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一組百年前的山東老照片:古蹟眾多,古韻十足,不愧為齊魯大地
歷史舊影館
1/14 清末時期的山東老漢。畫面中老漢叼著菸斗坐在門前,享受著閒暇時光。他的腳上穿著“豬皮鞋”。鞋上黑色的豬毛向外翹,大家一定很好奇,這豬毛為何是黑的。其實在古時候,我國的豬大部分是黑色的。豬市場上賣的也是黑豬,後來我們飼養的白豬是從歐美引進的。這些白豬質量好,適應性強,很快黑豬就被淘汰了。
2/14 這是1907年6月30日一行人從曲阜往鄒縣時拍攝的。這些人推著獨輪車前行,那時候交通很不發達,出行只能徒步,再好一些也只能騎著小毛驢出行。要想運送貨物,推著獨輪車是最好的選擇。照片中車上還蓋有席子,目的是給車上的人遮陽。
3/14 照片中的是濟寧,拍攝於1907年。說起濟寧那可值得一看,眾所周知濟寧是孔子孟子的出生地,孔子的大弟子顏回也出生在此,人們稱此地是儒學的發源地。不僅如此,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也發生在此,甚至《水滸傳》裡的故事也與之相關。
4/14 1909年的山東登州府。照片中人們正在趕集,集市上人滿為患,大家趕著採購需要的東西,在古樸建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和諧,那遠處的樹枝上還有一個鳥窩。多虧了照相技術的出現才讓我們能夠在今天看到如此難得一見的場景。
5/14 清末泰安東城門。城牆是守護城市的最後一道防線,從照片上也可以看出城牆十分高大,堅定的守衛城中百姓。隱約還可以看到城牆中間的箭樓,有三排用於射箭的窗口。在古代的城池中,箭樓還是很常見的,它的用處主要是防護城池。
6/14 清末泰山南天門。對於南天門大家是比較熟悉的,它是通往天庭的大門,而過去人們就認為這天庭位於泰山之巔,照片中還有兩個抬著轎子的轎伕在爬階梯。
7/14 照片中是一行人抬著顧客下山的場景。古時候,就業機會少,糧食也少,為了養家餬口,很多家中男人都會選擇高山抬轎的職業,雖然艱苦,但揮灑的汗水可以賺到養活一家人的錢。即使是現在社會,很多景區還會有這樣的場景。
8/14 這張照片是拍攝於1907年6月7日的清朝末期濟河縣黃河上的擺渡人。照片中4輛要渡過黃河的馬車被放在一艘木船上,為了便於運輸,他們分開運送馬和馬車,這樣一來,渡船上的空間便可以被充分利用了。
9/14 清朝末期山東在紡線的農村人。古代百姓要用線的話都是自己紡的,這和今天有很大不同,照片中木質的機器就是紡線機。在二三十年前的農村,這樣的情景或許還能看見,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解放,還有老一輩人的去世,這種技藝已經很難再見到了。
10/14 釣突泉,位處濟南。身為泉城,濟南名泉就有七十二處,這釣突泉更是名泉之首,人稱“天下第一名泉”。和現在的釣突泉相比,這清末的釣突泉更有韻味些,
11/14 黑虎泉。也是濟南名泉之一,它是天然形成的,裡面石頭上的青苔連在一起像臥虎一般,因此得名。原本黑虎泉的泉水是由三個獸頭流出的,可惜到清末時只剩下一個獸頭了。
12/14 清朝末期山東菏澤的一個縣巡警。在簽訂《辛丑條約》後,天津20公里範圍內被禁止駐紮清軍,這樣一來,清政府就只能任憑外國人在天津燒殺搶掠,為非作歹。為了保護中國人不被迫害,第一支由袁世凱創立的3000人的警察隊伍“以警代軍”進入天津。這就是中國近代第一批警察。後來在全國推廣開來,這張圖片就是在何澤縣巡警局拍的。
13/14 清朝末期弾棉花的山東農婦。照片中,小男孩坐在板凳上很不自然地看著鏡頭,另一邊的婆婆和兒媳坐在一起彈著棉花。照片中婆婆和兒媳兩個人都裹著腳,這讓她們沒有辦法下地幹活,而只能在家裡紡線織布,因此形成了“男耕女織”這一中國古代特有的現象。
14/14 照片中人們正在河邊洗衣服。以前可沒有現在先進的洗衣機,他們要洗衣服就只能去河邊用手洗,帶上搓衣板和棒椎,敲打揉搓。過去的河水十分乾淨,在裡面洗衣服也不用擔心衣服會髒,不過現在這樣的畫面已經少見了。
2019-09-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