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10 個回答
一本夏
2019-03-07

這個問題如果是肯定的,那范增就要承擔千古責任,其實范增也不是甩手不幹,是他被逼得沒有辦法幹,想當初他以70多歲的年紀,帶著滿腔熱情跟著項梁反秦,說明了范增還是有抱負的人,他想用他的智慧為反秦做點貢獻。

項梁死後,范增繼續跟隨項羽幹革命,也被項羽尊稱亞父,在項羽軍中那也是有相當的地位,按說范增是有足夠的條件去實現他的人生價值,但沒想到是他與項羽硬是不對脾氣,以至於後來不得不辭職返鄉,心情極端鬱悶的智囊范增病死途中。

范增被司馬遷稱之為西楚頭號軍事和智囊,范增是個奇才,好奇計。項羽的軍事計劃一直有范增佈局的影子,項羽具有強大的軍事勢力,加上范增的奇謀,理應合作快樂!項羽終究是項羽,范增終究是范增,一對黃金搭檔不歡而散!

項羽有太多的優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高富帥,但西楚霸王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自負,他最終的失敗就是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上,雖然他尊稱范增為亞父,范增也很為他賣力,但項羽是不會完全聽任范增的,否則就沒有了霸王氣勢。

范增以前就是個民間高士,屬於閉門修煉的人,人際關係處理肯定不是很拿手,不屬於會來事的那種!而且有些孤傲,奇士總有他獨特的個性,所以范增說話也不會講究方法,就算對項羽,在大庭廣眾面前也是好不留情面,一次兩次項羽也不會在乎,次數太多項羽就反感啦!

這一切都看在陳平的眼裡,陳平投靠劉邦後,只是小小的使了個離間計,就讓項羽與范增不歡而散,真是四兩撥千斤啊,難怪軍事家都要講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以看出范增肯定沒有張良的陰謀!就是一個倔老頭!

其實項羽的最終失敗主要責任是項羽自己,范增作為他的謀士沒有沉住氣,也有一定的責任,當然歷史也有其偶然性,我們後人無法去解釋某種偶然!現實就是項羽失敗了!項羽的骨氣還是值得後人尊敬,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夜航船水手
2019-03-07

謝謝邀請。

個人認為,項羽是功敗已成。項羽從來就是要做個霸王,霸王已經做成了。後來失敗了,算是功敗已成吧。

實際上說,項羽的錯誤在於兩大主要方面,一是策略不對頭,二是用人有缺陷。

策略上來說,項羽過於重視暴力的力量,不主意政治力量的積蓄。主要表現在:

坑殺降軍,分封諸侯王時沒有平衡各方力量,自己不佔據有利的關中地區,而後殺楚懷王,作戰時勝利後時常屠城,不僅僅是對咸陽大肆破壞,之前和之後,項羽屠城的記錄經常出現。甚至平定齊地的時候,項羽本來已經贏了,就是應為縱容部下胡作非為,齊地百姓又起來反抗,形成僵持局勢,讓劉邦偷襲彭城得逞。所有的這些事,范增要麼沒有規勸過,要麼規勸了沒有用。總之呢,范增在這方面是沒起到應有的作用。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大家熟知的鴻門宴,范增想殺劉邦,可以說是見微知著,眼光獨到老辣。但是殺劉邦這依然是走的暴力路線,即使把劉邦殺了,那依然會產生新的隱患,眾多諸侯對項羽的恐懼會時刻讓項羽限於險境,又增加項羽的一個罪行而已。如果學學周公對商朝後裔的辦法似乎更好,分封包圍,封到一個富庶之地,瓦解上下鬥志,無險可守之地而且離自己主要力量不遠不近方便隨時控制。既能服人,又能限制,如果他有異志就不要再手軟。其實范增他們對付劉邦已經做的很好,劉邦差點因為兵將逃離而垮臺,可惜三個秦地的封王已經不得秦人的心導致一些秦軍反而跟劉邦了,再加上劉邦白撿一個韓信,後來成了大功。

楚漢相爭階段,劉邦想議和,項羽本想答應,范增曾經建議不准許劉邦議和,把劉邦打了個半死。然後陳平施展離間計。這麼看,范增在,可能後來項羽往返於前線和後方會少,至少來說劉邦不會贏的那麼快。然而70多歲的范增和50多歲的劉邦,就看老天爺給誰的機會多了。畢竟劉邦幾次都是死裡逃生,只要一次倒黴,至少天下不會姓劉。

項羽的用人問題,范增也是無能為力的,韓信,陳平,這些人都是范增還活著的時候就跑到劉邦那裡去了。項羽越到後期,越只用身邊人。

再從范增這方面看,范增給項梁的建議是迎立楚王后裔,個人認為范增的侷限就是跟項羽一樣做個霸王的眼界,並沒有放眼天下,要做皇帝。

所以,我認為,即使范增不走,也無法助項羽完成帝業,只能讓鬥爭變數增多,爭霸的時間延長。

乐优梦然
2019-03-07

項羽之所以功敗垂成,表面上看,與范增的甩手不幹有一定的關係,但細想又不盡然。原因粗略分析有這麼幾個:第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天下苦秦久矣。各路起義軍之所以紛紛揭竿而起,就是不堪忍受秦朝統治者的暴政。從長遠來說,誰能解民於倒懸,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誰就得天下。而項羽好勇嗜殺,以暴制天下,攻城掠地之餘,常有屠城之舉。因而,亡秦時他常常能拔得頭籌,而一旦秦亡,就會招致諸侯的忌憚和背叛。第二,用人不當。項羽靠三千江東子弟發家,這些人非富即貴,自然而然就就會形成一個利益集團。他們一致排外,因而像韓信、陳平這樣人才即使投到項羽麾下,也得不到重用,只能被邊緣化。再加上項羽這個人自恃勇力,剛愎自用,身邊謀士本來就少,又不能盡用,失敗就不可避免。第三,戰術無雙,戰略失當。項羽好兵法,他曾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可見,他是很有軍事才能的!但對於怎樣經略天下,他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因而有人勸他定都關中時,他以大丈夫當衣錦還鄉豈能錦衣夜行拒絕了。鴻門宴上,范增勸他殺劉邦,他又下不了手。所以說,稱霸以後的項羽對怎樣立國是沒有具體的戰略方針的。以上就是我的分析,歡迎評論關注!

雅致灵心
2019-03-07

謝謝邀請。

項羽的失敗不只是范增的甩手不幹,更是他自己的性格原因和做人做事的自身問題。成名太早,年輕氣盛,雖英雄也當然幹不過奸滑過度的成熟的劉邦。

項羽,他的成功是出於當時的秦末形勢和跟隨他叔父的原因。當時,由於秦朝暴政,引起陳勝吳廣的農民大起義,得到各地的紛紛響應,項羽就跟著他的叔父項梁起義 ,加上自身勇猛志高,他二十二歲就馳騁疆場成名,威震沙場,在二十八歲就開始了楚漢之爭。他是力拔山河氣蓋世的英雄霸王 ,他是無數英雄中又具兒女情長的千古王者。因為他太年輕,畢竟讀書讀的少 ,又無謀自負,意氣用事,先坑殺二十萬兵,又坑殺四十萬趙兵,治軍不嚴,更火燒阿房宮,讓人寒心。江陰迷路問路被人專門錯指方向 ,不就是一個小例子嗎?失去民心的結果使他不能成為成功的政治家。因為他太年輕 ,不懂政治,太維護自己的完美的個人英雄形象,太兒女情長,特別是鴻門宴錯失除劉邦的機會,讓范增無可奈何,唯一一個能助他打天下的范增,失望之極的范增不得不離去,這只是加快了項羽的失敗。

“時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四面楚歌是項羽有勇無謀失民心的必然結果,自刎烏江是項羽最後維護自身英雄形象完美絕筆。

如果項梁不死加上范增不走,也許就沒有項羽的烏江自刎,但是,如果他不改變自己,即使江山拿下也會失手。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卢教练6
2019-03-07

項羽失敗,有范增的因素,但不是絕對的,首先說項羽,剛復自用,把別人都不放在眼裡,天下我是霸王,有沒有范增無所謂,而范增的失敗,不是輸給了張良,而是輸給了自已,范增自已認為自己才高八斗,張良小子,從文才武略上不是老夫的對手,在加上項羽英勇善戰,天下早晚就是項家的,只不過是早晚問題,在加上范增以老賣老,不把項羽放在眼裡,別看你項羽如何如何,沒有我范增,你啥也不是,,處處以父之名教訓項羽,項羽哪吃這一套,所以彼此不能同心,是造成項羽必亡的主要根源。

咿呀咿呀小黄脸呀
2019-03-06

又是這麼難的問題,我就想要個優質回答


項羽的功敗垂成都是因為范增的甩手不幹嗎?
老甘说历史
2019-03-07

如果不是項羽的傲慢和疑心導致軍心混亂,如果項羽不把范增逼走,他若是處處聽范增的話也不至如此,當然了他這性格也不可能聽范增的話,他若厚著臉皮逃回江東意圖日後東山再起,覺得項羽敗與范增無關

用户59735802778
2019-03-07

不是,范增屢次起諫言獻策,項羽不聽,導致范增絕望起了歸心,范增已經看到了楚漢爭霸全盤的結果,眼見自己在此多此一舉,不如回鄉歸隱。

孩子听话1
2019-03-07

謝邀。項羽失敗在思維模式固化這個方面。聽不進意見建議。為了老牌貴族的面子等等吧。都是這個表現。終究是內因的作用強過外因!

看起來是性格問題,實質還是思維問題!

相士马车
2019-03-07

不是,項羽的失敗是他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不聽范增的話,不佔領關中和殺掉劉邦張良樊噲,錯在封王太濫和坑殺降軍,殺降者不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