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千年道教曲歌流行民間,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太康道情班
建安視覺
1/9 河南周口市,太康道情戲唱響全國戲曲百戲盛典,王金豆到繡房借糧,崑山戲迷紛紛點贊。(王建安 攝影)
2/9 參加 2019 年全國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河南摺子戲專場的太康縣道情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於 8 月12日、13日先後亮相江蘇省崑山市當代崑劇院劇場、周莊文化中心大劇院。傳統摺子戲《王金豆借糧到繡房》讓在場觀眾領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康道情的獨特魅力。
3/9 女演員羅阿麗扮演的張愛姐一上場就贏來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王金豆借糧到繡房》是《王金豆借糧》劇目的一折,講述了太康縣王灣村的王金豆自幼與張愛姐訂婚,不料王家遭火災而家敗。除夕夜,王金豆前往岳父家借糧過年,不敢走正門,越牆至愛姐繡房。
4/9 張愛姐除暖酒款待,還以父之皮襖相贈。其嫂劉氏從櫃中拉出王金豆,戲謔後,取來年貨,讓其夫張廣套車送妹夫回家。劇中的王金豆由女演員羅愛華飾演。
5/9 太康道情是河南珍稀劇種,它歷史悠久,道情戲是一種鄉土氣息濃厚的戲曲藝術,起源於道士們傳道或者化募時所敘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他們敘情的方式就是打漁鼓,唱道歌,所以道情戲又被稱為“漁鼓戲”。
6/9 道情戲是我國黃河流域流行的一種民間小戲,它起源於唐代道士所唱的“經韻”,宋代發展成為唱白相間的曲藝形式道情鼓子詞。
7/9 清代乾隆年間,流傳於晉北的說唱道情被搬上戲曲舞臺,成為深受當地觀眾喜愛的一個戲曲品種。新中國成立以後,流行於山西晉南的河東道情和河南周口道情、山東的藍關戲等道情戲也相繼發展成為舞臺劇。
8/9 在道情戲流傳的過程中,宗教色彩逐漸淡化,成為民間的一種重要娛樂方式。千年過去,道情戲被列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康道情體裁種類繁多,劇目豐富,太康道情這些類系的形成,既有沿襲下來的民間藝術,也有姐妹藝術穿插,最後形成太康道情的獨自特色。
9/9 在太康縣民間,流傳著“寧叫面發酸,也要聽聽道情班”、“想要一輩子不生氣,就聽太康道情戲”、“少鋤二畝地,不能耽誤看看道情戲”等諺語,足以看出道情戲在當地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建安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網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請留言。】
2019-08-24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