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實拍扶貧搬遷第一村,曾經窮到10年沒娶一個媳婦,現住樓房開汽車
M河洛鄉村
1/18 洛陽市嵩縣黃莊鄉紅崖村曾是河南乃至全國有名的貧困村,156戶居民散居在方圓十幾平方公里的深山溝中,民間曾經流傳著:“吃水靠挑,運輸靠腳,通訊靠吼,點燈靠油,小夥打光棍,閨女嫁他鄉……”由於生存條件惡劣,全村原有住戶800多口人,到2004年,只剩下486人。如今的紅崖村,公路寬闊潔淨,村民全部住進了規劃整齊的扶貧新村,標準衛生室、學校、敬老院、社區服務中心、便民超市、休閒廣場、旅遊公廁等一應俱全。
2/18 紅崖村由兩條溝組成,左側的叫大紅崖溝,深3公里,右側的小紅崖溝深6公里有餘,8個自然村分散在溝內山坡兩側。紅崖村堪稱窮山惡水,山中無礦,土地貧瘠。1982年和1995年兩次特大暴雨,更加劇了紅崖村的窘迫,許多山坡地成了青石板,草木不生,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七成農戶缺糧達半年以上,許多人家靠橡子麵、黃楝渣充飢。即使現在,資源貧乏的紅崖村村民收入主要還是靠外出打工。
3/18 在紅崖村,曾經有“全村10年沒添一口人”的傳說。紅崖村書記高萬慶介紹:“04年搬遷之前,有十年咱們紅崖村沒有添過新人,閨女們出嫁,男孩子也出嫁,入贅當倒插門女婿,還有的,整戶人家給人當“螟蛉”,去給別人養老。我大概算過,如果把外出的人口全部召回來,全村應該超過3000口人,實際上現在全村也只有600多口,多的還都是這十幾年新添的人口。”攝影\/王懷卓 編輯\/韓延昭
4/18 1995年春節前夕,當時的河南省省委書記到嵩縣看望困難群眾,2月14日,來到紅崖村。村中走訪時候,掀起村民李殿英家的鍋蓋,發現鍋裡面熱著幾個黃褐色、硬邦邦的“石頭”,當地農戶告訴他那是黃楝子渣饃。黃楝樹是豫西山區常見的一種油料樹種,樹上結的黃楝籽經過去皮,種子可以用來榨油,剩下的餅渣晒乾伴上玉米麵,勉強可以充飢……
5/18 圖為紅崖村溝內入戶小路,大都是在山石上敲出勉強容下一隻腳的小道。小道崎嶇蜿蜒,近的約有30來米,最深處有的地方,一二里都是這樣的小路。山上耕地貧瘠,糧食不夠吃的時候,橡子、黃楝子、一些沒有怪味的樹葉,都可以作為食物。
6/18 在紅崖村村委會,牆上懸掛著幾幅老照片,反映了當時紅崖村的農民勞作情況。傾斜近70度的山坡上,地裡挖出來的大石塊堆積在地邊,形成了最窄處不足一米的梯田。如遇連陰雨,整面山坡地泥土直接流進山谷河道。小麥收割全靠人工,沿著一腳寬的小路,挑到村中打麥場,再用石磙碾壓脫粒……
7/18 雖然紅崖村地處山區,飲水也是老大難問題,除了幾處村落有泉眼以外,山上的住戶都到河灘挑水。到了雨季,河道發洪水,山上泥土流入河流,河邊挑水的水井裡面也都是黃泥水,挑回去靜置沉澱一夜,才堪飲用。山中60%男青年成了光棍,不少人逃離,到孟州、溫縣、伊川等地,給人做上門女婿,或者“螟蛉”……村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
8/18 村民姚樹生家裡原來6口人,兩個孩子上學大約需要步行5公里,週日時候揹著糧食、木柴送到學校,週五晚上再接出半溝。1982年發洪水,山上泥土滑坡,一家人冒雨搶救,慶幸沒有造成太大危害。而靠近河邊的人家就遭了殃,有的房屋根基被洪水沖垮,有的房屋被山上泥石流掩埋,家裡的豬、牛、雞也被洪水沖走……
9/18 這座已經荒廢的平房,建造於2000年左右,沒有院牆,出門3米外就是懸崖。村民告訴作者:屋主姓王,外出打工談了個女朋友,女方也沒有嫌棄這裡條件差,就是希望能把原來的草房扒掉,蓋成平房。男方無奈,貸款2萬元,建造了3間平房,後來通過打工,還清了貸款,已搬到了外面的扶貧社區,現在家裡摩托車,汽車也都有了。
10/18 在政府幫扶下,當地農民到山上採藥,改種經濟作物,養羊、養豬,部分村民生活有了些許改善。紅崖村書記高萬慶告訴河洛鄉村:“當時,就算餵豬也不行,人都沒啥吃的,豬就更沒啥喂,養一年也才不到200斤。運出來更費事,有些地方有路,能趕著,有些地方沒有路,還得靠人抬。家裡有人手了還行,沒勞動力,豬也賣不了……”
11/18 其時紅崖村的道路都在河道兩側,僅能過去牛拉板車,還需要根據水勢來回調整,當地村民說起來進溝公路,號稱“跨109道河”,其實是需要橫跨一百多次河水。雨季河水暴漲,沖垮便道,村民們只能呆在山裡,再大的事也要等河水小了,能趟河了再辦。嵩縣政府開會研究,要想解決紅崖村的貧困面貌,投資最小的是修路,最根本的是解決辦法還是整體搬遷。
12/18 村委院內的石碑,記錄了當時的情況:“吃糧難,吃水難,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成家難……”困擾著當地百姓。2003年11月,河南省扶貧部門正式啟動紅崖村扶貧移民搬遷工程,由政府出面統一組織,把散居在深山裡的貧困農戶集中搬遷,對移民新村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徵地、統一建房、統一實行水電路三通,同時配套建設學校和敬老院。
13/18 第一批43套獨家小院建成後,大多數村民故土難捨,一方面是不願意離開土地,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出山後能幹什麼。紅崖村村委會聯繫勞務公司,給村民提供勞務派遣務工單位。當時不少山裡人的傳統思想還是種地,在一些有外出打工經驗的村民示範帶領下,40多戶山裡農民住進了新房。
14/18 李殿英老人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年歲已大,且沒有成家,接到村裡的敬老院。敬老院就在村子中間,左右鄰居也都是以前村裡的熟人,兩兄弟閒來給敬老院打掃一下衛生,也會幫助村裡的其他老人們乾點力所能及的活。
15/18 第一批搬遷農戶入住新村後,不少原本猶豫的村民出山參觀,看到光潔明亮的新房,也聽說了勞務派遣每個月上千元的收入,紛紛找村委會,希望也能扯斷窮根,搬出大山。當地政府號召全鄉十幾個村,政府出資,各村出人力,再建45套搬遷房。“搞新村二期工程的時候,正趕上連陰雨,鄉黨委副書記黨六平,是個女的,也是搞得跟泥人兒一樣,人家是幹部,就是蓋自家的房子也不一定會吃恁大的苦。啊呀,俺心裡感動著哩。”村民張舟回憶說。
16/18 到2006年,村裡80%農戶都已經搬出深山,住進了紅崖新村。之後,村委動員栽種核桃樹,政府每畝地補貼300元,套種中藥材,進行退耕還林,已經搬出山的村民們逐漸放棄了靠天吃糧的時代。截止2015年,嵩縣大力推廣扶貧搬遷,紅崖村作為扶貧搬遷第一村,興建了扶貧搬遷社區,不僅本村實現全部搬遷,還容納了附近5個行政村,上百戶貧困戶。
17/18 紅崖村通過招商引資,在大紅崖溝成立了“紅崖黑豬養殖基地”,飼養本地土豬與野豬雜交的紅崖黑豬。小紅崖溝溝口的一處山泉泉眼,建造了礦泉水廠。當地村民生活條件大為改觀,村民姚樹生說:現在的日子,跟以前相比,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都感謝國家政策好,要是俺家還住在山裡,娃子說媳婦都是難事。
18/18 紅崖村是豫西山區異地扶貧搬遷的一個試點,也是中國第一個整體搬遷的村子,通過退耕還林,山綠了,村民收入增加了,還改善了生態環境,紅崖溝裡再沒有發生過洪水。山溝裡的多處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戶外愛好者攀爬、探險。十幾年過去了,紅崖村一步步努力發展,原本3.5米寬的道路,改成了8米寬的雙車道,村子外側建造了大型的休閒廣場。2019年,黃莊鄉計劃打造鄉村連片遊基地,紅崖村趁著東風,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2019-07-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