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距今近2300年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百聞不如一見
90後女行者
1/14 公元前256年左右,戰國時期秦蜀郡守李冰率眾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雖然如今已過去了近2300年,這條都江古堰仍然正常使用,它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圖為都江堰南橋)
2/14 在古代,因為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成都平原實際上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創建,既消除了水患,也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了基礎,如今已成著名的風景名勝。(圖為都江堰景區大門後的堰功道)
3/14 堰功道盡頭的伏龍觀,建於離堆之上,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廟宇,因李冰降服孽龍的傳說而得名,觀內供奉當地出土的李冰石像。
4/14 在伏龍觀後面可看見寶瓶口,位於伏龍觀左側,寶瓶口引水口處於玉壘山和離堆之間,是進入成都平原及川中平原的咽喉,因形似瓶口而得名。寶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引水、限洪、排沙的作用。
5/14 離堆,因當年李冰父子開寶瓶口所鑿成的和玉壘山分離的孤堆,所以被稱為“離堆”,離堆之上便是伏龍觀。
6/14 從離堆一旁的索橋可到達對面的飛沙堰,飛沙堰在魚嘴尾部和人字堤之間,飛沙堰的主要功能有:枯水季節導水入堰,豐水季節排洩多餘水量和排沙三種。
7/14 穿過飛沙堰一旁的大橋可通行至魚嘴分水堤。
8/14 魚嘴分水堤,位於都江堰水渠頂端,因為形狀如魚的嘴巴故名“魚嘴”,魚嘴分水堤巧妙的將上游的岷江水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是自然河道,在雨季起著排洩洪水的作用,內江是人工開鑿的河道,起著灌溉成都平原的作用。
9/14 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5A級旅遊景區的都江堰,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遊客前來參觀,即使是在陰雨連綿的早晨,仍有不少遊客前往。
10/14 魚嘴分水堤旁的安瀾索橋,它是我國古代五大橋樑之一,其名字取兩岸行人安度狂瀾之意,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穿過索橋,可到對岸的秦堰樓、二王廟、玉壘山。
11/14 秦堰樓依山而建,雄峙江岸,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樓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安瀾索橋、二王廟、古驛道、玉壘雄關、岷嶺雪山、青城群峰可盡收眼底。(圖為秦堰樓上眺望二王廟和玉壘山)
12/14 秦堰樓上俯瞰都江堰魚嘴分水堤和安瀾索橋。
13/14 秦堰樓上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十分壯觀。
14/14 孕育了“天府之國”的千年都江古堰,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它仍然一如既往的發揮著它最初的作用,堪稱奇蹟,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2019-05-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