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怎麼發現的?

8 個回答
泳思历山
2019-03-23

《黃帝內經》怎麼發現的?

《皇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著作,傳說是黃帝所作。這本書建立了中醫的理論基礎。

黃帝,上古中華始祖。(有人推算黃帝生於公元前2717年,黃帝20歲登基,因此有一種紀年叫黃帝紀年,從公元前2698年開始,今年是黃帝紀年4717年)

雖然黃帝曾令倉頡造字(即使如此也比蘇美爾文字晚了近1000年),從文明發展的規律看,這種傳說是靠譜的,也就是說黃帝時代真的可能已經有了文字。可惜現在仍然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考古上無法證明。

假設黃帝時代已經有了文字,那麼顯然就可能會有相當數量的"典籍",其中也包括類似"黃帝內經"這樣的總結性的醫學理論書籍。

《黃帝內經》怎麼發現的?

囿於書寫材料的限制,又加上戰亂,黃帝時代的這種書是不可能流傳下來的。但是,這些先人總結的醫學經驗,是完全可能通過口耳相傳,甚至是歌謠的形式傳承下來很多。

這就是為什麼,先秦著作中除了《詩》《易》《老子》《春秋》《論語》等幾部書,其他的大多數都不靠譜的原因。其他先秦著作,包括黃帝內經,許多或者是後人完全偽託,或者是早已失傳散佚,留下點隻言片語,後人又整理輯錄再自行發揮另造出來的。除非將來有考古發現先秦典籍,再行核對,才可確定現存的是否可靠。

最早記錄《黃帝內經》的是西漢末的劉向。當時劉向和兒子劉歆負責整理古籍,父子倆編著的《別錄》和《七略》中載有黃帝內經的介紹。但是注意啦,這兩部書都已經失傳了,那怎麼知道的呢?

原來,在東漢班固的《漢書》裡有這兩本書的目錄,也有黃帝內經的記載。

這是歷史上最早的關於《黃帝內經》的書面記載。此時是公元80年左右。

但是這些記載只有目錄,內容提要,沒有你現在看到的《黃帝內經》原文。

《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這兩部分內容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出現在魏晉朝時期,一個叫皇甫謐的人編著的(寫的?)

這個皇甫謐可不簡單,他們家祖上是六代都是大貴族,輝煌一直從東漢延續到魏晉時期。到了皇甫謐,就已經是魏了,此時皇甫家已經衰敗,皇甫謐母親早死,他過繼給了叔父,從小貪玩,直到20歲才開始發奮讀書,後成了一代大家,晉武帝曾多次邀他入仕,他皆拒絕。晚年皇甫謐寫出(編著)了《黃帝三部鍼灸甲乙經》,這就是《黃帝內經》來歷了!

這本書十八卷,針經九卷,素問九卷,符合《漢書》藝文志的記載。但是皇甫謐也在序中說"有所亡佚"。

此後《黃帝內經》就有人開始做註釋了,得以保留下來。

《黃帝內經》怎麼發現的?

綜上所述,《黃帝內經》是最晚成書於晉朝初年,也就是公元270年左右。至於之前,《黃帝內經》可能在民間有流傳,但是現在都沒有正式文本發現,考古也沒有發現新的完整版本。倒是1973年,在馬王堆3號墓所出土的簡帛醫書有《脈法》、《導引圖》等14件醫書,而墓主下葬時間為公元前168年,這些文獻較為簡略粗糙,由此可以判斷,完備的《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要晚於公元前168年。

《黃帝內經》怎麼發現的?

无忧草2775
2019-03-23

我國最早發現:現存醫學文獻,一部方書,是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其次,古典醫籍(內經),也是載方最早的文獻之一,(內經)裡記載有八綱論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有方12首,製劑有湯,膏,丸,酒,等劑型。而且有配方準則。(內經)有理論闡述,因此可以認為,醫學,方劑學理論初步創立,是在春秋七國,公元前475--221年戰國時代。是八綱辨證理論起源。

東漢早期文物,武威醫藥簡版(治百病方)記載內科,外科,婦科,和五官科醫方30多首,用藥達100味,劑型有,湯,丸,膏,散,醴,滴,栓,等,這是東漢時代醫學方劑學發展記錄。

東漢未年,張仲景編著:(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05首,其中使用藥物達214味之多。劑型有湯,散,酒,丸,及蜜導法等。因其論述全面,方劑齊全,因此,以後世醫家把(傷寒論),(:金匱)兩本書奉為經典。是傷寒論創建起源。

魏,普,南北朝時期,相繼問世的方書著述有數十種之多,只有晉代葛洪著(肘後備方)和南北朝陶弘景著的(肘後百一方)得於保留。其餘皆失。

隋代曾由國家詔令醫家編寫(四海類聚單要方)和(四海類聚方)等。但也流失。

唐代醫學興盛,公元652年前後,孫思邈著(幹金要方)內容豐富,是研究祖國醫學的重要文獻。其後30年,孫氏又著(千金翼方),此作可認為是(千金要方)續編。這是唐代名著。書中還記載來自印度的醫方,介紹外來的醫學知識,表現我國人民歷來善於吸收和利用外來文化的優良傳統。唐代另一部著作,是王燾編著的(外臺祕要),全書載方六千餘首,此書得於保存,內容豐富,是唐代一部重要醫學文獻。

自唐迄宋,名醫輩出,醫書編著盛行眾多,現存有(太平聖惠方),(和劑局方)及(聖濟總錄)等。這是由國家編寫的方書。由個人編寫有沈括的(蘇沈良方),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嚴用和的(濟生方),陳無擇的(三因方)等名著。

金元時期,四派學術爭鳴,推進醫學發展。也豐富了醫學方劑內容,如劉完的火熱學說,對寒涼劑有獨到見解,張子和力主祛邪,對運用攻下有心得,李東垣倡導內傷學說,善於溫補脾胃,朱丹溪強調,陽有餘,陰不足論。善於滋陰降火。他們對醫學都作出了貢獻。

明朝年代,醫者世家李時珍用一生精華,蒐集我國四方民族,治病青草藥,編著偉大中青草藥經典名著(本草綱目)。

朱棣等編寫(普世方),載方超六萬首之多。是我國最大的一部書,另外吳昆著(醫方考),王肯堂(證治準繩),胡濙(衛生易簡方)等。

清代也有不少醫家,如汪昂著(醫方集解),吳儀洛著(成方切用),汪昂著(湯頭歌決),陳修園著(時方歌括)等,廣為流傳。

清代溫病學說達到成熟階段,形成了溫熱病辨證論治完整體系。如葉天士,吳鞠通,王孟英,等醫家,對我國醫學作出了貢獻。是溫熱病理論成熟建立時代。

黃帝內經在以上相關資料,沒有記載,只有戰國時代的(內經)。根據有關資料記載,但其資料不知真偽已失,為明代至清代,文人所編,不知其名。作者為了發揚祖國醫學,彙集各代名醫,名著,名方。編著成書,因其知名度原因,為了吸引讀者,廣為流傳,著書名假借採用(黃帝內經)。以上謹為參考,如有差錯,請諒解。

此上相關大部分材料取材:中醫方劑學,由四川科學出版社於一九九一年出版。

以上也可以說,是反映我國中醫學中藥學發展史。

天马行空80476
2019-03-23

我是喜歡看歷史書的人,不敢吹博古通今,的確是,粗淺地讀,膚淺的理解。

讀史使人明智。讀了很多古書,有正史,有野史,覺得都有共性,凡是古書,古代人寫的故事,大半有迷信,神話色彩。不多舉例。凡是讀過古書的人,應該有認同感吧。

因此,從古書甚至也涉獵過部分中醫理論的書,認定中國的古代史,近代史是無科學史。絲毫捕捉不到古代先人有什麼大智慧能從天文,地理,人體等方面去觀察,去研究。先人對自然界的認知能力處於低級水平,幾乎到了愚昧無知的地步,又受封建迷信思想束縛,又中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現代中醫人吹古人超自然超智慧,寫的《黃帝內經》等中醫理論的書是博大精深,這是愚蠢的人才有的認知能力才下這樣愚蠢的結論。《黃帝內經》裡講的陰陽五行等理論不切合實際,裡面也是迷信,神話的色彩多。

運用現代科學的思想,思維,方法去看《黃帝內經》還有《易經》等古書,完全不是古人通過什麼實踐才會總結的理論,而是憑空想象,加上巫術編造而成的。我以為,中醫不能算是醫學,只能屬傳統文化,因其有文化屬性,但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之一。

總之,我用八個字概括,歪理邪說,痴人說夢。

心愿103337456
2019-03-23

謝邀,草民不知題主旨在問何,如是一語雙關的話,一要問的是《黃帝內經》是如何被發現的,題目太過低級趣味,是明知故問。如果要問其內容是怎麼發現的?她是上古人類的智慧結晶,是在上古人類歷長河中,不斷髮現總結的結果。其內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生命起源、神學、軍事、正治、政治、數、理、化、哲……無所不俱,也就很難具體說明是怎樣發現總結成書的。不過,從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可知,她是數論一一首先發現發明了數,而後逐步產生四則運算法則。嚴格意義上說:《黃帝內經》就是依據四則運算法則寫成的。論文不但全面按四則署書,又全面論證證明著四則運算法則始生由成及具體運用一一天地人生理病理病機預知預後,皆可從中求取。

向往土豪788
2019-03-23

《皇帝內經》是從古流下來的。

行云流水1426578
2019-03-23

先人通過對天文,地理,人文,人體的觀察理解記錄,經過很多代人的努力,最終匯聚而一成。黃帝內經是在沒有顯微鏡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相對來說是宏觀的智慧。

梁敬维
2019-03-23

封建朝代,助紂了《黃帝內經》。

惠民141473888
2019-03-24

對於現代醫學來講黃帝內經的發現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已經太過於陳腐和落後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