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7 個回答
杨角风发作
2019-02-25

如果要完全回答這個問題,很難很難,就單純的拿出一集來談談這一集中的海瑞吧,或許對整體理解他的所作所為有所啟示!

第九集:

浙江巡撫衙門針對高翰文提出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針,進行了第二次議事。只不過此時高翰文已經被拿下,所以這次的方案一字未改,在危急時刻,王用汲跳出來發了一通言論。

而這時候的海瑞已經瀕臨爆發的邊緣……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一、

王用汲的這番言論一針見血,他的聲淚俱下的陳述,也只是想提醒在場的官員。是老百姓讓我們做了官,我們身上也肩負著社會責任。不要總是想著我們當官的面臨的困難,要多想想老百姓面臨的困難。我們大不了是丟官,而千萬個老百姓卻是在丟命,希望在座的大人定方案的時候,務必考慮一下老百姓的生存問題。

正所謂邪不壓正,王用汲的此番言論,也讓現場陷入了鴉雀無聲的境地,鏡頭中一個官員若有所思的放下了正要簽字的筆……

不過對於在場的官員來講,他們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而是不在意,對於自身的榮華富貴和前途來講,顯然老百姓的性命是放在次位的!

在做官這個層面,顯然鄭泌昌要比何茂才高明的多,一般情況下何茂才是在前面強壓和威脅官員,他搞不定時,鄭泌昌才會出來當和事佬。實際上,就像古話說的那樣,會叫的狗不咬人,不會叫的咬死人!

鄭泌昌說話比較繞彎子,貌似很講道理,實際上腸子都爛透了,非常的不要臉!

“一個小小的知縣,拿一個縣的小賬,來算國家的大賬,居然還要挾上司……來人,叫兩個知縣下去!”

鄭泌昌作為浙江省最高執政官,說話都是從朝廷,從大局出發,國家財政虧空成這個樣子,不從主要原因下手,卻怪一個小小的建德縣?

這不是不要臉,是什麼?

可是這通說法對於王用汲來講,卻無言以對,畢竟何茂才搬出來的是朝廷,是皇上,一個小小的知縣敢反對皇上定的旨意?

所以此時的王用汲非常沮喪,聽了要他們退下的命令後,打算下去了,可是斜眼一看海瑞,發現他鬥志昂揚,也就沒有下去。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二、

對於改革者來講,每次冠冕堂皇的要求對方付出,要求對方顧全大局,卻沒有想過自己要做什麼……

即使是幾百年後的大清晚期,也有譚嗣同發出的一聲吶喊:

“若革命成功需要流血犧牲的話,請自我譚嗣同開始!”

如果當權者沒有扼腕的勇氣,是改不了革的,即使後來大清的雍正帝,也是背後罵名滾滾來,雖然也僅僅是延緩了帝國的衰亡。

隨後何茂才來勁了,叫你倆下去呢,聾啦,聽不見?

海瑞一身正氣,去哪?

何茂才一臉鄙視的眼神,哪涼快哪待著去!

海瑞搬出了自己的身份背景,畢竟自己和王用汲是裕王推薦的人,難道你們敢反太子?

“那我們就去北京,去吏部,去都察院,最後去午門!”

意思很明確,你們在浙江一手遮天,你們還能把手伸到京城去,能伸到太子身上去?別忘了,我們也不是一個人來的,我們身後就是裕王,未來的大明皇帝,惹毛了LZ,我去京城告你們!

隨後,海瑞更是說出了自己的懷疑,高翰文去了織造局一趟,回來就連句話都不敢說了,你們對他做了什麼?

而高翰文只要不簽字,這份議案在法律上就失去立足點,海瑞就更不怕他們,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了這個立足點,即使鄭泌昌和何茂才再凶狠,也拿海瑞沒辦法。

因為他們自身就不正,說話當然沒底氣!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三、

此時海瑞和鄭泌昌他們爭奪的其實是高翰文的簽字,只要高翰文不簽字,鄭泌昌和何茂才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強行推行該議案執行,那就是在違法違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海瑞就更不會怕他們,他們也就更沒有權威。

這也是海瑞威脅他們能成功的根本立足點!

眼看高翰文就要被海瑞說動了,被逼無奈的何茂才放大招了:

“反了,來人吶,把這個海瑞給我押下去!”

海瑞成功的裝了一次逼:

“誰敢?”

說出這句話後,海瑞不忘斜眼看看身後的官兵,其實他也在賭,賭他們不敢!

顯然,他的策略成功了,本身這些兵就不是何茂才的私人武裝,在情況不明朗的前提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更何況這是巡撫衙門。

隨後海瑞說了一通《大明律》,使得自己說出的這句話具備權威性,而何茂才就像被點了穴一樣,舉著手傻了……

由此可見,先人誠不欺我: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而王用汲顯然是捏了一把冷汗,而高翰文一臉崇拜地看向海瑞……

所以說,只要自己身正,管他牛鬼蛇神,都得靠邊站,自己身子不正,被人攥了小辮子,當然就缺乏底氣了。高翰文如此,鄭泌昌和何茂才同樣如此,包括在場的所有官員,除了海瑞!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四、

海瑞的這通話,不僅僅威懾了鄭泌昌和何茂才,更大的作用是威懾了在場的官員,尤其是官兵,這也為以後他們不敢對海瑞輕舉妄動打下了基礎。

一肚子壞水的鄭泌昌又出來說話了:

“不羈押你不是本院沒有羈押之權……三天後,淳安縣要是還沒有推行國策,以至於餓死了百姓或激起了民變,本中丞將請王命旗牌,殺你!”

鄭泌昌這段話更厲害,你以為只有你海瑞會威脅人,我也會,別忘了馬寧遠他們是怎麼死的,我有殺你的權力!

同時也等於威脅高翰文,你們只有三天時間了,而且胡宗憲也跟你說過,民變,第一個被拿下的就是你高翰文!

海瑞就等你提馬寧遠呢,你不提,他還真不好直接說“毀堤淹田”的事,這一提,索性今天就把話說到底:

“同樣是修河堤……花了二百五十萬,今年卻九個縣處處決口……朝廷要是追究起來,案情總會真相大白的!”

其實這句話還是一個伏筆呢,知道上海灘是怎麼形成的嗎?這裡面跟海瑞修理黃浦江關係很大!

鄭泌昌顯然詞窮,只能繼續給海瑞扣帽子,論辯論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宣告了鄭泌昌的失敗:

“無端捏造,誣陷上司,你知道大明律法是怎麼定罪的嗎?”

海瑞不理他,繼續主攻高翰文:

“你也才來三天,倘若這樣簽了字,一部踏空,將會萬劫不復!”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而海瑞正面剛鄭泌昌,其實意思很明確,我一個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死不要緊,但是必須拉上你墊背,你要願意玩,咱就玩下去!

這就是海瑞,一個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後來他正面剛嘉靖帝,拿出來的也是大明律,更多的是聖人教誨,最後能活下來,也是在於此,因為,他沒罪!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直江信纲
2019-11-16

以下一切內容均基於電視劇分析,和明史無關——事實上電視劇本身和明史,也沒多大關係,我們大可以將它當成一部架空電視劇。

嘉靖罵海瑞“無父無君,棄國棄家”。其實前半句罵對了——海瑞早年喪父,這是無父;敢無數次和嘉靖作對,這是無君。

但是,眼睛裡有君父,就夠了麼?
太監們眼裡有君父,結果織造局成了改稻為桑的先鋒,馮保把直言進諫的周雲逸活活打死。

嚴嵩眼裡有君父,結果嚴黨橫行二十餘年,除了為嘉靖斂財之外,就是為自己斂財,關鍵時刻甚至給胡宗憲抗倭使絆子。

徐階眼裡有君父,可他上臺之後也不能制衡嘉靖的作為,嘉靖依然為所欲為,派太監痛打百官。

這些人眼睛裡都有君父,可是沒有一個人敢如海瑞一樣,把大明的病症一刀刺個鮮血淋漓,讓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若再不整治,亡國有日;讓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到了今天這個田地的罪魁禍首是誰——就是嘉靖本人,更準確地說是他“暗操獨治”的作風和“上奢下貪”的私慾。

如徐階般顧全大局固然是好,但是有東西比大局更重要——

“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蒼生。”

僅此一語,海瑞就足以擔得起本劇主角的地位。

樊友诚
2019-03-08

謝邀。大明1566中的海瑞是我內心的英雄!他堅持他心中的世界!並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只屬於他的手法去慢慢實現!他是樂觀的,因為他從未放棄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周圍的人和事,從未對嘉靖失去希望。他也是悲觀的,他總是悲觀的認為大環境的種種乖戾之像已無它法可解,只能將自己化作祭品去犧牲。總有聰明人說他只能做道德楷模,用來辦事不顧大局~請問大局是什麼?難道大局就嚴黨們帶血的利益?就是嘉靖自以為是的喜好?就是太子徐高張的順勢之謀?其實大局就是民心民利,海瑞不顧的不是大局而是那些以大局名義維護之下的卑劣計量和虛偽容妝!最後一句,海瑞是可悲的,但凡是盯著海瑞女兒生死的人,不配談論海瑞!

历史是什么
2019-09-04

《大明王朝1566》一個很好的地方便是把海瑞塑造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特別是海瑞和王用汲這一對好友,真是讓人印象深刻。歷史書上像海瑞這樣的人是不討大家的喜歡的,中國人素來有要立大志,幹大事的風氣。小老百姓的死活又會有多少人在意。所以天下大事,帝王之術,厚黑學才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事情。比如上火車的時候便時常見到某個人對當今局勢侃侃而談,頗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意思。

海瑞是為了小老百姓說話的。像海瑞這樣為小老百姓說話的似乎本身就是一個異類。在很多人心中,如果一個人在大明做官不是為了發財,那他為什麼當官?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呀!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由於我也不知道的原因,海瑞這樣的人在大多數人心中往往極其不近人情。比如海瑞殺女的故事便流傳甚廣。據說他五歲女兒吃了僕人的一個糕餅,海瑞覺得一個好女子怎麼能隨便接受男子的東西。只有你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於是,海瑞的女兒就這樣被逼死了。可是這只是明代小說的故事,正史中是沒有的記載。試問一個明朝如此家喻戶曉的人物,真要有這種事情,難道沒人記載?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他做的事情似乎不是一個正常人該做的事情。林語堂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有這麼一群人,本身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自身權利每天都在受到侵害,卻具有統治階層的意識,處處為統治階級辯護,就是動物界也找不到如此低智的人。”很多人忘記了,海瑞保護的便是大多數的我們。很多人也忘記了,事情本來應該是怎樣的。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對海瑞說過這樣一段話:

“沒有好官,就沒有好百姓。”
“你救了一縣的百姓,可自己的老母親七十大壽,卻只能買兩斤牛肉給母親作壽。”
我大明朝府州縣衙,十成有一成是你這樣的好官。我大明的風氣就正了。

胡宗憲這段話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無論從做人的角度,還是從做官的角度,海瑞都是值得人稱讚的。他能夠剋制住自己的慾望,不濫用自己權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負責任的官。可以說,光著一點他都就超過了我們很多人。

更重要的是,他還能夠盡力去幫助大多數的人。試問天下,有多少人會在意別人的活得好不好。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不光有幫助他人的心思,也有幫助他人的能力。他能夠看透趙貞吉的心思,能夠在波譎雲詭的浙江大案中弄清楚毀堤淹田的真相。高翰文犯事情以後,他清楚的知道高翰文只要一句話不說便能倖免。海瑞是清官不假,但是對官場是非常懂的。

不過他自己的一生其實也是很無奈的。母親固執,他盡力盡孝,委屈了自己的媳婦。他並非不知,而是無可奈何。當然,這也是他廣受詬病的原因之一。畢竟那個時候是以孝治國,不是依法治國。可是反過來看,海瑞在家中又何嘗不是一個另一個“媳婦”呢?

上《治安疏》之前,他為了保護家人,讓好友李時珍走自己家人,可是最後還是落得妻子俱亡,海門無後的下場。他盡力不牽連自己的好友王用汲。可是最後王用汲還是受他的牽連被關進了監獄。

嘉靖說他無父無君,棄國棄家,某種意義上看,的確是這樣的。

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海瑞一生這樣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單憑天理良心”。魯迅在《吶喊》中的這段話可以很好的說明他為什麼這樣幹: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海瑞是想喊醒大明朝,至於能不能做到,其實並不重要。胡宗憲不也說過,“知不可為而為之”。人有時候不要問能不能做,而要問該不該做麼。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十年读书
2019-03-08

海瑞在《大明王朝1566》中無疑是一個正面形象,他為民請命,心繫蒼生社稷,剛正不阿,敢於直言,置個人生死於不顧同黑暗腐朽的權勢抗爭,讓人肅然起敬。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海瑞是個清官,也是個傳奇。他把清官做到了極致,他無朋無黨,家徒四壁,最後甚至死時窮得連喪葬費都沒有,他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官員樹立起了清廉的榜樣。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海瑞的為官之道,符合中國老百姓千百年來理想中的為官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心繫社稷,造福蒼生。這樣的人不多,他們的道德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高度,是我們每一個平凡之人心生嚮往卻無法達到的事情。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而海瑞,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一直在追求聖人所教導的這種做人境界,並付諸於一生的實際行動之中。

海瑞的這條人生之路註定了充滿艱難險阻,也註定了與社會格格不入。這樣的人,放在任何時代,註定是孤立無援的,也註定是做不了什麼事情的,這就是社會的複雜,你無奈也罷,慨嘆也罷,它說是這樣。怎麼評價《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就如《明朝那些事兒》裡對海瑞的評價:海瑞是個好人,但卻是一個無用的人,這樣的評價或許過於殘酷,但這卻是社會現實。

黑落德
2019-02-25

海瑞對抗的不僅是大明的貪官汙吏,黨人宗派,甚至無形中對抗了整個封建王朝。

這是一個普通官員所無力應付的,人在歷史洪流面前不過是微笑的塵微罷了。

何況海瑞在當時看來就是逆天而行更不用說以現代人的視角評價了。

所以我也只能對海瑞做一些我自己的評價,把我帶入當時的明朝,用明朝人的視角評價。不以現代人受到的教育水平,價值觀,去評價古人,這挺無聊的。

不得不承認,海瑞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他可以能在做到從二品的官職做到清廉寡居。對比張居正在清廉方面不知道應該是笑還是該哭。

139300925
2019-02-25

海瑞不僅是為民的清官,更是敢為國家抗上的勇士,從古至今中國就出了一個海剛鋒是最偉大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