番人
2019-01-24

今天上午,有自媒體朋友發微信說林清玄先生去世的消息,並希望能發文談談林先生,本來六甲番人是不敢敲鍵盤發文的,對於當代的作家包括林清玄先生,都不是很瞭解,輕易評論並不是尊重的態度,但仔細想想,還是拜讀過林先生的一些名言的,且在此說說自己的理解,致敬林先生,至於作家個人生活等等,不會涉及。

一、活在眼前:

“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

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今人大多活得太累,為了夠不著的房子,為了看不到的前程,為了娶不到的對象,經常焦慮,然後自怨自艾,其實,不妨體會林先生的這幾句話,今天這一刻尚未過得好,又何必煩惱明天的事情呢?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二、品味生活:

“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

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

下棋的朋友都明白,結果輸贏其實並不重要,棋逢對手才過癮,人生如棋,不妨放慢腳步,走走停停,仔細品味人生的悲歡離合。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三、謙卑的心:

“謙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

我們都是小人物,宛如野草小花,自是無力取笑外物外人,不過也不必著相於入耳入目的表象,且以謙卑的心看待世界就好,雖只是芻狗一般的存在,卻也不必看低自己。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四、晴雨皆宜:

“晴天時愛晴,雨天時愛雨。”

並非見異思遷,更不是喜新厭舊,隨遇而安其實只是豁達而已,東坡詩“淡妝濃抹總相宜”、“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如此,人之一生,總會有晴天雨天,晴時可愛其清朗,雨時可愛其纏綿。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五、喝茶的心情:

“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再貴的茶葉,也終是外物,茶的價值只在讓喝茶者愉悅而已,很多人聽說茶葉價值不菲,便會大加讚賞,然後自得其樂,懂茶者或會取笑之,不過,喝茶本來就是取悅自己的事情,雖不辨茶之幽香回甘,但因此擁有好心情,或已足夠吧。

林先生走了,但留下了詩文,他的詩文如茶一般,可慰人心,如若讀者品味後有所感所得,相信他一定會欣慰的。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茶三酒四秃桃二746
2019-03-03

終於看到了我最愛的林清玄,我想寫寫我的感想。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個人感覺林清玄是個外表長得像火雲邪神,內心卻如溫婉的女子一般,所以寫出的文字才如此娟秀。每每讀到他的作品,宛如心田流過一條平靜舒緩的河流,浮躁的心境也隨著平靜。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

談談我讀過的作品吧:

1.個人最喜歡他的那篇文章《人間有味是清歡》,開頭即引用了蘇軾的詩詞,為我們闡述了什麼是真正的快樂,什麼是清淨的歡樂,批判現代人烏煙瘴氣的一些不良愛好。

何謂清歡?即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鬥,忘卻名利慾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清歡”者,清淡的歡愉也,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



2.小時候就被他的文筆折服了,小學四年級讀了他的《和時間賽跑》,激勵我忘卻過去的不幸,只有把握當下,活在當下才是最應該做的。

……



他的作品我很喜歡,富有哲理,文思敏捷,很有啟發性,親愛的讀者們,喜歡的話就去買林清玄的作品集吧,不會讓你後悔,高三的時候我就把它放在床頭做睡前讀物,很幸福。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作品呢?如果你看了我的回答,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