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10 個回答
F正在更新影视推荐
2019-04-19

不是清政府做了什麼,而是那時候的清政府軟弱無能,加上當時的囯力軍力都不如人!看見中國遼闊土地,金銀才寶,就有了貪婪之心,火燒圓明園也是為了掩蓋他們的偷盜掠奪!把能帶走都帶走了,實在帶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放火燒了三天三夜!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迫清政府簽署第一批不平等條約,並從中國獲得許多特權,如賠償,談判關稅,開放五門貿易,領事管轄權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為了進一步向中國敞開大門,英國,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試圖壓制清政府賦予他們新的侵略權。

1854年,英國首次向中國提出修改“南京條約”的有關規定,而美國和法國也隨之而來,並被清政府拒絕。當英國,美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發起的“重建”談判未能成功時,他們生氣,決定利用新的侵略戰爭來實現他們的無理要求。在1856年,它再次被拒絕。

1859年,英國和法國部長率領一支艦隊前往北京改變合同。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從天津北塘登陸天津。英國和法國的大使們依靠武力將艦隊引入大沽口。駐紮在大沽口的清軍封鎖了這次襲擊,英國和法國軍隊的狼從大嘴裡逃了出來。

在通州談判期間,雙方的外交使節極具爭議性。清政府拒絕了英國的無理要求。清政府拘留了39人,並將他們作為人質送到北京。在英法聯軍得知後,他們立即進入北京。在八月的咸豐十年中,英國和法國以改變合同為藉口襲擊了北京。當清政府歸還人質時,39人只能生存18人,其餘人員被殺,其中包括7名記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為了報復,英法聯軍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

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英軍名義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藉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860年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

法國軍隊於當天下午首先前往海淀,晚上前往圓明園的大皇宮門。這時,在銀樑門的入口處,有20多名圓明園技術太監遇見了敵人。 “如果我死了,我不擔心,我正在努力直奔前進,”但我的數量超過了公眾。圓明園嫻熟的“八產品領導”任亮等人去上班。晚上7點,法國侵略軍佔領了圓明園。關元部長文峰在福海去世。

在英法入侵者進入圓明園之後,他們立即“贊助了英法委員會的三名成員在園中分發珍寶。法國軍隊指揮官孟拓邦致函外交部長同一天的事務:“關注法國委員會的注意,首先是藝術和考古學中最有價值的項目。它將由皇帝珍惜並被法國博物館拘留。

英國指揮官格蘭特也立即“派人員去收集應該屬於英國人的物品”。法國和英國入侵者在進入公園的第二天再也無法抗拒貨物的誘惑。軍官和士兵正在彼此面前奔跑。去搶劫花園裡的金銀珍品和文化藝術珍品。

在48小時內,圓明園成為“有組織的搶劫”的目標。士兵們砸碎了花瓶和鏡子,撕下了框架和卷軸,他們打開倉庫搶奪絲綢,用這些珍貴的面料包裹馬匹;它們被女王的長袍包裹著,裡面裝滿了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

根據英國和法國官員,見證搶劫現場的牧師和記者,官兵們,英國人和法國人,從各個方向湧向圓明園,以搶奪寶藏。他們是放縱和傲慢的,他們感到沮喪和傲慢。為了抓住寶藏,他們互相打敗甚至打過仗。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

有些人帶著大口袋,裡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寶物。他們中的一些人的大口袋裡有金條和金箔;有些是用錦緞包裹的;有些裝滿了紅色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些人脖子上有玉箍。在一個翼樓裡堆放著一種高檔緞子,據說足以讓一半的北京居民被士兵運送。

一名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個雕像價值1200英鎊的寺廟中摘下了一尊金色佛像。一名法國官員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房產。法國軍隊指揮官的兒子,蒙託邦的女兒,價值30萬法郎,裝滿了幾輛馬車。

最後,英軍指揮官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裡,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約一萬零五百捲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與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燬。

看完這些你們還為巴黎聖母院而惋惜嗎?還會心痛嗎?還會為他捐款嗎??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王医生谈精神病
2019-04-18

簡單的說,清政府派兵抓了三十幾個來北京談判的英國人,關在圓明園,然後對這群洋鬼子進行殘忍的折磨。後來,英法聯軍打下圓明園之後,發現這三十幾個中,有20個人被折磨死了(屍體被大卸八塊,砍掉胳膊的,砍掉腿的,慘不忍睹),另外19個也奄奄一息。一怒之下,就燒了圓明園,本來還準備燒故宮的,但被制止了。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那麼這些英國人是來談判什麼的,其實就是要求清政府全國開放自由貿易,如果換現代人來看,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相互通商(除了萬惡的鴉片),挺好的。在此之前,英國人通過鴉片戰爭,獲取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這五個通商口岸,但他們認為不夠,覺得清政府應該要全面開放國門,進行自由貿易,所以才有了第二次談判。

談判的主要內容,按近代史大家蔣廷黻先生的歸納就是:“公使駐京,內地遊行,長江通商,這是雙方爭執的中心。”站在國際角度來看,這是很正常的事,無論是今天還是在一百年的國際,這些早就成了共識。

當然,不能說英國人完全沒有私心,這其中也肯定是為了販賣鴉片的方便,但是清政府根本沒有吸取鴉片戰爭的教訓,反而認為英國只是海外洋夷,有什麼資格與天朝平等做貿易。

最主要的是,這幫洋人,見了清政府皇帝,還不磕頭,所以無論什麼條件都好談,唯獨這條清政府死活不同意。要知道天朝百姓磕了上百年的頭,一到你們洋人就不行,那被老百姓知道怎麼辦,皇帝的權威還要不要。

當然,清政府下面的官員又不敢明的跟英國人對著幹,知道他們的厲害,所以採用了中國最擅長的事-踢皮球,地方推中央,中央轉地方,轉來轉去,英國人就怒了,加上上次的鴉片戰爭,讓他們看到清政府外強中乾,就是一花架子帝國,出兵才是硬道理。用英國的頭號中國通小斯當東的話說就是:“中國聽不懂自由貿易的語言,只能聽懂炮火的語言。”

此時,還在北京談判的英國團隊,大概也知道母國要出兵的事,於是也有點指高氣揚,直接說之前談判的內容,我們就要這樣,不會修改,你們看著辦。結果這惹怒了清政府的談判人員,加上之前皇上也說了,如果英國談判人員太囂張,就把他們扣了。

於是,清政府官員就真的派兵就把英國談判團全都逮起來了,一共39個人,扣了一個“謀反”的搞笑罪名。這個時候,英國已經聯合法國出兵了,戰場過程就不多說了,基本就是英法聯軍傷亡低到忽略不見,而滿清基本都是全軍覆沒。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當英法聯軍打入北京之後,就迅速去圓明圓救自己的談判隊伍,結果發現這幫人被折磨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死了一大半,還沒能留個全屍。要知道,這些人能來談判,在英國都是權貴階層,這下是徹底激怒了英法聯軍。

這幫人到底有多慘了,有個倖存者回憶說:被逮的人裡面有個叫的鮑爾比的《泰晤士報》記者,被抓起來後第四天就被整死了,屍體被扔到野地裡喂野狗,吃光了。還有個安德森中尉,手腳被重度捆綁生了蛆,蛆一直蔓延到全身,精神錯亂狂叫三天,死了。還有一個法國人,身上也生了蛆,蛆爬的他嘴巴、耳朵、鼻子裡全都是,痛苦而死。這個倖存者還說,他在獄中數蛆,每天能繁殖1000只。

當時的聯軍總司令額爾金表示,必須要給清朝一個慘痛的教訓。因為這些俘虜是在圓明園內被虐待而死的,所以要燒了這個園子。而另一個將軍孟託班,覺得燒圓明園沒什麼用,要讓清政府好好記住這個教訓,那就燒故宮,讓他們更疼,才能記住。

不過,這個建議被聯軍總司令額爾金否決了,他認為燒故宮,相當於燒北京,而圓明園是個私人園林(本來就是用皇帝用的),還是虐待我們俘虜的地方,就燒這裡吧。於是,圓明園就這麼被燒了。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燒之前,額爾金在北京城貼了張告示說:“任何人,無論貴賤,都要為自己的欺詐行為受到懲罰,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對皇帝的懲罰。與此無關人員不受此行動影響,唯清政府為其負責。”

手机故事汇
2019-04-18

火燒圓明園的起因竟然是不給皇上磕頭,封建荼毒毀了一座建築寶庫,真可悲。

巴黎聖母院的一把大火,讓我的微信朋友圈內容又一次空前的一致起來,眾多國人都在哀嘆西方文明毀於一炬的同時,也有朋友以這樣的標題【巴黎大火,我們該不該為“別人”的文明哀慟?】抒發情懷。是啊,1860年同樣的一把大火,也燒掉了國人的牽掛。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讓中國最瑰麗的皇家園林成為殘垣斷壁。不同的是,那次是人為縱火。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之所以成為中國永遠的殤,是因為圓明園是一座匯聚中國文明瑰寶的寶庫,其陸上面積等同故宮,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圓明園彙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同時又彙集了眾多珍貴文物。

圓明園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打造,正值康乾盛世,在強大的綜合國力背景下,圓明園內可謂極盡奢華。法籍傳教士王致誠在遊覽了圓明園後,稱讚圓明園為“萬園之園”“無上之園”。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的原因一直是我國曆史學家在考證的問題,歷史終成過去,原因不管怎樣去考證,總是猜測而已。至今可信度最高的是“巴夏禮事件”。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使臣代表巴夏禮率領39位使臣一同進入中國進行外交談判,並提出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清政府都同意簽約,唯獨不能容忍英國使臣不行跪拜之禮。然而,在跪拜皇帝的問題上,巴夏禮果斷的拒絕這個要求。皇帝不滿,將英國的39名使臣全部逮捕扣押,這些使臣遭到了滿清政府殘忍的凌虐,百般拷打。在一個月後,釋放這些英國使臣的時候,39人中已經有21人被凌虐致死。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為報復滿清政府以上行為,1856至1860年,英法聯軍先後攻克廣州、天津,於1860年10月13日,攻陷北京城。據當時的英軍最高長官總帥格蘭特所講,1860年10月初,英法聯軍以清軍虐殺俘虜為理由,要求清政府賠償撫卹銀50萬兩,如不許則將放火燒圓明園。此照會送達恭親王手中,恭親王立即回覆照會,派一名守備投送洋營。不料該守備竟未送到,而且私將回復譭棄,另捏造一洋文收條回營交差。英法聯軍方面等候三天,英國人此舉的目的便是為了給清朝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西方人的可怕,為了出一口惡氣便將世界上最珍貴的文化園林化成一片火海。

而筆者認為,以上僅是英國的一家之言,在面對如此惡行時,肯定是儘可能去講對方的責任。其根本原因,應該是為了掩蓋自己在圓明園內燒殺搶掠的惡行,而將其付之一炬罷了。


回首這段歷史,稱為國人之殤絕對不為過,並且它是根植於任何一箇中國人心中的。如今面對法國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我們不應該去幸災樂禍,畢竟現在世界一體的國際環境下,文化是屬於全世界的。惟願對這些艱難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古蹟,少一些傷害吧!!

文史趣事
2019-04-19

近日,因巴黎聖母院被燒一事,我國的圓明園被燒的事情再度被提起。同樣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巴黎聖母院和圓明園的毀滅令人嘆息。但這兩者被大火所燒也有所區別,圓明園毀於英法聯軍的入侵,是侵略者有意而為之,將這座皇家園林化為灰燼,而巴黎聖母院火災的原因可能是電線短路。

一個是人為事件,一個是偶然事件,兩者的差別不言而喻。那麼1860年,清政府做了何事,使得英法聯軍險燒掉故宮,從而燒了圓明園呢?我們從當時的背景以及原因來分析一下:

(一)背景

1856年,在嚐到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甜頭後,英法聯軍一起遠征中國,雖然法國文學家雨果給巴特勒上尉寫信稱,英法兩國是強盜,但並沒有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當時清政府皇帝是咸豐帝,那時清朝已經江河日下,而咸豐帝又是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他在歷史上的名氣甚至不如他的“妃子”,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毀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時清政府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在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在國內轟轟烈烈地開展,後期甚至可以與清政府分庭抗禮;而對外方面,還要應對英法聯軍的入侵。可以說,清政府無法對應英法聯軍的挑戰。當咸豐帝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對國內外形勢並不清楚。

(二)導火索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再次威逼恐嚇清政府,要求其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政府知道打不過英國,也答應簽訂這些不平等條約,不過談判的英國使臣拒絕向咸豐帝行使跪拜禮,這讓咸豐帝很不滿意。當時,過來談判的39名使臣全部被扣押,而且還遭受到了酷刑,其中21人被凌遲處死。

凌遲處死,是一個什麼概念?堪稱滿清歷史上最嚴酷的刑罰,需要在受刑者的身上割掉1000塊肉,這種嚴酷的刑罰,讓侵略者難以接受,也為後來的入侵縱火埋下了導火索。

(三)客觀原因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1856至1860年,英法聯軍的侵略從沿海到了內陸。先後攻克廣州、天津,於1860年10月,英法聯軍與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馬隊在八里橋展開激戰。清軍在此戰中慘敗,意味著失去了拱衛京師的最後一道防線。僧王潰敗後,咸豐皇帝開始積極部署離京逃難計劃,最終北狩熱河,成為了清朝第一個逃跑的皇帝。

皇城無主,英法聯軍佔領了北京城。他們進入到紫禁城,坐在皇帝的座椅上,又來到了清朝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英法聯軍做出了令人唾棄的事件——火燒圓明園。

(四)可能性因素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1、圓明園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陳列著中國曆朝歷代的珍貴文物,從元朝定都北京以來,北京已經是三朝的古都,加上之前的朝代,圓明園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侵略者在奪走了大量珍貴文物後,他們不希望留下證據,於是一把火燒了圓明園:“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就燒掉”。

2、由於此前清政府對於侵略者的一些酷刑,使得英國要實行一些報復行為,而火燒圓明園則是他們“出氣”的最好行為。

3、英法聯軍的侵略火焰日益高漲,他們希望給清政府一個震懾,尤其是皇帝外逃,通過火燒皇家園林的方式,給清政府一個顏色看看。

4、之所以沒有燒掉故宮,而燒掉了圓明園,主要在於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而當時的紫禁城則是皇家宮殿,當時的侵略者並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大”,他們希望通過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攝取更大利益。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筆者認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圓明園、巴黎聖母院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侵略者的不法行為令人唾棄,但歷史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以史為鑑,不斷前進,勿忘國恥。

神精鸟
2019-04-20

當年英國人要在北京建立使館,跑到承德的清朝皇帝不同意,就派武將僧格林沁前去處理,武將那裡會處理此事,到京城就把38名英國外交官及記者全扣下關了起來。導致英國、法國達成聯軍協議,打進大沽口直奔北京城,開始,英法只是想給清朝皇帝下馬威,可是,38名英外交官及記者被僧格林沁殺了,最後只活下十幾個人。這是最終英、法搶劫園明園主要原因,共搶十幾萬件珍寶,英、法搶不完的字畫怎麼辦,在法國人搶完後退出了園明園,英國人就現場拍賣給自己人...據史料記載,最後是英國人拍賣完,剩下的書、字、畫等眾多物品全燒掉,同時,為了報復清朝皇帝殺外交官,又點火燒掉了園明園,同時還燒死留守太監、宮女三百多人...其實,當時法國只是搶劫者,大英帝國才是搶劫者又是放火者。

历史小跟班
2019-04-18

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後沒多久。

英國:兄弟,我發現上次把清國打服了,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收益啊。

法國:大哥說的是,我今年才賺了幾百萬兩銀子,咱得想個辦法,多掙點啊!上次跟俄國佬在克里米亞幹了一仗,元氣大傷量。

英國:這好辦,咱找上門去讓他修訂一下條約不就行了。

法國:好,就聽大哥的!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一處復原圖)

於是,兩個強盜一拍即合,對清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咸豐皇帝嚇破了膽,連忙派人議和。

不數日,北京。

咸豐:僧格林沁,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僧格林沁:回皇上,條件都談好了,就是有一點,他們不肯跪拜行禮,還要互派使節駐守京城。

咸豐皇帝大怒:什麼!這幫蠻夷?憑什麼和我天朝上國平起平坐?馬上把他們的使者抓起來,關在圓明園!看他們還敢不敢這麼囂張?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一處復原圖)

天津,英法聯軍總部。

法國:大哥,大事不好了,我們的使團39個人全部被抓了,關在圓明園。聽說還受到了虐待,死的還剩下十多個人了,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英國眼睛一亮:慌什麼!這不正好嗎?你不是說圓明園裡面好東西不少嗎?一值愁沒有藉口去,這下藉口不是來了嗎?

法國豎起大拇哥:還是大哥高明!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圓明園殘垣斷壁)

於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過北京城直撲圓明園,駐守的僧格林沁等人稍微抵抗了一下就逃跑了。

英法聯軍攻佔了圓明園,這群土匪何時見過這樣美輪美奐的人工園林,何時見過這麼多文物珠寶?哪裡經得起這樣的誘惑?於是放手開搶,能搬走的搬走,搬不動的拿大車運,實在運不走的也給砸了。

法國:大哥,這下手是不是太狠了點?以後傳出去名聲不好啊!

英國:怕什麼,到時候走的時候一把火燒了,還有什麼證據?

法國:那誰去燒?

英國眼睛一瞪:不是你去難道還是我去?

法國:好吧,我去就我去,我這就去安排。邊走邊腹誹道:搶的時候比我還狠,髒活累活就我來幹!

英國:別急,咱先發布個告示,告訴他們什麼時候燒,為啥燒?到時候就不是我們的責任了。

於是,兩個強盜發佈了這樣一篇告示:

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圓,以此作為皇帝食言之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唯清政府為其負責。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

再後來

法國:大哥,還是不行啊,消息還是走漏了,中國人都認為我們是強盜,連雨果那老匹夫也在報紙上罵我們倆。

英國卻笑著說道:不要著急,中國人都是健忘的,過個一兩百年,他們自己都忘了。我們再找幾個無恥的文人,放些小道消息出去,就說我們就燒了兩三間房屋,其他的都是被當地的土匪,流氓趁火打劫的燒掉的。

法國:大哥真是高明!

朱哥哥168425860
2019-04-18

可以這麼說,圓明園被焚燬就是滿清咎由自取。根源在於滿清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暴戾蠻橫。無論是根據現代《國際法》“保護談判人員”,還是以中國古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傳統和慣例,滿清的做法都是非常錯誤的。至少是授人以柄!

再從談判內容來看,清朝對割地賠款等要求幾乎全盤接受,唯獨不能接受“公使駐京”、“不跪拜皇帝”這些條件,真是又傻又天真,互派外交使節只是一種國際慣例,沒有任何歧視性。為什麼就不肯接受?同時,清朝要求西方外交人員必須對清朝皇帝三跪九叩,既狂妄又野蠻。正如額爾金所說:“必須採用野蠻的方法讓清朝學會文明”。 1863年,清朝首次向巴黎和倫敦派出外交使節,設立大使館,允許西方外交人員以西方禮儀面見清朝皇帝。慢慢開始融入世界文明瞭!人類歷史一再證明:無論是誰,不懂得尊重規則的人最終也得不到規則的保護!只能自取其辱!

桃李春风一杯酒999
2019-04-20

如果僅僅因為中國虐殺了十幾名英法的外交人員,英法聯軍就可以以此為藉口,焚燬了人類奇蹟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的話!那麼英法聯軍一路姦淫擄掠,殘殺了無數無辜的中國人,作為中國是不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也應該焚燬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聯想到近代日本在濟南虐殺我外交公使及人員,那麼我們在日本投降時,是不是也應該學英法聯軍派兵懲焚燬日本的京都御所?英法就是強盜!就是小偷!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做盡了罪大惡極的壞事,他們坦然地認為這是"天經地義",弱肉強食,理所當然。對於無力還擊的人民本來他們是連"理由"也不必說的,只有到了聽見質問和譴責的正義聲音的時候,他們才"行若無事"地提出他們所慣用的強盜邏輯。

史里淘声
2019-04-18

清政府不該撕票。


糊塗,素質低劣的滿清統治者!

1860年9月,咸豐皇帝派怡親王載垣與進逼北京城的英法聯軍代表巴夏禮談判。雙方達成停戰協議後,巴夏禮提出英國使臣向清帝“親遞國書”的要求。清政府要求“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雙方在“跪與不跪”上爭執不下。巴夏禮拒不接受,而後揚長而去。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巴夏禮)

怡親王見狀,於是一面告訴咸豐皇帝,一面命令清軍主帥僧格林沁扣押了巴夏禮一行共39人。清政府以為巴夏禮是聯軍最高統帥,認為抓住了巴夏禮,英法聯軍就會群龍無首而妥協,但是其實他只是翻譯和談判代表。

可是,清軍哪裡是英法聯軍的對手呢?通州八里橋戰役,被英法聯軍打擊得潰不成軍,咸豐慌忙以“木蘭秋獼”的名義逃出圓明園,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因為英法聯軍根據俄國外交人員的情報得知咸豐皇帝躲在圓明園,於是包圍了安定門和德勝門,繼而攻佔了圓明園,此時他們還沒有燒燬圓明園的打算。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折磨並殺害扣押人質

清軍見圓明園被攻佔想,頓覺得害怕,於是下令趕緊釋放之前扣押的巴夏禮等人,免得遭受更大的打擊,誰知扣押的39名人質中,只有18人活著,其餘已被打死,英國《泰晤士報》記者還慘遭分屍之害。

英法兩國得知情況後,斥責清廷違背了國際法,並且以此認為“圓明園所尚存的一切都有可能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遭受殘酷折磨的地方”。所以堅決要求摧毀圓明園,而且聲明:“摧毀圓明園只是針對應當為這些罪責承擔責任的清政府,而非人民。”
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由此可見,奉行“磕頭外交”的大清朝廷與奉行國際法準則的英法兩國在行為方式上的衝突,加速了清政府厄運的到來。

英法聯軍入侵的主要目的,是最大可能地攫取侵華利益,他們不想推翻清政府,因為一旦清政府被推翻了,他們就沒有油水可撈了。

英法聯軍也曾想焚燬故宮,但是清廷已經全部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所以也就沒有焚燒故宮的理由了。

期待您的關注!請賜評。

知书小二
2019-04-18

估計好多人受了《為什麼英法聯軍燒的是圓明園,而沒燒紫禁城》這篇文章的影響,認為英法聯軍只想報清政府虐待他們俘虜的私仇,不想毀壞一個國家龐大的政府機構,故只燒清皇室的私人園林,不燒燒皇城。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這種說法確實有據可依,但不能以偏概全認為這就是英法聯軍不燒故宮的原因。

實際上圓明園歷史上被燒過兩次,一次為1860年英法聯軍所燒。(此次共燒過兩次,中間有間隔)二次為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所燒,此處為避免跑題暫且不討論1900年那次。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9日,當時英法聯軍追擊清軍併為補充水源,來到京郊的圓明園。發現了此前被僧格林沁扣押的巴夏禮等37名英、法外交人員的物品,聯軍推測:“這些俘虜一定是被帶到了圓明園中,並在清軍的酷刑折磨下丟掉了性命”。因而被激怒的士兵“放火燒起了房子,要焚燒這個罪惡的地方。……離圓明園最近的房子起火後,火勢蔓延到了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只有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至於為何火燒圓明園,不燒故宮,聯軍焚燬圓明園已經能達到“報復虐俘”的目的了。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逼迫清政府議和,和清政府談賠償,而不是讓清政府垮臺。火燒圓明園燒的只是清政府的私人園林,而燒紫禁城的話以來國際影響不好,二來極易引起人民民憤跟全中國人民為敵。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聯軍不肯毀壞紫禁城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進城時和清政府有約定——清軍將安定門交給聯軍,聯軍“不得破壞城市”;也就是說聯軍入城時承諾不對北京城進行破壞。不能對紫禁城進行破壞,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燒圓明園洩憤了。清政府做了什麼事,使英法聯軍險燒故宮,而選擇燒了圓明園?

最後還有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如果當初清政府沒有屈服,英法聯軍的火極有可能會

燒到紫禁城。破壞紫禁城仍在聯軍的預備計劃之中。

故清政府答應議和條件,是紫禁城能倖免於難的重要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