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10 個回答
夏日娱人
2017-08-03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匈奴是不是夏朝的後裔?首先說,夏朝吧!夏朝是中華民族建立的的第一個國家,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國家形態為奴隸制。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主要民族:華,夷,戎、狄,蠻。

關於匈奴是夏朝後裔的記載: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

還有一說認為,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漢朝時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政局,《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但中國古代的匈奴和歐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

匈奴也許是夏朝後裔,因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史料記載;匈奴也許不是,因為查無實據嘛,誰也說不準,只有進一步的發現和研究才能回答!謝謝!

史家浅唱
2017-08-03

匈奴人是不是夏朝人的後裔?

匈奴人是不是夏朝人的後裔?匈奴人是不是夏朝被商所滅後,一支夏朝的貴族跑到大漠上建立起來的政權?
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如果完全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那麼匈奴是夏朝人的後裔,但是並非是商滅夏後,夏朝一些人跑到大漠南北建立的;而是早在“唐虞以上”就“居於北蠻”。但是按照現代學者們的考古發現,夏朝的統治區域只有今河南,以及山東、山西、河北、安徽各一小部分,對遠在“北蠻”的匈奴(及其祖先)根本沒有影響。並且,匈奴是夏后氏苗裔只是匈奴自己的說法,並不可考,無法確認是真的。疾風以為:匈奴的說法很有可能是匈奴人由於政治上的需要,為了給自己正名,故意假稱如此。匈奴人究竟是否是夏人後裔,以及匈奴先祖“夏后氏”與中原的“夏朝”及“夏民”是什麼關係,史學界尚存爭論,沒有達成共識。
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不過不論哪種說法正確,匈奴都不是夏朝被商所滅後,一支夏朝的貴族跑到大漠上建立起來的政權。
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最後再補充一點:夏的後代在周朝被封於杞(就是“杞人憂天”的那個杞),杞人就是夏人的後裔。但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夏人的後裔都成了杞人。

泷牙
2017-08-03

這個說法是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的,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匈奴是夏人的後裔,但是不是商滅夏後,夏人逃到大漠立國的;而是早在“唐虞以上”就“居於北蠻”,也就是早早就分家了。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而且,匈奴是夏后氏苗裔只是匈奴自己的說法,其實古代人立國,你懂的~~總要給自己編一個正統性,如果沒有,那就編一個,糊弄糊弄其他部落追隨。人類本性“趨利避害”自古就有,如果你在一個亂七八糟的草原的小部落,你會不會追隨一個有“光輝”歷史的匈奴,組成部落聯盟?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的後裔?

按照現代學者們的考古發現,夏朝的統治區域只有今河南,以及山東、山西、河北、安徽各一小部分,對遠在“北蠻”的匈奴根本沒有影響。匈奴人究竟是否是夏人後裔,以及匈奴先祖“夏后氏”與中原的“夏朝”及“夏民”是什麼關係,史學界尚存爭論,沒有達成共識。

扶摇139095231
2017-08-20

 夏滅亡後,剩餘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還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桀帶著不少夏族民眾從歷山南遷至南巢,這便是南支。北支進入蒙古高原,與當地諸族融合,有人認為這便是後人所稱的匈奴。

《史記·匈奴列傳》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括地譜》更詳細地解道“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徒(即北原遊牧民族),中國謂之匈奴。”

商湯王因帝寧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貴族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史記·陳杞世家》載夏裔在“殷時或封或絕”。

周武王滅商為王之後,封大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為崇尚夏禮,還特意去杞國訪問考察。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後代世代為禹守陵至今。

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認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戰敗後的夏。根據卜辭記載,土方是位於殷西北方的一個強大方國,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長期征討的對象。武丁征服土方後,在其腹地“唐土”建設大型城邑“唐”,鎮壓控制土方人民,此後不再有土方叛變的記載。周初,成王封晉國始君唐叔虞於此。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在東方已成為“喪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後深入到歐洲腹地,不僅找回了昔日的榮耀,還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從而改變了歐洲歷史。

1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係從此走向和解。

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

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

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

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2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與其說是西遷,還不如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單于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

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於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

在班勇離職後,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於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於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鹹海。在漢時,這裡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於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3北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頓河以東、裡海以北

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

4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憑藉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準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後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後,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

後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此後,由於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 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於佔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佔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的活動在打敗哥特人,佔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臨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於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佔了愛德沙城;還有一股匈奴人於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整體而言,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為下一步的大規模入侵積蓄力量。

5匈奴帝國曾稱霸歐洲

公元1世紀中葉,活躍於蒙古高原的匈奴被中國東漢王朝屢次擊敗,又受到蒙古高原新興的鮮卑族的擠壓,不得不向西遷移。此後300年的史書中很少提到匈奴人的去向,公元4世紀,這個神祕民族又現身歐洲,來到裡海北岸的頓河草原遊牧。

公元375年,匈奴人開始大規模擴張,他們向西攻滅了阿蘭人和東哥特人在多瑙河沿岸所建立的國家,向南攻克亞美尼亞,一直打到波斯和敘利亞。匈奴人以凶殘聞名於世,他們所過之處往往留下一片廢墟,一地白骨。

進佔匈牙利草原後,匈奴人暫時定居下來。公元433年,匈奴大單于阿提拉成為各部首領,建立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

東起伏爾加河,西至萊茵河,南抵多瑙河的廣袤土地上出現了一個龐大帝國。在阿提拉統治的20年裡,匈奴首都布達城成了歐洲的政治中心,各國使者雲集於此,爭先恐後地獻上自己的貢品,表示臣服。匈奴帝國步入極盛時期。

6匈奴剋星與匈奴王情同手足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已風雨飄搖。它在與各蠻族政權的衝突中越來越力不從心,不得不默認它們的獨立地位。就在此時,羅馬帝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出現了,他叫阿契斯。

阿契斯生於高盧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高登裘斯在西羅馬軍隊中屢立戰功,最後做到西羅馬帝國的騎兵統帥,被封為伯爵。阿契斯和阿提拉自幼相識,兩人交情甚篤。阿契斯曾經給阿提拉找了一位博學多才的私人祕書,幫阿提拉打理外交;他還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阿提拉身邊學習騎射。

阿契斯希望和匈奴帝國和平共處,他知道西羅馬對付境內的日耳曼蠻族已十分費力,決不能再與匈奴交惡。青少年時期做人質的經歷,使阿契斯對匈奴的認識非常深刻,他熟知匈奴人的戰法,並十分清楚匈奴人的軟肋是什麼。

阿契斯的努力為西羅馬帝國贏得了20多年的和平,這段時間阿提拉多次進攻東羅馬帝國,但一直和西羅馬帝國相安無事。但利益之爭使這兩位好友最終拔刀相向,而阿契斯的豐富經歷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匈奴剋星。

7向西羅馬要女人和土地

野心勃勃的阿提拉早就對高盧和意大利的繁華富庶垂涎三尺。公元449年,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妹妹奧諾莉亞和侍衛長私通被發現,皇帝瓦倫提尼安將她送進一個修道院軟禁起來。

生性風流的奧諾莉亞暗中寫信向阿提拉求救,稱願以身相許。阿提拉立刻向西羅馬皇帝索要奧諾莉亞,並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性的要求,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於是阿提拉以此為藉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

公元450年,阿提拉集結匈奴軍和被征服民族的僕從軍50萬人,向西羅馬的高盧發動進攻。隨著高盧名城一個接一個地陷落,阿提拉兵鋒直指名城奧爾良。

阿提拉大軍對高盧北部的蹂躪震驚了西羅馬帝國的所有蠻族,大家都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與匈奴對抗。阿契斯抓住這個同仇敵愾的良機,四處奔走,終於聯合各蠻族建立起一個抗擊匈奴的統一戰線。

高盧和西班牙各地的日耳曼蠻族,甚至不列顛的克爾特部落都派兵支援,和阿契斯打了20年仗的西哥特王特奧多裡克也親自領兵前來助戰。當阿提拉屯兵奧爾良城下的時候,阿契斯的西羅馬聯軍日益壯大,已經集結了50餘萬人,並正式向匈奴人開戰。兩位昔日的朋友終於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816萬人戰死,匈奴王奇蹟生還

阿提拉得知西羅馬聯軍逼近奧爾良後,立刻撤圍北去,同時命令在高盧各地劫掠的匈奴部隊向香檳平原集結。阿契斯率領大軍尾隨而來,兩軍在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相遇,擺開決戰的陣勢。

西羅馬聯軍方面,由阿契斯親率西羅馬軍團組成左翼,西哥特軍隊在右翼,而中央是阿蘭人和其他蠻族。阿契斯這樣部署相當冒險,因為他把西羅馬聯軍最弱的部分放在中間,非常容易被匈奴軍隊從中心突破,將西羅馬陣線攔腰斬斷。

但從另一方面講,中心突破的匈奴部隊也有被西羅馬聯軍從兩翼包抄的危險。阿契斯面對他的老朋友阿提拉,走出了一步險棋。阿提拉針鋒相對,親率匈奴精騎居中,把東哥特人放在左翼,其他蠻族軍隊組成右翼。

Raphael108180821
2017-08-03

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匈奴可能是以流亡夏后氏貴族為上層建築,融合了北方阿爾泰語系遊牧民族形成的。夏朝存不存在的一個疑點是商朝甲骨文中並未提到夏。近年有學者考證,古音夏接近土,所以商朝前期的一個大敵土方(方也就是邦,指國家)就是戰敗退居北方草原的流亡夏后氏。而土後來又翻成了胡,最後成了匈奴。這也算一家之言。

任飘零89281552
2017-08-04

理論上匈奴不可能是夏朝後裔,首先夏朝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此才需要大禹父子治水,而遊牧民族不需要治理水患,直接轉移牧場就好,而匈奴是遊牧民族,其次夏朝文明程度是很高的,在春秋還有夏朝遺留下來的國家,孔子也要去那裡尋找學習夏禮,而匈奴文明程度很低,就算到了漢朝只要能獲得中原人才無不如獲至寶,許以高官厚祿美女權力,成為座上賓,最後夏人是炎黃後裔,夏朝的王族實際都是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他們應該具備中原王朝的手工業能力,但是匈奴人明顯不具有較出色的手工業能力,綜上所述匈奴人是夏人的後裔可能性是極低的。

沙洲孤鸿24331826
2017-08-03

廣大的蒙古高原,到現在自然條件都十分惡劣,對人類生存產生極大威脅,因此不可能產生原住民,匈奴是中原民族外遷到蒙古高原無疑。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得天獨厚的“宜居宜業”的地方,自然會出現爭奪地盤的戰爭。那些戰敗的部落只有外遷才能找到生存空間。即使沒有上古歷史記載,我們也可以斷定:匈奴發源於中原。史記中記載蚩尤與黃帝戰敗,蚩尤被殺,其部族遷至蒙古高原。黃帝與炎帝戰爭,炎帝南遷至雲夢。箕子因商朝滅亡而率部族遷至朝鮮。這是大的部落遷徙。小規模的家族式遷徙在歷史上數不勝數。無論我們願意不願意承認,可以毫不猶豫的斷定:匈奴與中原華夏族是一脈同族。即使沒有史料與考古佐證,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種推斷。

飞龙在天184120463
2017-08-04

匈奴應該是夏朝後裔與北方當地的土著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所以匈奴有華夏族的血統是無疑的,古書上既然有這種說法,肯定不是空穴來風,比如周武王滅商,箕子在朝鮮立國,這都是有事實根據的,所以現在的人們不必懷疑古書上的記載!

吴老156510062
2017-08-03

不是,因為東周以前之歷史斷檔,亦無文字記錄,司馬遷只能根據傳說推測而記。匈奴的祖先系直立人從非洲出發,其中一支主要為採食者定居於歐亞大陸北部草源。漸衍變成遊牧民。他們是一類生活方式,習慣相同的群體。在今河北,山西,河南,西安以東生活著另一個族群,蚩尤。後炎、黃從西方東進,滅蚩尤,占上述地區。應該匈奴與炎,黃,蚩尤是原始直立人的不同分支,他們之並無直接關聯。黃帝后裔站在黃帝立場之上肯定利之。

森林王子1991
2017-08-03

根據基因分析,人類從非洲開始向世界擴展,先從南亞沿海地區東進,幾萬年前再向北進入華夏大地,以後在中原兩河流域產生農耕部落,也有釆集狩獵部落,還有繼續向北形成北方狩獵及遊牧部落。所以北方遊牧與中原農耕文明在早期同源無疑,但在夏朝之前很久就形成了,當然也會有少數夏人逃往北方。

後來隨著文明進步又有從西北迂移過來的部落群,最終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與當初從南向北的部落聯盟發生長期戰爭,形成最初的華夏文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