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胡適誰的文學水平更高?

魯迅和胡適誰的文學水平更高?
10 個回答
安若凡

自然是魯迅的文學水平高。魯迅和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兩名旗手。論純粹文學,顯而易見的是魯迅的水平高。然而論學術,論江湖地位,胡適要比魯迅高很多。


我從很小就接觸魯迅,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能過目成誦。最早接觸的《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散文詩集《野草》中的《風箏》《雪》和《一覺》,小說裡的《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鑄劍》《故鄉》等,還有大量雜文《燈下漫筆》《無花的薔薇》等。

但是胡適的文學作品就少得多,《嘗試集》《差不多先生》,再就是一些學術上的著作,比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戴東原的哲學》《胡適文存》等。

自然是魯迅的文學水平高。魯迅和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兩名旗手。論純粹文學,顯而易見的是魯迅的水平高。然而論學術,論江湖地位,胡適要比魯迅高很多。


我從很小就接觸魯迅,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能過目成誦。最早接觸的《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散文詩集《野草》中的《風箏》《雪》和《一覺》,小說裡的《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鑄劍》《故鄉》等,還有大量雜文《燈下漫筆》《無花的薔薇》等。

但是胡適的文學作品就少得多,《嘗試集》《差不多先生》,再就是一些學術上的著作,比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戴東原的哲學》《胡適文存》等。

▲ 胡適和魯迅

但是從歷史地位來看,魯迅是近現代的杜甫,他的文學固然很好,但是並不招當時喜歡。一個事實就是,魯迅的散文還沒有他的同胞兄弟周作人的散文受歡迎。另外一方面,魯迅喜歡跟別人吵架,像胡適、陳西瀅、林語堂、徐志摩、楊蔭榆、錢玄同、顧頡剛,新月社成員、創造社成員,甚至還有他的親弟弟周作人,等等,很多人。整個文化界,好像除了蔡元培、許壽裳、茅盾等個別人之外,魯迅將其他人都“諷刺”了個遍。

自然是魯迅的文學水平高。魯迅和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兩名旗手。論純粹文學,顯而易見的是魯迅的水平高。然而論學術,論江湖地位,胡適要比魯迅高很多。


我從很小就接觸魯迅,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能過目成誦。最早接觸的《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散文詩集《野草》中的《風箏》《雪》和《一覺》,小說裡的《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鑄劍》《故鄉》等,還有大量雜文《燈下漫筆》《無花的薔薇》等。

但是胡適的文學作品就少得多,《嘗試集》《差不多先生》,再就是一些學術上的著作,比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戴東原的哲學》《胡適文存》等。

▲ 胡適和魯迅

但是從歷史地位來看,魯迅是近現代的杜甫,他的文學固然很好,但是並不招當時喜歡。一個事實就是,魯迅的散文還沒有他的同胞兄弟周作人的散文受歡迎。另外一方面,魯迅喜歡跟別人吵架,像胡適、陳西瀅、林語堂、徐志摩、楊蔭榆、錢玄同、顧頡剛,新月社成員、創造社成員,甚至還有他的親弟弟周作人,等等,很多人。整個文化界,好像除了蔡元培、許壽裳、茅盾等個別人之外,魯迅將其他人都“諷刺”了個遍。

▲ 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

須知一件事情,像胡適、徐志摩、陳西瀅等人都是由姻親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構成的關係網,你攻擊了他們,他們的圈子就會封殺你或圍攻你。結果就是,魯迅不受歡迎。在北大,魯迅自始至終都是隻有“講師”的身份。而胡適1930年就是文學院院長,1946年任北大校長,後來就是中研院院長。

自然是魯迅的文學水平高。魯迅和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兩名旗手。論純粹文學,顯而易見的是魯迅的水平高。然而論學術,論江湖地位,胡適要比魯迅高很多。


我從很小就接觸魯迅,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能過目成誦。最早接觸的《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散文詩集《野草》中的《風箏》《雪》和《一覺》,小說裡的《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鑄劍》《故鄉》等,還有大量雜文《燈下漫筆》《無花的薔薇》等。

但是胡適的文學作品就少得多,《嘗試集》《差不多先生》,再就是一些學術上的著作,比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戴東原的哲學》《胡適文存》等。

▲ 胡適和魯迅

但是從歷史地位來看,魯迅是近現代的杜甫,他的文學固然很好,但是並不招當時喜歡。一個事實就是,魯迅的散文還沒有他的同胞兄弟周作人的散文受歡迎。另外一方面,魯迅喜歡跟別人吵架,像胡適、陳西瀅、林語堂、徐志摩、楊蔭榆、錢玄同、顧頡剛,新月社成員、創造社成員,甚至還有他的親弟弟周作人,等等,很多人。整個文化界,好像除了蔡元培、許壽裳、茅盾等個別人之外,魯迅將其他人都“諷刺”了個遍。

▲ 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

須知一件事情,像胡適、徐志摩、陳西瀅等人都是由姻親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構成的關係網,你攻擊了他們,他們的圈子就會封殺你或圍攻你。結果就是,魯迅不受歡迎。在北大,魯迅自始至終都是隻有“講師”的身份。而胡適1930年就是文學院院長,1946年任北大校長,後來就是中研院院長。

▲ 魯迅和胡適

民國時代,主流的學術界、文化界基本上都是以胡適為核心人物的。列舉幾個事實就是:

1. 1925年清華大學籌建國學院,曹雲祥校長請的第一個人不是章太炎,不是梁啟超,而是胡適,只是後來被胡適推辭了;胡適建議請章太炎、王國維等人。

2. 1940年蔡元培逝世,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人選競爭激烈,朱家驊、王世傑、翁文灝等政府高官都來爭搶。胡適遠在美國,學術界卻大部分支持胡適。待到孔祥熙來搶胡適的美國大使位子的時候,學術界又不選胡適。結果呢?朱家驊成了代理院長,一代就代理了18年,後面又妥妥地交給了胡適,正式院長。

3. 徐志摩和有夫之婦陸小曼搞對象,鬧得滿城風雨;結果是胡適調解,陸小曼和王庚將軍離婚,和徐志摩結婚。

4. 林徽因找凌淑華要徐志摩的“八寶箱”,凌淑華不給,在胡適的調解下才最終要到。

以上幾個例子,足以說明胡適在當時學術界地位之高,當時魯迅的江湖地位是不可能和胡適相比較的。

码13541808566

如果只提文學水平誰高的話,不用置疑,百分之百是魯迅的文學水平比胡適高,而且高多了。

如果只是這樣回答的話,顯然是偏頗的,是不合適的,對胡適先生是不公正的。胡適先生的文學水平並不比魯迅先生的低,但取得的文學成就卻低多了。因為他在文學領域裡探了探腳,就抽身到教育領城去了,後又搞起學術研究來。在教育學術兩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一時無人可比。比如現在幾萬人靠它吃飯的紅學,就是胡適先生一手創建起來的。再後來,他又去當校長,當部長,從政當起官來。

如果他真在文學領域深耕細作的話,其文學成就,真不知道魯迅先生能否勝過。

應該這樣說:魯迅先生和胡適先生是民國時文化領域的雙子星,是並立的兩座無人可及的高峰。


如果只提文學水平誰高的話,不用置疑,百分之百是魯迅的文學水平比胡適高,而且高多了。

如果只是這樣回答的話,顯然是偏頗的,是不合適的,對胡適先生是不公正的。胡適先生的文學水平並不比魯迅先生的低,但取得的文學成就卻低多了。因為他在文學領域裡探了探腳,就抽身到教育領城去了,後又搞起學術研究來。在教育學術兩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一時無人可比。比如現在幾萬人靠它吃飯的紅學,就是胡適先生一手創建起來的。再後來,他又去當校長,當部長,從政當起官來。

如果他真在文學領域深耕細作的話,其文學成就,真不知道魯迅先生能否勝過。

應該這樣說:魯迅先生和胡適先生是民國時文化領域的雙子星,是並立的兩座無人可及的高峰。


小小嬴政

魯迅和胡適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們都可以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都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

但是如果一定要在兩人之間進行一番比較的話,恐怕會有失偏頗,因為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實在不具備可比性。

魯迅和胡適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們都可以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都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

但是如果一定要在兩人之間進行一番比較的話,恐怕會有失偏頗,因為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實在不具備可比性。

但是我們可以從兩個人的性格方面來進行一番比較,生於1891年的胡適要小魯迅10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主張進行文學改良,出版了大量詩集。

但胡適屬於溫和派,有著儒家所倡導的忠恕之道,不主張以革命的暴力來解決問題。而魯迅則相反,文筆犀利,就像一把劍一樣,直刺當時社會的腐敗機體。

魯迅之所以有激進的思想,緣於他的出身,他出身於清末一個已經沒落的士大夫家庭。他曾經到過南京求學,入過水師學堂、礦物鐵路學堂,還到過日本求過學,眼界開闊。

魯迅和胡適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們都可以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都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

但是如果一定要在兩人之間進行一番比較的話,恐怕會有失偏頗,因為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實在不具備可比性。

但是我們可以從兩個人的性格方面來進行一番比較,生於1891年的胡適要小魯迅10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主張進行文學改良,出版了大量詩集。

但胡適屬於溫和派,有著儒家所倡導的忠恕之道,不主張以革命的暴力來解決問題。而魯迅則相反,文筆犀利,就像一把劍一樣,直刺當時社會的腐敗機體。

魯迅之所以有激進的思想,緣於他的出身,他出身於清末一個已經沒落的士大夫家庭。他曾經到過南京求學,入過水師學堂、礦物鐵路學堂,還到過日本求過學,眼界開闊。

特別是在日本期間,親眼目睹了日本和俄國為爭奪霸權而在中國山東進行的戰爭,對他的影響很大。他認為,中國必須來一場徹底的革命,也正因為這種激進思想的影響,使他棄醫習文,試圖用文字來改變當時人們麻木的靈魂。

所以說,魯迅和胡適是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文學大家,不具可比性。

胡適很聰明,往往能覓得先機,但是因為功力不夠,先機往往變成後手,受制於人。而魯迅則相反,主張大破大立,不破不立,他的文章筆鋒犀利,讓人看了十分過癮,但鋒芒太露,往往引來非議。

魯迅和胡適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們都可以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都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

但是如果一定要在兩人之間進行一番比較的話,恐怕會有失偏頗,因為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實在不具備可比性。

但是我們可以從兩個人的性格方面來進行一番比較,生於1891年的胡適要小魯迅10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主張進行文學改良,出版了大量詩集。

但胡適屬於溫和派,有著儒家所倡導的忠恕之道,不主張以革命的暴力來解決問題。而魯迅則相反,文筆犀利,就像一把劍一樣,直刺當時社會的腐敗機體。

魯迅之所以有激進的思想,緣於他的出身,他出身於清末一個已經沒落的士大夫家庭。他曾經到過南京求學,入過水師學堂、礦物鐵路學堂,還到過日本求過學,眼界開闊。

特別是在日本期間,親眼目睹了日本和俄國為爭奪霸權而在中國山東進行的戰爭,對他的影響很大。他認為,中國必須來一場徹底的革命,也正因為這種激進思想的影響,使他棄醫習文,試圖用文字來改變當時人們麻木的靈魂。

所以說,魯迅和胡適是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文學大家,不具可比性。

胡適很聰明,往往能覓得先機,但是因為功力不夠,先機往往變成後手,受制於人。而魯迅則相反,主張大破大立,不破不立,他的文章筆鋒犀利,讓人看了十分過癮,但鋒芒太露,往往引來非議。

我們之所以覺得魯迅先生在文學造詣上要強於胡適,主要是緣於一種錯覺。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我們在中小學課本中大量收集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卻鮮見胡適的文章。

箇中原因,可能是覺得在魯迅那個時代,人就必須多一種批判精神,而不是溫和的中庸之道。所以胡適先生雖有大作,包括《胡適文集》、《中國哲學大綱》等,我們基本上都看不到。

既然看不到,學生們當然對胡適這個當時的文學大家也就沒有什麼印象了。相反,魯迅的文章從小學時就一直有,一直到大學還在學,無形之中就抬高了魯迅先生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但是絕對不是貶低胡適,一個時代的教育也是有它特殊要求的。

雖然我們一直贊同魯迅先生的一身傲骨,但是並不否認他和胡適對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貢獻。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我們少年時看魯迅先生的作品,得到的啟示是要堅決的鬥爭,誓不妥協,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魯迅和胡適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們都可以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都創造出了非凡的業績。

但是如果一定要在兩人之間進行一番比較的話,恐怕會有失偏頗,因為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實在不具備可比性。

但是我們可以從兩個人的性格方面來進行一番比較,生於1891年的胡適要小魯迅10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主張進行文學改良,出版了大量詩集。

但胡適屬於溫和派,有著儒家所倡導的忠恕之道,不主張以革命的暴力來解決問題。而魯迅則相反,文筆犀利,就像一把劍一樣,直刺當時社會的腐敗機體。

魯迅之所以有激進的思想,緣於他的出身,他出身於清末一個已經沒落的士大夫家庭。他曾經到過南京求學,入過水師學堂、礦物鐵路學堂,還到過日本求過學,眼界開闊。

特別是在日本期間,親眼目睹了日本和俄國為爭奪霸權而在中國山東進行的戰爭,對他的影響很大。他認為,中國必須來一場徹底的革命,也正因為這種激進思想的影響,使他棄醫習文,試圖用文字來改變當時人們麻木的靈魂。

所以說,魯迅和胡適是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文學大家,不具可比性。

胡適很聰明,往往能覓得先機,但是因為功力不夠,先機往往變成後手,受制於人。而魯迅則相反,主張大破大立,不破不立,他的文章筆鋒犀利,讓人看了十分過癮,但鋒芒太露,往往引來非議。

我們之所以覺得魯迅先生在文學造詣上要強於胡適,主要是緣於一種錯覺。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我們在中小學課本中大量收集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卻鮮見胡適的文章。

箇中原因,可能是覺得在魯迅那個時代,人就必須多一種批判精神,而不是溫和的中庸之道。所以胡適先生雖有大作,包括《胡適文集》、《中國哲學大綱》等,我們基本上都看不到。

既然看不到,學生們當然對胡適這個當時的文學大家也就沒有什麼印象了。相反,魯迅的文章從小學時就一直有,一直到大學還在學,無形之中就抬高了魯迅先生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但是絕對不是貶低胡適,一個時代的教育也是有它特殊要求的。

雖然我們一直贊同魯迅先生的一身傲骨,但是並不否認他和胡適對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貢獻。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我們少年時看魯迅先生的作品,得到的啟示是要堅決的鬥爭,誓不妥協,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而到中年時往往才認識到鬥爭有的時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思想的碰撞,以理服人才是自己應該做的。

胡適先生可能在文學功底上真的比不了魯迅,但是他的開創之功卻是功不可沒。新文化運動沒有他的影響,不可能發展得那麼快。所以我建議,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那就把胡適和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找來,一杯清茶,一段休閒時光,慢慢品味,你會發現兩大文豪的不同之處。

三齐

魯迅與胡適誰的水平高,答案只有一個,各有千秋,片面的說其中一人水平高都是有失偏頗的。魯迅與胡適兩位都可稱得上大師,且都參與了新文化運動對,並不能從誰的作品更知名來作比較,這並沒有可比性。現今大眾所只曉得魯迅的文章,大多是源自於小學課文,為什麼魯迅的文章適合做小學課文,而胡適的文章在語文書裡從沒見過呢?並不是說胡適的文章比魯迅的水平差,而是難懂。

魯迅與胡適誰的水平高,答案只有一個,各有千秋,片面的說其中一人水平高都是有失偏頗的。魯迅與胡適兩位都可稱得上大師,且都參與了新文化運動對,並不能從誰的作品更知名來作比較,這並沒有可比性。現今大眾所只曉得魯迅的文章,大多是源自於小學課文,為什麼魯迅的文章適合做小學課文,而胡適的文章在語文書裡從沒見過呢?並不是說胡適的文章比魯迅的水平差,而是難懂。

所以如果真要將作比較,那就只能說將二者放到統一平面上來對比一下。

魯迅才華橫溢,思想上激進了一些,文風更具有批判性,走的是道家的俊逸之風,一身風骨敢於鬥爭敢於革命。

胡適更加聰慧,思想上行的是中庸之道,文筆頗有建設性,是儒家的忠恕之道,從始至終一顆仁心不變。

胡適聰明,往往能佔得先機,但也因受制於聰明,功力弱了一二,不如魯迅深刻。

魯迅深刻,但正所謂破大於立,在時機上弱了幾步,不如胡適目光獨到。

魯迅與胡適誰的水平高,答案只有一個,各有千秋,片面的說其中一人水平高都是有失偏頗的。魯迅與胡適兩位都可稱得上大師,且都參與了新文化運動對,並不能從誰的作品更知名來作比較,這並沒有可比性。現今大眾所只曉得魯迅的文章,大多是源自於小學課文,為什麼魯迅的文章適合做小學課文,而胡適的文章在語文書裡從沒見過呢?並不是說胡適的文章比魯迅的水平差,而是難懂。

所以如果真要將作比較,那就只能說將二者放到統一平面上來對比一下。

魯迅才華橫溢,思想上激進了一些,文風更具有批判性,走的是道家的俊逸之風,一身風骨敢於鬥爭敢於革命。

胡適更加聰慧,思想上行的是中庸之道,文筆頗有建設性,是儒家的忠恕之道,從始至終一顆仁心不變。

胡適聰明,往往能佔得先機,但也因受制於聰明,功力弱了一二,不如魯迅深刻。

魯迅深刻,但正所謂破大於立,在時機上弱了幾步,不如胡適目光獨到。

世人經常將同一時期的魯迅胡適二人放在一起,也經常將二者放在對立面,但就二者對新文化運動乃至中華民族的影響來看,魯迅和胡適二人都是功不可沒的。少年時讀讀魯迅的作品,要敢於鬥爭而不妥協。長大之後方知胡適的思想才是正道,畢竟不可能鬥爭一輩子,鬥爭的多了,也許就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伯爵227998672

謝謝邀請,我讀完過人社版的《胡適選集》,沒有讀完魯迅的任何一個集子。願意就胡適魯迅和其作品進行一個概要的比較。論到個人,胡適是近代崇洋媚外的始作俑者,比如說中國人沒有想象力,連印度人也不如,舉例說佛之33天如何綺麗,又說一人如何定,見而不聞等;比如說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沒有哲學,不擅於科學等等,若干自暴自棄自輕自賤的現在網上甚囂塵土的謬論,都能在胡適那裡找到源頭。特別看不起他逃亡以及對逃亡的辯解,無論如何,他是新文化運動的逃兵,不僅是思想上的,也是行動上的。思想上學術上,一旦他採用西方的體系來分析中國歷史、哲學、政治、社會、經濟總總,總找不到完整的客觀的合適的體系,寫了上半段就不敢寫下半段,剛開了個頭就結了尾,比比皆是。魯迅先生不同,一直在拿來,拿來以後,發現中國的文化有著超然的自信,各個方面都不亞於任何其他的民族的文化,不免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狠話,要和落後的比進步,要和進步的比遠見,要和支持者比持久,一生橫著戰鬥,彰顯民族的脊樑中國的脊樑是什麼樣的一種人!胡適現在比如一個大醬缸,醬各味於其中,被醬者毫不可察。像季羨林公然為胡門弟子,說出胡適之先生不倫不類的話來,像錢文忠之流恐怕遙尊胡適為孔孟傳人,視其為文化正宗,不能不說是文化的悲哀。

帝国的脸谱

1917年初,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給陳獨秀寄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陳獨秀讀後,讚歎不已,說這是胡適對舊文化“發難的口號”,隨即將此文發表在他主編的《新青年》上。

1917年初,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給陳獨秀寄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陳獨秀讀後,讚歎不已,說這是胡適對舊文化“發難的口號”,隨即將此文發表在他主編的《新青年》上。

隨著《文學改良芻議》這篇向舊文學宣戰的檄文的發表,胡適著力於新文學的創新,更加不遺餘力,他的新詩不斷髮表,幾年時間,便結集為白話詩集《嘗試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新詩集。

胡適的《嘗試集》作為白話文運動中的嘗試之作,集一經出版,便引起廣泛關注,一版再版,轟動一時。然而,雖然在新文學上,胡適是第一個嘗試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嘗試集》就像當代小說《國畫》和散文集《文化苦旅》一樣,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更多在於體例的創新,而非文學本身的價值。

在文學革命上,魯迅儘管不是首舉義旗的開路先鋒,但他卻是在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中的實踐健將,正因為有了魯迅埋頭創作、深入開拓,才有了他後來在小說、雜文和散文創作上的巔峰成就,尤其是他的小說,他的作品,無論在文采和思想深度上,都是當時的一流。

1917年初,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給陳獨秀寄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陳獨秀讀後,讚歎不已,說這是胡適對舊文化“發難的口號”,隨即將此文發表在他主編的《新青年》上。

隨著《文學改良芻議》這篇向舊文學宣戰的檄文的發表,胡適著力於新文學的創新,更加不遺餘力,他的新詩不斷髮表,幾年時間,便結集為白話詩集《嘗試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新詩集。

胡適的《嘗試集》作為白話文運動中的嘗試之作,集一經出版,便引起廣泛關注,一版再版,轟動一時。然而,雖然在新文學上,胡適是第一個嘗試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嘗試集》就像當代小說《國畫》和散文集《文化苦旅》一樣,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更多在於體例的創新,而非文學本身的價值。

在文學革命上,魯迅儘管不是首舉義旗的開路先鋒,但他卻是在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中的實踐健將,正因為有了魯迅埋頭創作、深入開拓,才有了他後來在小說、雜文和散文創作上的巔峰成就,尤其是他的小說,他的作品,無論在文采和思想深度上,都是當時的一流。

魯迅先生的作品,《藥》《故鄉》《祝福》《孔乙己》《狂人日記》《紀念劉和珍君》《論雷峰塔的倒掉》《拿來主義》《論“他媽的”》《我之節烈觀》,等等,隨便一想,就是一大疊。他的書籍,《吶喊》《野草》《彷徨》《故事新編》《朝花夕拾》《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且介亭雜文集》,等等,隨便一列,就是一大堆。所以,就文學水平而言,尤其是在創作的數量和質量而言,魯迅自然是強高一些。但這種高,也只是文學作品而言,如果以體例上的貢獻而言,則胡適要功高於魯迅,這要看從哪方面去比較。

其實,我是非常反對老是將魯迅和胡適進行對比的,尤其是上綱上線、涇渭分明的對比,而且,熱衷於此類對比的人特別多,話題也特別多。

比如,很多人對比魯迅和胡適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說魯迅是激進的革命作家,胡適是漸進的自由主義者;魯迅重批判,胡適重建設;魯迅有絕望之嘆,胡適做自由之夢;魯迅是藥,胡適是飯;魯迅栽刺,胡適種花;魯迅骨子裡是道家俊逸之風,胡適骨子裡是儒家忠恕之道;魯迅有風骨,胡適有仁心……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1917年初,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給陳獨秀寄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陳獨秀讀後,讚歎不已,說這是胡適對舊文化“發難的口號”,隨即將此文發表在他主編的《新青年》上。

隨著《文學改良芻議》這篇向舊文學宣戰的檄文的發表,胡適著力於新文學的創新,更加不遺餘力,他的新詩不斷髮表,幾年時間,便結集為白話詩集《嘗試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新詩集。

胡適的《嘗試集》作為白話文運動中的嘗試之作,集一經出版,便引起廣泛關注,一版再版,轟動一時。然而,雖然在新文學上,胡適是第一個嘗試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嘗試集》就像當代小說《國畫》和散文集《文化苦旅》一樣,在文學史上的貢獻,更多在於體例的創新,而非文學本身的價值。

在文學革命上,魯迅儘管不是首舉義旗的開路先鋒,但他卻是在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中的實踐健將,正因為有了魯迅埋頭創作、深入開拓,才有了他後來在小說、雜文和散文創作上的巔峰成就,尤其是他的小說,他的作品,無論在文采和思想深度上,都是當時的一流。

魯迅先生的作品,《藥》《故鄉》《祝福》《孔乙己》《狂人日記》《紀念劉和珍君》《論雷峰塔的倒掉》《拿來主義》《論“他媽的”》《我之節烈觀》,等等,隨便一想,就是一大疊。他的書籍,《吶喊》《野草》《彷徨》《故事新編》《朝花夕拾》《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且介亭雜文集》,等等,隨便一列,就是一大堆。所以,就文學水平而言,尤其是在創作的數量和質量而言,魯迅自然是強高一些。但這種高,也只是文學作品而言,如果以體例上的貢獻而言,則胡適要功高於魯迅,這要看從哪方面去比較。

其實,我是非常反對老是將魯迅和胡適進行對比的,尤其是上綱上線、涇渭分明的對比,而且,熱衷於此類對比的人特別多,話題也特別多。

比如,很多人對比魯迅和胡適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說魯迅是激進的革命作家,胡適是漸進的自由主義者;魯迅重批判,胡適重建設;魯迅有絕望之嘆,胡適做自由之夢;魯迅是藥,胡適是飯;魯迅栽刺,胡適種花;魯迅骨子裡是道家俊逸之風,胡適骨子裡是儒家忠恕之道;魯迅有風骨,胡適有仁心……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我覺得,對魯迅和胡適文學上比比還尚可,其他方面一再對比,便想多了。其實,魯迅和胡適,他們的心裡都是儒家的品格,有自我完善和兼濟天下的理想,有對民主自由精神的追求,不過,魯迅更多表現出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敢於自我解剖,直面慘淡的人生,對國民性進行無情的揭露,這是壯士的吶喊和勇士的抗爭;胡適更多關注公平、正義、平等、自由的追求,在表達上更平和、樸素、達觀、寬容。

這樣去看,魯迅和胡適不過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方向上並沒有過大的偏差,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而已,所以,他們實際上是相向而行、並行不悖的,都是民國時代知識精英那滿天星光中最耀眼的星辰。

吉家凡

如果是指文學成就,胡適和魯迅不在同一個層次上,胡適要比魯迅差多了,基本沒有可比性。

胡適在中國學術史上,是一個開創性的旗手、領袖。他在1912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第一次把現代西方哲學研究方法引入中國哲學史研究,使中國傳統哲學真正步入現代化進程,這本書在中國現代哲學研究中的意義怎麼評價都不為過,但這本書本身並沒有提出創新性的哲學觀點。就是說,胡石的貢獻不在於學術觀點本身,而在於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方法。

胡適是中國白話文的倡導者,他出版了白話文新詩《嘗試集》,這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確立了中國詩歌新的藝術形態。但是,這本詩集的水平沒有多高,“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這個水平應該和趙麗華差不多吧?這也是他唯一拿出來的文學作品啊。

胡適在考據《水經注》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是《水經注》專家,但其成果受到很多名家的質疑。

就是說,胡適先生他不是一位著名的或者是大師級的學者,更不是有成就文學家。他是屬於登高一呼的領袖級的人物。

至於魯迅的文學成就,就不用說了。

胡適先生曾經兩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這並不代表他的文學成就有多高,而是因為他有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人有很多,曾經有提名人準備提名魯迅先生,被魯迅先生拒絕了。

Win2000

無論是文史國學成就、社會貢獻、國際影響力,魯迅先生都無法與胡適相比,當然兩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具可比性。胡適曾任北大校長、中國駐美大使、政府高級諮士,是新文化的倡導者、舊禮教的捍衛者。因為胡適去了美國沒有留在大陸挨批鬥,國內仍被批判他數年,受牽連者包括吳唅在內,不計其數。胡適著作也是近年才可出版。同魯迅一樣,胡適清風傲骨,一生不為官(除國家最困難時期),以批評政府為己任。胡適是真正的大師、大家。魯迅先生辭世過早,世人公認的文學成就,錢鍾書、張恨水等比魯迅更靠前。

夜夜龙泉壁上鸣

這個問題還用問?

胡適先生暴得大名,是因為其留學西洋,據說獲得三十幾個博士頭銜!至於是不是象方鴻漸一樣的博士具有含金量,這是方舟子一類人的事!但不管怎樣,當清末民初之際,舉國崇洋,胡先生又全盤否定中國文化,提倡新學!一時間,執教北大,聲名鵲起!後來又擔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胡先生一生也許是忙於教學、政治,也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抑或是"江郎才盡",其所謂巜中國哲學史大綱》及其他一些學術著作,都是有了開頭,沒有結尾!其文學作品,也沒有幾篇拿得出手,有些甚至不堪入目!

而魯迅的學術成就《中國小說史》等,文學成就,那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講近代無出其右!魯迅先期也曾在北洋政府裡混過幾天,大學裡教過一陣子,後來就成了自由撰稿人!他的作品完全可以讓他謀生的!而胡適先生在全國解放時去了美國,在美國沒有人撘理他,好不容易經人幫忙在一家大學的圖書館裡擔任管理員,生活很困難。後來蔣介石因為政治需要,召其回臺,繼續當官,又過上了好日子!從此也是極盡反共之能事!

胡、魯都有大名,論名聲高下,倒是很難說!若論文學成就,胡差魯十萬八千里,不可以以道理計!

颜二哥有言23

我個人認為魯迅的思想比較偏激,所以他的文學作品都是“罵人”的,他熱衷於揭露人性的陰暗面。純屬鬥爭性的‘’文學‘’。難有文學價值可言!這可能與他個人的人生經歷有關。如下我們來大致瞭解一下魯迅其人及主要作品。

魯迅(1881年-1936年)魯迅筆下人物充滿缺點,如阿Q、華老栓、祥林嫂、孔乙己等,他們是自私、無知、盲從、自欺、麻木、懦弱、欺侮更軟弱之人等醜陋人物。而其文章充滿憤懣、鄙視和醜化人性。魯迅最著名的小說《阿Q正傳》,系透過農村貧苦僱農阿Q的形象,影射中華民族“普遍”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誇大狂與自尊癖等。而其《狂人日記》則是透過一個“狂人”的日記來闡述理念。如“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將中國故有的傳統文化歸結出“吃人”二字,著實令許多人為之驚愕!“魯迅有文學家應有的一枝筆,但無文學家所應有的胸襟與心理準備。他寫了不少的東西,態度只是一個‘偏激’。”人心變壞,罪在世人。中華文化一向教人要修身養性,遵從四維、八德與三剛五常等言行規範;魯迅藉文章全盤否定中華傳統文化,卻代之以鬥爭、暴力等負面思想的灌注侵害。

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氣,橫亙胸中,一吐為快。怨恨的對象是誰呢?禮教、制度、傳統、政府,全成了他洩忿的對象。他的文字,簡練而刻毒,為文極盡尖酸刻薄之能事。”並認為“魯迅最嚴重的短處,即在於他謾罵別人的改良主張,謾罵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張。”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魯迅家本是世族大家,其祖父周福清時代,有千畝良田和幾千平方米宅第。周福清曾獲殿試三甲第15名,但仕途不順,後變賣家財買官,候補9年後當上了以抄寫為職的七品京官。周福清為讓兒子周伯宜(魯迅的父親)通過鄉試,與他人合夥賄賂主考官,不料事蹟敗露,光緒帝下旨嚴懲。周福清因主動投案,加上浙江官員求情,後判斬監候,即秋後再決,三年不斬就轉為無期。三年間周家為了推遲周福清的行刑,到處撒錢打點。熬過三年後,周福清轉為無期,7年後被大赦釋回。而魯迅的父親周伯宜,在此變故中被革去秀才功名,後竟一病不起。親友鄰居走避,所有重擔,驟然壓到了13歲的魯迅身上。少年魯迅嘗受世間冷暖,成年後,他懷怨寫道:“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裡,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檯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墮入困頓的嗎?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其實周家大宅依舊,尚有幾十畝良田,若干僕人,三兄弟(周作人、周建人、周椿壽)不用為生計奔忙,都能安心讀書。魯迅29歲從日本回國後,才開始掙錢養家,這期間,母親還為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可見魯迅的痛苦多來源於,周家大少爺的風光不再,突然間受到以前從沒有過的白眼和冷遇。1906年,25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國,遵從母意與長3歲的朱安結婚,但一生未與朱安同床(據魯迅之友荊有麟回憶,魯迅稱“多年來只有兩三次”)。婚後第4天魯迅東渡日本(參照周作人日記,魯迅當年並非婚後第4天東渡,而是秋天才動身的)。1927年魯迅在廣州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周海嬰之子為周令飛。周令飛在1980年代時與臺灣的女同學張純華相戀並移居臺灣。他的女兒周璟馨(即魯迅的曾孫女)曾參加臺灣綜藝節目併成為熱點人物。

魯迅有言:“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是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務,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照魯迅所言“愚弱的國民,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可清楚看出魯迅的階級思想系與中國儒家文化“追求至善”的理想,背離甚遠;生命無貴賤之分,“愚弱之人”同樣有其生命的價值。魯迅的階級思想,與中國儒家文化“追求至善”的理想背離甚遠。魯迅還說:“在現在這可憐的時代,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能憎與能愛才能文。”魯迅此“殺、憎”才能“生、愛”,即“暴力才能生、愛”。魯迅一生“罵”過許多人,他的個性中也有著強烈的攻擊傾向。在《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附記〉》中說:“我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或者以半牙,以兩牙還一牙,因為我是人,難於上帝似的銖兩悉稱。如果我沒有做,那是我的無力,並非我大度,寬恕了加害於我的敵人。”“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且介亭雜文末編•死》)。此處更清楚魯迅其“鬥爭”、“不寬恕”與“戰鬥”的本質。魯迅的母親曾言:“大先生所以死得這麼早,都是因為太勞苦,又好生氣。他罵人雖然罵得很厲害,但是都是人家去惹他的。他在未寫罵人的文章以前,自己已氣得死去活來,所以實在是氣極了才罵人的。”(1936年北平《民國學院院刊》)

研究魯迅的作品者發現:魯迅曾堅決廢除漢字、陰曆,主張改用外國的拼音文字,並宣稱京劇為垃圾。曾言:“漢字和大眾,是勢不兩立的。”“漢字是勞苦大眾的結核。倘不除去,只有自己死。”1936年在抗日民族危亡之際,魯迅對上海《救亡情報》的記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因其父親的病而痛恨庸醫,繼而全盤否定中醫,說“中醫無非是有意無意的騙子”。他對中醫敵視的態度,至死都沒改變。

魯迅是徹底的無神論者。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所作的演講中說:“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譬如現在似的冬天,我們只有這一件棉襖,然而必須救助一個將要凍死的苦人,否則便坐在菩提樹下冥想普度一切人類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類和救活一人,大小實在相去太遠了,然而倘叫我挑選,我就立刻到菩提樹下去坐著,因為免得脫下唯一的棉襖來凍殺自己。”(《娜拉走後怎樣》)

說完魯迅,接著就要說胡適,但是總是感覺魯迅和胡適沒有可比性。胡適是一個真正的儒家傳人,學者,善者,細讀他的作品確實有一種讓人內心昇華,豐富的感覺。一句話,胡適乃大師級的文學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