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
建安視覺
1/9 一個漢人在國外被迫娶妻生子,截留國外生活十餘年。(王建安 攝影)
2/9 河南湯陰縣菜園鎮南的博望崗上有座“張騫祠”,又稱“府君廟”,俗稱“高韓廟”。原規模較小,僅有石砌窯洞3孔,後經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擴建。當地相傳,張騫出使回國後封博望候,在湯陰地區帶領百姓治理黃河為民造福。博望崗東邊有張騫治理黃河時留下的馬蹄泉,據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馬蹄泉還有泉水湧出。
3/9 張騫祠楹聯:大漢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中外友好,博望封候治黃河為民造福古今有功。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這條路上主要販運的是中國的絲綢,故得此名。
4/9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5/9 西漢時期的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包括今天的巴爾喀什湖東、南和新疆的廣大地區。廣義上的西域則還包括蔥嶺以西的中亞和西亞、南亞的一部分,以及東歐和北非的某些地區。公元前2世紀左右,塔里木盆地周圍散佈著龜茲、疏勒、于闐等大大小小36國。在張騫通西域之前,這些小國受匈奴貴族役使,成為匈奴進攻西漢的軍事據點和經濟後盾。
6/9 公元前138年,張騫以皇帝侍從官身份應募出使大月氏。他在途中被匈奴截留,拘禁10餘年,被迫娶妻生子,但始終保持著漢朝的特使符節,沒有忘卻肩負的使命。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脫身回到長安。出使時率領100多人,前後13年,最後只剩下他和奴隸出身的堂邑父二人返回。
7/9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次,他率領300多人組成的使團,攜帶金幣絲帛鉅萬,牛羊刀頭。公元前115年,張騫順利返回長安。
8/9 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與西方的通道——“絲綢之路”,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有史學家認為,張騫對世界歷史的貢獻,只有1600多年後的哥倫布才能與其相提並論。功勞顯赫的張騫回國後,漢武帝封其為“博望侯”,表彰其溝通東西促進國家和平發展的不朽功勳。
9/9 張騫通西域後,在這條“絲綢之路”上,一群群駱駝商人穿梭行進,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灌溉、造紙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裡的葡萄、胡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菠菜等食品帶到中國。中國的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刻也吸收了西域特長,更加豐富多彩。東西文化交融的頻繁,增長了人們的知識,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大大豐富了人類的文化生活。
2019-04-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